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Ir掺杂MoS_(2)表面对N_(2)气敏吸附与解离反应性能提升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
作者 肖香珍 胡林峰 张建伟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9,共7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采用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N_(2)分子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的吸附和解离行为.研究表明:N_(2)分子在TM-MoS_(2)(TM=Fe、Ir)表面吸附能依次为0.62和0.47 eV,而完整MoS_(2)表面的吸附能只有0.08 eV,说... 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采用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N_(2)分子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的吸附和解离行为.研究表明:N_(2)分子在TM-MoS_(2)(TM=Fe、Ir)表面吸附能依次为0.62和0.47 eV,而完整MoS_(2)表面的吸附能只有0.08 eV,说明掺杂之后对N_(2)表现出略好的吸附性能.差分电荷密度分析表明,N_(2)吸附后,掺杂Fe、Ir原子与两个N原子之间电荷有所增加,N-N键之间的区域电荷密度减少,N-N键的强度减弱.态密度计算结果发现,N_(2)在吸附过程中,主要是N原子的2p_(y)、2p_(z)轨道与Ir的5d_(xy)和5d_(z^(2))以及Fe的3d_(xy)和3d_(z^(2))发生杂化作用.通过分析解离活化能,N_(2)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解离需要活化能均较高,且远大于在相应掺杂表面的吸附能,说明N_(2)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解离应该表现为分子吸附或脱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Ir 掺杂 单层MoS_(2) N_(2) 吸附与解离 活化能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枝黄蝉乙醇提取物中抑制胡椒瘟病菌活性成分研究
2
作者 苟亚峰 胡林峰 +4 位作者 曾煊 高圣风 刘君瑶 王银娜 孙世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3-185,193,共4页
为研究硬枝黄蝉Allemanda neriifolia Hook.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本研究采用减压柱层析、薄层色谱等对其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以胡椒瘟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为供试病原菌,测定了不同馏分对胡椒瘟病菌的抑菌活性。... 为研究硬枝黄蝉Allemanda neriifolia Hook.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本研究采用减压柱层析、薄层色谱等对其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以胡椒瘟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为供试病原菌,测定了不同馏分对胡椒瘟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石油醚萃取组分(AN-LS1)、氯仿萃取组分(AN-LS2)、乙酸乙酯萃取组分(AN-LS3)对胡椒瘟病菌均具有一定抑菌活性,抑制率分别为69.59%、66.73%和15.10%。对3种萃取组分采用活性跟踪分离,发现馏分AN-LS1-05、AN-LS1-06、AN-LS2-03、AN-LS2-04、AN-LS2-05、AN-LS3-02、AN-LS3-03对胡椒瘟病菌抑制率达到了100%,馏分AN-LS2-06、AN-LS2-07和AN-LS3-04抑制率达到了80%。对各馏分进一步分离最终得到AN-LS1-05-04、AN-LS1-07-07、AN-LS2-04-04、AN-LS2-06-05-06、AN-LS3-04-06等16个化合物,其化学结构有待进一步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枝黄蝉 胡椒瘟病菌 抑菌活性 馏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孜然种子中杀菌活性成分分离及结构鉴定 被引量:16
3
作者 胡林峰 冯俊涛 +1 位作者 张兴 张应烙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30-334,共5页
以小麦白粉病菌Blumer graminis、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ispora cubensis、杨树溃疡病菌Dothiorella gregaria、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vasinfectum、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oleracea和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6种病... 以小麦白粉病菌Blumer graminis、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ispora cubensis、杨树溃疡病菌Dothiorella gregaria、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vasinfectum、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oleracea和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6种病原菌为指示菌种,对孜然种子中的杀菌活性成分进行了跟踪分离及活性测定。采用柱层析分离技术,从孜然种子乙醇浸膏石油醚萃取液中分离得到两个具有杀菌活性的化合物,其结构经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等分析确定其分别为枯茗酸(对异丙基苯甲酸,p-isopropyl benzoic acid)和枯茗醛(对异丙基苯甲醛,p-isopropyl benzaldehyde)。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两化合物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capsici的毒力,其中枯茗醛对两种病原菌的EC50值分别为2.093和15.40mg/L,枯茗酸的EC50值分别为7.298和19.66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孜然 杀菌活性 枯茗酸 枯茗醛 植物源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衍生物及其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胡林峰 邢荣娥 +3 位作者 刘松 秦玉坤 陈晓琳 李鹏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18,共7页
