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超声洁牙时气溶胶与飞沫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
12
1
作者
舒香云
林东晓
+4 位作者
李莉莉
陈丽璇
蒋瑷
周利文
高永波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49-452,共4页
目的探讨2种不同的干预措施对洁牙时气溶胶和飞沫在不同距离时的污染程度。方法采用空气自然沉降法进行气溶胶和飞沫采样,试验组使用具有吸唾功能的开口器,对照组使用常规强负压吸唾管,在患者头部高度的正前方、左侧、右侧各50、100、15...
目的探讨2种不同的干预措施对洁牙时气溶胶和飞沫在不同距离时的污染程度。方法采用空气自然沉降法进行气溶胶和飞沫采样,试验组使用具有吸唾功能的开口器,对照组使用常规强负压吸唾管,在患者头部高度的正前方、左侧、右侧各50、100、150 cm处放置营养琼脂平板共9块,在洁牙开始前,开始后30、60 min,结束后10 min分别采样4次;并在结束后对医生的口罩和办公台面进行物体表面采样,进行菌落数计数和菌种分类鉴定。结果在相同方位的50、100 cm距离处洁牙30、60 min后的样本细菌菌落数上,试验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相同方位的150 cm处洁牙30、60 min后的样本细菌菌落数上,试验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医生的口罩与办公台面细菌落数分别为(1 493±35.73)、(1 538±71.85)CFU.m-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 828±59.51)、(3 073±74.27)CFU.m-3;气溶胶和飞沫中查见最常见的病原菌: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人苍白杆菌、微球菌属等。结论使用具有吸唾功能的开口器能更有效地控制气溶胶和飞沫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诊室
气溶胶
飞沫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颌单颗前牙位点保存后邻面牙槽嵴高度的早期变化
被引量:
15
2
作者
蒋瑷
张强
+1 位作者
罗纬
李亮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目的探讨位点保存术对上颌单颗前牙拔除后邻面牙槽嵴高度早期变化的影响,为种植修复龈乳头美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需拔除上颌单颗前牙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试验组在拔牙同时进行位点保存...
目的探讨位点保存术对上颌单颗前牙拔除后邻面牙槽嵴高度早期变化的影响,为种植修复龈乳头美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需拔除上颌单颗前牙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试验组在拔牙同时进行位点保存术(牙槽窝内植入Bio-Oss骨粉,表面游离龈移植缝合固定),对照组拔牙后未行其他处理。术后7 d及术后6个月,佩戴个性化数字化放射导板行锥形束CT检查,测量2组近远中邻面牙槽嵴及唇侧中央牙槽嵴高度的变化。结果试验组近中、远中邻面及唇侧中点的牙槽嵴吸收高度分别为(0.358±0.151)mm、(0.322±0.180)mm、(0.826±0.307)mm,对照组近远中邻面及唇侧中点的牙槽嵴吸收高度分别为(0.653±0.260)mm、(0.667±0.274)mm、(1.510±0.625)mm。统计分析表明,试验组的牙槽嵴吸收高度小于对照组(P<0.05),近中、远中邻面牙槽嵴的吸收高度均小于唇侧(P<0.05)。结论位点保存术可以减少牙拔除后牙槽嵴高度的吸收,提高种植修复龈乳头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面牙槽嵴
位点保存
牙拔除
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声骨刀与凿骨劈冠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比较
被引量:
40
3
作者
高永波
蒋瑷
+1 位作者
李伯友
杨立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2-37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效果。方法根据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难度判断方案选择拔牙难度判断为较难的228颗下颌阻生智齿,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14颗,实验组应用超声骨刀法拔牙,对照组采用凿骨劈冠法拔牙。对2组的拔牙时...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效果。方法根据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难度判断方案选择拔牙难度判断为较难的228颗下颌阻生智齿,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14颗,实验组应用超声骨刀法拔牙,对照组采用凿骨劈冠法拔牙。对2组的拔牙时间、术后疼痛、张口受限、面部肿胀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平均拔牙时间为(16±5.2)min,对照组平均拔牙时间为(30±8.7)min。实验组的拔牙时间、术后疼痛、面部肿胀率及张口受限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骨刀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较凿骨劈冠法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骨刀法
凿骨劈冠法
下颌阻生智齿
牙拔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声洁牙时气溶胶与飞沫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
12
1
作者
舒香云
林东晓
李莉莉
陈丽璇
蒋瑷
周利文
高永波
机构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口腔科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
