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力通信中确定性网络流量调度机制的优化与延时性能评估
1
作者 蒲媛媛 解鹏 +2 位作者 罗凯 苏辉 李敢 《中国高新科技》 2025年第1期29-31,共3页
文章探讨电力通信中的可预测流量调度机制,以优化流量分配策略并提升网络延迟性能。通过剖析现有可预测网络的调度机制,文中引入一种结合时间同步算法与整形器优化的方法进行流量规划,并使用仿真实验验证其有效性。实验结果显示,新提出... 文章探讨电力通信中的可预测流量调度机制,以优化流量分配策略并提升网络延迟性能。通过剖析现有可预测网络的调度机制,文中引入一种结合时间同步算法与整形器优化的方法进行流量规划,并使用仿真实验验证其有效性。实验结果显示,新提出的策略显著降低了网络传输时延,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满足新型能源系统对高度实时业务的需求。文章为电力通信网中的确定性流量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为未来智能化、自动化能源系统的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确定性网络 流量调度机制 延时性能 电力通信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模拟物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沈雪丽 蒲媛媛 +6 位作者 曹亚楠 赵江林 邹亮 欧逢莲 景凯妮 杨婷 宋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51-359,共9页
脂肪是食品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不仅能赋予食物独特的风味和口感,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还会对食品的结构和整体品质产生重要影响。但是过量摄入脂肪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希望通过使用脂肪模拟物代替脂肪,在尽可能保持食品原有风味的情... 脂肪是食品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不仅能赋予食物独特的风味和口感,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还会对食品的结构和整体品质产生重要影响。但是过量摄入脂肪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希望通过使用脂肪模拟物代替脂肪,在尽可能保持食品原有风味的情况下降低过量摄入脂肪对人体的危害。本文对脂肪替代品和脂肪模拟物的分类及近年来脂肪模拟物在食品中的作用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概述了脂肪替代品分为脂肪替代物和脂肪模拟物的分类依据,重点阐述了脂肪模拟物中单一型脂肪模拟物和复合型脂肪模拟物替代脂肪的原理、优点、局限性及其在食品中的作用及应用,并指出未来研发策略,以期为开发健康安全的脂肪模拟物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 脂肪模拟物 分类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胁迫对不同抗寒性甘蓝型冬油菜叶片结构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3
作者 史洋洋 蒲媛媛 +10 位作者 武军艳 孙万仓 刘丽君 马骊 王旺田 赵玉红 杨刚 范婷婷 边靓 路晓明 马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138,共11页
为明确我国北方不同抗寒性甘蓝型冬油菜响应冷冻胁迫后的生理差异,以强抗寒甘蓝型冬油菜品系2016TS(G)10和弱抗寒品种天油2288为材料进行低温处理,通过观察植株形态、叶片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REL),丙二醛(MDA)、可... 为明确我国北方不同抗寒性甘蓝型冬油菜响应冷冻胁迫后的生理差异,以强抗寒甘蓝型冬油菜品系2016TS(G)10和弱抗寒品种天油2288为材料进行低温处理,通过观察植株形态、叶片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REL),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脯氨酸(Pro)含量,净光合速率(P_n)、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2016TS(G)10和天油2288在-2℃的冷冻胁迫下植株表型和存活率差异最显著。在-2℃持续胁迫24 h的过程中,2个材料的REL,MDA、SP、SS、Pro含量,P_n、C_(i),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及叶绿素a/b生理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强抗寒品系2016TS(G)10叶片中的SP、SS含量较弱抗寒品种天油2288分别增加了5.10%和29.69%(P≤0.01),REL和MDA含量分别下降了4.8%和17.9%(P≤0.01)。在-2℃下,2016TS(G)10叶片叶绿体结构完整,有较多淀粉粒的积累;而天油2288叶片叶绿体破裂、降解,无淀粉粒。室温恢复48 h后,强抗寒的2016TS(G)10表型和P_n恢复能力更强。因此,鉴定北方强冬性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需要在0℃~-4℃的低温进行,叶片叶绿体结构和数量的稳定,尤其是淀粉粒的积累是影响北方强冬性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冬油菜 抗寒性 叶片解剖结构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和Na2SO4胁迫对白菜型冬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其耐盐性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王治江 刘自刚 +10 位作者 孙万仓 方彦 武军艳 刘海卿 赵艳宁 蒲媛媛 袁金海 钱武 陈奇 方园 徐梦雪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43-252,共10页
