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聚糖在淀粉基可食用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光 杨烨 +7 位作者 马春敏 艾连中 李云辉 吴双 王玉鑫 张慧敏 林枫翔 张娜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2期254-262,共9页
淀粉基可食膜作为可食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安全、可降解、成本低和来源广等诸多优点。壳聚糖因其具有生物可降解、抗氧化、抗菌、成膜性好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膜中。将壳聚糖应用于淀粉基可食膜中,开发具有良好生物降解... 淀粉基可食膜作为可食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安全、可降解、成本低和来源广等诸多优点。壳聚糖因其具有生物可降解、抗氧化、抗菌、成膜性好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膜中。将壳聚糖应用于淀粉基可食膜中,开发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和安全性的壳聚糖淀粉基食品包装材料,是食品包装行业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壳聚糖的结构、成膜性及生物活性,阐明了壳聚糖淀粉基可食膜成膜机理及壳聚糖在不同种类淀粉基质中的成膜性质。讨论了壳聚糖淀粉基复合可食膜,在肉类、水果蔬菜、以及其他食品中的应用。随着研究深入,壳聚糖淀粉基可食包装膜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为壳聚糖在淀粉基可食膜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和方向,为其在新型食品包装中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淀粉 可食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宿主肠道内的选择压力与适应性进化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赵慧 杨昳津 +4 位作者 夏永军 熊智强 宋馨 艾连中 王光强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53-363,共11页
肠道微生物群栖居于高度复杂的肠道环境中,该环境深受宿主及群落组成的影响。肠道微生物也会随环境的变化不断进化,获得更适宜在宿主肠道环境中生存的特征。但目前对于宿主肠道内微生物进化机制的阐述还不够完善。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 肠道微生物群栖居于高度复杂的肠道环境中,该环境深受宿主及群落组成的影响。肠道微生物也会随环境的变化不断进化,获得更适宜在宿主肠道环境中生存的特征。但目前对于宿主肠道内微生物进化机制的阐述还不够完善。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更为精准地获得微生物在宿主肠道中适应性进化的数据,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研究结果。在此基础上,本文系统论述微生物在肠道环境中的选择压力和影响选择压力的因素,以及微生物群在肠道中适应性进化的机制,以期为利用微生物疗法维持和恢复人体健康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进化 肠道微生物 进化机制 选择压力 宿主-微生物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魏斯氏菌接种时序对黄酒酿造特性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3
作者 赵继鑫 乔洋 +4 位作者 夏永军 王光强 宋馨 艾连中 杨昳津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6-102,共7页
该文以融合魏斯氏菌AR1038作为附属发酵剂,研究其不同接种时序(D2:发酵初期、D5:发酵中期、D9:发酵后期)对黄酒理化指标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时序对氨基酸态氮与乙醇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延迟接种显著降低了还原糖的消耗... 该文以融合魏斯氏菌AR1038作为附属发酵剂,研究其不同接种时序(D2:发酵初期、D5:发酵中期、D9:发酵后期)对黄酒理化指标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时序对氨基酸态氮与乙醇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延迟接种显著降低了还原糖的消耗速率与总酸含量。GC-MS分析显示,接种时序显著影响了醇类和酯类物质的积累。延迟接种能促进脂肪酸乙酯的合成,尤其是在第2天接种时(D2),脂肪酸乙酯含量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延迟接种改变了黄酒的风味特征,但D5与D9组黄酒的风味特征相似。香气活力值分析发现,辛酸乙酯、庚酸乙酯和己酸乙酯是黄酒的关键风味物质,D2组中这3种关键风味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综上所述,适当调整融合魏斯氏菌接种时序可有效改善黄酒风味品质,延迟2 d接种为最佳策略。该文为黄酒酿造工艺和风味调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接种时序 融合魏斯氏菌 挥发性风味成分 脂肪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和β-半乳糖苷酶酶解处理的罗望子木葡聚糖特性
4
作者 郑维琦 高兴 +6 位作者 佘浩诚 王静宜 李杰 张汇 熊智强 艾连中 谢凡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9-56,共8页
