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作温度对PEMFC水分布、质子传输及性能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韩启沃 刘永峰 +2 位作者 裴普成 张璐 姚圣卓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384,共11页
工作温度直接影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膜态水含量和功率密度,决定了膜的质子传输效率。为研究工作温度对PEMFC质子传输效率及性能的影响,提出了膜质子传输(membrane proton transport,MPT)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工作温度变化对膜... 工作温度直接影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膜态水含量和功率密度,决定了膜的质子传输效率。为研究工作温度对PEMFC质子传输效率及性能的影响,提出了膜质子传输(membrane proton transport,MPT)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工作温度变化对膜态水含量的影响,推导了输出电压计算公式,并将MPT模型耦合进COMSOL进行了多物理场计算。搭建了燃料电池测试系统,在进气相对湿度100%,工作温度为50、60和70℃下进行了实验和数值仿真,基于MPT模型计算了输出电压,分析了工作温度变化对跨膜水通量、膜态水含量和质子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作温度为70℃时,MPT模型与实验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8.41%;在电流密度0~800 mA/cm^(2)范围内,相对误差为0.12%~2.52%。相同进气口压力、进气相对湿度和进气流量下,随着工作温度升高,跨膜水通量增加,膜态水含量降低且分布更均匀,PEM的湿润程度更高,质子电导率升高。在电流密度0~650 mA/cm^(2)范围内70℃的输出电压低于50℃,在电流密度650~1300mA/cm^(2)范围内高于50℃和60℃。随着电流密度升高,跨膜水通量增加,膜态水含量分布更均匀,部分工况下质子电导率升高。当工作温度为70℃时,PEMFC的功率密度最大,为399.73 m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质子交换膜 工作温度 电池性能 数值模拟 再生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MFC膜水含量及水传输综述
2
作者 禹永帅 刘永峰 +2 位作者 韩启沃 张璐 裴普成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2,共7页
燃料电池水管理的目的是维持电池内部的水平衡状态,实现长期稳定工作并保持最高输出性能。膜水含量是重要的状态参数,对电池的性能影响很大。综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内水的传输、转化过程以及膜水含量的研究进展。总结目前PEMFC... 燃料电池水管理的目的是维持电池内部的水平衡状态,实现长期稳定工作并保持最高输出性能。膜水含量是重要的状态参数,对电池的性能影响很大。综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内水的传输、转化过程以及膜水含量的研究进展。总结目前PEMFC膜水含量的测量方法,包括在线分析、数值模拟和间接法等,分析膜水含量对电流密度分布、质子传导能力和膜电阻等的影响机理。对比现有研究方法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当前,膜水含量的监测因成本、实时性和环境因素,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和误差。建立实时监测模型,维持水平衡状态,是提升电池性能和耐久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水含量 电流密度分布 质子传输 膜电阻 水传输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温度对PEMFC电化学反应及性能影响模拟研究
3
作者 韩启沃 刘永峰 +3 位作者 范馨远 裴普成 张璐 姚圣卓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18-1530,共13页
为研究工作温度对PEMFC电化学反应及性能的影响,综合考量工作温度对燃料气体传输及产水行为的影响机制,提出电化学反应(electrochemical reaction,ER)模型,并将其耦合进COMSOL进行多物理场计算。搭建的燃料电池测试系统利用梯度加热实... 为研究工作温度对PEMFC电化学反应及性能的影响,综合考量工作温度对燃料气体传输及产水行为的影响机制,提出电化学反应(electrochemical reaction,ER)模型,并将其耦合进COMSOL进行多物理场计算。搭建的燃料电池测试系统利用梯度加热实现温度的稳定控制,并借助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变化。在进气相对湿度100%下,分别于50、60和70℃进行对比实验与模拟研究,进一步分析工作温度变化对氢气、氧气、氮气及水摩尔分数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70℃时,ER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7.90%;在0~600 mA/cm^(2)电流密度范围内,相对误差为0.62%~1.96%。当电流密度超过650 mA/cm^(2),70℃时,PEMFC的最大功率密度为399.73 mW/cm^(2),分别较50和60℃提高9.4%和4.9%。