以6个耐盐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种子为材料,将NaCl和Na_2SO_4按摩尔比1:1混合,设浓度为0(CK)、45、90、135、180、240 mmol·L^(-1)6个处理,测定其对种子萌发和生长参数的影响,研究不同冬油菜种子萌发时的耐盐能力,以期为耐盐冬油... 以6个耐盐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种子为材料,将NaCl和Na_2SO_4按摩尔比1:1混合,设浓度为0(CK)、45、90、135、180、240 mmol·L^(-1)6个处理,测定其对种子萌发和生长参数的影响,研究不同冬油菜种子萌发时的耐盐能力,以期为耐盐冬油菜的筛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45 mmol·L^(-1)和90 mmol·L^(-1)盐浓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明显;135 mmol·L^(-1)和180 mmol·L^(-1)盐浓度明显抑制了种子萌发,表现为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胚芽长、鲜重和干重均随盐浓度的增大而明显降低。因此,135~180 mmol·L^(-1)盐浓度可认为是耐盐性鉴定的适宜范围。(2)不同指标对盐胁迫的敏感程度差异较大,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芽长和鲜重与盐浓度均为极显著负相关,对盐胁迫最为敏感。(3)3个耐盐冬油菜ky-1、ky-10-191和ky-NDJ的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芽长和鲜重的耐盐临界值显著高于原有品系平油1号、10-191和ky-NDJ。ky-1、ky-10-191、ky-NDJ的耐盐临界值分别为133.895、123.264、107.399 mmol·L^(-1),而平油1号、10-191、NDJ的耐盐临界值分别为117.394、103.947、93.834 mmol·L^(-1)。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耐盐性强弱顺序依次为ky-1>ky-10-191>平油1号>kyNDJ>10-191>NDJ。可见,ky-1、ky-10-191和ky-NDJ的耐盐性较平油1号、10-191和NDJ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 NA2SO4 盐胁迫 白菜型冬油菜 种子萌发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内源ABA、GA及比值对白菜型和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的响应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海卿 方园 +10 位作者 武军艳 陈奇 孙万仓 刘自刚 方彦 米超 蒲媛媛 赵艳宁 董小云 曾秀存 许耀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29-1538,共10页
为阐明低温胁迫下激素含量对冬油菜枯叶期的调控和对抗寒性的响应,为冬油菜抗寒性研究提供依据,以8份不同抗寒等级的白菜型和甘蓝型冬油菜为材料,利用盆栽试验,待幼苗长至5~6片真叶时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低温处理(25℃、10℃、2℃、?5... 为阐明低温胁迫下激素含量对冬油菜枯叶期的调控和对抗寒性的响应,为冬油菜抗寒性研究提供依据,以8份不同抗寒等级的白菜型和甘蓝型冬油菜为材料,利用盆栽试验,待幼苗长至5~6片真叶时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低温处理(25℃、10℃、2℃、?5℃),分析低温胁迫后冬油菜内源ABA、GA含量和叶绿素的变化。回归分析表明温度与ABA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回归方程符合y=?ax+b,随着温度的降低,内源ABA含量呈先缓慢(10℃)后迅速上升(2℃、?5℃)的趋势,且温度处理间、温度与品种互作间差异极显著;由于激素间的拮抗作用GA含量变化则恰好相反。当在0℃以上低温时,品种间ABA含量无明显差异,当温度降到?5℃,白菜型冬油菜ABA含量明显高于甘蓝型,抗寒性强的品种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ABA含量的升高导致叶绿素含量的变化,随着温度降低,叶绿素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但总体呈下降趋势,且白菜型冬油菜和甘蓝型冬油菜之间存在不同的响应机制,这种作用使白菜型冬油菜叶绿素含量低于甘蓝型冬油菜,导致白菜型冬油菜枯叶期提前,提早进入越冬期,增加了对低温冻害的御性和避性。因此,随着温度的降低冬油菜叶片ABA含量上升,叶绿素降解,白菜型冬油菜更早进入枯叶期,枯叶期较早和降温后ABA含量高是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较强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 甘蓝型 冬油菜 ABA GA 叶绿素 低温胁迫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叶片响应低温胁迫的差异蛋白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陈奇 袁金海 +7 位作者 刘自刚 孙万仓 方彦 赵新旺 马骊 蒲媛媛 赵艳宁 曾秀存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1-390,共10页
