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缓释氮肥运筹对稻麦轮作周年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74
1
作者 许仙菊 马洪波 +2 位作者 宁运旺 汪吉东 张永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7-316,共10页
【目的】稻麦轮作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农业种植模式。缓/控释肥作为高效兼环境友好的肥料类型,在多种作物单季种植上具有增产和提高肥效的作用,但是缓释肥在周年轮作体系中的肥效研究鲜有报道。因此研究稻麦轮作体系中的肥料施用模式,有助... 【目的】稻麦轮作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农业种植模式。缓/控释肥作为高效兼环境友好的肥料类型,在多种作物单季种植上具有增产和提高肥效的作用,但是缓释肥在周年轮作体系中的肥效研究鲜有报道。因此研究稻麦轮作体系中的肥料施用模式,有助于提高稻麦产量,降低化肥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方法】本文通过稻麦轮作两周年四季作物的田间小区试验,以不施氮和习惯施氮为对照,研究了4种不同缓释肥减氮处理[进口树脂包膜尿素减氮24.3%、国产硫包衣尿素减氮24.3%、国产尿素加NAM(长效氮肥添加剂)减氮24.3%和国产尿素加NAM减氮10.8%]对水稻和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第二周年稻麦收获后土壤养分含量和两周年土壤氮养分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与不施氮对照相比,所有施氮处理均提高了两周年稻麦4季作物产量,习惯施氮增产幅度最高,小麦的氮肥增产效果总体高于水稻,第二周年高于第一周年;与当地习惯施氮量相比,所有的缓释氮肥减氮24.3%或10.8%处理均无显著降低两季小麦产量,进口树脂包膜尿素减氮24.3%处理和国产尿素加NAM减氮10.8%处理也无显著降低两季水稻产量,但是国产尿素加NAM减氮24.3%处理显著降低了第二季水稻产量,国产硫包衣尿素减氮24.3%显著降低了两季水稻产量;与当地习惯施氮量相比,4个缓释氮肥减氮处理均提高了第一和第二周年氮肥利用率,显著降低了两周年稻田土壤养分氮盈余量,其中国产尿素加NAM减氮24.3%处理氮肥利用率较高,同时土壤氮盈余量较少,说明缓释氮肥减量在提高肥料利用率和降低氮的环境效应上具有一致的优势;不同缓释氮肥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无明显规律性。【结论】在目前稻麦轮作体系中,缓释氮肥减施对小麦产量具有较好的稳定效果,但是个别缓释氮肥减施对水稻有减产风险,有必要依据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特点,研制水稻专用缓释氮肥,适当降低水稻季缓释氮肥的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 缓释肥料 氮减量 产量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养分丰缺诊断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桑园土壤肥力评价 被引量:33
2
作者 许仙菊 马洪波 +7 位作者 陈杰 张永春 陈斌 丁华萍 钱钧 罗春燕 孙慧斌 顾用群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0-476,共7页
如何客观地评价桑园土壤肥力和诊断其限制因子是桑园合理施肥的依据。本研究以海安县为研究区域,以田块尺度为评价单元,采集25个代表性桑园的表层(0~20 cm)和亚表层(20~40 cm)土样,并分析14个土壤肥力指标,运用养分丰缺诊断和主成分... 如何客观地评价桑园土壤肥力和诊断其限制因子是桑园合理施肥的依据。本研究以海安县为研究区域,以田块尺度为评价单元,采集25个代表性桑园的表层(0~20 cm)和亚表层(20~40 cm)土样,并分析14个土壤肥力指标,运用养分丰缺诊断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域桑园土壤肥力进行了评价。养分丰缺诊断结果表明:调查点桑园土壤肥力整体较高,表层土壤肥力高于亚表层,但不同桑园之间肥力变异很大,部分桑园有机质、氮、钾较为缺乏,个别桑园磷、镁、锰、锌、钙出现缺乏。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将14个土壤肥力指标提取为4个主成分,可反映桑园土壤全部信息的84.88%。第1主成分为养分综合因子,贡献率为44.41%;第2主成分为pH因子,贡献率为24.03%;第3主成分和第4主成分主要反映了锌的正负效应,贡献率分别为8.92%和7.52%。将25个桑园聚为4类,每一类代表不同的土壤肥力状况。基于养分丰缺诊断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较为全面评价桑园土壤肥力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主成分分析法 养分分级指标 桑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包衣尿素对辣椒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许仙菊 高豫汝 +4 位作者 张永春 朱绿丹 汪吉东 宁运旺 胡永红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4-578,共5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两种硫包衣尿素(SCU1,SCU2)在等N量或减N30%的情况下对辣椒产量、品质、N肥利用率的影响及其后效的差异。