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样带高寒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38
1
作者 田玉强 欧阳华 +2 位作者 宋明华 牛海山 胡启武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3-449,共7页
沿青藏公路,以跨越山地荒漠、高寒草甸-草原和山地灌丛-针叶林等地带的样带为研究区域,在23个样点采集土样分析土壤有机碳(SOC)分布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样带水平方向,不同植被下整个剖面的SOC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森林〉灌丛... 沿青藏公路,以跨越山地荒漠、高寒草甸-草原和山地灌丛-针叶林等地带的样带为研究区域,在23个样点采集土样分析土壤有机碳(SOC)分布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样带水平方向,不同植被下整个剖面的SOC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森林〉灌丛〉草甸〉草原〉荒漠;在垂直方向上,森林、灌丛和草甸植被0~10cm土层SOC含量、草原植被20cm以上土层SOC含量皆显著高于其下各层,荒漠植被各土层SOC含量分布均一.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降水是影响样带内SOC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随样带内水热条件的改善,降水对SOC分布的影响逐渐降低;降水和土壤粘粒对表层SOC分布的影响较大,土壤粉粒和砂粒对底层SOC分布影响明显.土壤容重和pH对SOC沿剖面分布的影响逐渐降低;植被生物量是影响不同植被下SOC分布的重要生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样带 高寒生态系统 土壤有机碳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配碳对双层球团还原膨胀率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雪松 韩伏 +2 位作者 胡启武 夏征宇 陈东峰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107-111,共5页
分别以磁铁矿粉和赤铁矿粉为原料制备双层结构的球团,并在球团内层配加焦粉,研究不同矿种及内层不同的配碳量对球团还原膨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造球工艺和焙烧制度条件下,分别以磁铁矿粉和赤铁矿粉为原料制备的内层配碳双层球... 分别以磁铁矿粉和赤铁矿粉为原料制备双层结构的球团,并在球团内层配加焦粉,研究不同矿种及内层不同的配碳量对球团还原膨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造球工艺和焙烧制度条件下,分别以磁铁矿粉和赤铁矿粉为原料制备的内层配碳双层球团的还原膨胀性能存在明显差异;以磁铁矿粉为原料的双层球团随着内层配碳量的增加,球团的还原膨胀率(RSI)先降低后升高,配碳量1.0%(质量分数,下同)时最低,RSI为7.98%;以赤铁矿粉为原料的双层球团随着内层配碳量的增加,还原膨胀率呈降低趋势,配碳量为1.5%时最低,RSI为9.52%。从球团的显微矿相结构看出:以磁铁矿粉为原料的双层球团内层配碳量超过1.0%,球团内出现磁铁矿晶体;以赤铁矿粉为原料的双层球团内层配碳量超过1.5%,球团内出现磁铁矿晶体,球团强度开始下降且还原膨胀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膨胀率 双层球团 内配碳 球团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作物生产碳效率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景裕 尧波 +2 位作者 胡启武 聂兰琴 付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31-1239,共9页
提高农作物生产的碳效率是实现低碳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减排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要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碳投入量和产出量,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农业碳效率进行了估算,分析了研... 提高农作物生产的碳效率是实现低碳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减排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要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碳投入量和产出量,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农业碳效率进行了估算,分析了研究区农作物生产碳效率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作物碳的生产效率从2000年的9.27 kg·kg-1(CE)增长到2010年的10.16 kg·kg-1(CE),经济效率由2000年的10.73 Yuan·kg-1(CE)下降到2010年的9.25 Yuan·kg-1(CE),生态效率从2000年的1.76 kg(C)·kg-1(CE)上升至2010年的1.94 kg(C)·kg-1(CE);(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作物碳效率的空间分布呈现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主要年份高效率区大都集中于该区的东南部地区,低效率区主要集中在九江地区各县(市);(3)在碳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农作物碳的生产效率受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作物经济产量的影响,经济效率受粮食产量和价格的影响,生态效率则主要受农业碳产出的影响。(4)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部分县(市)为碳汇区,且高碳汇区逐年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碳投入 碳效率 农作物 低碳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与生产功能权衡的赣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情 聂小飞 +2 位作者 谢颂华 胡启武 莫明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61,74,F0002,共10页
