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河流域蓝绿水在典型年份的时空差异特征 被引量:14
1
作者 臧传富 刘俊国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0,共10页
蓝绿水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蓝绿水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评价方面,在流域尺度上考虑气候因素的蓝绿水时空差异研究甚少。本文选取中国西北干旱内流河地区的黑河流域,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降水距平指数(M)2个指标确定典型年份,并分析不... 蓝绿水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蓝绿水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评价方面,在流域尺度上考虑气候因素的蓝绿水时空差异研究甚少。本文选取中国西北干旱内流河地区的黑河流域,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降水距平指数(M)2个指标确定典型年份,并分析不同典型年份(干旱年、湿润年、平水年)的流域蓝绿水时空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黑河流域的蓝水与绿水的合计深度从降雨量较高的上游到降雨量较低的下游呈现递减趋势;2)蓝绿水总量在湿润年份(1998年,252.72亿m3)明显大于干旱年份(1978年,167.73亿m3);3)绿水系数,即蒸散发占水资源总量的比例,在干旱年份(90.30%)明显高于湿润年份(85.41%)。同时,降水较低的年份(干旱年份)或地区(下游)绿水占水资源的比例明显高于降水较高的年份(湿润年份)或地区(上游)。黑河流域的典型年份蓝绿水数量与时空差异特征的分析可为探讨气候变化下蓝绿水演变及加强中国内陆河流域绿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水和绿水 典型年份 黑河流域 绿水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江流域主要生态系统蒸散与土壤水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
2
作者 邱欣彤 臧传富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05-116,共12页
探究东江流域内主要生态系统近50年蒸散与土壤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为合理实施干湿季水资源配置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发挥生态系统的水资源功能。通过建立SWAT模型模拟数据,分析干季、湿季和全年3个时间尺度下蒸散和土壤水变化特征。... 探究东江流域内主要生态系统近50年蒸散与土壤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为合理实施干湿季水资源配置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发挥生态系统的水资源功能。通过建立SWAT模型模拟数据,分析干季、湿季和全年3个时间尺度下蒸散和土壤水变化特征。采用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结合气象要素分析主要生态系统蒸散与土壤水变化特征与影响机制。东江流域在近50年间主要生态系统蒸散量总体呈现减少趋势,而土壤水量呈增加趋势,时间分布上表现为湿季>干季,空间分布表现为乔木林地>其他林地>水田>草地>旱地;东江流域蒸散和土壤变化没有明显的相互作用关系,二者变化主要受降水、温度和相对湿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蒸散量 土壤水 趋势分析 东江流域 SW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人文素养教育 提高中职烹饪教学水平 被引量:2
3
作者 臧传富 《中国食品》 2019年第9期126-127,共2页
一、餐饮市场文化需求讯号的集中反映文化餐品。餐品在国人心目中的概念已经不仅仅是"饱腹",色香味俱全且有情趣已经成为品评餐品的文化标准。譬如节假日、闲暇娱乐、操办喜事时选择饭店和酒家,一是要选择好吃和实惠的,二是... 一、餐饮市场文化需求讯号的集中反映文化餐品。餐品在国人心目中的概念已经不仅仅是"饱腹",色香味俱全且有情趣已经成为品评餐品的文化标准。譬如节假日、闲暇娱乐、操办喜事时选择饭店和酒家,一是要选择好吃和实惠的,二是会考虑其特色因素,如哪道餐品有这样的讲究,或者哪个商家有那样的文化经营理念,即好吃、实惠、有讲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水平 人文素养 烹饪 中职 教育 餐饮市场 经营理念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2019年珠江流域潜在蒸发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左大幸 臧传富 汪丽娜 《人民珠江》 2022年第10期41-49,共9页
蒸发是水分循环中的重要环节,深入研究各个气象要素对蒸发变化的影响,对气候变化、生态恢复和水资源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修正的Penman-Monte... 蒸发是水分循环中的重要环节,深入研究各个气象要素对蒸发变化的影响,对气候变化、生态恢复和水资源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修正的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1980—2019年珠江流域的潜在蒸散发量(ET_(0)),使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和反距离权重法分析潜在蒸散发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珠江流域多年平均ET_(0)为1 145.8 mm,增长率为1.37 mm/a,呈现上升趋势,四季中春季(0.56 mm/a)、秋季(0.4 mm/a)和冬季(0.44 mm/a)呈上升趋势,夏季(-0.03 mm/a)呈下降趋势;(2)珠江流域多年平均ET_(0)的空间分布情况主要表现为东西高、中间低和南高北低的特点,夏、秋、冬季ET_(0)分布较为相似,而春季ET_(0)分布与夏、秋、冬季呈现相反的特点;(3)温度、平均水汽压和海拔高度是ET_(0)变化的主导因子,对ET_(0)的变化起正贡献的因子有温度、平均水汽压、日照时数和风速,而海拔、纬度和相对湿度对ET_(0)的变化是负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发 彭曼公式 MANN-KENDALL 珠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江流域1980—2020年森林时空演变特征及水源林改造潜力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戴妙琳 陆晓琪 +5 位作者 臧传富 朱可 邱欣彤 罗洢雯 张卫强 甘先华 《人民珠江》 2023年第12期13-22,共10页
