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硒镉摩尔比值下硒对南方镉污染土壤水稻镉迁移转运的影响
1
作者 陈清清 +4 位作者 孙耿 孙梅 冯秋分 罗尊长 龙泽东 《土壤与作物》 2025年第1期34-43,共10页
为探讨不同硒镉摩尔比下硒对水稻生长发育及镉吸收累积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同硒镉摩尔比值1~6(T1~T6),分析不同硒镉摩尔比下水稻植株保护性酶活、叶绿素含量、生物量及不同部位硒镉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硒镉摩尔比值的增加... 为探讨不同硒镉摩尔比下硒对水稻生长发育及镉吸收累积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同硒镉摩尔比值1~6(T1~T6),分析不同硒镉摩尔比下水稻植株保护性酶活、叶绿素含量、生物量及不同部位硒镉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硒镉摩尔比值的增加,土壤pH值呈先增后减,在摩尔比为2时达到最大值(5.15)。土壤有效镉含量呈波浪式变化,摩尔比为2和4时降到最低(0.58 mg·kg^(−1))。对比T1,T2~T6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幅度达4.31%~16.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增加了5.04%~22.6%,过氧化物酶(POD)增加了4.38%~13.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增幅达1.75%~14.6%(T5除外),过氧化氢酶(CAT)增加0.59%~18.2%。而T2~T6处理时叶绿素含量、籽粒和秸秆产量与T1均无显著差异。随着硒镉摩尔比值的增加,水稻植株硒含量显著增加,但T2~T6处理根和秸秆镉含量与T1均无显著差异,糙米镉含量则先增后减,T5和T6处理的糙米镉含量低于国家限量标准,分别为0.17 mg·kg^(−1)和0.19 mg·kg^(−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糙米镉含量与秸秆硒含量、TFSe-ros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秸秆镉含量、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施硒提高了水稻植株中保护酶活性,增强了对镉胁迫的抗逆性,抑制地上部秸秆的镉积累,减少镉向糙米中的转运,有效降低了水稻植株糙米中的镉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吨粮田经济生态效益分析
2
作者 罗尊长 黄俊福 匡剑业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吨粮田 经济生态效益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肥料提高氮素利用率的作用及对水稻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76
3
作者 郑圣先 聂军 +3 位作者 熊金英 肖剑 罗尊长 易国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16,共6页
研究了田间条件下控释肥料氮的释放速率与水稻吸收氮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控释肥料氮的释放速率在水稻生育前期高 ,但随着时间的进程而逐渐降低。水稻从 70日型控释肥料中吸收的氮遵循三次曲线 ,因此 70日型控释肥料能够满足水稻本... 研究了田间条件下控释肥料氮的释放速率与水稻吸收氮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控释肥料氮的释放速率在水稻生育前期高 ,但随着时间的进程而逐渐降低。水稻从 70日型控释肥料中吸收的氮遵循三次曲线 ,因此 70日型控释肥料能够满足水稻本田生长期对氮的需要。施用控释肥料的水层含氮量极低 ,且无可见的水藻生长 ;而施尿素的水层则尿素N和NH+4 N含量高 ,水藻活动繁茂 ,滞留于水层的肥料氮 5~ 6d内迅速地降至无氮对照水平 ,氨的挥发损失和氮的反硝化损失大。控释肥料氮的利用率高达 72 3% ,比尿素高出 36 5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肥料 水层含氮量 氮肥利用率 增产效率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第四纪红土和花岗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系统分类研究
4
作者 罗尊长 易国英 刘继平 《湖南农业科学》 1998年第3期37-40,共4页
湖南省地处中亚热带,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此区域低海拔分布的第四纪红色粘土和花岗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中,归属于红壤土类,并根据气候和粘粒矿物的差异,将湘北与湘中、湘南的土壤在亚类上加以区分,分为... 湖南省地处中亚热带,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此区域低海拔分布的第四纪红色粘土和花岗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中,归属于红壤土类,并根据气候和粘粒矿物的差异,将湘北与湘中、湘南的土壤在亚类上加以区分,分为普通红壤和棕红壤两个亚类。中国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分类 红壤 花岗岩风化物 第四纪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污染稻草还田对土壤镉形态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曹晓玲 罗尊长 +5 位作者 黄道友 朱奇宏 刘守龙 饶中秀 任雪菲 席园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86-1792,共7页
