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N-CMIP6数据集的淮河流域极端降水时空演变预估
1
作者
蒋富霜
温姗姗
+2 位作者
周彪
翟建青
赵建婷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7-195,共9页
淮河流域暴雨洪涝灾害严重,科学评估未来极端降水变化对于气候适应策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NCMIP6高分辨率降尺度数据集,该研究预估了SSPs情景下淮河流域21世纪不同重现期极端降水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流域极端降水强度和发生概率...
淮河流域暴雨洪涝灾害严重,科学评估未来极端降水变化对于气候适应策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NCMIP6高分辨率降尺度数据集,该研究预估了SSPs情景下淮河流域21世纪不同重现期极端降水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流域极端降水强度和发生概率显著增加,东北部尤为明显,连续性强降水对于区域洪涝灾害具有高诱发性;随时间的推移,极端强降水中心逐渐向内陆转移,单日型强降水事件增加显著;极端性越强的事件概率增幅越大,与20年重现期相比,100年一遇的极端降水事件概率显著增加约15%;在5~200年重现期内,最大连续5日累积降水量的变化趋势较最大日降水量更加显著,表明相较于单日型强降水,连续型强降水事件发生概率增大,流域内极端降水事件趋于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重现期
时空演变
预估
全球气候系统模式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61—2020年珠江流域极端气温和降水复合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2
作者
周彪
温姗姗
+1 位作者
蒋富霜
汪辰钰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8,共18页
【目的】珠江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与人口密集区,然而经常受到极端气温和极端降水事件的影响。仅分析单一变量可能低估这些极端事件对区域的实际影响。因此,研究极端气温和极端降水的复合灾害事件的变化趋势和特征,对准确评估其潜在灾...
【目的】珠江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与人口密集区,然而经常受到极端气温和极端降水事件的影响。仅分析单一变量可能低估这些极端事件对区域的实际影响。因此,研究极端气温和极端降水的复合灾害事件的变化趋势和特征,对准确评估其潜在灾害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方法】基于1961—2020年的气象观测数据,采用相对阈值法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识别出热干、热湿、冷干和冷湿四类复合事件,通过趋势分析和空间分布研究,揭示这些复合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结果显示:1961—2020年期间,气温与SPEI呈显著负相关,尤其在夏季和冬季,西部和南部地区的相关性尤为突出。珠江流域热湿事件显著增加,冷干事件显著减少,尤其在21世纪初期变化最为明显。热湿事件主要集中在流域东南部及南部沿海地区,热干事件多发于西部和南部,冷湿事件在西北部频繁发生,冷干事件则在东北部较为常见。强度方面,热干事件主要表现为强等级和中等级,其天数远超热湿、冷湿和冷干事件。1991—2020年,热湿和热干事件的发生频数分别增加了24%和99%,而冷湿和冷干事件的频数则分别减少了9%和41%。在区域分布上,热干事件在平原和丘陵地带,尤其是海南岛及南海诸岛区域最为频繁;而冷湿事件在中山和高山地带更为显著。这些变化揭示了区域气候的显著转变。【结论】结果表明:珠江流域内热干和热湿事件的频数显著增加,尤其在南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明显,反映出这些区域在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面临高风险;相对而言,冷干和冷湿事件的减少趋势表明,区域气候正向暖湿化转变。通过深入分析复合极端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研究成果为珠江流域的气候预估、复合灾害事件应对策略的制定以及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事件
极端气温
极端降水
珠江流域
时空演变
气候变化
时空分布
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N-CMIP6的长江流域气温和降水未来预估
被引量:
2
3
作者
温姗姗
王智晨
+2 位作者
翟建青
蒋富霜
周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78,共10页
为探究具有更高可信度的长江流域未来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1961~2020年中国格点化逐日气象观测数据,采用2022年最新发布的NASA高分辨率降尺度数据集(N-CMIP6)中的35个气候模式对长江流域气温和降水模拟能力进行了评估,进而预...
