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可持续利用下耕地生产力评价的再认识 被引量:11
1
作者 许皞 孙丹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1999年第5期38-40,44,共4页
在回顾生产力评价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从持续利用角度出发,探讨生产力评价的再认识,围绕生产力更新方面提出其概念上的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耕地生产力更新评价研究的总体框架,并以河北省雄县为例进行研究。
关键词 耕地生产力 评价 更新生产力 雄县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古建老宅保护与再利用的实践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许皞 虞林洪 汪晓琦 《上海城市规划》 2015年第4期56-62,共7页
苏州古城保留了大量较为完整的古建老宅,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城市发展,很多老宅面临破坏与废弃,亟待保护与更新。在深入分析古建老宅历史与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从技术层面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与利用方法。在保护第一、科学修缮的前提下,用... 苏州古城保留了大量较为完整的古建老宅,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城市发展,很多老宅面临破坏与废弃,亟待保护与更新。在深入分析古建老宅历史与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从技术层面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与利用方法。在保护第一、科学修缮的前提下,用积极的态度、恰当的方式妥善解决历史传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保护性修缮,逐步恢复古建老宅旧有风貌和景致,切实改善古城居民的生活条件,并为苏州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增添新动力,让众多的古建老宅在当今城市环境中蜕变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老宅 保护 再利用 苏州 古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转型的土地多功能转变与特征分析——以河北省唐县为例 被引量:41
3
作者 赵丽 张贵军 +2 位作者 朱永明 张蓬涛 许皞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2-50,F0003,共10页
研究目的:从土地利用转型角度研究土地多功能演变规律与特征。研究方法:本文以研究区2000年、2007年、2016年三期影像解译数据,借助Arc GIS 10.0软件平台,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2000—2016年土地利用转型情况;利用三生功能理论和重... 研究目的:从土地利用转型角度研究土地多功能演变规律与特征。研究方法:本文以研究区2000年、2007年、2016年三期影像解译数据,借助Arc GIS 10.0软件平台,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2000—2016年土地利用转型情况;利用三生功能理论和重心迁移理论,划分生产、生活、生态(简称三生)功能用地,分析探讨三生功能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2000—2016年林地、草地、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未利用地面积急剧下降,下降比例达41.33%。耕地与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间的转换主要在中南部地势平坦地带,林地、草地与未利用地间的转化主要在研究区的中部和北部的山地丘陵地带。(2)乡镇土地功能间转化均表现生产功能用地转生活功能用地,同时生态功能用地转生产功能用地、生活功能用地。生活功能用地、生产功能用地比例分别增加8.24%和3.43%。研究期内三生功能用地重心均向西北部移动,且纬向移动幅度大于经向移动幅度。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用地重心分别向西北移动2436.56 m、100600.96 m和2022.21 m。(3)生活功能用地中中心城镇在原空间基础上向外扩张,农村居民点在原空间上有所收缩,沿交通线发展迅速;生产功能用地扩展方向主要是未利用地,向中北部区域扩展,水源条件为关键因素;生态功能用地正逐渐让步于生产、生活功能用地。研究结论:从土地利用转型角度研究土地多功能转变能够客观具体的反映土地利用变化动因与发展趋势,可为区域土地利用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转型 生产功能 生活功能 生态功能 唐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华北平原潮土作物产量及农田养分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28
4
作者 李新旺 门明新 +2 位作者 王树涛 齐跃普 许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6,共8页
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华北平原潮土作物产量及农田养分平衡的影响,对指导田块尺度粮食生产的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采用长期定位试验中不同施肥处理方法分析作物产量效应及农田养分平衡。结果表明,经过7年定位施肥试验,CK... 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华北平原潮土作物产量及农田养分平衡的影响,对指导田块尺度粮食生产的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采用长期定位试验中不同施肥处理方法分析作物产量效应及农田养分平衡。结果表明,经过7年定位施肥试验,CK、P2K2、N2K2和N2P2处理的小麦产量分别为N2P2K2处理的25.5%,34.5%,43.3%和83.2%;玉米产量分别为42.3%,52.7%,70.6%和76.2%;不施氮肥土壤氮自然供给力第1年降到59%,第2年为43%,此后稳定在40%左右;不施磷肥土壤磷自然供给力第1年降至72%,第3年为55%,之后保持在55%左右;不施钾肥土壤钾自然供给能力第1年降为93%,第3年为76%,之后基本不变;7年累计农田氮平衡状况较好的区为N2P1K2和N2P2K1,磷为N2P1K2,钾为P2K2,氮磷钾综合而言为N2P1K2;7年累计小麦、玉米对氮、磷、钾的表观利用率分别为44.3%,31.2%,53.0%和40.8%,28.9%,50.3%。综上可知,该区作物产量与施肥量有明显相关性,且氮是限制该区作物产量的首要因子,磷、钾次之;从7年累计实验来看,N2P1K2处理农田氮、磷、钾养分平衡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潮土 作物产量 养分平衡 长期定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时序研究——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 被引量:28
5
