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双线混融教学变革框架 被引量:14
1
作者 蔡宗模 侯羽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1,共10页
随着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持续推进和智能技术的迭代更新,课堂场域和教学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技术进步、产业驱动和教育创新,推动着数字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催生出“双线混融教学”。双线混融教学以数字化转型为起点,以新型建构主义理... 随着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持续推进和智能技术的迭代更新,课堂场域和教学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技术进步、产业驱动和教育创新,推动着数字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催生出“双线混融教学”。双线混融教学以数字化转型为起点,以新型建构主义理论为变革依据,以融合共生为目标,以线上与线下边界消融、跨界学习生态圈形成和人技共智赋能教育减负增效为愿景。基于智能技术演进逻辑,引入职业教育教学场景,其基本架构可以从搭建虚拟现实混融学习空间、创建互联共享混融资源体系、营造多元互动混融交互场域、创生动态服务混融管理模式、构建人机协同混融评价模型五个方面进行微观分析和应用设想,为双线混融教学落地实施提供变革框架,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双线混融教学 教学设计 数字化转型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高等教育: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领域 被引量:19
2
作者 蔡宗模 张海生 +2 位作者 吴朝平 杨慷慨 张腾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2-55,共14页
西部高等教育问题来源于历史,凸显于当下,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复杂问题,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区域性、普遍性、综合性问题,西部高等教育问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代表性。目前,西部高等教育的研究力量... 西部高等教育问题来源于历史,凸显于当下,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复杂问题,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区域性、普遍性、综合性问题,西部高等教育问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代表性。目前,西部高等教育的研究力量正在汇聚,相关研究已走过了萌芽期和热点期,正逐渐走向反省和自觉,研究内容广泛涉及问题诊断、原因探究及对策建议等多个方面,振兴思路也正经历从“输血”到“造血”模式的转变。未来研究有必要从地域性理解提升到领域性层次,并从学科的高度来审视西部高等教育问题,以确保从制度保障、人才会聚、知识积累和实践深化的角度提出改善之策和振兴之道,最终为其他后发地区高等教育的振兴实践提供独特的知识经验和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学 后发地区 振兴 区域 领域 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视野下的“双一流”战略与地方院校的抉择 被引量:59
3
作者 蔡宗模 吴朝平 杨慷慨 《重庆高教研究》 2016年第1期24-32,共9页
"双一流"战略将影响未来半个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广大的地方院校必须积极应对。那种认为"双一流"建设是部属院校或重点大学的任务而与地方院校无关的认识是放弃历史选择和责任的... "双一流"战略将影响未来半个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广大的地方院校必须积极应对。那种认为"双一流"建设是部属院校或重点大学的任务而与地方院校无关的认识是放弃历史选择和责任的短视行为。在全球化视野下,一方面,各高等教育机构超越了单一的民族国家阈限,可以同时在全球、国家和地方三个维度上行动,这给地方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可能。另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成为高等教育强国。因此,"双一流"战略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不应排斥地方院校在分类发展中追求卓越,争创一流。从政策契机来看,"双一流"战略提出打破身份固化、引入竞争机制、避免重复交叉,这为地方院校的超越发展提供了选择性和多样性可能。"蓝海战略"为其着手战略规划并做出行动抉择提供了思路:地方院校既要与全国重点大学错位,避免研究型追赶误区,也要与同类地方院校错位,避免同质化发展倾向,积极开拓本土资源和全球市场,在服务、特色和优势上下功夫。基于这类院校的特点和现状,地方院校走向卓越要经历三个阶段的修炼:夯实基础,扎根地方;彰显特色,逐鹿区域;追求卓越,走向世界。为此,建议政府:(1)力戒马太效应,力避短板效应,重视长尾效应;(2)尽快完善高校分类发展的政策规划和相应的财政支持体系;(3)作为"双一流"战略的补充,出台"一流专业"支持计划。建议地方院校:(1)要有追求卓越的决心和具体的战略规划;(2)要真正扎根本土,办出特色;(3)要力争在"点"上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双一流” 地方院校 高等教育 蓝海战略 机遇 抉择 卓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扬帆——全面振兴西部高等教育的战略构想 被引量:18
4
作者 蔡宗模 张海生 +1 位作者 杨慷慨 吴朝平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2019年第3期25-38,共14页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要求优化高等教育系统的层次结构、类型结构、区域结构,兼顾重点工程建设和基础能力提升,全面振兴西部高等教育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在先后经历近20年的西部大开发和近10年的振兴发展之后,西部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要求优化高等教育系统的层次结构、类型结构、区域结构,兼顾重点工程建设和基础能力提升,全面振兴西部高等教育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在先后经历近20年的西部大开发和近10年的振兴发展之后,西部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需要在"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下确定新的战略定位并进行新的战略设计,这要求在新一轮的战略规划中进行深度思考以确保全面振兴目标的顺利达成。