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诗学之路的宽广前程——蒋述卓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5
1
作者 蒋述卓 宋音希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0-33,共4页
宋音希:蒋老师您好。2017年11月,您的学术自选集出版,在这本书中,您对自身的学术研究史做了全面的梳理与回顾,收录了许多在学界产生影响的论文。全书分为四个部分:佛教与中国文学、宗教与艺术关系;中国文学批评与中国文学批评学术史;文... 宋音希:蒋老师您好。2017年11月,您的学术自选集出版,在这本书中,您对自身的学术研究史做了全面的梳理与回顾,收录了许多在学界产生影响的论文。全书分为四个部分:佛教与中国文学、宗教与艺术关系;中国文学批评与中国文学批评学术史;文艺学与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文化与文学评论。若要与您探讨“文化诗学”,我想,与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是密不可分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您就开始关注宗教与文学的关系。据我了解,那时国内做这一领域研究的学者还很少,这也是您学术生涯的伊始。您曾多次提到王元化先生所教导的“三结合”方法,这是否对您此后的研究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蒋述卓:上世纪80年代,我在读博期间开始关注宗教与文学的关系,博士论文即是《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当时是本着把中国古代文学、文论放到中国文化大背景下进行考察的想法来做的。所以在1986年发表过一篇论文《把中国古代文论放到古代中国文化背景下去考察研究》,提出要从中国文化的大背景出发来做古代文学、文论的研究,才更能够发掘其文化内涵。这主要是受到王元化先生的影响,王先生在《〈文心雕龙〉创作论》及相关的研究中提出了文史哲结合、中外结合、古今结合的方法,即“三结合”理论。当时作为王先生的学生,他也要求我按照“三结合”的思路来进行研究,所以在这方面,受到王先生的影响很大、也很深远。这种观点与研究方法在当时是比较新潮的,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做宗教、宗教文艺方面研究的学者也比较少,佛教研究则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诗学 蒋述卓 中国文学批评 访谈录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文化背景 中国古代文论 “三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就是一部书——博士生导师蒋述卓教授访谈录
2
作者 蒋述卓 映雪 《中文自学指导》 2006年第6期3-6,共4页
从宗教与艺术关系的探索中掘一口井 蒋老师,久仰您在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批评方面的大名,并拜读过您极具影响的一系列著作,时值暨南大学百年华诞,在这个百年一遇的时候访问您,以您的学术研究历程,更好的激励广大师生潜心治学,开... 从宗教与艺术关系的探索中掘一口井 蒋老师,久仰您在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批评方面的大名,并拜读过您极具影响的一系列著作,时值暨南大学百年华诞,在这个百年一遇的时候访问您,以您的学术研究历程,更好的激励广大师生潜心治学,开拓创新,无疑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您愿意就您的学术研究历程跟我们谈谈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导师 访谈录 蒋述卓 文艺理论研究 学术研究 艺术关系 文艺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术》的装置美学
3
作者 蒋述卓 谢乔羽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88,共6页
在“文学装置”层出不穷的当下,文学与装置艺术的关系仍是模糊暧昧的,文学的装置性仍缺乏足够的重视。面对具有装置性的文学作品,应该在回归装置艺术本义的基础上,重新理解文学与装置的内涵与联系,从装置美学的角度发掘作品的内在构成... 在“文学装置”层出不穷的当下,文学与装置艺术的关系仍是模糊暧昧的,文学的装置性仍缺乏足够的重视。面对具有装置性的文学作品,应该在回归装置艺术本义的基础上,重新理解文学与装置的内涵与联系,从装置美学的角度发掘作品的内在构成、创作技法和诗意所在。如此来看,陈崇正的小说《悬浮术》将现实、魔幻与科幻共冶一炉,探索转向内心现实、贴合视听效果的叙事技法,带读者沉浸式体验“悬浮”的生存感受,体现了“诗与装置相融合”的创作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置美学 科幻小说 陈崇正 《悬浮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南方文学”:一次文学事件的意义及其拓展的可能 被引量:3
4
作者 蒋述卓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坐听潮声来别浦。明朝何处去。——苏轼一2021年以来,对于“新南方写作”与“新东北文学”的讨论成了文学界的学术热点,也就是说它们的出现变成了一个影响颇大的文学事件,远远超出一个所谓“文学概念”...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坐听潮声来别浦。明朝何处去。——苏轼一2021年以来,对于“新南方写作”与“新东北文学”的讨论成了文学界的学术热点,也就是说它们的出现变成了一个影响颇大的文学事件,远远超出一个所谓“文学概念”或者“概念先行”的影响。在评论家和作家的相互呼应中,关于它们的讨论正在发酵,在文坛产生着“鲶鱼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事件 南方文学 文学概念 冯延巳 东北文学 鲶鱼效应 学术热点 苏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共时呈现 被引量:10
5
作者 蒋述卓 龙扬志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0-74,共5页