采用模拟培养实验,研究了镉污染稻草还田后清洁土壤(pH=4.72)和镉污染土壤(pH=7.90)中有效态镉含量及镉形态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添加稻草和淹水培养使土壤pH值向6.0—7.5的区间转变,并显著提高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 采用模拟培养实验,研究了镉污染稻草还田后清洁土壤(pH=4.72)和镉污染土壤(pH=7.90)中有效态镉含量及镉形态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添加稻草和淹水培养使土壤pH值向6.0—7.5的区间转变,并显著提高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清洁土壤添加镉污染稻草后,土壤DTPA(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cetate acid)提取态cd含量增加23.5%-225.0%,土壤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镉的相对比例显著提高,而残渣态和可氧化态镉的比例则相对降低,其效果随稻草添加量的增加显著增强;镉污染土壤添加镉污染稻草后,DTPA提取态镉仅在培养初期(2d)略有提高,随培养时间的延长,DTPA提取态镉含量显著降低(28.6%~41.1%),且添加稻草促使酸提取态镉向可还原态镉和残渣态镉转化。研究表明,镉污染稻草进入清洁土壤会带来镉污染的扩散风险,而进入供试污染土壤后则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污染土壤中镉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还田 CD污染 清洁土壤 污染土壤 土壤Cd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覆盖作物对南方稻田水稻生理生化及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唐海明 汤文光 +3 位作者 肖小平 罗尊长 杨光立 张帆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76-1182,共7页
2004~2009年以冬闲-双季稻为对照,对黑麦草-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油菜-双季稻和马铃薯-双季稻4种不同冬季覆盖作物稻田水稻植株的生理生化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稻田冬季覆盖作物处理均能提高双季稻植株叶片的叶绿素... 2004~2009年以冬闲-双季稻为对照,对黑麦草-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油菜-双季稻和马铃薯-双季稻4种不同冬季覆盖作物稻田水稻植株的生理生化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稻田冬季覆盖作物处理均能提高双季稻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而丙二醛(MDA)含量除早稻的苗期和分蘖期外,其他生育时期均低于对照;各处理早稻有效穗分别比对照增加18.08万穗·hm-2、21.25万穗·hm-2、12.75万穗·hm-2和17.26万穗·hm-2,结实率分别增加4.98%、8.50%、13.62%和6.99%,千粒重分别增加0.24g、0.10g、0.14g和0.43g,产量分别增加324.44kg·hm-2、381.17kg·hm-2、91.04kg·hm-2和303.46kg·hm-2;各处理晚稻有效穗分别比对照增加9.81万穗·hm-2、11.48万穗·hm-2、5.06万穗·hm-2和14.91万穗·hm-2,结实率分别增加6.29%、8.81%、15.11%和8.50%,千粒重分别增加0.93g、0.88g、0.10g和0.90g,产量分别增加302.28kg·hm-2、316.03kg·hm-2、110.13kg·hm-2和468.17kg·hm-2。该研究显示,在南方双季稻田种植冬季覆盖作物可增强水稻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促进其生长发育,从而改善水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利于水稻产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稻田 水稻 冬季覆盖作物 生理生化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红壤丘陵区幼龄果园豆科牧草培肥效果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董春华 曾希柏 +2 位作者 文石林 罗尊长 苏以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25-1236,共12页
在幼龄桔园套种了白三叶(Trrifolium repens)、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羽叶决明(Chamaecradta nictitans)、决明86134(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CPI 86134)、大翼豆(Macroptilium lathyroides)和罗顿豆(Lotononis bain... 在幼龄桔园套种了白三叶(Trrifolium repens)、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羽叶决明(Chamaecradta nictitans)、决明86134(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CPI 86134)、大翼豆(Macroptilium lathyroides)和罗顿豆(Lotononis bainesii)6个豆科牧草品种,研究了牧草种植后土壤理化特征的变化,为果园选择适宜的套种牧草种类和处理方式。结果表明,与开展不同耕作处理前的基础样相比,牧草在刈割、保留和翻压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总体得到提升,翻压处理升幅最大,土壤速效钾和pH总体呈下降趋势,翻压处理降幅最小;羽叶决明翻压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的升幅最大,土壤速效钾含量降幅最小,其次是圆叶决明翻压处理,羽叶决明翻压处理下土壤p H降幅最小。