作者 林常春 张俊梅 +2 位作者 许皞 李新旺 王树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5-119,125,共6页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区域范围内待整理农村居民点时序研究,对于指导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有序整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选取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自然条件、整理经济可行程度、整理迫切度、...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区域范围内待整理农村居民点时序研究,对于指导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有序整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选取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自然条件、整理经济可行程度、整理迫切度、整理接受程度等13个指标,构建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时序研究的指标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法计算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综合评价值。基于综合评价分值,运用平均分类法和聚类分析法相结合将农村居民点整理在时间上分为三期,结果表明,近期整理区分布在卢龙镇、石门镇、木井乡、蛤泊乡4个乡镇,居民点待整理面积为3936.86hm2、中期整理区分布在刘田各庄镇、双望镇、印庄乡、陈官屯乡4个乡镇,居民点待整理面积为2999.24hm2,远期整理区分布刘家营乡、下寨乡、燕河营镇、潘庄镇4个乡镇,居民点待整理面积为2112.72hm2。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研究,可为制定农村土地整理规划以及确定、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熵权法 整理时序 新农村建设 卢龙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能的耕地整理数量质量潜力测算方法研究——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 被引量:29
6
作者 刘文智 陈亚恒 +3 位作者 李新旺 张利 许皞 霍习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7-231,共5页
土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的土地整理已从单目标的增加耕地面积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发展的多目标方向发展。因此,科学合理测算土地整理潜力是目前迫切需要解... 土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的土地整理已从单目标的增加耕地面积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发展的多目标方向发展。因此,科学合理测算土地整理潜力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耕地整理数量潜力基础上,结合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对耕地整理质量潜力的确定进行了探讨,并以卢龙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耕地整理数量和质量潜力的综合分区,计算得出耕地整理近期可实现利用潜力1.36万t,远期理论利用潜力4.55万t,并划分出卢龙县近期耕地整理重点区域和远期耕地整理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数量潜力 质量潜力 农用地产能核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与GIS唐山市工业用地空间扩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潘洪义 门明新 +1 位作者 许皞 周亚鹏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2,共5页
研究目的:揭示唐山市1993—2003年工业用地数量变化、时空变化特征、扩展模式和景观指数变化。研究方法:以1993年和2003年两期LandsatTM/E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借助唐山市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及统计资料,运用Erdas软件进行人机交互解译... 研究目的:揭示唐山市1993—2003年工业用地数量变化、时空变化特征、扩展模式和景观指数变化。研究方法:以1993年和2003年两期LandsatTM/E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借助唐山市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及统计资料,运用Erdas软件进行人机交互解译,并借助GIS软件进行分析。运用土地转移矩阵、重心转移、扩展速度、景观指数计算等方法。研究结论:(1)研究区内工业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主要增加源为耕地。(2)工业用地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工业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3)工业扩展模式主要有飞地式跳跃扩展和同心圆式蚕食性扩展两种,其中以飞地式跳跃扩展为主。(4)工业用地斑块增加,平均面积减小,分形维数变大,破碎度增加,工业分布趋于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地 空间扩展 模式 唐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可拓模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以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区为例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名冲 张祥义 +1 位作者 马鹰 许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66-1172,共7页