结果表明:①与普通尿素相比,等N量和减N30%的两种硫包衣尿素增加了辣椒产量(增产幅度为2.8%~16.6%)和Vc...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两种硫包衣尿素(SCU1,SCU2)在等N量或减N30%的情况下对辣椒产量、品质、N肥利用率的影响及其后效的差异。结果表明:①与普通尿素相比,等N量和减N30%的两种硫包衣尿素增加了辣椒产量(增产幅度为2.8%~16.6%)和Vc含量(增加幅度为3.5%~10.2%),且SCU1增加Vc含量效果明显而SCU2增产效果明显,这可能与二者的包膜厚度有关(SCU1包膜较薄,SCU2包膜较厚);②普通尿素和等N量的两种硫包衣尿素之间N肥利用率和偏生产力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等N量的SCU2的农学效率要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和等N量的SCU1,而减N30%的SCU1和SCU2的N肥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和等N量的SCU1和SCU2;③普通尿素、等N量和减N30%的SCU1和SCU2的后茬作物浙江长莆瓠子的产量差异不大,但是这些施肥处理的后茬作物产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表明前茬作物施用的肥料可以被后茬作物加以利用。上述这些结果表明硫包衣尿素能够提高辣椒产量和Vc含量而没有提高N肥利用率,且SCU2增产效果优于SCU1,SCU1增加Vc含量优于SCU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包衣尿素 辣椒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对太湖地区典型土壤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170
4
作者 张永春 汪吉东 +3 位作者 沈明星 沈其荣 许仙菊 宁运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5-472,共8页
以太湖地区典型土壤黄泥土上26年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例,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研究区耕作层土壤(0~15 cm)酸化特征及酸化速率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不施有机肥处理(C)和施有机肥处理(M),副区为不同无机肥及秸秆施用处理。研... 以太湖地区典型土壤黄泥土上26年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例,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研究区耕作层土壤(0~15 cm)酸化特征及酸化速率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不施有机肥处理(C)和施有机肥处理(M),副区为不同无机肥及秸秆施用处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pH和土壤酸碱缓冲容量有显著影响,增施有机肥的主区处理pH显著低于不施有机肥处理,但对应的土壤酸碱缓冲容量略有上升;副区单施尿素处理和尿素增施水稻秸秆处理pH较不施尿素对照分别下降了0.45、0.66个单位,酸碱缓冲容量分别下降1.52、0.95 mmol kg-1;各试验处理的酸化速率为H+0.61~1.74 kmol hm-2a-1,单施尿素处理高于不施尿素处理,而尿素增施有机肥或水稻秸秆的大于单施尿素处理,以尿素配施有机肥和水稻秸秆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各处理土壤pH与外源氮输入量、土壤全氮及速效氮存在显著的依变关系。尿素对土壤的酸化影响与有机肥及水稻秸秆存在差异,前者在降低土壤pH的同时还导致土壤酸碱缓冲容量的降低,而增施有机肥及水稻秸秆处理土壤缓冲容量保持稳定甚至提升,但其各自对土壤酸化的具体贡献率等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速率 黄泥土 长期施肥 PH 太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用量对滨海滩涂区甘薯干物质积累、氮素效率和钾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54
5
作者 宁运旺 曹炳阁 +4 位作者 马洪波 汪吉东 张辉 许仙菊 张永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82-987,共6页
