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栽培模式对虎乳灵芝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吴向荣 符生波 +3 位作者 杜尚嘉 符明珠 符溶 苟志辉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35-40,共6页
为筛选出最适宜虎乳灵芝(Lignosus rhinocerotis)的栽培模式,实现国内虎乳灵芝的大规模人工高产栽培,试验采用L9(3~3)正交试验,以虎乳灵芝为试材,研究不同栽培基质、覆土材料、遮阳模式对虎乳灵芝成活率、含水率、产量、生物转化率的影... 为筛选出最适宜虎乳灵芝(Lignosus rhinocerotis)的栽培模式,实现国内虎乳灵芝的大规模人工高产栽培,试验采用L9(3~3)正交试验,以虎乳灵芝为试材,研究不同栽培基质、覆土材料、遮阳模式对虎乳灵芝成活率、含水率、产量、生物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土材料对虎乳灵芝成活率、产量、生物转化率的影响最大,其中以椰糠+红壤土作覆土材料时,效果最好(成活率78.47%,产量927.33 g/m2,生物转化率19.21%);3种栽培因素对虎乳灵芝含水率均有显著影响,选用马占相思木屑(61.14%)、椰糠+红壤土(60.51%)、白膜(60.59%)的栽培组合对含水率影响最好;对虎乳灵芝存活率与产量影响最好的为传统基质(50.00%,440.97 g/m2)、椰糠+红壤土(78.47%,927.33 g/m2)、白膜+一层遮阳网(52.08%,494.24 g/m2)的栽培处理组合;选用马占相思木屑(12.97%)、椰糠+红壤土(19.21%)、白膜+一层遮阳网(13.28%)的栽培处理组合对虎乳灵芝的生物学效率影响最佳。筛选出最适于虎乳灵芝栽培的栽培模式为传统基质、椰糠+红壤土(1∶2)、白膜+一层遮阳网,该模式下成活率为91.67%、含水率61.39%、产量1103.58 g/m2、生物学效率19.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乳灵芝 栽培模式 椰糠 含水量 存活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伐藤处理下次生林群落林下物种多样性及优势种群分布格局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国德 童思远 +4 位作者 杜尚嘉 钟圣赟 符溶 吴海霞 余雪标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60,69,共8页
探讨不同伐藤处理对次生林群落林下物种多样性及优势种群分布格局的影响,为次生林群落的保育修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五指山市受藤本植物危害严重的低海拔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分别对未做伐藤处理、伐藤1 ... 探讨不同伐藤处理对次生林群落林下物种多样性及优势种群分布格局的影响,为次生林群落的保育修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五指山市受藤本植物危害严重的低海拔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分别对未做伐藤处理、伐藤1 a处理和伐藤3 a处理的次生林群落林下植被进行调查。经分析发现:(1)研究区林下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共出现137种植物,隶属59科103属,伐藤处理可使次生林群落灌、草层物种数量发生明显变化。(2)伐藤处理可显著提高研究区次生林群落灌木层4种多样性指数;同时,伐藤处理也可使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发生剧烈变化,且随着伐藤年限的延长,草本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增大(P<0.05)。(3)伐藤处理可使研究区次生林群落灌、草层优势种数量明显增多,利于林下植被的均衡生长和恢复演替。(4)不同伐藤处理下的次生林群落灌草层优势种(IV≥4)均呈聚集分布,伐藤处理可显著改变次生林群落灌木层物种种群分布格局,有助于推动草本层中乔木等生活型植物的天然更新。综上可知,在研究区次生林群落恢复演替的过程中,应及时进行伐藤处理,增加林内透光度,以利于林下植被的稳定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山市 次生林群落 伐藤处理 物种多样性 优势种群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家系海南大叶种茶苗期生长差异分析
3
作者 符生波 杜尚嘉 +3 位作者 吴向荣 符明珠 符溶 吴海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0期25-27,44,共4页
为了解五指山市水满乡不同家系海南大叶种茶苗期生长状况的差异,对其种子发芽率、发芽时间与茶苗的植株形态、叶片形态、生物量等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并对各项生长指标进行方差分析,以期为后续种质资源筛选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结果表明:... 为了解五指山市水满乡不同家系海南大叶种茶苗期生长状况的差异,对其种子发芽率、发芽时间与茶苗的植株形态、叶片形态、生物量等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并对各项生长指标进行方差分析,以期为后续种质资源筛选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结果表明:不同种质资源海南大叶种茶的变异系数不同,范围在4.58%~37.27%之间,具有丰富的变异,选育潜力大;通过对比发现,发芽率最高的种质资源为ZZ1-3(89.06%),种质资源FX2长势较强,其株高为10.40 cm,地径为1.94 mm,平均叶数为3.20片,叶长为7.09 cm,叶宽为3.68 cm,长宽比为1.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大叶种茶 种质资源 种子发芽率 植株形态 叶片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结构对海南大叶种茶叶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国德 符溶 +3 位作者 张伟 钟圣赟 符生波 吕朝军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16-20,共5页
