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甫和郑虔 被引量:5
1
作者 蔡川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50-54,共5页
从安史之乱开始,杜甫就颠沛流离,亲朋好友星散,连家人也难以团聚,在唐代已被称为“古今流落之魁。”晚年,他飘泊西南,更是潦倒孤寂。此时,孟然早已不在世上,而王维、李白、高适等好友也已相继离开人间。杜甫回想壮游的交往,特别提到“... 从安史之乱开始,杜甫就颠沛流离,亲朋好友星散,连家人也难以团聚,在唐代已被称为“古今流落之魁。”晚年,他飘泊西南,更是潦倒孤寂。此时,孟然早已不在世上,而王维、李白、高适等好友也已相继离开人间。杜甫回想壮游的交往,特别提到“故旧谁怜我,平生郑与苏”,回想“早岁与苏郑,痛饮情相亲”。郑,就是郑虔,苏是苏源明。这两人在杜甫诗中经常一起被提到,两人在杜甫的心里占有特殊的地位。其中杜“公与郑交最久”。在现存的杜诗中,杜甫分别寄赠、怀念、哀悼李白、高适和郑虔的诗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诗 郑虔 高适 李白 长安 杜诗 王维 唐代 台州 孟浩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甫和他的妻子 被引量:3
2
作者 蔡川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61-66,共6页
杜甫诗中涉及妻子的有二十多首,大多是雪泥鸿爪,横云断岭,却写得至真至情,扣人心弦,所谓“非公至性,不能有此至情,非公至文,亦不能写此至性”。(仇兆鳌)从杜甫透露杜妻的生活片断,勾勒的杜妻形象,往往能窥视作者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 杜甫诗中涉及妻子的有二十多首,大多是雪泥鸿爪,横云断岭,却写得至真至情,扣人心弦,所谓“非公至性,不能有此至情,非公至文,亦不能写此至性”。(仇兆鳌)从杜甫透露杜妻的生活片断,勾勒的杜妻形象,往往能窥视作者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这是理解这位伟大诗人的一个侧面。一杜甫是晚婚的,三十岁时,“筑室首阳之下”,在洛阳北边有个住处,大约在这一年才与杨氏结婚。元稹说:“夫人弘农杨氏女,父曰司农少卿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诗 妻子 思想意识 杨氏 至情 雪泥鸿爪 道德品质 夔州 使君 物质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唐代《高黎贡山谣》札记 被引量:2
3
作者 蔡川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76-77,共2页
云南自古是民间歌谣的宝库。这些民间创作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艺术才华的标志,有的还保存各族人民文化交流的烙印,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高黎贡山谣》只是其中的一首,它最早见于唐代樊绰的《蛮书》,已收入童养年编的《全唐诗续补遗... 云南自古是民间歌谣的宝库。这些民间创作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艺术才华的标志,有的还保存各族人民文化交流的烙印,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高黎贡山谣》只是其中的一首,它最早见于唐代樊绰的《蛮书》,已收入童养年编的《全唐诗续补遗》。全诗只有六句: 冬日欲归来,高黎贡山雪。 秋夏欲归来,无那穹赕热。 春时欲归来,囊中络赂绝。穹赕,白族语,指地点,即今怒江坝。络赂,也是白族语,诗中原注为“财之名也”,即资金。从用语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黎贡山 札记 白族语 时空观念 乐府民歌 《杜鹃》 各族人民 怒江 杜诗 四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南诏诗人段义宗的出使和被杀 被引量:1
4
作者 蔡川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86-87,共2页
段义宗是唐末的南诏诗人。他“一歌一咏,捷应如流”“雅善词章……言论风采,倾动一时。”他曾出使前蜀,因不愿朝拜,削发为僧,号曰大长和国左街崇圣寺赐紫沙门银钵。《全唐诗》和《全唐诗补逸》录存其诗五首。其中《题大慈寺芍药》和《... 段义宗是唐末的南诏诗人。他“一歌一咏,捷应如流”“雅善词章……言论风采,倾动一时。”他曾出使前蜀,因不愿朝拜,削发为僧,号曰大长和国左街崇圣寺赐紫沙门银钵。《全唐诗》和《全唐诗补逸》录存其诗五首。其中《题大慈寺芍药》和《题三学院经楼二首》等诗当作于为僧之时,均颇具唐诗情韻。另有《思乡作》一诗在当时就被称为“高手”之作。这些诗在当时已甚流传,如《题判官赞卫听妓洞云歌》虽较粗疏浅率,诗意不多,也在人们“口俗之间,无不缮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诏 前蜀 大长和国 迎亲 何光远 公元 使者 考异 通鉴 《全唐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诗人与进士科 被引量:1
5
作者 蔡川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78-79,共2页
