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生菌对黄曲霉毒素B_(1)的降解作用及其在家禽生产上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刘蓓 肖雅清 +3 位作者 马宁 翟向和 刘明超 孟凯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5,共9页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主要存在于污染粮油及其制品中,常见的有AFB_(1)、AFB_(2)、AFG_(1)和AFG_(2)四种类型,以黄曲霉毒素B_(1)(AFB_(1))毒性最强,对全球农业和食品安全造成极大危害。目前,常用的缓解AFB_(1)毒性的方法包括物理法...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主要存在于污染粮油及其制品中,常见的有AFB_(1)、AFB_(2)、AFG_(1)和AFG_(2)四种类型,以黄曲霉毒素B_(1)(AFB_(1))毒性最强,对全球农业和食品安全造成极大危害。目前,常用的缓解AFB_(1)毒性的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生物脱毒法中,益生菌作为绿色无污染的添加剂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列举了对黄曲霉毒素具有降解作用的益生菌,阐述了益生菌的解毒机制以及在禽类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利用益生菌降解AFB_(1)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_(1) 益生菌 解毒机制 家禽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皮精油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玲 史万玉 +3 位作者 李秀梅 王明华 翟向和 周炜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153-4160,共8页
基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模型研究陈皮精油抗炎作用。通过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分泌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 基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模型研究陈皮精油抗炎作用。通过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分泌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 2,COX-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陈皮精油显著降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NO的含量,抑制iNOS、COX-2、IL-1β、IL-6和TNF-αmRNA的表达。综上所述,陈皮精油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和表达,有效缓解由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精油 抗炎 LPS RAW264.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石膏煎液对大鼠的退热作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崔宇擎 王霄 +5 位作者 杨晓辰 王皓蕊 郭丽华 郑燕 翟向和 史万玉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粒径石膏水煎液对发热大鼠的退热效果。选取体质量约200 g的SPF雄性SD大鼠63只,适养结束后,除空白对照组(C组)外,其余大鼠均按照10 mL/kg体质量注射20%酵母悬液,注射后2 h测定肛温,将造模成功大鼠54只随机分为9组,即...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粒径石膏水煎液对发热大鼠的退热效果。选取体质量约200 g的SPF雄性SD大鼠63只,适养结束后,除空白对照组(C组)外,其余大鼠均按照10 mL/kg体质量注射20%酵母悬液,注射后2 h测定肛温,将造模成功大鼠54只随机分为9组,即模型组(M组)、普通石膏煎液混悬液组(PH组)、普通石膏煎液上清液组(PQ组)、微米级石膏煎液混悬液组(WH组)、微米级石膏煎液上清液组(WQ组)、纳米级石膏煎液高剂量组(NG组)、纳米级石膏煎液中剂量组(NZ组)、纳米级石膏煎液低剂量组(ND组)、布洛芬口服混悬液阳性对照组(YD组)。给予相应药物后连续6 h观测肛温。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发热相关激素与细胞因子水平以及大鼠下丘脑中发热相关激素水平。结果显示,给药后1 h,YD组大鼠体温显著低于M组(P<0.05),给药后1~6 h YD组显示出良好退热作用,给药后5~6 h,退热效果减弱;PQ组和WQ组无明显退热作用;PH组、WH组、NG组、NZ组和ND组发热大鼠有不同程度退热,其退热作用发挥于给药后5 h;给药后6 h,NG组退热作用优于布洛芬混悬液;相较于C组,M组和各治疗组大鼠内生性致热原水平显著提高(P<0.05),发热中枢调节介质水平出现显著性变化(P<0.05);相较于M组,各治疗组大鼠发热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果提示,各粒径石膏煎液对大鼠发热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以PH组和NG组效果最佳,其机制为降低发热的内生性致热原水平和调节中枢调节介质水平,从而降低体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 石膏 发热模型 大鼠 退热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楝皮妊娠毒性作用及对妊娠早期小鼠子宫NK、IFN-γ和TNF-α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翟向和 宫新城 +3 位作者 李清艳 李新民 刘占民 钟秀会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47-750,共4页
