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原位激振试验的高速铁路路基动力特性研究
1
作者 杨长卫 岳茂 +3 位作者 张良 苏珂 蔡德钩 张先军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40,共8页
高速铁路路基在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十分关键,原位激振试验对研究路基的动力特性具有独特优势。依托京雄城际铁路固安东站工点开展原位激振试验,对路基结构随激振频率、扭力变化下动力响应特征进行研究,同时开展扫频试验,用... 高速铁路路基在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十分关键,原位激振试验对研究路基的动力特性具有独特优势。依托京雄城际铁路固安东站工点开展原位激振试验,对路基结构随激振频率、扭力变化下动力响应特征进行研究,同时开展扫频试验,用于关注路基不同位置处自振频率、动剪切模量比与阻尼比的演变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加速度峰值随水平距离的增加而逐渐衰减,同种扭力工况下,加速度峰值随频率增加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随着激振频率增加,水平方向上加速度峰值由随扭力的增加而递增逐渐演变为递减的趋势;以衰减程度90%为标准,路基表面动力影响范围主要在1 m以内;动应力随垂直深度的增加逐渐衰减,影响范围主要位于2.9 m以内;随着水平及垂直距离的增加,自振频率与动剪切模量比逐渐增大,而阻尼比逐渐减小。根据路基动力响应特征及扫频试验结果,推测此段路基自振频率位于16 Hz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路基 原位激振试验 加速度 动应力 自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线性黏结-滑移模型的锚固体力学响应特征
2
作者 王瑞鹏 尧俊凯 +2 位作者 李竹庆 蔡德钩 闫宏业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121,共7页
为研究预应力锚索在张拉过程中锚岩界面应力分布特征以及影响锚固体抗拔承载力的控制因素,本文对传统的cable单元进行改进,实现了锚岩界面三线性黏结-滑移模型的二次开发,揭示了全长黏结锚固体锚岩界面应力分布特征存在始端大、尾端小... 为研究预应力锚索在张拉过程中锚岩界面应力分布特征以及影响锚固体抗拔承载力的控制因素,本文对传统的cable单元进行改进,实现了锚岩界面三线性黏结-滑移模型的二次开发,揭示了全长黏结锚固体锚岩界面应力分布特征存在始端大、尾端小的分布特点,但是随着拉拔荷载的不断增大,始端剪应力先增大至黏结强度后又逐渐降低至残余强度,剪应力峰值位置渐进后移,最终锚岩界面的剪应力均降低至残余剪应力。通过比较不同水泥砂浆配合比下全长黏结锚固体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发现极限抗拔承载力和残余强度呈正相关,继而探究了锚索承载力和锚岩界面渐进脱黏破坏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可为锚索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索支护 三线性黏结-滑移模型 二次开发 黏结强度 极限抗拔承载力 锚岩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基冷负荷特性
3
作者 王瑜鑫 蔡德钩 +2 位作者 闫宏业 朱丙龙 刘晓贺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114,共6页
以保持多年冻土地基维持低温、提高多年冻土上限为需求,提出了基于DeST(designer’s simulation toolkit)软件的多年冻土路基计算模型,开展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基的冷量需求研究。通过对比实测地温、理论计算的冷负荷与模型计算结果,验证... 以保持多年冻土地基维持低温、提高多年冻土上限为需求,提出了基于DeST(designer’s simulation toolkit)软件的多年冻土路基计算模型,开展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基的冷量需求研究。通过对比实测地温、理论计算的冷负荷与模型计算结果,验证了DeST计算模型的准确性。通过DeST模型的计算结果揭示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基冷负荷的时序特性并评估不同线路走向对冷负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基的冷负荷自5月中旬开始增加,10月中旬达到峰值;南北走向的线路因受光照影响较大,冷负荷略高于东西走向。研究成果为热棒在青藏铁路的布置间距及其他新型主动制冷技术的冷量匹配设计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多年冻土 冷负荷 热棒 制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准则的局部非等比例强度折减法
4
作者 王瑞鹏 蔡德钩 +2 位作者 尧俊凯 闫宏业 李竹庆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0,共7页
强度折减法通过对强度参数进行等比例折减使边坡渐进发生失稳破坏,但等比例强度折减计算结果存在失稳边坡体内部塑性区域过大、参数弱化路径比例不变等缺点,与客观现象不符。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强度折减思路,首先以全局失稳状态下边坡体... 强度折减法通过对强度参数进行等比例折减使边坡渐进发生失稳破坏,但等比例强度折减计算结果存在失稳边坡体内部塑性区域过大、参数弱化路径比例不变等缺点,与客观现象不符。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强度折减思路,首先以全局失稳状态下边坡体内部贯通的剪切塑性应变为基础,利用自编程序语言提取出失稳单元作为参数折减对象,然后在折减的过程中反映参数的动态劣化路径,最终以强度储备面积计算边坡稳定性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基于Drucker-Prager(D-P)准则的局部非等比例强度折减计算结果较传统强度折减法效果更好,误差更小。由于真实考虑到折减区域、参数路径,边坡失稳过程中塑性区域最早出现在坡脚,随着折减参数的不断增大,塑性区域逐渐向上发展最终贯通整个模型,边坡变形较传统方法偏小,局部非等比例强度折减思路避免了折减范围过大导致的塑性破坏区失真现象,为强度折减法更有效地应用于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局部单元 非等比例折减 塑性区 稳定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路基表面振动波的高速铁路路基压实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5