壳聚糖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阳离子动物纤维和碱性多糖,其具有抑菌、抗肿瘤等多种独特的生物活性,对壳聚糖进行衍生化是改善其理化性质,提高其生物活性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了不同壳聚糖衍生物,如烷基化壳聚糖、氨基壳聚糖、季铵盐壳聚... 壳聚糖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阳离子动物纤维和碱性多糖,其具有抑菌、抗肿瘤等多种独特的生物活性,对壳聚糖进行衍生化是改善其理化性质,提高其生物活性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了不同壳聚糖衍生物,如烷基化壳聚糖、氨基壳聚糖、季铵盐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以及壳聚糖的酯、硫脲、氨基酸等化合物的制备,着重阐述了不同壳聚糖衍生物对细菌和真菌的抑菌活性;有助于指导新型壳聚糖抑菌活性物质的设计和合成,寻找高活性抑菌壳聚糖材料。目前,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抑菌活性领域的开发和应用,亟须开展壳聚糖衍生物结构与抑菌活性间的构效关系研究,探索高抑菌活性壳聚糖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壳聚糖衍生物 抗菌活性 抑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增压式柴油机共轨喷射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5
5
作者 胡林峰 吴建 +2 位作者 李德桃 梁凤标 张建新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作者研究开发的增压式共轨喷射系统,是一种在蓄压式共轨系统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新型共轨系统,实验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系统可以完全实现压力、油量和定时的独立控制,达到了产品研发的目标,满足不同的柴油机排放和性能的要求。
关键词 增压式柴油机 共轨喷射系统 开发 高压喷油泵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源抗真菌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胡林峰 杨靖华 +1 位作者 周琳 朱红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13,共9页
本文综述了2005-2009年发现的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并对这些植物源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分布及结构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其中着重介绍了菊科和伞形科植物中的抗真菌活性物质,并对植物源抗真菌活性物质的筛选及开发提出了一些... 本文综述了2005-2009年发现的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并对这些植物源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分布及结构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其中着重介绍了菊科和伞形科植物中的抗真菌活性物质,并对植物源抗真菌活性物质的筛选及开发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病原真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式共轨喷射系统的模拟计算和试验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胡林峰 吴建 +2 位作者 李德桃 梁凤标 张建新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1-216,共6页
通过对原蓄压式共轨喷射系统基本原理的重大改进 ,新型增压式共轨喷油系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压力和时间的独立控制。同时 ,利用 Hydsim软件模块化模拟计算技术 ,对该系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模拟分析。计算与试验结果表明 ,喷油器的结构... 通过对原蓄压式共轨喷射系统基本原理的重大改进 ,新型增压式共轨喷油系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压力和时间的独立控制。同时 ,利用 Hydsim软件模块化模拟计算技术 ,对该系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模拟分析。计算与试验结果表明 ,喷油器的结构参数对液力流动性能的影响很大。合理地匹配控制油道和喷孔面积、针阀升程和开启压力以及增压比等参数 ,可以进一步扩大系统的可控范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式共轨喷射系统 模拟计算 试验分析 柴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止血带对静脉输液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胡林峰 张琼 +1 位作者 余同琳 林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39-840,共2页
目的临床静脉输液时,应用传统圆形止血带患者疼痛明显。研究旨在比较3种止血带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分别使用3种不同止血带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1200例,比较患者的疼痛感、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血管充盈度和回血情况。结果扁形丝织... 目的临床静脉输液时,应用传统圆形止血带患者疼痛明显。研究旨在比较3种止血带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分别使用3种不同止血带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1200例,比较患者的疼痛感、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血管充盈度和回血情况。结果扁形丝织止血带在缓解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和血管充盈回血方面与圆形乳胶止血带、扁形橡胶止血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织扁止血带可提高静脉输液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带 护理 穿刺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内科ICU医院内感染的管理 被引量:7
9
作者 胡林峰 刘凌昕 韩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91-192,共2页
关键词 消化内科ICU 乙型肝炎病毒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共轨喷射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林峰 李德桃 吴健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32,共4页
由于共轨喷射系统具有高度的控制灵活性 ,已成为降低柴油机排放的主要核心技术之一。
