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源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小鼠感染试验
1
作者 张鲁星 石晴晴 +5 位作者 陶梦珂 李苗苗 赵恒 胡功政 吴华 刘建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1,共7页
为确定某规模化兔场仔兔呼吸道感染合并腹泻引起死亡的原因,无菌采集病兔气管、肺、肝组织进行病毒和细菌检测。通过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16S rRNA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确定分离菌株种属。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耐药基因... 为确定某规模化兔场仔兔呼吸道感染合并腹泻引起死亡的原因,无菌采集病兔气管、肺、肝组织进行病毒和细菌检测。通过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16S rRNA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确定分离菌株种属。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耐药基因检测及动物回归对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和致病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从同一只仔兔的肺脏、气管中分离得到2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分别将其命名为KF1、KQ2,从肝脏中分离得到1株大肠埃希氏菌并将其命名为EG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KF1、KQ2和EG3均对黏菌素和氨苄青霉素钠耐药,对阿米卡星和氟苯尼考敏感。3株菌均检出耐药基因mcr-1和bla TEM。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KF1组小鼠5 h后死亡50%,24 h全部死亡;混合组小鼠12 h后全部死亡;KQ2和EG3组48 h全部死亡。以上研究表明,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混合感染是引起仔兔死亡的主要原因,3株分离株单独及混合感染均能引起试验小鼠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氏菌 大肠埃希氏菌 分离鉴定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米卡星诱导对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及生物被膜和外排泵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李苗苗 赵恒 +5 位作者 陶梦珂 张鲁星 石晴晴 胡功政 贺丹丹 刘建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89,共7页
为研究亚抑菌浓度阿米卡星诱导对大肠埃希氏菌敏感菌株耐药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外排泵活性的影响,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阿米卡星对6株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以0.5 MIC作为初始诱导浓度进行诱导,每隔5 d重新测定阿米卡星MIC,... 为研究亚抑菌浓度阿米卡星诱导对大肠埃希氏菌敏感菌株耐药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外排泵活性的影响,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阿米卡星对6株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以0.5 MIC作为初始诱导浓度进行诱导,每隔5 d重新测定阿米卡星MIC,并调整诱导浓度,共计30 d,最后将诱导第30天菌株进行无药物压力稳定培养5 d,保存各诱导菌株及无药传代菌株共计210株,测定各诱导菌株药物敏感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部分菌株外排泵活性变化。结果发现,随着诱导天数的增加,阿米卡星对6株分离菌株MIC逐渐升高,诱导菌株耐药性不断增强,其对诱导第30天菌株的MIC值为诱导前的8~32倍;经过5 d无药培养后,MIC测定结果与第30天基本保持一致;诱导后的菌株中,强成膜能力菌株占总数的5%,中成膜能力菌株为56.7%;以每5 d的生物被膜形成量平均值与原菌相比,结果发现,所有诱导菌株生物被膜形成量均显著增加(P<0.01),表明亚抑菌浓度阿米卡星诱导可促进大肠埃希氏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无药稳定培养5 d的菌株与诱导第30天菌株相比,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基本保持不变。荧光探针测定外排泵结果显示,诱导菌株外排泵活性显著受到抑制。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阿米卡星诱导促进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抑制外排泵活性,使菌株的耐药性增强,研究结果可为氨基糖苷类药物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氏菌 阿米卡星 诱导 生物被膜 外排泵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与氨苄西林联用的体内外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胡功政 许兰菊 +3 位作者 苑丽 李敏 袁宝清 邓强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9-394,共6页