作者 苏珂 蔡德钩 +3 位作者 闫宏业 安再展 尧俊凯 毕宗琦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5,共8页
高速铁路路基是高速列车安全平顺运行的重要基础,路基压实质量控制方法是极其重要。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及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提出一种基于路基表面振动波波速的路基压实质量检测方法,采用数值模拟和足尺模型试验对其可行性和有效... 高速铁路路基是高速列车安全平顺运行的重要基础,路基压实质量控制方法是极其重要。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及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提出一种基于路基表面振动波波速的路基压实质量检测方法,采用数值模拟和足尺模型试验对其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路基表面振动波波速测算方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且测点间距对振动波波速的测算结果产生的误差小于0.3%;根据单一震荡模式信号与原始信号在时域及频域范围内曲线形态、频率带宽与曲线幅值的一致性,定义一种路基碾压过程中的特征震荡信号;提出基于特征震荡信号的路基压实质量控制方法,验证路基表面振动波波速与填料压实度的极强相关关系,且相关性系数大于0.8。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路基压实质量检测提供新方法,为高速铁路路基智能填筑及路基压实质量连续检测技术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压实质量 足尺模型 路基表面振动波波速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网支承路基受力及加筋网垫变形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蔡德钩 叶阳升 +2 位作者 张千里 闫宏业 何华武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共8页
以武广客运专线DK2 059+560为试验工点,进行桩网支承路基的现场填筑试验,研究路基应力传递及格栅变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桩网支承路基结构的沉降量较小,是1种有效处理软土和松软土地基的方法;在垫层上方路基存在明显的土拱效应,本工... 以武广客运专线DK2 059+560为试验工点,进行桩网支承路基的现场填筑试验,研究路基应力传递及格栅变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桩网支承路基结构的沉降量较小,是1种有效处理软土和松软土地基的方法;在垫层上方路基存在明显的土拱效应,本工点的土拱高度在1.6-1.9 m之间;桩间土存在一定反力;桩间土和桩帽应力分布不均匀,桩间土4桩形心处应力比2桩中点处略小,桩帽形心处应力相对角点处应力略小;桩帽附近垂直于桩帽边的格栅肋条应变略大,4桩形心附近格栅的应变略小,下层格栅的应变大于上层;边坡处格栅的应变大于路基中心处,上层格栅防止边坡滑动的作用更大。与英国、北欧、日本及德国规范的计算结果比较,试验工点的桩间土竖向应力和承担荷载比例实测结果与德国规范球形拱理论计算结果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网支承路基 加筋网垫 桩间土应力 格栅应变 软土地基 地基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网支承路基结构中土拱效应及网垫受力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蔡德钩 闫宏业 +3 位作者 叶阳升 张千里 何华武 杨生哲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5-92,共8页
基于相似理论,对桩网支承路基中心土拱效应进行8组模拟试验。测试桩顶轴力、桩土及路基不同高度处应力、格栅拉力和桩间土沉降随路基高度、外荷载变化特性,探讨格栅受力后变形。结果表明:加筋网垫上方竖向应力与以球形拱理论为基础的德... 基于相似理论,对桩网支承路基中心土拱效应进行8组模拟试验。测试桩顶轴力、桩土及路基不同高度处应力、格栅拉力和桩间土沉降随路基高度、外荷载变化特性,探讨格栅受力后变形。结果表明:加筋网垫上方竖向应力与以球形拱理论为基础的德国规范计算结果较为接近;加筋网垫下方桩间土承担竖向应力随路基高度、上覆荷载增加而增加;黏性土路基成拱效率略低于砂土路基;对于两层格栅组成的加筋网垫,下层格栅承担土拱效应竖向应力引起拉力大于上层格栅,位于桩帽之间并垂直于桩帽边格栅拉力大于平行于桩帽边格栅拉力;格栅初始松紧状态对土拱成拱效率有一定影响;格栅受力后平面变形形状近似呈悬索状。研究成果可为我国桩网支承路基结构加筋网垫相关规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网支承路基 土拱效应 模型试验 路基应力 格栅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网支承路基力学性能数值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蔡德钩 叶阳升 +2 位作者 闫宏业 张千里 何华武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共8页
