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HIV感染者骨密度及骨小梁分数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管文敏 余卫 +5 位作者 李太生 林强 田均平 徐颖 李雁凌 宋晓璟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09-515,共7页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接受长期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小梁分数(trabecular bone score,TBS)的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在北...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接受长期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小梁分数(trabecular bone score,TBS)的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在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随诊的HIV感染者中,有基线BMD及TBS数据、ART治疗时间在1年及以上的HIV感染者数据,分析入组患者基线及第1~5年的BMD与TBS。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59例HIV感染者,平均年龄(36.1±11.3)岁,男性占91.7%。在68例年龄≥50岁的患者中,BMD正常但TBS减低者占19.1%。与基线相比,第1~4年腰椎BMD均低于基线BMD,第5年腰椎BMD与基线BMD无明显差异[(1.183±0.144)vs.(1.168±0.161)g/cm 2,P=0.118]。腰椎BMD第1、2年分别下降3.0%及2.4%(P=0.196),第3年以后腰椎BMD变化百分比维持稳定。股骨颈BMD第1年下降3.5%,第2年下降4.6%,随后股骨颈BMD变化百分比保持稳定。全髋BMD与股骨颈BMD变化趋势相似。TBS第1年下降1.6%,随后维持稳定。结论在接受ART治疗前,仅凭BMD评价骨质量将忽略近20%存在骨微结构损伤的HIV感染者。长期ART治疗后各部位BMD及TBS均可维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骨密度 骨小梁分数 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成分及其他因素与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不全的相关性 被引量:7
2
作者 孙朋涛 余卫 +6 位作者 李太生 林强 郭伏平 周晓红 杜桂迎 徐颖 管文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9-464,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体成分及其他因素与中国男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免疫重建不全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5年接受HAART1年以上并获得病毒抑制(HIV-1 RNA<... 目的分析不同体成分及其他因素与中国男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免疫重建不全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5年接受HAART1年以上并获得病毒抑制(HIV-1 RNA<400拷贝/ml)的男性HIV/AIDS患者资料,包括患者临床、免疫学及病毒学资料,其中包括HAART开始前1个月内测量的患者体质量、身高、全身体成分。经身高校正后得到体质量指数(BMI)、肌肉指数(LMI)、脂肪指数(FMI)、骨矿含量/身高。根据患者接受HAART 1年后是否出现免疫重建不全(CD4细胞计数<350细胞/μl),将患者分为免疫学未完全应答组(CD4细胞计数<350细胞/μl)、免疫学完全应答组(CD4细胞计数≥350细胞/μl)。应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接受HAART 1年后免疫重建不全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84例男性HIV/AIDS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Z=-2.479,P=0.013)、基线BMI(t=2.030,P=0.045)、LMI(t=2.200,P=0.029)、CD4细胞计数(Z=6.416,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基线病毒载量、FMI、骨矿含量/身高、HAART时间、HAART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OR=0.742,95%CI=0.554-0.993,P=0.044)、LMI(OR=0.459,95%CI=0.249-0.844,P=0.012)、HAART时间(OR=10.161,95%CI=1.110-93.052,P=0.040)、基线CD4细胞计数(OR=80.051,95%CI=8.396-762.563,P=0.000)与免疫重建不全具有相关性。年龄(OR=1.497,95%CI=0.213-10.505,P=0.685)、病毒载量(OR=0.333,95%CI=0.071-1.572,P=0.164)、FMI(OR=0.797,95%CI=0.546-1.164,P=0.240)、全身骨矿含量/身高(OR=1.145,95%CI=0.037-35.676,P=0.938)及HAART方案(OR=0.430,95%CI=0.159-1.159,P=0.095)与免疫重建不全无相关性。结论基线CD4细胞计数及治疗时间可影响免疫重建,基线BMI或基线LMI较高是免疫重建不全的保护因素,基线FMI和全身骨矿物质含量/身高与免疫重建不全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免疫重建不全 体质量指数 体成分 肌量 脂肪量 骨矿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阿帕替尼治疗肺多发转移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迎强 张鑫 +5 位作者 王宸 李慧 刘延晴 管文敏 王雷 林岩松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05-510,共6页
背景与目的: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dioactive iodine-refractor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RAIR-DTC)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因肿瘤细胞的异质性,不同病灶的生长速度及治疗疗效不尽相同。该研究探讨^(18)F-FDG PET/CT在RAIR-DT... 背景与目的: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dioactive iodine-refractor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RAIR-DTC)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因肿瘤细胞的异质性,不同病灶的生长速度及治疗疗效不尽相同。该研究探讨^(18)F-FDG PET/CT在RAIR-DTC多发肺转移患者经阿帕替尼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经阿帕替尼治疗的RAIRD TC患者。