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支持对流动老人社会融合的影响——基于武汉和深圳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43
1
作者 周红云 胡浩钰 《西北人口》 CSSCI 2017年第4期24-32,共9页
本文基于武汉和深圳两个城市727位流动老人的调查数据,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社会支持对流动老人社会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老人主要的社会支持主体是政府、社区和家庭;社会融合包括社会适应、心理融合和行为融合三个因子。实证结... 本文基于武汉和深圳两个城市727位流动老人的调查数据,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社会支持对流动老人社会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老人主要的社会支持主体是政府、社区和家庭;社会融合包括社会适应、心理融合和行为融合三个因子。实证结果表明,除家庭的经济支持外,社会支持的其他维度对流动老人的社会融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总体社会融合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情感支持,其次是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支持和医疗服务支持,再次是政府提供的老年福利和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基于此,本文从政府、社区和家庭三个层面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政府应增加流动老人的福利,并推动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方便流动老人就医和报销;社区支持的重点是建立和完善医养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家庭成员须加大情感支持力度,关心流动老人的情感需求,并支持其继续学习,帮助流动老人融入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老人 社会支持 社会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保对农村居民自我养老保障的替代效应——基于家庭土地经营面积变化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黄宏伟 胡浩钰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9年第6期65-72,共8页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城镇化与家庭结构小型化、核心化等导致养儿防老和以地养老的传统保障模式逐渐弱化。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和2013年的微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DID)方法从家庭土地经营面积变化...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城镇化与家庭结构小型化、核心化等导致养儿防老和以地养老的传统保障模式逐渐弱化。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和2013年的微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DID)方法从家庭土地经营面积变化的视角评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对农村居民自我养老保障的替代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新农保对自我养老保障具有显著的替代作用,参加新农保可以使农村家庭的土地经营面积减少14%。进一步将样本按家庭养老保障能力分类展开讨论,发现新农保对自我养老保障的替代效应主要体现在家庭养老保障能力较弱的居民中,新农保对家庭养老保障能力较强的居民影响不显著。建议政府在缴费与基础养老金发放两个环节共同发力,持续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保 农村居民自我养老保障 土地经营面积 家庭养老保障能力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支出规模与方式对生育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华磊 胡浩钰 +1 位作者 张文超 沈政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0,共9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两期的世代交叠模型,通过理论演绎发现,如果公共财政教育支出让家庭感知到其作为生育补贴的方式进入家庭生育决策模型中,那么增加公共财政教育支出的确会促进社会生育。进一步采用2006-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经验研究... 本文构建了一个两期的世代交叠模型,通过理论演绎发现,如果公共财政教育支出让家庭感知到其作为生育补贴的方式进入家庭生育决策模型中,那么增加公共财政教育支出的确会促进社会生育。进一步采用2006-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经验研究和异质性分析发现:增加公共财政教育支出会促进社会生育但不显著;教育早期阶段财政投入越大,越会显著地促进社会生育,尤其在幼儿园阶段,财政教育支出每增加1%,出生率上升0.495‰;相比补贴给教育供方,补贴给教育需方家庭的财政教育支出更可能会促进社会生育,等等。给我们的政策启示在于,让民众感知到财政教育支出对生育成本的降低作用,加大幼儿园以及学前的财政教育支出,增强对教育需求方家庭的补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支出 世代交叠模型 生育水平 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养老保险挤占家庭生育?——理论阐述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兰永海 杨华磊 胡浩钰 《西北人口》 CSSCI 2018年第5期57-65,共9页
在现收现付制占主导的统账结合的养老制度下,通过构建世代交叠模型发现,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特别是统筹账户比例的提高,会降低家庭生育。进一步采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社会养老保险显著地挤占家庭生育,在全国层面上解释了过... 在现收现付制占主导的统账结合的养老制度下,通过构建世代交叠模型发现,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特别是统筹账户比例的提高,会降低家庭生育。进一步采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社会养老保险显著地挤占家庭生育,在全国层面上解释了过去生育水平下降的8%左右,对于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区域,挤占效应和解释力度更强。其中的机制是,城镇化和工业化下家庭生育成本上升和家庭收益下降引致的生育行为的正外部性。鉴于此,随着社会养老保险的深化和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研究和政策应重视养老制度改革对生育政策效应的反作用,特别是快速城镇化的中西部地区。同时,为降低社会养老保险对生育的负面影响,应考虑调整当前现收现付制占主导的统账结合的养老制度,并研究对家庭生育这一具有公共性的行为推出补贴政策,化解家庭生育的正外部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养老保险 正外部性 生育意愿 世代交叠模型 面板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育目标不一致性——理论解释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华磊 胡浩钰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9-40,共12页
为解析当前家庭生育目标偏离且低于社会生育目标的典型事实,构建世代交叠模型并采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表征为生育成本的教育支出和物价指数上升会显著降低家庭生育水平,表征为生育收益的社会养老保险对家庭生育水平的影响... 为解析当前家庭生育目标偏离且低于社会生育目标的典型事实,构建世代交叠模型并采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表征为生育成本的教育支出和物价指数上升会显著降低家庭生育水平,表征为生育收益的社会养老保险对家庭生育水平的影响为负且不显著,表征为生育保障的生育保险支出占比增加会显著提高家庭生育水平。这意味着生育目标不一致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在生育收益社会化下生育成本快速增加且主要由家庭承担引致的生育行为正外部性;逐步完善以降低生育成本为核心的生育保险制度可以规避生育行为的正外部性,特别在生育保障制度安排相对缺乏的经济欠发达或者广大农村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水平 正外部性 生育补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