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良孕产史和自发性流产夫妇Dp^+、Gp^+染色体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符生苗 肖翰 +5 位作者 符惠群 宋星宇 陈家骐 程在玉 高春生 刘妙良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2-23,共2页
应用细胞遗传学的方法对15例不良孕产史及自发性流产患者Dp^+、Gp^+染色体,和10例年龄相近的正常成年人染色体进行了研究,两组间随体联合(SAS),银染核仁形成区(Ag-NOR)及银染随体联合(Ag-AA)的结果表明,各组间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关键词 不良孕产史 自发性流产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Prader—Willi综合征的高分辨染色体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石玉平 程在玉 +2 位作者 施惠平 马绍武 高春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17-220,共4页
Prader-Willi综合征(PWS)是临床上常见的综合征之一,发病率约为1/10000。1976年Hawkey与Smithies等首先提出15号染色体结构重排与本病的发生有关。到目前为止,国外文献上报道的有染色体结构异常的PWS患者已近百例。本研究利用高分辨染... Prader-Willi综合征(PWS)是临床上常见的综合征之一,发病率约为1/10000。1976年Hawkey与Smithies等首先提出15号染色体结构重排与本病的发生有关。到目前为止,国外文献上报道的有染色体结构异常的PWS患者已近百例。本研究利用高分辨染色体显带技术对门诊筛选的1例PWS患者进行微细胞遗传学分析,以探讨该综合征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WS 染色体 细胞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Crouzon氏综合征家族中21p^+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符生苗 高春生 +3 位作者 程在玉 忻星 吴多才 钟文玲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65-169,共5页
对一个同时存在Crouzon氏综合征及21号染色体短臂增大(21p^+)的家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前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来自母方;后者亦按孟德尔方式遗传.来自父方。二者同时存在于一个家系的某些成员中,可能为巧合。用7.3 kb的rRNA基因探... 对一个同时存在Crouzon氏综合征及21号染色体短臂增大(21p^+)的家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前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来自母方;后者亦按孟德尔方式遗传.来自父方。二者同时存在于一个家系的某些成员中,可能为巧合。用7.3 kb的rRNA基因探针进行染色体原位杂交证实,p^+部分系核仁组织者区(NOR)扩大或核糖体RNA(rRNA)基因的重复.本文结果为进一步研究NOR的功能提供了有用的资料,并证实用不同基因或DNA探针及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可检测出许多用细胞遗传学技术不能检测的染色体异常,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UZON 染色体畸变 细胞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X/46,X,r(?)嵌合型Turner综合征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石玉平 施惠平 +2 位作者 马绍武 高春生 程在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18-221,共4页
应用高分辨染色体显带及X染色体α-卫星D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对两例45,X/46,X,r(?)嵌合型Turner综合征患者进行分析,确定其环状标记染色体皆来源于X染色体,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将高分辨染色体显带等细胞遗传学技术与... 应用高分辨染色体显带及X染色体α-卫星D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对两例45,X/46,X,r(?)嵌合型Turner综合征患者进行分析,确定其环状标记染色体皆来源于X染色体,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将高分辨染色体显带等细胞遗传学技术与某些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对于确定微小染色体异常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染色体 特纳综合征 细胞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母细防患者染色体缺失及其传递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高永庆 程在玉 高春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57-160,共4页
对1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患儿染色体作高分辨G带分析,发现3例有13q14.2缺失;3例患儿的父亲均有类似缺失,但是嵌合缺失,患儿父亲异常细胞所占比值分别为10%、14%和21%。本研究结果提示,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染色体13q 1... 对1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患儿染色体作高分辨G带分析,发现3例有13q14.2缺失;3例患儿的父亲均有类似缺失,但是嵌合缺失,患儿父亲异常细胞所占比值分别为10%、14%和21%。本研究结果提示,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染色体13q 14缺失的发现率有上升趋势,且染色体13q 14缺失均来源于父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母细胞瘤 染色体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易位t(X;3)致继发闭经一例报告
