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结构变动及比较优势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程叶青 何秀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共7页
用产量和播种面积两个指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变化及其结构变动趋势。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的综合比较优势。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呈波动型增长趋势,基本形... 用产量和播种面积两个指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变化及其结构变动趋势。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的综合比较优势。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呈波动型增长趋势,基本形成以玉米、大豆、水稻为主的生产能力结构,粮食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趋势明显。玉米、大豆具有较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水稻、小麦不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但具有一定的质量和效率比较优势。提出了可为东北地区农业结构优化和粮食生产布局借鉴的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粮食生产 结构变动 比较优势 结构调整 生产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分异特征及其空间类型 被引量:5
2
作者 程叶青 马庆斌 +1 位作者 张平宇 何秀丽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7年第3期261-264,共4页
以东北地区110个商品粮基地县为例,构建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并依据Q型聚类结果划分强可持续生产能力型、较强可持续生产能力型、较弱可持续生产能力型、弱可持续生产能力型和极弱可... 以东北地区110个商品粮基地县为例,构建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并依据Q型聚类结果划分强可持续生产能力型、较强可持续生产能力型、较弱可持续生产能力型、弱可持续生产能力型和极弱可持续生产能力型5种空间类型。为促进区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图1,表3,参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布局: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3
3
作者 程叶青 张平宇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5年第4期264-267,共4页
分析了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布局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其存在的生态环境、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等主要问题,提出东北商品粮基地持续发展对策。表2,参4。
关键词 商品粮基地 建设布局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农业地域结构类型划分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程叶青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9年第1期54-58,共5页
基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建立农业地域结构类型划分的指标体系。以185个县级行政区域为统计单元,运用因子聚类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依据农林牧渔等主要部门的构成比例和不同组合,将东北地区划分为农牧类、种植业类、牧农类... 基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建立农业地域结构类型划分的指标体系。以185个县级行政区域为统计单元,运用因子聚类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依据农林牧渔等主要部门的构成比例和不同组合,将东北地区划分为农牧类、种植业类、牧农类、农牧渔类、林牧类和渔业类等6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根据主要农作物结构、牲畜种类构成以及林系特征等进行识别,划分出24种亚类,为区域农业发展宏观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地域 结构类型 聚类分析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杂交晚籼组合青优一号的选育与应用
5
作者 程叶青 鲍征 汤爱芝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14期142-142,共1页
青优一号是以中9A作母本,以先恢207选1号作父本配组的优质稻米组合,在安徽省沿江稻作区作双晚栽培。综述了其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稻米品质、栽培及制种要点。
关键词 杂交晚稻 青优一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粮食生产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何秀丽 张平宇 程叶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36-1538,共3页
根据1949~2003年吉林省各市(县)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资料,借助滑动平均算法和GIS软件,以及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粮食生产过程,揭示了近50年吉林省粮食产量的时空格局演变规律及其人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近50年来,吉林省粮食生产格局... 根据1949~2003年吉林省各市(县)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资料,借助滑动平均算法和GIS软件,以及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粮食生产过程,揭示了近50年吉林省粮食产量的时空格局演变规律及其人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近50年来,吉林省粮食生产格局变动明显,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而且区域差异显著,粮食产量两极比接近2001∶;②中偏西部年均粮食产量最高、中部次高、东部和西部最低,并体现出高产区年均增长率低、中低产区增长速度和潜力较大的态势;③影响粮食生产格局发生变化的10个主要因素的灰色关联度为0.66~0.99之间,其中,粮食单产是首要影响因子。最后提出了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优化其空间结构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空间格局 灰色关联分析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初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邓吉祥 程叶青 张阳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4-218,共5页