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桩网支承路基三维模型,分析桩间距、桩帽尺寸、软土层模量、下卧层模量和格栅模量等关键参数对桩网支承路基沉降、桩土应力、垫层上方应力、加筋网垫承担的应力、桩土荷载和格栅拉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桩土差... 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桩网支承路基三维模型,分析桩间距、桩帽尺寸、软土层模量、下卧层模量和格栅模量等关键参数对桩网支承路基沉降、桩土应力、垫层上方应力、加筋网垫承担的应力、桩土荷载和格栅拉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桩土差异沉降受软土层模量影响最大,路基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即"土拱"效应,加筋网垫承担的竖向应力随下卧层模量、软土层模量和置换率的增大而减小,随格栅模量的增大而增大,两桩帽间格栅竖向变形近似呈悬索形状,上层格栅受到的拉力约为下层的0.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 桩网支承路基 格栅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桩网结构加筋网垫受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9
9
作者 蔡德钩 杨国涛 +3 位作者 叶阳升 张千里 闫宏业 何华武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共5页
基于高速铁路桩网结构各单元间的协调工作机理,对加筋网垫承担的竖向静动荷载及其引起的加筋体拉力、边坡推力效应引起的加筋体拉力等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土拱效应引起的桩间土竖向应力采用球形拱假设计算,动荷载引起的竖向应力采用Bouss... 基于高速铁路桩网结构各单元间的协调工作机理,对加筋网垫承担的竖向静动荷载及其引起的加筋体拉力、边坡推力效应引起的加筋体拉力等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土拱效应引起的桩间土竖向应力采用球形拱假设计算,动荷载引起的竖向应力采用Boussinesq假设计算;加筋体拉力由竖向荷载和边坡推力效应两部分引起,对于竖向荷载引起的拉力采用悬索理论计算,并首次考虑加筋体初始挠度的影响;计算边坡推力效应时,不仅考虑路基边坡主动土压力的产生和平衡,还综合考虑基底摩擦的协同工作。加筋网垫受到的拉力全部由加筋体承担。作为主要加筋体材料的土工格栅加筋体的最低强度可取使用年限内发生失效应变时的强度,但应考虑工程施工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桩网结构 加筋网垫 土拱效应 推力效应 加筋体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堆载高度下爆炸处理软基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蔡德钩 吴波 +2 位作者 董亮 杨年华 叶阳升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4-46,共3页
通过爆炸处理软基的实验研究 ,对固结沉降和固结度进行数据分析 ,提出一定的堆载高度能增加爆破作用效果的结论 。
关键词 爆炸处理 软基 固结沉降 固结度 堆载高度 瞬态R波原位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线开行重载列车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蔡德钩 吴春冬 +2 位作者 陈锋 姚建平 叶阳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252-256,共5页
既有线开行大轴重列车是发展重载铁路的重要途径,但提高轴重会引起路基边坡稳定性的降低。通过采用传统极限平衡法(M-P法)、二维强度折减法、三维强度折减法探讨了重载铁路路基边坡的稳定性及破坏模式。结果表明:三种方法计算的安全系... 既有线开行大轴重列车是发展重载铁路的重要途径,但提高轴重会引起路基边坡稳定性的降低。通过采用传统极限平衡法(M-P法)、二维强度折减法、三维强度折减法探讨了重载铁路路基边坡的稳定性及破坏模式。结果表明:三种方法计算的安全系数比较接近,三维强度折减法计算的值略大;列车轴重、路基高度、路基坡度、抗剪强度指标是影响重载铁路路基边坡稳定性及破坏模式的重要因素,路基填料抗剪强度和路基高度的影响程度大于边坡坡率和轴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影响因素 强度折减法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位上升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拟静力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蔡德钩 黄帅 +3 位作者 闫宏业 陈锋 张千里 姚建平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62,共7页
利用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坡角、黏聚力、内摩擦角、地下水位高度、设计峰值加速度)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显著性,并研究了地下水位变化对边坡稳定性和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内摩擦角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最大,其次为设计峰值加... 利用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坡角、黏聚力、内摩擦角、地下水位高度、设计峰值加速度)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显著性,并研究了地下水位变化对边坡稳定性和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内摩擦角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最大,其次为设计峰值加速度、坡角、黏聚力、地下水位高度。地下水位的变化可使边坡安全系数降低15%,因此地下水的影响不容忽略。当水位达到较高位置(地下水位高度达22 m)时,水平最大位移比无水时增加58.33%。