6
作者 石玉平 马绍武 +2 位作者 王云英 叶丽珍 程在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9-10,共2页
患者 女,23岁,已婚,因继发闭经就诊.患者系第4胎,第4产,足月顺产.家人述患者于15岁时来过一次月经,持续3天,量少,以后再未来潮.服过多剂中药,未见效果.患者父母身体健康,非近亲婚配。母亲怀孕期间无患病史及不良因素接触史,其余家族成... 患者 女,23岁,已婚,因继发闭经就诊.患者系第4胎,第4产,足月顺产.家人述患者于15岁时来过一次月经,持续3天,量少,以后再未来潮.服过多剂中药,未见效果.患者父母身体健康,非近亲婚配。母亲怀孕期间无患病史及不良因素接触史,其余家族成员中无类似情况。 体检 一般情况良好,智力中等,身高165cm,体重46kg,指距169cm,无蹼颈,两侧乳房及乳头未发育,无腋毛。心肺正常,肝脾无肿大,阴毛极稀少,阴蒂大小正常,阴道深度6—7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病 平衡易位 闭经 继发闭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地高辛配基标记DNA探针及其应用
7
作者 刘国仰 刘妙良 +1 位作者 刘翀 程在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51-455,共5页
核酸杂交技术中,同位素标记DNA探针是最常用的技术,其优越性是检测灵敏度高,但同时有很多缺点。80年代初,Langer等开始用生物素标记多核苷酸探针。随着方法的不断完善,近年来已用于基因诊断、定位及表达等研究。本文报道一种新的非同位... 核酸杂交技术中,同位素标记DNA探针是最常用的技术,其优越性是检测灵敏度高,但同时有很多缺点。80年代初,Langer等开始用生物素标记多核苷酸探针。随着方法的不断完善,近年来已用于基因诊断、定位及表达等研究。本文报道一种新的非同位素标记技术,即用地高辛配基(digoxigenin-dUTP)标记DNA探针,其原理是具有类固醇半抗原性质的地高辛配基,通过随机引物(random pr-imer法)掺入到DNA上,与靶DNA进行碱基互补同源序列结合形成杂交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高辛 DNA探针 标记 基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5例遗传咨询病例的染色体分析
8
作者 符生苗 符惠群 +1 位作者 钟文玲 程在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3-35,共3页
本文对335例遗传咨询病例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培养,并用G带、C带、Ag-NOR和高分辨G显带及基因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等技术进行了染色体分析。检出异常核型35例,占10.4%,其中3例较少见,2例国内未见报道。
关键词 遗传咨询 染色体 细胞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28例遗传咨询门诊病例分析
9
作者 叶丽珍 张安代 +14 位作者 赵时敏 施惠平 袁丽芳 罗会元 程在玉 马绍武 李淑华 赵鏊 高春生 刘春芸 郭玉凤 张为民 方炳良 张俊才 叶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3-17,共5页
对4628例遗传咨询门诊病例进行分析,共检出各类遗传病966例,占被检人数的20.87%。其中染色体畸变436例,占遗传病的45%;遗传性代谢病161例,占16.7%;遗传性骨病111例,占11.5%;各种遗传性肌病103例,占10.7%;遗传性畸形综合征109例,占1... 对4628例遗传咨询门诊病例进行分析,共检出各类遗传病966例,占被检人数的20.87%。其中染色体畸变436例,占遗传病的45%;遗传性代谢病161例,占16.7%;遗传性骨病111例,占11.5%;各种遗传性肌病103例,占10.7%;遗传性畸形综合征109例,占11.3%;各种遗传性眼病及皮肤病46例,占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病 遗传咨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X染色体α卫星DNA的定位及应用初探
10
作者 裘宏琛 刘凤喜 +2 位作者 程在玉 高春生 傅学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03-207,共5页
应用人X染色体α卫星DNA探针对正常男女及45,XO/47,XXX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原位杂交研究表明,在R显带的中期分裂相中,绝大部分杂交颗粒位于X染色体着丝粒区,即p11→q11区,在间期核内,则呈现与X染色体数目明显相关的银颗粒簇,其中44%... 应用人X染色体α卫星DNA探针对正常男女及45,XO/47,XXX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原位杂交研究表明,在R显带的中期分裂相中,绝大部分杂交颗粒位于X染色体着丝粒区,即p11→q11区,在间期核内,则呈现与X染色体数目明显相关的银颗粒簇,其中44%位于核边缘区。本实验显示α卫星DNA的染色体区域定位及在具有不同X染色体数目间期核内分布的高度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卫星DNA 原位杂交 R显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成纤维细胞早中期染色体标本制备及G带核型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一平 程在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前,由于染色体病、肿瘤及基因定位研究的精确度的提高,不仅要求识别染色体,而且需要明确其精细的带型结构。本工作介绍一种小鼠成纤维细胞经体外培养获得早中期G带染色体的方法,所得带型与目前国际普遍采用的Nesbitt及Franke标准模式... 目前,由于染色体病、肿瘤及基因定位研究的精确度的提高,不仅要求识别染色体,而且需要明确其精细的带型结构。本工作介绍一种小鼠成纤维细胞经体外培养获得早中期G带染色体的方法,所得带型与目前国际普遍采用的Nesbitt及Franke标准模式图一致,单倍体带纹达300条。本工作特点在于方法简便、稳定,带纹清晰,且可用于慢性动物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染色体标本 G带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D、G组染色体短臂异常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玉梅 程在玉 +5 位作者 高春生 符生苗 符惠群 王素桂 叶丽珍 马绍武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39-345,共7页
