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茬对不同苗龄云南松苗木萌蘖能力的影响
1
作者 潘子幸 郑超凡 +5 位作者 王丹 贺斌 陈林 蔡年辉 陈诗 许玉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5,共6页
为分析不同苗龄云南松平茬后的萌蘖能力,对苗龄为6个月(M6)、10个月(M10)、14个月(M14)、18个月(M18)、30个月(M30)的云南松苗木进行平茬。平茬后,每隔30 d,定期测量萌条累计数量、净萌条数量和萌条长度,根据0~2、2~5、> 5 cm的三类... 为分析不同苗龄云南松平茬后的萌蘖能力,对苗龄为6个月(M6)、10个月(M10)、14个月(M14)、18个月(M18)、30个月(M30)的云南松苗木进行平茬。平茬后,每隔30 d,定期测量萌条累计数量、净萌条数量和萌条长度,根据0~2、2~5、> 5 cm的三类长度标准将萌条分为初始萌条、潜在萌条和有效萌条,使用SPSS 25.0软件分析云南松的萌蘖能力。结果表明:不同苗龄的云南松苗木平茬后的萌条累计数量符合Logistic增长过程,且随着苗龄的增加而增加。M6、M10、M14和M18的速生点较为接近,即均出现在平茬60 d后,而M30的速生点则晚于其他处理,即在平茬后116 d。净萌条数量随着平茬后植株生长时间延长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再趋于平缓的趋势;除M30在平茬后180 d净萌条数量最大外,其他不同苗龄的净萌条数量均在平茬后30 d最大。平茬处理240 d后,在M6和M30中,有效萌条数量在总萌条数中所占的百分比最大,分别为17.54%和26.46%;M6的母株存活率为80%,但M30的存活率仅有20.75%且培育时间较长。M10、M14和M18的有效萌条数量在平茬处理后虽然有增长但在平茬后480 d的数量远低于M6和M30;M6的萌条累计数量虽然低于M30,但M6的母株存活率远高于M30。综上所述,不同苗龄云南松平茬后的萌蘖能力不同,苗木培育6个月时进行平茬效果较为适宜,可以获得数量较多且质量较好的萌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苗龄 平茬 萌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GA20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2
作者 李瑞连 王玉倩 +4 位作者 母德锦 徐骏飞 蔡年辉 许玉兰 陈林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7,共13页
为探讨外源赤霉素对云南松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关键合成酶基因GA20ox的表达分析,选用云南松幼苗为材料,分别以100、200、300 mg/L浓度梯度赤霉素及赤霉素抑制剂多效唑进行外源喷施处理,观察其苗高、地径变化;同时通过对云南松转录组数据... 为探讨外源赤霉素对云南松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关键合成酶基因GA20ox的表达分析,选用云南松幼苗为材料,分别以100、200、300 mg/L浓度梯度赤霉素及赤霉素抑制剂多效唑进行外源喷施处理,观察其苗高、地径变化;同时通过对云南松转录组数据的筛选、比对,获得1条GA20ox基因的同源序列,利用RT-PCR技术进行基因克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密码子偏好性分析和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梯度下,外源200 mg/L赤霉素显著促进云南松苗高生长,而100 mg/L赤霉素则显著促进其地径生长。通过克隆所得的云南松GA20ox(PyGA20ox)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OR651279,其编码区长度为1 107 bp,编码368个氨基酸,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41.7 kDa。密码子偏好性分析表明,该基因偏好使用以A/U结尾的密码子,酵母适合作为该基因微生物异源表达受体,烟草和拟南芥均适合作为该基因遗传转化及功能研究的受体材料。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yGA20ox在根、茎、叶以及茎尖均有表达,且相对在茎中显著表达,而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下该基因表达模式不同。综上所述,通过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确定了赤霉素对云南松生长的显著促进作用,适宜喷施浓度为200 mg/L,并对赤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PyGA20ox进行了克隆与表达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 基因克隆 密码子偏好性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果西番莲‘满天星’二倍体与三倍体生长生理指标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罗茜 朱雅静 +6 位作者 贺斌 陈诗 杨振欣 王雪 许玉兰 蔡年辉 王德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4,共8页
以紫果西番莲‘满天星’二倍体与三倍体无菌苗为研究材料,测定不同年度生长阶段的生长和生理指标,比较其差异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种‘满天星’苗木的苗高、地径持续增长,表现出三倍体‘满天星’苗高较小、地径较大的特点。... 以紫果西番莲‘满天星’二倍体与三倍体无菌苗为研究材料,测定不同年度生长阶段的生长和生理指标,比较其差异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种‘满天星’苗木的苗高、地径持续增长,表现出三倍体‘满天星’苗高较小、地径较大的特点。同一位置叶片的叶片长、叶片宽、叶柄长随时间变化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时间的变化2种‘满天星’的茎节数量逐渐一致,三倍体‘满天星’苗木表现出短粗的特征。在测定期中三倍体‘满天星’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大于二倍体,测量前期可溶性糖含量小于二倍体,后期大于二倍体。不同倍性的西番莲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与苗高、茎节、地径呈负相关,与叶长、叶柄长呈正相关;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与生长指标相关性略有差异。综上所述,三倍体与二倍体的生长生理指标存在差异,且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与生长指标相关性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果西番莲 生长指标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云南松幼苗性状的异速生长及变异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汪啟波 贺斌 +7 位作者 陆庄跃 杨振欣 郑超凡 王瑜 蔡年辉 许玉兰 金建华 王德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9,共8页
