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镇连绵空间下的苏州市域轨道交通发展模式 被引量:6
1
作者 蔡润林 赵一新 +2 位作者 李斌 樊钧 祁玥 《城市交通》 2014年第6期18-27,共10页
在城镇连绵地区构建市域轨道交通线网是提升运输效率、整合空间资源的重要手段。在对苏州市域轨道交通发展模式的研究中,首先归纳和比较国外市域轨道交通的两种发展模式——中心放射的圈层模式和自由网络发展模式,并指出中国市域轨道交... 在城镇连绵地区构建市域轨道交通线网是提升运输效率、整合空间资源的重要手段。在对苏州市域轨道交通发展模式的研究中,首先归纳和比较国外市域轨道交通的两种发展模式——中心放射的圈层模式和自由网络发展模式,并指出中国市域轨道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其次,从区域城际客流联系角度分析苏州构建市域轨道交通的适应性。同时,从苏州城镇空间组织角度对市域轨道交通构建要求进行论述。最后,提出适合苏州实际的市域轨道交通功能定位、线网形态和构架,以及在不同层次轨道交通衔接和制式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市域轨道交通 空间组织 城际交通 线网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交通发展新趋势与路径导向 被引量:11
2
作者 蔡润林 张聪 《城市交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48,共14页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间分工协作和区域治理日趋完善,交通发展呈现新的趋势和挑战。从城际关系、枢纽格局、空间演变、供需关系、理念技术五个方面探讨长三角城市群交通发展新的趋势特征以及衍生问题。区域及城际交通体系层面,提出面向全局...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间分工协作和区域治理日趋完善,交通发展呈现新的趋势和挑战。从城际关系、枢纽格局、空间演变、供需关系、理念技术五个方面探讨长三角城市群交通发展新的趋势特征以及衍生问题。区域及城际交通体系层面,提出面向全局的交通资源优化配置和面向城镇群空间的城际客运交通系统整合两条路径;城市交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层面,提出交通与空间协同发展、交通系统整合提效、交通精细化管理三项策略;新理念下交通发展层面,提出促进低碳交通、应用新技术引导交通革新、主动适应新态势三类导向。最后,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发展战略 城际交通 区域枢纽 交通与空间协同 交通可持续 长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发展需求、内涵和路径——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蔡润林 何兆阳 杨敏明 《城市交通》 2022年第5期13-22,30,共11页
中国主要城市群和都市圈地区的铁路客流已呈现从长距离、低频次、低时间价值向中短距、高频次、高时间价值的特征转变。对比国际先进地区发展经验,指出中国城市群区域轨道交通网络布局存在结构性短板,探索四网融合发展有助于进一步优化... 中国主要城市群和都市圈地区的铁路客流已呈现从长距离、低频次、低时间价值向中短距、高频次、高时间价值的特征转变。对比国际先进地区发展经验,指出中国城市群区域轨道交通网络布局存在结构性短板,探索四网融合发展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城际交通结构。基于长三角地区城镇空间和城际客流需求特征,提出聚焦人的出行全过程的发展内涵,明确了四网融合的发展重点和路径。网络层面,重点在都市圈和市域范围内实现城际铁路与市域(郊)铁路两网合一,共享通道和统一运营;枢纽层面,强化多点布局,注重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以及站城融合、低碳高效的绿色集散模式。最后,提出四网融合的发展机制应逐步从国家事权走向地方主导,需要在企业运作、跨地协作、运服合作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四网融合 铁路客运枢纽 城际铁路 市域(郊)铁路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服务导向的长三角城际交通发展模式 被引量:16
4
作者 蔡润林 《城市交通》 2019年第1期19-28,35,共11页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城际交通系统对于城市群空间的支撑和组织作用将更加突出。在借鉴国外先进城市群城际交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剖析了不同空间层次下城际出行的需求特征和要求,并对当前城际交通的不同方式进行适应...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城际交通系统对于城市群空间的支撑和组织作用将更加突出。在借鉴国外先进城市群城际交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剖析了不同空间层次下城际出行的需求特征和要求,并对当前城际交通的不同方式进行适应性分析,明确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而提出以服务为导向的长三角城际客运发展总体模式,强调广义轨道交通的主导和融合发展,并关注不同人群的差异化诉求和服务。从系统视角出发,注重不同空间层次和尺度下的主导交通方式功能要求,明确长三角跨区大尺度、都市圈、城市密集区、城市毗邻区四类城际出行系统的构建要点;从用户视角出发,提出了城际枢纽模式革新要求,以及两种类型的城际枢纽布局模式,并梳理了枢纽接驳和用地空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交通 区域交通枢纽 都市圈 长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网融合:新趋势、新导向、新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蔡润林 《城市交通》 2022年第5期11-12,共2页