粤港澳文学植根于共同的文化传统与历史记忆,以语言、血缘、文缘为纽带而建构的共同体一方面紧密联结着民族国家的现代叙事,又在各自差异化的时空领域里形成了不同的议题。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大湾区文学将成为承... 粤港澳文学植根于共同的文化传统与历史记忆,以语言、血缘、文缘为纽带而建构的共同体一方面紧密联结着民族国家的现代叙事,又在各自差异化的时空领域里形成了不同的议题。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大湾区文学将成为承载、丰富"人文湾区"的重要内容而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一种由文化交流与文学互动延伸出来的文学想象,大湾区文学必须在植根传统、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开放视野中思考历史文化与区域生活的演变,结合经济要素重新配置丰富区域文学内涵与边界扩展的理解,积极探索文学见证时代、参与时代的书写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湾区文学 文化区 地域传统 人文湾区 都市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分化与价值重构——新时代文艺批评的功能与价值取向 被引量:4
6
作者 蒋述卓 李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3,共8页
当前文艺批评的缺席、失语、弱化等问题,不只跟市场化以及西方理论的强势影响有关,而且根源于现代化过程中的价值分化。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讲话对文艺批评的相关论述,为新时代文艺批评的价值构建提供了重要契机。新时代文艺批评... 当前文艺批评的缺席、失语、弱化等问题,不只跟市场化以及西方理论的强势影响有关,而且根源于现代化过程中的价值分化。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讲话对文艺批评的相关论述,为新时代文艺批评的价值构建提供了重要契机。新时代文艺批评的功能应该落实到人民大众的审美素质的提高以及现代人格的养成。新时代文艺批评的价值取向,一是要以人民为中心,二是要对中国历史及文化传统有坚定自信,三是要坚持审美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文艺批评 价值取向 文艺工作座谈会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一世纪文艺学发展与中国现代人格建设 被引量:3
7
作者 蒋述卓 李自红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1-46,共6页
关键词 二十一世纪 文艺学 发展 中国 人格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研究的本土化历程与当代语境 被引量:5
8
作者 蒋述卓 李石 《中国文艺评论》 2015年第2期64-74,共11页
文化研究的本土化如今越来越成为学界共同思考和关注的问题。但是,很少有人以'本土化'为出发点梳理文化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文化研究本土化意识的觉醒,是以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为背景的:一方面,我们的文化研究不得不借用西方... 文化研究的本土化如今越来越成为学界共同思考和关注的问题。但是,很少有人以'本土化'为出发点梳理文化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文化研究本土化意识的觉醒,是以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为背景的:一方面,我们的文化研究不得不借用西方的思想文化资源,另一方面要避免简单依附于西方理论,同时又要警惕不能陷入狭隘的民族排外观念。因此,文化研究的本土化是要求在借鉴西方文化理论的同时不断进行反思和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工业理论 陶东风 本土化 当代语境 日常生活审美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 人文精神 文艺学 文艺科学 大众文化产品 消费主义 大众文化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教对艺术真实论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蒋述卓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6-13,共8页
中国文艺传统中,抒情文学强调抒情言志,主张的是“情真”、“心真”,即艺术家的性灵之真。而在叙事文学方面,对艺术真实的讨论是在元、明戏曲、小说发展起来以后的事情。它是随着艺术家、评论家讨论何谓“传奇”、何谓“小说”、何谓“... 中国文艺传统中,抒情文学强调抒情言志,主张的是“情真”、“心真”,即艺术家的性灵之真。而在叙事文学方面,对艺术真实的讨论是在元、明戏曲、小说发展起来以后的事情。它是随着艺术家、评论家讨论何谓“传奇”、何谓“小说”、何谓“戏”等概念及其特质而展开的。其间讨论的焦点,都集中在艺术之真与假、真与幻、虚与实、幻与奇的关系的问题上。而在对艺术真实以及艺术真实与艺术虚构关系的认识上,许多艺术家、评论家从观念到思维方式乃至表述方式均受到了佛教的启发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佛教 缘起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 艺术真实论 后汉书 真如 明清 佛经 现实社会 汤显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视野中的梁启超情感诗学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述卓 郑焕钊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9-83,共5页
欧游经历促使梁启超对欧洲现代性文明展开反思,并促使他改变早期政治公民的启蒙目标而转向个体的德性人格启蒙,为此他回归传统,在对儒家"尽性主义"与孔子"仁"的阐释中,通过"情感教育"实现个体性与社会性... 欧游经历促使梁启超对欧洲现代性文明展开反思,并促使他改变早期政治公民的启蒙目标而转向个体的德性人格启蒙,为此他回归传统,在对儒家"尽性主义"与孔子"仁"的阐释中,通过"情感教育"实现个体性与社会性的调和。他后期的诗学研究,正与他个体启蒙的思路相一致,这就形成其后期以"情感"为中心的德性审美的诗学形态。梁启超试图以此克服现代性的精神危机,并重新确立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启蒙 情感 审美 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徐中玉对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研究的贡献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述卓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共11页