为研究不同种源1~3年生云南松苗木苗高、地径生长变异以及异速生长指数,深入了解云南松苗期性状生长在种源间的变异特点与异速生长关系,对1~3年生的不同苗龄云南松苗木苗高、地径生长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异速生长关系分析,比较了3个种... 为研究不同种源1~3年生云南松苗木苗高、地径生长变异以及异速生长指数,深入了解云南松苗期性状生长在种源间的变异特点与异速生长关系,对1~3年生的不同苗龄云南松苗木苗高、地径生长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异速生长关系分析,比较了3个种源不同龄期云南松苗木性状的生长分化特点和异速生长指数。结果表明:不同苗龄云南松苗木苗高、地径生长在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变异,性状的变异程度随苗龄的增长整体呈现减弱的趋势且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种源内苗高变异系数随苗龄的增长先增加后降低,整体波动范围为32%~50%,地径变异系数整体波动范围为33%~48%,随苗龄增长呈递减趋势,变异来源中种源内层次的因素随苗龄的增加而减弱。新平种源苗高生长的平均变异系数为46%,高于另外2个种源;不同种源不同苗龄云南松苗木间存在显著的异速生长现象,且异速生长指数是变化的。可见,苗高、地径都存在较为丰富的分化和变异,性状分化程度受时间影响明显。不同种源苗木的两个性状都以种源内变异为主,各种源苗木的变异程度不同,不同龄期苗木会根据自身生长状况调整生长策略以适应对资源的竞争。不同种源苗木异速生长关系在不同苗龄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异速生长指数存在显著差异,随着苗龄的增加,各种源苗木苗高-地径异速生长关系模型从符合弹性自相似拟模型改变为几何相似性模型,符合小个体植株异速生长指数接近1的结果。异速生长指数随苗木生长而变化,受苗木自身遗传品质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因素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种源 性状变异 异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苗龄云南松苗木平茬根系形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成思丽 王丹 +6 位作者 贺斌 胡兆柳 陈林 唐军荣 陈诗 许玉兰 蔡年辉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2-332,共11页
【目的】分析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不同苗龄平茬后苗木根系形态特征,为选择适宜平茬苗龄提供依据。【方法】以6、10、14、18、30月龄的云南松苗木为材料,统一留茬高度(5 cm)进行平茬,分别在平茬后60、120、180、240、300、360、420、... 【目的】分析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不同苗龄平茬后苗木根系形态特征,为选择适宜平茬苗龄提供依据。【方法】以6、10、14、18、30月龄的云南松苗木为材料,统一留茬高度(5 cm)进行平茬,分别在平茬后60、120、180、240、300、360、420、480 d测定苗木根系形态特征及生物量,分析云南松不同苗龄苗木平茬后的根系构型。【结果】不同苗龄平茬对云南松苗木根系形态特征有显著影响(P<0.05)。在平茬后480 d时,6月龄平茬的苗木根平均直径(0.825 mm)、根体积(4.435 cm^(3))比30月龄平茬的苗木根平均直径(1.302 mm)、根体积(16.282 cm^(3))小,但总根长较大;6~30月龄平茬苗木的比根长整体呈降低趋势,且6月龄平茬苗木根比表面积、根组织密度、根细度均显著大于其余苗龄平茬的苗木(P<0.05),且表现为随着苗龄增加而减小的生长趋势。根平均直径、根体积与根生物量的生长速率没有显著差异,总根长、根表面积与根生物量之间表现为随着苗龄增大生长速率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苗龄较小的苗木构建了更细更密集的根系,有利于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利用;苗龄为6个月的苗木平茬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苗龄 平茬 根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外源激素喷施方法对截干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影响的研究
6
作者 华琦利 孔迪 +4 位作者 周驰宇 张玉薇 蔡年辉 许玉兰 陈诗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57,共8页
