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激素对油丹种子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苟志辉 黄川腾 +3 位作者 林玲 陈侯鑫 何芬 郑伟 《热带林业》 2017年第1期4-6,共3页
研究比较不同浓度的生根粉(GGR)、萘乙酸(NAA)、生根粉(ABT)和赤霉素(GA_3)等4种激素对油丹(Alseodaphne hainanensis)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结果显示,GGR和ABT浓度对种子发芽率均无显著影响,N AA浓度对油丹种子的发芽率具有显著... 研究比较不同浓度的生根粉(GGR)、萘乙酸(NAA)、生根粉(ABT)和赤霉素(GA_3)等4种激素对油丹(Alseodaphne hainanensis)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结果显示,GGR和ABT浓度对种子发芽率均无显著影响,N AA浓度对油丹种子的发芽率具有显著性影响,但其最高的发芽率60.0%与对照组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GA_3处理对油丹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具有显著影响;浓度为0.3 g/L GA_3处理时,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达到最高,分别为86.7%和66.7%。故选择浓度0.3 g/L GA_3浸泡去皮1h处理对油丹种子发芽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丹 激素 发芽率 发芽势 赤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牛肝菌资源概况 被引量:1
2
作者 苟志辉 钱军 +1 位作者 吴海霞 陈国德 《热带林业》 2014年第3期11-12,共2页
海南岛牛肝菌资源非常丰富,该文根据牛肝菌食用、药用、是否菌根菌以及有无毒性,统计归类了海南岛已知的129种牛肝菌类资源。
关键词 牛肝菌 资源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薇甘菊在海南岛分布特征及其生长环境调查 被引量:3
3
作者 苟志辉 王鑫 +2 位作者 曾亚红 钟圣赟 卢国鹏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57-66,共10页
为探究薇甘菊在海南岛的分布状况以及明确其在海南岛的生长环境条件,通过实地踏查,查阅相关文献,分析海南岛内薇甘菊的生活环境。结果显示:(1)海南岛有110个薇甘菊生长点,分别分布在海南省的18个市县,并呈现出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2)薇... 为探究薇甘菊在海南岛的分布状况以及明确其在海南岛的生长环境条件,通过实地踏查,查阅相关文献,分析海南岛内薇甘菊的生活环境。结果显示:(1)海南岛有110个薇甘菊生长点,分别分布在海南省的18个市县,并呈现出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2)薇甘菊在低海拔的路边、林边和水边最为常见;(3)薇甘菊常伴随禾本科、菊科、豆科和天南星科植物出现。海南省的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为薇甘菊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通过踏查研究可以明确海南岛薇甘菊分布现状,为薇甘菊在海南省的防控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薇甘菊 分布特征 生长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抗炭疽病优良单株筛选及抗病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彧 周国英 +3 位作者 宋光桃 刘君昂 董晓娜 苟志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6-429,共4页
通过4年自然感病性调查和3年人工接种鉴定,从湖南常宁油茶基地筛选出抗病优良单株林大140,其自然感病率为0,人工接种果感病率为0,鲜出籽率53%,种仁含油率为54%.单株抗病的生化机制结果表明:果皮滤液孢子萌发率与感病性呈正相关;接种4d内... 通过4年自然感病性调查和3年人工接种鉴定,从湖南常宁油茶基地筛选出抗病优良单株林大140,其自然感病率为0,人工接种果感病率为0,鲜出籽率53%,种仁含油率为54%.单株抗病的生化机制结果表明:果皮滤液孢子萌发率与感病性呈正相关;接种4d内,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提高幅度与抗病性呈正相关;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下降幅度与抗病性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炭疽病 抗病品种 生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荫和施肥对油丹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黄川腾 林玲 +3 位作者 陈飞飞 陈侯鑫 苟志辉 韦建杏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3-177,共5页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1年生油丹幼苗在不同遮荫条件及施肥处理下的光合特性,旨在探讨油丹对光环境变化的生理响应及其适应机制。结果表明:在全光照条件下,强光容易灼伤幼苗叶片,不利于其光合作用。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幼苗叶片的...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1年生油丹幼苗在不同遮荫条件及施肥处理下的光合特性,旨在探讨油丹对光环境变化的生理响应及其适应机制。结果表明:在全光照条件下,强光容易灼伤幼苗叶片,不利于其光合作用。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表现为1层遮阳网遮荫处理>2层遮阳网遮荫处理>全光照处理。最大净光合效率出现在1层遮阳网遮荫处理,为4.03μmol/(m^2·s),最大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暗呼吸率最高均出现在全光照处理,但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强而下降。