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运用塞尔指数和GIS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空间格局及其区域差异,并基于2000~2007年42个典型县域粮食生产的面板数据建立多元回归评估模型,探讨该省粮食生产区域差异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粮... 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运用塞尔指数和GIS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空间格局及其区域差异,并基于2000~2007年42个典型县域粮食生产的面板数据建立多元回归评估模型,探讨该省粮食生产区域差异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主要集中于省域东部、南部和西部,三大片区行政面积约占全省的46%,粮食总产量约占全省的80%。(2)2000年以来,全省及三大片区内部各县域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逐渐由波动趋于相对稳定。(3)化肥使用量、农村用电量、耕地面积比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除涝面积是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区域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而耕地面积、水库容量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区域差异 成因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典型商品粮基地农业发展比较分析——以德惠、海伦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何秀丽 张平宇 +1 位作者 程叶青 马延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6-181,共6页
选取自然条件相似而农业发展差异较为显著的典型商品粮基地———德惠和海伦为案例,从粮食产量、农业产值、产业结构、产业效益、生产优势、龙头企业发展等方面比较了典型商品粮基地在农业发展状况与农业产业化水平上存在的差异,并分析... 选取自然条件相似而农业发展差异较为显著的典型商品粮基地———德惠和海伦为案例,从粮食产量、农业产值、产业结构、产业效益、生产优势、龙头企业发展等方面比较了典型商品粮基地在农业发展状况与农业产业化水平上存在的差异,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典型商品粮基地农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区位、对外开放程度、市场与信息、政策等因素是造成商品粮基地农业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粮基地 农业发展 农业产业化 影响因素 德惠市 海伦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水土资源承载力区域差异及空间组合 被引量:6
9
作者 李鹤 张平宇 +1 位作者 程叶青 刘文新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8年第1期26-31,35,共7页
水土资源承载力及其空间组合状况是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及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参考依据。分析东北地区水资源、耕地资源的总体态势,从市域尺度对该区36个地级行政单元的水资源承载力(WRCC)、耕地资源承载力(LRCC)进行了定量评价与分析,并根据... 水土资源承载力及其空间组合状况是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及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参考依据。分析东北地区水资源、耕地资源的总体态势,从市域尺度对该区36个地级行政单元的水资源承载力(WRCC)、耕地资源承载力(LRCC)进行了定量评价与分析,并根据各评价单元WRCC与LRCC的空间组合关系将东北地区划分为4种类型区,提出各类型区水资源及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向与调控途径。结果表明:东北地区WRCC、LRCC区域差异显著,空间组合存在"错位"现象,这种"错位"现象在北部及东部山区和松辽平原西部地区表现较为突出,其余地区二者空间组合的一致性尚好,其中松辽平原东部及三江平原地区水资源、耕地资源承载状况较好,东北沿海大部分地区水资源、耕地资源承载状况较差。图3,表3,参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耕地资源承载力 区域差异 空间组合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粮食单产的区域差异及总体评价 被引量:7
10
作者 何秀丽 张平宇 程叶青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8年第2期176-180,共5页
以东北地区40个地市(盟)为主要评价单元,从粮食单产水平、粮食单产增长率、主要作物单产水平3个角度,运用数理统计、GIS分析等多种方法,全面分析了2004年东北地区粮食单产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粮食单产平均水平为4850kg... 以东北地区40个地市(盟)为主要评价单元,从粮食单产水平、粮食单产增长率、主要作物单产水平3个角度,运用数理统计、GIS分析等多种方法,全面分析了2004年东北地区粮食单产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粮食单产平均水平为4850kg/hm^2,中部较高,东部和北部较低;大部分地市的粮食单产年均增长率(1997~2004年)集中在0—10%之间,阜新粮食单产年均增长率最高,高达40.31%;同一地市粮食产量、单产水平、单产增长率表现出严重的失衡发展状态;主要作物水稻、玉米、大豆单产分别在6000kg/hm^~7000kg/hm^、6000kg/hm2~8000kg/hm2、2000kg/hm2—3000kg/hm2水平上的地区较多。整体来看,东北地区粮食单产水平区域差异较大,从高至低依次为吉林、辽宁、黑龙江、蒙东。图3,表3,参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单产 区域差异 总体评价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变化及潜力预测 被引量:6
11
作者 邓吉祥 程叶青 张阳生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10年第1期22-26,共5页
基于1980-2007年统计数据,运用区位商和集中度,分析了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的竞争力及其总产量的变化特征,并采用等维灰数递补模型对粮食生产潜力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呈现波动型增长态势,可分为高速增长期、低谷... 基于1980-2007年统计数据,运用区位商和集中度,分析了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的竞争力及其总产量的变化特征,并采用等维灰数递补模型对粮食生产潜力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呈现波动型增长态势,可分为高速增长期、低谷期和稳定恢复期3个阶段,这3个阶段粮食产量与国家粮食总产量变化都呈较强的正相关。黑龙江省2020年和2030年粮食生产潜力可分别达到4418.08万t~4664.60万t和4432.43万t~4707.42万t,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的地位将不断增强。表3,参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位商 粮食生产 潜力预测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北专用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区域布局研究