本文论述了徐中玉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领域的多方面贡献。他为古代文论研究的科班出身,百余岁人生中八十多年一直从事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他怀着报国之心,在改革开放初期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树立了敢闯学术禁区、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学术... 本文论述了徐中玉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领域的多方面贡献。他为古代文论研究的科班出身,百余岁人生中八十多年一直从事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他怀着报国之心,在改革开放初期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树立了敢闯学术禁区、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学术典范;他有宏阔开放的学术视野、兼收并蓄的学术方法,以独特的学术眼光,在古代文艺规律和创作经验、古代文论民族特色、古代文论的思维特点与表达方式、古代文论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以及重视资料搜集、整理的基础功夫诸方面都取得杰出的成绩,积累下丰富深厚的学术经验。他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的组织与管理方面所作的贡献以及在指导、提携年轻学人上所花的精力与心血也是有口皆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中玉 古代文艺理论研究 学术精神 学术经验 学术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理性与潮汕精神——评长篇小说《平安批》的文化书写策略 被引量:2
12
作者 蒋述卓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2年第5期62-70,共9页
侨批是华侨华人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和经济行为。长篇小说《平安批》通过潮汕商人郑梦梅在暹罗从事侨批事业的拼搏与奉献生涯以及他背后整个家族奋斗故事的书写,展现了潮汕侨胞心系家园故土、支持家乡建设与祖... 侨批是华侨华人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和经济行为。长篇小说《平安批》通过潮汕商人郑梦梅在暹罗从事侨批事业的拼搏与奉献生涯以及他背后整个家族奋斗故事的书写,展现了潮汕侨胞心系家园故土、支持家乡建设与祖国争取民族独立,以及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家国情怀和潮汕精神。作者通过人物塑造与艺术叙事,在讲好中国故事、揭示潮汕精神当中,实现了文化传承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结合。小说融理性思考与文学书写于一炉,为地域文化的书写树立了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安批》 侨批 文化理性 潮汕精神 书写策略 小说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想象与宗教想象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述卓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3-37,共5页
想象是艺术的重要因素,宗教亦需要想象,这两种想象有何相似,又有何区别,历来为宗教学者和艺术理论家们所关注.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柯勒律治和德国神学家卡尔·瑞能都一致认为,并没有艺术想象与宗教想象的区分.他们认为艺术想象... 想象是艺术的重要因素,宗教亦需要想象,这两种想象有何相似,又有何区别,历来为宗教学者和艺术理论家们所关注.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柯勒律治和德国神学家卡尔·瑞能都一致认为,并没有艺术想象与宗教想象的区分.他们认为艺术想象其本质是宗教的,想象是“人类连结世俗和神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想象 宗教迷狂 拟人化 费尔巴哈 类似联想 艺术理论 柯勒律治 原始宗教 威廉·詹姆士 柏拉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责任与使命:建构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话语体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述卓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共5页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话语的构建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进程中,至少形成了五个方面的理论内容: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文艺观,植根真实、塑造典型的文艺创作论,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的文艺传达论,历史...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话语的构建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进程中,至少形成了五个方面的理论内容: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文艺观,植根真实、塑造典型的文艺创作论,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的文艺传达论,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文艺评论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艺理想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 新时代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评的专业化与批评的品格——兼论文学批评与学术机制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述卓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0-23,共4页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学术机制 市场经济 学术人格 学术文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艺评论应自觉与文化传统构成一种对话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蒋述卓 《中国文艺评论》 2017年第10期11-14,共4页