出处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49-452,共4页
基金
深圳市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103261)
文摘
目的探讨2种不同的干预措施对洁牙时气溶胶和飞沫在不同距离时的污染程度。方法采用空气自然沉降法进行气溶胶和飞沫采样,试验组使用具有吸唾功能的开口器,对照组使用常规强负压吸唾管,在患者头部高度的正前方、左侧、右侧各50、100、150 cm处放置营养琼脂平板共9块,在洁牙开始前,开始后30、60 min,结束后10 min分别采样4次;并在结束后对医生的口罩和办公台面进行物体表面采样,进行菌落数计数和菌种分类鉴定。结果在相同方位的50、100 cm距离处洁牙30、60 min后的样本细菌菌落数上,试验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相同方位的150 cm处洁牙30、60 min后的样本细菌菌落数上,试验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医生的口罩与办公台面细菌落数分别为(1 493±35.73)、(1 538±71.85)CFU.m-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 828±59.51)、(3 073±74.27)CFU.m-3;气溶胶和飞沫中查见最常见的病原菌: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人苍白杆菌、微球菌属等。结论使用具有吸唾功能的开口器能更有效地控制气溶胶和飞沫的传播。
关键词
口腔诊室
气溶胶
飞沫
医院感染
Keywords
dental clinic: aerosol
droplet
nosocomial infections
分类号
R78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颌单颗前牙位点保存后邻面牙槽嵴高度的早期变化
被引量:
15
2
作者
蒋瑷
张强
罗纬
李亮
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疾病防治中心
深圳市倍康美医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数字种植部
出处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4-397,共4页
基金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JCYJ20150402090413009)~~
文摘
目的探讨位点保存术对上颌单颗前牙拔除后邻面牙槽嵴高度早期变化的影响,为种植修复龈乳头美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需拔除上颌单颗前牙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试验组在拔牙同时进行位点保存术(牙槽窝内植入Bio-Oss骨粉,表面游离龈移植缝合固定),对照组拔牙后未行其他处理。术后7 d及术后6个月,佩戴个性化数字化放射导板行锥形束CT检查,测量2组近远中邻面牙槽嵴及唇侧中央牙槽嵴高度的变化。结果试验组近中、远中邻面及唇侧中点的牙槽嵴吸收高度分别为(0.358±0.151)mm、(0.322±0.180)mm、(0.826±0.307)mm,对照组近远中邻面及唇侧中点的牙槽嵴吸收高度分别为(0.653±0.260)mm、(0.667±0.274)mm、(1.510±0.625)mm。统计分析表明,试验组的牙槽嵴吸收高度小于对照组(P<0.05),近中、远中邻面牙槽嵴的吸收高度均小于唇侧(P<0.05)。结论位点保存术可以减少牙拔除后牙槽嵴高度的吸收,提高种植修复龈乳头美学效果。
关键词
邻面牙槽嵴
位点保存
牙拔除
骨吸收
Keywords
interproximal ridge
alveolar ridge preservation
tooth extraction
bone resorption
分类号
R782.1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声骨刀与凿骨劈冠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比较
被引量:
40
3
作者
高永波
蒋瑷
李伯友
杨立明
机构
深圳市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科
出处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2-374,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效果。方法根据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难度判断方案选择拔牙难度判断为较难的228颗下颌阻生智齿,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14颗,实验组应用超声骨刀法拔牙,对照组采用凿骨劈冠法拔牙。对2组的拔牙时间、术后疼痛、张口受限、面部肿胀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平均拔牙时间为(16±5.2)min,对照组平均拔牙时间为(30±8.7)min。实验组的拔牙时间、术后疼痛、面部肿胀率及张口受限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骨刀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较凿骨劈冠法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轻。
关键词
超声骨刀法
凿骨劈冠法
下颌阻生智齿
牙拔除术
Keywords
piezosurgery
chisel osteotomy
mandibular impacted third molars
tooth extraction
分类号
R782.11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超声洁牙时气溶胶与飞沫的检测分析
舒香云
林东晓
李莉莉
陈丽璇
蒋瑷
周利文
高永波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上颌单颗前牙位点保存后邻面牙槽嵴高度的早期变化
蒋瑷
张强
罗纬
李亮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超声骨刀与凿骨劈冠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比较
高永波
蒋瑷
李伯友
杨立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