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恢复力理论的“土地整治+生态”框架模型 被引量:35
1
作者 张绍良 杨永均 +1 位作者 侯湖平 米家鑫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3-89,共7页
研究目的:将恢复力思维引入土地整治,构建"土地整治+生态"概念模型,设计土地整治中恢复力建设路径,为新时代土地整治理论创新开拓新方向和基础。研究方法:文献综合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治的对象是一个社会... 研究目的:将恢复力思维引入土地整治,构建"土地整治+生态"概念模型,设计土地整治中恢复力建设路径,为新时代土地整治理论创新开拓新方向和基础。研究方法:文献综合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治的对象是一个社会生态复合系统,土地整治离不开恢复力思维,如系统性、动态性、适应性和持续性等。土地整治需要考虑系统的多尺度效应、阈值效应、适应性管理、可持续发展等;(2)恢复力的建设可作为土地整治的新目标,恢复力理论可作为生态型土地整治的理论基础;(3)实现"土地整治+生态"模式,需要在土地整治的调查、评价、规划、设计、监管全过程开展理论与技术创新,融入恢复力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研究结论:恢复力思维是新时代生态型土地整治的核心理念之一,恢复力理论可为"土地整治+生态"模式提供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生态系统 恢复力 概念模型 多尺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去产能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米家鑫 张绍良 +2 位作者 侯湖平 郭山川 尚志敏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6-92,共7页
2014年我国煤炭产量开始下降,结束了连续14年增长的局面。国家随之实施煤炭产业去产能政策,关闭了大量落后产能矿井,整合了大量中小型矿山,为煤炭产业新常态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这一政策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目前还鲜有关注。为此... 2014年我国煤炭产量开始下降,结束了连续14年增长的局面。国家随之实施煤炭产业去产能政策,关闭了大量落后产能矿井,整合了大量中小型矿山,为煤炭产业新常态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这一政策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目前还鲜有关注。为此,以江苏省徐州市沛北矿区为例,基于2008年11月、2010年12月和2015年12月的3景SPOT5/资源三号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采用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利用建立的评价模型,评价了该矿区2008年、2010年、2015年的生态环境质量,然后将之与该矿区煤炭产量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煤炭去产能对矿区生态环境有改善作用,煤炭产量变化与生态环境变化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环境 煤炭去产能 环境影响评价 遥感(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然恢复的采煤沉陷区植物群落演替模拟系统开发 被引量:1
3
作者 米家鑫 张绍良 +2 位作者 杨永均 侯湖平 丁忠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57-1668,共12页
为了确定采煤沉陷区植物群落自然恢复的时间和恢复后的格局,开发了基于自然恢复的植物群落演替模拟系统;以山西大同煤峪口矿内的一处采煤沉陷区为例,模拟了植物群落自然恢复至实际植被覆盖度的演替过程;分析了自然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的... 为了确定采煤沉陷区植物群落自然恢复的时间和恢复后的格局,开发了基于自然恢复的植物群落演替模拟系统;以山西大同煤峪口矿内的一处采煤沉陷区为例,模拟了植物群落自然恢复至实际植被覆盖度的演替过程;分析了自然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讨论了导致植物群落空间差异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基于归一化均方误差(E_(NMS))并分别从不同景观尺度(10 m×10 m,20 m×20 m,50 m×50 m,80 m×80 m,100 m×100 m)下进行的精度评价,模拟结果的植物群落格局与实际情况间误差在0.04~0.59,其中灌木植被格局误差在0.06~0.59,草本植被格局误差在0.05~0.14,整体植被格局误差在0.04~0.12。以裸地为初始条件的50次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通过自然恢复使草本覆盖度达到35%~55%且灌木覆盖度达到7%与8%水平时,平均需要10.46 a。从时间变化上看,演替前期草本植物群落恢复迅速,但随着灌木植被的增加草本覆盖度随即下降并逐渐转变为灌木植物群落;灌木群落在自然恢复3~5 a后开始出现,并随着土壤养分的累积,灌木群落的恢复速度也随之加快;而乔木植被在50次模拟中仅有2次在自然恢复10 a后出现。从空间分布上看,高程较低的沟壑区域由于地表径流成为养分和水分富集区,总是率先演替出灌木群落并向周边发展,而坡度较小的阴坡同样容易演替出灌木群落。总体来看,构建的演替模拟系统能够较好的反映植物群落自然恢复过程中实际的时空动态变化,模拟自然恢复后的植物群落格局,可以为采煤沉陷区自然恢复策略的选择提供决策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植物群落演替 自然恢复 元胞自动机 模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闭矿山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研究:以徐州市大黄山矿区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尚志敏 张绍良 +2 位作者 侯湖平 米家鑫 刘润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65,共8页
本文以徐州市大黄山矿区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生态、经济三大系统遴选18个指标,构建矿区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法评价系统恢复力,揭示大黄山矿区闭矿以来恢复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0~2014年间大黄山镇社会生... 本文以徐州市大黄山矿区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生态、经济三大系统遴选18个指标,构建矿区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法评价系统恢复力,揭示大黄山矿区闭矿以来恢复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0~2014年间大黄山镇社会生态系统受到的扰动指数居于0.43~0.54之间,应对能力指数从0.23上升到0.77;2000~2014年间大黄山镇社会生态系统总恢复力指数从0.32上升到0.72;经济发展水平对矿区社会生态恢复力的影响较大,是矿区转型发展的主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恢复力评价 集对分析 大黄山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部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地融合导向的工矿废弃地修复策略:以徐州市工矿废弃地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孟超 侯湖平 +5 位作者 张绍良 米家鑫 胡钰琳 张统 顾春芬 纵博 《中国矿业》 2021年第7期78-84,共7页
工矿废弃地再利用是资源衰竭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工矿废弃地修复对于促进矿区发展、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单一的考虑工矿废弃地修复难以发挥其最大的利用潜力,因此,本文将矿地融合理念引入到工矿废弃地修复中,厘清矿地... 工矿废弃地再利用是资源衰竭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工矿废弃地修复对于促进矿区发展、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单一的考虑工矿废弃地修复难以发挥其最大的利用潜力,因此,本文将矿地融合理念引入到工矿废弃地修复中,厘清矿地融合的内涵及方式,分析矿地融合与工矿废弃地修复的内在联系,以徐州市工矿废弃地为研究案例,提出了以矿地融合为导向的徐州工矿废弃地修复策略。主要结论:衰退型资源城市中矿地融合的内容主要包括产业融合、土地融合、资源融合、全域治理以及城乡统筹;分析工矿废弃地所面临的矿地矛盾及其之间的推动、促进作用,为矿地融合导向的工矿废弃地修复提供了协调路径;矿地融合导向下的工矿废弃地修复策略包括以产业融合为导向推动矿区工矿废弃地修复再利用、以土地融合为导向盘活矿区土地使用权、以资源融合为导向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以全域整治为导向开展区域工矿废弃综合治理和以城矿乡统筹为导向开展矿区基础设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地融合 工矿废弃地 生态修复 资源衰退 徐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