随工作温度升高,PEMFC的输出性能提升,电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燃料气体摩尔分数降低,其中氢气摩尔分数最小值由0.579降至0.415,氧气摩尔分数最大值从0.186降至0.146,气体分布更均匀,同时有效改善MEA内部水管理,缓解局部水积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电化学 工作温度 电池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湿度变化对车用燃料电池输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乔雨田 刘永峰 +3 位作者 禹永帅 张璐 姚圣卓 裴普成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0-878,共9页
研究温湿度变化对车用燃料电池输出性能(输出电压和功率)的影响可为高精度进气控制策略提供有效的依据。本工作提出了一个温湿度-电流(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current,TRH-C)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电池内部电化学反应、电渗迁... 研究温湿度变化对车用燃料电池输出性能(输出电压和功率)的影响可为高精度进气控制策略提供有效的依据。本工作提出了一个温湿度-电流(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current,TRH-C)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电池内部电化学反应、电渗迁移和加湿冷凝三部分水来源,揭示了电流随温湿度变化规律和由水活度表征的电渗迁移系数计算式。根据电池流道实物在计算软件COMSOL中建立网格,将TRH-C模型导入并应用有限体积法进行计算;搭建了燃料电池测试系统,在工作温度60℃和70℃、相对湿度分别为50%和100%条件下进行了实验并进行数据处理;并对通过TRH-C模型得到的极化曲线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了电流密度和膜水含量分布云图。结果表明,TRH-C模型能预测燃料电池的性能,在工作温度为60℃、相对湿度为50%时,电压和功率密度的相对误差最大(电流密度为0.018 A/cm^(2)),分别为3.674%和3.696%。工作温度升高会导致膜水含量降低,但相对湿度增大会导致膜水含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湿度 车用燃料电池 电流密度分布 水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扩散层内部交叉流动对PEMFC水跨膜输运影响分析
5
作者 范馨远 刘永峰 +1 位作者 裴普成 张璐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72-3783,共12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内部相邻流道间的压差产生了交叉流动,其作用于气体扩散层(GDL)内部,有利于改善传质,增强液态水的排出,对反应物供给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理解交叉流动对反应物分布及水的跨膜输运过程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一...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内部相邻流道间的压差产生了交叉流动,其作用于气体扩散层(GDL)内部,有利于改善传质,增强液态水的排出,对反应物供给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理解交叉流动对反应物分布及水的跨膜输运过程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一个耦合交叉流动与水跨膜输运过程的三维两相模型,并通过搭建的测试系统对单电池进行测试以验证模型,分析了影响交叉流动的因素、路径和对水跨膜输运的影响。结果表明,交叉流动迫使气体从高压流道角落进入GDL流向相邻低压流道,并在下一流道的角落处流出。交叉流动速度随相邻流道间压差增大而增大,与阳极相比,阴极的压降更高,导致阴极的交叉流动速度高于阳极。阴极最大交叉流动速度(0.13 m/s)靠近流道出口,而阳极最大交叉流动速度(0.05 m/s)靠近流道入口。交叉流动使流道拐角处具有更大的以电渗拖拽为主的跨膜水通量,还促进了脊下聚集的水的清除从而影响了以浓差扩散为主的跨膜水通量。气流对入口区域的吹扫降低了入口区域的膜态水含量,出口区域的高浓差扩散提高了出口区域的膜态水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气体扩散层 交叉流动 跨膜水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气门汽油机滚流进气道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裴普成 刘书亮 范永健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28-334,共7页
为设计多气门汽油机强滚流进气道,作者对所设计的几种滚流进气道模型在稳流试验台上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指明了强滚流进气道对结构的要求,揭示了上大下小的喉口截面形状的进气道可得到较强的滚流强度,但难以提高综合进气性能指标,... 为设计多气门汽油机强滚流进气道,作者对所设计的几种滚流进气道模型在稳流试验台上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指明了强滚流进气道对结构的要求,揭示了上大下小的喉口截面形状的进气道可得到较强的滚流强度,但难以提高综合进气性能指标,并证实用滚流进气道与作者研制的导流型副气道的组合进气方案可实现提高滚流强度而不牺牲进气流量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气门 汽油机 滚流 进气道 稳流试验 副气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气道燃油喷射汽油机稀燃优化技术 被引量:5