我国沿海滩涂种植能源作物甘薯有广阔的前景。为确定苏北滩涂区甘薯适宜施氮量,比较了6个施氮水平下甘薯的成活率(SR)、商品率(CR)、蔓薯比(V/T)、干物质积累(DMA)、氮素累积值(NAV)、氮利用效率(NUE)、氮收获指数(NHI)及钾钠吸收的差... 我国沿海滩涂种植能源作物甘薯有广阔的前景。为确定苏北滩涂区甘薯适宜施氮量,比较了6个施氮水平下甘薯的成活率(SR)、商品率(CR)、蔓薯比(V/T)、干物质积累(DMA)、氮素累积值(NAV)、氮利用效率(NUE)、氮收获指数(NHI)及钾钠吸收的差异。结果表明:(1)施氮量与甘薯地上部分DMA和NAV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余同),对地下部分NAV影响较小(P>0.05)。(2)与不施氮比较,施氮60 kg(N)·hm-2对甘薯的V/T、SR、NUE和NHI均无显著影响。(3)甘薯的CR、地下部分和块根DMA以及理论产量(NAV×NUE×NHI)均以施氮60 kg(N)·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氮量超过60 kg(N)·hm-2,施氮量与甘薯的V/T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R、CR、NUE、NHI、地下部分和块根DMA均呈极显著负相关。(4)甘薯对钾钠的吸收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甘薯地上部分钾钠含量均在施氮量为60 kg(N)·hm-2时达到最高值。施氮量对钾钠含量比没有影响。因此,苏北滩涂区甘薯适宜施氮量为60 kg(N)·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滩涂 甘薯 干物质积累 氮素效率 钾钠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加速酸化的主要农业驱动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6
作者 汪吉东 许仙菊 +3 位作者 宁运旺 张辉 马洪波 张永春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7-633,共7页
土壤酸化是土壤质量退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农业活动对其有极其重要的驱动作用。本文从土壤酸化加速的农业主驱因素:化肥、作物及有机物料等方面阐述它们对土壤酸化的影响。认为化肥尤其是生理酸性肥料和含硫肥料的不合理施用加速土壤酸化... 土壤酸化是土壤质量退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农业活动对其有极其重要的驱动作用。本文从土壤酸化加速的农业主驱因素:化肥、作物及有机物料等方面阐述它们对土壤酸化的影响。认为化肥尤其是生理酸性肥料和含硫肥料的不合理施用加速土壤酸化,而氮肥的致酸除受氮素形态影响外,硝化作用及硝化产物的淋溶是重要的致酸原因,同时豆科作物的固氮致酸作用也不容忽视。作物通过选择性吸收盐基阳离子,通过秸秆和子粒转移出生产系统后,导致土壤盐基量减少,土壤表面交换性酸增加;作物根系呼吸、根系分泌物及土壤溶液中重碳酸盐的淋溶也引起土壤酸化;而秸秆和畜禽粪便对土壤酸化的影响除受土壤本身性质影响外,秸秆中的灰化碱含量、畜禽粪便中的碳及氮和盐分去向对酸化也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酸化 氮循环 碳循环 秸秆 畜禽粪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高效小麦基因型的筛选指标和筛选环境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赵学强 介晓磊 +2 位作者 谭金芳 许仙菊 李有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7-281,共5页
关键词 小麦基因型 筛选指标 环境研究 钾素 吸收动力学参数 农业可持续发展 选育过程 种质资源 生态环保型 钾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施用不同比例鸡粪氮对水稻土有机质积累及土壤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43
8
作者 汪吉东 张辉 +4 位作者 张永春 许仙菊 宁运旺 马洪波 陈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78-1185,共8页
【目的】土壤酸化是自然过程。随着农业集约化发展,土壤酸化在部分农田呈加速趋势,而施肥是目前农田土壤酸化加速的重要诱因,研究有机肥和化肥对土壤酸化的作用差异及机理,对合理指导施肥及耕地保育有重要的意义。【方法】通过测定不同... 【目的】土壤酸化是自然过程。随着农业集约化发展,土壤酸化在部分农田呈加速趋势,而施肥是目前农田土壤酸化加速的重要诱因,研究有机肥和化肥对土壤酸化的作用差异及机理,对合理指导施肥及耕地保育有重要的意义。【方法】通过测定不同施肥处理的不同组分有机质含量及酸碱缓冲容量,探明不同施肥处理的酸化影响,从土壤有机质和盐基累积角度对有机-无机肥料不同比例配施条件下土壤酸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1连续5年在等氮量(N270 kg/hm2)且有机-无机肥料不同配施比例的处理中,水稻产量以有机肥比例为25%~50%的处理最高,其平均产量比单施化肥处理提高了5.1%,比对照提高44.9%。但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2土壤各活性有机质及总有机质等指标中仅总有机质含量随鸡粪施用比例的增加而持续增加,不同比例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后,土壤的高活性有机质及低活性有机质均高于CK和纯化肥氮处理,但随着有机肥投入比例的升高,除中活性有机质和水稻产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外(P=0.0067**),高活性有机质、活性有机质及总有机质含量与水稻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对应的概率值分别为P=0.192,P=0.208,P=0.160);3施肥提高了土壤的碳库管理指数(CPMI),且其随有机肥施用比例的上升呈增加趋势。