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辈出,在《全唐诗》中存诗一卷以上者就有二百四十三人。明代“搜括唐诗,用力最剧”的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一书中,列举其中早慧者不过二十人。这些神童后来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只有李白、杜甫... 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辈出,在《全唐诗》中存诗一卷以上者就有二百四十三人。明代“搜括唐诗,用力最剧”的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一书中,列举其中早慧者不过二十人。这些神童后来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只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勃、骆宾王、王维、李贺、元稹等,也不到其中的一半。这在唐代众多的诗人中实属极少数。这些诗人早熟的故事常为后人所赞叹和颂扬,至今不衰。这虽然有助于启发后人尽早发现和培养人才,有助于启发我们探讨快出人才的教育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士科 唐代诗人 进士及第 中进士 早慧 胡震亨 唐音癸签 唐诗 人的成长 以诗取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即不离微指隐击——读马曜教授《茈湖精舍诗集》
6
作者 蔡川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X期87-94,共8页
马曜教授,白族,历史学家、教育家、也是杰出的诗人。其建国前刊行的《茈湖精舍诗初集》乃1927到1948年21年间的诗作,计158题,261首,按编年排列,先后作于上海、庐山、福建、香港,大多写于云南。诗中感时伤世,赠友言志,叙飘泊生涯,写南天... 马曜教授,白族,历史学家、教育家、也是杰出的诗人。其建国前刊行的《茈湖精舍诗初集》乃1927到1948年21年间的诗作,计158题,261首,按编年排列,先后作于上海、庐山、福建、香港,大多写于云南。诗中感时伤世,赠友言志,叙飘泊生涯,写南天风光,无不充满爱国恋乡的深情。在那外忧内患,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之际,诗人的忧患危虑,奔走呐喊,已折射时代闪光,令人心灵震颤。著名学者罗庸、王灿、钱基博、徐嘉瑞和刘文典等为之作序题词。当时的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为诗集扉页题签。茈湖乃诗人家乡洱源县的茈碧湖。笔者为诗集作注,《茈湖精舍诗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曜 诗集 国民党 同光体 钱基博 罗庸 蒋介石 瘦硬 散原 田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殷忧从古启名贤——读陈述元教授《两间庐诗》
7
作者 蔡川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76-83,共8页
《两间庐诗》是陈先生旧体诗词的结集,二九四七年曾出版。当时他说“怨怒道穷甘绝笔”(《两间庐诗跋》),下决心“后不复作矣!”但以后仍一发而难止。这正如四十多年前此集诗序预言的,其“于诗必有欲已而不得已者”。建国后又断断续续写... 《两间庐诗》是陈先生旧体诗词的结集,二九四七年曾出版。当时他说“怨怒道穷甘绝笔”(《两间庐诗跋》),下决心“后不复作矣!”但以后仍一发而难止。这正如四十多年前此集诗序预言的,其“于诗必有欲已而不得已者”。建国后又断断续续写了一些,现集中共选一百六十多首,多纪实,写真情,千锤百炼,渗透忧患意识。其味真醇,其情诚恳,足以振聋发聩,益人神智。至其慷慨哀切,深情绵邈之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忧 文革 陈先生 宁古塔 教授 余程万 自注 陈寅恪 知识分子 太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光剑气 矫龙健笔──再读王灿《知希堂诗钞》
8
作者 蔡川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89-94,共6页
珠光剑气矫龙健笔──再读王灿《知希堂诗钞》蔡川右王灿(1881—1949),字铁山,亦称惕山,晚号石桥居士,昆明人。云南著名诗人,否有‘知希堂诗钞)正、续、别集和补篇,计1760多首诗词。门庭甚宽,诗境开阔,颇受赵藩... 珠光剑气矫龙健笔──再读王灿《知希堂诗钞》蔡川右王灿(1881—1949),字铁山,亦称惕山,晚号石桥居士,昆明人。云南著名诗人,否有‘知希堂诗钞)正、续、别集和补篇,计1760多首诗词。门庭甚宽,诗境开阔,颇受赵藩、陈衍等诗长激赏。一知人论世《诗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光体” 宋诗运动 高黎贡山 剑气 黄庭坚 珠光 点苍山 现实主义创作 云南 韩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两间庐诗》的用典特色
9
作者 蔡川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3期77-84,共8页