为了探究不同的外源激素对截干后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的影响,以2 a生云南松苗木为研究对象,截干后喷施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吲哚乙酸(IAA)和玉米素(ZT),并测定苗木各器官的生物量(根、茎、萌条),分析外源激素喷施对生物量及云南松异速生长的... 为了探究不同的外源激素对截干后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的影响,以2 a生云南松苗木为研究对象,截干后喷施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吲哚乙酸(IAA)和玉米素(ZT),并测定苗木各器官的生物量(根、茎、萌条),分析外源激素喷施对生物量及云南松异速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云南松萌条生物量积累对T3处理(0 mg·L^(-1) IAA+150 mg·L^(-1) ZT)表现出了积极的响应,而在萌条生物量占比方面,T4处理(150 mg·L^(-1) IAA+0 mg·L^(-1) ZT)和T8处理(300 mg·L^(-1) IAA+50 mg·L^(-1) ZT)高于其他处理组,并且云南松苗木各器官生物量间异速生长关系在不同处理中有着不同的表现。综合分析表明:T3处理对云南松苗木截干后生物量的促进较好,ZT在云南松萌条生长发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截干 外源激素 生物量 异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风吹楠属植物脂肪酸成分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许玉兰 蔡年辉 +1 位作者 吴裕 段安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82,共3页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滇南风吹楠、风吹楠和琴叶风吹楠3种风吹楠属植物的油脂含量进行测定,并将油脂样品进行甲酯化处理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种仁含油率都在54%以上,...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滇南风吹楠、风吹楠和琴叶风吹楠3种风吹楠属植物的油脂含量进行测定,并将油脂样品进行甲酯化处理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种仁含油率都在54%以上,属于高含油植物;总脂肪酸中二十碳以下的脂肪酸含量都在99%以上,是比较理想的生物柴油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吹楠属 脂肪酸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针叶性状云南松天然群体表型分化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许玉兰 蔡年辉 +3 位作者 陈诗 王大玮 段安安 康向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共9页
在云南松主要分布区内,采集不同区域的18个天然群体540株单株的针叶,通过对各单株的10束针叶7个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表型性状在各群体间和群体内单株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表明变异存在的广泛性;不同性状的变异规律有所差异,... 在云南松主要分布区内,采集不同区域的18个天然群体540株单株的针叶,通过对各单株的10束针叶7个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表型性状在各群体间和群体内单株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表明变异存在的广泛性;不同性状的变异规律有所差异,大多数性状的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表型分化系数低于50%;基于各性状两两群体间的表型分化均很低,甚至没有分化。不同表型性状对揭示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关系贡献不同,综合多个性状能反映群体间的遗传关系。经各性状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生态距离间的相关检测,由地理距离、生态距离等引起针叶性状变异的趋势不明显,但由生态距离引起的作用大于地理距离的作用,表明地理、气候和土壤因子对云南松群体间的分化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经聚类分析,各群体的聚类并不完全按地理分布进行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群体 针叶性状 表型分化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卫星分子标记的云南松及其近缘种遗传关系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许玉兰 蔡年辉 +4 位作者 白青松 何承忠 王大玮 段安安 康向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共9页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松分布区内或相邻地区的松属双维管束亚属3种、3变种及扭曲的云南松共7个种或变种(变型)进行遗传分析。利用9对SSR引物,从7个种或变种(变型)100份材料中检测出31个等位基因,单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6个,平均...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松分布区内或相邻地区的松属双维管束亚属3种、3变种及扭曲的云南松共7个种或变种(变型)进行遗传分析。利用9对SSR引物,从7个种或变种(变型)100份材料中检测出31个等位基因,单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6个,平均3.4个;思茅松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而细叶云南松较低。基于Nei's遗传距离利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数法(UPGMA)聚类,云南松等7个种、变种(变型)可以分成3大类,其中马尾松和思茅松各自独立成为一类,其余5个种、变种(变型)聚为一类,以云南松与扭松的遗传关系最近,无明显的遗传分化,它们的表型变异可能由人为生产活动的负向选择或环境恶化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南风吹楠种子油脂的提取及脂肪酸成分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许玉兰 吴裕 +1 位作者 杨晓玲 段安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993-3993,3999,共2页