选用生物型有机肥料、内蒙古羊粪有机肥、微生物有机肥、农家牛粪4种有机肥,研究不同肥料种类及配比对海南大叶种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6 (肥料配比为0. 3∶0. 1∶0. 3∶0. 7)和处理13 (肥料配比为0. 5∶0. 5∶0. 9∶0. 3)的茶叶... 选用生物型有机肥料、内蒙古羊粪有机肥、微生物有机肥、农家牛粪4种有机肥,研究不同肥料种类及配比对海南大叶种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6 (肥料配比为0. 3∶0. 1∶0. 3∶0. 7)和处理13 (肥料配比为0. 5∶0. 5∶0. 9∶0. 3)的茶叶鲜重较其他处理组高,且两组的茶叶产量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大叶种 肥料种类 肥料配比 茶叶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海南大叶种茶苗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国德 邹耀进 +3 位作者 钟圣赟 吴海霞 符生波 符溶 《园艺与种苗》 CAS 2019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索环境因子与海南大叶种茶扦插苗苗期生长的关系,为海南大叶种茶的种植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6个样地的海南大叶种茶苗期生长指标和环境因子的监测,研究环境因子对海南大叶种茶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海南大叶种茶苗期地径和... [目的]探索环境因子与海南大叶种茶扦插苗苗期生长的关系,为海南大叶种茶的种植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6个样地的海南大叶种茶苗期生长指标和环境因子的监测,研究环境因子对海南大叶种茶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海南大叶种茶苗期地径和叶面积的变化与土壤总氮和有机碳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株高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相对叶绿素与空气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五指山市海南大叶种茶苗期生长主要受到空气温度、湿度和土壤水分的影响。[结论]当温度范围为21.14~26.58℃,湿度范围为86.82%~89.99%,土壤水分范围为0.27~0.35时,海南大叶种茶生长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大叶种茶 环境因子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风吹楠属植物的形态及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符溶 王鑫 +1 位作者 杜尚嘉 吴海霞 《热带林业》 2020年第3期11-16,共6页
为了全面了解中国风吹楠属植物的形态及资源分布,文章对风吹楠属植物的枝、干、叶、花、种子形态和地理分布进行了综述。综述表明:风吹楠、琴叶风吹楠和滇南风吹楠在枝、干、叶和雄花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风吹楠生于海拔540m^1200m的... 为了全面了解中国风吹楠属植物的形态及资源分布,文章对风吹楠属植物的枝、干、叶、花、种子形态和地理分布进行了综述。综述表明:风吹楠、琴叶风吹楠和滇南风吹楠在枝、干、叶和雄花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风吹楠生于海拔540m^1200m的滇西南沧源、勐海、景洪和澜沧江流域、南滚河流域;海南风吹楠主要分布在平均海拔150m^1012m的云南盈江、勐腊,广西西部和海南西南部;大叶风吹楠主要分布在平均海拔700m^1100m的云南盈江、瑞丽、景洪和勐腊;琴叶风吹楠主要分布在海拔480m^1100m的云南南部至西南部;滇南风吹楠主要分布在海拔300m^1000m,滇东南、滇南的西双版纳一直延伸到盈江。通过形态比较和资源分布的研究汇总,为开展风吹楠属植物的分类和资源调查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吹楠属 形态 资源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林下不同栽培模式栽培猪肚菇比较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符溶 符生波 +2 位作者 符明珠 杜尚嘉 吴海霞 《食用菌》 CAS 2023年第1期51-53,共3页
为探究林下不同栽培模式栽培猪肚菇的效果,在槟榔林下采用4种栽培料配方,3种覆膜处理栽培猪肚菇。结果表明:3种覆膜处理中,覆黑膜、黑白膜有利于猪肚菇出菇及生长;4种配方中,配方(3)栽培猪肚菇表现较好;配方(3)、配方(4)覆白膜栽培的猪... 为探究林下不同栽培模式栽培猪肚菇的效果,在槟榔林下采用4种栽培料配方,3种覆膜处理栽培猪肚菇。结果表明:3种覆膜处理中,覆黑膜、黑白膜有利于猪肚菇出菇及生长;4种配方中,配方(3)栽培猪肚菇表现较好;配方(3)、配方(4)覆白膜栽培的猪肚菇子实体性状表现较好,但各组合间猪肚菇大部分经济性状无显著差异。综合可得,槟榔林下栽培猪肚菇以玉米芯为主料,覆黑膜或黑白膜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肚菇 基质 覆膜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遮荫处理对海南大叶种茶叶产量和品质季节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钟圣赟 陈国德 +3 位作者 张伟 吴海霞 符生波 符溶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7期5-7,9,共4页