定量评价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引入整理效益因素并结合经济、社会和自然因素构建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指标体系,运用熵权和可拓学理论,对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实证... 定量评价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引入整理效益因素并结合经济、社会和自然因素构建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指标体系,运用熵权和可拓学理论,对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差异较为显著,石家庄市周边县市以及环北京市13个县市区整理潜力值为[0.7,1.0],属于优先整理区;重点整理区包括保定市中部、石家庄市南部以及邯郸市北部的12个县市区,整理潜力值为[0.4,0.7);邢台市、邯郸市南部以及保定市西部13个县市区整理潜力值为[0,0.4),属于适度整理区。根据研究结果针对不同的整理区提出了不同的整理模式,本文建立的熵权可拓模型将有助于推进区域农村居民点进行有序整理和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 可拓学理论 区域农村居民点 整理潜力 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农用地质量空间格局的计量地理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晓燕 张利 +2 位作者 陈影 李新旺 许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106,共6页
在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基础上,采用GIS技术、计量地理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省农用地资源质量的空间格局进行定量研究:从河北省不同指标控制区农用地资源质量的多样性、集中度、均匀度、优势度等分布特点来看,河北省农用地质量空间格... 在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基础上,采用GIS技术、计量地理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省农用地资源质量的空间格局进行定量研究:从河北省不同指标控制区农用地资源质量的多样性、集中度、均匀度、优势度等分布特点来看,河北省农用地质量空间格局呈现从东南到西北方向上的递变规律,即东南部平原区农用地资源质量各等别面积比例较为平衡均一,而西北部坝上地区集中程度较高;同时针对各指标控制区农用地资源质量结构提出各区土地利用的方向,为河北省农用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最后对影响农用地质量空间分布的气候、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影响及人类活动的干扰作用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质量 空间格局 计量地理模型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能的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晓燕 陈影 +3 位作者 门明新 李新旺 周亚鹏 许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6-180,共5页
本文旨在探讨测算耕地人口承载力的科学方法,为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中的资源区域配置和人口政策提供科学依据。首先,介绍了耕地理论产能和实际产能核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未来耕地生产能力预测模型,形成了以Logistic生物模型... 本文旨在探讨测算耕地人口承载力的科学方法,为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中的资源区域配置和人口政策提供科学依据。首先,介绍了耕地理论产能和实际产能核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未来耕地生产能力预测模型,形成了以Logistic生物模型和人口发展方程模型为人口预测方法,以宽裕型、小康型、富裕型3种消费水平为标准的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计算方法。然后,以该方法为手段,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卢龙县2010年与2020年耕地生产能力分别为256826.96t和299631.45t,均可满足该县温饱型、小康型粮食消费需求,但未达到富裕型人口粮食消费需求,分别超载22837人和56617人。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测算结果符合当地实际发展情况,是一种较科学的人口承载力测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核算 耕地人口承载力 卢龙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粮食单产区域差异特征演变格局及动因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路路 张悦国 +2 位作者 刘瑞卿 许皞 陈亚恒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2-197,共6页
基于统计数据,利用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模型、灰色关联对河北省近20a粮食单产的区域差异特征、动态演变格局及动因进行探索。采用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灰色关联法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单产总体差异和不同耕作区间差异... 基于统计数据,利用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模型、灰色关联对河北省近20a粮食单产的区域差异特征、动态演变格局及动因进行探索。采用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灰色关联法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单产总体差异和不同耕作区间差异呈现逐渐缩小趋势,不同耕作区内差异则出现分异。(2)区域粮食单产整体呈空间集聚下降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来看,粮食生产核心区集聚度出现分异。(3)灰色动态关联分析表明,农业方面投入变化是单产格局变化的主要动因,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不断扩大。ESDA方法可以很好地揭示区域粮食单产地域格局时空变换特征,有效测度区域粮食生产空间集聚和异常,为该区域进行粮食生产宏观布局与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单产 区域差异 泰尔指数 空间自相关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近30年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华宾 张俊梅 +1 位作者 许皞 门明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123,127,共4页
