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30年四川省土壤pH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1
作者 何明江 黑儿平 +8 位作者 晋雷雨 陈志民 秦鱼生 上官宇先 周子军 陈琨 曾祥忠 喻华 郭松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2-1151,共10页
【目的】酸碱性(pH)是重要的土壤化学指标,影响着土壤质量和土壤健康状况。研究土壤pH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农业生产和耕地质量管理提供借鉴。【方法】研究数据包括1979—1985年(1980s)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05—2014年(2010s)测土配方施... 【目的】酸碱性(pH)是重要的土壤化学指标,影响着土壤质量和土壤健康状况。研究土壤pH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农业生产和耕地质量管理提供借鉴。【方法】研究数据包括1979—1985年(1980s)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05—2014年(2010s)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期间四川省土壤pH的调查数据。利用ArcGIS 10.2软件中“Spatial Analyst”模块和反距离权重(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IDW)插值方法对土壤pH进行空间插值,获得土壤pH空间分布图;利用ArcGIS 10.2软件中栅格计算器获得两个时期的土壤pH变化状况,并统计分析不同土壤pH分级空间和面积变化。【结果】四川省土壤pH平均值由1980s的7.0降低至2010s的6.54。1980s时期四川省土壤pH在强酸性(pH≤4.5)、酸性(4.5<pH≤5.5)、弱酸性(5.5<pH≤6.5)、中性(6.5<pH≤7.5)、弱碱性(7.5<pH≤8.5)和碱性(8.5<pH≤9.0)的面积占比分别为0.09%、14.58%、53.17%、12.57%、19.58%和0.01%。2010s时期,以上7个土壤pH分级的面积占比分别为0.06%、4.45%、30.41%、48.65%、16.40%和0.04%。从1980s到2010s期间,四川省土壤pH值升高的面积比例为49.63%,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地区,土壤pH值降低的面积比例为20.13%,主要分布在川中丘陵区。成都平原区各分级pH土壤面积变化较少,弱酸性土壤面积略增加,碱性土壤面积略减少。川中丘陵区酸性土壤面积占比增加,碱性土壤面积减少。盆周山区酸性和碱性土壤面积减少,中性土壤面积增加;川西南山地区各土壤pH分级面积变化比例较小,其酸性面积比例略减少,中性土壤面积增加;川西北高原山地区酸性、弱酸性土壤面积分别降低了9.00%、23.67%,中性土壤面积增加29.96%,碱性土壤面积略增加。【结论】从1980s到2010s的近30年间,四川省酸性土壤面积减少,中性土壤面积增大,然而在川中丘陵区有一定比例的土壤酸化,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土壤PH 时空变化 测土配方施肥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料对蔬菜产量和硝酸盐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42
2
作者 秦鱼生 涂仕华 +2 位作者 冯文强 孙锡发 陈庆瑞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0-674,共5页
以成都平原的主要蔬菜萝卜和大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有机肥料和化肥对萝卜和大蒜的产量及硝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氮量的情况下,三种有机肥处理对萝卜、大蒜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而全化肥处理和半量化肥加半量有机肥处理能够保证萝... 以成都平原的主要蔬菜萝卜和大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有机肥料和化肥对萝卜和大蒜的产量及硝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氮量的情况下,三种有机肥处理对萝卜、大蒜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而全化肥处理和半量化肥加半量有机肥处理能够保证萝卜和大蒜都获得较高的产量,表明不同有机肥品种对不同蔬菜的适宜性和很强的针对性。两种蔬菜的硝酸盐含量在生长前期大大高于成熟期,并非有机肥生产出来的蔬菜其硝酸盐含量就一定低于化肥。无论是有机肥还是化肥,合理施用都能生产出硝酸盐含量很低的蔬菜产品。有机肥和化肥的合理配合施用,既能提高蔬菜的产量,又能降低蔬菜的硝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料 化肥 萝卜 大蒜 硝酸盐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水旱轮作种植下土壤养分特性空间变异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秦鱼生 涂仕华 +1 位作者 冯文强 孙锡发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55-359,共5页