试验观察了β 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与氨苄西林联用的体内外协同抗菌作用。结果表明 :氨苄西林与舒巴坦联用对 5个标准菌株的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相似 ,对除绿脓杆菌外的 6株临床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较显著高于氨苄西林。临床分离菌... 试验观察了β 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与氨苄西林联用的体内外协同抗菌作用。结果表明 :氨苄西林与舒巴坦联用对 5个标准菌株的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相似 ,对除绿脓杆菌外的 6株临床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较显著高于氨苄西林。临床分离菌株均可产生 β 内酰胺酶并可不同程度的水解氨苄西林 ,在不加入舒巴坦时 ,β 内酰胺酶对氨苄西林的水解率为 5 7 6 4%~ 10 0 % ,加入舒巴坦时 ,β 内酰胺酶对氨苄西林的水解率降低。舒巴坦对临床分离菌株产生的 5种 β 内酰胺酶均有抑制作用 ,在 1μg/ml时的抑制率为 9 35 %~ 6 7 2 0 % ,10 μg/ml时为 5 0 %~93 19% ,显示出明显的抑酶保护作用。氨苄西林与舒巴坦联用对氨苄西林耐药菌株引起的鸡白痢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按 5mg/kg肌注的治愈率为 91 18% ,显著高于氨苄西林混饮 ,与舒他西林相似。提示二者联用体内体外均有协同抗菌作用 ,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舒巴坦 氨苄西林 抗菌活性 联合用药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球威克冲剂对人工感染鸡球虫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被引量:5
4
作者 胡功政 刘冰宏 +2 位作者 班付国 朱桂玲 葛荣志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1-13,共3页
用中药百球威克对人工感染鸡球虫病的防治效果表明 :百球威克按 2~ 4 g/ l水混饮 ,有较高的抗球虫效果 ,抗球虫指数分别为 186 .8和 190 .
关键词 百球威克 鸡球虫病 抗球虫指数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内酰胺酶的分类与检测 被引量:14
5
作者 胡功政 张春辉 《中国兽药杂志》 2003年第12期42-46,12,共6页
综述了β-内酰胺酶尤其是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酶的分类及检测方法进展。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 分类 检测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AMPC酶 B一内酰胺类抗生素 耐药机制 兽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黄白术片对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疗效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功政 刘冰宏 +3 位作者 班付国 韩立 郭书明 陈红英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6-19,共4页
3组16日龄小鸡人工感染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毒,48h后出现临床症状,分别内服三黄白术片,剂量分别为0.375g,0.25g和0.125g,每日2次,连服5日,随后的10日内,治疗组分别死亡13.3%(4/... 3组16日龄小鸡人工感染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毒,48h后出现临床症状,分别内服三黄白术片,剂量分别为0.375g,0.25g和0.125g,每日2次,连服5日,随后的10日内,治疗组分别死亡13.3%(4/30)、16.7%(5/30)和40%(12/30),而未治疗的对照组死亡53.3%(16/30)。在相对增重上,治疗组分别为73.9%、70.1%和71.1%,而未治疗对照组为2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黄白术片 传染性法氏囊病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禽丹对人工感染雏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
7
作者 胡功政 刘秀玲 +1 位作者 王付华 张杰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6-58,共3页
关键词 健禽丹 人工发病 治疗试验 鸡大肠杆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6—甲氧嘧啶在京Ⅲ鸡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8
作者 胡功政 缄为民 +3 位作者 王玉梅 孟凡东 娄渊芬 逯俊堂 《北京农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56-60,共5页
本文报告了磺胺—6—甲氧嘧啶(DS—36)在京Ⅲ鸡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用夏普PC—1500袖珍计算机,对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药动学模型嵌合,并选用合适的动力学模型描述了DS—36的药动学特点。结果表明:静注DS—36后,血药... 本文报告了磺胺—6—甲氧嘧啶(DS—36)在京Ⅲ鸡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用夏普PC—1500袖珍计算机,对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药动学模型嵌合,并选用合适的动力学模型描述了DS—36的药动学特点。结果表明:静注DS—36后,血药经时过程符合无吸收因素二室模型。tyαβ=9.26±0.60(hr),Vd=8.40±1.60(100ml/kg·hr),Tcp(ther)=11.29±2.94(hr)。京Ⅲ鸡在单剂量胃管投服DS-36混悬液(100mg/kg)后,血药浓度变化符合有吸收因素一空模型。ka=0.513±0.0992(hr^(-1)),T_(max)=4.42+0.57(hr)、C_(max)=9.11±0.25(mg%),tyαke=9.38±0.49(hr),生物利用度F=94.47%。根据单剂量给药参数计算出多剂量给药参数,推荐的口服治疗方案为:负荷剂量Do=170mg/kg,维持剂量Do=100mg/kg,给药间隔L=12(h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6—甲氧嘧啶 京Ⅲ鸡 药动学 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热灵注射液的安全性与初步应用