7
作者 裴普成 刘书亮 +2 位作者 范永健 陈强 任立红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38,共3页
介绍了“局部分层”概念 ,提出一种应用于多点电喷汽油机的“低压二次燃油喷射”方式。在一台五气门汽油机上实验证实这种新喷油方式能够节油 17%左右 ,并明显改善排放性能。并指出实施二次喷油方式必须精确控制两次喷油量。“低压二次... 介绍了“局部分层”概念 ,提出一种应用于多点电喷汽油机的“低压二次燃油喷射”方式。在一台五气门汽油机上实验证实这种新喷油方式能够节油 17%左右 ,并明显改善排放性能。并指出实施二次喷油方式必须精确控制两次喷油量。“低压二次燃油喷射”技术为优化汽油机缸内混合气分布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喷射方式 局部充量分层 稀混合气燃烧 汽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气门汽油机气道内二次燃油喷射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裴普成 刘书亮 范永健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3-56,共4页
在汽油机低压供油的前提下,提出了“气道内二次燃油喷射”的概念,用于优化缸内混合气的分布, 消除传统单次喷油分层燃烧所存在的弊端。在发动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内,第1次喷射的燃油在缸内形成 均质稀混合气,第2次喷射的燃油将火花... 在汽油机低压供油的前提下,提出了“气道内二次燃油喷射”的概念,用于优化缸内混合气的分布, 消除传统单次喷油分层燃烧所存在的弊端。在发动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内,第1次喷射的燃油在缸内形成 均质稀混合气,第2次喷射的燃油将火花塞周围适当加浓。在自行设计的五气门汽油机上所进行的初步 试验证明:与普通稀燃单次喷油方式相比,这种新喷油方式能够提高发动机稀燃能力2个空燃比单位, 具有显著降低燃油消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气门汽油机 稀燃 燃油喷射 二次喷油 车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常规热力循环内燃机的节能技术 被引量:4
9
作者 裴普成 卢勇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15,共15页
为实现内燃机热效率指标的突破,出现了很多非常规热力循环内燃机节能技术。本文从数种典型非常规热力循环内燃机节能技术总结出两点共同特征:工质移缸和水蒸汽辅助。工质移缸技术可以让内燃机工质在多个气缸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因而可... 为实现内燃机热效率指标的突破,出现了很多非常规热力循环内燃机节能技术。本文从数种典型非常规热力循环内燃机节能技术总结出两点共同特征:工质移缸和水蒸汽辅助。工质移缸技术可以让内燃机工质在多个气缸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因而可以通过提高内燃机压缩比或实现充分膨胀循环的方式来提升内燃机热效率;水蒸汽辅助技术可以通过直接向高温气体中喷水或者利用热交换器的方式将水加热成蒸汽,通过降低内燃机排气温度把残余热能变为压力来实现做功,从而提高整机热效率。非常规热力循环内燃机节能技术为高效内燃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IC) 非常规热力循环 热效率 工质移缸 水蒸汽辅助技术 分缸循环 朗肯(Rankine)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多气门发动机滚流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裴普成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1-42,45,共3页
车用多气门发动机滚流技术浙江大学裴普成车用多气门发动机滚流技术Keywords:Multivalveengine,Gas,Flowtheory主题词:多气门发动机,气体,流动理论1引言谈到内燃机缸内气体流动,一般都知... 车用多气门发动机滚流技术浙江大学裴普成车用多气门发动机滚流技术Keywords:Multivalveengine,Gas,Flowtheory主题词:多气门发动机,气体,流动理论1引言谈到内燃机缸内气体流动,一般都知道涡流。近几年来在英文文献中又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气门发动机 气体 流动理论 滚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燃汽油机混合气分层优化技术
11
作者 裴普成 刘书亮 +2 位作者 任立红 范永健 陈强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62-264,共3页
采用“气道内二次燃油喷射”技术以实现汽油机稀混合气燃烧。将每循环所需燃油量分两部分喷射 ,一部分燃油为缸内提供均质稀混合气 ,另一部分燃油借助进气流动和适时喷射使混合气形成“局部分层”。在一台五气门汽油机上实验证实 ,这种... 采用“气道内二次燃油喷射”技术以实现汽油机稀混合气燃烧。将每循环所需燃油量分两部分喷射 ,一部分燃油为缸内提供均质稀混合气 ,另一部分燃油借助进气流动和适时喷射使混合气形成“局部分层”。在一台五气门汽油机上实验证实 ,这种新喷油方式能够节油 17% ,比传统稀燃方式提高稀燃能力 2个空燃比单位 ,并进一步降低HC和 NOx 排放浓度 30 %~ 5 0 %。调节两部分喷油的分配比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花点火发动机 燃油喷射方式 充量分层 稀混合气燃烧 局部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燃料电池在线故障诊断及处理方法
