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海蔗区无人机大面积防控螟虫效果分析
1
作者 李永健 李德伟 +4 位作者 覃振强 梁菊菊 李继虎 罗亚伟 黄慧文 《甘蔗糖业》 2025年第1期13-19,共7页
为探究蔗区使用无人机大面积防控螟虫的效果,于2024年在北海蔗区开展无人机不同施药次数大面积防控螟虫的试验,并选择相邻同品种同植期的蔗农自管蔗地作为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无人机在6月和8月使用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5%阿... 为探究蔗区使用无人机大面积防控螟虫的效果,于2024年在北海蔗区开展无人机不同施药次数大面积防控螟虫的试验,并选择相邻同品种同植期的蔗农自管蔗地作为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无人机在6月和8月使用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5%阿维菌素乳油共施药2次、4月和6月使用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5%阿维菌素乳油及8月使用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5%阿维菌素乳油共施药3次对甘蔗螟虫有较好的防效和增产作用,螟害株防效分别为52.54%、63.51%,螟害节防效分别为73.28%、91.53%,甘蔗增产分别为24.44%、97.20%;其中无人机施药3次大面积防控螟虫甘蔗增产极为显著。因此,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5%阿维菌素乳油及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5%阿维菌素乳油可在蔗区使用无人机大面积防控螟虫实践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螟虫 无人机 大面积防控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兴宾蔗区不同下种量和施氮量对甘蔗新品种桂糖46号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2
作者 罗亚伟 黄家训 +5 位作者 覃振强 黄曦曦 韦菊丽 梁阗 陆衫羽 高轶静 《甘蔗糖业》 2024年第3期9-16,共8页
为了解桂糖46号不同下种量和施氮量在兴宾蔗区种植表现,为桂糖46号高产高糖栽培提供参考,设置了5个下种量(75000、90000、105000、120000和135000芽/hm^(2))和4种施氮水平(75、150、300和600 kg/hm^(2)),分别进行桂糖46号新植蔗种植试验... 为了解桂糖46号不同下种量和施氮量在兴宾蔗区种植表现,为桂糖46号高产高糖栽培提供参考,设置了5个下种量(75000、90000、105000、120000和135000芽/hm^(2))和4种施氮水平(75、150、300和600 kg/hm^(2)),分别进行桂糖46号新植蔗种植试验,以分析各处理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表现。结果表明:在广西兴宾蔗区,按当地常规施肥水平,以120000芽/hm^(2)下种量处理蔗茎产量最高,75000芽/hm^(2)下种量处理产量最低,分别为109485 kg/hm^(2)和76020 kg/hm^(2);按当地常规下种量,以300 kg/hm^(2)施氮量处理蔗茎产量最高,以75 kg/hm^(2)施氮量处理的产量最低,分别为117255 kg/hm^(2)和93675 kg/hm^(2);下种量与施氮量分别与甘蔗产量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105000芽/hm^(2)下种量处理和150 kg/hm^(2)施氮量处理经济效益较好,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1.50和1:4.84。建议广西兴宾蔗区桂糖46号下种量为105000~120000芽/hm^(2),施氮量150~300 kg/hm^(2)(折尿素326.1~652.2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桂糖46号 下种量 施氮量 农艺性状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种植时间对螟虫为害及防治效益的影响
3
作者 黄慧文 李德伟 +3 位作者 李涛 粱菊菊 覃振强 罗亚伟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89-99,共11页