12
作者 刘志强 王守宇 +1 位作者 程叶青 张平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06-209,共4页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我国东北37个地市农业资源环境进行系统评价,将其结果与37个地市所属各县粮食产量回归分析值进行矩阵运算,确定出东北24县市和1个国有农场总局系统为我国专用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并提出这些专用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区...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我国东北37个地市农业资源环境进行系统评价,将其结果与37个地市所属各县粮食产量回归分析值进行矩阵运算,确定出东北24县市和1个国有农场总局系统为我国专用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并提出这些专用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区域布局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用优质粮食生产基地 AHP方法 系统评价 区域布局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因果回归模拟分析——以黑龙江省畜牧业生产为例
13
作者 刘志强 陈渊 程叶青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9年第1期120-123,共4页
在运用AHP方法在对黑龙江省畜牧资源、环境与发展能力进行综合动态评价的基础上,对黑龙江省14个地市的畜牧发展规模进行了人—地系统相互作用因果回归模拟,确定出畜牧业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动态变化参数,提出区域内解决畜牧资源瓶颈问... 在运用AHP方法在对黑龙江省畜牧资源、环境与发展能力进行综合动态评价的基础上,对黑龙江省14个地市的畜牧发展规模进行了人—地系统相互作用因果回归模拟,确定出畜牧业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动态变化参数,提出区域内解决畜牧资源瓶颈问题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方法 人地系统 畜牧发展 资源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晚稻新组合青优1号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 被引量:13
14
作者 汤爱芝 鲍征 程叶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5227-5227,5268,共2页
综述了优质杂交晚稻新组合青优1号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
关键词 杂交晚稻 青优1号 优质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疫情期间民众心理状态时空特征——基于全国24188份样本分析 被引量:23
15
作者 苏芳 宋妮妮 +4 位作者 薛冰 李京忠 王燕侠 方兰 程叶青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2-60,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动员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强心理疏导工作",并强调"及时加强心理疏导,做好人文关怀,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一环"。本研究在网络问卷形成的全国(不含港澳台)24188份有效样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动员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强心理疏导工作",并强调"及时加强心理疏导,做好人文关怀,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一环"。本研究在网络问卷形成的全国(不含港澳台)24188份有效样本基础上,开展民众心理状态时空特征研究,期待为疫情过后的社会心理建设和应急管理体系完善提供基于实证的科学基础。研究发现:从时间趋势上看,疫情期间我国民众心理状态呈现出短期情绪紧张、长期平稳的态势,社会公众和社会文明程度更加成熟;从空间分布上看,民众负性心理状况呈现正向的空间自相关,且在西南地区表现为"高-高"集聚,东北地区表现为"低-低"集聚;相对于地理空间距离,外界冲击和风险感知是影响心理应激反应的稳定因素。研究成果可为民众心理干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并为完善区域化联防联控机制及精准应急治理体系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治理 危机管理 心理干预 新冠疫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基层农作物种子管理
16
作者 程叶青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16期143-144,共2页
分析县、乡种子经营与种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县、乡农作物种子管理对策。
关键词 种子管理 存在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资源禀赋对东北地区产业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妍 梅林 程叶青 《资源与产业》 2020年第5期28-36,共9页
以2000—2017年东北三省35个城市和地区为研究主体,分别对产业转型中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进行时空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回归等方法探讨环境规制、资源禀赋等因素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门槛特征及数量关系。结果表明,环境规... 以2000—2017年东北三省35个城市和地区为研究主体,分别对产业转型中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进行时空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回归等方法探讨环境规制、资源禀赋等因素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门槛特征及数量关系。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资源禀赋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或高级化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其中,低水平资源禀赋条件下,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转型有利;随着资源禀赋水平逐渐提高,环境规制的作用趋于不利,资源依赖则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结合东北地区产业转型的时序阶段性和空间差异性特征以及各因素作用关系,今后应依据东北地区资源路径问题加强环境规制的分类实施,并积极发挥政府干预、对外开放和技术进步的引导革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环境规制 资源禀赋 影响机制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