为了从蛋白质组学的角度探讨超强抗寒品种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的抗寒机理,本研究采用TCA(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提取低温胁迫(4℃,7 d)前后的叶片总蛋白,对蛋白提取方法、IPG(固定pH梯度)胶条种类等环节进行了优化,运用双向电泳和... 为了从蛋白质组学的角度探讨超强抗寒品种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的抗寒机理,本研究采用TCA(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提取低温胁迫(4℃,7 d)前后的叶片总蛋白,对蛋白提取方法、IPG(固定pH梯度)胶条种类等环节进行了优化,运用双向电泳和质谱分析技术,鉴定了低温胁迫下‘陇油7号’5叶期叶片总蛋白质组分的表达差异模式。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蛋白质提取液(含DTT,二硫苏糖醇)和PVPP(聚乙烯吡咯烷酮)得到的蛋白质平均浓度较改进前高3.42μg·μL-1,除盐时间较改进前短1.14 h;同时,含蛋白酶抑制剂苯甲基磺酰氟(PMSF)的蛋白提取液获得的蛋白质种类丰富,凝胶图谱中可检测到661个蛋白点,较改进前可测蛋白点数(587)提高11.2。采用17 cm p H 4~7的IPG胶条的电泳能更好地分离蛋白,得到重复性好、分辨率高的蛋白质组图谱。利用PDQuest 8.0软件分析比较了超强抗寒品种‘陇油7号’低温胁迫前后的蛋白组表达谱,发现低温胁迫前后共有15个质变的蛋白质点,推测这些差异蛋白点可能与低温胁迫的响应有关。进一步对质变的蛋白质点进行了质谱分析,鉴定出11个与低温胁迫相关的蛋白质点,这些蛋白包括光合作用相关的蛋白、糖代谢相关的蛋白、物质运输相关的蛋白和逆境响应相关的蛋白。而且,低温胁迫处理前后,‘陇油7号’叶片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蛋白可能在冬油菜抗寒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冬油菜 陇油7号 低温胁迫 双向电泳 蛋白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对小菜蛾幼虫毒力测定及其对害虫体内2种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孟琳琳 王进忠 +5 位作者 孙淑玲 张志勇 张民照 张鹏飞 丁佳 蒲媛媛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29-32,共4页
采用生物测定和酶活力测定方法,研究苦参碱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胃毒活性及其对幼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对小菜蛾幼虫具有一定的胃毒作用。2 mg/mL苦参碱处理叶片饲喂小菜... 采用生物测定和酶活力测定方法,研究苦参碱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胃毒活性及其对幼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对小菜蛾幼虫具有一定的胃毒作用。2 mg/mL苦参碱处理叶片饲喂小菜蛾幼虫12 h校正死亡率为37.93%,72 h后小菜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5.83%。不同质量浓度苦参碱处理小菜蛾幼虫后,幼虫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与对照相比均产生波动。经125×10-3mg/mL苦参碱处理4 h,小菜蛾体内GSTs活力最高,为1 610.72 U/(mg.min)。经125×10-3mg/mL苦参碱处理16 h,小菜蛾体内的AChE酶活力最高,为10.63 U/(mg.min)。各处理24 h,小菜蛾体内GSTs活力和AChE酶活力均有明显降低。说明苦参碱对小菜蛾幼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小菜蛾 谷胱甘肽-S-转移酶 乙酰胆碱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黄土区主要作物茬口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冬油菜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学才 马骊 +4 位作者 武军艳 刘丽君 蒲媛媛 方彦 孙万仓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5-191,200,共8页
为了探讨不同茬口对土壤肥力及后茬油菜产量的影响,以休闲田为对照,研究了西北黄土区冬油菜、马铃薯、玉米、冬小麦、春小麦、蚕豆等6种主要农作物茬口土壤耕作层肥力效应及其对后茬白菜型冬油菜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 为了探讨不同茬口对土壤肥力及后茬油菜产量的影响,以休闲田为对照,研究了西北黄土区冬油菜、马铃薯、玉米、冬小麦、春小麦、蚕豆等6种主要农作物茬口土壤耕作层肥力效应及其对后茬白菜型冬油菜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作物茬口土壤养分含量总体表现为越冬作物>休闲田>春播作物,除固氮作物蚕豆茬口碱解氮含量较高外,冬油菜茬口土壤营养各项指标、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土壤物理性状均显著优于其它作物茬口,其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比休闲田增加32.6%、12.1%,5.9%、7.2%、11.6%、99.8%、44.2%,其次为蚕豆、冬小麦茬口和休闲田,玉米和春小麦茬口肥力状况较差;与休闲田相比,冬油菜、冬小麦和蚕豆茬口耕层(0~20 cm)土壤容重分别降低10.14%、5.80%和5.80%,而冬油菜茬口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分别提高7.33%、4.12%和5.65%,马铃薯、玉米、春小麦茬口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冬小麦与蚕豆茬口无明显差异;(2)前茬对白菜型冬油菜农艺性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株高、根量、全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及千粒重等指标,其中蚕豆茬口白菜型冬油菜比休闲田增产4.50%,冬小麦茬口与休闲田相当,而马铃薯、玉米、春小麦、冬油菜茬口分别较休闲田减产11.05%、15.04%、16.27%、21.14%。