【目的】分析甘蔗不同种植时间的螟虫为害情况及化学防治效益,为选择甘蔗适宜种植时间和科学用药防治螟虫提供参考依据,为保障甘蔗产业丰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于2017年12月下旬及2018年1月下旬、2月下旬、3月下旬、4月下旬共5... 【目的】分析甘蔗不同种植时间的螟虫为害情况及化学防治效益,为选择甘蔗适宜种植时间和科学用药防治螟虫提供参考依据,为保障甘蔗产业丰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于2017年12月下旬及2018年1月下旬、2月下旬、3月下旬、4月下旬共5个不同时间种植2018/2019榨季新植蔗,调查甘蔗生长和螟虫为害情况,比较防治与不防治螟虫所产出的经济效益。为对比气候条件对不同甘蔗榨季的影响,连续开展两个榨季新植蔗调查,2019/2020榨季新植蔗的种植和调查方法参考2018/2019榨季。【结果】不施药条件下新植蔗第1代、第2代螟害枯心率均呈随种植时间延后而减少的趋势,其中12月种植的甘蔗第2代螟害枯心率平均高达24.90%,3—4月种植的甘蔗苗螟害枯心率相对较低,4月种植的螟害枯心率平均为8.37%。表明通过选择适宜种植时间可减轻甘蔗苗期螟虫为害,但不同种植时间对收获期的螟害株率和螟害节率影响不显著。种植较早(12月下旬、1月下旬、2月下旬)的甘蔗株高、产量和每公顷含糖量较高,种植较晚(3月下旬、4月下旬)甘蔗株高、产量和每公顷含糖量较低,且种植较早比种植较晚的增收效果显著。在不施药条件下,12月种植的甘蔗平均产量和每公顷含糖量分别为102.19 t/hm^(2)、15.57 t/hm^(2),而4月种植的平均产量和每公顷含糖量分别仅为47.57、6.40 t/hm^(2);12月、1月和2月种植的甘蔗产量和蔗糖总收入比4月种植的增加220%以上。施药防治螟虫有助于提高甘蔗产量和每公顷含糖量,蔗农投入收益比为1∶1.37~1.99,甘蔗增产增糖投入总收益比为1∶4.33~5.76,表明防治螟虫在蔗糖业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结论】为提高我国原料蔗供应能力,建议广西蔗区在12月下旬至次年2月下旬种植甘蔗,并结合螟虫防治提高甘蔗产量和含糖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种植时间 螟虫为害 化学防治 产量 防治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度锐悬浮剂防治宿根蔗螟虫和绵蚜的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16
4
作者 罗亚伟 覃振强 +2 位作者 梁阗 邓展云 王维赞 《中国糖料》 2015年第1期28-30,共3页
以3.6%杀虫双颗粒剂为对照药剂,研究30%度锐悬浮剂不同施用量对宿根蔗甘蔗螟虫和绵蚜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度锐悬浮剂450 m L/hm^2、600 m L/hm^2、750 m L/hm^2处理在药后15 d、30 d、60 d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均高于3.6%杀虫双... 以3.6%杀虫双颗粒剂为对照药剂,研究30%度锐悬浮剂不同施用量对宿根蔗甘蔗螟虫和绵蚜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度锐悬浮剂450 m L/hm^2、600 m L/hm^2、750 m L/hm^2处理在药后15 d、30 d、60 d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均高于3.6%杀虫双颗粒剂90 kg/hm^2,其中以度锐750 m L/hm^2处理的防治效果最高且差异显著。30%度锐600 m L/hm^2处理药后30 d、60 d的防治效果与3.6%杀虫双颗粒剂的防治效果差异达显著水平。30%度锐3个不同处理,于药后130 d、160 d、190 d对宿根蔗绵蚜的防治效果均达到100%,而杀虫双的防治效果只有27.81%-8.20%,且防治效果随着时间延长递减。30%度锐3个不同处理间的甘蔗平均锤度和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与杀虫双和空白对照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本研究说明30%度锐悬浮剂对甘蔗螟虫和绵蚜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施用量建议为600-750 m L/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根蔗 甘蔗螟虫 甘蔗绵蚜 30%度锐悬浮剂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旱保水剂不同施用方法对甘蔗萌芽和分蘖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罗亚伟 吴建明 +3 位作者 谢金兰 梁阗 许树宁 吴凯朝 《中国糖料》 2014年第3期35-36,共2页