“四网融合”首次见诸2019年2月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9〕328号),其中提出要“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2021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四网融合”首次见诸2019年2月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9〕328号),其中提出要“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2021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4.72%,城市群和都市圈成为支撑国家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全球分工和竞争的重要地域单元。因而,城际关系更加紧密,资源配置和人员流动的时空范围日益扩大,居民高频出行的尺度由城市内部扩大至市域乃至跨城范围。日益增长的城际出行人群对时效性、可靠性、便利性提出了新要求,“区域交通城市化”成为现实需要。四网融合就是要缝合从城市到区域的界限,打通跨条块、跨部门的壁垒,真正实现轨道上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同时促进区域交通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干线铁路 国家发展改革委 城际铁路 四网融合 城际出行 资源配置 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框架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蔡润林 邹歆 《交通与运输》 2018年第A01期16-20,共5页
基于苏州交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明确交通政策的制定方向;评析既有交通政策,借鉴先进城市经验,构建苏州交通政策发展目标和框架,涵盖交通用地、投资、设施发展、市场运行、需求管理、交通环境等方面;在此基础上... 基于苏州交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明确交通政策的制定方向;评析既有交通政策,借鉴先进城市经验,构建苏州交通政策发展目标和框架,涵盖交通用地、投资、设施发展、市场运行、需求管理、交通环境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差别化停车收费、小客车总量调控、古城排堵保畅、公交票制票价和电动自行车管理等需求管理政策指引,并明确了实施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需求管理 交通政策 差异化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视角下的市域轨道规划 被引量:1
7
作者 蔡润林 《交通与港航》 2021年第5期3-8,共6页
结合国家“新基建”、“四网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市域轨道的规划建设成为业界热点话题。从市域轨道的功能层次和范畴界定出发,确定不同制式轨道的适用性,充分发挥市域轨道的技术优势。市域轨道的规划建设,首先应强化与城市空间的... 结合国家“新基建”、“四网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市域轨道的规划建设成为业界热点话题。从市域轨道的功能层次和范畴界定出发,确定不同制式轨道的适用性,充分发挥市域轨道的技术优势。市域轨道的规划建设,首先应强化与城市空间的融合,耦合城市中心,支撑外围新城开发;其次应重视不同功能层次轨道之间的融合,注重服务范围与规模的关系,促进资源的集约利用和高效衔接,以需求为导向提升通道客运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轨道 都市圈城际铁路 区域一体化 空间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交通,探索高品质交通发展的新范式
8
作者 蔡润林 《交通与港航》 2022年第5期1-1,共1页
新城发展,成为我国超特大城市破解“大城市病”、谋求新的空间增长点的重要途径。同时由于新城、新区往往位于城市建成区的外围,其良好发展也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壮大都市圈的协同发展能级。雄安新区,着力承接北京非首都功... 新城发展,成为我国超特大城市破解“大城市病”、谋求新的空间增长点的重要途径。同时由于新城、新区往往位于城市建成区的外围,其良好发展也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壮大都市圈的协同发展能级。雄安新区,着力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助推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格局优化和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样板。上海五大新城,作为“十四五”的发展重点,目标建设成为功能相对完善的区域综合性节点城市。此外,以科学城、创新区等为代表的新城新区建设发展正在许多超特大城市付诸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城市 京津冀城市群 特大城市 城市建成区 协同发展 雄安新区 格局优化 大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城市空间的交通解构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一新 马清 +2 位作者 付晶燕 徐泽州 蔡润林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41,共5页