Water extract of Cortex toosendan (1∶1) was given by oral admistration to the pregnant mice on day 7 in order to study its toxicity. Embryo livability was examined. The natural killer cells in the uterine decidua wer... Water extract of Cortex toosendan (1∶1) was given by oral admistration to the pregnant mice on day 7 in order to study its toxicity. Embryo livability was examined. The natural killer cells in the uterine decidua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The Th1 cytokines IFN-γ and TNF-α in the uterine lysates were analyzed by ELIS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rtex toosendan is toxic to embryo, and that the toxicity is related to the enhancement of Th1 responses at the maternal-fetal interface, with the increase of NK cell counts, IFN-γ and TNF-α concentrations in pregnant uter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皮 小鼠 NK细胞 IFN-Γ TNF-Α 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恒温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
5
作者 陈曦 时国强 +3 位作者 张宗淑 李静 翟向和 张铁 《北方牧业》 2024年第13期26-26,共1页
传染性喉气管炎(ILT)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引起的鸡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被认为是影响家禽健康和福利的主要问题之一。ILTV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禽疱疹病毒Ⅰ型,主要易感动物是鸡,自然传播主要... 传染性喉气管炎(ILT)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引起的鸡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被认为是影响家禽健康和福利的主要问题之一。ILTV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禽疱疹病毒Ⅰ型,主要易感动物是鸡,自然传播主要通过上呼吸道和眼部途径。其主要侵袭鸡的喉头、气管的上皮细胞,同时对鼻窦、气囊、肺脏造成一定损伤。本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气喘、咳出带有血丝的分泌物,喉部气管肿胀糜烂为主要特征。鸡群内一旦发生本病将会大面积感染,病死率在20%~70%,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快速诊断对于及时控制疫情发展、降低鸡只死淘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诊断方法 重大经济损失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易感动物 呼吸困难 死淘率 控制疫情 疱疹病毒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雾免疫在养禽生产中的应用
6
作者 翟向和 李清艳 +1 位作者 周帮会 王春光 《中国动物保健》 2006年第3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气雾免疫 养禽生产 黏膜免疫 免疫系统 应用 system 组成部分 局部免疫 免疫细胞 组织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白术与PXF对LPS诱导流产小鼠的保胎作用及子宫内IL-10含量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钟秀会 史万玉 +4 位作者 宫新城 翟向和 张铁 李绍华 褚素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7-520,共4页
Lipopolysaccharide (LPS) was injected via the tail vein (0.1 μg per mouse) to induce abortion (embryo resorption) in Kunming mice. The interleukin 10 (IL-10) contents in the uterus was assayed by ELISA. The results r... Lipopolysaccharide (LPS) was injected via the tail vein (0.1 μg per mouse) to induce abortion (embryo resorption) in Kunming mice. The interleukin 10 (IL-10) contents in the uterus was assayed by ELISA.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IL-10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LPS-induced abortion group of mic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 Use of pentoxifylline, or a combination of Radix scutellariae and Rhizoma atractylodis reversed the LPS effects: bringing down the fetal resorption rate, and enhancing the IL-10 level significantly.