9
作者 胡功政 姚丙炎 于保国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4-37,共4页
扑热息痛(Paracetamol,即对乙酰氨基酚 Aletaminophen 简称 AAP)是常用而安全的解热镇痛药物,但目前供兽用的仅有片剂,给药十分不便。根据我省材料来源及实际需要,我们于1989年5月起,经过溶解、冷析观察及正交试验,选用适宜的混合溶媒... 扑热息痛(Paracetamol,即对乙酰氨基酚 Aletaminophen 简称 AAP)是常用而安全的解热镇痛药物,但目前供兽用的仅有片剂,给药十分不便。根据我省材料来源及实际需要,我们于1989年5月起,经过溶解、冷析观察及正交试验,选用适宜的混合溶媒试制了含 AAP 15%的退热灵注射液,由于较国内人医同类产品浓度提高,生产成本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热灵 注射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志贺菌病的病原鉴定 被引量:26
10
作者 许兰菊 臧为民 +2 位作者 康相涛 胡功政 王川庆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0-423,共4页
本文在国内首次报道了鸡群中发生的一种新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于幼龄雏鸡,主要特征为脓血痢疾和明显的肠道出血。发病率100%,死亡率3.84%~33.3%。各种微生物学和血清学试验结果表明:该病由鲍氏志贺杆菌所引起。动物攻毒试验表明... 本文在国内首次报道了鸡群中发生的一种新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于幼龄雏鸡,主要特征为脓血痢疾和明显的肠道出血。发病率100%,死亡率3.84%~33.3%。各种微生物学和血清学试验结果表明:该病由鲍氏志贺杆菌所引起。动物攻毒试验表明该菌对雏鸡具有很强的致病作用,症状和病理变化与自然病例表现相同,攻毒后7d致死率达50%~100%。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喹诺酮类药物和头孢类及其他抗生素类药物均敏感,但对链霉素和环丙沙星等中度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菌病 病原鉴定 鲍氏血清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奶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清型、毒力基因及PFGE分型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保光 蔡田 +5 位作者 李小申 刘营营 贺丹丹 匡秀华 高延玲 胡功政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1-286,共6页
目的:研究生鲜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荚膜多糖血清型分布、毒力基因携带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型情况。方法:从河南省4个地区奶牛养殖场采集生鲜牛奶样品按照国标法进行分离,扩增耐热核酸酶基... 目的:研究生鲜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荚膜多糖血清型分布、毒力基因携带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型情况。方法:从河南省4个地区奶牛养殖场采集生鲜牛奶样品按照国标法进行分离,扩增耐热核酸酶基因nuc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测定荚膜多糖血清型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采用PFGE分析菌株间的相关性和遗传关系。结果:从350份生鲜牛奶样品中分离鉴定到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22.86%。荚膜多糖血清型测定发现,cap5(60%)是流行血清型。从这些阳性菌株中,发现有62株(77.5%)携带有毒力基因,毒力基因set、hlb、hld、lukED、ebp、clfA和clfB,检出率分别为40.00%、51.25%、57.50%、60.00%、58.75%、57.50%和58.75%。此外,47株(58.75%)菌携带不少于6个毒力基因,流行的毒力基因谱型为set-hla-hlb-hld-lukED-cna-ebp-clfA-clfB。PFGE结果显示,获得72株菌的PFGE图谱,按90%的相似性可分为12个簇和46种PFGE型。D簇(3种PFGE型)、G簇(3种PFGE型)和J簇(5种PFGE型)菌株中均检出一定基因类型的毒力基因,表明河南地区生鲜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广泛存在于多种PFGE型别中。结论:生鲜牛奶均有一定程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多数菌株携带毒力基因,且毒力基因的类型较为复杂,这对消费这些牛奶的人群构成潜在的健康威胁。PFGE分型菌株主要以克隆形式进行传播,且克隆型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故临床应加强生奶及乳品血清型、毒力基因检测及分子分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血清型 毒力基因 脉冲场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宠物犬源大肠杆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的检测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贺志沛 王玲飞 +4 位作者 刘建华 吴华 潘玉善 苑丽 胡功政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1-215,共5页