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高边坡的最大水平位移开始表现出边坡后缘下挫并逐步向前缘扩展的趋势,使得边坡的变形最大值由边坡的最高处开始向坡脚处转移。当地下水位升高一定高度时,边坡的最大水平位移会出现一个突变,位移最大区域向边坡内部扩展,说明地下水的影响使得边坡滑动面向边坡内部延伸,其滑动规模增大,这可作为边坡滑坡预测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边坡 地下水位 拟静力 安全系数 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垫层结构形式复合地基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蔡德钩 闫宏业 +2 位作者 董亮 张千里 叶阳升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8-52,共5页
复合地基的受力变形特性与垫层结构形式密切相关。采用ABAQUS软件,针对加筋碎石、水泥土垫层和混凝土板3种垫层结构形式和4种桩间距进行弹塑性数值分析。分析表明,混凝土板的桩顶附加应力较大,加筋碎石的沉降较大;3种垫层桩底平面沉降... 复合地基的受力变形特性与垫层结构形式密切相关。采用ABAQUS软件,针对加筋碎石、水泥土垫层和混凝土板3种垫层结构形式和4种桩间距进行弹塑性数值分析。分析表明,混凝土板的桩顶附加应力较大,加筋碎石的沉降较大;3种垫层桩底平面沉降占总沉降的主要部分,沉降基本一致。桩间距s>2.0 m,碎石垫层的应力增长率显著减小,沉降显著增大;s>2.3 m,水泥土垫层和混凝土板应力增长率显著减小,沉降显著增大。计算结果可供设计复合地基垫层结构形式时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地基 垫层结构 混凝土板 水泥土垫层 加筋碎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季节性冻土路基冻胀时空分布规律试验 被引量:62
14
作者 蔡德钩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21,共6页
采用冻胀自动监测、水准观测和轨道动态检测相结合的路基冻胀综合监测体系,对我国季节性冻土地区第1条高速铁路——哈大高铁的路基冻胀进行长期监测,研究其时空特征以及线路平顺性与冻胀发展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哈大高铁路基的冻融发... 采用冻胀自动监测、水准观测和轨道动态检测相结合的路基冻胀综合监测体系,对我国季节性冻土地区第1条高速铁路——哈大高铁的路基冻胀进行长期监测,研究其时空特征以及线路平顺性与冻胀发展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哈大高铁路基的冻融发展变化过程主要表现为初始波动、快速冻胀、稳定冻胀和融化回落4个阶段,其中的快速冻胀和融化回落阶段对线路平顺性的影响最大,是线路维护的重难阶段;哈大高铁路基的冻胀主要发生在基床浅层,是路基防冻胀设计的重点,监测点中冻胀比达到0.9时冻深不超过110cm的占90%,因此可以将冻深110cm作为划分基床浅层冻胀的界限值;哈大高铁路基的冻胀整体上呈逐年改善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路基 季节性冻土 冻胀 冻深 监测 线路平顺性 高速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法处理软土地基竖向固结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蔡德钩 吴波 +1 位作者 杨年华 叶阳升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5-38,共4页
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 ,提出爆炸法处理软土地基后土体地表发生的竖向总沉降由竖向固结和竖向位移两部分组成 ,分析了两者在路肩截面与坡脚截面中的相互关系 ,得出了爆炸法处理软土地基的竖向固结规律。
关键词 爆炸法处理 软土地基 竖向固结 侧向位移 地表总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网支承路基结构中边坡推力效应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德钩 闫宏业 +1 位作者 叶阳升 张千里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9-52,共4页
桩网支承路基结构中边坡推力效应引起的加筋体拉力的几种主要计算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国外规范对此拉力取值较为保守。基于相似理论,通过4组模型试验对边坡侧向应力、格栅横向拉力以及边坡推力引起的拉力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边坡实... 桩网支承路基结构中边坡推力效应引起的加筋体拉力的几种主要计算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国外规范对此拉力取值较为保守。基于相似理论,通过4组模型试验对边坡侧向应力、格栅横向拉力以及边坡推力引起的拉力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边坡实测主动土压力的合力明显大于由边坡推力效应引起的格栅拉力,桩网支承路基中在计算边坡推力效应引起的拉力时,应考虑基底摩擦反力的影响。对于两层格栅,由边坡推力效应引起的格栅拉力,上层承担的拉力大于下层。提出了桩网支承路基结构边坡推力效应引起拉力的计算方法,为制定我国相关规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网支承路基 边坡推力效应 格栅拉力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年冻土区铁路桥梁桩基础竖向承载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熙胤 刘宁宁 +3 位作者 蔡德钩 闫宏业 刘晓贺 王万平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9,共13页