以桂糖43号为材料,采用干施、先施、施胶体3种施用方法施用抗旱保水剂进行田间比较试验,分析其对甘蔗萌芽与分蘖的影响,为甘蔗抗旱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施用方法对甘蔗萌芽出苗和分蘖的影响不同,胶体施法的萌芽率、分蘖... 以桂糖43号为材料,采用干施、先施、施胶体3种施用方法施用抗旱保水剂进行田间比较试验,分析其对甘蔗萌芽与分蘖的影响,为甘蔗抗旱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施用方法对甘蔗萌芽出苗和分蘖的影响不同,胶体施法的萌芽率、分蘖率比先施法和干施法高,与干施法差异达显著水平。胶体施法可以促进甘蔗萌芽出苗和甘蔗早生快发,只要水源充足,建议用胶体施法效果最好;而先施法宜在没有水源的山坡、丘陵旱地应用;干施法对甘蔗萌芽出苗有影响,建议在甘蔗小培土或大培土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萌芽 分蘖 抗旱保水剂 施用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种茎储存期对萌芽出苗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罗亚伟 覃振强 +2 位作者 梁阗 王维赞 李德伟 《中国糖料》 2018年第2期13-15,共3页
对甘蔗种茎经0d、3d、5d、10d、15d、20d、25d、30d、35d、40d共10个储存期,进行萌芽出苗试验。结果表明:甘蔗种茎萌芽率与种茎储存期呈负相关关系,随着储存期的延长,种茎萌芽率降低。本试验以储存期0~3d萌芽出苗最好,萌芽率最高,萌芽率... 对甘蔗种茎经0d、3d、5d、10d、15d、20d、25d、30d、35d、40d共10个储存期,进行萌芽出苗试验。结果表明:甘蔗种茎萌芽率与种茎储存期呈负相关关系,随着储存期的延长,种茎萌芽率降低。本试验以储存期0~3d萌芽出苗最好,萌芽率最高,萌芽率达80%以上;储存期5~15d,萌芽出苗次之,萌芽率为50%~60%;储存期20~30d,萌芽出苗一般,萌芽率为40%左右;储存期35~40d萌芽出苗较差,萌芽率低于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种茎 储存期 萌芽 出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叶残株不同处理方式对宿根蔗出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罗亚伟 梁阗 +7 位作者 黄金生 高轶静 何为中 谭宏伟 周柳强 刘丽敏 刘红坚 李涛 《甘蔗糖业》 2022年第4期13-18,共6页
生产上,甘蔗收获后蔗叶残株处理通常有原地覆盖(或人工收集隔行覆盖)、蔗叶残株原地焚烧、机械粉碎还田、人工捡拾和机械打捆捡拾等几种方式,为了解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宿根蔗的影响,进行了留宿蔗地蔗叶残株不同处理方式对宿根蔗出苗生长... 生产上,甘蔗收获后蔗叶残株处理通常有原地覆盖(或人工收集隔行覆盖)、蔗叶残株原地焚烧、机械粉碎还田、人工捡拾和机械打捆捡拾等几种方式,为了解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宿根蔗的影响,进行了留宿蔗地蔗叶残株不同处理方式对宿根蔗出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蔗地残株粉碎+平茬、残株焚烧、残株粉碎和捡拾清理均能有效提高宿根蔗的萌芽出苗率,促进蔗苗的生长和分蘖。其中,以残株粉碎+平茬处理最优,其宿根蔗的出苗率、分蘖率、苗高和叶长分别比原地覆盖(对照)提高14.6%(绝对值)、16.2%(绝对值)、35.3%、16%,可以替代蔗叶残株焚烧,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栽培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根蔗 蔗叶残株 农艺性状 栽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粉蚧防治药剂筛选及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罗亚伟 覃振强 +2 位作者 李德伟 梁阗 丁华珍 《中国糖料》 2021年第2期61-64,共4页
为筛选防治甘蔗粉蚧的杀虫剂,在广西两个蔗区进行了不同杀虫剂对新植(4个处理)和宿根(3个处理)甘蔗粉蚧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新植蔗应用300 g/L氯虫·噻虫嗪SC 1050 mL/hm^(2)、40%溴酰·噻虫嗪FS 750 mL/hm^(2)、10%吡虫... 为筛选防治甘蔗粉蚧的杀虫剂,在广西两个蔗区进行了不同杀虫剂对新植(4个处理)和宿根(3个处理)甘蔗粉蚧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新植蔗应用300 g/L氯虫·噻虫嗪SC 1050 mL/hm^(2)、40%溴酰·噻虫嗪FS 750 mL/hm^(2)、10%吡虫啉WP 22.5 kg/hm^(2)+90%杀虫单SP 6 kg/hm^(2)三种杀虫剂处理对甘蔗粉蚧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9.71%、62.47%、59.51%,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前两种杀虫剂的虫株率明显低于另一种杀虫剂和对照空白;宿根蔗应用300 g/L氯虫·噻虫嗪SC 1050 mL/hm^(2)对甘蔗粉蚧的防治效果(59.51%)明显优于0.5%噻虫嗪GR 75kg/hm^(2)的防治效果(16.34%),但处理间的虫株率差异不显著。