为探究具有更高可信度的长江流域未来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1961~2020年中国格点化逐日气象观测数据,采用2022年最新发布的NASA高分辨率降尺度数据集(N-CMIP6)中的35个气候模式对长江流域气温和降水模拟能力进行了评估,进而预估了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情景下(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长江流域在21世纪近期(2021~2040年)、中期(2041~2060年)和末期(2081~2100年)气温和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21~2100年,长江流域年均气温和降水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尤其是上游地区增温最为明显;到21世纪末期(2081~2100年),相较于基准期(1995~2014年),长江流域平均气温预计将升高1.61~5.18℃,平均降水量将增加7.6%~12.8%;秋季温度升高最为显著,其次是夏季,冬季降水增幅最大,秋季次之。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化对区域气候变化的科学理解,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有效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进而促进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N-CMIP6
SSPs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N-CMIP6数据集的淮河流域极端降水时空演变预估
1
作者
蒋富霜
温姗姗
周彪
翟建青
赵建婷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出处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7-195,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不同温升情景下中国致灾气旋社会经济损失预估”(420051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时空域复合型致灾气旋经济损失风险研究”(42271081)。
文摘
淮河流域暴雨洪涝灾害严重,科学评估未来极端降水变化对于气候适应策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NCMIP6高分辨率降尺度数据集,该研究预估了SSPs情景下淮河流域21世纪不同重现期极端降水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流域极端降水强度和发生概率显著增加,东北部尤为明显,连续性强降水对于区域洪涝灾害具有高诱发性;随时间的推移,极端强降水中心逐渐向内陆转移,单日型强降水事件增加显著;极端性越强的事件概率增幅越大,与20年重现期相比,100年一遇的极端降水事件概率显著增加约15%;在5~200年重现期内,最大连续5日累积降水量的变化趋势较最大日降水量更加显著,表明相较于单日型强降水,连续型强降水事件发生概率增大,流域内极端降水事件趋于集中。
关键词
极端降水
重现期
时空演变
预估
全球气候系统模式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
Keywords
extreme precipitation
return period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estimation
global climate system model
Sharing Socioeconomic Paths(SSPs)
分类号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X915.5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61—2020年珠江流域极端气温和降水复合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2
作者
周彪
温姗姗
蒋富霜
汪辰钰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出处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8,共1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05126)。
文摘
【目的】珠江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与人口密集区,然而经常受到极端气温和极端降水事件的影响。仅分析单一变量可能低估这些极端事件对区域的实际影响。因此,研究极端气温和极端降水的复合灾害事件的变化趋势和特征,对准确评估其潜在灾害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方法】基于1961—2020年的气象观测数据,采用相对阈值法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识别出热干、热湿、冷干和冷湿四类复合事件,通过趋势分析和空间分布研究,揭示这些复合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结果显示:1961—2020年期间,气温与SPEI呈显著负相关,尤其在夏季和冬季,西部和南部地区的相关性尤为突出。珠江流域热湿事件显著增加,冷干事件显著减少,尤其在21世纪初期变化最为明显。热湿事件主要集中在流域东南部及南部沿海地区,热干事件多发于西部和南部,冷湿事件在西北部频繁发生,冷干事件则在东北部较为常见。强度方面,热干事件主要表现为强等级和中等级,其天数远超热湿、冷湿和冷干事件。1991—2020年,热湿和热干事件的发生频数分别增加了24%和99%,而冷湿和冷干事件的频数则分别减少了9%和41%。在区域分布上,热干事件在平原和丘陵地带,尤其是海南岛及南海诸岛区域最为频繁;而冷湿事件在中山和高山地带更为显著。这些变化揭示了区域气候的显著转变。【结论】结果表明:珠江流域内热干和热湿事件的频数显著增加,尤其在南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明显,反映出这些区域在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面临高风险;相对而言,冷干和冷湿事件的减少趋势表明,区域气候正向暖湿化转变。通过深入分析复合极端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研究成果为珠江流域的气候预估、复合灾害事件应对策略的制定以及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复合事件
极端气温
极端降水
珠江流域
时空演变
气候变化
时空分布
干旱
Keywords
compound events
extreme temperature
extreme precipitation
Pearl River Basin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climate chang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drought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N-CMIP6的长江流域气温和降水未来预估
被引量:
2
3
作者
温姗姗
王智晨
翟建青
蒋富霜
周彪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江淮流域地表过程与区域响应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出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78,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20051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42071024)
安徽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410370004)。
文摘
为探究具有更高可信度的长江流域未来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1961~2020年中国格点化逐日气象观测数据,采用2022年最新发布的NASA高分辨率降尺度数据集(N-CMIP6)中的35个气候模式对长江流域气温和降水模拟能力进行了评估,进而预估了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情景下(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长江流域在21世纪近期(2021~2040年)、中期(2041~2060年)和末期(2081~2100年)气温和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21~2100年,长江流域年均气温和降水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尤其是上游地区增温最为明显;到21世纪末期(2081~2100年),相较于基准期(1995~2014年),长江流域平均气温预计将升高1.61~5.18℃,平均降水量将增加7.6%~12.8%;秋季温度升高最为显著,其次是夏季,冬季降水增幅最大,秋季次之。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化对区域气候变化的科学理解,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有效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进而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N-CMIP6
SSPs
长江流域
Keywords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N-CMIP6
SSPs
Changjiang River Basin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N-CMIP6数据集的淮河流域极端降水时空演变预估
蒋富霜
温姗姗
周彪
翟建青
赵建婷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1961—2020年珠江流域极端气温和降水复合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周彪
温姗姗
蒋富霜
汪辰钰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N-CMIP6的长江流域气温和降水未来预估
温姗姗
王智晨
翟建青
蒋富霜
周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