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氮量对麻竹光合特性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林美霞 苏建霖 +5 位作者 朱芃铠 陈凌艳 何天友 陈礼光 荣俊冬 郑郁善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1,共5页
本试验以麻竹为材料,分别设置0 g/丛(N0,对照)、11.2 g/丛(N1)、13.5 g/丛(N2)、22.5 g/丛(N3)共4个施氮量水平,于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笋期麻竹叶片光合特性、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出笋数量的影响,并分析出笋数量与各出笋期叶片光... 本试验以麻竹为材料,分别设置0 g/丛(N0,对照)、11.2 g/丛(N1)、13.5 g/丛(N2)、22.5 g/丛(N3)共4个施氮量水平,于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笋期麻竹叶片光合特性、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出笋数量的影响,并分析出笋数量与各出笋期叶片光合特性、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显著增强笋期麻竹叶片光合特性、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显著提高出笋数量。麻竹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及出笋数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N3处理即施氮量为22.5 g/丛时各指标达到最大值,而胞间二氧化碳(Ci)则呈相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出笋期叶片Pn、Gs、Tr和NR、GS、GOGAT活性与出笋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看出,施氮量22.5 g/丛(N3)能够更好地协调碳氮代谢水平,增强麻竹光合特性,提高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增加麻竹出笋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施氮量 光合特性 氮代谢 出笋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节竹表型可塑性对沿海沙地生境的响应
2
作者 张迎辉 蔡星 +5 位作者 肖晓梅 何天友 李云鸽 荣俊冬 陈礼光 郑郁善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5期38-46,共9页
探究高节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对沿海沙地困难立地生境的适应性策略,为沿海沙地竹类植物的引种和培育提供理论依据。以原产地山地红壤和引种地沿海沙地2种生境条件下的高节竹为研究对象,对其分株、竹枝、叶片、竹鞭等构件形态特... 探究高节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对沿海沙地困难立地生境的适应性策略,为沿海沙地竹类植物的引种和培育提供理论依据。以原产地山地红壤和引种地沿海沙地2种生境条件下的高节竹为研究对象,对其分株、竹枝、叶片、竹鞭等构件形态特征指标进行测定,探讨高节竹表型可塑性对沿海沙地生境的响应。结果表明,与山地红壤生境相比,沿海沙地生境高节竹的株高、胸径、总节数和分枝节数分别显著降低26.15%、35.58%、26.68%和18.90%(P<0.05);Ⅰ、Ⅱ、Ⅲ级分枝角度分别显著增加17.48%、19.40%、27.69%,而分枝长度和分枝数量显著降低(P<0.05);叶长、叶面积、叶形指数和比叶面积分别显著降低20.21%、23.79%、23.52%和8.65%,叶片厚度显著增加14.41%(P<0.05);平均鞭径、平均鞭节长和生物量分别显著降低24.2%、33.54%、19.03%,总鞭长、鞭节密度和总芽数分别显著增加19.92%、37.34%、42.61%(P<0.05);土壤pH值、水解氮和全氮含量是影响沿海沙地高节竹表型可塑性的关键因素。高节竹通过分株构件形态、叶片功能性状和地下茎形态等多方面的形态可塑性变化以适应沿海沙地困难立地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节竹 表型性状 沿海沙地 生境 防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模式和施氮量对福建柏幼苗生物量分配和根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荣俊冬 凡莉莉 +5 位作者 陈礼光 张迎辉 何天友 陈凌艳 宋鲲鹏 郑郁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5-184,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施氮模式和施氮量对福建柏幼苗生物量分配和根系生长的影响,旨在为福建柏幼苗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年生福建柏幼苗为对象,设置平均施氮(相同间隔时间内施用等量氮素)、指数施氮(依据氮素指数添加)和对... 【目的】探究不同施氮模式和施氮量对福建柏幼苗生物量分配和根系生长的影响,旨在为福建柏幼苗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年生福建柏幼苗为对象,设置平均施氮(相同间隔时间内施用等量氮素)、指数施氮(依据氮素指数添加)和对照(CK)3种处理,分析不同施氮量对福建柏幼苗根、茎和叶生物量分配及根系形态变化的影响;运用洛伦兹模型和抛物面模型拟合2种施氮模式下根系生物量与苗高、地径的生长变化关系,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最佳施氮模式和施氮水平。