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anti-abortive effects of PXF and the combination of Radix scutellariae and Rhizoma atractylodi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up-regulation of the Th2 cytokine IL-10 at the maternal fetal inte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0 流产 LPS 肿瘤坏死因子-α 含量 子宫 保胎 小鼠 诱导 白术 黄芩 免疫调节因子 细胞因子 生殖免疫学 TNF-α 白细胞介素 IFN-γ γ-干扰素 发育过程 免疫系统 保护作用 胎盘屏障 一帆风顺 胚胎发育 哺乳动物 妊娠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对禽源大肠杆菌抑菌作用及耐药消除作用的转录组学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石磊 翟向和 +3 位作者 王春光 陈谏 贾泽 张铁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18-1525,共8页
为了探究中药对大肠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消除机制,以小檗碱为处理药物,使用小檗碱浓度为250μg/mL(1/2最小抑菌浓度(MIC))的LB肉汤培养临床分离的禽源耐药大肠杆菌,每隔24h传一代,共传3代。对第3代菌液以影印法分离突变菌,以微板法测定... 为了探究中药对大肠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消除机制,以小檗碱为处理药物,使用小檗碱浓度为250μg/mL(1/2最小抑菌浓度(MIC))的LB肉汤培养临床分离的禽源耐药大肠杆菌,每隔24h传一代,共传3代。对第3代菌液以影印法分离突变菌,以微板法测定突变菌的左氧氟沙星MIC。经测定发现突变菌对左氧氟沙星的MIC由16μg/mL降至8μg/mL,说明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具有消除作用。为了解小檗碱作用大肠杆菌的分子机制,通过转录组测序方法对耐药性消除前后禽源大肠杆菌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小檗碱作用后共有45个基因的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其中有30个基因表达量上调,15个基因表达量下调。经过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上调主要为:与色氨酸合成有关的基因,磷酸吡哆醛结合相关3个基因,表达转酮酶基因;下调主要为:双组份系统中多个基因,十一异戊二烯焦磷酸磷酸酶(UppP)编码基因ybjG,酰基辅酶A脱氢酶合成有关的基因。推测大肠杆菌体内酶活性降低是小檗碱抑菌的主要机制;大肠杆菌多重耐药外排泵表达降低、细胞膜和细胞壁成分的改变是小檗碱耐药性消除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小檗碱 耐药消除 转录组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红细胞体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清艳 翟向和 +2 位作者 李新民 吕建存 王春光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3期100-101,共2页
对急性附红细胞体病患畜 (猪、羊 )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显示 ,感染附红细胞体的病猪 RBC-CR1花环率显著下降 ,RBC-IC花环率变化不明显。结果表明 :附红细胞体侵袭红细胞的同时 ,破坏了红细胞膜表面的 C3 b受体 ,红细胞膜表面游离状态的... 对急性附红细胞体病患畜 (猪、羊 )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显示 ,感染附红细胞体的病猪 RBC-CR1花环率显著下降 ,RBC-IC花环率变化不明显。结果表明 :附红细胞体侵袭红细胞的同时 ,破坏了红细胞膜表面的 C3 b受体 ,红细胞膜表面游离状态的 C3 b受体数量明显减少 ,机体红细胞的免疫黏附活性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红细胞体病 红细胞免疫功能 免疫黏附 C3B受体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胎衣不下与血浆NO、GSH-Px、MDA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3
10
作者 姜国均 王萍 +3 位作者 周帮会 翟向和 刘观忠 张铁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6期98-100,共3页
选用产后健康奶牛 9例和产后胎衣不下奶牛 9例 ,于产后 0 h、4h、8h、1 2 h、1 6h采血分离血浆 ,测定一氧化氮 ( NO)、丙二醛 ( 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 GSH-Px)活性 ,探讨血浆 NO、GSH-Px、MDA变化与胎衣不下的关系。结果表明 ,... 选用产后健康奶牛 9例和产后胎衣不下奶牛 9例 ,于产后 0 h、4h、8h、1 2 h、1 6h采血分离血浆 ,测定一氧化氮 ( NO)、丙二醛 ( 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 GSH-Px)活性 ,探讨血浆 NO、GSH-Px、MDA变化与胎衣不下的关系。结果表明 ,试验组血浆 NO、MDA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GSH-Px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 P<0 .0 1 ) ,表明血浆 NO、GSH-Px、MDA的变化参与了产后胎衣不下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胎衣不下 血浆 NO GSH-PX活性 MDA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红细胞体自然感染病猪血浆NO、SOD和MDA的变化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清艳 翟向和 +2 位作者 钟秀会 杨润德 黄会岭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2期92-94,共3页