与裸地处理相比,牧草处理提高了桔子产量和单果重,增加了桔树树高、冠径及春秋梢的个数和长度,其中,羽叶决明翻压处理的均最高,其次是圆叶决明翻压处理。羽叶决明翻压处理的牧草生物量最大,归还到土壤中的氮磷也最多,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脲酶活性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羽叶决明翻压是一种较好的幼龄果园培肥模式,但在栽培过程中需补充磷肥和钾肥,同时,有必要増施石灰等碱性物质,以防治种植豆科牧草培肥时土壤p H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南红壤丘陵区 幼龄果园 豆科牧草 土壤化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调理剂对冷浸田土壤特性及水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杰 罗尊长 +6 位作者 肖小平 瞿德明 贤树 志勇 孙耿 洪曦 余崇祥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9-533,共5页
冷浸田因长期受冷泉水浸渍,土体封闭,通气不良,土壤Eh值和有效养分低下,水稻产量偏低。本研究以单施化肥为对照,设置增施生物稻糠、脱硫灰、石膏、过氧化钙和硅钙肥处理,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定期观测,探究了不同土壤调理剂对冷浸田土壤... 冷浸田因长期受冷泉水浸渍,土体封闭,通气不良,土壤Eh值和有效养分低下,水稻产量偏低。本研究以单施化肥为对照,设置增施生物稻糠、脱硫灰、石膏、过氧化钙和硅钙肥处理,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定期观测,探究了不同土壤调理剂对冷浸田土壤特性及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比较,施用生物稻糠和石膏土壤活性还原物质含量分别降低了52%和30%,从而提高了土壤的氧化性能;土壤细菌数分别提高200%和96%,真菌数分别下降16%和10%,进而提高土壤供氮能力。而施用脱硫灰和石膏调节了土壤养分,土壤有效磷含量均增加83%,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50%和13%,水稻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3%和5%。施用石膏、生物稻糠和脱硫灰水稻分别增产13.0%、10.1%和5.1%。研究认为,施用土壤调理剂能消减冷浸田还原物质毒害,提升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养分供应,促进水稻增产,并以生物稻糠、石膏和脱硫灰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浸田 土壤调理剂 土壤特性 水稻生长 水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修复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9
作者 郑小东 荣湘民 +2 位作者 罗尊长 黄海涛 张海鹏 《农学学报》 2011年第8期37-43,共7页
为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各种修复方法的研究动态以及未来重金属的研究方向,综述了土壤重金属的主要形态、污染程度评价指标、循环机制、离子间相互效应、修复方法等,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其他研究者提供参考。关于土壤重... 为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各种修复方法的研究动态以及未来重金属的研究方向,综述了土壤重金属的主要形态、污染程度评价指标、循环机制、离子间相互效应、修复方法等,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其他研究者提供参考。关于土壤重金属的基础性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深入和发展,特别是重金属的循环机制;重金属修复以植物和微生物修复为主体,其他修复方法并用将是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评价指标 循环机制 离子相互效应 修复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结构对冷浸田土壤肥力及水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杰 孙耿 +6 位作者 罗尊长 肖小平 瞿德明 洪曦 贤树 志勇 余崇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33,共7页
冷浸田因长期受冷泉水浸渍,土体封闭,难以通气与氧化,土壤溶液Eh下降,有效养分低,水稻产量低。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动态取样与室内测定,探求了单质化肥、稳定性肥、复合肥配施生鸡粪和熟鸡粪等施肥方式对冷浸田土壤肥力及水稻生长... 冷浸田因长期受冷泉水浸渍,土体封闭,难以通气与氧化,土壤溶液Eh下降,有效养分低,水稻产量低。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动态取样与室内测定,探求了单质化肥、稳定性肥、复合肥配施生鸡粪和熟鸡粪等施肥方式对冷浸田土壤肥力及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质化肥处理比较,复合肥与熟鸡粪配施处理土壤松结态腐殖质占重组腐殖质的比例提高10.8%,紧结态腐殖质占重组腐殖质的比例降低15.5%,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8.9%和4.0%,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提高10.2%,早稻土壤细菌数和微生物活性分别提高390.0%和13.0%;同时土壤磷酸铝盐和磷酸钙盐含量分别提高40.0%和28.0%,且磷酸铝盐和磷酸钙盐占无机磷总量的比例提高,闭蓄态磷占无机磷总量的比例降低,促使土壤中难溶性磷向易溶性磷转化,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最终早稻磷、钾吸收量分别提高14.0%和127.0%,早、晚稻产量分别增加11.0%和8.0%。