入组患者于基线、治疗后4周及8周行CT及^(18)F-FDG PET/CT检查。结果:共7例患者,4 9个肺转移灶,SUV_(max)在基线时为0.8~23.2。基线时病灶的SUV_(max)水平与治疗后4周及8周的SUV_(max)变化(SUV_(max-4w)/SUV_(max-baseline)),SUV_(max-8w)/SUV_(max-baseline))显著相关(P<0.000 1,P<0.000 1)。4周及8周的病灶直径变化率(CT4w/b,CT8w/b)与基线SUV_(max)无明显线性相关(P=0.666 4,P=0.478 7)。而4周的SUV_(max)变化(SUV_(max-4w)/SUV_(max-baseline))与CT4w/b及CT8w/b显著相关(P=0.033 3,P=0.004 8)。对于基线水平SUV_(max)大于5的病灶,SUV_(max-baseline)与CT4w/b、CT8w/b均具有线性关系(P=0.008 2,P=0.016 9)。结论:^(18)F-FDG PET/CT在RAIR-DTC多发肺转移患者靶向药物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识别肿瘤一致性,辅助选取靶病灶,并通过病灶的SUV_(max)预测患者对靶向药物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 18F-FDG PET/CT 阿帕替尼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视不同厂家DXA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测量结果的差异Hologic和GE-Lunar DXA在全国流调人群测量数据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余卫 崔丽嘉 +7 位作者 尹香君 汤淑女 江宁 崔露 李志新 王临虹 管文敏 夏维波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6-133,共8页
目的依据Hologic和GE-Lunar两厂家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在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人群腰椎和股骨近端测量数据的差异,探讨其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和治疗随访评估的影响。方... 目的依据Hologic和GE-Lunar两厂家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在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人群腰椎和股骨近端测量数据的差异,探讨其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和治疗随访评估的影响。方法纳入全国流调20285例受检者,行Hologic公司DXA腰椎骨密度测量且合格者共9450例,其中男性3989例,女性5461例;股骨近端测量且合格者共9463,其中男性4008例,女性5455例;行GE-Lunar公司DXA腰椎骨密度测量且合格者共10319例;其中男性4550例,女性5769例;股骨近端测量且合格者共10602例,其中男性4667例,女性5935例。另收集不同参研单位Hologic DXA与不同参研单位GE-Lunar DXA对同一欧洲脊椎体模的骨密度测量结果。结果Hologic公司DXA和GE-Lunar公司DXA两组男、女骨密度峰值后,随年龄的增高其不同年龄组腰椎、股骨颈和全髋的骨密度测量均值逐渐下降趋势相似;Hologic公司DXA和GE-Lunar公司DXA两组男、女峰值骨所在的年龄组及随后的不同年龄组腰椎、股骨颈和全髋的骨密度测量值有所不同;Hologic DXA和GE-Lunar DXA两组欧洲脊椎体模测量骨密度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临床实际工作中,应正视Hologic和GE-Lunar两厂家DXA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测量结果的差异以及其对骨质疏松症诊断和其骨折风险评估的影响,重视结合对患者或受检者其他骨质疏松症和其骨折风险因素的分析,进而对其进行个体化的综合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 骨密度 流行病学 腰椎 股骨近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骨小梁分数临床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余卫 管文敏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2-93,共12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常见的老年性骨病,骨折是其常见并发症。OP的诊断方法一直沿用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荐的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但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OP性...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常见的老年性骨病,骨折是其常见并发症。OP的诊断方法一直沿用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荐的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但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OP性骨折患者其DXA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量结果在低骨量甚至是正常范围内,提示除BMD外,还有其他影响骨强度和骨折风险的因素。DXA测量的BMD只能反映60%~70%骨强度变化,难以评价骨微结构,而骨微结构受损与骨折高风险密切相关。骨小梁分数(trabecular bone score,TBS)正是通过分析DXA影像像素结构进而评价骨微结构的指标。为对TBS有进一步的了解,本综述从历史背景、工作机制、临床应用、优越性和局限性等方面对TBS进行简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小梁分数 腰椎 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XA操作者测量培训评估结果分析
6
作者 余卫 管文敏 +1 位作者 林强 夏维波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通过对双能X线吸收检测仪(dual X-ray absorptiometry,DXA)操作者测量培训的不同评估方式进行分析,为改善DXA操作者测量培训的评估方式提供客观依据。方法994人参加DXA操作者测量培训,收集并分析其中167名操作者笔试和DXA测量报告... 目的通过对双能X线吸收检测仪(dual X-ray absorptiometry,DXA)操作者测量培训的不同评估方式进行分析,为改善DXA操作者测量培训的评估方式提供客观依据。方法994人参加DXA操作者测量培训,收集并分析其中167名操作者笔试和DXA测量报告的评估结果。结果167名操作者笔试合格者中,DXA测量报告合格者为84人,占50.2%(84/167)。DXA测量报告合格和不合格两组独立样本平均笔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7,P=0.266)。结论在DXA测量操作者培训评估中,DXA测量报告的评估尤为重要,有助于提高DXA临床实际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X线吸收检测仪 测量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HO双能X线吸收仪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64