为研究多年冻土区铁路桥梁桩基础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性能及荷载传递机理,以多年冻土区广泛存在的高桩承台基础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缩尺模型试验结合有限元方法分析桩基础几何尺寸和多年冻土温度对桩基础竖向承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为研究多年冻土区铁路桥梁桩基础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性能及荷载传递机理,以多年冻土区广泛存在的高桩承台基础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缩尺模型试验结合有限元方法分析桩基础几何尺寸和多年冻土温度对桩基础竖向承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桩长能减小桩基础的沉降量并提高桩基础的极限承载力,桩长从1.5 m增至3.0 m过程中,每增加0.5 m,桩基础极限承载力分别增加41%,23%和15%,且能够减小桩基础端承力及其占比,但对桩基础的轴力、桩身应力和侧摩阻力的分布规律影响较小;多年冻土的存在对桩基础承载性能的提升更为显著,其中侧摩阻力发挥重要作用,且多年冻土的温度越低,其提升效果越明显,在多年冻土层温度为-5和-9℃时,桩基础的极限承载力分别为125.9和199.5 kN,相较于融土条件分别提升了2.98和5.31倍;桩基础在多年冻土层中的最大侧摩阻力分别约为300和500 kPa,是上部融土层的2.1和3.5倍;在上部融土层和多年冻土层的交界处桩身轴力、侧摩阻力、土体应力均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多年冻土 承载特性 缩尺模型 室内试验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影响下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热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闫宏业 蔡德钩 +4 位作者 答治华 张先军 刘有乾 米维军 刘晓贺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共12页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威胁着高原铁路路基及下伏多年冻土的热稳定性,但以往研究缺乏综合考虑铁路沿线气候、多年冻土及路基稳定性的系统分析。针对这一研究的不足,基于铁路沿线气象和多年冻土路基地温监测数据,分析铁...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威胁着高原铁路路基及下伏多年冻土的热稳定性,但以往研究缺乏综合考虑铁路沿线气候、多年冻土及路基稳定性的系统分析。针对这一研究的不足,基于铁路沿线气象和多年冻土路基地温监测数据,分析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气温降水、天然场地年平均地温与天然上限、路基人为上限及路基左右路肩沉降变化,揭示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铁路多年冻土路基热稳定性变化,为多年冻土区铁路建设和维护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近20年来,铁路沿线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的平均值分别增加了1.2℃和80mm;相较于2007年,2020年铁路沿线天然场地多年冻土年均地温平均升高0.1℃,多年冻土天然上限平均下降0.58 m,路基人为上限平均抬升2.34 m,路基左路肩平均沉降大于右路肩,存在阴阳坡效应。整体而言,铁路多年冻土路基状态稳定,运行状态良好,建设运营期间采取的一系列工程措施有效,但面向未来气候加剧变化趋势,应提前谋划多年冻土保护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铁路 气候变化 多年冻土 冻土上限 阴阳坡效应 地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法处理软土地基后的土性变化
19
作者 蔡德钩 王晓刚 +1 位作者 叶阳升 杨年华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5-47,共3页
在现场试验基础上,通过原状土取土进行室内试验,分析软土地基的土体性质在爆炸后不同时期的变化特性,同时验证爆炸处理软土地基的可行性。
关键词 软土地基 土性 爆炸处理 取土 室内试验 现场试验 土体 原状土 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振动击实试验的数值分析
20
作者 蔡德钩 程爱君 +1 位作者 叶阳升 宣言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9-82,共4页
在粗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时,振动击实试验与锤击试验存在一定区别。通过ABAQUS软件建立振动击实试验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土体的竖向动应力和单位体积应变能作为对象,分析了不同的上层土体模量、激增频率、激振力和静压力等参数条件下的... 在粗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时,振动击实试验与锤击试验存在一定区别。通过ABAQUS软件建立振动击实试验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土体的竖向动应力和单位体积应变能作为对象,分析了不同的上层土体模量、激增频率、激振力和静压力等参数条件下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竖向动应力沿深度变化较小,上层土体应变能随模量增大而减小,应变能随激增频率先增大后减小,激增频率为30~50Hz时应变能较大,随激振力和静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激振力超过30kN、静压力超过150kPa后应变能增长较为缓慢。这为深入掌握振动击实粗粒土的工作机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击实试验 竖向动应力 单位体积应变能 ABAQUS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