《两间庐待》是云南民院陈述元教授旧体诗词的结集。其中育长篇五古,如《大去行》一百二十句,还有排律、词,但主要是七言律绝,占总数三分之二强。此集时间跨度达半个多世纪。作者“年十二、三即能诗”,被叹为才子。早年之作,才气横溢;... 《两间庐待》是云南民院陈述元教授旧体诗词的结集。其中育长篇五古,如《大去行》一百二十句,还有排律、词,但主要是七言律绝,占总数三分之二强。此集时间跨度达半个多世纪。作者“年十二、三即能诗”,被叹为才子。早年之作,才气横溢;晚年之诗,炉火纯青。从总体说,是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在一九五七年写的《书怀寄舍弟》自注:“以下各诗因无韵书,间用北京音(读童)韵,但保留入声。”在形式上仍是继承多于创新。陈先生是学者兼诗人,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研读儒道释,深入文史哲,故诗词文采丰蔚,神思飞扬。遣词壮丽新奇,用典多而冷僻,又属对律切,却“无一字无来处”。或不即不离,或曲径通幽,均出神入化,莫测端倪,“有不求工而甚工者”(《两间庐诗序》)这与其好隐括故实,善用典,重出处分不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故 诗词创作 诗序 化用 陈先生 欧阳修 特色 隐括 词语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古代诗词名句
10
作者 蔡川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47-52,共6页
一、赋诗言志和断章取义诗词名句是客观存在,是古代诗词创作、欣赏和评论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注视它的存在,不是要“踢开”全篇,而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全篇。鲁迅倒是说过:“不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文,以及... 一、赋诗言志和断章取义诗词名句是客观存在,是古代诗词创作、欣赏和评论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注视它的存在,不是要“踢开”全篇,而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全篇。鲁迅倒是说过:“不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文,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极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且介亭杂文二集》)鲁迅在四十年前的辩论中有针对性地写这段话,显然是强调评论作品要顾及全篇,知人论世,其方法是科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名句 赋诗言志 理论问题 胡应麟 四十年 诗词创作 评论 鲁迅 诗歌 社会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哀悼诗文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1
11
作者 蔡川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50-53,共4页
我国古代哀悼死者的题材,曾经吸引过当时有成就的作家。而在文学创作繁荣的时期,总出现不少写这类题材的优秀作品,它们散见于诗经、楚辞、汉赋,直到唐诗、宋词和明清散文。伤悼死者的作品有的见于传状和碑诔。这类作品除了象明代的《五... 我国古代哀悼死者的题材,曾经吸引过当时有成就的作家。而在文学创作繁荣的时期,总出现不少写这类题材的优秀作品,它们散见于诗经、楚辞、汉赋,直到唐诗、宋词和明清散文。伤悼死者的作品有的见于传状和碑诔。这类作品除了象明代的《五人墓碑志》之类的真实反映现实而极少的好文章之外,多是“称美不称恶,以尽其孝子慈孙之心”,有的甚至流于庸俗的歌功颂德,陷于无聊的阿谀奉承。因而极大地影响了作品的价值和艺术感染力。还有一种“哀祭”的文体,包括哀辞和祭文。哀祭诗文多出自死者亲友的笔下,除了象楚辞的《国殇》和《红楼梦》所虚构的《芙蓉诔》之外,多是写骨肉之亲,抒手足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悼亡诗 李商隐 我国古代 反映现实 文学创作 优秀作品 题材 死者 艺术感染力 红楼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诗词名句的“古为今用”
12
作者 蔡川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4期32-38,共7页
(一) 在古代的文学史上,我国是个“诗国”。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就出现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春秋战国时代,“不学诗,无以言”,列国间交往,经常引用《诗经》中的句子,作为外交辞令,以表示愿望和情意,而达到微妙的说服和劝告的... (一) 在古代的文学史上,我国是个“诗国”。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就出现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春秋战国时代,“不学诗,无以言”,列国间交往,经常引用《诗经》中的句子,作为外交辞令,以表示愿望和情意,而达到微妙的说服和劝告的效果。这种“断章取义”的做法一直延伸到后代,历代文人学士在状物、抒情、叙事、说理和辩论时,也喜欢引用诗句以加强语言的表达能力。有的诗句已逐步演变为成语了。我国诗歌源远流长,发展到唐诗,形成空前未有的高峰。到了宋词,后浪推前浪,又开拓波澜壮阔的新天地。如果说,唐诗和宋词象红花,那么,相比之下,在艺术成就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名句 引用 成语 唐宋诗词 李商隐 文人学士 唐诗 毛主席 白居易 艺术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