基于交通特征中出行时耗稳定性的分析,通过国外文献和国内实证的方法,从交通的角度解构青岛的城市空间发展。通过对单中心城市和多中心带状城市的中心有效辐射距离研究,提出了15公里是空间拓展瓶颈的结论。多中心布局城市对于中心之间... 基于交通特征中出行时耗稳定性的分析,通过国外文献和国内实证的方法,从交通的角度解构青岛的城市空间发展。通过对单中心城市和多中心带状城市的中心有效辐射距离研究,提出了15公里是空间拓展瓶颈的结论。多中心布局城市对于中心之间距离的控制应该以15公里为重要衡量指标,并基于此对青岛的多中心空间结构进行了重新的优化和完善,为空间战略布局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在出行时耗的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以出行时间60分钟作为控制指标,选取适合青岛未来空间拓展的交通方式。交通和空间之间的良好互动为青岛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行时耗 时空约束 空间拓展 青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氨酯载药微球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润林 邱嘉雯 +3 位作者 洪奕玲 黄素萍 周武艺 董先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16,共5页
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负载阿莫西林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氨酯(n-HA/PU)载药微球,通过正交设计实验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扫描电镜等分析了微球的结构和性能,对其体外药物缓释过程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复合... 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负载阿莫西林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氨酯(n-HA/PU)载药微球,通过正交设计实验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扫描电镜等分析了微球的结构和性能,对其体外药物缓释过程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微球粒径大小与固含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含量、搅拌速度等有关,所制备的微球平均粒径为0.8~1.2mm;载药微球的优化制备工艺条件为:原料配比-NCO∶-OH=2∶1,预聚时间180min,预聚温度80℃,nHA含量3%,固含量7%,搅拌速度600r/min,PVP用量3%,所制备微球的载药量为6.58%,包封率为86.86%。体外缓释结果表明,载药微球的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动力学,半衰期(t1/2)为22.29h,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聚氨酯 复合微球 阿莫西林 药物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区域交通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一新 吕大玮 +2 位作者 李斌 蔡润林 叶敏 《城市交通》 2014年第3期30-37,共8页
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城市连绵地区发展的必然规律,以区域协调发展的视角审视和制定城市区域交通发展战略是城市参与区域竞争、充分融入区域的必然选择。通过趋势预测、案例借鉴、横向类比等方法,提出以区域一体化和均衡服务的视角合理布局... 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城市连绵地区发展的必然规律,以区域协调发展的视角审视和制定城市区域交通发展战略是城市参与区域竞争、充分融入区域的必然选择。通过趋势预测、案例借鉴、横向类比等方法,提出以区域一体化和均衡服务的视角合理布局铁路通道和枢纽,构建上海五向通达的铁路网络强化区域枢纽地位,建设浦东铁路枢纽提供均衡的铁路服务;从分工协作的视角优化航空枢纽的功能,在上海浦东和虹桥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加快建设浦东机场的城际铁路系统加强与区域的对接;从转型提质的视角制定航运枢纽发展路径,促进上海航运枢纽向高端航运服务的转型,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功能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交通 发展战略 高速铁路枢纽 航空枢纽 航运枢纽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出行时耗预算的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子啸 杨建新 蔡润林 《城市交通》 2008年第1期23-27,共5页
由于传统交通需求模型不能适当地反映交通系统拥挤程度对居民出行的影响,引入出行时耗预算的概念(即个人每天出行花费的时间保持相对稳定),探讨了在交通需求预测中考虑出行时耗预算的方法。以引入反馈机制的四阶段需求模型为基础,提出... 由于传统交通需求模型不能适当地反映交通系统拥挤程度对居民出行的影响,引入出行时耗预算的概念(即个人每天出行花费的时间保持相对稳定),探讨了在交通需求预测中考虑出行时耗预算的方法。以引入反馈机制的四阶段需求模型为基础,提出带有在线出行时耗参数标定的反馈机制。通过将预测流程中出行分布阶段构造为一个优化问题,以此估计出行OD(Origin-Destination)矩阵和出行时耗参数。带有在线出行时耗参数标定的反馈机制不仅克服了传统四阶段需求模型出行阻尼不一致问题,而且可以保证每次循环及最终输出的OD矩阵满足出行时耗预算的约束条件。在南阳市交通需求分析模型中的测试证实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需求预测 优化算法 出行时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一体化下苏州四网融合策略与实施探索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晨 蔡润林 《城市交通》 2022年第5期41-48,共8页