12
作者 裴普成 晁鹏翔 袁星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94-1298,共5页
针对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水管理和热管理不当导致的水淹和膜脱水故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燃料电池在线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实验研究了水淹和膜脱水发生过程中燃料电池堆参数的变化,发现燃料电池水淹发生过程中... 针对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水管理和热管理不当导致的水淹和膜脱水故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燃料电池在线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实验研究了水淹和膜脱水发生过程中燃料电池堆参数的变化,发现燃料电池水淹发生过程中氢气侧压力降会比正常情况下的值大并具有可分辨性,在燃料电池膜脱水的情况下,燃料电池的欧姆阻抗明显增大,据此建立了结合压力降预警水淹和阻抗诊断缺水的燃料电池在线故障诊断方法,并给出了通过热管理手段自动解决故障的方法,从而可增强燃料电池运行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水淹 膜脱水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Q6100射流燃烧系统汽油机
13
作者 裴普成 傅晓光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9-140,共2页
在东风EQ6100汽油机上,应用并发展“射流燃烧”技术,全面改善了发动机的性能,使其更具实用性。
关键词 汽油机 射流燃烧系统 性能 汽车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控燃油喷射单缸5气门汽油机
14
作者 裴普成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7,共3页
将1台普通2气门CA1102Q单缸试验汽油机改造为电控喷油式双顶置凸轮轴5气门汽油机,进气道设计为3个并列独立的气道,单孔喷油器安装在中间气道,在进气通道上布置几个进气控制阀控制进气强度。采用可变进气歧管与进气道相连接。试验结... 将1台普通2气门CA1102Q单缸试验汽油机改造为电控喷油式双顶置凸轮轴5气门汽油机,进气道设计为3个并列独立的气道,单孔喷油器安装在中间气道,在进气通道上布置几个进气控制阀控制进气强度。采用可变进气歧管与进气道相连接。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的怠速排放、动力性以及燃油经济性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发动机 汽油机 燃油喷射系统 电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控汽油机怠速控制方式 被引量:24
15
作者 樊林 裴普成 +2 位作者 杨武 申琳 叶正茂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0-493,506,共5页
针对怠速工况分别设计了变参数PID控制系统和模糊控制系统 ,并进行了实车试验对比。结果表明 ,怠速工况下 ,模糊控制方式比PID控制方式转速波动小 ,控制效果好。
关键词 电控汽油机 怠速控制方式 PID控制 模糊控制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波动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高建华 刘永峰 +3 位作者 裴普成 姚圣卓 王方 秦华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50-1155,共6页
为了研究温度波动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温度计算模型——温度波动模型。将温度波动模型通过自定义函数导入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上进行仿真计算,并建立燃料电池试验测试系统,对工作温度为60℃,进气... 为了研究温度波动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温度计算模型——温度波动模型。将温度波动模型通过自定义函数导入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上进行仿真计算,并建立燃料电池试验测试系统,对工作温度为60℃,进气温度分别为43,50,55℃的电池性能进行测试。通过对Fluent模型、温度波动模型和试验值的比较发现:随着进气温度的升高,温度波动趋于平缓,燃料电池的性能逐渐增强;温度波动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燃料电池的性能,尤其在进气温度为43℃、电流密度为1.088 A/cm2时,其误差比Fluent模型减少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温度波动模型 试验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MFC水淹的阳极气体压力降变化特征预警技术 被引量:16