相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研究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分析河北省近30年来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的基础上,选取GDP、耕地面积为指标对1978-2004年间河北省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 相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研究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分析河北省近30年来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的基础上,选取GDP、耕地面积为指标对1978-2004年间河北省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了详尽的剖析,并利用耕地面积变化与GDP增长的对数相关关系式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每增加等量GDP所占用的耕地面积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①耕地资源面积随着GDP的增加呈对数递减趋势,两者的拟合系数很高,证明用对数递减模型方程预测耕地面积随GDP增长的变化具有很好的可行性;②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等量GDP所占用的耕地面积不同。当GDP分别达到2000~4000亿元、4000~6000亿元、6000~8000亿元阶段时,GDP每增加2000亿元所占用耕地面积分别为3.85×104hm2、2.25×104hm2、1.60×104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经济发展水平 GDP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大兴区耕地资源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9
13
作者 范文洋 孔祥斌 +2 位作者 门明新 许皞 李翠珍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53,80,共7页
研究目的:本文以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可能性为基础,研究耕地的稳定性,为耕地保护提供新的依据。研究方法:本文以大兴区2006年现状耕地为研究对象,从地块尺度综合考虑耕地资源的自然因素、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研... 研究目的:本文以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可能性为基础,研究耕地的稳定性,为耕地保护提供新的依据。研究方法:本文以大兴区2006年现状耕地为研究对象,从地块尺度综合考虑耕地资源的自然因素、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区进行耕地稳定性评价,并对耕地的稳定性进行分级,在此基础上对耕地分区、分级保护。研究结果:(1)从地块尺度出发,从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可能性入手,把大兴区耕地的稳定性划分为4个级别。(2)大兴区耕地不稳定与较不稳定地块之和为1861个,占总数的36.33%;较稳定的斑块数为1703个,占总数的33.25%;稳定斑块数量为1558个,占总斑块的30.42%。(3)大兴区耕地稳定性空间分布特征为不稳定的耕地地块主要分布在大兴区北部发达地区;较不稳定的耕地地块,沿各主要道路呈明显的带状分布。(4)基于耕地资源稳定性评价,将大兴区耕地分级保护,宏观微观相结合,统筹考虑保护区和地块特点,有利于切实做好耕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稳定性评价 大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固体废弃物种植混合土配制方法及生态修复实效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文廷 石鹤飞 +3 位作者 周亚鹏 尹海魁 李大伟 许皞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7-151,共5页
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处置一直是矿山与矿业领域关注和科学研究的重点。为满足矿山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之需要,在山区自然混合土与植被特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山固体废弃物种植混合土及其配制方法。同时,通过了盆栽试验... 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处置一直是矿山与矿业领域关注和科学研究的重点。为满足矿山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之需要,在山区自然混合土与植被特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山固体废弃物种植混合土及其配制方法。同时,通过了盆栽试验和地栽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利用矿山固体废弃物与好土(细粒土),按本法能够很容易配制出适合植物生长的矿山固体废弃物混合土基质;利用这种矿山固体废弃物种植混合土进行矿山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不仅可以大量地消耗与处置矿山固体废弃物,而且能够快速地实现矿山生态恢复,较有效地防止泥石流、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比 混合土 固体废弃物 细粒 粗粒 尾矿 生态修复 废弃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区的环京津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及灰色预测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恒哲 李超 +3 位作者 陈召亚 郭年冬 许皞 王树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1-227,共7页
为了推进环京津地区的协调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以环京津地区73个县(市)1996—2011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段瑞娟、蒋晶的分区研究理念,将环京津地区分成4个区域,同时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计算了各分区1996—2011年... 为了推进环京津地区的协调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以环京津地区73个县(市)1996—2011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段瑞娟、蒋晶的分区研究理念,将环京津地区分成4个区域,同时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计算了各分区1996—2011年的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并运用敏感性指数验证了结果的可信度;引入生态服务价值动态度模型,对环京津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时间分异特征分析,最后利用灰色GM(1,1)模型,对各分区2018年、2022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灰色预测。结果表明:环京津地区近16年来,价值总量减少了约4.88亿元。远山地丘陵区和近山地丘陵区的价值量有所增加,远平原区和近平原区的价值量降低。预测到2018年和2022年,环京津地区的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将继续减少,林地、园地、草地生态服务价值继续增加;总价值量将分别减少到624.75亿元和622.30亿元。远、近山地丘陵区的价值总量继续增加;远、近平原区价值总量继续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价值 环京津地区 灰色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下潮土养分生产力及其可持续性演变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新旺 陈亚恒 +2 位作者 王树涛 许皞 门明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5-562,共8页