研究不同遮荫处理下海南大叶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52%遮荫度可显著提高春、夏、秋季海南大叶种茶叶鲜重和发芽密度;不同季节不同遮荫度效果不同,夏、秋季52%遮荫度可降低茶叶酚氨比,春季78%遮荫度可降低茶叶酚氨比;... 研究不同遮荫处理下海南大叶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52%遮荫度可显著提高春、夏、秋季海南大叶种茶叶鲜重和发芽密度;不同季节不同遮荫度效果不同,夏、秋季52%遮荫度可降低茶叶酚氨比,春季78%遮荫度可降低茶叶酚氨比;总体来说,对海南大叶种茶叶产量和内含成分的影响以遮荫度52%的单层遮荫处理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海南大叶种 遮荫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枫木地区海南风吹楠的生长及光合特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吴海霞 杜尚嘉 +1 位作者 符溶 王鑫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第6期6-12,共7页
为全面了解海南省枫木地区濒危植物海南风吹楠(Horsfieldia hainanensis Merr.)生长特性和光合特性,长期监测观察其生长特性,采用最新LI-6800测量其光合特性,95%乙醇提取法测定光合色素。结果表明:4~11月是枫木地区海南风吹楠株高、胸... 为全面了解海南省枫木地区濒危植物海南风吹楠(Horsfieldia hainanensis Merr.)生长特性和光合特性,长期监测观察其生长特性,采用最新LI-6800测量其光合特性,95%乙醇提取法测定光合色素。结果表明:4~11月是枫木地区海南风吹楠株高、胸径、冠幅增长最快的时期;海南风吹楠叶面积210~330 cm^(2),叶长200~320 mm,叶宽125~150 mm,长宽比1.5~2.5,C_(LWC)68.713%~72.651%,S_(LAM)57.582~85.625 cm^(2)/g,m_(LMA)119.321~188.220 g/m^(2),AQY 0.069~0.076,Pnmax 7.277~10.384μmol/(m^(2)·s),LSP 1205.744~1778.016μmol/(m^(2)·s),LCP 11.379~15.694μmol/(m^(2)·s),Rd 0.755~1.073μmol/(m^(2)·s),叶绿素a 0.263~0.540 mg/g,叶绿素b 0.077~0.146 mg/g,类胡萝卜素0.049~0.110 mg/g;影响海南风吹楠光合参数的生长指标主要为C_(LWC)、S_(LAM)和m_(LMA)。本研究明确了枫木地区海南风吹楠的生长和雨季光合特性,为海南风吹楠的保护和回归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风吹楠 濒危植物 生长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指山次生林群落土壤养分特征及肥力质量评价 被引量:7
10
作者 杜尚嘉 吴海霞 +2 位作者 陈国德 符溶 陈彧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第12期18-24,共7页
以五指山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探究次生林群落土壤养分特征在不同演替阶段(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的变化规律及其土壤肥力质量。结果表明:随着次生林正向演替的进程,土壤pH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土壤有机质、全磷含量均... 以五指山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探究次生林群落土壤养分特征在不同演替阶段(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的变化规律及其土壤肥力质量。结果表明:随着次生林正向演替的进程,土壤pH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土壤有机质、全磷含量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土壤全钾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与pH为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全磷均为极显著正相关;次生林群落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养分综合得分排序:幼龄林>成熟林>过熟林>中龄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山市 次生林群落 土壤养分 分布特征 肥力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子处理和育苗基质对花旗木种子萌发及苗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何信 王鑫 +2 位作者 符溶 杜尚嘉 钟圣赟 《热带农业科学》 2020年第5期11-20,共10页