依据"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在对国内外"西部开发"和"西部高教振兴"经验检视的基础上,重点借助政治、经济和教育学科的理论资源,从战略目标、思路、框架和实施等方面提出全面振兴西部高等教育的战略构想。(一)战略目标:经过30年(2019—2049年)建设,西部高等教育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生态优良,办学质量、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与东部高等教育并驾齐驱、优势互补,形成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双轮驱动格局。(二)战略思路:一是重心西移;二是重点下沉;三是重策调整。(三)战略框架:在生态战略层面,建立西部副都,构建协同发展的大航母战略;在均衡战略层面,搭建新技术平台,实施超常规投入的兜底计划;在崛起战略层面,将再地化与国际化结合,打造西部高教特色,拓展发展空间,扩大国际影响。(四)战略实施:在西部副都建制下,重点打造西部"硅谷"、西部文都和西部评估3个造血引擎;在系统运行方面,重点构建两"线"输送、两"链"交辉、两"坠"齐耀的运行机制;在战略推进方面,以30年为周期,经过3个阶段的建设,从基本实现现代化到建成西部高等教育强区,最终实现西部高等教育的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强国 高等教育均衡发展 西部振兴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式理论与高等教育理论范式 被引量:12
5
作者 蔡宗模 毛亚庆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56,68,共8页
范式理论来自库恩的科技史研究,与人文文化和人文精神密切相关。该理论因概念的模糊性问题遭到"严格科学"的质疑,却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从理念、话语和技术三个方... 范式理论来自库恩的科技史研究,与人文文化和人文精神密切相关。该理论因概念的模糊性问题遭到"严格科学"的质疑,却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从理念、话语和技术三个方面对一个范式进行操作化、学科化、问题化处理,使之成为一个适切的概念工具。这对于理解高等教育中的各种范式论争,处理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的重大转型和发展问题,具有显著的理论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恩 范式理论 高等教育 人文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全球化背景下世界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我国的应对 被引量:10
6
作者 蔡宗模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16,共7页
全球化已经进入一个令全世界瞩目的拐点。当前学界对新全球化有“新阶段说”“中国主导说”“逆全球化说”“有限全球化说”等不同理解,尚缺乏专门研究,局限和分歧较大,导致政府政策和高校决策的偏离和不确定性风险。在全球化谱系中,新... 全球化已经进入一个令全世界瞩目的拐点。当前学界对新全球化有“新阶段说”“中国主导说”“逆全球化说”“有限全球化说”等不同理解,尚缺乏专门研究,局限和分歧较大,导致政府政策和高校决策的偏离和不确定性风险。在全球化谱系中,新全球化的突出特征是两极对峙、新技术革命和过渡性。相应地,它将给高等教育带来三大方面的影响:人员流动受阻,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新挑战;虚拟大学兴起,传统大学面临生存转型压力;两极分化加剧,东亚国家在国际教育中的地位上升。在新全球化形势下,中国高等教育应主动作为,化危为机,通过做实高等教育的“双循环”、缩小区域之间的智能鸿沟、探索虚拟大学办学模式等路径,在助推对外开放、服务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同时不断做大做强,成为未来全球高等教育的有力竞争者和重要引领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全球化 逆全球化 高等教育 虚拟大学 在线教育 “双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超常”发展模式:重庆文理学院的案例 被引量:3
7
作者 蔡宗模 石东平 《重庆高教研究》 2013年第2期19-23,共5页
作为一所以师范教育为背景的新建本科院校,重庆文理学院为了回应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和服务地区产业发展的需要,采取"超常"发展措施,举全校之力,着力打造院士团队,创建材料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并成立专门学院,创新办学模式,实现... 作为一所以师范教育为背景的新建本科院校,重庆文理学院为了回应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和服务地区产业发展的需要,采取"超常"发展措施,举全校之力,着力打造院士团队,创建材料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并成立专门学院,创新办学模式,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促进了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其发展模式值得总结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常 案例 模式 产业 重庆文理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等教育全球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5
8
作者 蔡宗模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7,共10页
全球化作为又一场影响人类历史的深刻变革,它在重塑世界高等教育图景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各国高等教育的政策议程。作为高等教育后进国家,中国必须直面这场挑战。事实上,在经贸层面,我们对高等教育服务项目已经做出了未做限制的承诺,但在... 全球化作为又一场影响人类历史的深刻变革,它在重塑世界高等教育图景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各国高等教育的政策议程。作为高等教育后进国家,中国必须直面这场挑战。事实上,在经贸层面,我们对高等教育服务项目已经做出了未做限制的承诺,但在文化心理和实践操作层面似乎准备不足,无论理念、话语还是技术,都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内外张力明显,公民社会和本土文化发育不良,还存在诸如行政化管理、市场化方式、西方化路径和应激式举措等问题。因此,围绕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目标,构建全球化系统战略,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高等教育全球化 中国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等教育全球化范式 被引量:7