1层遮阳网遮荫处理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与1层遮阳网遮荫组+施肥的差异不显著,但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暗呼吸率和表光量子效率均有一定程度提高。总体来看,油丹幼苗为喜光,半耐荫植物;1层遮阳网遮荫有利于提高油丹幼苗对光能的捕获能力,提高光合作用,从而促进其生长;短期内,施复合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光合参数指标,但其光合效率未出现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丹 光响应曲线 净光合速率 遮荫 复合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细菌诱导油茶植株抗炭疽病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国英 陈彧 +3 位作者 刘君昂 董晓娜 宋光桃 苟志辉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共3页
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F14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Y13,PX发酵液及其去菌液诱导油茶植株对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抗性。结果表明,3株拮抗菌及其去菌液诱导处理油茶叶片,都能诱导其... 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F14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Y13,PX发酵液及其去菌液诱导油茶植株对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抗性。结果表明,3株拮抗菌及其去菌液诱导处理油茶叶片,都能诱导其产生对炭疽病的系统抗性;以枯草芽孢杆菌Y13及其去菌液的诱导效果最大,分别达到70.7%和68.4%。不同浓度拮抗菌诱导效果有显著差异。在一定范围内,诱导效果随菌浓度增加而增强,当菌浓度达108cfu/mL时,诱抗效果最大。Y13发酵液处理3 d就已产生诱导效果,5 d诱导效果最强,可持续20 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细菌 诱导抗性 油茶炭疽病 枯草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园不同林下经济模式对红脉穗螟发生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吕朝军 钟宝珠 +3 位作者 钱军 苟志辉 连春枝 覃伟权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7-98,共2页
对槟榔园间种胡椒、香蕉、火龙果,林间养鸡、鸭等模式下园区红脉穗螟的发生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间种胡椒和火龙果的红脉穗螟种群数量明显比对照(未间种)少,而间种香蕉后虫源数量未发生显著变化;林间养鸡、鸭等家禽可显著降低园区内红... 对槟榔园间种胡椒、香蕉、火龙果,林间养鸡、鸭等模式下园区红脉穗螟的发生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间种胡椒和火龙果的红脉穗螟种群数量明显比对照(未间种)少,而间种香蕉后虫源数量未发生显著变化;林间养鸡、鸭等家禽可显著降低园区内红脉穗螟的种群数量。合理间种间养不仅可增加槟榔园的经济收入,还可抑制红脉穗螟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园 红脉穗螟 间种 间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地区6个种源红花天料木幼苗生长差异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钱军 陈国德 +1 位作者 苟志辉 吴海霞 《热带林业》 2016年第1期9-11,共3页
采用实测法对6个种源的红花天料木幼苗生长量进行连续测定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苗期生长量差异显著,乐东1种源的幼苗生长较好。通过变异系数分析发现,变异系数分别为:地径为0.53,苗高为0.44,说明不同种源间的地径变化幅度比... 采用实测法对6个种源的红花天料木幼苗生长量进行连续测定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苗期生长量差异显著,乐东1种源的幼苗生长较好。通过变异系数分析发现,变异系数分别为:地径为0.53,苗高为0.44,说明不同种源间的地径变化幅度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天料木 地理种源 幼苗生长量 差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树碱在喜树体内分布及在有害生物防治上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海霞 洪仁辉 +3 位作者 苟志辉 陈国德 吴挺佳 黄丹慜 《热带林业》 2014年第4期39-42,共4页
喜树碱为重要的抗癌药物和植物源杀虫剂,主要存在于珙桐科的喜树植株体内。该文从季节性、植株组织、产地、栽培密度及环境胁迫等方面分析影响喜树碱在喜树植株中的分布情况,并对其作为杀虫剂和杀菌剂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综合阐述。
关键词 喜树碱 喜树 分布 植物源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害生物螺旋粉虱的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钱军 苟志辉 +2 位作者 陈毅青 罗湘粤 赵光国 《热带林业》 2012年第1期43-45,共3页