以花旗木为研究对象,采用常温和50℃2种种子处理方式和森林腐质土(1#)、黄土(2#)、黄土∶沙土=1∶1(V∶V)(3#)、黄土∶沙土=2∶1(4#)、黄土∶椰槺=1∶1(5#)及黄土∶椰槺∶沙土=1∶1∶1(6#)6种不同配比基质进行育苗试验,探究不同种子处... 以花旗木为研究对象,采用常温和50℃2种种子处理方式和森林腐质土(1#)、黄土(2#)、黄土∶沙土=1∶1(V∶V)(3#)、黄土∶沙土=2∶1(4#)、黄土∶椰槺=1∶1(5#)及黄土∶椰槺∶沙土=1∶1∶1(6#)6种不同配比基质进行育苗试验,探究不同种子处理方式和基质配比对花旗木种子萌发以及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50℃种子处理较常温更有利于花旗木种子的萌发;而在相同种子处理下,6#基质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其他基质处理组;(2)1#和6#基质的花旗木苗高、地径和高径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常温浸种6#基质和50℃浸种1#基质的是较优组合;(3)1#基质处理组花旗木的主根长、苗高和地径显著较高,分别为31.383、36.150 cm和4.063 mm,3#基质处理组花旗木的根幅显著较高,为191.165 mm,4#基质处理组花旗木的一级侧根数和根冠比显著较高,分别为59.670根、1.625;(4)综合评价前三排序为6#基质>1#基质>3#基质,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680,0.664和0.594,最低的为4#基质,综合评价值为0.537。结果表明∶6#(黄土∶椰槺∶沙土=1∶1∶1)基质能有效提高花旗木的发芽率和苗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旗木 育苗基质 种子处理 生长指标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粒材小蠹在海南青皮林风险性分析
12
作者 杜尚嘉 吴海霞 +3 位作者 符生波 符溶 符明珠 吕朝军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61-64,共4页
对粒材小蠹(Xyleborus perforans Wollaston)是天然橡胶产区重要的危险性害虫之一,也是世界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为确定该虫在海南青皮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内风险程度,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就对粒材小蠹对保护区的危害风险进行了... 对粒材小蠹(Xyleborus perforans Wollaston)是天然橡胶产区重要的危险性害虫之一,也是世界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为确定该虫在海南青皮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内风险程度,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就对粒材小蠹对保护区的危害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对粒材小蠹风险R值为2.02,属于高度危险生物,文章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控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皮 对粒材小蠹 风险分析 管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不同产区酸角品质评价指标的选择 被引量:1
13
作者 钟圣赟 符溶 +2 位作者 杜尚嘉 唐潇 吴海霞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第6期32-37,共6页
为了评价酸角果实品质,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119份酸角样品的15项果实品质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单果重与果实长度、果实宽度、单果种子数、果肉湿重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果肉质量百分比与种子数、种子千粒... 为了评价酸角果实品质,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119份酸角样品的15项果实品质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单果重与果实长度、果实宽度、单果种子数、果肉湿重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果肉质量百分比与种子数、种子千粒重存在显著负相关;种子质量百分比与果肉质量百分比、可食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2)前6个主要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2.182%,即代表了全部信息的82.182%;(3)酸角果实15项品质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可简化为单果重、可食率、果肉质量百分比、种子质量百分比、糖酸比和厚宽比6项代表性品质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角 品质 评价指标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风吹楠成熟叶叶面积估算模型建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尚嘉 王鑫 +2 位作者 吴海霞 符溶 陈国德 《热带林业》 2021年第4期17-21,共5页
该研究通过对比3种测量方法(直尺法、仪器法和米格纸法)的差异显著性,筛选与海南风吹楠叶面积相关的叶形指标,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从26种模型中筛选出最优估算模型。结果显示:(1)完全可以用直尺法代替仪器法和米格纸法测量叶长和... 该研究通过对比3种测量方法(直尺法、仪器法和米格纸法)的差异显著性,筛选与海南风吹楠叶面积相关的叶形指标,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从26种模型中筛选出最优估算模型。结果显示:(1)完全可以用直尺法代替仪器法和米格纸法测量叶长和叶宽;(2)叶面积与5种叶型指标(叶长、叶宽、叶长乘宽、叶长的平方、叶宽的平方)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3)建立的拟合方程二元函数中的叶长的平方(x_(1))以及叶宽的平方(x_(2))与叶面积的拟合R2值最高(0.96324),预测精度较高(FC=0.96289),差异百分率(PD)在0.1%~3.1%,拟合方程y=727.676+0.116x_(1)+0.765x_(2)最佳。该研究运用拟合函数估测海南风吹楠的叶面积,为获得海南风吹楠的叶面积提供简便、有效的方法,为海南风吹楠相关的生态学研究和经营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风吹楠 成熟叶 叶面积 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资源栽培三种食用菌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5