白菜型冬油菜的最佳前茬是豆类作物,休闲田和冬小麦茬口次之,但白菜型冬油菜连作可能会产生自毒作用或病害加重,从而造成显著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茬口 土壤肥力 白菜型油菜 农艺性状 西北黄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床子素对小菜蛾幼虫的胃毒作用及对虫体内两种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孟琳琳 王进忠 +5 位作者 张志勇 孙淑玲 张民照 张鹏飞 丁宝力 蒲媛媛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4-27,共4页
采用生物测定和酶活力测定方法,研究了蛇床子素对敏感品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的胃毒作用及其对小菜蛾幼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蛇床子素对小菜蛾幼虫具有一定的胃毒作用。2 mg/mL的蛇床... 采用生物测定和酶活力测定方法,研究了蛇床子素对敏感品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的胃毒作用及其对小菜蛾幼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蛇床子素对小菜蛾幼虫具有一定的胃毒作用。2 mg/mL的蛇床子素处理萝卜苗叶片后饲喂小菜蛾幼虫12 h校正死亡率为37%,72 h时后小菜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3%。处理24 h时,LC50为1 521.25 mg/mL,处理48 h时,LC50为865.93 mg/mL。处理72 h时,LC50为515.5 mg/mL。不同浓度蛇床子素和不同时间处理小菜蛾幼虫后,幼虫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均产生了消长变化。经125×10-3mg/mL蛇床子素处理16 h时,小菜蛾体内的GSTs活力最高为209.15 U.mg-1prot.min-1。经125×10-3mg/mL蛇床子素处理4 h时,小菜蛾体内的AchE酶活力最高,为0.648 1 U.mg-1prot.min-1。各处理在24 h时,小菜蛾体内的GSTs活力和AchE酶活力均有明显的降低。说明蛇床子素对小菜蛾幼虫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 小菜蛾 毒力测定 谷胱甘肽-S-转移酶 乙酰胆碱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白菜型冬油菜与春油菜叶片光合特性及内源激素变化比较 被引量:23
10
作者 陈奇 袁金海 +12 位作者 孙万仓 刘自刚 赵新旺 方彦 武军艳 李学才 曾秀存 米超 蒲媛媛 马骊 赵艳宁 方园 许耀照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46,共10页
为探究白菜型油菜在低温胁迫下叶片内源激素与光合特性的响应对其抗寒性形成的影响,以6份抗寒性不同的品种为材料进行低温处理,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CIRAS-2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分别测定25℃、12℃、8℃、3℃、-1℃、-4℃时的内... 为探究白菜型油菜在低温胁迫下叶片内源激素与光合特性的响应对其抗寒性形成的影响,以6份抗寒性不同的品种为材料进行低温处理,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CIRAS-2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分别测定25℃、12℃、8℃、3℃、-1℃、-4℃时的内源赤霉素(GA_3)、生长素(IAA)、玉米核苷素(ZR)、脱落酸(ABA)的含量及光合特征参数,比较抗寒性强弱两类油菜在低温胁迫下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光合特性及激素与光合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不同温度处理下、不同品种叶片内源ABA、IAA、GA_3、ZR含量和ABA/GA_3、ABA/IAA、ABA/ZR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01),表明温度与品种对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及激素间平衡影响较大。低温胁迫均降低了白菜型冬油菜和白菜型春油菜IAA、GA_3、ZR的合成,但春油菜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冬油菜,冬油菜间抗寒性弱的品种降幅大于抗寒性强的品种。随着温度降低冬油菜叶片ABA含量呈增加趋势,抗寒性强的品种增量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春油菜呈降低趋势。低温抑制了叶片光合作用,但冬油菜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降低幅度明显小于春油菜,抗寒性弱的品种降幅大于抗寒性强的品种。低温下,ABA含量及ABA/GA_3、ABA/ZR和ABA/IAA的比值与Pn和Gs均表现极显著负相关。因此认为,低温下ABA与IAA、GA_3、ZR间的动态平衡对冬油菜的抗逆能力和光合利用率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低温胁迫 光合特性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白菜型冬油菜花器特性及农艺性状与含油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白静 孙万仓 +11 位作者 马骊 武军艳 蒲媛媛 何辉立 许德蓉 剡江梅 常瑜 徐春梅 方彦 李学才 牛早霞 盘荣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0-136,共7页
