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区人为干扰对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艾训儒 易咏梅 +2 位作者 姚兰 王柏泉 熊彪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8-184,共7页
研究人为干扰对湖北省梭布垭石林针阔混交林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为干扰对乔木层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优势种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使群落平均胸径(或地径)和平均树高降... 研究人为干扰对湖北省梭布垭石林针阔混交林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为干扰对乔木层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优势种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使群落平均胸径(或地径)和平均树高降低,群落种类组成发生变化。重度干扰和中度干扰降低了群落乔木层阔叶树种和灌木层优势种的作用和地位,重要值降低,但增加了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不同干扰类型的群落,在垂直高度1.0m以下,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较大,1.1~3.0m高度达最大,以后随高度升高,多样性指数降低,在9.1m以上的高度层,树种单一,多样性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人为干扰 针阔混交林 森林群落 物种多样性 梭布垭石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家河流域植物群落主林层树种生态位 被引量:8
2
作者 艾训儒 鲁胜平 沈作奎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1-255,共5页
该文对武陵山区洪家河流域植物群落主林层树种的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各树种在N、P、K、OM和pH各资源轴的生态位宽度在0.35~1.67,特别是N、P、K、OM和pH在0.5~1.0、0.2~0.5、8.0~32.0、4~16mg·g-1和5~6.5之间的生态位... 该文对武陵山区洪家河流域植物群落主林层树种的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各树种在N、P、K、OM和pH各资源轴的生态位宽度在0.35~1.67,特别是N、P、K、OM和pH在0.5~1.0、0.2~0.5、8.0~32.0、4~16mg·g-1和5~6.5之间的生态位指数较大,根据生态位宽度可以将这些树种划分3个集团.各树种在资源轴上的利用大致是互补的.各资源轴上,50%以上的种对生态位重叠值都位于0.1~0.3,在竞争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家河流域 植物群落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狮子关库区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 被引量:7
3
作者 艾训儒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6-360,共5页
用等级分划分类法的关联分析方法对狮子关库区原始次森林群落进行数量分类 ,分类结果是 :该流域有 2个植被型、 9个群系和 1 5个群丛 。
关键词 关联分析 临界种 植被型 狮子关库区 植物群落 数量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落叶松根腐病化学防治药剂的筛选 被引量:1
4
作者 艾训儒 王柏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09-1209,1330,共2页
采用菌饼法测定了40%五氯硝基苯等9种农药对日本落叶松根腐病主要病原丝核菌的室内毒力;选取抑菌效果达80%以上的6种农药进行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五氯硝基苯、立枯净、移栽灵和土菌硝等对日本落叶松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根腐病 化学防治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坡拦蓄保水技术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艾训儒 彭诚 +3 位作者 王柏泉 易咏梅 姚兰 丁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0-91,96,共3页
[目的]为坡耕地的整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天池3号玉米为材料,研究了护坡拦蓄保水区和自然降水区(对照)不同种植模式和肥力配比对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在不施肥条件下,护坡拦蓄保水区玉米单作、玉米+马铃薯间作,玉米千粒重平均... [目的]为坡耕地的整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天池3号玉米为材料,研究了护坡拦蓄保水区和自然降水区(对照)不同种植模式和肥力配比对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在不施肥条件下,护坡拦蓄保水区玉米单作、玉米+马铃薯间作,玉米千粒重平均为328.13、06.8 g,对照区玉米千粒重为283.12、92.4 g;在施肥条件下,对玉米千粒重影响不大。不施肥、低肥、高肥、特高肥条件下,护坡拦蓄保水区的玉米单作产量比对照增加61.6%、24.3%、10.5%和9.3%;玉米+马铃薯间作的玉米产量比对照增加47.0%、15.0%、10.2%和8.7%。单作时N∶P=1∶1肥力配比的增产效果优于2∶1的肥力配比,间作时2∶1的氮磷配比略优于1∶1的氮磷配比。[结论]护坡拦蓄保水措施能提高玉米产量,增产效果随施肥水平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坡拦蓄保水技术 玉米 产量 千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艺专业创新型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践——以不同施肥水平对玉米农艺性状及品质影响实验项目为例