本试验结果说明300 g/L氯虫·噻虫嗪SC 1050 mL/hm^(2)、40%溴酰·噻虫嗪FS 750 mL/hm^(2)和10%吡虫啉WP 22.5 kg/hm^(2)+90%杀虫单SP 6 kg/hm^(2)防治新植蔗粉蚧效果显著;300 g/L氯虫·噻虫嗪SC 1050 mL/hm^(2)防治宿根蔗粉蚧也有较好的效果。因此300 g/L氯虫·噻虫嗪SC可作为新植蔗和宿根蔗粉蚧的防治用药,在新植蔗下种和宿根蔗大培土时按本试验用量一次性施用;40%溴酰·噻虫嗪FS和10%吡虫啉WP+90%杀虫单SP可作为新植蔗粉蚧的防治用药,在新植蔗下种时按本试验用量一次性施用。并探讨了综合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粉蚧 杀虫剂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甘蔗高产性状及水分利用效率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维赞 冯礼就 +6 位作者 罗亚伟 梁阗 许树宁 朱秋珍 梁俊 范业庚 何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9-32,共4页
在大田滴灌条件下,研究15个不同基因型甘蔗高产性状表现及水分利用特性,旨在为甘蔗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及高产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采用滴灌栽培能显著增加甘蔗产量,提高蔗糖分;GT97—69、GT02—833、GT02—770等13个品种(系)产... 在大田滴灌条件下,研究15个不同基因型甘蔗高产性状表现及水分利用特性,旨在为甘蔗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及高产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采用滴灌栽培能显著增加甘蔗产量,提高蔗糖分;GT97—69、GT02—833、GT02—770等13个品种(系)产量高于CKl,且产量在120t/hm2以上,其产量性状表现为株高273—357cm,茎径2.47~3.32cm,有效茎71990~97775条/hm2,农田总供水利用效率删uEa)为64.40-83.71kg/mm·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甘蔗 基因型 高产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保水剂在甘蔗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维赞 朱秋珍 +5 位作者 罗亚伟 梁阗 何红 黄海荣 谢金兰 刘晓燕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54-57,共4页
两种保水剂在甘蔗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处理均能促进甘蔗出苗、分蘖及蔗茎伸长,增加有效茎数,同时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和肥料利用率;蔗茎产量比不施保水剂的对照增产2.84%~9.25%,蔗糖分提高0.09~0.40个百分点;经济效益比... 两种保水剂在甘蔗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处理均能促进甘蔗出苗、分蘖及蔗茎伸长,增加有效茎数,同时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和肥料利用率;蔗茎产量比不施保水剂的对照增产2.84%~9.25%,蔗糖分提高0.09~0.40个百分点;经济效益比不施保水剂的对照增加652~2 207元/hm2。两种保水剂相比,BJ2101L保水剂在甘蔗上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甘蔗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收获对不同甘蔗品种原料蔗质量及宿根发株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梁阗 王维赞 +4 位作者 罗亚伟 李毅杰 谢金兰 刘晓燕 董文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6期8933-8935,共3页