螺旋粉虱是世界上危害果树、蔬菜、观赏植物、行道树及林木等植物的重要害虫,是一种危险性入侵害虫。通过定性因素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螺旋粉虱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螺旋粉虱的危险性综合评价值为2.260,属于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 螺旋粉虱是世界上危害果树、蔬菜、观赏植物、行道树及林木等植物的重要害虫,是一种危险性入侵害虫。通过定性因素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螺旋粉虱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螺旋粉虱的危险性综合评价值为2.260,属于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目前,国内仅在台湾和海南分布,但其具有较广的适生区,为了避免其传播和蔓延,检疫部门将其列为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加强检疫监管,防止人为传播,同时开展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粉虱 有害生物 危险性分析 高度危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植物活性物质对螺旋粉虱的杀虫活性研究
11
作者 钱军 苟志辉 +1 位作者 陈毅青 罗湘粤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78-80,共3页
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es Russell是一种新入侵海南的重要害虫。运用超声波提取法对长春花、蟛蜞菊、含羞草、假臭草、蓖麻和三角梅6种植物中的活性物质进行提取,测定其对螺旋粉虱成虫和若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6种植物提取物均... 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es Russell是一种新入侵海南的重要害虫。运用超声波提取法对长春花、蟛蜞菊、含羞草、假臭草、蓖麻和三角梅6种植物中的活性物质进行提取,测定其对螺旋粉虱成虫和若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6种植物提取物均对螺旋粉虱表现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长春花对螺旋粉虱的活性最高,其对成虫和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5.07 mg/mL和10.02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螺旋粉虱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草生防真菌研究现状
12
作者 苟志辉 钟圣赟 曾亚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61-65,共5页
杂草生防真菌是从罹病杂草组织中分离筛选获得的一类能够有效侵染有害植物,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其生长或繁殖的植物病原真菌。利用杂草病原真菌防控杂草具有巨大的潜在优势。本文从杂草生防真菌的控草潜力、主要类群、生物防控机理、寄... 杂草生防真菌是从罹病杂草组织中分离筛选获得的一类能够有效侵染有害植物,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其生长或繁殖的植物病原真菌。利用杂草病原真菌防控杂草具有巨大的潜在优势。本文从杂草生防真菌的控草潜力、主要类群、生物防控机理、寄主范围、应用前景等方面总结了杂草生防真菌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杂草生防真菌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生防真菌 控草潜力 主要类群 生物防控机理 寄主范围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木莲育苗技术研究
13
作者 陈国德 苟志辉 +1 位作者 吴挺佳 杨文凤 《热带林业》 2016年第1期29-31,共3页
通过对海南木莲种子育苗和扦插繁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木莲种子经1g/L KMNO4浸种10min后,撒播于河沙与表土以1:3的混合基质,可达到较理想育苗效果,育苗成活率达44.67%;(2)海南木莲插穗经过清水浸1d后,再用ABT7号300mg/L浸8h后扦... 通过对海南木莲种子育苗和扦插繁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木莲种子经1g/L KMNO4浸种10min后,撒播于河沙与表土以1:3的混合基质,可达到较理想育苗效果,育苗成活率达44.67%;(2)海南木莲插穗经过清水浸1d后,再用ABT7号300mg/L浸8h后扦插于椰糠:河沙:黄心土=1:1:1混合基质中,有助于提高海南木莲扦插苗生根率(20.67%)及成活率(16.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木莲 种子育苗 扦插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核桃容器育苗技术
14
作者 苟志辉 《山西林业》 2024年第4期26-27,共2页
山核桃是一个优良的干果经济林树种,也是优质的木本油料和用材林树种,市场需求量较大。从种子选择处理、圃地选择改良及容器苗培育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山核桃容器育苗技术。
关键词 山核桃 容器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红树林伴生植物三叶鱼藤的风险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丹慜 孙秀东 +1 位作者 郭霞 苟志辉 《热带林业》 2019年第3期62-65,共4页
