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氏“老十针”对中风患者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胡俊霞 冯毅 王桂玲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69-70,共2页
“老十针”是北京中医医院已故名老中医王乐亭先生所创针灸处方,为其总结的“中风十三治”之一,己成为本院针灸科学术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观察了“老十针”对中风患者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针灸疗法 老十针 王乐亭 中风 运动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失眠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胡俊霞 袁芳 +2 位作者 张帆 王桂玲 郭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0期56-58,共3页
针刺是治疗失眠的有效途径之一,其有效机制仍待深入探索。本文针对近年针刺治疗失眠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行综述,指出针刺可以调节失眠患者的情绪、认知相关脑区以及脑功能网络的功能活动,进一步揭示针刺稳定情绪、改善睡眠的中枢机... 针刺是治疗失眠的有效途径之一,其有效机制仍待深入探索。本文针对近年针刺治疗失眠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行综述,指出针刺可以调节失眠患者的情绪、认知相关脑区以及脑功能网络的功能活动,进一步揭示针刺稳定情绪、改善睡眠的中枢机制,以期为拓宽失眠的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针刺 功能磁共振成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缓解脑卒中后肌痉挛状态临床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胡俊霞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4-65,共2页
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在恢复期多出现患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动作迟缓、协调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因此,寻找有效的缓解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方法为当前临床重要课题之一。笔者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缓解脑卒中后肌痉挛... 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在恢复期多出现患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动作迟缓、协调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因此,寻找有效的缓解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方法为当前临床重要课题之一。笔者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缓解脑卒中后肌痉挛状态,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肌痉挛 针灸疗法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阴阳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运动障碍疗效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胡俊霞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65-66,共2页
脑卒中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的疾病,特别是脑卒中所致的偏侧肢体运动障碍,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脑卒中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多在脊髓休克期后出现肌张力过度增高,肌肉痉挛,严重妨碍了肢体功能活动的完成,直接影响... 脑卒中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的疾病,特别是脑卒中所致的偏侧肢体运动障碍,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脑卒中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多在脊髓休克期后出现肌张力过度增高,肌肉痉挛,严重妨碍了肢体功能活动的完成,直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至影响其生活质量。笔者采用平衡阴阳法针刺治疗痉挛性运动障碍30例,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平衡阴阳法 脑卒中 痉挛性运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神法针刺对原发性失眠心率变异率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郭静 胡俊霞 +4 位作者 张帆 袁芳 杜鑫 姬旭 王桂玲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1877-1880,共4页
目的探究调神法针刺对原发性失眠心率变异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7年5月就诊的原发性失眠患者120名入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假针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调神法针刺,假针组给予针刺无效穴,每周三次,共针刺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 目的探究调神法针刺对原发性失眠心率变异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7年5月就诊的原发性失眠患者120名入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假针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调神法针刺,假针组给予针刺无效穴,每周三次,共针刺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价睡眠质量变化,疲倦量表(fatigue scale-14,FS-14)评价疲劳程度的变化。并予检测治疗前后心率变异率(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变化,分析针刺对原发性失眠交感神经与副交感功能的调整作用。结果在治疗4周后及随访期,(1)PSQI得分:与假针组对比,治疗组PSQI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FS-14评分:与假针组相比,治疗组在治疗第4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心率变异率低频功率(low-frequency power,LF)及LF/HF指数:治疗组LF、LF/HF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高频功率(high-frequency power,HF)较治疗前增加,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LF、LF/HF在治疗第4周明显低于假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HF高于假针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神法针刺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减轻疲劳程度,并可改善心率变异率,降低失眠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平衡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神法 针刺 原发性失眠 睡眠质量 疲劳程度 心率变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火针调理五脏治疗失眠的思路探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姜同菲 胡俊霞 +1 位作者 王桂玲 郭静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325-327,共3页
五脏气血阴阳失调均可导致失眠,火针疗法属温热刺激,兼具通、调、补的特点,其温补热益,补而不滞,又具开郁散结、通行交互之功,因此可调神助眠,促进昼精夜瞑、阴平阳秘状态的恢复,已被逐渐尝试用于失眠的治疗。火针通过调整五脏气血阴阳... 五脏气血阴阳失调均可导致失眠,火针疗法属温热刺激,兼具通、调、补的特点,其温补热益,补而不滞,又具开郁散结、通行交互之功,因此可调神助眠,促进昼精夜瞑、阴平阳秘状态的恢复,已被逐渐尝试用于失眠的治疗。火针通过调整五脏气血阴阳以调五脏神,体现了温通法与调神法在治疗失眠上的灵活应用。本文基于五脏皆主神志理论,根据火针的调补兼施的特点,对火针调理五脏治疗失眠的思路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丰富失眠的治疗途径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针灸 火针 五脏 气血阴阳 调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折康复期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7
作者 沈爱芳 胡俊霞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0年第11期112-114,共3页
目的通过面谈或问卷调查,深入了解骨折康复期患者健康教育需求,为更好地做好健康教育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问卷面谈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获得观、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需求的调查。结果患者缺乏深层次健康教育知识,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 目的通过面谈或问卷调查,深入了解骨折康复期患者健康教育需求,为更好地做好健康教育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问卷面谈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获得观、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需求的调查。结果患者缺乏深层次健康教育知识,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内容需求较多,占调查对象的71%;教育方法需求大多选择医护讲解和演示,占78%;发放宣传资料、口头咨询占67.5%。结论健康教育质量需要提高,应加强健康教育人才培养,护士应充当主力军并应重视其内容和形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健康教育 调查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士工作自主性与行为目标达成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胡俊霞 张颖 +2 位作者 王娜 熊尹诗 段宝凤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9-52,共4页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工作自主性与行为目标达成度现状,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为提高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提供参考。方法以方便抽样法选取临床护士286名,采用工作自主性量表、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工作自主性得分为(5....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工作自主性与行为目标达成度现状,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为提高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提供参考。方法以方便抽样法选取临床护士286名,采用工作自主性量表、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工作自主性得分为(5.16±1.45)分,行为目标达成度得分为(4.22±0.69)分;工作自主性与行为目标达成度呈正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理层级、婚姻状况和工作自主性是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临床护士的工作自主性和行为目标达成度均处于较高水平,临床护士工作自主性越高,其行为目标达成度越好。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培养护士的工作自主性,挖掘护士的工作潜能,提高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提升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工作自主性 行为目标达成度 工作状态 优质护理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临床药师对住院患者开展药学服务的有效性 被引量:3