关键词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 水旱轮作 成都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碱性紫色土磷素迁移与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秦鱼生 涂仕华 +2 位作者 孙锡发 冯文强 廖鸣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80-885,共6页
在25年稻麦轮作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点,开展了碱性紫色土水旱轮作种植制度下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剖面全磷、速效磷迁移和累积以及耕层土壤全磷、速效磷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单施无机磷肥土壤磷可迁移至100 cm土层,Olsen-P可迁移至4... 在25年稻麦轮作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点,开展了碱性紫色土水旱轮作种植制度下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剖面全磷、速效磷迁移和累积以及耕层土壤全磷、速效磷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单施无机磷肥土壤磷可迁移至100 cm土层,Olsen-P可迁移至40 cm土层。有机无机磷肥配施不但使土壤磷可迁移至相同深度,且迁移量更大,Olsen-P可迁移至60 cm土层。耕作25年后,施磷处理土壤耕层磷素随时间的变化显著,MNPK处理耕层土壤全磷含量年增长率为0.033 g/kg,Olsen-P的年增长率为2.56 mg/kg。试验表明,连续数年施用足量磷肥后,作物施磷量可根据具体情况酌减,以节约磷肥资源和提高磷肥利用率;施用有机肥促进了磷素从耕层向底层的迁移,是造成土壤磷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碱性紫色土 磷的迁移 磷的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施肥对高淀粉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秦鱼生 涂仕华 +2 位作者 冯文强 黄钢 刘禹池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9-173,共5页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平衡施肥对川中丘陵干旱区高淀粉甘薯徐薯22和川薯3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使徐薯22增产40.2%~56.0%,淀粉含量增加1.5~3.3个百分点;川薯34增产38.7%~52.7%,淀粉含量...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平衡施肥对川中丘陵干旱区高淀粉甘薯徐薯22和川薯3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使徐薯22增产40.2%~56.0%,淀粉含量增加1.5~3.3个百分点;川薯34增产38.7%~52.7%,淀粉含量增加0.2~6.7个百分点。在高产目标下,徐薯22每生产100 kg块茎(干重),需要0.64~0.87 kg N、0.09~0.11 kg P2O5和0.88~1.39 kg K2O;川薯34每生产100 kg块茎(干重),需要0.71~0.88 kg N、0.07~0.13 kg P2O5和0.70~1.14 kg K2O。与氮磷钾肥料都作底肥施用相比,分次施肥显著提高高淀粉甘薯的淀粉含量,徐薯22提高量为4.1个百分点,川薯34为6.9个百分点。综合产量和品质因素,45kg/hm2N、45 kg/hm2P2O5和90 kg/hm2K2O为试验条件的最佳施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施肥 甘薯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橙喷施微量元素肥料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秦鱼生 涂仕华 +1 位作者 冯文强 廖鸣兰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0,共2页
关键词 脐橙 微量元素肥料 施肥效应 试验设计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春饲草高产栽培技术(三) 无公害施肥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秦鱼生 涂仕华 庞良玉 《四川农业科技》 2004年第4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苏丹草 高丹草 玉米 饲草 栽培技术 无公害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秆、油菜秆还田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 被引量:157
8
作者 李逢雨 孙锡发 +3 位作者 冯文强 秦鱼生 王昌全 涂仕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74-380,共7页