增施鸡粪提高土壤的交换性盐基离子(Ca2+、Mg2+、K+、Na+)含量,导致阳离子代换量(CEC)和pH随鸡粪施用比例的提高而升高。供试土壤酸碱缓冲容量为2.07~2.36cmol/kg,随鸡粪施用比例的上升而增加,其与土壤阳离子代换量及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增施鸡粪可使土壤pH及酸碱缓冲容量上升,与鸡粪使土壤盐基累积量及有机质含量的提高有关。【结论】连续有机-无机肥施用下,土壤pH上升和酸碱缓冲容量的提高可能与该试验点下盐基离子和有机质含量随鸡粪施用比例上升有关,但其最终上升幅度及平衡点尚需进一步研究。鸡粪氮替代化肥氮比例为25~50%时,土壤性质最优,水稻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粪 肥料配比 有机质 土壤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小麦钾离子吸收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7
9
作者 赵学强 介晓磊 +3 位作者 李有田 许仙菊 谭金芳 化党领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7-312,共6页
在日光温室营养液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经筛选的不同钾效率基因型小麦在不同钾营养状况下K+的吸收动力学。结果表明,采用不同钾营养状况小麦K+吸收动力学参数Km和Imax对不同基因型小麦钾效率分类,结果与经筛选的不同基因型小麦的钾效率特... 在日光温室营养液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经筛选的不同钾效率基因型小麦在不同钾营养状况下K+的吸收动力学。结果表明,采用不同钾营养状况小麦K+吸收动力学参数Km和Imax对不同基因型小麦钾效率分类,结果与经筛选的不同基因型小麦的钾效率特征相一致,Km和Imax可用来评价和筛选高效吸钾基因型小麦。但不同基因型小麦Km和Imax在不同钾营养状况下表现规律不相同,Km和Imax值的大小受到小麦本身钾营养状况反馈调节,植物钾营养状况越高,Km越大,Imax越小;有的基因型受本身钾营养状况影响较大,有的受其影响较小,但总体上还是相一致的。结果还看出,温6-986和周麦13是钾高效基因型,予农015是钾低效基因型;同一基因型小麦在不同钾营养状况下是以不同机制吸收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基因型 钾离子 钾营养状况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钾与钙配合对保护地番茄钙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陈明昌 许仙菊 +4 位作者 张强 杨治平 程滨 刘平 李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6-242,共7页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了石灰性土壤磷、钾与钙配合对保护地番茄钙吸收的影响,并利用差值法计算了钙的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CaP1和CaK2处理最佳,可以显著提高保护地番茄总吸钙量和果实吸钙量,提高钙的利用率;与单纯施钙处理相比,钙...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了石灰性土壤磷、钾与钙配合对保护地番茄钙吸收的影响,并利用差值法计算了钙的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CaP1和CaK2处理最佳,可以显著提高保护地番茄总吸钙量和果实吸钙量,提高钙的利用率;与单纯施钙处理相比,钙的利用率分别提高10 3和16 1个百分点,同时,CaP1和CaK2处理能明显改善保护地番茄生物学特性,显著提高番茄果实产量;与单施钙处理相比,番茄的果实产量分别提高了16 1%和22 9%。研究结果同时证明钙磷配合或钙钾配合施用可以提高番茄果实中Vc的含量、糖分含量,降低酸度含量和脐腐病果的数量,明显地改善果实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番茄 磷钙配合 钾钙配合 钙吸收 钙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肥结合抽穗期追肥稳定稻麦产量并提高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 被引量:18
11
作者 宁运旺 张辉 +8 位作者 王磊 许仙菊 汪吉东 马洪波 朱德进 黄卉 王少华 马朝红 张永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07-1419,共13页
【目的】普遍认为,相同施肥量下增加施肥次数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但施肥次数偏多已成为江苏稻麦化肥过量投入的主要因素。一次施肥仍存在争议,基肥结合分蘖期追肥的两次施肥也会导致水稻生长后期养分供应不足,明确基肥结合抽穗期追肥... 【目的】普遍认为,相同施肥量下增加施肥次数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但施肥次数偏多已成为江苏稻麦化肥过量投入的主要因素。一次施肥仍存在争议,基肥结合分蘖期追肥的两次施肥也会导致水稻生长后期养分供应不足,明确基肥结合抽穗期追肥的两次施肥效果对稻麦化肥减量具重要意义。【方法】2016—2019年开展稻麦轮作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产量和产量组成、氮肥累积效率和氮素累积盈余。