文章参照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从有害生物的分布情况、传入、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潜在的危害性、受害对象的重要性和危险管理难度等方面对三叶鱼藤的风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三叶鱼藤的风险性R值为1.14,属于低度危险... 文章参照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从有害生物的分布情况、传入、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潜在的危害性、受害对象的重要性和危险管理难度等方面对三叶鱼藤的风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三叶鱼藤的风险性R值为1.14,属于低度危险性有害生物。同时,文章也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鱼藤 风险分析 红树林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九里香黄酮可溶性粉剂对菜蚜的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连春枝 陈国德 +2 位作者 钱军 苟志辉 骆焱平 《热带林业》 2014年第2期24-25,共2页
从九里香中提取黄酮,制备成5%可溶性粉剂,以菜蚜为供试害虫,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九里香黄酮可溶性粉剂稀释400倍的防效为84.83%,与对照药剂印楝素的效果相当。由于九里香资源丰富,该黄酮将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关键词 九里香 黄酮 可溶性粉剂 菜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对虎乳灵芝产量的影响
17
作者 吴向荣 符生波 +3 位作者 杜尚嘉 符明珠 符溶 苟志辉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35-40,共6页
为筛选出最适宜虎乳灵芝(Lignosus rhinocerotis)的栽培模式,实现国内虎乳灵芝的大规模人工高产栽培,试验采用L9(3~3)正交试验,以虎乳灵芝为试材,研究不同栽培基质、覆土材料、遮阳模式对虎乳灵芝成活率、含水率、产量、生物转化率的影... 为筛选出最适宜虎乳灵芝(Lignosus rhinocerotis)的栽培模式,实现国内虎乳灵芝的大规模人工高产栽培,试验采用L9(3~3)正交试验,以虎乳灵芝为试材,研究不同栽培基质、覆土材料、遮阳模式对虎乳灵芝成活率、含水率、产量、生物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土材料对虎乳灵芝成活率、产量、生物转化率的影响最大,其中以椰糠+红壤土作覆土材料时,效果最好(成活率78.47%,产量927.33 g/m2,生物转化率19.21%);3种栽培因素对虎乳灵芝含水率均有显著影响,选用马占相思木屑(61.14%)、椰糠+红壤土(60.51%)、白膜(60.59%)的栽培组合对含水率影响最好;对虎乳灵芝存活率与产量影响最好的为传统基质(50.00%,440.97 g/m2)、椰糠+红壤土(78.47%,927.33 g/m2)、白膜+一层遮阳网(52.08%,494.24 g/m2)的栽培处理组合;选用马占相思木屑(12.97%)、椰糠+红壤土(19.21%)、白膜+一层遮阳网(13.28%)的栽培处理组合对虎乳灵芝的生物学效率影响最佳。筛选出最适于虎乳灵芝栽培的栽培模式为传统基质、椰糠+红壤土(1∶2)、白膜+一层遮阳网,该模式下成活率为91.67%、含水率61.39%、产量1103.58 g/m2、生物学效率19.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乳灵芝 栽培模式 椰糠 含水量 存活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南香枝木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18
作者 杜尚嘉 苟志辉 +2 位作者 刘盛波 吴挺佳 钱军 《热带林业》 2015年第4期33-37,42,共6页
选取越南香枝木枝条进行扦插试验,以期得到提高越南香枝木扦插成活率的基质组合及激素处理浓度,为今后进行越南香枝木扦插繁殖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处理和不同激素处理对越南香枝木愈伤组织产生时间、成活率以及其他生... 选取越南香枝木枝条进行扦插试验,以期得到提高越南香枝木扦插成活率的基质组合及激素处理浓度,为今后进行越南香枝木扦插繁殖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处理和不同激素处理对越南香枝木愈伤组织产生时间、成活率以及其他生长指标均有影响。基质处理HRT+YK(3:1)愈伤组织产生时间(6.7±0.6d)、生根时间(9.3±0.6d)较早,成活率为56%。激素处理试验中,NAA浓度500mg/L愈伤组织产生时间(8.0±1.0d)、生根时间(11.7±2.1d)均早于其他激素浓度处理,成活率为50%。不同基质和激素处理对越南香枝木扦插成活率及生长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香枝木 扦插技术 激素处理 生物量 根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我国荒漠化土地的治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苟志辉 《山西林业》 2008年第2期18-19,共2页
土地荒漠化是我国特别是西北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防沙治沙形势尤为严峻,本文从我国荒漠化现状及防沙治沙的经验展开思考,提出了今后防沙治沙的技术对策。
关键词 土地沙化 防沙治沙 方针 技术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薇甘菊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钟圣赟 王鑫 +1 位作者 曾亚红 苟志辉 《热带林业》 2022年第4期77-80,共4页
薇甘菊作为世界100种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且作为全国唯一的林业检疫性有害植物,对其防治工作是重中之重,生物防治是行之有效且最具潜力的防治方法;文章从化感物质、昆虫控制、病原微生物防治、寄生植物控制等4个方面探讨薇甘菊... 薇甘菊作为世界100种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且作为全国唯一的林业检疫性有害植物,对其防治工作是重中之重,生物防治是行之有效且最具潜力的防治方法;文章从化感物质、昆虫控制、病原微生物防治、寄生植物控制等4个方面探讨薇甘菊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薇甘菊生物防治方法提供新思路及防治效果的提升提供参考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外来有害生物 生物防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