为研究北方白菜型冬油菜花冠直径与千粒重及含油量之间的相关性,以20份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为材料,测定花器大小、农艺性状、种子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并对控制花器特征基因mf 6、apetala和myb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花冠直... 为研究北方白菜型冬油菜花冠直径与千粒重及含油量之间的相关性,以20份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为材料,测定花器大小、农艺性状、种子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并对控制花器特征基因mf 6、apetala和myb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花冠直径受雌蕊直径影响较大,主成分分析提取的3个主成分可综合为花器各性状长度、雌蕊直径和花器各性状宽度;以花冠直径为指示性状,将20份白菜型冬油菜花冠划分为3类群;相关性分析表明,花冠直径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663;千粒重与含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较于小花,mf 6在大花中相对表达量上调了151.63%,而apetala和myb分别下调了83.80%和72.70%。北方白菜型冬油菜品种间花器大小存在显著差异;在育种中可通过增加花冠直径来提高千粒重,进而增加油菜产油量,培育高含油量白菜型冬油菜品种。mf 6、apetala和myb基因对白菜型冬油菜花器生长发育均具有一定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冬油菜 花器性状 农艺性状 含油量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对小菜蛾幼虫γ-氨基丁酸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宝力 孟琳琳 +5 位作者 王进忠 张志勇 张民照 张鹏飞 丁佳 蒲媛媛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6-19,共4页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分别于4、8、12、16、20和24 h时,检测了不同浓度苦参碱对小菜蛾幼虫体内γ-GABA受体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在处理4 h时,以为15.625×10-3mg/mL的苦参碱处理小菜蛾,其γ-GABA受体基因的表达量达到...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分别于4、8、12、16、20和24 h时,检测了不同浓度苦参碱对小菜蛾幼虫体内γ-GABA受体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在处理4 h时,以为15.625×10-3mg/mL的苦参碱处理小菜蛾,其γ-GABA受体基因的表达量达到最大值,为23.62,在20 h时,γ-GABA受体基因的表达量达到最小值,为11.456。在4、8、12、16和20 h时,125×10-3mg/mL的苦参碱处理小菜蛾幼虫的γ-GABA受体基因的表达量均低于其他的处理,在24 h时,同样浓度处理小菜蛾,其γ-GABA受体基因的表达量高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在16 h时,同样的浓度处理小菜蛾幼虫γ-GABA受体基因的表达量低于其他处理,达到最小值,为4.345。由此说明苦参碱抑制了小菜蛾体内γ-GABA受体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小菜蛾 γ-氨基丁酸受体基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豌豆CBF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及低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13
作者 张楠 王旺田 +5 位作者 孙万仓 武军艳 马骊 杨刚 蒲媛媛 刘丽君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01-113,共13页
【目的】为了更加全面地探究CBF基因家族在豌豆中的进化及生物学特征。【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基因家族鉴定、结构分析、蛋白基本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染色体定位、顺式作用元件、蛋白质相互作用与表达分析等方面,对豌豆PsCBF... 【目的】为了更加全面地探究CBF基因家族在豌豆中的进化及生物学特征。【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基因家族鉴定、结构分析、蛋白基本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染色体定位、顺式作用元件、蛋白质相互作用与表达分析等方面,对豌豆PsCBF基因家族进行系统鉴定和分子特征分析。【结果】在豌豆中共鉴定出21个PsCBF基因,染色体定位显示18个PsCBF基因分布在1、2、4、6与7号染色体上,其余3个未组装到染色体上(PsCBF19~PsCBF21)。21个PsCBF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数在123(PsCBF09)~349(PsCBF11),且均属于疏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18个PsCBF基因(85.71%)定位在细胞核上,二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则延伸为主。