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耕作制度下,通过河北雄县壤质土13年长期定位不同施肥养分耗竭试验,探讨土壤自身养分生产力的表达方式。结果表明,土壤N、P、K、Zn、Mn、B元素对于小麦的支撑产量分别为2 553、3 918、5 668、6 571、6 871和7 353 k... 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耕作制度下,通过河北雄县壤质土13年长期定位不同施肥养分耗竭试验,探讨土壤自身养分生产力的表达方式。结果表明,土壤N、P、K、Zn、Mn、B元素对于小麦的支撑产量分别为2 553、3 918、5 668、6 571、6 871和7 353 kg hm-2,对玉米的支撑产量分别为2 280、4 576、6 875、8 788、9 465和9 188 kg hm-2。六种养分的土壤自身循环平衡能力在小麦上依次为N<P<K<Zn<Mn<B,在玉米上为N<P<K<Zn<B<Mn。作物产量的可持续指数显示,养分不均衡施用处理均低于全肥处理,尤其以N0和P0处理的产量可持续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生产力 支撑产量 产量可持续指数 一年两熟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与GIS的城市化进程中唐山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潘洪义 门明新 +1 位作者 许皞 范文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76-1678,共3页
利用1993和2003年影像,分析了唐山市区10年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段时间内唐山市市区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巨大,主要表现在耕地的减少,城市及交通用地和城镇用地的增加。阐明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揭示了经济高速发展地区... 利用1993和2003年影像,分析了唐山市区10年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段时间内唐山市市区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巨大,主要表现在耕地的减少,城市及交通用地和城镇用地的增加。阐明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揭示了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时空过程及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分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遥感与GIS 唐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等成果的农用地定级新方法:两层七参数法 被引量:12
18
作者 金东海 许皞 秦文利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4年第6期34-39,共6页
研究目的: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提出进行农用地定级的新方法。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构建了农用地定 级的技术方法体系即两层七参数法,利用各参数乘积获得定级指数并依此划分级别,提出服务于不同流转方式的两种宗 地级指数求算... 研究目的: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提出进行农用地定级的新方法。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构建了农用地定 级的技术方法体系即两层七参数法,利用各参数乘积获得定级指数并依此划分级别,提出服务于不同流转方式的两种宗 地级指数求算方法,并在河北省蠡县应用,将全县农地划分为四个级别。研究结论:利用两层七参数法进行农用地定级,利 用分等成果,依据定级要求对其加以选择和修正,是一种较科学实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 定级 分等 方法 基准级 宗地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曹妃甸新区生态基础设施构建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利 张乐 +3 位作者 王观湧 王洪新 许皞 门明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55-561,共7页
通过对影响曹妃甸新区景观生态安全的水文、地质灾害和海岸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遗产和游憩4种景观过程进行分析和模拟,运用最小累积阻力面模型和加权叠加方法,分别构建了单一因素的高中低3种水平的景观安全格局,进而采用析取运算... 通过对影响曹妃甸新区景观生态安全的水文、地质灾害和海岸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遗产和游憩4种景观过程进行分析和模拟,运用最小累积阻力面模型和加权叠加方法,分别构建了单一因素的高中低3种水平的景观安全格局,进而采用析取运算(V)进行叠加,形成了曹妃甸新区3种安全水平的综合安全格局。结果显示,曹妃甸新区低、中、高3个不同安全水平的生态安全格局用地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4.15%、42.19%、25.02%。其中低水平安全格局为城市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生态系统服务,是城市发展底线,须严格保护。研究可为曹妃甸新区国际生态城建设提供参考,同时对促进中国东部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基础设施 景观安全格局 土地利用 曹妃甸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用地分等定级的耕地入选基本农田定量方法研究——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耿志阔 张俊梅 +1 位作者 许皞 周亚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44-845,877,共3页
应用农用地分等定级中间成果,以农用地分等定级划分的单元为基础,对影响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的其他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然后对每个单元的耕地质量进行量化,提出了一套从质量上定量的划定基本农田的新方法。
关键词 耕地 基本农田 农用地分等 入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