定位试验为完全随机区组设计、4次重复,设不施氮(CK)、习惯施肥(CF)、推荐施肥(相对于CF处理水稻减氮18.2%、小麦减氮22.2%,RF)和推荐施氮量下基施4种类型氮肥(尿素U、硫包膜尿素SCU、聚合物包膜尿素PCU和尿素添加5%双氰胺NIU)结合抽穗期追肥(BH)两次施肥,共7个处理。2018—2019年,使用以普通尿素为氮源的改良配方肥(IFF)和含硝化抑制剂的稳定性复合肥(SCF)做基肥,进行稻麦两次施肥(BH)田间验证试验,以农户实际(FP)为对照比较施肥成本和种植效益。【结果】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与农户习惯(CF)比较,推荐施肥处理(RF)对稻麦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与推荐施肥比较,相同施氮量下基施不同类型氮肥结合抽穗期追肥的两次施肥处理对稻麦产量也无显著影响。施氮量减少可使稻麦氮肥累积效率显著增加、氮素累积盈余显著减少,而施肥次数减少对稻麦氮肥累积效率和氮素累积盈余均无显著影响。相同施氮量下基施不同类型氮肥结合抽穗期追肥两次施肥条件下,稻麦产量和氮肥效率均以含硝化抑制剂的尿素处理(NIU-BH)表现较好;小麦上使用聚合物包膜尿素处理(PCU-BH)效果不稳定。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基施改良配方肥两次施肥(IFF-BH)和基施稳定性复合肥两次施肥(SCF-BH)与农户实际比较,水稻可在施氮量减少18.2%~33.8%条件下使产量分别增加1.8%~4.5%和2.6%~6.1%,施肥成本分别减少1069~1538和473~1029元/hm^2,净收益分别增加1950~2270和1168~2126元/hm^2;小麦可在施氮量减少30.0%条件下使产量分别增加0.7%和9.7%,施肥成本分别减少1132和495元/hm^2,净收益分别增加1387和2045元/hm^2。【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定位试验和验证试验结果均表明,采用基肥加抽穗期追肥两次施肥,配合选择合适类型的肥料做基肥,可在施氮量减少18.2%~33.8%前提下稳定稻麦产量、提高氮肥效率和种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麦 化肥减量 两次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种植年限对土壤磷素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高秀美 汪吉东 +5 位作者 张永春 赵耕毛 刘兆普 许仙菊 宁运旺 胡永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6-710,共5页
为揭示不同种植年限土壤磷的固定和释放机制,通过土壤磷的等温吸附、解吸试验研究种植年限分别为3~5年、15~20年、25~30年的黄棕壤0~5cm和5~20cm土层磷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土壤磷的等温吸附曲线、吸附量-解吸量曲线分别与L... 为揭示不同种植年限土壤磷的固定和释放机制,通过土壤磷的等温吸附、解吸试验研究种植年限分别为3~5年、15~20年、25~30年的黄棕壤0~5cm和5~20cm土层磷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土壤磷的等温吸附曲线、吸附量-解吸量曲线分别与Langmuir方程(R2为0.8728~0.8436)、二次函数方程拟合良好(R2为0.9545~0.9970);随蔬菜种植年限延长,表层土壤磷最大吸附量(Qm)、磷最大缓冲容量(MBC)明显降低,而土壤磷吸附饱和度(DPS)和解吸率明显提高;种植年限15~20年、25~30年土壤磷的解吸率明显高于3~5年土壤。对表征土壤磷素吸附、解吸特性的主要因子如MBC及DPS等作相关分析发现,无定形铁铝含量的变化是影响土壤磷吸附解吸特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磷 吸附 解吸 磷吸附饱和度 解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薯麦轮作体系钾肥全部施于薯季提高甘薯和周年产量 被引量:13
13
作者 宁运旺 张辉 +2 位作者 许仙菊 马洪波 张永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35-946,共12页
【目的】薯麦轮作是我国甘薯种植的主要模式,施钾对甘薯、小麦都有较好的增产效果。本文研究了薯麦轮作中钾肥最佳运筹方案,以便更好地发挥钾肥效益。【方法】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位于南京的六合基地连续进行了三年田间定位试验,在周年... 【目的】薯麦轮作是我国甘薯种植的主要模式,施钾对甘薯、小麦都有较好的增产效果。本文研究了薯麦轮作中钾肥最佳运筹方案,以便更好地发挥钾肥效益。【方法】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位于南京的六合基地连续进行了三年田间定位试验,在周年钾肥投入总量K_2O 270 kg/hm^2的前提下,设置5个甘薯(S)/小麦(W)钾肥分配量处理,分别为S0W270、S90W180、S135W135、S180W90、S270W0,重复三次。调查了产量、产量组成和生物量分配,测定了吸钾量、钾生理效率和钾表观平衡。【结果】钾肥分配量显著影响甘薯的块根产量、单株薯数、单个薯重、冠根比、吸钾量和钾生理效率,而对小麦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草谷比、吸钾量、钾收获指数和钾生理效率均无显著影响。