蛋白基序显示同一类群的基因都具相似的保守基序特征且该家族成员包含1~7个保守基序;同一类群的基因也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且该家族基因含1~2个外显子。PsCBF基因启动子区分析表明其含有多种顺势作用元件,在激素反应,组织特异表达以及逆境响应中起作用。蛋白聚类网络图显示其蛋白可能在豌豆应对非生物胁迫中起调节作用。此外,本研究发现低温胁迫后K2SiO3处理下大部分PsCBF基因的表达发生显著变化。【结论】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分析豌豆PsCBF转录因子调控碗豆生物学过程及功能、碗豆抗寒的分子鉴定以及抗寒资源创新利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CBF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叶片型面三维重构 被引量:7
14
作者 宋俊芳 孙彬 +2 位作者 蒲媛媛 许晓宇 王腾蛟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1-177,共7页
在四坐标叶片型面检测基础上,提出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叶片型面三维重构方法。激光位移传感器对叶片型面进行多视角扫描采样,快速采集叶片型面海量点云数据。运用由点到线到面的数学建模原理,先基于端点一阶导矢连续法拟合出光顺NURBS曲... 在四坐标叶片型面检测基础上,提出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叶片型面三维重构方法。激光位移传感器对叶片型面进行多视角扫描采样,快速采集叶片型面海量点云数据。运用由点到线到面的数学建模原理,先基于端点一阶导矢连续法拟合出光顺NURBS曲线,再依据分片能量法构建辅助曲面拟合出光顺NURBS曲面,最后对分片NURBS曲面进行统一描述,构造出精确光滑的叶片型面,实现叶片型面的三维重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实现对各类叶片复杂型面的三维重构,重构误差均<0.015 mm,能够满足精密零件的测量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叶片型面 三维重构 激光点云数据 激光传感器 NURBS曲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NC82和毕纳1号品种叶片数的遗传模式分析及分子标记筛选 被引量:5
15
作者 蒲媛媛 郑宏斌 +7 位作者 李显航 喻奇伟 熊晶 夏忠文 罗家俊 李星悦 陈谊然 刘仁祥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0年第3期17-22,共6页
为了提高烤烟品种NC82叶片数改良的效率,本研究选用与NC82叶片数差异显著的毕纳1号分别作为母本和父本,构建了P1、P2、F1、F2遗传研究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烤烟叶片数进行了遗传分析,并筛选了烤烟叶片... 为了提高烤烟品种NC82叶片数改良的效率,本研究选用与NC82叶片数差异显著的毕纳1号分别作为母本和父本,构建了P1、P2、F1、F2遗传研究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烤烟叶片数进行了遗传分析,并筛选了烤烟叶片数分子标记。结果表明:烤烟叶片数为非胞质遗传,受2对主效基因与多基因共同影响,最适遗传模型为MX2-EA-AD,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为92%,主基因和多基因加性效应分别为-3.40、2.37;与叶片数连锁的标记为标记TM20490和TM10102,遗传距离分别是4.8 cM和5.3 cM。经过试验得知,烤烟叶片数为2对等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主基因遗传率大,采用回交技术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定向改良优质烤烟品种NC82的叶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叶片数 遗传分析 SSR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冬前北方不同类型强冬性冬油菜形态及生理响应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鹏 马骊 +8 位作者 徐芳 刘丽君 姚彦林 蒲媛媛 王旺田 李学才 方彦 孙万仓 武军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51,共10页
为了研究比较越冬前北方两种不同类型冬油菜的生长特性,于2020年10—11月选用强冬性白菜型冬油菜和强冬性甘蓝型冬油菜品种,分析其越冬前降温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光合特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并与越冬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比较越冬前北方两种不同类型冬油菜的生长特性,于2020年10—11月选用强冬性白菜型冬油菜和强冬性甘蓝型冬油菜品种,分析其越冬前降温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光合特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并与越冬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越冬前随着温度的降低,白菜型冬油菜根冠比增加164.7%,甘蓝型冬油菜根冠比变化不大,两个品种间差异显著,但二者组织含水量变化为69%~89%,变化幅度较小。随着温度的降低,白菜型冬油菜和甘蓝型冬油菜的叶面积逐渐减小,下降幅度为5%~16%,叶绿素SPAD值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逐渐下降,降幅为54%~64%,胞间CO_(2)浓度逐渐上升19%~29%。