为改善罗望子多糖(tamarind seed polysaccharide,TSP)的某些理化特性并进一步开发其在食品包装和生物材料等方面的应用,通过纤维素酶酶解0.5 h(CT-0.5)、β-半乳糖苷酶酶解8 h(GT-8)以及这两种酶复合酶解修饰(ET-8+0.5),获得不同分子... 为改善罗望子多糖(tamarind seed polysaccharide,TSP)的某些理化特性并进一步开发其在食品包装和生物材料等方面的应用,通过纤维素酶酶解0.5 h(CT-0.5)、β-半乳糖苷酶酶解8 h(GT-8)以及这两种酶复合酶解修饰(ET-8+0.5),获得不同分子质量、侧链结构的酶解木葡聚糖,系统解析其结构特性(单糖组成、分子质量、构象、粒径和浊度等)与功能行为(流变、微观形貌)的关联机制。结果表明:不同酶解处理方式获得的多糖分子链刚性大小为CT-0.5>纯化TSP(T-0)>GT-8>ET-8+0.5,GT-8和ET-8+0.5由于部分半乳糖被脱除而发生疏水聚集,分子链柔性增加并趋于球形,导致其平均粒径和浊度增加,而CT-0.5由于主链变短,分子链更舒展且刚性增加,导致其平均粒径和浊度变小。流变结果显示,酶解罗望子木葡聚糖的表观黏度远小于T-0,GT-8和ET-8+0.5在质量分数为2%时可以形成凝胶,CT-0.5在2%质量分数可以形成温敏性凝胶,酶解处理改变了TSP的凝胶特性。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结果表明,T-0、GT-8和ET-8+0.5都呈现出网络结构且分子间相互交联,其中GT-8和ET-8+0.5多糖分子会出现疏水聚集现象,而CT-0.5则呈现出纤维棒状结构且分子间交联作用变弱。本实验结果表明,酶法改性罗望子木葡聚糖的凝胶特性在食品包装和生物材料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望子多糖 酶解罗望子木葡聚糖 流变特性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豆制品中功能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5
作者 孙秀宇 杨杨 +6 位作者 马春敏 艾连中 王玉鑫 张慧敏 林枫翔 张修军 张娜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4-240,共7页
发酵豆制品因具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功能性成分,并对抗氧化活性具有积极影响而备受关注。豆制品经微生物发酵产生大量的生物活性肽、游离氨基酸、异黄酮、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活性成分,丰富了其营养价值,使其在保健功能性膳食产业中... 发酵豆制品因具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功能性成分,并对抗氧化活性具有积极影响而备受关注。豆制品经微生物发酵产生大量的生物活性肽、游离氨基酸、异黄酮、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活性成分,丰富了其营养价值,使其在保健功能性膳食产业中前景广阔。文章结合近年来发酵豆制品中功能性成分的研究进展,系统地总结了豆制品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营养物质,并归纳了发酵豆制品活性成分的抗氧化机制,为促进发酵豆制品作为健康功能性食品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豆制品 抗氧化 活性肽 异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橙皮果胶的提取、结构特征及流变特性
6
作者 干鸿翔 杨笑妮 +2 位作者 谢凡 艾连中 张汇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6-285,共10页
随着脐橙产业规模的扩大,对脐橙副产物的开发利用意义重大。该研究以脐橙果皮副产物为原料,通过响应面分析优化脐橙皮果胶(pectin from navel orange peels,NOP)的提取工艺,研究NOP的分子质量、结构特征及其流变特性。结果表明:NOP最优... 随着脐橙产业规模的扩大,对脐橙副产物的开发利用意义重大。该研究以脐橙果皮副产物为原料,通过响应面分析优化脐橙皮果胶(pectin from navel orange peels,NOP)的提取工艺,研究NOP的分子质量、结构特征及其流变特性。结果表明:NOP最优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110 min、料液比1∶29(g∶mL)、pH 1.4,在该条件下,NOP提取率可达28.99%。结构分析表明NOP是一类以线性半乳糖醛酸聚糖为主,支化度较低的低酯果胶,分子质量为135.4 kDa,在溶液中呈紧凑的无规线团。NOP在水溶液中呈剪切稀化的假塑性流体,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对温度和碱性环境较敏感,但具有良好的热可逆性和耐酸性;动态流变表明NOP具有良好的成胶性,增加浓度和低浓度Ca^(2+)可提高其成胶能力,但升温和较高浓度的Ca^(2+)则会降低其黏弹性。该研究表明NOP具有良好的增稠性和成胶性,为NOP的应用和脐橙高值化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橙 果胶 提取 结构特征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烯基琥珀酸酐罗望子多糖的制备及乳化性质研究
7
作者 曾静怡 黄学 +3 位作者 吴红军 张汇 艾连中 谢凡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36-243,共8页
该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用量的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对罗望子多糖(tamarind seed polysaccharide,TSP)酯化改性后的乳化能力及乳化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以及热分析对TSP及其酯化产物进行了表征,... 该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用量的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对罗望子多糖(tamarind seed polysaccharide,TSP)酯化改性后的乳化能力及乳化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以及热分析对TSP及其酯化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OSA-TSP的乳化活性、乳液稳定性及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OSA酯化取代度越高,乳液粒径越小,zeta电位绝对值越大,乳液稳定性越好。