9
作者 胡俊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7期287-288,共2页
目的临床药师对住院患者开展药学服务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消化内科和心血管内科的60例住院患者,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用药的宣教和指导,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所有患者进行用药知识的考核,并对用药前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药师... 目的临床药师对住院患者开展药学服务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消化内科和心血管内科的60例住院患者,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用药的宣教和指导,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所有患者进行用药知识的考核,并对用药前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药师的宣教后,所有患者对所患疾病、药物名称、药物作用、药物正确用法、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是否按医嘱服药、是否知道药品的正确保存方法、能否正确识别药物的有效期等问题是上均得到明显改善。宣教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患者开展药学服务是提高药物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必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住院患者 药学服务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调查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俊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5年第5期96-96,共1页
目的探讨抗病毒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选取鄢陵县中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开具的485张处方,对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485张处方中有抗病毒药物处方279张,包括住院部处方124张(47.88%),门诊部处方155张(68.58%)。门诊... 目的探讨抗病毒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选取鄢陵县中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开具的485张处方,对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485张处方中有抗病毒药物处方279张,包括住院部处方124张(47.88%),门诊部处方155张(68.58%)。门诊部利巴韦林是主要的抗病毒药物,占46.45%(72例)。同时使用2种抗病毒药物的处方53张(34.19%)。结论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加强抗病毒药物的教育宣传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药物 临床应用 处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放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7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侯户婷 陈清江 +9 位作者 张旭东 钱思宇 胡俊霞 王欣 王泽元 尹美凤 吴少旋 董萌 丁梦杰 张明智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5期2707-2710,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放疗(TBI)联合大剂量环磷酰胺(CTX)为预处理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4月在河南省淋巴瘤诊疗中心接受auto-HSCT治疗的7例T-LBL患者的... 目的探讨全身放疗(TBI)联合大剂量环磷酰胺(CTX)为预处理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4月在河南省淋巴瘤诊疗中心接受auto-HSCT治疗的7例T-LBL患者的临床特点、造血重建、移植效果、复发及花费情况。结果 7例T-LBL患者,男4例,女3例,发病中位年龄22(15~54)岁,Ⅱ期1例,Ⅲ期2例,Ⅳ期4例,合并纵隔肿物5例,合并骨髓侵犯3例。诱导治疗后7例患者均达到完全缓解(CR)。移植后造血功能均顺利重健,粒系植入中位时间11(10~13)d,巨核系植入中位时间12(11~42)d。中位随访时间33(14~51)个月,1例患者复发死亡,其余6例均无病生存。结论以TBI联合大剂量CTX为预处理的auto-HSCT治疗化疗敏感的T-LBL具有良好的潜力,移植相关死亡率低,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全身放疗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科实习护生自我超越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颖 胡俊霞 +3 位作者 王娜 熊尹诗 李敏嘉 段宝凤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58-61,共4页
目的调查本科实习护生的自我超越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昆明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441名本科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超越量表、心理自立量表、成就动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本科实习护生自我超越总分为(46.15±6.00)分;回... 目的调查本科实习护生的自我超越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昆明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441名本科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超越量表、心理自立量表、成就动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本科实习护生自我超越总分为(46.15±6.00)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居住地、对护理专业的看法、心理自立、成就动机是本科实习护生自我超越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共解释本科实习护生自我超越总变异量的45.3%。结论本科实习护生自我超越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学校及实习医院可通过认知干预、自我反思、正念训练等措施,提升本科实习护生自我超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本科生 实习 自我超越 心理自立 成就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呃逆、腹胀为首发症状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萍 罗红 +3 位作者 王佩薇 王志明 胡俊霞 赵春梅 《临床误诊误治》 2008年第4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心肌炎 病毒性疾病 儿童 呃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二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在门诊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清学 胡俊霞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第20期65-68,共4页
目的分析门诊二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在改进门诊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该院实施门诊二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时间节点,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患者就诊等待时间... 目的分析门诊二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在改进门诊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该院实施门诊二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时间节点,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患者就诊等待时间、分诊准确率及就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最长等待时间及平均等待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诊准确率为94.12%,对照组为76.47%。研究组患者就诊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前,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后,两组差异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质量管理工作开展中,以门诊二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为主,能够提高门诊质量管理水平,对门诊自身管理工作实施质量控制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 二级预检 分诊管理 改进门诊质量管理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