甘薯产量和周年产量均以钾肥全部施于薯季的S270W0处理最高,全部分配于麦季的S0W270处理次之,S270W0的甘薯产量和周年产量比薯麦两季分配的S90W180、S135W135、S180W90处理提高20.7%~24.5%(P<0.05)和17.8%~20.9%(P<0.01),S0W270的分别提高了9.9%~13.4%(P>0.05)和8.2%~11.0%(P>0.05)。S270W0处理的单株薯数和单个薯重分别比钾肥施两季的处理高5.2%~10.4%和8.5%~30.6%(P<0.01),是其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S0W270处理的单株薯数比这三个处理高18.9%~24.8%(P<0.001),但单薯重低于其他处理,较高的单株薯数是该处理甘薯增产的主要原因。S180W90和S270W0处理甘薯整株吸钾量比S90W180和S0W270高出9.7%~16.1%(P<0.05)。随薯季施钾量增加,甘薯冠根比先增后减(P<0.001)、钾生理效率先减后增(P<0.01)、钾收获指数和商品率变化较小(P>0.05)。甘薯吸钾量平均为K_2O 228.0 kg/hm^2,是小麦的2.3倍;钾收获指数平均为0.55,是小麦的5.5倍。薯蔓中储存的钾占甘薯吸钾量的46.6%,薯蔓还田可满足小麦对钾的需求;麦秸中贮存的钾占小麦吸钾量的91.0%,麦秸还田只能满足甘薯吸钾量的39.5%。本研究施钾量下,秸秆不还田,甘薯和小麦年均携出土壤的钾达K_2O 327.9 kg/hm^2,年末土壤速效钾呈快速下降,三个轮作周期后土壤速效钾降低49.2%;秸秆和薯蔓完全还田条件下,薯麦轮作施钾量为K_2O 134.3 kg/hm^2时即可保持土壤钾素平衡。【结论】薯麦轮作中,以钾肥单施于甘薯上,可显著增加单株薯数和单个薯重,增加甘薯产量和周年产量。全部钾肥施于甘薯上,薯蔓还田可以满足小麦的钾素营养。麦秸和薯蔓完全还田条件下,可适当减少钾肥的投入,年施K_2O 134.3 kg/hm^2时即可保持钾素平衡。供试地区土壤和管理条件下,钾肥的管理模式建议为"秸秆还田+适宜施钾量+钾肥全部施于薯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小麦 轮作 钾肥运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葫芦发酵沼液对紫叶莴苣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汪吉东 马洪波 +4 位作者 高秀美 许仙菊 宁运旺 张辉 张永春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7-792,共6页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等氮量下不同比例水葫芦发酵沼液对紫叶莴苣生长、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及茎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替代化肥氮比例为50%、75%和100%处理莴苣产量分别比100%化肥氮处理增加9.1%、16.1%和10.3%...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等氮量下不同比例水葫芦发酵沼液对紫叶莴苣生长、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及茎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替代化肥氮比例为50%、75%和100%处理莴苣产量分别比100%化肥氮处理增加9.1%、16.1%和10.3%。但基肥中化肥的比例上升能促进莴苣苗期的生长和提高氮的吸收,而沼液作为追肥较单施化肥更能促进莴苣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同时沼液氮施用比例增加,莴苣商品化率提高。和100%化肥处理相比,沼液施用比例为50%、75%和100%处理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了13.6%、14.3%和11.3%。沼液氮施用比例为50%~100%处理中,100%沼液氮施用处理其可溶性糖、Vc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都最低,而75%沼液氮施用比例下可获得最高的氨基酸、可溶性糖和Vc含量。研究认为,沼液基施效果比单施尿素等化学肥料效果稍差,但追施沼液比化肥更加促进了莴苣的生长和养分吸收,并缩短莴苣的生长期,提高其商品率。综合莴苣生长趋势、生物量及商品化率和品质来看,沼液替代75%化肥氮比例是最佳施用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葫芦 沼液 氮肥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钾胁迫下不同钾效率甘薯的钾吸收利用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汪吉东 王火焰 +4 位作者 许仙菊 宁运旺 张永春 周健民 陈小琴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47,共6页