[目的]筛选和选育适应机械化生产管理的甘蔗品种(Saccharum officinarun L.),并研究适应机械化作业的农艺技术,为促进甘蔗收获机械化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对12个甘蔗品种进行机械收获,研究不同甘蔗品种机械收获... [目的]筛选和选育适应机械化生产管理的甘蔗品种(Saccharum officinarun L.),并研究适应机械化作业的农艺技术,为促进甘蔗收获机械化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对12个甘蔗品种进行机械收获,研究不同甘蔗品种机械收获原料蔗质量及宿根发株表现.[结果]桂糖03-2287、ROC22、桂糖04-120、C1-2003、桂辐98-296、粤糖93-159机收原料蔗含杂率5.75%~7.65%,桂糖32号、桂糖31号、桂糖30号、桂糖21号、ROC16、桂糖29号机收原料蔗含杂率8.34%~11.18%.桂糖29号、桂糖03-2287、桂糖30号、桂糖04-120、桂糖21号、C1-2003、桂辐98-296、ROC16机收宿根发株能力较强,发株率达103.84%以上;与人工收获相比,C1-2003、桂糖21号、桂糖04-120机收宿根发株能力增强,桂糖03-2287、桂糖30号、ROC22机收宿根发株能力变化不大,粤糖93-159、ROC16、桂辐98-296、桂糖29号机收宿根发株能力减弱.[结论]选育和种植宿根发株能力强、抗(耐)损伤力强的甘蔗品种,可以提高宿根发株率、增加蔗苗数,对获取机收宿根蔗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品种 机械收获 原料蔗质量 发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几个绿豆品种在广西的表现 被引量:9
12
作者 谢金兰 朱秋珍 +4 位作者 刘晓燕 吴建明 梁阗 罗亚伟 刘晓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9期5112-5113,共2页
[目的]筛选出高产、早熟、抗性强的绿豆品种,并为其今后更好地应用于蔗田间套种提供参考。[方法]对从河南引进的几个绿豆品种的生长生育特性、农艺性状、抗逆性和产量性状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郑绿8号、郑绿9号、郑绿10号均为早熟、... [目的]筛选出高产、早熟、抗性强的绿豆品种,并为其今后更好地应用于蔗田间套种提供参考。[方法]对从河南引进的几个绿豆品种的生长生育特性、农艺性状、抗逆性和产量性状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郑绿8号、郑绿9号、郑绿10号均为早熟、高产的绿豆品种,绿豆产量分别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41.4%、48.1%、21.9%;3个品种综合性状最好的是郑绿9号,抗逆性好,绿豆产量和生物产量都比较高,且果粒外观好。[结论]筛选出了最适合在广西种植的河南绿豆品种郑绿9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进 绿豆品种 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化肥减量增效的栽培技术 被引量:27
13
作者 谢金兰 李长宁 +7 位作者 何为中 梁强 李毅杰 刘晓燕 梁阗 罗亚伟 谭宏伟 王维赞 《中国糖料》 2017年第1期38-41,共4页
阐述了我国当前甘蔗生产的施肥现状,并提出蔗地机械深耕深松、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蔗叶还田、合理灌溉等相应的化肥减量增效栽培技术措施。
关键词 甘蔗 化肥 减量 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双高”糖料蔗基地甘蔗病虫害防控对策 被引量:13
14
作者 覃振强 李德伟 +3 位作者 罗亚伟 宋修鹏 韦金菊 魏春燕 《中国糖料》 2017年第5期68-71,共4页
推进广西"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需要以优良甘蔗品种为基础,结合高效栽培技术和病虫等有害生物的有效控制为保障。通过对当前甘蔗病虫害发生概况、存在问题、"双高"基地甘蔗生产对病虫害的影响进行分析,从5个方面提出... 推进广西"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需要以优良甘蔗品种为基础,结合高效栽培技术和病虫等有害生物的有效控制为保障。通过对当前甘蔗病虫害发生概况、存在问题、"双高"基地甘蔗生产对病虫害的影响进行分析,从5个方面提出了"双高"糖料蔗基地甘蔗病虫害防控对策:(1)建设"双高"糖料蔗基地甘蔗病虫害监测预警平台;(2)开展甘蔗植保高效机械化技术研究;(3)开展甘蔗病虫害绿色高效防控的统防统治工作;(4)因地制宜制定"双高"糖料蔗基地甘蔗病虫害防控方案;(5)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甘蔗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双高”糖料蔗基地 病虫害 防控对策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旱型甘蔗专用肥施用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维赞 许树宁 +5 位作者 梁阗 钟寰 罗亚伟 李毅杰 谢金兰 何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6期7136-7138,共3页