[目的]提取滇南风吹楠(Horsfieldia tetratepala)种子油脂,并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滇南风吹楠种仁的油脂,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检测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滇南风吹楠种仁的... [目的]提取滇南风吹楠(Horsfieldia tetratepala)种子油脂,并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滇南风吹楠种仁的油脂,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检测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滇南风吹楠种仁的平均含油率为54.73%。GC-MS分析表明,滇南风吹楠种子油脂中含有16种脂肪酸,其中月桂酸的含量较高,为48.66%,肉豆蔻酸的含量次之,为43.29%。[结论]该研究为滇南风吹楠的保护及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南风吹楠 含油率 脂肪酸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油料植物琴叶风吹楠种子性状及含油率的变异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许玉兰 吴裕 +4 位作者 易小泉 杨晓玲 蔡年辉 张夸云 段安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426-3428,共3页
[目的]了解琴叶风吹楠种子性状及含油率。[方法]对采集于西双版纳且经过风干处理的琴叶风吹楠种子测量其纵径、横径、千粒重、出仁率等性状,并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脂,测定种仁含油率。[结果]各单株间的纵径、横径、千粒重、出仁率、含... [目的]了解琴叶风吹楠种子性状及含油率。[方法]对采集于西双版纳且经过风干处理的琴叶风吹楠种子测量其纵径、横径、千粒重、出仁率等性状,并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脂,测定种仁含油率。[结果]各单株间的纵径、横径、千粒重、出仁率、含油率间存在很大的差异,34株琴叶风吹楠种子横径为1.33~2.35 cm,平均为1.69 cm;纵径为2.48~3.60 cm,平均为2.99 cm;纵横径比值在1.48~2.31,平均为1.78;千粒重为2 354.16~5 505.87 g,平均为3 329.59 g;种仁率为78.23%~86.75%,平均为84.36%;含油率为52.48%~71.09%,平均62.99%。[结论]琴叶风吹楠属于高含油量种子,各单株间的含油率达到极显著差异,有望从中选出种仁含油率高的单株,为该树种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琴叶风吹楠 油料植物 种子性状 含油率 变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结实习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许玉兰 段安安 +1 位作者 唐社云 许林红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6年第3期39-42,共4页
对设于西双版纳普文试验林场的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进行了其结实习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思茅松从开花授粉到球果成熟的历期近两年。(2)思茅松林木的球果主要分布于树冠中层,其分布率为65.2%。(3)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不同无性系的结实率... 对设于西双版纳普文试验林场的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进行了其结实习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思茅松从开花授粉到球果成熟的历期近两年。(2)思茅松林木的球果主要分布于树冠中层,其分布率为65.2%。(3)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不同无性系的结实率有很大的差异,且结实率均较低;在球果重、平均球果产种数、种子重及出种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而在果长、果径、种子千粒重等方面变异较小。(4)不同产地的思茅松优树结实有所差异。思茅曼歇坝产地的优树结实状况表现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无性系种子园 结实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本植物中EST-SSR的通用性及其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许玉兰 康向阳 +3 位作者 张瑞丽 王大玮 何承忠 段安安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2年第4期94-99,共6页
基于表达序列标签(EST)的SSR标记因开发简便、快捷等特点,已在植物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简要列举木本植物中EST-SSR的可利用性和通用性,重点综述EST-SSR的多态性及其在木本植物遗传多样性评价方面的应用,期望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EST—SSR 通用性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茅松遗传改良研究现状及育种策略的探讨 被引量:19
14
作者 许玉兰 段安安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68-72,共5页
总结了思茅松在种源试验、引种及种子园技术研究等遗传改良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的遗传改良策略:进行种源试验、优树补选和基因资源的收集;进行无性繁殖技术的研究,逐步推行无性系育种;加强现有种子园的花粉管理;高世代种子园的营... 总结了思茅松在种源试验、引种及种子园技术研究等遗传改良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的遗传改良策略:进行种源试验、优树补选和基因资源的收集;进行无性繁殖技术的研究,逐步推行无性系育种;加强现有种子园的花粉管理;高世代种子园的营建和母树林的改建;开展杂交育种工作研究;积极探讨和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如胚培养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改良 种子园 育种策略 思茅松 种源试验 胚培养 母树林 工作研究 推行 营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茅松不同质量穗条扦插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许玉兰 段安安 +1 位作者 段修泽 何林西 《林业科技开发》 2006年第5期28-30,共3页