本实验应用分子及细胞遗传学技术对6例Dp^+、Gp^+病例,10例D/G易位病例,1例额外小染色体病例及1例Yqs病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Dp^+、Gp^+组银染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人,但随体联合(SA)频率却显著低于正常人,原位杂交未发现p^+区域银颗粒显著... 本实验应用分子及细胞遗传学技术对6例Dp^+、Gp^+病例,10例D/G易位病例,1例额外小染色体病例及1例Yqs病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Dp^+、Gp^+组银染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人,但随体联合(SA)频率却显著低于正常人,原位杂交未发现p^+区域银颗粒显著增加现象。与笔者曾报道过的2例p^+病例结果不同,提示p^+的发生机理不完全相同,可能在染色体的rRNA基因簇区存在着核仁组织者区(NOR)转录位点的多样化。D/G易位组病例的银染(Ag-NOR)及原位杂交结果显示,易位的染色体皆丢失了NOR。对额外小染色体(mar)病例及Y长臂随体(Yqs)病例的研究表明,mar及Yqs并未引起表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 核仁组织区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1号染色体的显微切割 被引量:1
13
作者 安新 高春生 +2 位作者 程在玉 朱恃贵 吴旻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22-222,共1页
本实验从染色体标本制备开始,引进强化的IRS-PCR方法,成功地扩增了染色体切割片段,并用原位抑制杂交法验证切割及扩增结果。同时,对扩增出的DNA片段进行克隆和鉴定。
关键词 染色体 显微切割 IRS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A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及其在肿瘤细胞遗传学中的应用
14
作者 王玉梅 程在玉 +1 位作者 高春生 刘春芸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456-458,T025,共4页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可在部分硬度病CREST综合征患者血清中发现与染色体着丝粒部分有特异反应的抗体,称抗着丝粒抗体,简称ACA.着丝粒抗原是一类蛋白质,含CENP-A(17kd)、CENP-B(80kd)及CENP-C(140kd)三种组分,只有具有功能的着丝粒才...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可在部分硬度病CREST综合征患者血清中发现与染色体着丝粒部分有特异反应的抗体,称抗着丝粒抗体,简称ACA.着丝粒抗原是一类蛋白质,含CENP-A(17kd)、CENP-B(80kd)及CENP-C(140kd)三种组分,只有具有功能的着丝粒才与ACA发生反应,故ACA对了解着丝粒的活性功能、形态及数目有重要意义.在肿瘤细胞及临床染色体异常中,双着丝粒染色体及各种易位的染色体很常见,应用ACA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荧光法 肿瘤 细胞遗传学 A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引物连接法对未知 DNA 序列的 PCR 扩增
15
作者 安新 朱恃贵 +1 位作者 程在玉 吴旻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38-239,共2页
有文章报道:将未知序列的待扩 DNA 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产生3′端突出的粘末端,再设计一 PCR(聚合酶链反应)引物,其3′端含有与该酶切口互补的序列,以引物作接头,用 Taq 连接酶直接将其连到待扩片段的粘端上,PCR 扩增成功。但我们试验... 有文章报道:将未知序列的待扩 DNA 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产生3′端突出的粘末端,再设计一 PCR(聚合酶链反应)引物,其3′端含有与该酶切口互补的序列,以引物作接头,用 Taq 连接酶直接将其连到待扩片段的粘端上,PCR 扩增成功。但我们试验中所用T4DNA 连接酶不能连接靠近单链区域的缺口,因而需在此设计基础上做些改进(图1):将接头(即 PCR 引物)与内切酶 Nsp I 切出的 DNA 粘端复性,用 Klenow酶填平复性后的末端,使之成为双链,这样,连接酶就可把接头与 DNA 片段间的缺口连好,末端填平时合成了与引物5′端互补的序列,这段序列正好是 PCR 反应中模板与引物的复性位置。目前已在λ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聚合酶链反应 引物 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进行基因定位的研究
16
作者 程在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87年第1期23-27,81,共6页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是人及哺乳动物基因定位的一种重要技术,可以将克隆的基因或特异的DNA序列直接地并相当精确地定位到染色体的特定区带。我们建立这一方法后,对小鼠a干扰素基因及人21号染色体克隆的DNA序列的定位结果,证明这种技术可...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是人及哺乳动物基因定位的一种重要技术,可以将克隆的基因或特异的DNA序列直接地并相当精确地定位到染色体的特定区带。我们建立这一方法后,对小鼠a干扰素基因及人21号染色体克隆的DNA序列的定位结果,证明这种技术可用于低拷贝及单拷贝基因及特异DNA序列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放射自显影 基因定位 基因图 染色体显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