由此得出,有机无机平衡施肥是适合于冷浸田土壤培肥、水稻增产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浸田 施肥结构 有机无机平衡施肥 土壤肥力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南丘岗地区土壤发生特性及系统分类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杰 张杨珠 +1 位作者 罗尊长 曾希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8-655,共8页
选取湖南省中南部丘岗地区11个土壤剖面,研究其土壤成土环境和形成特点。结果表明,该区土壤质地以黏土为主,土壤黏粒淋溶明显,黏化过程较强,各剖面表现出铁游离度高、活化度低的特点,处于中度富铁化过程。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 选取湖南省中南部丘岗地区11个土壤剖面,研究其土壤成土环境和形成特点。结果表明,该区土壤质地以黏土为主,土壤黏粒淋溶明显,黏化过程较强,各剖面表现出铁游离度高、活化度低的特点,处于中度富铁化过程。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鉴定了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确定了供试土壤剖面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其中原发生分类中的红壤(04、22、23号剖面)属普通强育湿润富铁土;红壤(07、13号剖面)属网纹简育湿润富铁土;菜园土(19号剖面)属斑纹肥熟旱耕人为土;紫色土(20号剖面)属酸性紫色正常新成土;粗骨土(21号剖面)属普通湿润正常新成土;石灰土(01号剖面)属普通钙质湿润雏形土;紫色土(16、17号剖面)属斑纹紫色湿润雏形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中南 丘岗地区 发生特性 系统分类 祁阳 长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丘岗红壤地区土壤肥力质量指标的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杰 张杨珠 +4 位作者 罗尊长 曾希柏 廖超林 黄运湘 周卫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6-101,共6页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湘南丘岗红壤地区土壤表层(0-20 cm)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8项土壤肥力指标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壤pH、有效磷、全氮和全钾的理论模型为球状模型,...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湘南丘岗红壤地区土壤表层(0-20 cm)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8项土壤肥力指标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壤pH、有效磷、全氮和全钾的理论模型为球状模型,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的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全磷的理论模型为高斯模型;碱解氮和全磷的基底效应分别为13.6%、19.0%,表现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土壤pH、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和全钾的基底效应分别为28.7%、29.9%、54.7%、53.1%、55.6%、73.0%,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研究区域的书林寺村南部和官山坪村北部以石灰岩风化物母质为主,土壤肥力较高,属Ⅰ~Ⅲ级,幸福桥村区域以板岩风化物母质为主,土壤肥力为Ⅳ级,官山坪村南部以第四纪红土母质为主,土壤肥力属Ⅴ级,应重视第四纪红土母质地区土壤退化防治和肥力恢复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质量 地统计学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变异 湘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湖南耕地资源的保养与可持续利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海军 谭珅 罗尊长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2-234,250,共4页
根据湖南人地矛盾突出的现实,分析了湖南耕地利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政策法规、土地整理、耕地保养与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监测管理、农业结构调整诸方面,提出了实现湖南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湖南 耕地资源 保养 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氮后移及有机肥替代对油菜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梅 孙耿 +4 位作者 龙泽东 吴光荣 罗尊长 唐海明 曾跃辉 《土壤与作物》 2022年第4期437-445,共9页