【结果】在平均施氮和指数施氮模式下,氮素施入对1年生福建柏幼苗生物量均具有显著影响;2种施氮模式对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但根、茎和叶生物量均表现出随施氮量提高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指数施氮模式下,福建柏幼苗的根、茎生物量高于平均施氮处理;在平均施氮和指数施氮模式下,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和比根长指标均高于CK,表现出各指标均随施氮量提高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指数施氮处理下福建柏根系各形态指标均高于平均施氮处理;抛物面模型具有较高的R^2(0.922~0.978)和较低的RSS(0.234~0.841),拟合结果优于洛伦兹模型,能够精确预测不同施氮处理下的根系生物量以及苗高、地径的生长变化。【结论】平均施氮和指数施氮均能促进福建柏幼苗的生物量积累和根系生长,其中指数施氮模式优于平均施氮,最佳施氮水平为每株600 mg氮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幼苗 平均施氮 指数施氮 生物量分配 根系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窗大小对滨海沙地3种竹子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4
作者 张迎辉 张佳琳 +4 位作者 张盟 赖鋆英 陈礼光 荣俊冬 郑郁善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6期27-33,共7页
为揭示沿海沙地木麻黄人工林不同林窗大小下竹类植物的光合适应能力,以福建省东山赤山国有防护林场滨海沙地矢竹(Pseudosasa japonica)、实肚竹(Phyllostachys nidularia f. farcata)和绿竹(Bambusa oldhami)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不同... 为揭示沿海沙地木麻黄人工林不同林窗大小下竹类植物的光合适应能力,以福建省东山赤山国有防护林场滨海沙地矢竹(Pseudosasa japonica)、实肚竹(Phyllostachys nidularia f. farcata)和绿竹(Bambusa oldhami)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不同林冠环境(大林窗、中林窗、林下)条件下3个竹种的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PSⅡ的潜在活性(F_(v)/F_(0))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等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林冠环境对竹类植物的光合可塑性有显著影响,表现出种间差异性。3个竹种的F_(v)/F_(m)均随林冠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减小。矢竹的Y、ETR值在中林窗和林下较高,实肚竹在中林窗环境中较高,绿竹在大林窗和中林窗中较高。在林下弱光环境中,矢竹的光合电子传递和热耗散能力并未显著减弱,其F_(v)/F_(m)、Y及ETR值在林下环境均显著高于实肚竹和绿竹。实肚竹和绿竹光合电子传递的光能在林下弱光环境中受到了较为显著的影响。矢竹具有较强的弱光适应性,其光合效率和热耗散能力在不同光照强度的林冠环境中保持较高水平,而绿竹和实肚竹在林下弱光环境中的适应性相对较弱。本研究可为沿海防护林林下竹类植物引种及其光合适应性策略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窗 滨海沙地 矢竹 实肚竹 绿竹 叶绿素荧光特性 光合可塑性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沙地竹林细根养分含量及其季节动态 被引量:10
5
作者 荣俊冬 郝瑞 +4 位作者 祝杰伟 陈羡德 陈礼光 吴震 郑郁善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3-317,共5页
对福建省漳州市东山赤山国有防护林场沿海沙地竹林细根的养分含量(N、P、K)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沿海沙地各竹林细根养分含量总体偏低,早竹细根N年均含量最高为10.964g.kg-1,雷竹最低为4.535 g.kg-1,台湾桂竹细根P年均含量最高为0.971 g.... 对福建省漳州市东山赤山国有防护林场沿海沙地竹林细根的养分含量(N、P、K)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沿海沙地各竹林细根养分含量总体偏低,早竹细根N年均含量最高为10.964g.kg-1,雷竹最低为4.535 g.kg-1,台湾桂竹细根P年均含量最高为0.971 g.kg-1,乌哺鸡竹最低为0.136 g.kg-1,四季竹细根K年均含量最高为2.761 g.kg-1,花吊丝竹最低为1.127g.kg-1。各竹种细根N、P、K养分含量都有规律性的季节变化,均表现出单峰或双峰的变化趋势,竹林生长旺季波动较大,生长后期趋于稳定,各竹种之间N年均含量变化的规律性最强,P次之,K最弱。丛生竹细根N(早竹除外)、P年均含量均高于散生竹,而K年均含量丛生竹与散生竹间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林 细根 养分含量 季节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Ca^(2+)-CaM信使系统对三尖杉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荣俊冬 刘学琴 +2 位作者 张迎辉 陈礼光 郑郁善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2年第5期33-36,共4页