在这个文化大众化、阅读碎片化以及媒介多元化的时代,传统文化的力量依然焕发出自身强大的精神效能。从事当代文艺评论者必须具有充分的文化传统意识。文化传统与当代文艺评论之间的对话,不仅是一个理论命题,同时也是一个丰富的、具体... 在这个文化大众化、阅读碎片化以及媒介多元化的时代,传统文化的力量依然焕发出自身强大的精神效能。从事当代文艺评论者必须具有充分的文化传统意识。文化传统与当代文艺评论之间的对话,不仅是一个理论命题,同时也是一个丰富的、具体的、鲜活的话语实践过程。在文化立场层面,当代文艺评论必须建立整体性的文化视野。在学理方法层面,当代文艺评论应自觉发掘古代文论的理论资源。在具体创作和批评实践层面,应更多自觉地重视和借鉴传统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评论 文化传统 对话 价值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文学:21世纪文学空间的新展望 被引量:16
17
作者 蒋述卓 《中国文学研究》 2000年第4期25-28,共4页
21世纪将是一个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世纪。城市化会促使城市文学的蓬勃发展 ,城市文学的发展将进一步拓展中国文学的表现空间与审美格局 ,如城市文学将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提供深广的展示空间 ;城市文学会使市民多样性的审美追求得到充分的... 21世纪将是一个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世纪。城市化会促使城市文学的蓬勃发展 ,城市文学的发展将进一步拓展中国文学的表现空间与审美格局 ,如城市文学将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提供深广的展示空间 ;城市文学会使市民多样性的审美追求得到充分的体现 ;城市文学尤其是网络文学的发展将形成新型的阅读审美感受 ,而网络文学的虚拟性会使文学的根本特性———想象得以强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学 中国文学 网络文学 文学空间 审美追求 审美感受 现代性 展示空间 想象 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与策略:通向世界文学的世界华文文学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述卓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27-34,共8页
“海外华文文学”的命名以区域与语言作为基本的界定,而“世界华文文学”则隐含有将世界各区域华文文学整合与超越的意味,有通向“世界文学”的指向。从“海外华文文学”到“世界华文文学”,不仅仅是一个概念的演变和推进,而正是从世界... “海外华文文学”的命名以区域与语言作为基本的界定,而“世界华文文学”则隐含有将世界各区域华文文学整合与超越的意味,有通向“世界文学”的指向。从“海外华文文学”到“世界华文文学”,不仅仅是一个概念的演变和推进,而正是从世界性文学观念出发的必然,也是华文文学研究的一种新的美学策略和文化策略。世界华文文学进入世界文学版图的美学策略和文化策略有三种方式:一是以平等的方式成为展示各地华文文学的窗口;二是作为跨界、交叠、混杂的“第三空间”,以独特的美学和文化面貌进入世界文学;三是运用新的视角,关注人类共同的话题,表现世界文明及中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当然,世界华文文学在国外以不同于国内的方式展现出来,还必须通过翻译。翻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品的阅读和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翻译是助推世界华文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 世界文学 美学策略 文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原始宗教艺术的产生
19
作者 蒋述卓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23-31,共9页
洪野荒蛮的时代,面对那不可理解又不可抗拒的大自然,当已经与动物分手而能运用工具、使用火的原始人,便在原始的自意识中萌发出宗教的意识以及原始艺术的意识。当旧石器时代尼安德特人埋葬死者时,在尸骨的周围安放几只羱羊的角,或黄鹿的... 洪野荒蛮的时代,面对那不可理解又不可抗拒的大自然,当已经与动物分手而能运用工具、使用火的原始人,便在原始的自意识中萌发出宗教的意识以及原始艺术的意识。当旧石器时代尼安德特人埋葬死者时,在尸骨的周围安放几只羱羊的角,或黄鹿的角,或几件燧石器,它便已具有了宗教的意识与宗教仪式,这种仪式在当时也便有了宗教艺术的萌芽;当山顶洞人在尸体的周围撒上赤铁矿粉末,以及用这种赤铁矿粉末去染抹各种穿孔的骨坠、兽齿等装饰物时,它也同样具有了宗教艺术的萌芽。是什么动力驱使原始人去作这样的仪式?是什么动力驱使原始人堆砌成高大的祭坛,雕凿出惊心动魄的动物以及神的面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艺术 原始人 图腾崇拜 宗教仪式 赤铁矿粉 宗教崇拜 巫术 马林诺夫斯基 原始宗教 原始初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海生态诗歌的审美空间
20
作者 蒋述卓 张琴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5-192,共8页
华海是国内最早开始倡导与创作生态诗的诗人之一,曾在《诗刊》开辟生态诗歌专栏,出版《当代生态诗歌》《华海生态诗抄》等多部生态诗歌与评论集,对生态诗歌如何揭示生态文化危机、普及生态意识和改善生存空间有深刻的思考。面对总体上... 华海是国内最早开始倡导与创作生态诗的诗人之一,曾在《诗刊》开辟生态诗歌专栏,出版《当代生态诗歌》《华海生态诗抄》等多部生态诗歌与评论集,对生态诗歌如何揭示生态文化危机、普及生态意识和改善生存空间有深刻的思考。面对总体上持续恶化的生态环境,我国大力推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生态文学提出了深度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新要求。对华海生态诗歌的审美空间进行分析,不但有助于了解华海在生态诗歌创作上的艺术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诗歌 审美空间 生态文学 评论集 华海 《诗刊》 环境友好型社会 生态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