经光学显微镜分析,在pH 7的环境下TSP和3种取代度的OSA-TSP乳液的稳定性最好,乳液稳定性随着环境pH的减小和取代度降低而减弱。该文利用OSA对TSP进行酯化,并对比了不同酯化度的OSA-TSP与TSP的结构特征、乳化能力及乳化稳定性。以期对新型多糖改性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望子多糖 辛烯基琥珀酸酐酯化 乳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型米线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马春敏 王鑫钰 +7 位作者 徐悦 艾连中 王冰 杨杨 林枫翔 李云辉 吴双 张娜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2期99-109,共11页
挤压型米线是以大米作为原料,经研磨并调配至一定水分含量后,挤压熟化成型后干燥而得到的米线。传统工艺生产的米线费力、耗时,在多步骤米线生产过程中会导致产品质量不一等问题。相比而言,挤压技术是一种集混合、加热、杀菌和成型于一... 挤压型米线是以大米作为原料,经研磨并调配至一定水分含量后,挤压熟化成型后干燥而得到的米线。传统工艺生产的米线费力、耗时,在多步骤米线生产过程中会导致产品质量不一等问题。相比而言,挤压技术是一种集混合、加热、杀菌和成型于一体的食品加工技术。将挤压技术应用到米线加工中,具有营养成分损失少、微生物污染机会少、生产时间短、生产效率高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我国米线加工业生产中,自动化的机械加工正逐步取代传统的手工作坊。挤压型米线质量主要受挤压型米线生产过程中原辅材料、加工工艺、挤压参数的影响。因此,本文阐述了挤压型米线的加工工艺及成型机制,综述了原辅材料、挤压参数对挤压型米线品质的影响规律,以期为挤压型米线加工工艺及关键点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型米线 加工工艺 原辅材料 挤压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豆制品中活性肽的分离纯化及其降血糖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高嫚 杨杨 +7 位作者 马春敏 艾连中 林枫翔 王玉鑫 张修军 张慧敏 王海燕 张娜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2期231-238,共8页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功能性食品需求的日益增加,具有潜在食用价值的生物活性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发酵豆制品(fermented soybean foods, FSF)中的生物活性肽,因其安全无毒的特性而备受瞩目。目前,大量的FSF活性肽经过分离和纯化...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功能性食品需求的日益增加,具有潜在食用价值的生物活性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发酵豆制品(fermented soybean foods, FSF)中的生物活性肽,因其安全无毒的特性而备受瞩目。目前,大量的FSF活性肽经过分离和纯化已被鉴定。FSF活性肽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具有降血糖、降血压、抗氧化和抗菌等多种生理活性,在食品和保健品等领域发展前景良好。本文结合近年来FSF的研究进展,系统归类和分析了FSF中活性肽的生物活性,总结了FSF生物活性肽分离纯化方法,并归纳了FSF中活性肽的降血糖机制,以期为FSF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思路,为未来FSF活性肽的生产及其在功能性食品领域中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豆制品 生物活性肽 分离纯化 降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指导下《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汇 谢凡 +1 位作者 宋馨 艾连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84-390,共7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培养新时代工程人才的重要举措,其教育理念与专业课“课程思政”目标不谋而合。本文在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认证的背景下,结合《食品机械与设备》的课程特点,挖掘了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培养新时代工程人才的重要举措,其教育理念与专业课“课程思政”目标不谋而合。本文在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认证的背景下,结合《食品机械与设备》的课程特点,挖掘了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理念分析了课程目标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课程思政与工程认证体系的融合策略,制定了一套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思政目标评价和持续改进方案,为进一步提升我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机械与设备 课程思政 工程教育 目标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发酵中草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光强 杨忠达 +5 位作者 吴倩 夏永军 刘光鹏 初乐 和法涛 艾连中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7-363,共7页