用一定浓度的CaCl2、LaCl3、EGTA、CPZ等4种效应剂根施三尖杉1年生幼苗,在25℃下预处理10 d后,移入-3℃下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分别在胁迫后24、48、72、96 h时测定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酶(SOD)等3种保护酶的活性。结... 用一定浓度的CaCl2、LaCl3、EGTA、CPZ等4种效应剂根施三尖杉1年生幼苗,在25℃下预处理10 d后,移入-3℃下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分别在胁迫后24、48、72、96 h时测定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酶(SOD)等3种保护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根施外源CaCl2结合低温处理可增强三尖杉幼苗3种保护酶的活性,缓解低温处理过程中保护酶活性的下降;但三尖杉幼苗内源保护酶活性可被EGTA、LaCl3以及CPZ等3种效应剂抑制。说明三尖杉幼苗抗冻性的形成受Ca2+-CaM信号传导途径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杉 低温胁迫 保护酶 Ca2+-CaM信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尖杉无菌增殖培养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荣俊冬 蔡月琴 +3 位作者 林镇斌 陈礼光 付影 郑郁善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8-212,共5页
对同一时期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取材以及不同时期取材的灭菌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带芽茎段取材时期以3月中旬为最佳,此时萌发的新梢污染率较低、存活率较高,以75%酒精浸泡1 min,0.1%HgCl2灭菌12 min处理,存活率最高为63.... 对同一时期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取材以及不同时期取材的灭菌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带芽茎段取材时期以3月中旬为最佳,此时萌发的新梢污染率较低、存活率较高,以75%酒精浸泡1 min,0.1%HgCl2灭菌12 min处理,存活率最高为63.3%,达到较好的灭菌效果。不同培养基与激素组合对三尖杉茎段腋芽诱导及增殖培养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6-BA质量浓度对带芽茎段启动速度、芽体诱导率影响极显著,改良MS+6-BA3.0 mg.L-1+IBA0.5 mg.L-1为三尖杉带芽茎段启动培养芽体分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芽体诱导率为82.8%;改良MS+6-BA2.0 mg.L-1+IBA0.2 mg.L-1为增殖培养最佳培养基组合,增殖系数为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杉 启动培养 增殖培养 细胞分裂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沙地吊丝竹林植株养分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荣俊冬 王新屯 +3 位作者 陈羡德 高楠 陈礼光 郑郁善 《西南林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1-5,21,共6页
对沿海沙地吊丝竹林不同年龄植株养分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浓度除1年生枝外各年龄竹秆、枝、叶均随着所处位置的升高而呈单峰变化趋势,P,K,Mg浓度随着竹秆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器官各养分浓度均表现为:竹叶>竹枝>竹秆,... 对沿海沙地吊丝竹林不同年龄植株养分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浓度除1年生枝外各年龄竹秆、枝、叶均随着所处位置的升高而呈单峰变化趋势,P,K,Mg浓度随着竹秆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器官各养分浓度均表现为:竹叶>竹枝>竹秆,1年生竹养分浓度>2年生竹.不同年龄吊丝竹各养分含量所占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N>K>Mg>P>Ca.吊丝竹林分各元素现存量的分配乔木层占绝对优势.乔木层各器官N,P,K,Ca养分现存量均以竹秆为最大,分别占整个乔木层的45.00%,50.48%,49.84%和47.04%;而Mg元素现存量为竹叶最高.吊丝竹林分群落下层枯落物层储存了较多的N和P,而草本层则储存了较多的K,Ca和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丝竹 养分分布 滨海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培养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荣俊冬 林秀桂 +3 位作者 林镇斌 陈礼光 车志 郑郁善 《西南林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30-33,共4页