9
作者 蔡宗模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2,共12页
随着信息技术、经济、生态及社会文化等的全球化,在知识社会的推动下,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并与高等教育的知识本质和世界主义特性相契合,高等教育全球化势成必然。从操作范式来考察,高等教育过去的"象牙塔"和"科学共和国&qu... 随着信息技术、经济、生态及社会文化等的全球化,在知识社会的推动下,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并与高等教育的知识本质和世界主义特性相契合,高等教育全球化势成必然。从操作范式来考察,高等教育过去的"象牙塔"和"科学共和国"理念正在被"民主交往中心"和"知识生产网络节点"所取代;世界公民教育、各种全球化理论和众多的全球及区域性制度等构成了高等教育全球化范式的话语空间;控制模式让位于治理模式,欧洲博洛尼亚进程样本、"全球国家地方能动模式"等高等教育全球化范式的技术已趋成熟。目前,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很不平衡,断言高等教育全球化范式已取代旧范式还为时尚早,但这种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当然我们也要意识到,高等教育范式的转型并非前后不可通约,而是新旧并置,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这是人文范式与科学范式的重要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全球化 范式 理论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式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框架——以中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蔡宗模 侯羽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9-44,共6页
混合式教学设计的理论要素包括:目标清晰度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首要准则;学习体验度是评估情境创设真实性的重要指标;师生交互度是判定双线融合程度的标准;个性施展度是评判因材施教的重要标准。选取中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楼... 混合式教学设计的理论要素包括:目标清晰度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首要准则;学习体验度是评估情境创设真实性的重要指标;师生交互度是判定双线融合程度的标准;个性施展度是评判因材施教的重要标准。选取中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楼地面工程计量与计价”为例,围绕目标清晰度、学习体验度、师生交互度、个性施展度四个环节提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的思路和路径:预设学习成果,明确设计方向;创设工作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创新评价方式,强化学习动机;多元交互路径,提升沟通能力;引进智慧平台,赋能个性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教学设计 中职课程 新型建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年博洛尼亚进程的经验与启示:张力视角 被引量:7
11
作者 蔡宗模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8-84,共7页
欧洲博洛尼亚进程是一个既充满矛盾冲突又体现包容认同的复杂过程,这从计划酝酿到实施的整个过程都可以得到证明。全面总结博洛尼亚进程的丰富经验,不能忽视阻力因素的制约影响及其与推力之间的张力平衡。这正是博洛尼亚进程焕发出巨大... 欧洲博洛尼亚进程是一个既充满矛盾冲突又体现包容认同的复杂过程,这从计划酝酿到实施的整个过程都可以得到证明。全面总结博洛尼亚进程的丰富经验,不能忽视阻力因素的制约影响及其与推力之间的张力平衡。这正是博洛尼亚进程焕发出巨大活力并显示出世界意义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洛尼亚进程 张力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的教育惩戒 被引量:5
12
作者 蔡宗模 翁帮燕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9-75,共7页
教育惩戒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与教育赏识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链条。基于谈“惩”色变、避“戒”不谈的教育现状,挖掘孔子的教育惩戒遗产,探讨孔子教育惩戒的方式、效果和经验,在今天仍有重要启示价值。孔子教育惩戒的方... 教育惩戒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与教育赏识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链条。基于谈“惩”色变、避“戒”不谈的教育现状,挖掘孔子的教育惩戒遗产,探讨孔子教育惩戒的方式、效果和经验,在今天仍有重要启示价值。孔子教育惩戒的方式有避而不见、言语责备、后果体验、叩击警告等,教育效果体现在学生学习、性格、德行等诸方面的改变上。其主要经验在于因性施戒、因时施戒、因情施戒,良好的教化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深入的观察了解等是其施行教育惩戒并得以成功的条件。当然,孔子的教育惩戒也有其历史局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加以辨别和扬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教育惩戒 传统教育 礼制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知识组织的高等教育 被引量:4
13
作者 蔡宗模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7-51,共5页
在宏大叙事成为备受质疑的言说方式的今天,高等教育之所以还能够作为一个整体成为全球化研究的对象,与其突出的知识组织性质密不可分。在古典大学时期,高等教育机构是传授知识、训练心智的专门场所;在民族国家框架下,高等教育是以高深学... 在宏大叙事成为备受质疑的言说方式的今天,高等教育之所以还能够作为一个整体成为全球化研究的对象,与其突出的知识组织性质密不可分。在古典大学时期,高等教育机构是传授知识、训练心智的专门场所;在民族国家框架下,高等教育是以高深学问(知识)为中心构建起来的专门组织;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依然是全球知识生产网络上的重要节点。高等教育所传承和创造的知识的政体性、民族性和普适性及其相互关系,构成了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内在矛盾和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知识性 全球化 开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顾明远先生专访 被引量:18