苏州作为国家及区域协同发展多重战略叠加区,加快构建四网融合的轨道交通体系是深化落实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战略要求、更好推动区域及市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对苏州不同空间层次下交通需求特征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识... 苏州作为国家及区域协同发展多重战略叠加区,加快构建四网融合的轨道交通体系是深化落实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战略要求、更好推动区域及市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对苏州不同空间层次下交通需求特征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识别苏州四网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明确长三角一体化下四网融合的核心内涵。提出针对苏州四网融合发展的功能融合、空间融合、枢纽融合、时序配合4个方面的融合策略以及干线铁路、都市圈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融合重点,并从保障规划实施的角度对四网融合的实施路径与体制机制进行探讨。最后指出,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本质是要体现需求和服务导向,都市圈应实现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两网合一”,高质量融合取决于实施路径和保障机制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四网融合 一体化 融合策略 实施路径 体制机制 长三角 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本导向下的站城融合建成环境设计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尹维娜 李晓江 +2 位作者 尹泺枫 胡雪峰 蔡润林 《世界建筑》 2021年第11期8-13,127,共7页
在区域一体化与城市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背景下,站城地区建成环境承担着交通和城市服务双重功能。本文基于人对站城地区建成环境的需求和感知,从站城地区整体空间识别、枢纽地区交往空间营造、街巷空间城市活力提升、场所空间文脉特色挖掘... 在区域一体化与城市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背景下,站城地区建成环境承担着交通和城市服务双重功能。本文基于人对站城地区建成环境的需求和感知,从站城地区整体空间识别、枢纽地区交往空间营造、街巷空间城市活力提升、场所空间文脉特色挖掘等方面入手,结合嘉兴南站、杭州西站等实践案例,提出站城地区建成环境设计价值目标与规划要点,为人本导向的站城地区建成环境设计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城融合 建成环境 感知需求 可识别 可交往 可呼吸 可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街区路网结构优化与城市交通精细化设计”主题沙龙 被引量:2
15
作者 潘海啸 杨晓光 +6 位作者 葛岩 张尚武 马强 陈泳 李朝阳 蔡润林 张轮 《城市建筑》 2018年第30期6-13,共8页
城市交通精细化设计是交通需求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它贯彻和落实了城市交通系统的战略方向和发展意图。单纯依赖道路交通设施的扩容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的供需矛盾,交通精细化设计在强调增强城市人的可移动性的条件下,通过... 城市交通精细化设计是交通需求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它贯彻和落实了城市交通系统的战略方向和发展意图。单纯依赖道路交通设施的扩容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的供需矛盾,交通精细化设计在强调增强城市人的可移动性的条件下,通过优化空间和时间路权的资源分配和组织,实现人的交通广义效益的最大化,引导城市交通结构转型和居民健康生活的形成。本次沙龙针对中国城市道路从规划到建设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宏观有余而微观不足、规划有余而设计不足的问题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街道空间 精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协同理念的国家新区综合交通发展战略研究——以湖南湘江新区为例
16
作者 李斌 蔡润林 +1 位作者 林彬 贾凤娇 《交通与运输》 2018年第A01期11-15,共5页