floR是氟苯尼考特异性耐药基因之一,当前宠物犬源大肠杆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的研究报道很少,故本试验利用PCR方法对宠物犬源大肠杆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进行检测,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宠物犬源大肠杆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 floR是氟苯尼考特异性耐药基因之一,当前宠物犬源大肠杆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的研究报道很少,故本试验利用PCR方法对宠物犬源大肠杆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进行检测,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宠物犬源大肠杆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20株宠物犬源大肠杆菌中floR耐药基因的阳性菌株数为9株,阳性检出率为45%;对氟苯尼考的耐药率为65%,并呈现3~7重的多重耐药性。结果表明,随着氟苯尼考在兽医临床的广泛应用,其耐药率越来越高,需不断加强对氟苯尼考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物犬 大肠杆菌 氟苯尼考 floR 多重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大肠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保光 肖尚修 +2 位作者 吴华 潘玉善 胡功政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8-191,共4页
分析鸭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关系,为临床相关感染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采用CLSI推荐的初步筛选试验和表型确证试验方法,检测了临床分离的12株鸭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情况,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环丙沙星等9种抗... 分析鸭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关系,为临床相关感染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采用CLSI推荐的初步筛选试验和表型确证试验方法,检测了临床分离的12株鸭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情况,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环丙沙星等9种抗菌药对其的抗菌活性。临床分离的12株鸭大肠杆菌中,有4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3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对多种药物耐药,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之间产生交叉耐药,对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产生多重耐药性,产酶菌的耐药性明显大于非产酶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鸭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大肠杆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药物敏感性 微量稀释法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建华 苑丽 +3 位作者 李凤娟 胡功政 潘玉善 莫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1-163,共3页
2006年10月—2008年5月,从国内5个省的9个规模型鸭场的发病鸭或死亡鸭分离、鉴定大肠杆菌67株,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头孢3代、4代,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环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试验菌株对以上药物的耐药率分别... 2006年10月—2008年5月,从国内5个省的9个规模型鸭场的发病鸭或死亡鸭分离、鉴定大肠杆菌67株,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头孢3代、4代,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环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试验菌株对以上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头孢曲松钠(56.7%)、头孢噻呋(71.6%)、头孢吡肟(31.3%)、头孢噻肟(49.3%)、左氧氟沙星(50.7%)、环丙沙星(71.6%)、加替沙星(62.7%)、亚胺培南(0%)、氨曲南(56.7%),鸭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比较严重,且同类药物的交叉耐药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大肠杆菌 药物敏感性 耐药性 交叉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伤寒沙门菌cpxR和acrB双基因缺失菌株的构建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慧 刘保光 +5 位作者 孙亚伟 马彩珲 陈丽鹏 苑丽 潘玉善 胡功政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95-602,共8页