6
作者 艾训儒 易咏梅 姚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1期6950-6951,6968,共3页
创新型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思维、创新素质和协作精神的良好模式。以不同施肥水平对玉米农艺性状及品质影响实验项目为例,介绍了项目设计的基本思路、实验目标、组织实施,并分析了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 园艺专业 创新型实验项目 设计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优势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特征 被引量:29
7
作者 姚兰 艾训儒 +3 位作者 易咏梅 黄永涛 冯广 刘峻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18,共9页
【目的】分析鄂西南森林动态样地内优势种群的结构及动态特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更新动态及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参照热带森林科学中心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大样地)建设与监测技术规范,于2014年... 【目的】分析鄂西南森林动态样地内优势种群的结构及动态特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更新动态及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参照热带森林科学中心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大样地)建设与监测技术规范,于2014年在湖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建立15 hm^2大样地,调查并鉴定胸径大于1 cm的所有木本植物,分析其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结果】在垂直结构上,物种丰富度和个体多度都随着树木高度层次的降低而升高;在径级结构上,物种丰富度和个体多度都随着径级增大而降低,呈倒"J"形分布趋势;按所分布的径级数量不同可将群落内的物种分为10类,多数物种主要分布于小径级范围,但优势种群则集中分布于某个径级或均匀分布于各径级,表明优势种群可能有集中更新和连续更新2种方式;在胸径小于10 cm的径级内翅柃最占优势,而在其他径级内壳斗科物种占主要优势;群落中大部分种群有超过60%个体分布在最低的2个垂直层次内,且有超过85%的个体胸径小于10 cm,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更新趋势,群落总体上处于进展演替中;对群落中径级和高度级上都占优势的25个种群的动态分析表明,16种属进展种群,3种属近期处于稳定状态但远期将趋于衰退状态,2种属衰退状态,4种属进展期与衰退期相间出现及个体数量存在波动的种群。【结论】鄂西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树体较小,大径级和高度级树木种类及个体较少,绝大多数优势种群及群落总体均处于进展演替阶段,群落具有良好的自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动态样地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垂直结构 径级结构 木林子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木林子保护区大样地的木本植物多样性 被引量:17
8
作者 姚兰 崔国发 +4 位作者 易咏梅 黄永涛 冯广 刘峻城 艾训儒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分析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大样地(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多样性特征,阐明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的时空变化规律,为探索物种多样性维持、群落动态、环境异质性和生态系统功能调控机制等奠定基础。[方法]参照CTFS... [目的]分析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大样地(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多样性特征,阐明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的时空变化规律,为探索物种多样性维持、群落动态、环境异质性和生态系统功能调控机制等奠定基础。