中药发酵是一种重要的中药炮制技术,将益生菌运用于中草药发酵,使中草药具有药效提高、毒副作用减弱等优点,可以更好地发挥中草药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益生菌作为中草药发酵的重要微生物,两者相辅相成,将进一步推动中草药发酵的现代化... 中药发酵是一种重要的中药炮制技术,将益生菌运用于中草药发酵,使中草药具有药效提高、毒副作用减弱等优点,可以更好地发挥中草药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益生菌作为中草药发酵的重要微生物,两者相辅相成,将进一步推动中草药发酵的现代化应用。本文阐述了益生菌发酵中草药的菌株种类,详细介绍了中草药发酵生物转化机理,论述了不同发酵工艺特性以及对发酵产品的影响,最终阐明了发酵中草药的优势,为中草药发酵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益生菌 发酵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酿酒酵母在酒类酿造过程中的微生物相互作用及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海峰 李砷 +7 位作者 牟志勇 陆思予 艾连中 夏永军 王应洋 赵志伟 王雨馨 杨昳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3-323,共11页
不同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非酿酒酵母(non-Saccharomyces yeasts)发酵能力弱,乙醇耐受性低,难以充当酒精发酵的主要菌株,但其代谢产物及分泌的酶类能促进酿酒酵母降解葡萄糖等发酵底物,产生醛、酯、酸等芳香化合物,对... 不同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非酿酒酵母(non-Saccharomyces yeasts)发酵能力弱,乙醇耐受性低,难以充当酒精发酵的主要菌株,但其代谢产物及分泌的酶类能促进酿酒酵母降解葡萄糖等发酵底物,产生醛、酯、酸等芳香化合物,对最终酒产品的风味产生积极影响。非酿酒酵母与酿造环境中其他微生物间的不同相互作用,如有利于双方共同生长的协同作用,或是两者相互抑制的营养竞争等,都可改变体系中的发酵环境和微生物稳定性,增加风味复杂性,对酿酒酵母的生存和酒产品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该文综述了酿造酒中非酿酒酵母与其他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及其对酒产品质量的影响,分析了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利用非酿酒酵母及提高利用效率进行展望,以期为优质酒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酿酒酵母 酿酒酵母 微生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干酪乳杆菌FZU103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控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梓华 李嘉仪 +8 位作者 谢林惠 杨梓翊 尤适泽 吴超 李文龙 艾连中 倪莉 吕旭聪 陈有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5-144,共10页
目的:探究副干酪乳杆菌FZU103(Lactobacillus paracasei FZU103,LP-FZU103)对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injury,ALI)的防控作用。方法:选取36只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LP-FZU103干预),实验6周后测定体质量及... 目的:探究副干酪乳杆菌FZU103(Lactobacillus paracasei FZU103,LP-FZU103)对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injury,ALI)的防控作用。方法:选取36只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LP-FZU103干预),实验6周后测定体质量及脏器系数、血清及肝脏生化、肝组织病理学及炎症因子、肝功能相关基因转录和肠道菌群组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LP-FZU103干预可改善ALI小鼠的脏器系数和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显著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以及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显著提高肝脏中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谷胱甘肽含量,降低肝脏中丙二醛含量和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γ水平;显著上调脂质代谢相关基因Ldlr及下调Acc1、Hmgcr和Cd36的mRNA水平;显著增加小鼠肠道中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等有益细菌的相对丰度。结论:LP-FZU103干预可一定程度防控小鼠ALI的发生,这与其改善肠道菌群及肝脏代谢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杆菌 酒精性肝损伤 氧化应激 肝功能基因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合成结冷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丽圆 李宛莹 +3 位作者 喻林兵 夏永军 艾连中 熊智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8-303,共6页
