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变螺距技术在320排CT急性胸痛三联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莫绪凯 吴天可 +4 位作者 刘伊勇 张冬 梁建业 罗良平 史长征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9-155,共7页
目的:探讨可变螺距(VHP)技术在320排CT急性胸痛三联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连续收集44例采用320排CT行胸痛三联检查的患者,与54例单独行320排CT主动脉成像、52例肺动脉成像及48例冠状动脉成像患者生成的图像分别进行对照,针对患者基本资... 目的:探讨可变螺距(VHP)技术在320排CT急性胸痛三联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连续收集44例采用320排CT行胸痛三联检查的患者,与54例单独行320排CT主动脉成像、52例肺动脉成像及48例冠状动脉成像患者生成的图像分别进行对照,针对患者基本资料、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差异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三联组与对照组中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优良率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联组与对照组中降主动脉、右冠状动脉中段、左主干、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左冠状动脉旋支近段及左冠状动脉旋支远段血管强化CT值不同,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所有血管增强CT值均大于300 HU.两组患者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结果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HP技术可以一次扫描完成急性胸痛患者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的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与单纯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CTA成像对比,图像质量无区别,对于急性胸痛病因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胸痛 320排CT 可变螺距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双低”造影剂注射模式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莫绪凯 骆春柳 +3 位作者 梁建业 温志琴 黄家喜 史长征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4-450,共7页
目的:探讨注射体积少、碘的质量浓度低("双低")的造影剂注射模式在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CTA)中的可行性.方法:将150例(其中男83例,女67例)接受320排螺旋CCTA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名患者.A组使用碘的质量浓度为37... 目的:探讨注射体积少、碘的质量浓度低("双低")的造影剂注射模式在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CTA)中的可行性.方法:将150例(其中男83例,女67例)接受320排螺旋CCTA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名患者.A组使用碘的质量浓度为370mg/mL的碘帕醇造影剂体积50mL2期注射的模式,B组使用碘帕醇造影剂体积39mL3期注射的模式,C组使用碘的质量浓度为320mg/mL的碘克沙醇造影剂体积39mL3期注射的模式.测量并比较主要血管CT值及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所获得的图像由2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分别进行诊断与分析.结果:3组患者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曝光时心率、上腔静脉CT值、主动脉根部噪声值、SNR、CNR^RCA1和CNR^LM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的右心房、右心室、主动脉根部、肺动脉、右冠状动脉近端(RCA1)、左冠状动脉主干(LM)、心室壁的CT值均高于B组和C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共评价了3组患者的1822个冠状动脉节段,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22±0.53)、(1.21±0.51)、(1.27±0.64),3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782,P=0.676).结论:320排螺旋CT采用注射体积少、碘的质量浓度低(320mg/mL)的造影剂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排CT 造影剂 图像质量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个心动周期CT冠状动脉成像在自由呼吸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 被引量:2
3
作者 莫绪凯 林铭霞 +3 位作者 刘伊勇 张冬 梁建业 史长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67-771,共5页
目的比较自由呼吸及屏气呼吸两种状态下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探讨320排CT对自由呼吸患者单个心动周期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连续收集心率≤65次/min的1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扫描时自由呼吸)和B组(严格进行屏... 目的比较自由呼吸及屏气呼吸两种状态下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探讨320排CT对自由呼吸患者单个心动周期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连续收集心率≤65次/min的1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扫描时自由呼吸)和B组(严格进行屏气训练),每组70例。应用320排CT以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于单个心动周期行冠状动脉CT成像。对两组冠状动脉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并比较两种扫描条件下的辐射剂量。结果 1791个冠状动脉节段中,96.1%(1722/1791)能够满足诊断的图像质量要求。A、B两组图像质量可诊断率分别为95.3%(856/898)、97.0%(866/8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2.1±0.9)m Sv、(1.9±0.7)m 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20排CT在低心率患者自由呼吸时单个心动周期内完成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具有可行性,能以较低的辐射剂量获得诊断所需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呼吸 辐射剂量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EAL-IQ技术诊断OSAS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被引量:5
4
作者 林铭霞 莫绪凯 +3 位作者 林志超 刘伊勇 黄俏庭 史长征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4-460,共7页
目的:探讨在磁共振扫描(MRI)中采用定量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序列(IDEAL-IQ)成像技术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患者肝脏脂肪含量及病变程度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06例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在磁共振扫描(MRI)中采用定量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序列(IDEAL-IQ)成像技术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患者肝脏脂肪含量及病变程度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06例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监测结果分为非OSAS组和OSAS组,均进行IDEAL-IQ成像技术检查.将两组患者间一般临床资料、肝脏脂肪含量、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程度分级进行比较,同时行肝脏脂肪含量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06例患者中非OSAS患者47例,OSAS组患者59例.非OSAS组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为(13. 51±10. 47)%、OSAS组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为(18. 49±7. 90)%,有统计学差异(P <0. 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清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统计学差异(P> 0. 05); OSAS组体质指数(BMI)、血清AL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高于非OSAS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 <0. 05).非OSAS组中36例患者(76. 60%)诊断为NAFLD,OSAS组中57例患者(96. 61%)诊断为NAFLD,NAFLD严重程度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LT与肝脏脂肪含量呈正相关(r=0. 316,P=0. 000),AST与肝脏脂肪含量呈正相关(r=0. 314,P=0. 000).结论:OSAS患者相对于非OSAS患者,NAFLD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显著增高,肝脏损伤程度加重. IDEA-IQ技术对诊断OSAS患者肝脏脂肪变性及病变程度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慢性间歇性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