采用尼龙网袋法直接覆盖还田和组织结构切片方法,研究了麦秆、油菜秆还田后的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麦秆、油菜秆还田后,腐解速率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试验期间(100 d),麦秆、油菜秆的累计腐解率分别为66.18%和55.62%;... 采用尼龙网袋法直接覆盖还田和组织结构切片方法,研究了麦秆、油菜秆还田后的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麦秆、油菜秆还田后,腐解速率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试验期间(100 d),麦秆、油菜秆的累计腐解率分别为66.18%和55.62%;养分释放均为钾>磷>氮。麦秆、油菜秆还田前10 d内,钾的释放分别达到98.92%和98.74%。在麦秆腐解过程中,前50 d未见任何明显的结构破坏;50 d后,组织结构的破坏主要发生在基本组织的薄壁细胞及其所包围的维管束,表皮和机械组织以及其所包围的维管束的破坏仍不明显。在油菜秆腐解过程中,组织结构的破坏主要发生在腐解的前10 d,次生木质部以上的维管形成层、韧皮纤维、皮层薄壁组织和表皮均受到破坏而脱落。结果说明,秸秆中的钾是水可浸提的,为速效钾,作物推荐施肥量中可减去所用秸秆的钾含量;由于秸秆中氮、磷含量较低,特别是磷,因此在还田初期可不考虑调整氮、磷肥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秆 油菜秆 腐解 养分释放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油轮作下长期秸秆还田与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3
9
作者 刘禹池 曾祥忠 +4 位作者 冯文强 秦鱼生 王昌全 涂仕华 陈道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50-1459,共10页
【目的】研究长期秸秆还田与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该种植模式下作物最佳养分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自2005年起在成都平原的广汉市开展了水稻-油菜轮作下连续秸秆覆盖还田+免耕与不同施肥的长期定位试验。试验为随机... 【目的】研究长期秸秆还田与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该种植模式下作物最佳养分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自2005年起在成都平原的广汉市开展了水稻-油菜轮作下连续秸秆覆盖还田+免耕与不同施肥的长期定位试验。试验为随机区组设计,共有8个处理,3次重复。这8个处理包括对照(只施化肥、无秸秆覆盖)和秸秆覆盖还田下4个氮肥用量、2个磷肥用量和3个钾肥用量的7个组合处理。自2005年起每季收获时采集植株样本,分析不同处理下水稻和油菜的农艺形状与产量变化情况,2010年水稻收获后采取耕层(0—5 cm、5—15cm和15—30 cm)土样,分析不同处理的土壤肥力演化趋势。【结果】在稻-油轮作下,同一处理水稻和油菜产量受气候变化影响存在显著的年度间差异。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始于覆盖后的第三年,即秸秆覆盖处理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相同施氮量的无覆盖对照处理,油菜秸秆覆盖条件下的减磷和减钾处理的水稻产量相当或高于对照处理。按此计算,秸秆还田在水稻季每公顷可节约大约N 60 kg和K2O 90 kg。在油菜季,稻草覆盖似乎不能明显减少氮肥投入,减磷处理的油菜产量始终最低。因此,施用充足的磷肥成为油菜高产的关键,该结果为稻-油轮作制度中磷肥的合理分配提供了科学依据,即磷肥应重点施在油菜上,水稻上可少施或不施磷肥。在油菜季,秸秆还田每公顷能节约大约N 30 kg和K2O 90 kg。连续秸秆覆盖+免耕使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在0—5 cm土层聚集,但对下层土壤影响不大;减磷、减钾处理使土壤磷、钾耗竭,但无覆盖对照处理的土壤钾耗竭大于减钾处理;在磷钾施肥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氮肥施用量降低了土壤速效钾与有效磷含量。长期秸秆覆盖还田+免耕能显著改善0—5 cm土层的土壤物理性状,即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非水稳性和水稳性团聚体的数量,但增加了下层土壤的容重和降低了土壤孔隙度。【结论】长期秸秆覆盖还田+免耕能显著提高水稻-油菜轮作下的作物产量,减少肥料投入和提高表层土壤肥力水平,但油菜季必须注意施用足够的磷肥以保证油菜籽高产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长期试验 稻-油轮作 产量 理化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磷钾肥对土壤pH和镉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03
10
作者 赵晶 冯文强 +6 位作者 秦鱼生 喻华 廖明兰 甲卡拉铁 程瑜 王昌全 涂仕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3-961,共9页