为了研究附红细胞体对机体抗氧化 功能的影响,以临床表现高热、贫血、黄疸和 附红细胞体感染率80%以上的急性自然病例 (猪)为试验组,以体质健壮、精神状态良好、 附红细胞体阴性的健康猪为对照,分别自耳 静脉采集抗凝血,进行了血浆一氧... 为了研究附红细胞体对机体抗氧化 功能的影响,以临床表现高热、贫血、黄疸和 附红细胞体感染率80%以上的急性自然病例 (猪)为试验组,以体质健壮、精神状态良好、 附红细胞体阴性的健康猪为对照,分别自耳 静脉采集抗凝血,进行了血浆一氧化氮 (NO)、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 (MDA)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组血浆 NO水平明显升高,SOD活性显著下降,同时 MDA含量增加,差异均极显著(P<0.01)。 说明附红细胞体感染后,机体抗氧化能力降 低,血浆NO自由基和氧自由基大量蓄积,脂 质过氧化反应增强,是造成一系列病理损伤 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红细胞体 抗氧化 一氧化氮 氧自由基 脂质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添加剂“增重灵”对猪生长性能及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清艳 翟向和 +1 位作者 仝军 史书军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12期87-90,共4页
选用20 kg左右的“冀合白猪”30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Ⅰ组和Ⅱ组),试验组分别按1%和2%添加中药添加剂“增重灵”,观察增重情况,测定血清中生长激素(GH)、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的含量。结果显示,试验组平均日增重(ADG)比... 选用20 kg左右的“冀合白猪”30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Ⅰ组和Ⅱ组),试验组分别按1%和2%添加中药添加剂“增重灵”,观察增重情况,测定血清中生长激素(GH)、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的含量。结果显示,试验组平均日增重(ADG)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0.1%(P<0.05)和27.6%(P<0.01),料重比(F/G)分别降低19.9%(P<0.05)和23.8%(P<0.05),GH含量分别提高3.7%(P>0.05)和23.0%(P<0.05),T3含量分别提高28.5%(P<0.05)和36.1%(P<0.01),T4含量分别提高19.3%(P<0.05)和32.8%(P<0.01)。表明“增重灵”可以促进血清激素GH、T3、T4的合成和分泌,对生长猪具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添加剂 增重 内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急性感染与小鼠妊娠失败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钟秀会 宫新城 +4 位作者 史万玉 刘占民 翟向和 张铁 李绍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7-81,共5页
研究弓形虫感染对小鼠妊娠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子宫部分免疫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子宫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介素 10(IL 10)的含量。发现孕0天和孕6天接种弓形虫,小鼠全部流产。感染组子宫内膜中仅见少量CD... 研究弓形虫感染对小鼠妊娠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子宫部分免疫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子宫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介素 10(IL 10)的含量。发现孕0天和孕6天接种弓形虫,小鼠全部流产。感染组子宫内膜中仅见少量CD8+T淋巴细胞。对照组未见阳性细胞。F4/80+巨噬细胞在感染组小鼠子宫内膜中大量存在。对照组仅见少量F4/80+细胞。细胞因子测定结果表明,TNF α弓形虫感染组子宫匀浆中含量高达76 862±30 354pg/mg蛋白,显著高于正常妊娠7天时小鼠子宫中TNF α的含量(P<0 01)。结果提示,已妊娠母鼠感染弓形虫可引发流产,并与子宫胎儿界面的TNF α分泌增多有关。孕0天感染,孕鼠子宫匀浆上清液中IL 10含量平均值为19 696±9 811pg/mg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48 856±16 518pg/mg,P<0 05)。孕6天感染,子宫匀浆IL 10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 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子宫 对照组 感染 弓形虫 IL-10 含量 妊娠失败 母鼠 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物对温氏附红细胞体体外杀灭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鲁改儒 李清艳 翟向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545-3547,共3页
[目的]筛选对温氏附红细胞体体外杀灭具有最佳效果的药物。[方法]以RPMI-1640为基础培养液,加入30%犊牛血清,选用盐酸土霉素、恩诺沙星、磺胺对甲氧嘧啶、硫酸庆大霉素、磷酸伯氨喹啉、盐酸咪唑苯脲、贝尼尔7种药物,在37℃、5%CO2的环境... [目的]筛选对温氏附红细胞体体外杀灭具有最佳效果的药物。[方法]以RPMI-1640为基础培养液,加入30%犊牛血清,选用盐酸土霉素、恩诺沙星、磺胺对甲氧嘧啶、硫酸庆大霉素、磷酸伯氨喹啉、盐酸咪唑苯脲、贝尼尔7种药物,在37℃、5%CO2的环境下,进行温氏附红细胞体体外药物杀灭试验。[结果]磷酸伯氨喹、盐酸咪唑苯脲对牛附红细胞体的体外杀灭效果最佳,当培养液药物浓度为2 000μg/ml,药物与附红细胞体作用6 h时,红细胞染虫率显著下降到30%以下。盐酸土霉素、恩诺沙星、贝尼尔和磺胺对甲氧嘧啶对附红细胞体均有一定作用。硫酸庆大霉素具有较强抗菌作用,但对牛附红细胞体病无效。[结论]该研究为临床选择抗附红细胞体病的合适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红细胞体 体外 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活性分析