为探究油菜高产稳产的优化施氮技术,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比分析了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氮肥基肥、越冬肥和蕾薹肥比例为6∶2∶2)、前氮后移(CR:氮肥基肥、越冬肥和蕾薹肥比例为5∶3∶2)和前氮后移+有机肥替代30%(CRM)对油菜产量和... 为探究油菜高产稳产的优化施氮技术,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比分析了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氮肥基肥、越冬肥和蕾薹肥比例为6∶2∶2)、前氮后移(CR:氮肥基肥、越冬肥和蕾薹肥比例为5∶3∶2)和前氮后移+有机肥替代30%(CRM)对油菜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肥处理油菜籽粒产量仅为施肥条件下的30%~36%;施肥条件下,CR、CRM较CF处理降低株高、有效分枝点高和单株主序有效角果数,但增加油菜的茎粗、二次有效分枝数、单株二次有效角果数及千粒重,油菜籽粒产量显著增产23.8%和11.7%;CR、CRM分别较CF处理氮累积吸收量增加25.0%和20.9%,氮肥吸收利用率提升27.9%~33.6%,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14.6%~37.0%。前氮后移以及有机肥替代有助于油菜的矮壮生长,能够促进油菜二次分枝发育,增加油菜分支角果数量,提高氮吸收利用,进而影响产量,是油菜优化施肥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氮后移 有机替代 氮肥吸收利用率 油菜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和灌溉方式对冷浸稻田还原性物质及水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杰 罗尊长 +4 位作者 肖小平 余崇祥 洪曦 孙耿 唐海明 《作物研究》 2014年第5期451-454,共4页
为了消减冷浸型中低产田长期浸渍、还原性物质毒害、有效养分低等障碍因子,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动态取样与室内测定,研究了不同栽培和灌溉方式对冷浸田还原性物质及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灌溉比较,起垄栽培湿润灌溉的土壤... 为了消减冷浸型中低产田长期浸渍、还原性物质毒害、有效养分低等障碍因子,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动态取样与室内测定,研究了不同栽培和灌溉方式对冷浸田还原性物质及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灌溉比较,起垄栽培湿润灌溉的土壤活性还原物质含量和亚铁含量分别降低21.9%和18.2%,早稻分蘖数增加25%,叶绿素总量增加38%,根系活力提高75%,产量增加10.8%。起垄栽培结合湿润灌溉方式是适合冷浸田早稻增产的农水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起垄栽培 湿润灌溉 冷浸田 还原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土厌氧氨氧化对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的响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梅 聂三安 +5 位作者 龙泽东 李超 王华 肖小平 罗尊长 孙耿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95-1703,共9页
研究稻田土壤厌氧氨氧化微生物活性、丰度和群落结构对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的响应,可为稻田土壤氮素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设3个不同耕作方式(翻耕、旋耕、免耕)+秸秆还田处理,以翻耕+秸秆不还田处理作为对照,采用15N示踪法、荧光定量PC... 研究稻田土壤厌氧氨氧化微生物活性、丰度和群落结构对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的响应,可为稻田土壤氮素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设3个不同耕作方式(翻耕、旋耕、免耕)+秸秆还田处理,以翻耕+秸秆不还田处理作为对照,采用15N示踪法、荧光定量PCR及Illumina测序分析厌氧氨氧化菌潜在活性、功能基因hzs B拷贝数及群落组成。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显著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与不还田相比,土壤有机质、全氮、容重均呈明显增加趋势,尤其是免耕还田条件下差异显著。秸秆还田条件下,厌氧氨氧化菌潜在活性表现为免耕>旋耕>翻耕(P<0.05),对照与旋耕+秸秆还田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各处理之间厌氧氨氧化菌功能基因(hzs B)拷贝数无显著性差异。Illumina测序从属水平鉴定出Kuenenia和Scalindua两种已知的厌氧氨氧化菌及部分未鉴定属,且各处理间二者的相对丰度具呈负相关(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厌氧氨氧化菌活性与土壤反硝化活性显著相关,与功能基因拷贝数及群落组成无显著相关性。试验表明,免耕条件下秸秆还田显著提升了土壤容重,降低了土壤氧化势,可能是其厌氧氨化活性强的重要原因。与无机氮含量和土壤全氮等理化性质相比,水稻土氧化还原状况可能更好解释水稻土厌氧氨氧化活性,长期秸秆还田和不同耕作方式改变了厌氧氨氧化菌活性和群落组成,但其数量未发生显著变化。水稻田秸秆还田加翻耕可在一定程度提高土壤透气性,降低厌氧氨氧化活性,而秸秆还田与免耕结合则可能降低土壤通透性并导致更多的土壤氮素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秸秆还田 翻耕 旋耕 免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双季稻主产区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定位研究 Ⅰ.稻田不同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作物生长发育状况与经济效益评价 被引量:6