7
作者 杜桂迎 余卫 +2 位作者 林强 孙朋涛 管文敏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6年第3期330-338,共9页
世界卫生组织颁布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已有20余年。自1994标准颁布至今,有关该标准临床和流行病学的应用报道及问题不断增多,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标准中的内容和应用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 世界卫生组织 骨质疏松 诊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脊椎CT检查椎体骨折漏诊原因 被引量:8
8
作者 杜桂迎 余卫 +1 位作者 林强 管文敏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2017年第4期350-355,共6页
目的分析常规胸腰椎CT椎体骨折诊断漏诊情况,以提高对骨折漏诊及骨质疏松骨折治疗的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年龄≥45岁且临床主诉及申请CT检查原因均与骨质疏松症、肿瘤和骨折无关的808例受检者脊椎CT矢状重建图像及相应... 目的分析常规胸腰椎CT椎体骨折诊断漏诊情况,以提高对骨折漏诊及骨质疏松骨折治疗的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年龄≥45岁且临床主诉及申请CT检查原因均与骨质疏松症、肿瘤和骨折无关的808例受检者脊椎CT矢状重建图像及相应报告,男性329例,女性479例。依据Genant's半定量(semiquantitative)法进行椎体形态评估和骨折及骨折分度判定,分别记录诸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部位及程度,并将评估结果与其既往CT报告、双能X线检测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查结果、出院有关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808例椎体CT矢状重建图像中,共计发生椎体骨折164例,其中单发椎体骨折106例(64.6%);CT影像报告已诊断压缩骨折者75例,89例椎体骨折未诊断报告,漏诊率达54.27%(89/164);漏诊椎体个数达115个,其中I度椎体骨折椎体个数108个(93.9%);所有报告均未判定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程度。在放射科诊断并报告的75例骨折中,行DXA检查者仅有16例,出院时明确骨质疏松症或/和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者46例,出院予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者仅21例。结论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在常规椎体CT矢状位重建影像上较易忽视,尤其是轻度骨折;应加强对该诊断的重视,并及时对椎体骨质疏松骨折给予充分的干预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椎体CT 骨折漏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正位DXA影像形态学特征及腰椎标序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管文敏 余卫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1-337,共7页
目的对腰椎正位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影像进行形态学测量分析,并对腰椎标序方法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的成人腰椎正位DXA影像:测量左、右椎弓根中点及棘突末端中点连线所形成的角度及其变化规律... 目的对腰椎正位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影像进行形态学测量分析,并对腰椎标序方法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的成人腰椎正位DXA影像:测量左、右椎弓根中点及棘突末端中点连线所形成的角度及其变化规律;观察并记录最低位肋骨出现位置、腰椎最长横突出现位置、L4轮廓是否呈“H”形及双侧髂嵴上缘连线位置。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361例腰椎正位DXA影像,平均年龄(53.8±12.6)岁,女性占78.8%。腰椎正位DXA影像中L1-L5双侧椎弓根中点与棘突末端中点的连线所形成的角度由上向下逐渐增大,且在L1-L4中呈“V”字形,在L5呈“一”字形。最低位肋骨以T12最为常见(2002例,84.8%)。最长横突以L3椎体最常见(1480例,62.7%)。双侧髂嵴上缘连线以L4-L5椎间隙最为常见(1822例,77.2%)。腰椎DXA影像中“H”形L4共1759例(74.5%)。结论本研究提出的L1-L4“V”字征及L5“一”字征标序方法不受骨质增生影响,且简明形象,易于接受,该方法的提出更有助于腰椎DXA标序,为骨密度准确测量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 骨密度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痛伴/不伴根性症状初诊患者影像学检查临床适用性评价指南(2022年版) 被引量:8
10
作者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微创脊柱外科学组 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微创学组 +10 位作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放射学分会 北京市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 祝斌 吕晗 管文敏 冯飞 杨慧 刘晓光 王振常 周跃 刘晓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9-576,共8页
影像学评估为腰痛患者精确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基于证据的影像学检查的临床适用性评价(Evidence-Based Medical Imaging Clinical Appropriateness,EB-MICA)这一理念,即:针对临床诊疗需求(某一特定疾病、... 影像学评估为腰痛患者精确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基于证据的影像学检查的临床适用性评价(Evidence-Based Medical Imaging Clinical Appropriateness,EB-MICA)这一理念,即:针对临床诊疗需求(某一特定疾病、综合征等的诊断或评估),影像科医师与临床医师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专业技能和经验以及患者意愿,共同慎重评价某种影像学检查的必要性及检查选择的合理性。其中,必要性是前提,合理性是核心,临床需在必要性前提下选择合理的影像学检查。在此理念引导下,本指南将通过回答“如何为腰痛伴/不伴根性症状初诊患者选择合理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这一关键临床问题,以期提高患者诊疗效果和效率,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检查 初诊患者 根性症状 循证医学证据 影像学评估 临床医师 腰痛患者 评价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