关键词 柴油机 共轨喷射系统 汽车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离4-羟基-苯异丙胺对映体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林峰 张裕平 +3 位作者 王雪静 荆瑞俊 陈娜 杨胜凯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58-1059,1062,共3页
在内径100μm的毛细管内,以甲基丙烯酸甘油酯(GMA)和双(六-O-丁烯二酸单酯)-β-环糊精为单体原位聚合制得了手性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拆分了4-羟基-苯异丙胺对映体。考察了背景电解质的pH值、运行电压、柱温、流动... 在内径100μm的毛细管内,以甲基丙烯酸甘油酯(GMA)和双(六-O-丁烯二酸单酯)-β-环糊精为单体原位聚合制得了手性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拆分了4-羟基-苯异丙胺对映体。考察了背景电解质的pH值、运行电压、柱温、流动相的配比等因素对分离度的影响。在背景电解质pH为4.2、运行电压20 kV、柱温18℃、乙腈-9 mmol.L-1磷酸盐缓冲溶液(60+40)为流动相、在4 min内成功地分离了4-羟基-苯异丙胺对映体,其分离度达到1.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4-羟基-苯异丙胺对映体 整体柱 手性分离 双(六-O-丁烯二酸单酯)-β-环糊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禁食卡的人性化设计和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林峰 刘凌昕 王丽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5期100-100,共1页
目的探讨更具人性化的临床禁食护理。方法设计制作一种30cm×20cm可悬挂的禁食卡,卡正面色彩绚丽,提示禁食,语言温婉;卡背面提供详细的文字说明禁食和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结果减少了患者遗忘禁食,心理满意度增加。结论设计使用... 目的探讨更具人性化的临床禁食护理。方法设计制作一种30cm×20cm可悬挂的禁食卡,卡正面色彩绚丽,提示禁食,语言温婉;卡背面提供详细的文字说明禁食和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结果减少了患者遗忘禁食,心理满意度增加。结论设计使用体现人文关怀的禁食卡,可使临床禁食护理更具人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 设计和应用 禁食 临床 心理满意度 设计制作 人文关怀 检查前 意事项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操作累计法在护生实习操作考核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林峰 潘文云 唐玉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24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操作累计法在护生实习操作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1-6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实习的10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名,两组护生的护理操作分别采取累计法和传统考核方... 目的探讨护理操作累计法在护生实习操作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1-6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实习的10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名,两组护生的护理操作分别采取累计法和传统考核方法,比较两组护生的自我评价掌握程度及护生、带教老师、临床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生的操作考核成绩及带教老师、临床护士、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生自我评价掌握程度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操作累计法提升了护生的操作水平和自我评价,提高了带教老师、临床护士和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操作累计法 护生 操作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豆提取物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胡林峰 韩会娟 +1 位作者 朱红霞 王丹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4期78-79,84,共3页
对巴豆果壳和种子提取物进行了化学成分预试和抑菌活性测定,探讨巴豆果实在植物病害控制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巴豆果实中含有生物碱、甾体、萜类、氨基酸和挥发油等化学成分;供试浓度为干样0.05 g/mL时,巴豆果壳乙醇提取物对小麦全蚀... 对巴豆果壳和种子提取物进行了化学成分预试和抑菌活性测定,探讨巴豆果实在植物病害控制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巴豆果实中含有生物碱、甾体、萜类、氨基酸和挥发油等化学成分;供试浓度为干样0.05 g/mL时,巴豆果壳乙醇提取物对小麦全蚀病菌、小麦纹枯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的生长抑制效果较好,72 h检查的抑制率分别为97.53%、74.68%和73.95%,在同样供试浓度下,巴豆种子提取物抑菌效果较差。巴豆果壳和种子部分的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在较低供试浓度下,果壳提取物抑菌活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豆 抑菌活性 生长速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有机溶剂对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影响
15
作者 胡林峰 朱红霞 +1 位作者 校新蕾 张晓柯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7-88,共2页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常用有机溶剂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毒力。结果表明,甲醇和丙酮对病原菌的毒力较低,其中丙酮对棉花黄萎病菌、苹果炭疽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小麦纹枯病菌等4种病原菌,甲醇对棉花黄萎病菌、苹果炭疽病菌和小麦...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常用有机溶剂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毒力。结果表明,甲醇和丙酮对病原菌的毒力较低,其中丙酮对棉花黄萎病菌、苹果炭疽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小麦纹枯病菌等4种病原菌,甲醇对棉花黄萎病菌、苹果炭疽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等3种病原菌的的有效中浓度高于20μL/mL。杀菌剂筛选中可以优先考虑以甲醇和丙酮作为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溶剂 病原真菌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字交流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的应用