17
作者 叶桃林 李建国 +7 位作者 胡立峰 罗尊长 屠乃美 李琳 王丽宏 王少斌 张帆 杨光立 《作物研究》 2006年第1期34-39,共6页
2004-2005年,在益阳市开展了双季稻主产区稻田不同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的作物生长发育与经济效益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护性耕作栽培条件下,双季水稻生长发育具有较明显的优势,群体结构照好,经济产量和生物学产量明显增加,综合... 2004-2005年,在益阳市开展了双季稻主产区稻田不同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的作物生长发育与经济效益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护性耕作栽培条件下,双季水稻生长发育具有较明显的优势,群体结构照好,经济产量和生物学产量明显增加,综合经济效益显著提高。5种冬种模式的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成本效率以马铃薯-双季稻、黑麦草-双季稻和小黑麦-双季稻排在前3位,而油菜-双季稻和绿肥-双季稻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保护性耕作 双季稻 种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油菜施钾效应及土壤速效钾临界值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鲁艳红 廖育林 +3 位作者 罗尊长 黄铁平 鲁剑巍 聂军 《作物研究》 2011年第1期26-29,共4页
2005-2008年在湖南省油菜主产区布置67个田间试验,研究施钾对油菜籽产量的影响及土壤速效钾含量对施钾效应的影响,并对土壤速效钾临界值进行初步判定。结果表明,油菜施钾具有明显的增产和增收效果,平均增产率19.1%,增产范围为33-1 587 k... 2005-2008年在湖南省油菜主产区布置67个田间试验,研究施钾对油菜籽产量的影响及土壤速效钾含量对施钾效应的影响,并对土壤速效钾临界值进行初步判定。结果表明,油菜施钾具有明显的增产和增收效果,平均增产率19.1%,增产范围为33-1 587 kg/hm2,平均增产332 kg/hm2,每千克K2O平均增加2.5 kg油菜籽,其中51个试验施钾增产效果在10%以上;施钾平均产投比为1.4,产投比大于1.5的试验占35.8%。土壤速效钾含量对施钾产量效应及经济效应均有明显影响,土壤速效钾与施钾增产量及产投比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以不施钾处理占施钾处理产量的90%为标准,初步估计土壤速效钾临界值为106 m g/kg;以施钾产投比2.0和1.5为标准,估计其临界值分别为70 m g/kg和100 m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施肥 钾肥效应 速效钾临界值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活性有机质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被引量:23
19
作者 文炯 罗尊长 +2 位作者 李明德 张杨珠 曾希柏 《湖南农业科学》 2009年第1期57-60,共4页
简要综述了土壤活性有机质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包括活性有机质的概念、分类及其各自测定方法,活性有机质各组分与土壤养分供应及活性有机质在反映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土壤质量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活性有机质 生物量有机质(MBOM) 易氧化有机质(LOM) 轻组有机质(LFOM) 溶解性有机质(DOM)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叶面肥对不同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8
20
作者 孙梅 孙耿 +2 位作者 马颢榴 罗尊长 刘杰 《湖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34-37,共4页
为了探明氨基酸叶面肥在不同蔬菜上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喷施氨基酸叶面肥对大棚黄瓜、茄子、空心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酸叶面肥对黄瓜、茄子、空心菜均有增产作用,增产幅度分别为11.57%、4.43%和12.41%,产投比... 为了探明氨基酸叶面肥在不同蔬菜上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喷施氨基酸叶面肥对大棚黄瓜、茄子、空心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酸叶面肥对黄瓜、茄子、空心菜均有增产作用,增产幅度分别为11.57%、4.43%和12.41%,产投比分别为64.52∶1、53.31∶1、55.14∶1,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氨基酸叶面肥对蔬菜品质具有影响,可显著增加黄瓜、茄子、空心菜的总糖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2.00%、22.30%、12.10%,维生素C含量较对照的增加幅度为4.76%、24.80%、10.90%;喷施氨基酸叶面肥有利于提高黄瓜、茄子、空心菜等蔬菜的产量,提升其营养品质并改善口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肥 氨基酸 蔬菜品质 产量 产投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