为了探索cpxR基因对鼠伤寒沙门菌多重耐药性的调控机制,同时避免外排泵acrB的存在掩盖cpxR对其他外排泵或外膜蛋白的调控作用,利用基于Red同源重组系统的一步法失活染色体基因,用含有同源臂的线性打靶DNA片段替换目的基因,构建鼠伤寒沙... 为了探索cpxR基因对鼠伤寒沙门菌多重耐药性的调控机制,同时避免外排泵acrB的存在掩盖cpxR对其他外排泵或外膜蛋白的调控作用,利用基于Red同源重组系统的一步法失活染色体基因,用含有同源臂的线性打靶DNA片段替换目的基因,构建鼠伤寒沙门菌JS株的acrB基因缺失株JSΔacrB。然后利用噬菌体转导技术,以前期构建的cpxR缺失株JSΔcpxR∷kan为供体菌,本研究新构建的JSΔacrB为受体菌,在P22噬菌体的作用下构建双基因缺失菌株JSΔacrBΔcpxR∷kan,同时制备cpxR基因回补菌株JSΔacrBΔcpxR∷kan/pcpxR。最后用微量稀释法测定10种临床常用代表性抗菌药物对JS和各缺失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成功构建鼠伤寒沙门菌的双基因缺失菌株JSΔacrBΔcpxR∷kan以及其cpxR基因互补菌株JSΔacrBΔcpxR/pcpxR。MIC结果显示,acrB基因缺失后,多西环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头孢曲松和头孢噻呋的MIC值分别降低32、4、4、16、32、4、2和128倍;双基因缺失后,多西环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头孢噻呋的MIC值进一步降低2、8、2和2倍;而将cpxR基因回补之后,这4种抗菌药物的MIC值会升高4、16、2和4倍。结果表明,cpxR能调控鼠伤寒沙门菌对多西环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头孢噻呋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菌 cpxR ACRB 双基因缺失 M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巴坦钠和EDTA使产ESBLs鸡大肠杆菌恢复对抗菌药物敏感性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保光 刘建华 +5 位作者 吴华 陈玉霞 胡功政 徐利纳 陈燕杰 孟春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6-329,共4页
为测定舒巴坦钠、膜通透性促进剂(EDTA)对抗菌药物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0种抗菌药物及其与舒巴坦钠、EDTA、舒巴坦钠+EDTA联用对产ESBLs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舒巴坦钠和EDTA可以增强部分抗... 为测定舒巴坦钠、膜通透性促进剂(EDTA)对抗菌药物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0种抗菌药物及其与舒巴坦钠、EDTA、舒巴坦钠+EDTA联用对产ESBLs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舒巴坦钠和EDTA可以增强部分抗菌药物对产ESBLs鸡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产ESBLs菌对常用第三代头孢噻呋、头孢噻肟的耐药率高于80%,对氟喹诺酮类、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阿米卡星、磷霉素的耐药率高达100%,对第四代头孢头孢吡肟的敏感率为100%;对加舒巴坦钠的头孢噻肟、氟苯尼考、阿米卡星及磷霉素的耐药率低于未加舒巴坦钠的单方药物,耐药率分别为0、88.9%、88.9%、0;对加EDTA的加替沙星、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阿米卡星及磷霉素的耐药率低于未加EDTA的单方药物,耐药率分别为30%、11.1%、22.2%、11.1%、0;多数菌株对加舒巴坦钠+EDTA的阿米卡星、磷霉素、氟苯尼考、头孢噻呋的耐药率均较仅加舒巴坦钠或EDTA的低,耐药率均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巴坦钠 EDTA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鸡大肠杆菌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和环丙沙星联合对鸵鸟源大肠杆菌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建华 吴华 +3 位作者 潘玉善 苑丽 苗恩果 胡功政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4-217,共4页
为研究黄芩苷能否增强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对鸵鸟源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本试验先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单个药物对鸵鸟源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进而筛选出10株耐药菌株(T1~T4、T7、T8、T10、T12、T21、T25),然后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棋盘法... 为研究黄芩苷能否增强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对鸵鸟源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本试验先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单个药物对鸵鸟源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进而筛选出10株耐药菌株(T1~T4、T7、T8、T10、T12、T21、T25),然后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棋盘法,用环丙沙星和黄芩苷对以上10株耐药菌株进行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结果发现环丙沙星和黄芩苷单用的MIC分别为64和512或1024 μg/mL;联合用药后,对10株耐药菌的分级抑菌浓度进行测定,其中T1、T2、T3、T7、T8、T10、T12、T21的分级抑菌浓度均为0.375,T4、T25的分级抑菌浓度均为0.25,10株菌的分级抑菌浓度均小于0.5。结果表明,环丙沙星和黄芩苷联合对鸵鸟源大肠杆菌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沙星 黄芩苷 鸵鸟源大肠杆菌 联合药敏试验 分级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疫里氏杆菌病药物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8