叶片和根部的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均增大,增幅为26%~91%;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加后降低,根部可溶性糖含量先降低后增加。叶片的钠离子和钾离子含量逐渐降低了20%~47%,钙离子含量先增加后降低;根部钾离子和钙离子含量先下降后上升;白菜型冬油菜根部钠离子含量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甘蓝型冬油菜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由此推断白菜型冬油菜陇油6号的抗寒性强于甘蓝型冬油菜2019-QL-GAU-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越冬 白菜型 甘蓝型 形态特征 光合 渗透调节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去甲基化参与提高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的生理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万鹏 马骊 +14 位作者 孙柏林 郭秀娟 王世发 牛早霞 祁伟亮 蒲媛媛 路晓明 呼芳娣 许金苗 马学才 武军艳 李学才 方彦 孙万仓 刘丽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9-39,49,共12页
利用来自不同育种环境的10份白菜型冬油菜材料,通过半致死温度的测定分析其抗寒性与环境的关系,并利用不同浓度DNA甲基化抑制剂5-azaC处理,分析DNA去甲基化对白菜型冬油菜DNA整体甲基化水平及低温胁迫下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利用来自不同育种环境的10份白菜型冬油菜材料,通过半致死温度的测定分析其抗寒性与环境的关系,并利用不同浓度DNA甲基化抑制剂5-azaC处理,分析DNA去甲基化对白菜型冬油菜DNA整体甲基化水平及低温胁迫下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种环境选育的材料,其半致死温度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材料2018-FJT、DT-7、DT-9与MXW-1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6.04℃、-15.98℃、-15.63℃、-15.04℃;材料CT-2360、CT-2380、CT-2400、CT-2420、CT-2440、CT-2460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1.32℃、-11.6℃、-11.42℃、-11.44℃、-12.97℃、-13.28℃。依据半致死温度,10个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2018-FJT>DT-7>DT-9>MXW-1>CT-2460>CT-2400>CT-2380>CT-2420>CT-2440>CT-2360。抗寒性的形成与育成环境的纬度和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选择抗寒性及产地不同的4个材料CT-2360、MXW-1、2018-FJT、DT-7进行生理测定,结果表明,1000μmol·L^(-1)5-azaC处理能显著抑制幼苗的根生长,4个材料的根长较对照减少93.14%~95.06%;低温下5-azaC处理对抗寒性较弱材料CT-2360幼苗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以及强抗寒性材料DT-7幼苗的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最显著(P<0.05);低温处理过程中,4个材料的SOD、POD、CAT活性均上升,以低温处理5d最显著(P<0.05),其中2018-FJT的SOD活性增幅最高,为45.85%,DT-7的POD活性增幅最大,为460%,CT-2360的CAT活性增幅最显著,为321.02%。HPLC分析发现常温下抗寒性较弱材料CT-2360的甲基化水平为77.48%,高于其他3个抗寒性强的材料;经过5-azaC处理后发生明显的去甲基化作用,证明抗寒能力受DNA去甲基化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冬油菜 抗寒性 育种选择 5-azaC 低温胁迫 DNA甲基化 生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白菜型冬油菜的春化率、抗寒性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路晓明 武军艳 +10 位作者 王新发 徐爱遐 李学才 刘丽君 马骊 蒲媛媛 牛早霞 王会文 朱明川 范军强 孙万仓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以26份北方白菜型冬油菜为材料,通过观察记载冬前植物学性状、测定半致死温度(LT 50),分析冬油菜春播后的春化率与抗寒性的关系,并利用筛选出的SRAP、SSR和InDel标记对参试材料进行聚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白菜型冬油菜植物学... 以26份北方白菜型冬油菜为材料,通过观察记载冬前植物学性状、测定半致死温度(LT 50),分析冬油菜春播后的春化率与抗寒性的关系,并利用筛选出的SRAP、SSR和InDel标记对参试材料进行聚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白菜型冬油菜植物学性状具有丰富变异,遗传多样性指数Simpson(D)变化范围为0.011~0.847,Shannon-Weaver(H)变化范围0.035~2.046,其中数值型性状叶柄长度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非数值型性状生长习性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小。参试材料春化率为6.59%~69.88%,半致死温度-3.52~-9.93℃。