17
作者 宋满存 裴普成 +1 位作者 曾夏 查鸿山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40-346,共7页
通过观察阳极气体压力降对一个两片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进行水淹预警的研究发现,其在水淹过程中阳极气体压力降具有'两级台阶'的变化特征。结合流道内水积聚过程的研究成果以及电压的变化特点,可以将水淹过程分为良好期、湿... 通过观察阳极气体压力降对一个两片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进行水淹预警的研究发现,其在水淹过程中阳极气体压力降具有'两级台阶'的变化特征。结合流道内水积聚过程的研究成果以及电压的变化特点,可以将水淹过程分为良好期、湿润期、过渡期和水淹期4个阶段。对比实验表明电流和温度对于两级台阶的相对幅度影响不大,气体压力和阳极过量系数对台阶相对幅度有较显著的影响。提高气体压力和增大阳极过量系数可以提高PEMFC抵抗水淹的能力,但增大阳极过量系数则会造成氢气浪费。调整电池堆工作温度是一种有效的水淹自愈手段,通过调整温度可以使PEMFC工作在'微湿未淹'的状态下。阳极脉冲排气或增大阳极气体过量系数则可作为PEMFC严重水淹时的辅助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水淹预警 阳极气体压力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MFC氢泵活化法和恒电流充电解析法测量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宋满存 裴普成 +1 位作者 徐华池 曾夏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3-755,共3页
长时间停放会使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性能下降,氢泵法是一种有效的活化方法。该方法在燃料电池两侧分别通入增湿的氢气和氮气,外加电流充电促使膜电极恢复质子通过能力。利用恒电流充电解析法,在一个老化并长时间停放后的单体燃... 长时间停放会使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性能下降,氢泵法是一种有效的活化方法。该方法在燃料电池两侧分别通入增湿的氢气和氮气,外加电流充电促使膜电极恢复质子通过能力。利用恒电流充电解析法,在一个老化并长时间停放后的单体燃料电池上,研究了氢泵法活化燃料电池过程中催化剂有效面积、氢渗透电流、双电层电容和欧姆电阻的变化。结果表明,氢泵活化1 h,各种参数达到基本稳定,燃料电池的开路电压上升了14%,最大功率上升了121.2%,欧姆电阻下降6.8%;阴极侧的催化剂有效面积上升42.4%,双电层电容基本没有变化。恒电流充电解析法还可用于对燃料电池堆的多参数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恒流法 活化 极化曲线 膜电极 催化剂有效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试验台 被引量:5
19
作者 程夕明 卢兰光 +5 位作者 刘明基 高大威 黄海燕 裴普成 张扬军 欧阳明高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7期79-83,共5页
整个燃料电池发动机试验台以目标燃料电池车辆动力系统为参照设计,包括负载系统、燃料系统、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通过数字化的CAN网络交互各部件的运行信息。根据车辆运行要求,借鉴内燃发动机测试规范,初步设计了一种车用燃料... 整个燃料电池发动机试验台以目标燃料电池车辆动力系统为参照设计,包括负载系统、燃料系统、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通过数字化的CAN网络交互各部件的运行信息。根据车辆运行要求,借鉴内燃发动机测试规范,初步设计了一种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的试验工况,并对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整个试验台对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评估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的提高,特别是电磁兼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混合电动汽车 燃料电池发动机 测试与评估 数据采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发动机汽车的优势和发展现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永峰 张幽彤 裴普成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395-397,共3页
从社会环保效益、经济效益和使用安全等角度出发,详细论述了天然气发动机汽车的优势和当前发展状况。从发动机功率下降、腐蚀与早期磨损两方面分析了当前天然气发动机汽车所面临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天然气汽车功率和磨损的... 从社会环保效益、经济效益和使用安全等角度出发,详细论述了天然气发动机汽车的优势和当前发展状况。从发动机功率下降、腐蚀与早期磨损两方面分析了当前天然气发动机汽车所面临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天然气汽车功率和磨损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发动机汽车 环保效益 经济效益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