[目的]为今后抗旱型甘蔗专用肥的研制及大田生产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用不同肥料品种、保水剂配制成2种类型的4种抗旱型甘蔗专用肥,与常规施肥方式对比,研究其在甘蔗上的施用效果。[结果]施用抗旱型甘蔗专用肥出苗率比对照增加1.6... [目的]为今后抗旱型甘蔗专用肥的研制及大田生产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用不同肥料品种、保水剂配制成2种类型的4种抗旱型甘蔗专用肥,与常规施肥方式对比,研究其在甘蔗上的施用效果。[结果]施用抗旱型甘蔗专用肥出苗率比对照增加1.6%~9.7%,株高增加2~20 cm,有效茎增加3 871~12 651条/hm2,蔗茎产量比对照增产5.14%~15.01%,蔗糖分提高0.12~0.46个百分点,经济效益比对照增加515~3 538元/hm2。[结论]施用抗旱型甘蔗专用肥能促进甘蔗出苗、分蘖及蔗茎伸长,增加有效茎数,提高产量和蔗糖分,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采用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3种肥料和BJ2101L保水剂配制而成的抗旱型甘蔗专用肥的施用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专用肥 甘蔗 保水剂 施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机械种植模式对甘蔗产量及效益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梁阗 罗亚伟 +7 位作者 游建华 高轶静 何为中 谭宏伟 周柳强 刘丽敏 刘红坚 李涛 《中国糖料》 2023年第2期41-46,共6页
以人工种植为对照,采用整杆即切种式种植机和预切种式种植机进行甘蔗不同机械种植模式比较试验,分析各种植模式作业质量、效率、甘蔗产量及经济效益等差异。结果表明:即切种式种植和预切种式种植伤芽率分别为12.4%、9.7%,种茎破头率分别... 以人工种植为对照,采用整杆即切种式种植机和预切种式种植机进行甘蔗不同机械种植模式比较试验,分析各种植模式作业质量、效率、甘蔗产量及经济效益等差异。结果表明:即切种式种植和预切种式种植伤芽率分别为12.4%、9.7%,种茎破头率分别为9.1%、5.8%,均高于人工种植伤芽率的2.4%和种茎破头率的4.7%;预切种式种植萌芽率最高为50.1%,显著高于即切种式种植的42.9%;人工种植有效茎数和成茎率分别为79290条/hm^(2)和60.4%,显著高于预切种式种植的72330条/hm^(2)和49.9%;三种种植模式甘蔗分蘖率、株高、茎径及产量差异不显著;与人工种植相比即切种式种植工效提高3.18倍、作业成本降低1209元/hm^(2)、减收463元/hm^(2),预切种式种植工效提高3.78倍、作业成本减少947元/hm^(2)、减收2902元/hm^(2)。机械种植可以提高工效、减少用工成本,以整杆即切种式种植作业成本、产量及收益优于预切式机械种植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机 种植模式 甘蔗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新品种引进试验结果初报 被引量:15
17
作者 何红 朱秋珍 +2 位作者 陈超君 王维赞 罗亚伟 《中国糖料》 2009年第2期4-6,共3页
从国内外引进15个甘蔗新品种在广西3个不同的试验点进行了1年的新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表现高产的品种有:台98-2817、台98-1626、C1-2003、台98-0432、台引2号和粤糖96-86;表现高糖的品种是:台引2号、CP84-1198、福农15号、赣蔗18号、C... 从国内外引进15个甘蔗新品种在广西3个不同的试验点进行了1年的新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表现高产的品种有:台98-2817、台98-1626、C1-2003、台98-0432、台引2号和粤糖96-86;表现高糖的品种是:台引2号、CP84-1198、福农15号、赣蔗18号、C1-2003和园林6号;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是C1-2003、园林6号和台引2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引种试验 性状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赤霉素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梁阗 罗亚伟 +4 位作者 黄杏 丘立杭 周主贵 吴建明 邓国富 《中国糖料》 2015年第2期43-44,46,共3页