对南方红豆杉叶、茎的愈伤组织诱导条件及最适培养基组成成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2,4-D浓度2.0 mg/L比0.5 mg/L或1.0 mg/L处理的叶、茎愈伤组织诱导率高;嫩茎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因不同类型的激素组合以及激素不同质量浓度而不同,培养基MS... 对南方红豆杉叶、茎的愈伤组织诱导条件及最适培养基组成成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2,4-D浓度2.0 mg/L比0.5 mg/L或1.0 mg/L处理的叶、茎愈伤组织诱导率高;嫩茎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因不同类型的激素组合以及激素不同质量浓度而不同,培养基MS+2,4-D 2.0mg/L,MS+2,4-D 2.0 mg/L+6-BA 1.0 mg/L,MS+6-BA 1.0 mg/L+IAA 1.0 mg/L,1/2 MS+NAA 2.0 mg/L+IBA 1.0 mg/L,茎诱导率分别为100%,90%,75%,75%,相对其比较对象而言,这些培养基的诱导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愈伤组织 激素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剂对沿海沙地4个竹种抗性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荣俊冬 凡莉莉 +3 位作者 陈礼光 林宇 郑晶晶 郑郁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6-472,共7页
以勃氏甜龙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 (Munro) Kurz]、花吊丝竹[D.minor var.amoenus (Q.H.Dai et C.F.Huang)Hsueh et D.Z.Li]、绿竹(Bambusa oldhamii Munro)、大头典竹[B.beecheyana var.pubescens (P.F.Li) W.C.Lin]为试验材料,... 以勃氏甜龙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 (Munro) Kurz]、花吊丝竹[D.minor var.amoenus (Q.H.Dai et C.F.Huang)Hsueh et D.Z.Li]、绿竹(Bambusa oldhamii Munro)、大头典竹[B.beecheyana var.pubescens (P.F.Li) W.C.Lin]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保水剂剂量(0、30、60、90 kg·hm^(-2))对竹子叶片抗性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保水剂在沿海防护竹林应用以及优势竹种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勃氏甜龙竹、大头典竹和绿竹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保水剂用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花吊丝竹则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勃氏甜龙竹和大头典竹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随保水剂用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绿竹和花吊丝竹则呈现上升趋势;勃氏甜龙竹、大头典竹和绿竹电解质渗透率随保水剂用量增加先降低后升高,花吊丝竹则呈持续下降趋势;勃氏甜龙竹丙二醛(MDA)含量随保水剂用量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其它3个竹种均呈持续下降趋势。从主成分分析结果中可知,勃氏甜龙竹保水剂施用最佳用量为30 kg·hm^(-2)(A1处理);花吊丝竹保水剂施用最佳用量均为90 kg·hm^(-2)(A3处理);大头典竹和绿竹保水剂最佳用量均为60 kg·hm^(-2)(A2处理)。勃氏甜龙竹施保水剂效果最佳,花吊丝竹的施用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防护竹林 保水剂 抗性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苦竹笋养分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荣俊冬 张迎辉 +3 位作者 陈凌艳 杜灵丽 陈礼光 郑郁善 《世界竹藤通讯》 2017年第2期1-3,9,共4页
采用单因素变量设计,研究含相同量氮、磷、钾的有机肥、复合肥、无机肥等不同肥料种类对苦竹笋养分含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地或极显著地提高苦竹笋中氮、磷、钾含量。不施肥处理竹笋中还原糖、可溶性总糖、蔗糖... 采用单因素变量设计,研究含相同量氮、磷、钾的有机肥、复合肥、无机肥等不同肥料种类对苦竹笋养分含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地或极显著地提高苦竹笋中氮、磷、钾含量。不施肥处理竹笋中还原糖、可溶性总糖、蔗糖含量均高于施肥处理,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含量则为施肥处理高于不施肥处理,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3种肥料中,与复合肥和无机肥相比,有机肥处理苦竹笋中还原糖、可溶性总糖、蔗糖、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等营养成分含量均为最高,除可溶性总糖差异显著外,其他指标均达到极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竹 竹笋 养分含量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缓冲液对三尖杉DNA提取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荣俊冬 张迎辉 +3 位作者 郑志雷 陈礼光 何天友 郑郁善 《广东林业科技》 2013年第5期22-25,共4页