14
作者 顾明远 蔡宗模 张海生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5-11,共7页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的教育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70年来,中国教育取得了很多成就,最大的成就是建立了现代教育体系,具体包括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走向简政放权的管理体制,厘清了中央和地方,以及政府、社会和学...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的教育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70年来,中国教育取得了很多成就,最大的成就是建立了现代教育体系,具体包括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走向简政放权的管理体制,厘清了中央和地方,以及政府、社会和学校之间的关系,推动了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主要经验就是要坚持改革开放和改革创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推动了以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课程体系为重点的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5个方面的成就: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事业和教育规模的大发展、教育制度的创新、教育科研的繁荣以及教育从"请进来"到"走出去"。改革创新,一方面要坚持自己的传统,另一方面要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推进包括教育体制和教育制度在内的改革。关于中国教育的未来,顾先生认为,最根本的就是要优先发展教育。具体而言:(1)通过发展经济,逐渐消除城乡差别,促进教育公平;(2)通过转变教育观念,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3)坚持以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导向,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4)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厘清政府、社会和学校之间的关系;(5)辨证看待升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不能将教育问题等同于教育的问题,教育问题实质上是社会问题在教育领域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教育体系 教育体制 改革开放 教育公平 教育观念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OC教育平台技术及运营模式探析 被引量:57
15
作者 马新强 黄羿 蔡宗模 《重庆高教研究》 2014年第1期5-9,共5页
MOOC作为一种全新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模式正在剧烈地改变传统高等教育的现状。MOOC教育模式的迅猛发展,从技术角度上看,并不是偶然的,正是近几年云计算平台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推动了网络教育模式的变革。通过回顾大规模在线教育的发... MOOC作为一种全新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模式正在剧烈地改变传统高等教育的现状。MOOC教育模式的迅猛发展,从技术角度上看,并不是偶然的,正是近几年云计算平台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推动了网络教育模式的变革。通过回顾大规模在线教育的发展历程,从技术与研究角度看MOOC的特点,探析了MOOC教育平台所需的技术支撑、平台架构及商业运营模式,以及它们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希望为我国的MOOC推广及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C 翻转课堂 云计算 大数据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高教研究》战略发展:现状与前瞻 被引量:12
16
作者 兰刚 蔡宗模 +2 位作者 张海生 吴朝平 杨慷慨 《重庆高教研究》 2016年第6期3-14,共12页
《重庆高教研究》主动确立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办刊思路,积极营造良好的期刊发展生态环境。自创刊以来,《重庆高教研究》积极争取体制空间的支持,全力打造高规格、专业化的编辑团队,全方位推进刊物质量建设,在学术质量、编校质量、社... 《重庆高教研究》主动确立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办刊思路,积极营造良好的期刊发展生态环境。自创刊以来,《重庆高教研究》积极争取体制空间的支持,全力打造高规格、专业化的编辑团队,全方位推进刊物质量建设,在学术质量、编校质量、社会声誉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稿源质量、刊物特色、数字化发展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重庆高教研究》应主动迎接全球化、市场化和数字化转型的挑战,积极抓住高等教育普及化、西部大开发、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战略契机,不断扩大自己的点上优势,走差异化、错位化发展道路,主动适应特色化办刊、数字化转型和集约化经营的大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高教研究》 学术质量 编校质量 学术影响力 社会声誉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基建赋能地方高校敏捷性新工科建设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慷慨 蔡宗模 吴朝平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6-103,共8页