在甘蔗伸长初期,采用浓度为0、100、150、200、250mg/L赤霉素进行2次(间隔31d)叶面喷施,调查各处理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分析各处理蔗糖品质,探讨赤霉素应用于甘蔗的最佳浓度,为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50mg/L处理的单位面积蔗... 在甘蔗伸长初期,采用浓度为0、100、150、200、250mg/L赤霉素进行2次(间隔31d)叶面喷施,调查各处理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分析各处理蔗糖品质,探讨赤霉素应用于甘蔗的最佳浓度,为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50mg/L处理的单位面积蔗茎产量最高,但与其它处理之间增产差异不显著;250mg/L处理甘蔗蔗糖分最高为14.67%,分别比0、100、150、200mg/L处理高1.29、1.45、1.06、0.46个百分点;250mg/L处理单位面积含糖量最高,与CK、100、150mg/L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与200mg/L处理差异不明显。150、200、250mg/L处理对甘蔗品质、含糖量等具有正效应,并与处理浓度呈正比,250mg/L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赤霉素 浓度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与豆科作物不同间种模式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谢金兰 王维赞 +2 位作者 李长宁 李毅杰 罗亚伟 《中国糖料》 2015年第3期12-14,共3页
在甘蔗行距1.2m的条件下,试验设5个甘蔗与绿豆、大豆的间种模式。通过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综合效益的调查,研究不同间种模式对甘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间种2行豆科作物显著减少甘蔗分蘖,其中间种2行大豆的甘蔗分蘖... 在甘蔗行距1.2m的条件下,试验设5个甘蔗与绿豆、大豆的间种模式。通过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综合效益的调查,研究不同间种模式对甘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间种2行豆科作物显著减少甘蔗分蘖,其中间种2行大豆的甘蔗分蘖比对照(不间种)减少44.5%。间种2行绿豆在花荚盛期压青可促进甘蔗生长,甘蔗产量比对照增产3.97%。而收获豆荚的间种处理甘蔗株高矮、茎径小,甘蔗比对照减产3.28%~11.62%。间种大豆有利于提高甘蔗品质.蔗糖分提高O.31~0.35个百分点。间种产值以大豆比绿豆的高、间种2行的比1行的高。综合效益以间种2行大豆的处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豆科作物 间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新品种桂辐98-296不同种植密度的表现 被引量:5
20
作者 梁阗 李毅杰 +3 位作者 游建华 吴凯朝 刘红坚 罗亚伟 《中国糖料》 2016年第2期23-25,28,共4页
为了解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桂辐98-296在广西蔗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合理密植依据。在广西隆安县、合山市、柳江县、融水县、环江县5个不同蔗区进行67500、82500、97500、112500芽/hm^2四种不同种植密度水平比较试验。结果... 为了解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桂辐98-296在广西蔗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合理密植依据。在广西隆安县、合山市、柳江县、融水县、环江县5个不同蔗区进行67500、82500、97500、112500芽/hm^2四种不同种植密度水平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67500~112500芽/hm^2范围内,不影响桂辐98-296的出苗率、分蘖率和蔗糖分,蔗株茎径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单位面积有效茎数与种植密度呈正相关;97500芽/hm^2处理平均蔗茎产量最高为97.35 t/hm^2,分别比82500、112500、67500芽/hm^2处理增加1.42、2.12、6.02 t/hm^2;桂辐98-296最适的种植密度为82500~97500芽/hm^2,但不同类型蔗区对种植密度反应存在差异,生产上应因地制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桂辐98-296 种植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