[方法]参照CTFS大样地建设与监测技术规范,于2014年在湖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建立15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调查并鉴定样地内DBH≥1 cm的所有木本植物,分析其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15 hm^2大样地内共有木本植物228种84 189株,分属于112属61科,其中以10 cm为起测径级的木本植物130种11 863株,分属于71属44科;以30 cm为起测径级的木本植物67种1721株,分属于40属29科;以1 cm为起测径级和以10 cm为起测径级的木本植物在0~3 hm^2范围内物种数随取样面积的增大而快速增加,在6 hm^2时包含的物种数均超过了总物种数的80%,以30 cm为起测径级的木本植物在0~0.2 hm^2范围内物种数随取样面积的增大而快速增加,在8 hm^2时包含的物种数超过了总物种数的80%;样地内个体数量超过1 000的物种有18种,占样地所有物种数的7.89%,但个体数量之和占样地总个体数量的70.63%;样地上层乔木以小叶青冈和多脉青冈为主,中、下层的翅柃个体数量最多,重要值最大;样地内稀有种比例极高,有116种,占物种总数的50.88%,但个体数量仅占总个体数量的0.14%;群落物种组成中最主要的科为壳斗科和山茶科;样地中共有萌生木本植物137种18 880株,分属于76属42科,分别占样地总物种、个体数量、属及科数的60.1%,22.4%,62.8%和65.6%,其中,以10 cm为起测径级的萌生木本植物有64种,分属于43属26科,共计1 073株,以30 cm为起测径级的木本植物17种,分属于15属和9科,共计46株。[结论]木林子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木本植物种类丰富,主要由壳斗科和山茶科组成,稀有种及萌生物种所占比例高。该样地大量萌生物种的出现可能与保护区建立以前的人为干扰及区域特殊生境条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林子森林动态样地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物种丰富度 萌生 稀有种 物种-面积曲线 物种-多度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星斗山天然次生林的群落类型、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16
9
作者 姚兰 艾训儒 +3 位作者 吕世安 冯广 刘峻城 黄永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鄂西南天然次生林的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以期为进一步了解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动态变化规律、群落构建机制和植被恢复技术奠定基础。【方法】以鄂西南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然次生林为对象,建立48个20 m&... 【目的】研究鄂西南天然次生林的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以期为进一步了解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动态变化规律、群落构建机制和植被恢复技术奠定基础。【方法】以鄂西南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然次生林为对象,建立48个20 m×20 m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FDP),运用聚类分析进行群落类型划分并通过指示种分析辨识不同群落类型指示种,然后比较不同群落类型的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星斗山森林样地分为3种群落类型:亮叶水青冈群落(分布在海拔1 460-1 670 m处)、灯台群落(分布在海拔1 230-1 500 m处)和川陕鹅耳枥群落(分布在海拔1 360-1 450 m处);非维度多尺度标定排序结果表明灯台群落的物种组成与亮叶水青冈群落的差异最大,而川陕鹅耳枥群落的物种组成则与其他2个群落类型的相似性更为接近;川陕鹅耳枥群落的树木个体密度高于灯台树群落,但与亮叶水青冈群落之间并无显著差异;灯台群落的胸高断面积显著低于其他群落类型,但亮叶水青冈群落和川陕鹅耳枥群落的胸高断面积无显著差异,灯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亮叶水青冈群落,但与川陕鹅耳枥群落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落叶树种在3个群落中均占有较大比例,灯台群落中的落叶树种比例最高;在3个群落类型中,亮叶水青冈群落中分布更多胸径大于10 cm和高度超过10 m的树木,而灯台群落和川陕鹅耳枥群落中的小径级个体比例较高。【结论】星斗山3种群落在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亮叶水青冈群落更加接近该地区的原生群落,灯台群落是强烈人为干扰后自然恢复的次生林,川陕鹅耳枥群落是介于灯台群落和亮叶水青冈群落之间的群落类型,具有较好的恢复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次生林 群落类型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自然恢复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10
作者 冯广 艾训儒 +3 位作者 姚兰 刘峻城 黄永涛 林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共9页
【目的】比较环境与空间因素在群落恢复与构建中的作用,分析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此类森林的自然恢复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在湖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老龄林... 【目的】比较环境与空间因素在群落恢复与构建中的作用,分析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此类森林的自然恢复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在湖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老龄林、35年天然次生林(1980年采伐)和20年天然次生林(1995年采伐)中各随机选取10块森林动态固定样地(20 m×20 m),对不同恢复阶段森林群落木本植物多度、胸高断面积、物种丰富度、稀疏物种丰富度(以100个树木个体为基数)进行比较,采用冗余分析(RDA)对30块样地进行排序。