16
作者 胡林峰 顾永明 +1 位作者 吕红丽 黄春霞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5期69-70,共2页
目的提高临床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6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在临床药物治疗中沿用传统语言交流,研究组增加文字交流。结果实施文字交流后,研究组患者获取的相关用药知识比对照组明显增多(P<0.0... 目的提高临床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6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在临床药物治疗中沿用传统语言交流,研究组增加文字交流。结果实施文字交流后,研究组患者获取的相关用药知识比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研究组服药推迟率为5.2%,对照组为38.7%,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8.8%,对照组为85.0%,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文字交流应用于临床药物治疗中,不仅可以保证更加安全、合理地用药,同时又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交流 语言交流 护理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实践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林峰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09-110,共2页
就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毕业论文指导教学的现状,从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学生提前参与毕业论文的相关实验,提高学生科研实验中计算机应用的基础技能,因人而异的指导思想,以及加强学生科研综合素质... 就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毕业论文指导教学的现状,从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学生提前参与毕业论文的相关实验,提高学生科研实验中计算机应用的基础技能,因人而异的指导思想,以及加强学生科研综合素质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药工程 本科生 毕业论文 指导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油器快速磨合试验台的设计和应用
18
作者 胡林峰 张建新 +1 位作者 许新 钱光远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1999年第3期13-19,共7页
喷油器总成是柴油机喷油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它将高压定量的燃油雾化喷入缸内,与缸内气流形成可燃混合气,喷油器开启压力、油嘴的密封性和针阀运动的灵活性都会直接影响喷雾的质量。因此,喷油器工作的稳定性对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排放... 喷油器总成是柴油机喷油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它将高压定量的燃油雾化喷入缸内,与缸内气流形成可燃混合气,喷油器开启压力、油嘴的密封性和针阀运动的灵活性都会直接影响喷雾的质量。因此,喷油器工作的稳定性对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排放指标、工作噪声有着重要影响,而其可靠性对柴油机性能、排放指标的稳定性和工作的可靠性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由于国产喷油器在加工的硬件设备、材料和管理软件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尚存在差距,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尤其是孔式喷油器,普遍存在着早期故障多,工作可靠性差,寿命短等问题。使用中出现的主要的故障模式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油器总成 试验台 快速磨合 脉冲发生器 开启压力 调压弹簧 喷油泵 可靠性 压力损失 故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油嘴喷孔内部空穴两相流动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38
19
作者 何志霞 李德桃 +3 位作者 胡林峰 袁建平 王谦 袁文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3-438,共6页
在柴油机喷油嘴喷孔内部空穴流动现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完全发展了的空穴流动的二维气液两相流空穴模型,并进行了喷孔内部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国外已有实验数据的对比表明所建模型是正确的,在此计算模型框架下分析了喷孔... 在柴油机喷油嘴喷孔内部空穴流动现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完全发展了的空穴流动的二维气液两相流空穴模型,并进行了喷孔内部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国外已有实验数据的对比表明所建模型是正确的,在此计算模型框架下分析了喷孔上下游压差和喷孔入口圆角半径、喷孔直径和长度等几何特征参数对喷孔内空穴区域分布的影响,进而分析了对喷雾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喷油嘴 喷孔 空穴 两相流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丁醇和异丁醇对柴油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顾小磊 俞建达 +2 位作者 黄佐华 李佳峰 胡林峰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1-137,共7页
通过一台V6发动机研究了柴油中掺混正丁醇和异丁醇在不同转速、不同EGR率和喷油时刻下对燃烧与排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正丁醇-柴油燃料比异丁醇-柴油混合燃料着火滞燃期短,异丁醇缸内峰值压力和预混放热率比正丁醇高.柴油中掺混正丁... 通过一台V6发动机研究了柴油中掺混正丁醇和异丁醇在不同转速、不同EGR率和喷油时刻下对燃烧与排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正丁醇-柴油燃料比异丁醇-柴油混合燃料着火滞燃期短,异丁醇缸内峰值压力和预混放热率比正丁醇高.柴油中掺混正丁醇和异丁醇可以明显降低碳烟排放,使得碳烟随着EGR率变化变得平缓.同时掺混正丁醇对碳烟降低的效果更明显,而且掺混丁醇对NOx排放影响不大,一氧化碳与碳氢排放保持在较低水平.最后柴油机燃用丁醇可以达到同时降低碳烟和NOx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正丁醇-柴油 异丁醇-柴油 碳烟 燃烧与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