以钾高效品种徐薯28和低效品种济薯22为材料,采用室内土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下,甘薯钾的积累与分配及利用规律。结果显示:不施钾显著促进甘薯地上部生长,抑制块根膨大,但品种间变幅不同,钾高效型徐薯28具有更强的根系膨大能力。徐... 以钾高效品种徐薯28和低效品种济薯22为材料,采用室内土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下,甘薯钾的积累与分配及利用规律。结果显示:不施钾显著促进甘薯地上部生长,抑制块根膨大,但品种间变幅不同,钾高效型徐薯28具有更强的根系膨大能力。徐薯28苗期地上部钾浓度显著高于济薯22,叶片和叶柄钾含量分别比济薯22高33.1%、33.9%;但收获期徐薯28植株钾含量为8.7 g/kg,显著低于济薯22的9.8 g/kg。施钾或不施钾下,收获期徐薯28钾分配系数分别为4.2、3.2,济薯22分别为2.0、1.5,表明徐薯28将钾更多分配到块根部分,而济薯22更多分配到茎叶部分。各处理的块根钾利用效率(KIUE-T)为65.1~135.9,施钾及不施钾下,徐薯28块根钾利用效率都显著高于对应的济薯22处理。甘薯植株内钾含量高低是决定济薯22及徐薯28钾利用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因此,两甘薯基因型间钾的利用效率差异主要体现在:徐薯28即使在不施钾下,苗期地上部尤其是茎叶能维持较高的钾含量,为后期块根膨大奠定基础,而收获期维持较高的钾分配系数及植株较低的钾浓度,而济薯22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钾效率 基因型 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甘薯氮磷钾肥施用效果与区域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辉 谭诚 +5 位作者 周晓月 马洪波 许仙菊 汪吉东 宁运旺 张永春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6-681,共6页
根据2009—2014年在长江中下游薯区实施的68个氮、磷、钾肥料用量田间试验结果,建立了基于养分丰缺指标法——肥料效应函数的甘薯氮、磷、钾施肥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施用氮肥、磷肥、钾肥均对甘薯具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P<0.01);植薯... 根据2009—2014年在长江中下游薯区实施的68个氮、磷、钾肥料用量田间试验结果,建立了基于养分丰缺指标法——肥料效应函数的甘薯氮、磷、钾施肥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施用氮肥、磷肥、钾肥均对甘薯具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P<0.01);植薯土壤水解性氮含量的“高”、“低”指标分别为170 mg/kg和100 mg/kg,有效磷含量的临界指标为17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低”的指标分别为110 mg/kg和30 mg/kg;高产田块甘薯的氮、磷、钾肥最佳经济推荐施用量分别为N 125 kg/hm^(2)、P_(2)O_(5)160 kg/hm^(2)和K_(2)O 182 kg/hm^(2),中低产田块的氮、磷、钾肥最佳经济推荐施用量分别为N 155 kg/hm^(2)、P_(2)O_(5)120 kg/hm^(2)和K_(2)O 22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甘薯 速效氮、磷、钾 丰缺指标 推荐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不同氯离子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戚冰洁 汪吉东 +5 位作者 张永春 徐阳春 宁运旺 许仙菊 张辉 马洪波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4-590,共7页
采用加标回收率的方法,分析并比较了硝酸银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甘薯(Ipomoea batatas L.)幼苗Cl-含量的结果,并初步探明不同甘薯品种地上部和根系Cl-吸收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硝酸银滴定法重复性差且难以判... 采用加标回收率的方法,分析并比较了硝酸银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甘薯(Ipomoea batatas L.)幼苗Cl-含量的结果,并初步探明不同甘薯品种地上部和根系Cl-吸收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硝酸银滴定法重复性差且难以判断滴定终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Cl-回收率低(52.9%~81.4%),且受样品浸提液颜色影响;自动电位滴定法Cl-回收率为93.9%~105.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6.0%,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且精确度高,因此是测定甘薯氯含量的最佳方法;(2)利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不同甘薯品种Cl-积累和分布,结果显示:甘薯幼苗地上部Cl-含量为0.067~0.096 mmol g-1DW,根系Cl-含量为0.038~0.087 mmol g-1DW,品种间甘薯幼苗地上部和根系Cl-含量皆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品种向地上部转运Cl-选择性比率均大于1.0,表明Cl-向地上部聚集,以菜用型福薯7-6比率最高,紫心型徐紫20-1和浙紫1号次之,淀粉型泉薯9号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电位滴定法 Cl^-含量 甘薯 Cl^-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不同pH降雨和施氮对水耕铁渗人为土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永春 汪吉东 +3 位作者 曹丙阁 许仙菊 宁运旺 沈其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3-310,共8页