综合交通一体化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和关键抓手。以湘江新区为例,通过湘江新区与其他国家级新区交通发展的对比研究,分析了湘江新区现状交通发展面临的问题,归纳出国家新区交通发展的趋势特征,提出湘江新区是"引领者"而... 综合交通一体化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和关键抓手。以湘江新区为例,通过湘江新区与其他国家级新区交通发展的对比研究,分析了湘江新区现状交通发展面临的问题,归纳出国家新区交通发展的趋势特征,提出湘江新区是"引领者"而非"跟随者"的发展思路。结合国家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和长株潭同城融合发展背景,把握湘江新区区域性重大交通设施建设调整机遇,从国家战略的承担者,城镇协同的组织者,城市建设的示范者三个层面解析湘江新区交通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 国家新区 同城融合 综合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导向下的区县综合交通发展战略研究——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
17
作者 林彬 蔡润林 +1 位作者 游世凯 肖林 《交通与港航》 2022年第3期34-38,共5页
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区县综合交通发展的侧重点向一体化交通转移,协同一体、品质绿色、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体系是其面向区域发展的关键抓手。苏州市吴江区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体化发展既是要求也... 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区县综合交通发展的侧重点向一体化交通转移,协同一体、品质绿色、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体系是其面向区域发展的关键抓手。苏州市吴江区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体化发展既是要求也是趋势。文章以吴江区为例,结合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分析吴江区交通发展面临的问题,总结交通发展趋势特征,提出对外交通高质量一体化、市区交通同城同网、区内交通绿色幸福的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一体化 同城同网 综合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车辆定位信息的交叉口延误计算方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庄斌 马林 蔡润林 《城市交通》 2009年第1期66-71,81,共7页
为得到车辆在城市道路信号控制交叉口的瞬时延误,根据车辆在交叉口的运行特征,利用GPS车辆定位信息,提出了交叉口车辆延误3种指标的计算方法。为确定加速度临界点,探讨了两种车辆延误的计算方法:加速度临界值过滤法和非线性拟合—局部... 为得到车辆在城市道路信号控制交叉口的瞬时延误,根据车辆在交叉口的运行特征,利用GPS车辆定位信息,提出了交叉口车辆延误3种指标的计算方法。为确定加速度临界点,探讨了两种车辆延误的计算方法:加速度临界值过滤法和非线性拟合—局部最优解法。这两种方法能够很好地描述车辆加速和减速等运动过程,并有效地寻找交通流特征曲线的拐点,从而计算车辆在信号控制交叉口的延误。最后,通过实际数据对两种算法进行了验证。通过比较分析,从算法的简便性、有效性和准确性层面分别得出结论,结果表明,非线性拟合—局部最优解法比加速度临界值过滤法平稳,精度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管理 车辆延误 GPS 临界值过滤法 局部最优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站城融合下的铁路系统发展特征国际比较 被引量:10
19
作者 何兆阳 李晓江 蔡润林 《城市交通》 2022年第3期10-20,63,共12页
铁路站城空间形态的差异与铁路系统发展特征的差异密切相关。通过国际比较,在铁路与现代城市和机动化的发展时序、铁路网络结构和功能、铁路客站服务模式、铁路旅客客流特征、铁路旅客乘候车方式等方面,分析中国与欧洲和日本存在的差异... 铁路站城空间形态的差异与铁路系统发展特征的差异密切相关。通过国际比较,在铁路与现代城市和机动化的发展时序、铁路网络结构和功能、铁路客站服务模式、铁路旅客客流特征、铁路旅客乘候车方式等方面,分析中国与欧洲和日本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深刻影响了车站与城市的距离、站城地区与城市中心融合的诉求、车站与站城地区间的步行距离等。未来中国的站城融合发展应注重铁路系统发展转型,重点是形成合理的铁路网络结构和高可达的车站布局、提升车站密度、拉近车站与城市的距离、改进运营组织,促进铁路客流整体特征向高频次、中短距离、高客流能级转变,并结合铁路系统特征转型的过程强化站城融合发展的渐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系统 铁路客站 站城地区 站城融合 铁路网络 旅客特征 国际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市大尺度海湾型空间结构的交通方式选择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泽洲 赵一新 +2 位作者 马清 付晶燕 蔡润林 《城市交通》 2012年第6期22-27,共6页
为支撑青岛市多中心、海湾型大都市空间框架,必须选择合理的交通方式,拉近各个城市组团的时间距离。首先,分析了不同城市规模下出行距离、出行时耗的相对稳定性和各种交通方式适宜的城市空间尺度。然后,按照空间圈层发展特点和交通特征... 为支撑青岛市多中心、海湾型大都市空间框架,必须选择合理的交通方式,拉近各个城市组团的时间距离。首先,分析了不同城市规模下出行距离、出行时耗的相对稳定性和各种交通方式适宜的城市空间尺度。然后,按照空间圈层发展特点和交通特征的差异性划分市域、都市区和中心城区三个交通圈层,分析各交通圈层空间与出行时耗的关系。最后,基于时空约束提出各圈层交通方式的需求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轨道交通快线 大尺度空间 海湾城市 交通圈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