采用CTAB法研究不同提取缓冲液对三尖杉DNA提取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三尖杉DNA的最佳缓冲液所含物质及浓度为100 mmol·L-1Tris-HCl pH 8.0+0.14 mol·L-1NaCl+2%CTAB+20mmol·L-1EDTA+2%β-巯基乙醇。采用改进的CTAB... 采用CTAB法研究不同提取缓冲液对三尖杉DNA提取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三尖杉DNA的最佳缓冲液所含物质及浓度为100 mmol·L-1Tris-HCl pH 8.0+0.14 mol·L-1NaCl+2%CTAB+20mmol·L-1EDTA+2%β-巯基乙醇。采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了15个三尖杉优树样品的DNA,提取的DNA质量均较高,可以满足分子标记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杉 CTAB法 DNA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沙地3种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荣俊冬 张迎辉 +3 位作者 蒋建立 魏建文 陈礼光 郑郁善 《世界竹藤通讯》 2017年第5期1-5,共5页
分析福建省东山赤山国有防护林场沿海沙地绿竹、麻竹、大头典竹3种竹林不同土层、不同季节土壤易氧化有机碳(ROC)含量变化特征,以及土壤ROC与总有机碳(SOC)、全氮、全磷、全硫、p H值、土壤温度等指标的相关性,为探寻沿海沙地竹林碳循... 分析福建省东山赤山国有防护林场沿海沙地绿竹、麻竹、大头典竹3种竹林不同土层、不同季节土壤易氧化有机碳(ROC)含量变化特征,以及土壤ROC与总有机碳(SOC)、全氮、全磷、全硫、p H值、土壤温度等指标的相关性,为探寻沿海沙地竹林碳循环规律提供基础数据。研究表明:沿海沙地3种竹林土壤ROC含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不同季节间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3种竹林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夏、春、秋季较高,冬季最低;大头典竹林土壤ROC含量最高,绿竹林高于麻竹林,且差异性极显著;土壤ROC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不同土层之间差异极显著;土壤ROC与SOC、全氮呈显著正相关,与p 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磷、全硫、土壤温度等指标相关性不显著。沿海沙地3种竹林土壤ROC的季节和空间分布特征有一定差异性,土壤SOC、p H值、全氮是ROC在不同竹林间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沙地竹林 易氧化有机碳 季节动态 土壤理化性质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l_2浸种处理对低温胁迫下麻疯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14
作者 荣俊冬 张迎辉 +3 位作者 赫春长 陈礼光 何天友 郑郁善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0-333,共4页
将麻疯树种子用不同浓度(0、10、30、50、70 mmol·L-1)CaCl2溶液进行浸种处理,研究CaCl2浸种处理对低温胁迫下麻疯树幼苗根长、株高、茎粗、鲜质量、干物质积累、根冠比、电导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aCl2浓度为10 mmol·... 将麻疯树种子用不同浓度(0、10、30、50、70 mmol·L-1)CaCl2溶液进行浸种处理,研究CaCl2浸种处理对低温胁迫下麻疯树幼苗根长、株高、茎粗、鲜质量、干物质积累、根冠比、电导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aCl2浓度为10 mmol·L-1时,麻疯树幼苗根长、株高、茎粗、鲜质量、干物质积累等生长指标的处理效果最好,与空白处理(CK)相比,分别增加了43.5%、48.5%、18.1%、10.9%和30.1%;CaCl2浓度为30 mmol·L-1的浸种处理效果其次,在此浓度下麻疯树幼苗的电导率最低(比CK降低26.70%),各指标与CK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因此,浓度为10、30 mmol·L-1的CaCl2溶液浸种处理均能显著提高麻疯树幼苗抗寒能力,缓解低温对麻疯树幼苗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幼苗 外源钙 低温胁迫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色素含量差异对花叶唐竹不同叶色表型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陈凌艳 谢德金 +3 位作者 荣俊冬 赖金莉 林雪玲 郑郁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31,共11页