作者 符生波 符溶 +2 位作者 符明珠 杜尚嘉 吴海霞 《热带林业》 2022年第3期76-80,共5页
对国内外使用玉米资源作为培养料栽培三种食用菌的发展及其利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针对玉米资源栽培三种食用菌相关技术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等情况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同时对玉米资源栽培食用菌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列出了一些玉米资源栽培... 对国内外使用玉米资源作为培养料栽培三种食用菌的发展及其利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针对玉米资源栽培三种食用菌相关技术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等情况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同时对玉米资源栽培食用菌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列出了一些玉米资源栽培食用菌的存在的问题,以期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资源 玉米芯 玉米秸秆 猪肚菇 金福菇 草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D光质对鳄嘴花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16
作者 杜尚嘉 曾冬琴 +3 位作者 符溶 符生波 陈国德 吕朝军 《热带林业》 2021年第3期25-28,43,共5页
为了探索LED光质对鳄嘴花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设置白光为对照(CK)、红光(R)、蓝光(B)和4种红蓝组合光(8R2B、7R3B、6R4B、5R5B)共7种光质进行4h光照处理,研究不同LED光质4h光照处理对鳄嘴花生长、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的影响。... 为了探索LED光质对鳄嘴花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设置白光为对照(CK)、红光(R)、蓝光(B)和4种红蓝组合光(8R2B、7R3B、6R4B、5R5B)共7种光质进行4h光照处理,研究不同LED光质4h光照处理对鳄嘴花生长、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蓝组合光处理对鳄嘴花的生长影响显著,红蓝组合光8R2B处理鳄嘴花茎高、茎粗生长最快,地上、地下干物质的量积累较大,叶片净光合速率较大。与对照及其它处理组相比,8R2B处理更有利于提高鳄嘴花生长和光合作用,是促进鳄嘴花生长较为理想的光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嘴花 LED光质 植株生长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光对茶园害虫诱捕试验初报
17
作者 唐潇 杜尚嘉 +4 位作者 符明珠 符生波 陈润泽 符溶 吴海霞 《热带林业》 2023年第4期93-95,共3页
为研究灯光对茶园害虫的引诱效果,采用夜间布置灯光诱捕的方法对茶园害虫进行诱捕试验。结果表明,该次共诱捕茶园害虫6目19科33种。其中,对鳞翅目害虫引诱效果较佳,为7科18种,占54.55%;其次分别为直翅目4科5种,占15.15%;半翅目4科4种,占... 为研究灯光对茶园害虫的引诱效果,采用夜间布置灯光诱捕的方法对茶园害虫进行诱捕试验。结果表明,该次共诱捕茶园害虫6目19科33种。其中,对鳞翅目害虫引诱效果较佳,为7科18种,占54.55%;其次分别为直翅目4科5种,占15.15%;半翅目4科4种,占12.12%;鞘翅目3科4种,占12.12%;螳螂目和毛翅目各1科1种,占3.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害虫 灯光 诱捕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LED红蓝光质对鳄嘴花生长的影响
18
作者 孙德劭 杜尚嘉 +3 位作者 曾冬琴 符溶 符生波 唐潇 《热带林业》 2020年第1期20-24,共5页
为了探索LED红蓝光质对鳄嘴花生长的影响,该研究设置红蓝光比例(红:蓝=10:0,8:2,7:3,6:4,5:5,0:10)组合,在光照时间16h·d-1下,对鳄嘴花植株生长、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比例LED红蓝组合光质对鳄嘴花植株生长产生影... 为了探索LED红蓝光质对鳄嘴花生长的影响,该研究设置红蓝光比例(红:蓝=10:0,8:2,7:3,6:4,5:5,0:10)组合,在光照时间16h·d-1下,对鳄嘴花植株生长、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比例LED红蓝组合光质对鳄嘴花植株生长产生影响,供试处理中以蓝光处理植株成活率最低,5R5B处理下植株茎高生长较慢;红光处理下植株茎高、茎粗生长均较快;蓝光处理下对植株地上、地下干质量分配影响较大,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6R4B处理下对叶片叶绿素a含量影响较大,7R3B处理下对叶片叶绿素b影响较大。结论:光照时间16h·d-1下,LED红蓝光质处理下能有效促进鳄嘴花植株生长,以红光处理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嘴花 LED光质 植株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