相关性分析表明,春化率与LT 50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生长习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叶色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26份白菜型冬油菜共筛选出27对引物,共检测总等位基因数130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3.14,香农指数(I)平均为1.207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6168,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为0.5681。聚类和主坐标分析将参试材料分为6大类,类群Ⅰ和类群Ⅱ主要是天水育成材料,类群Ⅲ、Ⅳ、Ⅴ和Ⅵ主要是在兰州育成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春化率 半致死温度 植物学性状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冬油菜养分积累特点及与产量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明川 武军艳 +7 位作者 马骊 郭世乾 崔小茹 曾秀存 刘丽君 蒲媛媛 李学才 孙万仓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2-82,共11页
为促进油菜的北方布局,针对北方寒旱区冬油菜养分吸收与利用等问题,采用12个白菜型冬油菜和甘蓝型冬油菜品系,对不同品系冬油菜的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产量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甘蓝型冬油菜产量性状显著优于白菜型冬油菜,甘蓝型冬... 为促进油菜的北方布局,针对北方寒旱区冬油菜养分吸收与利用等问题,采用12个白菜型冬油菜和甘蓝型冬油菜品系,对不同品系冬油菜的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产量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甘蓝型冬油菜产量性状显著优于白菜型冬油菜,甘蓝型冬油菜的株高、分枝高度、主花序角果数、单株角果数、角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等8个产量性状分别较白菜型冬油菜高出12.41%、108.11%、56.21%、66.91%、5.71%、70.79%、103.55%、103.87%。甘蓝型冬油菜干物质单株产量平均为67.693 g/株,为白菜型冬油菜的191.612%。白菜型冬油菜单株氮磷含量要高于甘蓝型冬油菜,分别高出2.481%、29.423%;单株钾含量低于甘蓝型冬油菜,低34.826%。由于同一生态区的甘蓝型冬油菜干物质产量大于白菜型冬油菜,所以甘蓝型冬油菜单株氮磷钾积累量较白菜型冬油菜显著高出84.647%、50.000%、158.616%。冬油菜中养分积累总量趋势均呈K>N>P,氮、磷元素主要积累在籽粒中;钾元素主要积累于茎和果壳中。甘蓝型冬油菜每100 kg籽粒需氮6.554 kg、磷0.463 kg、钾14.612 kg;白菜型冬油菜每100kg籽粒需氮7.143 kg、磷0.572 kg、钾10.467 kg;甘蓝型冬油菜较白菜型冬油菜氮磷素利用效率高,且对钾素需求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白菜型油菜 甘蓝型油菜 干物质积累 养分积累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敏 朱明川 +8 位作者 曾瑞 武军艳 马骊 李学才 蒲媛媛 刘丽君 曾秀存 朱文英 孙万仓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1,33,共12页
针对不同品种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和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等特点,于2021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法及SSR标记对32份甘肃省生产应用甘蓝型冬油菜与9份陕西中部及江苏省现推广应用甘蓝型冬油菜品种的越冬率及春化特性差异和遗传... 针对不同品种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和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等特点,于2021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法及SSR标记对32份甘肃省生产应用甘蓝型冬油菜与9份陕西中部及江苏省现推广应用甘蓝型冬油菜品种的越冬率及春化特性差异和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探究其抗寒性差异,分析品种间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甘肃省生产应用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高于80%,陕西中部及江苏省甘蓝型冬油菜品种越冬率均小于25%,且抗寒性强弱差异明显;根据春化率高低,参试材料可分为强冬性、冬性、半冬性、弱冬性等4个级别;强冬性材料未现蕾的植株占比高,春播后难以抽薹现蕾进入生殖生长,加权平均薹高随之偏低,抗寒性强;春化率越高,成熟期的加权平均株高越高且抗性越弱,越冬率与春化率呈负相关关系;筛选出的98对多态性高的引物组合共扩增出976个总位点,其中多态性条带750个,多态位点比率达72%,说明其分子遗传水平上的多态性丰富度高,陕西中部及江苏省甘蓝型冬油菜遗传多样性整体高于甘肃省生产应用甘蓝型冬油菜;通过聚类分析,可将甘蓝型冬油菜划分为9类;根据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可分为3大类,与抗寒性分类趋于一致。研究成果有望为鉴别甘蓝型冬油菜品种、构建指纹图谱及选择不同生态区适宜品种等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冬油菜 抗寒性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