为识别影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适宜模式关键因素和分区针对性地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应用专家打分、层次分析、模糊数学、空间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基于生态与生产功能权衡的赣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适宜性评... 为识别影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适宜模式关键因素和分区针对性地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应用专家打分、层次分析、模糊数学、空间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基于生态与生产功能权衡的赣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构建22项评价指标组成的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成功将赣南18县(市、区)划分为偏生态防护型、偏高效开发型和生态防护型与高效开发型皆可3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适宜区,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分区综合治理对策建议;土壤侵蚀现状、主体功能定位、地方水土流失治理能力、地形、农业人口是生态防护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适宜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区域开发利用现状、土壤肥力状况、区域便捷程度、地形、农业人口与农业发展状况是高效开发型水土流失治理模式适宜性的关键影响因素。权衡生态与生产功能可遴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关键影响因素,识别各行政区适宜治理模式,为针对性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地区 生态防护型 高效开发型 适宜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网络下运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以“土壤”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胡文静 胡启武 +1 位作者 蒋梅鑫 肖显杨 《地理教学》 2021年第7期18-22,共5页
5G网络的推行为高中地理教育提供了更加多样的内容和形式。本文通过以网络为依托的“庐山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调查与保护虚拟仿真”实验,结合常规课堂教学,实现“以虚补实”“虚实结合”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地理学科... 5G网络的推行为高中地理教育提供了更加多样的内容和形式。本文通过以网络为依托的“庐山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调查与保护虚拟仿真”实验,结合常规课堂教学,实现“以虚补实”“虚实结合”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高中地理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层一体”视角下地理研学旅行活动的课程设计——以景德镇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王蕾惠 胡启武 施文慧 《地理教学》 2023年第15期53-58,共6页
研学旅行对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卓有成效。如何确保研学旅行活动的质量与效果,做到“学”与“游”并重已成为研学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基于“四层一体”理念,以景德镇为例,从自然层、生计层、制度层和文化层四个方面进行... 研学旅行对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卓有成效。如何确保研学旅行活动的质量与效果,做到“学”与“游”并重已成为研学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基于“四层一体”理念,以景德镇为例,从自然层、生计层、制度层和文化层四个方面进行了研学活动的开发和设计,注重探究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制约,并将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渗透到研学活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层一体 研学旅行 景德镇 研学资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夏热冬冷地区双面和单面太阳能光伏系统能量对比与应用效益分析
7
作者 杨钰群 席细平 胡启武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25年第2期108-114,121,共8页
为加快夏热冬冷地区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以典型夏热冬冷地区江西省余干县150 MW双面光伏系统和100 MW单面光伏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2种光伏系统的布置方法、模块选型、逆变器选型、列阵设计、环境监测设施以及2022年运行数据,从辐照度、... 为加快夏热冬冷地区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以典型夏热冬冷地区江西省余干县150 MW双面光伏系统和100 MW单面光伏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2种光伏系统的布置方法、模块选型、逆变器选型、列阵设计、环境监测设施以及2022年运行数据,从辐照度、环境温度、有效利用时间和发电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双面和单面光伏系统的年发电量分别为120.1万、115.7万kW·h/MW,双面光伏系统有效利用时间比单面光伏系统高12.8%、每兆瓦年发电量比单面光伏系统高3.7%,具有更高的能量产出;辐照度和环境温度对光伏系统能量产出具有较大影响;在寿命期内,双面光伏系统每兆瓦发电产生的经济效益比单面光伏系统高18%、每兆瓦多减少CO_(2)3 389 t;与单面光伏系统相比,双面光伏系统投资成本较高、回收期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夏热冬冷地区 江西省 双面光伏系统 能量对比 应用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