【目的】 研究光合色素含量差异对花叶唐竹4种叶色表型光合特性的影响,为花叶竹类的栽培和选育提供参考。【方法】 以花叶唐竹2年生分株苗为研究对象,测定全绿、绿底白纹、白底绿纹、全白4种表型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生理参数及叶... 【目的】 研究光合色素含量差异对花叶唐竹4种叶色表型光合特性的影响,为花叶竹类的栽培和选育提供参考。【方法】 以花叶唐竹2年生分株苗为研究对象,测定全绿、绿底白纹、白底绿纹、全白4种表型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生理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分别观察绿色叶肉细胞和白色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4种表型间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差异显著,且随着叶片绿色面积比例的下降而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花叶唐竹绿色叶肉细胞的细胞器排列紧凑且十分完整,叶绿体发育健全,膜系统完善;在大多数白色叶肉细胞中,没有发现完整的叶绿体,而是发育不良的叶绿体和白色体;4种表型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水分利用率呈正相关,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呈负相关;全白叶片由于缺乏PSⅡ光反应中心,原初光能转化能力低下,且无法进行光抑制的一系列自我保护反应。【结论】 花叶唐竹白色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发育缺陷导致其叶绿素合成受阻,进而影响光合能力,使其净光合速率全为负值,且其自我保护机制较差,强光下易被灼伤,故需要予以适当遮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叶唐竹 光合色素 叶绿体结构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下西洋杜鹃的生理响应及耐热性 被引量:29
16
作者 郑宇 何天友 +3 位作者 陈凌艳 陈礼光 荣俊冬 郑郁善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6-335,共10页
以西洋杜鹃‘铁红’、‘粉红’、‘梅红’、‘普红’4个品种(系)扦插苗为试材,分别在38℃/28℃(昼/夜)和43℃/32℃(昼/夜)下胁迫4 d,之后转入25℃/22℃(昼/夜)恢复,以研究不同高温下西洋杜鹃的耐热性及其叶片对高温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以西洋杜鹃‘铁红’、‘粉红’、‘梅红’、‘普红’4个品种(系)扦插苗为试材,分别在38℃/28℃(昼/夜)和43℃/32℃(昼/夜)下胁迫4 d,之后转入25℃/22℃(昼/夜)恢复,以研究不同高温下西洋杜鹃的耐热性及其叶片对高温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结果表明,在43和38℃胁迫下,植株遭受严重形态伤害,43℃胁迫对植株造成伤害的速度和程度明显大于38℃。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和氧自由基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胁迫温度升高而增加;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则相反;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活性呈现先升后降趋势;脯氨酸含量在胁迫4 d后与初始值相比并无显著差异,不适合应用于西洋杜鹃的耐热品种筛选。对7个单项指标的耐热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可溶性蛋白、MDA和相对电导率3项指标的累积贡献率达96.8%。耐热性综合评价,4个供试品种(系)耐热性顺序为:‘铁红’>‘普红’>‘梅红’>‘粉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杜鹃 高温胁迫 生理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质对草珊瑚幼苗生长及其生理生化基础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谢德金 李静文 +5 位作者 叶友杰 殷彪 任可 陈凌艳 荣俊冬 郑郁善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4-115,共12页
研究3种不同光质[白光(WL)、红光(RL)和蓝光(BL)]对草珊瑚幼苗的生长状态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不同光质处理下的草珊瑚幼苗,测定生长状态(株高、地径、总鲜重、总干重、根系形态指标、根冠比)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叶绿素含量... 研究3种不同光质[白光(WL)、红光(RL)和蓝光(BL)]对草珊瑚幼苗的生长状态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不同光质处理下的草珊瑚幼苗,测定生长状态(株高、地径、总鲜重、总干重、根系形态指标、根冠比)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能利用率(LUEmax)、最大水分利用率(WUEmax)和最大光合效率(Fv/Fm)],并结合方差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在不同光质处理下,大部分试验指标均有显著差异,与白光和蓝光处理相比,红光除了能促进幼苗株高及WUEmax增加外,其他相关指标都显著减少;与白光相比,蓝光的根系各形态指标、根冠比、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POD活性、SOD活性、WUEmax等相关指标显著增加,其他指标都相应减小。红光处理能够促进草珊瑚幼苗的株高和WUEmax增加,但导致其他指标显著降低。蓝光处理不仅显著增加幼苗根系的各形态指标,而且提高了其最大水分利用率,结果可为利用LED光质调控技术提高草珊瑚幼苗的培育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珊瑚 光质 生理生化指标 最大水分利用率 最大光能利用率 最大光合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吊丝竹对干旱胁迫的光合和生理响应 被引量:13