结冷胶是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产生的一种细菌胞外多糖,耐热、耐酸性良好,具有优越的凝胶性能,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通过代谢调控可使结冷胶改性并提高产量,但目前关于结冷胶在生物合成和代谢调... 结冷胶是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产生的一种细菌胞外多糖,耐热、耐酸性良好,具有优越的凝胶性能,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通过代谢调控可使结冷胶改性并提高产量,但目前关于结冷胶在生物合成和代谢调控方面的研究较少。该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结冷胶研究现状,总结了少动鞘氨醇单胞菌产结冷胶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代谢调控,期望为结冷胶生产菌株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冷胶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 生物合成途径 代谢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李糖乳杆菌利用不同益生元的增殖及耐受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欢欢 宋馨 +5 位作者 夏永军 艾连中 潘澈 毛颖异 李翔 王光强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13,共8页
作者旨在通过对比鼠李糖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rhamnosus)与不同益生元组合后,在生长情况、pH和胆盐耐受性及乳酸产量方面的变化筛选出鼠李糖乳杆菌与益生元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GG(L.rhamnosus GG,LGG)、鼠李糖乳杆... 作者旨在通过对比鼠李糖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rhamnosus)与不同益生元组合后,在生长情况、pH和胆盐耐受性及乳酸产量方面的变化筛选出鼠李糖乳杆菌与益生元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GG(L.rhamnosus GG,LGG)、鼠李糖乳杆菌HN001在以低聚半乳糖为唯一碳源生长时,最大生物量分别为1.253、1.552,最大比生长速率分别为0.316、0.290 h^(-1),乳酸产量分别为3.654、10.914 g/L,与其他益生元组合相比,表现出显著优势。为验证这两种组合在不同胁迫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进一步测定了其在不同pH和胆盐质量浓度下的耐受性。这两种组合在1 g/L胆盐条件下的最大生物量分别为0.712和0.694,在pH 4.0条件下的最大生物量分别为0.639和0.728,与其他组合相比存在极显著差异。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推动鼠李糖乳杆菌与低聚半乳糖组合在食品、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后续益生菌-益生元组合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元 鼠李糖乳杆菌 低聚半乳糖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sRNA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李欢欢 宋馨 +3 位作者 夏永军 王光强 艾连中 熊智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61-367,共7页
乳酸菌作为一类重要的革兰氏阳性菌,在食品发酵和人体健康维护中起着重要作用。sRNA(small RNA)是一种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生物的转录后调控因子,通过与靶基因mRNA或蛋白质结合来调控细胞内的基因表达,其长度约为40~500个核苷酸。近年来随... 乳酸菌作为一类重要的革兰氏阳性菌,在食品发酵和人体健康维护中起着重要作用。sRNA(small RNA)是一种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生物的转录后调控因子,通过与靶基因mRNA或蛋白质结合来调控细胞内的基因表达,其长度约为40~500个核苷酸。近年来随着对细菌sRNA研究的不断深入,乳酸菌sRNA的功能和调控机制逐渐引起关注。该文综述细菌sRNA作用机制和生物学功能,着重总结乳酸乳球菌、乳杆菌属、干酪乳酪杆菌和链球菌属等乳酸菌中sRNA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乳酸菌sRNA研究的发展方向和挑战。通过对乳酸菌sRNA的深入研究,更加全面的理解乳酸菌生理特性和环境适应性,为推动乳酸菌及其应用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sRNA 乳酸菌sRNA 转录后调控 作用机制 生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基因组编辑技术碱基编辑器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李欢欢 宋馨 +3 位作者 夏永军 王光强 艾连中 熊智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58-367,共10页
碱基编辑是一种新型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它结合CRISPR/Cas系统的定位切割功能与碱基脱氨酶的编辑功能,可在不产生双链DNA断裂、不需要外源修复模板的情况下对基因组位点实现高效精准的碱基编辑,且能够实现多位点编辑,极大丰富现有的基因... 碱基编辑是一种新型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它结合CRISPR/Cas系统的定位切割功能与碱基脱氨酶的编辑功能,可在不产生双链DNA断裂、不需要外源修复模板的情况下对基因组位点实现高效精准的碱基编辑,且能够实现多位点编辑,极大丰富现有的基因组编辑技术。根据融合不同的脱氨酶,碱基编辑器主要分为腺嘌呤碱基编辑器、胞嘧啶碱基编辑器、Prime编辑器、糖基化酶碱基编辑器和双功能碱基编辑器。该文综述不同类型碱基编辑器的基本原理、开发过程和适用范围,评估它们的技术优势和局限性,并结合最新研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食品微生物、食源性致病菌和发酵食品等食品科学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基编辑技术 CRISPR/Cas 基因组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实结合”模式在“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18