东江是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水源地,担负着香港地区、深圳和广州3个超大城市的供水任务。东江流域光、热资源充足,雨量充沛,是中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其自1980年以来由于自然因素、政策和经济发展等原因,流域的土地覆盖发生了显... 东江是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水源地,担负着香港地区、深圳和广州3个超大城市的供水任务。东江流域光、热资源充足,雨量充沛,是中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其自1980年以来由于自然因素、政策和经济发展等原因,流域的土地覆盖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是东江流域面积占比最大的森林的变化更加明显。因此,如何科学规划设计造林工程,依据潜力分析改造水源林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该研究基于1980—2020年东江流域30 m分辨率的土地利用、土壤等数据,结合东江源测站数据和社会经济指标数据,利用空间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探索东江流域1980—2020年森林覆盖的时空变化及驱动机制,同时对水源林改造的未来潜力进行了分析。①1980—2020年东江流域森林持续减少,总减少量为998.81 km 2,变化多集中于南部和北部,流域北部大量林地转化为耕地,流域南部大量林地转化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②1980—2020年,影响林地面积变化的因素中,常住人口数量、人口密度、GDP、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值、工农林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城镇登记失业率等因素占主要成分;③东江流域未来可改造林区域面积为5365 km 2,改造潜力多集中于流域北部及流域东南部。近40 a内东江流域森林面积持续减少,人为活动影响强烈,水源林改造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机制 水源林改造 主成分分析 东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区宜林潜力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丹妮 陈西雅 臧传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4-194,共11页
【目的】评估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区未来宜林性潜力,预测未来三北地区潜在可造林面积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国家建设绿色“一带一路”、保护三北地区生态和因地制宜建设防护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 【目的】评估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区未来宜林性潜力,预测未来三北地区潜在可造林面积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国家建设绿色“一带一路”、保护三北地区生态和因地制宜建设防护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干燥度、海拔及坡度5个指标建立评估体系,以林木生长所需条件确定指标的划分阈值,采用极限条件法对指标进行划分。通过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建立适宜性评估模型,依次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区宜林性潜力进行单指标评估,分析工程区内可造林区域的分布特征。在单个指标评估的基础上,对工程区宜林性潜力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运用最大熵模型对工程区宜林区域进行预测,将模型结果与上述5个指标的综合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单因子评估结果中,工程区内宜林性最大的限制因素为干燥度。在综合指标评估结果中,未来可造林区域面积为58.46万km^(2),占工程区总面积的17.52%,其集中分布在工程区西北部、东部及东南部区域。最大熵模型的模型精度高于0.8,达到良好水平,对适生区分布概率贡献率最大的环境因子是土地利用类型。模型的宜林性评估结果去除现有森林后,三北林业工程区未来乔木适生区面积为110.94万km^(2),灌木适生区面积为144.11万km^(2),分别占工程区面积的33.24%和43.19%。【结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区内可造林区域分布在工程区西北部的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和准噶尔盆地边缘、内蒙古高原以东地区和鄂尔多斯高原以南地区。西部盆地边缘宜林区分布形态受地形和冰雪融水影响呈零星分布的条带状;东部和南部地区受耕地和草地影响,宜林区域分布破碎零散。整体上,工程区东部地区宜林区域分布主要受农牧业用地影响,中部地区主要受干燥度制约,西部地区则主要受干燥度和海拔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性评估模型 三北地区 防护林 最大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