以思茅松1 a生母树不同质量穗条为材料进行扦插对比试验,分析不同穗条长度、穗条有无次生叶和不同采条位置及木质化程度穗条等对其生根率、不定根数量及不定根平均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思茅松穗条生根基本属于愈伤组织生根型;8 cm穗条... 以思茅松1 a生母树不同质量穗条为材料进行扦插对比试验,分析不同穗条长度、穗条有无次生叶和不同采条位置及木质化程度穗条等对其生根率、不定根数量及不定根平均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思茅松穗条生根基本属于愈伤组织生根型;8 cm穗条生根效果较理想,生根率28.2%;无次生叶的为19.0%;半木质化萌条生根率为7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扦插 穗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茅松种子园无性系生长与开花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许玉兰 段安安 王秀荣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7-10,共4页
在云南省林科院普文试验林场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 ,调查了 1 6个无性系 1 61株母树的生长状况及花量 ,结果分析表明 :在树高、胸径、冠幅和花量方面 ,各优树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雌雄球花产量方面变异幅度更大 ,存在偏雌偏雄现象 ... 在云南省林科院普文试验林场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 ,调查了 1 6个无性系 1 61株母树的生长状况及花量 ,结果分析表明 :在树高、胸径、冠幅和花量方面 ,各优树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雌雄球花产量方面变异幅度更大 ,存在偏雌偏雄现象 ;各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这些结果为种子园的经营管理提供了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种子园 无性系 生长 开花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茅松穗条培养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许玉兰 段安安 +1 位作者 王大玮 吴裕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94-96,共3页
研究不同截顶类型对思茅松萌条数量和母株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穗母株萌条数量受截顶高度的影响明显,截顶高度8 cm比4 cm的萌条数量多;截顶高度对采穗母株的存活也有较大影响,截顶高度8 cm比4 cm的存活率高.对1年生采穗母株,截顶前的... 研究不同截顶类型对思茅松萌条数量和母株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穗母株萌条数量受截顶高度的影响明显,截顶高度8 cm比4 cm的萌条数量多;截顶高度对采穗母株的存活也有较大影响,截顶高度8 cm比4 cm的存活率高.对1年生采穗母株,截顶前的母株高度对采穗母株萌条数量和母株保存率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萌条 截顶高度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松树种子园开花习性研究概述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玉兰 蔡年辉 +1 位作者 吉方 段安安 《林业调查规划》 2007年第4期57-60,共4页
对国内松树种子园开花物候、雌雄球花产量及其空间分布规律、花粉密度与飞散规律、球花产量与生长性状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松树 种子园 开花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国内英语学习焦虑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9
作者 许玉兰 《海外英语》 2014年第22期103-105,共3页
该文通过对2005年一2014年国内英语学习焦虑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类与分析,比较完整地展示目前国内英语学习焦虑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后来的研究人员提供资料,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强化英语学习焦虑理论在英语教学中实际作用。
关键词 英语学习焦虑研究 总结 问题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考察中的感知与体验教育 被引量:6
20
作者 许玉兰 《美术教育研究》 2013年第21期121-122,共2页
艺术考察这一特殊的教学模式,为感知教育和体验教育提供了合适的教学情境。利用这一教学情境,教师可通过引导、观察、学习、反思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在艺术考察中通过体验教育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 艺术考察这一特殊的教学模式,为感知教育和体验教育提供了合适的教学情境。利用这一教学情境,教师可通过引导、观察、学习、反思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在艺术考察中通过体验教育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升华为设计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考察 感知 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