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普文葡萄柚黄龙病病原分子检测及鉴定 被引量:3
1
作者 胡龙娇 伍建榕 +2 位作者 叶维雁 刘惠民 李娅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7,共4页
为确定云南林科院普文林场葡萄柚试验园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引种的葡萄柚品种是否感染黄龙病以及其病原类型,采集116个柑桔黄龙病疑似病样进行PCR检测、16SrDNA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116个样品中共有96个样品感染黄龙病,总感... 为确定云南林科院普文林场葡萄柚试验园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引种的葡萄柚品种是否感染黄龙病以及其病原类型,采集116个柑桔黄龙病疑似病样进行PCR检测、16SrDNA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116个样品中共有96个样品感染黄龙病,总感病率达到82.8%;在该试验园分离出的黄龙病菌16SrDNA的序列一致性达到100%,与NCBI中的柑桔黄龙病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柑桔黄龙病非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fricanus)和柑桔黄龙病美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mericanus)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100%、97.6%-98.5%和96.0%-96.7%。该试验园葡萄柚上的柑桔黄龙病菌属于亚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柚 柑桔黄龙病 病原分子检测 16SrDNA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交互行为中的情绪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2
作者 胡龙娇 张智君 《人类工效学》 2010年第4期87-90,共4页
情绪对人类的行为有重大影响,以计算机为媒介的行为也不例外。本文就情绪对网上购物和信息搜索(学习)的影响、情绪干预在人机交互中的作用以及人机交互中的情绪评价技术等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运用情感计算技术来实现计算环... 情绪对人类的行为有重大影响,以计算机为媒介的行为也不例外。本文就情绪对网上购物和信息搜索(学习)的影响、情绪干预在人机交互中的作用以及人机交互中的情绪评价技术等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运用情感计算技术来实现计算环境对人类情绪状态的感知,并模仿和响应人类的情绪表达,是人机交互自然化和智能化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情绪 用户体验 情绪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侵染不同抗性松树后寄生适应性与致病力的变化 被引量:8
3
作者 应晨希 胡龙娇 +1 位作者 刘红斌 吴小芹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6-116,共11页
为研究不同毒力松材线虫在不断侵染抗性不同松树后其寄生适应性和致病力的变化,选取松材线虫强毒和弱毒虫株,循环接种至不同抗性松幼树(抗性马尾松、火炬松和黑松),通过测定松材线虫致病力、种群相关寄生适应性(RHS)系数、种群性比及线... 为研究不同毒力松材线虫在不断侵染抗性不同松树后其寄生适应性和致病力的变化,选取松材线虫强毒和弱毒虫株,循环接种至不同抗性松幼树(抗性马尾松、火炬松和黑松),通过测定松材线虫致病力、种群相关寄生适应性(RHS)系数、种群性比及线虫分泌的纤维素酶活的变化,探究松材线虫寄生适应性与致病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抗性松幼树无论是接种强毒还是弱毒虫株,其感病程度高低顺序依次为黑松>火炬松>抗性马尾松;经循环接种线虫3次后,3种松幼树的发病率均提高;且无论是强毒还是弱毒松材线虫种群其RHS系数均明显提高循环侵染抗性寄主后松材线虫多数种群的雌雄性比增加。通过检测松材线虫种群纤维素酶活力的变化表明,循环接种不同抗性寄主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松材线虫种群的纤维素酶活力,且循环侵染高抗马尾松幼树的增强效应最为显著。将经循环接种后的松材线虫虫株再接种黑松幼树进行致病力测定发现,接种经循环接种处理的强毒和弱毒松材线虫虫株的黑松幼树其发病时间较对照均不同程度缩短,其中发病最快的为接种ZJ-Ma种群和ZJ-Huo种群;即便发病最慢的接种YW4-Huo种群和YW4-Hei种群的处理也比对照提前12 d发病;且接种YW4-Ma、YW4-Huo和YW4-Hei种群的黑松的发病率分别达到87.5%,87.5%和75%。因此松材线虫通过多次侵染松幼树其种群适应性可得到明显提高,雌虫比例会增大,致病力会进一步增强,且循环侵染抗性松幼树后的增强效应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松树 寄生 适应性 雌雄性比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壳山核桃叶斑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天昊 翟敏 +3 位作者 胡龙娇 宣继萍 巨云为 何姣 《中国森林病虫》 2022年第2期16-23,共8页
为明确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叶斑病病原,对不同地区的薄壳山核桃叶斑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采集感病植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培养病原菌,并经过柯赫氏法则验证,结合形态学和系统发育树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田间两种感病症状的... 为明确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叶斑病病原,对不同地区的薄壳山核桃叶斑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采集感病植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培养病原菌,并经过柯赫氏法则验证,结合形态学和系统发育树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田间两种感病症状的薄壳山核桃叶片上共分离出4种致病真菌,分别为共享镰孢Fusarium commune、Phaeosphaeria fuckelii、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回接到健康山核桃叶片后,发病率分别为90.9%,100%,75.0%,100%。该结果可为了解薄壳山核桃叶斑病的病原种类及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叶斑病 病原鉴定 系统发育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