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专业化与批评的品格——兼论文学批评与学术机制的关系
被引量:1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0-23,共4页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参考文献3
-
1罗伯特·诺齐克.《知识分子为何拒斥资本主义》,秋风编.《知识分子为什么反对市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
2王晓明.面对新的文学生产机制[J].文艺理论研究,2003(2):9-11. 被引量:29
-
3南帆.《“学院派”批评又有什么错》,《中华读书报》,2003年6月25日.
共引文献29
-
1周文婷,李仲凡.论“CY故事店”的文学生命力[J].郑州师范教育,2022,11(2):86-90.
-
2索邦理.当代文学与大众文化市场[J].飞天,2009(22):28-29.
-
3彭玉斌.文学制度·文学体制·文学机制[J].运城学院学报,2006,24(1):68-71. 被引量:4
-
4李明德,张英芳.文学职能及作家身份刍议[J].唐都学刊,2006,22(2):58-63.
-
5任东华.真相、局限及意图实践的可能性——关于茅盾文学奖的“思想标准”及其它[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2):96-101. 被引量:2
-
6汤拥华.文化批评视角下的文学本质与价值——王晓明、陶东风、吴炫,对当代中国文化批评的个案考察[J].文艺争鸣,2007(9):15-23. 被引量:1
-
7张扬.《文化苦旅》的走红与90年代文学生产机制的转变[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5(1):71-76. 被引量:1
-
8周根红.文化症候与《收获》的影视趣味[J].东方丛刊,2009(1):241-252.
-
9周志雄.网络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J].理论学刊,2009(4):119-122. 被引量:10
-
10杨玲.当代文学的产业化趋势与文学研究的未来——以青春文学为例[J].文艺争鸣,2010(9):124-130. 被引量:13
-
1陈涛.马克思的文学批评的品格[J].当代文坛,1983(7):12-14.
-
2刘淮南.谈谈文艺批评的学术品格[J].理论月刊,1998(9):18-19.
-
3何西来.最重要的是学术人格——在“文化诗学暨童庆炳学术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J].南方文坛,2014(1):84-85.
-
4张永梅.荷花飘香与苍松傲霜——谈孙犁的学术人格[J].社会科学论坛,2003(9):63-65.
-
5孟繁华.当代中国的学院批评——以青年批评家张清华为例[J].南方文坛,2002(4):9-11. 被引量:4
-
6雷成佳.略论审美批评的品格[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108-111.
-
7陈漱渝.我也来谈谈鲁研界(外一篇)[J].文学自由谈,2004(3):88-93.
-
8木斋.重建当今学术机制和学术话语的思考——以十九首为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5):51-55.
-
9张剑.论“革命文学”概念的意义生成[J].东方丛刊,2009(4):246-260.
-
10汪娟.对当下文学批评的几点反思[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2):98-10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