作者 吴华 李胜利 +2 位作者 侯百枝 陈华 胡功政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7年第4期96-100,共5页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养鸭业常见的严重的细菌病。药物防治是目前有效措施之一,主要药物有抗生素、合成抗菌药、抗菌肽及中草药等。兽用抗生素中尤以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类等四类抗生素对其的作用较强。其中氯霉素类药...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养鸭业常见的严重的细菌病。药物防治是目前有效措施之一,主要药物有抗生素、合成抗菌药、抗菌肽及中草药等。兽用抗生素中尤以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类等四类抗生素对其的作用较强。其中氯霉素类药物氟苯尼考自1998年在国内上市以来,主要用于防治该病,效果良好。氟喹诺酮类药物近20多年在兽医临床应用广泛,但耐药现象日益严重。防治该病应选择或开发较新的药物,如加替沙星、奥比沙星、莫西沙星等;磺胺类药物因安全性低、药物残留严重、抗菌活性无明显优势,已逐步被其他药物所替代;抗菌肽及抗菌中药具有独特的抗菌机理且安全性高,有望成为新一代的抗菌药物应用于本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氏杆菌 抗生素 中药 抗菌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子与细菌多重耐药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红英 胡功政 +1 位作者 李新生 崔保安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6年第4期29-32,共4页
细菌的多重耐药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难题,其耐药机制、耐药基因的传播与转移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近来研究表明,细菌中存在一种能捕获和表达基因的遗传单位———整合子在细菌获得耐药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整合子编码一个整合酶负责基因盒... 细菌的多重耐药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难题,其耐药机制、耐药基因的传播与转移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近来研究表明,细菌中存在一种能捕获和表达基因的遗传单位———整合子在细菌获得耐药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整合子编码一个整合酶负责基因盒在重组位点attⅠ和attC上的插入及切除,同时整合子也提供一个启动子(Pant)负责基因盒耐药基因的表达。整合子携带着重组的基因盒插入到转座子或接合质粒中,在不同的细菌间运动而传播耐药性,同时一个整合子可以捕获多个基因盒,对细菌多重耐药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现就整合子的结构、类型、基因盒的种类与表达及其与细菌多重耐药性的有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子 转移 细菌 多重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白痢沙门氏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亚型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苑丽 潘玉善 +2 位作者 吴华 刘建华 胡功政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8-802,共5页
为研究鸡白痢沙门氏菌的耐药表型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亚型,分别采用微量稀释法及PCR扩增、测序比对法对8株分离自河南的鸡白痢沙门氏菌进行耐药表型检测及ESBLs基因亚型分析。结果显示,8株鸡白痢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三... 为研究鸡白痢沙门氏菌的耐药表型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亚型,分别采用微量稀释法及PCR扩增、测序比对法对8株分离自河南的鸡白痢沙门氏菌进行耐药表型检测及ESBLs基因亚型分析。结果显示,8株鸡白痢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三代头孢、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耐药较为严重,仅对头孢噻呋/舒巴坦(2∶1)、头孢哌酮/他唑巴坦(4∶1)和头孢吡肟高度敏感。PCR检测表明8株受试菌共检出TEM-1(6株)、CTX-M-65(3株)、CTX-M-90(1株)、OXA-1(2株)和OXA-10(1株)5种基因亚型,其中CTX-M-90为国内外首次检出并命名。CTX-M-90的氨基酸序列与CTX-M-14和CTX-M-65相比均仅发生了1处氨基酸变异(80Ala→Val或275Arg→Ser),故CTX-M-90亚型属于CTX-M-9亚群。结果提示8株鸡白痢沙门氏菌不仅多重耐药严重,而且携带的ESBL基因型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白痢沙门氏菌 耐药表型 ESBLS CTX-M-9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