18
作者 何天友 于增金 +3 位作者 沈少炎 荣俊冬 陈礼光 郑郁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8-75,共8页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花吊丝竹在自然耗水的干旱胁迫处理下土壤含水量、叶片水势、叶片光合作用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相关酶类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下,土壤含水量与叶片水势显著下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花吊丝竹在自然耗水的干旱胁迫处理下土壤含水量、叶片水势、叶片光合作用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相关酶类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下,土壤含水量与叶片水势显著下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胞间CO2浓度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而气孔限制值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说明轻度干旱胁迫下,气孔限制是花吊丝竹净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因素,重度干旱胁迫下,非气孔限制是净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因素。(2)花吊丝竹叶片光系统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在胁迫后段(15~30 d)呈显著下降趋势,而叶片初始荧光在后期呈上升趋势,表明随胁迫程度加重,PSⅡ的结构受到较严重的损伤。(3)随干旱时间的延长,脯氨酸和丙二醛的含量均显著上升,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则先升后降,这表明随胁迫程度加深花吊丝竹细胞结构被破坏。综上所述,干旱胁迫环境下,花吊丝竹叶片光合作用和保护酶类均发生相应的变化,其自身能够提高叶片对光能的捕获能力、提升光能转化效率、增强叶片中的酶活性以及减少热能的耗散等形式,实现对干旱胁迫较强的忍耐性和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吊丝竹 干旱胁迫 叶片水势 光合作用参数 叶绿素荧光参数 保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杉苗木综合营养诊断I.田间DRIS图解法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礼光 陆小静 +3 位作者 蔡月琴 荣俊冬 郑郁善 杨榕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8-322,共5页
应用N、P、K三元二次旋转回归法,根据1年生柳杉苗木现实生物量的差异,划分2种不同的产量类型,以高产量类型作为最适值,结合DR IS诊断图的绘制和应用,研究氮、磷、钾肥不同施肥配比条件下苗木体内氮、磷、钾的养分含量及其需求程度,对柳... 应用N、P、K三元二次旋转回归法,根据1年生柳杉苗木现实生物量的差异,划分2种不同的产量类型,以高产量类型作为最适值,结合DR IS诊断图的绘制和应用,研究氮、磷、钾肥不同施肥配比条件下苗木体内氮、磷、钾的养分含量及其需求程度,对柳杉苗期进行营养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柳杉苗期叶片3元素浓度最佳比值范围为:N/P=9.439 8±1.345 7,N/K=3.263 9±0.178 7,P/K=0.359 2±0.045 6.以三元二次旋转回归法设计的各处理苗木为例,列出各元素的DR IS诊断相对需肥次序,证实了营养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杉 苗木 营养诊断 DRIS 图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苦楝幼林试验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羡德 陈礼光 +3 位作者 阙茂文 荣俊冬 夏海涛 郑郁善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6,共4页
对来自5个省的苦楝种源进行种源造林试验,并对4年生苦楝幼林期生长性状、地理分布规律及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苦楝幼林的树高、胸径、材积与纬度呈负相关,而与经度的相关性呈一定的正相关。同时降水量和气温是影响苦楝生长的主... 对来自5个省的苦楝种源进行种源造林试验,并对4年生苦楝幼林期生长性状、地理分布规律及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苦楝幼林的树高、胸径、材积与纬度呈负相关,而与经度的相关性呈一定的正相关。同时降水量和气温是影响苦楝生长的主要因子。各种源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基本上为干>根>枝>叶。苦楝种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其树高、胸径、冠幅的变异系数为35.29%、36.89%、45.75%;初步筛选出来自江西南昌的种源,其树高、胸径、冠幅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3.2%、15.8%和17.3%,增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 种源试验 生物量 遗传变异 遗传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