新经济是新工科建设的基础,互联网发展、创新型企业涌现、新产业催生与壮大、制造业智能化以及“双创”的新经济发展趋势,推动着高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价值取向和人才培养模式上逐步转变发展思路,践行实践教育哲学,以更好地去匹... 新经济是新工科建设的基础,互联网发展、创新型企业涌现、新产业催生与壮大、制造业智能化以及“双创”的新经济发展趋势,推动着高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价值取向和人才培养模式上逐步转变发展思路,践行实践教育哲学,以更好地去匹配新经济中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人才需求。新基建是地方高校敏捷性新工科建设的着力点,为提升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对创新人才需求的耦合度提供了抓手。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发展的预期是为了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因此,地方高校应彻底摈弃学术追赶型的发展路向,植根本土化特色,强化分类发展观,秉承培养生产现场人才的导向,将用户概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遵循专业课程教学中目的导向、技术知识逻辑及受教育者对知识和技能需求的三维融合,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综合性人格力量的充分社会化的生命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经济 敏捷性 新工科 地方高校 新基建 转型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高等教育振兴:问题与对策——“首届西部高教论坛”会议综述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海生 蔡宗模 +1 位作者 吴朝平 杨慷慨 《重庆高教研究》 2018年第3期35-43,共9页
推进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强力抓手,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抉择,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西部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人力资源环境以及高等教育发展... 推进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强力抓手,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抉择,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西部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人力资源环境以及高等教育发展不充分的现实,决定了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西部高等教育有其内在的规定性,在"双一流""一带一路"和"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等背景下,西部高等教育应结合区位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让中西部由改革开放的"末梢"变成"前沿";应努力打造优势学科和特色领域,实现西部高等教育的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应深入挖掘西部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为此,西部高等教育要进行一次全新的战略设计,努力摆脱依附性发展模式,通过灵活的人才机制,构建具有创新活力的高等教育系统和具有地域特色的大学文化氛围,从而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建设人才。后续工作应积极整合分散的研究力量,加强西部高等教育的研究合作,深入开展系统的研讨和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高等教育 “双一流”建设 “一带一路” 西部民族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校分类的一种新模型 被引量:7
19
作者 何万国 杨正强 蔡宗模 《重庆高教研究》 2015年第3期69-76,共8页
高校分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却是制定分类发展政策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对国内外各种主要分类方法的比较与分析,吸收其合理因素,根据"先类后层"原则,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类模型,并从课程计划、学位结构、学科构成、办学主体、师... 高校分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却是制定分类发展政策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对国内外各种主要分类方法的比较与分析,吸收其合理因素,根据"先类后层"原则,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类模型,并从课程计划、学位结构、学科构成、办学主体、师资结构、科研成果及转化、毕业生去向、服务面向八个维度进行了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分类 新模型 标准 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大学的缘起、谱系与现实问题 被引量:20
20
作者 王硕旺 蔡宗模 《重庆高教研究》 2016年第2期22-29,共8页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方向是建设应用型大学。中世纪大学以及英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表明,应用性是大学与生俱来的鲜明特征,应用型大学则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意义上,当今所有的大学...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方向是建设应用型大学。中世纪大学以及英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表明,应用性是大学与生俱来的鲜明特征,应用型大学则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意义上,当今所有的大学都面临应用转型任务。这一新的高等教育谱系的左端是理论为主型院校,右端是实践为主型院校,中间是理实结合型院校。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从狭义上理解,应用型大学既不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特定层级,也不是一种大学的称谓,而是一类大学的集合。这类大学有国别、办学层次、发展模式以及名称上的差异,但都具有与纯粹学术研究相对的显著的"应用性"特征。当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主要障碍来自高等教育的系统性缺陷、非完全理性的计划管理体制和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本身的孱弱。因此必须站在健全高等教育系统的高度,完善顶层设计,增加高等教育系统的开放性和融通性,尊重大学的理性和逻辑,改善理论研究的品格和质量,培育良好的高等教育生态,让各类高校在应用转型的道路上自主抉择,自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大学 高等教育系统 地方本科高校 转型 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