采用土壤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对土壤pH和镉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60 d时,所有氮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pH,增加了Cd的提取量;但高量尿素和氯化铵处理土壤pH降低最多,提取的Cd也最多;硫酸铵提取的Cd较对照增加最小。所有... 采用土壤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对土壤pH和镉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60 d时,所有氮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pH,增加了Cd的提取量;但高量尿素和氯化铵处理土壤pH降低最多,提取的Cd也最多;硫酸铵提取的Cd较对照增加最小。所有磷肥处理均引起土壤pH小幅降低,但对土壤Cd提取量的影响以普钙稍大。3种钾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pH,其中氯化钾在0 d时提取的Cd在所有钾肥处理中为最高,其提取能力15 d后逐渐消失,试验结束时所有钾肥处理对Cd提取量均低于对照。本研究进一步表明,在土壤Cd含量处于污染临界值附近或已受Cd污染的土壤上,应避免施用高量的酸性肥料如尿素、氯化铵、普钙,以及其他酸性物料。在常用磷、钾肥中,磷酸二铵和硫酸钾在Cd污染土壤上施用更为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磷肥 钾肥 土壤有效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不同基因型对铅镉吸收能力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40
11
作者 冯文强 涂仕华 +4 位作者 秦鱼生 熊洪 徐富贤 孙锡发 廖鸣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47-451,共5页
利用盆栽试验探讨了四川20个水稻育种材料(其中保持系和恢复系各10个品系)对外源污染物铅(Pb)、镉(Cd)的吸收能力及这两种重金属在稻草和稻米中的分配差异。结果表明,Pb或Cd胁迫下,水稻不同基因型对其吸收存在明显差异。在供试验材料中... 利用盆栽试验探讨了四川20个水稻育种材料(其中保持系和恢复系各10个品系)对外源污染物铅(Pb)、镉(Cd)的吸收能力及这两种重金属在稻草和稻米中的分配差异。结果表明,Pb或Cd胁迫下,水稻不同基因型对其吸收存在明显差异。在供试验材料中,最不易受Pb污染材料为Y11,稻米未检出Pb,其稻草中的Pb最不易向子粒转移;最不易受Cd污染的材料为Y16,稻米含Cd0.15mg·kg-1,含量低于无公害大米标准(NY5115-2002)。最易受Pb污染的材料分别为Y07和Y17,而最易受Cd污染的材料分别为Y07、Y05和Y17。稻米对Cd的富集能力大大高于对Pb的富集能力。恢复系抗Pb或Cd污染的能力优于保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基因型 重金属 保持系 恢复系 精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品种和用量对水稻产量和镉吸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3
12
作者 甲卡拉铁 喻华 +5 位作者 冯文强 秦鱼生 赵晶 廖鸣兰 王昌全 涂仕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1-285,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Cd污染土壤上,不同氮肥品种和用量对水稻产量和Cd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磷钾配施的4个氮肥处理中,施用尿素处理水稻产量最高,其次为施(NH4)2SO4和NH4Cl处理,施NH4NO3处理水稻产量最低。与施(NH4)2SO4、NH4NO3和尿...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Cd污染土壤上,不同氮肥品种和用量对水稻产量和Cd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磷钾配施的4个氮肥处理中,施用尿素处理水稻产量最高,其次为施(NH4)2SO4和NH4Cl处理,施NH4NO3处理水稻产量最低。与施(NH4)2SO4、NH4NO3和尿素处理相比,施NH4Cl处理可显著增加水稻对Cd的吸收,并促进Cd由秸秆向籽粒的转移;而其他3种氮肥对水稻秸秆和籽粒中Cd含量的影响效应相当。适量尿素[0.2g(N)·kg-1]处理能显著降低水稻籽粒Cd含量,而不施尿素和高量尿素处理都显著提高了水稻籽粒中的Cd含量。研究表明,在Cd污染的水稻土上,采用抗Cd污染的水稻品种和优化肥、水管理措施,可使稻米中Cd含量低于国家无公害大米的限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水稻产量 镉含量 镉吸收量 籽秆镉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紫色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固碳特征 被引量:22
13
作者 樊红柱 秦鱼生 +2 位作者 陈庆瑞 陈琨 涂仕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73-1480,共8页