室内模拟研究3个pH梯度降雨和3水平的施氮量对水耕铁渗人为土土壤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H降雨及施氮处理土壤的酸度累积量为4.73~15.57 mmol H+每柱,分别以pH 6.5降雨和不施氮处理、pH 2.5添加高氮量(N2)处理酸化速率为最低和最高... 室内模拟研究3个pH梯度降雨和3水平的施氮量对水耕铁渗人为土土壤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H降雨及施氮处理土壤的酸度累积量为4.73~15.57 mmol H+每柱,分别以pH 6.5降雨和不施氮处理、pH 2.5添加高氮量(N2)处理酸化速率为最低和最高,相同pH降雨处理下,致酸量随施氮量增加而上升;相同施氮下,不施氮处理土壤酸度累积随降雨pH降低而增加,但中施氮量(150 mg kg-1土)和高施氮量(300 mg kg-1土)下,pH 4.5处理土壤酸度累积量则小于pH 6.5处理;不同降雨及施氮处理NO3-淋溶致酸量为4.32~12.88 mmol每柱,NH+4淋溶消耗H+量为0.01~0.29 mmol每柱;正常酸沉降(pH 6.5)下,中施氮量和高施氮量处理致酸量都大于各梯度pH降雨的致酸量。以上结果表明,单施氮处理的致酸量大于单纯的酸沉降处理,而无论是降雨还是施氮,NO-3淋溶在加速土壤酸化进程中占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施氮量 水耕铁渗人为土 酸碱缓冲容量 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芹菜水肥一体化氮磷钾配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庄迎春 季林章 +2 位作者 许仙菊 孙楠 闻建波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2期181-186,共6页
水肥一体化技术因具有节水、节肥、省工等优点,从而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已经成为芹菜设施栽培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同时芹菜氮磷钾肥料的配比也很重要。本试验以芹菜为研究对象,通过芹菜不同氮磷钾配比的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不同氮磷钾... 水肥一体化技术因具有节水、节肥、省工等优点,从而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已经成为芹菜设施栽培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同时芹菜氮磷钾肥料的配比也很重要。本试验以芹菜为研究对象,通过芹菜不同氮磷钾配比的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芹菜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从而得出芹菜水肥一体化技术中最佳氮磷钾配比,为芹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 水肥一体化 氮磷钾配比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设施蔬菜土壤质量提升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9
20
作者 袁奇 章欢 +4 位作者 钟月华 何文文 徐聪 许仙菊 马洪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2期132-136,共5页
为探讨有机肥替代化肥条件下的土壤质量特征,通过建立20个设施蔬菜土壤监测点,分析有机肥替代化肥前后的土壤理化指标,再进行单因素描述和指数和法评价分析,科学掌握设施蔬菜土壤的质量状况,为合理的设施蔬菜土壤培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为探讨有机肥替代化肥条件下的土壤质量特征,通过建立20个设施蔬菜土壤监测点,分析有机肥替代化肥前后的土壤理化指标,再进行单因素描述和指数和法评价分析,科学掌握设施蔬菜土壤的质量状况,为合理的设施蔬菜土壤培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单因素评价得出有机肥替代化肥后,土壤酸碱缓冲容量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加,碱解氮处于较低水平,蔬菜品质得到有效改善,茄子和包菜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硝酸盐含量降低,指数和法评价得出有机肥替代化肥后的土壤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表明有机肥替代化肥措施有利于土壤质量提升和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替代化肥 土壤质量 蔬菜品质 单因素评价 指数和法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