将空间(PCNM)和环境变量(土壤与地形)一同作为解释变量对不同恢复群落物种组成进行方差分解,以环境和恢复时间作为解释变量对30块样地的木本植物多度、胸高断面积、物种丰富度和稀疏物种丰富度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群落在恢复过程中,木本植物多度(F=8.64,P<0.01)、物种丰富度(F=10.24,P<0.001)和稀疏物种丰富度(F=9.615,P<0.01)均显著减少,胸高断面积(F=14.2,P<0.001)显著增加,土壤环境则无显著变化(P>0.05);土壤密度、土壤p H、坡向、坡度、海拔和坡位对研究区物种组成的解释能力显著(P<0.05);方差分解显示,恢复20年次生林、恢复35年次生林和老龄林分别有31.4%,36.8%和54.1%的物种组成变异受环境影响,空间因素(PCNM变量)仅对恢复35年次生林(16.8%)和老龄林(23.2%)的物种组成变异具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恢复20年次生林无显著影响(P>0.05);同步自回归结果显示,恢复时间、凋落物厚度、坡度、海拔、坡向机土壤p H对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环境因素均会发生明显变化,环境、空间及恢复时间是决定群落组成的关键因素。种源空间扩散、优先效应等随机过程对次生林的群落构建具有决定性作用,而环境选择等确定性过程对老龄林的群落构建起主导作用。随着恢复进程的推进,次生林与老龄林的物种组成差异会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自然恢复 次生演替 环境选择 确定性过程与随机过程 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胡荽的解剖和屏障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杨朝东 李守峰 +3 位作者 姚兰 艾训儒 蔡小东 张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9-145,共7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对天胡荽进行了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1)天胡荽不定根为初生结构,具二原型维管柱、内皮层、皮层、外皮层和表皮。2)茎、花柄和叶主要为初生结构,除了茎和花柄维管束具次生结构,具表皮、厚角组织、...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对天胡荽进行了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1)天胡荽不定根为初生结构,具二原型维管柱、内皮层、皮层、外皮层和表皮。2)茎、花柄和叶主要为初生结构,除了茎和花柄维管束具次生结构,具表皮、厚角组织、皮层、内皮层、维管束和髓;茎具诱导型通气组织。3)天胡荽不定根的屏障结构包括内侧的有凯氏带且栓质化的内皮层,外侧的有凯氏带且栓质化的外皮层和紧邻外侧具扩散状栓质层的表皮细胞;匍匐茎、花柄和叶柄具相似的质外体屏障结构,一是内侧的有凯氏带且栓质化的内皮层,二是外侧的表皮外角质层,但花柄和叶柄有凯氏带的细胞,并不栓质化;叶片的仅为表皮外角质层。4)天胡荽的解剖和屏障结构特征是其适应多种水湿环境的结构基础。该研究为今后选择湿地生态修复植物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胡荽 解剖结构 质外体屏障结构 组织化学 初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林子大样地两个青冈属优势种的点格局对比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俊 艾训儒 +1 位作者 姚兰 陈思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0,共10页
【目的】基于同一生境范围内的大量数据,对比2个青冈属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分析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生境异质性和密度制约效应的作用机制及种间差异,为进一步揭示群落构建规则在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目的】基于同一生境范围内的大量数据,对比2个青冈属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分析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生境异质性和密度制约效应的作用机制及种间差异,为进一步揭示群落构建规则在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基于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 hm^2大样地,选择群落优势种群中数量最多、分布广泛、形态相似且同属的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在剔除高度聚集的根蘖株个体后,将2个种分为小树(1 cm≤DBH<10 cm)、中树(10 cm≤DBH<20 cm)和大树(DBH≥20 cm),运用点格局分析中的成对相关函数g(r)以及4个点格局零模型(完全空间随机模型、异质泊松模型、先决条件模型和随机标签模型),分析生境异质性在0~150 m尺度上和密度制约在0~30 m尺度上对树木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生境异质性在r>20 m尺度上明显促进了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聚集分布,但小叶青冈在112~150 m尺度上对生境异质性的作用不敏感;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在相同发育阶段的空间格局在1~150 m尺度上关联强度g_(12)(r)≈1,主要表现为无关联或负关联,但在1 m距离内,2个树种在小树、中树阶段倾向于相互聚集,大树阶段不能共存;密度制约的自疏效应在0~30 m尺度上均未表现,距离制约仅在多脉青冈小树阶段有轻度表现,但在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的小树到中树阶段,均在0~10 m尺度表现出明显的密度制约稀疏效应;多脉青冈与小叶青冈大树均在1 m距离内对同种小树和中树表现出庇护作用,大树在1~10 m距离内导致了同种小树稀疏,此外,小树、中树的分布格局在0~30 m尺度上与同种大树多为无关联。