作者 杨昳津 夏永军 +2 位作者 王光强 宋馨 艾连中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134-137,142,共5页
食品安全是现代社会关注的焦点,而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保障食品安全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标尺。传统的“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理论脱离实践、缺乏思政元素和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食品安全是现代社会关注的焦点,而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保障食品安全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标尺。传统的“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理论脱离实践、缺乏思政元素和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深入理解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意义,采用“虚实结合”模式,将“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进行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引入虚拟实验平台、案例分析及实地考察等实践教学方法,并对该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实结合 食品标准与法规 课程思政 教学应用 实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崩解温度对植物乳植杆菌冷冻干燥存活率的影响
19
作者 戴丽君 宋馨 +2 位作者 夏永军 艾连中 王光强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4-70,共7页
【目的】测定保护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和崩解温度(T_(c))对植物乳植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lantarum)冷冻干燥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和冷冻干燥显微镜(FDM)技术测定质量分数10%的蔗糖、质量分... 【目的】测定保护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和崩解温度(T_(c))对植物乳植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lantarum)冷冻干燥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和冷冻干燥显微镜(FDM)技术测定质量分数10%的蔗糖、质量分数10%的山梨醇以及PBS缓冲液等保护剂的T_(g)和T_(c),并分析菌株在不同保护剂下的冷冻干燥存活率与T_(g)、T_(c)之间的关联性。【结果】保护剂菌悬液的T_(g)和T_(c)与菌株冷冻干燥存活率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蔗糖组与山梨醇组和PBS组相比,T_(g)分别提高了7.2℃和7.7℃,T_(c)分别提高了8.0℃和8.8℃,且蔗糖组菌株的冷冻干燥存活率也最高,分别比山梨醇组和PBS组提高了49.2%和54.6%。进一步开发出高T_(g)的多糖复合保护剂,最佳复合保护剂的T_(g)和T_(c)相对于单一蔗糖保护剂分别提高了4.6℃和4.4℃,冷冻干燥存活率相对于单一蔗糖保护剂提高了28.2%。【结论】不同保护剂的T_(g)和T_(c)差异极大,并且T_(g)和T_(c)越高,菌株的冷冻干燥存活率越高。作者基于T_(g)开发了高效复合保护剂,有利于提高植物乳植杆菌冷冻干燥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植杆菌 保护剂 冷冻干燥 玻璃化转变温度 崩解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酪乳杆菌货架期存活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艾连中 何楚莹 +2 位作者 徐致远 周凌华 陈卫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6-39,共4页
以褐色乳饮料保质期末的活性干酪乳杆菌数量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初始酸度、贮藏温度、菊粉添加量对干酪乳杆菌货架期存活性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基础上使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得到优化参数为:初始酸度70°T,贮藏温度7~10℃,菊粉添加量8g/L... 以褐色乳饮料保质期末的活性干酪乳杆菌数量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初始酸度、贮藏温度、菊粉添加量对干酪乳杆菌货架期存活性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基础上使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得到优化参数为:初始酸度70°T,贮藏温度7~10℃,菊粉添加量8g/L,此条件下褐色乳饮料28d货架期结束所含干酪乳杆菌数量仅衰减8%,远低于市售同类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乳杆菌 货架期 初始酸度 贮藏温度 菊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