15
作者 李楠 张建楼 +4 位作者 张永红 郑志强 霍珊珊 仲飞 翟向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8-505,共8页
旨在分离纯化牛天然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分析其抗菌活性,首先通过共价交联法制备出可特异吸附SP-A的麦芽糖-Sepharose(MS)胶粒,然后用MS胶粒从牛肺泡洗出液中吸附牛SP-A,从而得到牛SP-A。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牛SP-A... 旨在分离纯化牛天然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分析其抗菌活性,首先通过共价交联法制备出可特异吸附SP-A的麦芽糖-Sepharose(MS)胶粒,然后用MS胶粒从牛肺泡洗出液中吸附牛SP-A,从而得到牛SP-A。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牛SP-A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 ku,二聚体为60 ku。分离纯化的牛SP-A能够凝聚大肠杆菌,表明SP-A具有生物活性。抗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牛SP-A在体外可明显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增殖,尤其是对革兰阴性菌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表明本试验制备的牛天然SP-A具有抗菌活性,这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抗菌和抗病毒活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为SP-A作为抗菌制剂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表面活性蛋白A 分离纯化 麦芽糖-Sepharose胶粒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卵黄抗体在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清艳 翟向和 《湖北畜牧兽医》 2004年第4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卵黄抗体 防治 仔猪 大肠杆菌 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不良反应及药害问题
17
作者 李清艳 翟向和 +1 位作者 宫新城 马清河 《中国动物保健》 2006年第1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中药应用 药害 治疗作用 间质性肺炎 合理应用 相互作用 病理变化 用法用量 毒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甘保罗病的中药防治
18
作者 褚景生 刘占民 +1 位作者 翟向和 孟立根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1年第3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甘保罗病 传染性法氏囊病 中药防治 作用机制 给药途径 验方 中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用白芥子药水治疗小动物癣病和疥疮
19
作者 褚景生 翟向和 +1 位作者 李清艳 张铁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1年第3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小动物 癣病 疥疮 真菌病 白芥子药水 外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1抗原表位的乙肝核心抗原病毒样颗粒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如月 范京惠 +4 位作者 刘涛 苑军辉 李清艳 翟向和 左玉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60-1764,共5页
旨在构建以乙肝核心抗原(HBcAg)为载体呈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S1抗原表位的病毒样颗粒。将PEDV S1蛋白中含B细胞表位的270 bp片段插入到HBcAg主要免疫显性区域(MIR),构建重组质粒pET-32a(+)-HBcAg-PEDV S1,转化到感受态细胞BL21(DE3... 旨在构建以乙肝核心抗原(HBcAg)为载体呈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S1抗原表位的病毒样颗粒。将PEDV S1蛋白中含B细胞表位的270 bp片段插入到HBcAg主要免疫显性区域(MIR),构建重组质粒pET-32a(+)-HBcAg-PEDV S1,转化到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鉴定纯化后的重组蛋白,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结构。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32a(+)-HBcAg-PEDV S1,并在BL21(DE3)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纯化、复性后的重组蛋白经过2%磷钨酸负染后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到病毒样颗粒结构。HBcAg-PEDV S1重组蛋白能够自发形成病毒样颗粒,在原核表达中,乙肝核心抗原可作为载体呈现PEDV S1抗原表位,为今后新型PED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S1抗原表位 乙肝核心抗原 病毒样颗粒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