【结论】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种群内,密度制约的自疏效应、稀疏效应和距离制约效应的作用机制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多脉青冈小树倾向于远离大树,而小叶青冈小树在小尺度上轻度聚集在大树周围。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在小尺度上能较好地共存,在中大尺度上,生境异质性是2个树种在样地中大量共存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属比较 生境异质性 密度制约 稀疏效应 自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林子次生林中典型群落的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俊 艾训儒 +1 位作者 姚兰 陈思艺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82,共8页
在野外群落调查及双向指示种分析的基础上,对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川陕鹅耳枥+青冈-水马桑群落及其10个优势种群的物种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胸径≥1.0 cm的木本植物共149种8 051株,植株密度为13 418.3株/hm2,分属39科8... 在野外群落调查及双向指示种分析的基础上,对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川陕鹅耳枥+青冈-水马桑群落及其10个优势种群的物种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胸径≥1.0 cm的木本植物共149种8 051株,植株密度为13 418.3株/hm2,分属39科81属,区系成分以热带分布科属占据优势,具有温热带过渡的性质;低林层的物种更加均匀和多样,更新层物种丰富度占整个群落的59.8%;整个群落中,常绿与落叶树种的物种丰富度比为0.44∶1,多度比为0.39∶1,在更新层中常绿与落叶树种的物种丰富度比为0.52∶1,多度比为0.60∶1;群落的10个优势种群中,仅盐肤木、亮叶桦种群的幼龄个体较少,植株径级呈纺锤型,属衰退型种群,其他种群均为增长型。因此,多数优势种群自然更新良好,小径级个体增长迅速,群落中落叶树种占优势地位,在高林层中优势尤其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物种 种群 群落结构 多样性 木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林子大样地多脉青冈种群动态及点格局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俊 艾训儒 +3 位作者 姚兰 郭秋菊 林勇 陈思艺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9-464,共6页
采用生存分析函数和成对相关函数g(r),对木林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5 hm2大样地内多脉青冈的种群动态及不同生长阶段个体的点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多脉青冈种群第Ⅰ、Ⅱ龄级出现死亡高峰期,低龄级个体数量波动较大;年龄结构完... 采用生存分析函数和成对相关函数g(r),对木林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5 hm2大样地内多脉青冈的种群动态及不同生长阶段个体的点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多脉青冈种群第Ⅰ、Ⅱ龄级出现死亡高峰期,低龄级个体数量波动较大;年龄结构完整,呈金字塔型,属增长型种群;存活曲线在Ⅰ~Ⅳ龄级为Deevey-Ⅲ型,Ⅴ~Ⅷ龄级为Deevey-Ⅰ型;小树(1 cm≤DBH≤5 cm)、中树(5 cm<DBH≤20 cm)和成树(DBH>20 cm)个体点格局分布聚集强度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即在小尺度上强烈聚集,聚集频率随空间尺度的增大而减弱,在大尺度上趋于随机分布。在113~150 m尺度上,年龄越大的个体其聚集强度越弱,小树显著聚集分布,中树保持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减弱,成树由随机分布过渡为均匀分布。小树、中树的聚集强度分别在0~4 m和144~150 m尺度上与成树无关联,分别在5~150 m和0~143 m尺度上与成树正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林子自然保护区 多脉青冈 种群动态 点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杉原生群落病虫害及其防治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柏泉 艾训儒 +3 位作者 彭诚 易永梅 范深厚 张能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2-43,共2页
对湖北利川水杉原生群落病虫害进行了调查 ,发现危害这一珍贵植物的病虫害有桑寄生、水杉赤枯病、水杉叶枯病、水杉色卷蛾、白蚁 ,蚂蚁等。根据古水杉群落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 ,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水杉 原生群落 病虫害 其防治 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紫色马铃薯多酚类组成及主要微量元素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姚兰 雷灿 艾训儒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共5页
研究紫色马铃薯的总多酚主要组分和快速定量检测方法,紫色马铃薯的总多酚主要包括绿原酸、花青素和咖啡酸,其中除花青素以外的总多酚可以采用绿原酸为对照品在325 nm处直接测定,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度高,回收率在97.67%-103.15%;并针对硒... 研究紫色马铃薯的总多酚主要组分和快速定量检测方法,紫色马铃薯的总多酚主要包括绿原酸、花青素和咖啡酸,其中除花青素以外的总多酚可以采用绿原酸为对照品在325 nm处直接测定,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度高,回收率在97.67%-103.15%;并针对硒元素对紫色马铃薯酚类化合物如绿原酸、咖啡酸和花青素的代谢积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硒元素显著的促进了紫色马铃薯的绿原酸、咖啡酸和花青素以及有益微量元素有机硒元、锌和铁的积累;因此富硒紫色马铃薯是一种更好的功能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马铃薯 多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朴病虫害种类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柏泉 艾训儒 +2 位作者 彭琼 卢宗荣 王维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2-134,137,共4页
采用标准地法和线路调查法,对湖北恩施市新塘乡双河厚朴基地的厚朴病虫害进行了系统调查,记录主要虫害13种,其中叶部害虫9种,枝干害虫2种,根部害虫2种。厚朴主要病害5种。藤壶蚧、厚朴枝角叶蜂和厚朴新丽斑蚜为湖北省首次报道,小绿叶蝉... 采用标准地法和线路调查法,对湖北恩施市新塘乡双河厚朴基地的厚朴病虫害进行了系统调查,记录主要虫害13种,其中叶部害虫9种,枝干害虫2种,根部害虫2种。厚朴主要病害5种。藤壶蚧、厚朴枝角叶蜂和厚朴新丽斑蚜为湖北省首次报道,小绿叶蝉为厚朴新寄主记录种。同时记录了藤壶蚧的天敌6种,其中寄生小蜂2种,瓢虫4种;厚朴新丽斑蚜的天敌昆虫8种。对藤壶蚧、厚朴枝角叶蜂和厚朴苗木根腐病等重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调查,同时提出了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 病虫害 藤壶蚧 厚朴枝角叶蜂 天敌 防治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玉兰苗木的年生长规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沈作奎 艾训儒 +1 位作者 鲁胜平 张应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49-1050,1084,共3页
研究了紫玉兰一年生播种苗苗高、地径的年生长变化及其生物量组分的分配模式。结果表明,苗高、地径的生长规律符合S型生长曲线;可用logistic方程来拟合。可将苗木的生长时期划分为4个阶段:即出苗期(4月26日以前);生长初期(4月26日至6月1... 研究了紫玉兰一年生播种苗苗高、地径的年生长变化及其生物量组分的分配模式。结果表明,苗高、地径的生长规律符合S型生长曲线;可用logistic方程来拟合。可将苗木的生长时期划分为4个阶段:即出苗期(4月26日以前);生长初期(4月26日至6月17日);生长盛期(6月17日至9月30日);生长后期(9月30日以后)。其中,生长盛期的生长量占年生长量的71.1%左右。利用回归分析,得出苗高、地径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呈线性相关,且地径和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的相关系数大于苗高与其的相关系数。并拟合了苗高、地径及主根生长之间的最优回归方程,以了解苗木各部分生长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玉兰 播种苗 LOGISTIC方程 苗高 地径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gistic模型参数的遗传算法求解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友平 冯仲科 +1 位作者 董斌 艾训儒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92-195,共4页
Lgistic是一种近"S"型的曲线生长方程,其3个参数不能用常规的最小二乘法来求解。该文应用遗传算法的实数编码方案,利用Matlab 6.5和英国设菲尔德大学开发的遗传算法工具箱函数编制了参数拟合程序。引用了周元满等(2004)的4种... Lgistic是一种近"S"型的曲线生长方程,其3个参数不能用常规的最小二乘法来求解。该文应用遗传算法的实数编码方案,利用Matlab 6.5和英国设菲尔德大学开发的遗传算法工具箱函数编制了参数拟合程序。引用了周元满等(2004)的4种不同桉树品系的平均蓄积量原始数据,进行生长过程拟合,其结果与原作者所求解的参数相比较,残差平方和均相对偏小,其中尾叶桉的相差最大为289.38,EC_1品系相差最小为74.07,其模型求解精度都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 遗传算法 参数求解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洞河流域马尾松群落结构及改造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三祥 罗菊春 艾训儒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74-176,共3页
对龙洞河流域马尾松群落结构研究结果表明 ,龙洞河流域马尾松群落结构简单且物种多样性低 ,病虫害严重 ,生产力低下。并提出马尾松群落改造的原则。
关键词 马尾松 群落结构 改造技术 病虫害 流域 物种多样性 模式 龙洞河 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