【目的】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团聚体中有机碳对碳投入的响应。【方法】采集经历30年不同施肥处理后的紫色水稻土,利用湿筛法分离>2 mm、0.25~2mm、0.053~0.25mm和<0.053 mm团聚体组分,并分析... 【目的】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团聚体中有机碳对碳投入的响应。【方法】采集经历30年不同施肥处理后的紫色水稻土,利用湿筛法分离>2 mm、0.25~2mm、0.053~0.25mm和<0.053 mm团聚体组分,并分析团聚体的稳定性以及年均碳投入量和有机碳固定速率的关系。【结果】与不施肥(CK)比较,施肥(N、NP、NPK、M、MN、MNP和MNPK)使>2 mm团聚体所占比例提高了9.6%~36.1%,0.25~2 mm团聚体降低了6.7%~26.3%,0.053~0.25 mm和<0.053 mm团聚体所占比例基本稳定;单施化肥处理(N、NP和NPK)没有显著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化肥与有机肥配施(MNP和MNPK)显著增加团聚体的稳定性。与CK相比施肥显著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和>2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其他粒径团聚体碳含量略有提高,但未达显著水平;化肥配施有机肥对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增加效果优于单施化肥。CK和N处理土壤有机碳损失速率为0.08t/(hm^2·a)和0.02 t/(hm^2·a),单施化肥(NP和NPK)、单施有机肥(M)、化肥配施有机肥(MN、MNP和MNPK)处理土壤有机碳的固定速率分别为0.14、0.10和0.17t/(hm2·a)。土壤有机碳的固定速率与碳投入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R^2=0.531,P<0.05);碳转化效率为3.3%;随碳投入的增加,各粒径团聚体碳含量均增加,且>2 mm团聚体的碳增加速率远远高于其他团聚体。【结论】化肥配施有机肥增强团聚体稳定性效果优于单施化肥;本试验紫色水稻土的有机碳还没有达到饱和,仍具有一定固碳潜力,增加的有机碳主要固持在>2 mm团聚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土壤固碳 紫色水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料/改良剂对冷泥田水稻生长、养分吸收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9
14
作者 陈琨 秦鱼生 +4 位作者 喻华 康思文 樊红柱 曾祥忠 涂仕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73-781,共9页
【目的】西南地区冷泥田的水稻生长不良可归因于多种障碍因子,包括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本文针对冷泥田影响水稻生长的土壤化学障碍因子,研究了不同肥料或改良剂对冷泥田水稻生长、养分吸收和土壤性质的影响,旨在为这类土壤的培... 【目的】西南地区冷泥田的水稻生长不良可归因于多种障碍因子,包括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本文针对冷泥田影响水稻生长的土壤化学障碍因子,研究了不同肥料或改良剂对冷泥田水稻生长、养分吸收和土壤性质的影响,旨在为这类土壤的培肥、改良利用和水稻高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技术。【方法】试验地点选在四川省东南地区冷泥田集中的泸县,试验历时2年。试验设无肥对照(CK)、全量化肥(NPK)、NPK+泥炭(NPK+Pe)、NPK+商品有机肥(NPK+COF)、NPK+鸡粪(NPK+CM)、NPK+硅肥(NPK+Si)、NPK+石灰(NPK+L)、NPK+硅钙肥(NPK+Si Ca),NPK+锌肥(NPK+Zn)9个处理。在水稻收获前采集代表性植株样,调查水稻农艺性状,分析水稻对氮、磷和钾的吸收量;水稻收获后采集土壤样品,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p H、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还原性物质总量、活性还原物质以及亚铁和亚锰含量。【结果】结果表明,在所有处理中,NPK+L和NPK+Si Ca处理可改善水稻的产量构成因子,稻谷产量比NPK处理显著提高15.40%和10.64%;而其他处理的增产效果则均不显著。NPK+L和NPK+Si Ca处理的土壤p H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和活性还原物质(含Fe2+和Mn2+)含量显著降低;NPK+L和NPK+Si Ca处理可增加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促进水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改善土壤的化学性质。同时,土壤分析结果表明,该试验土壤的有效钙和有效硅均缺乏,而NPK+L和NPK+Si Ca处理增加了土壤的有效钙和有效硅,对提高水稻产量有重要贡献。有机肥对土壤相关性质的影响与石灰和硅钙肥相反,特别是鸡粪。施用锌肥对水稻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差异不显著。水稻收获后土壤中氮、磷、钾养分残留量与施肥量和水稻吸收携出量密切相关。【结论】对长期淹水地势低洼的酸性冷泥田来说,石灰和硅钙肥是比较理想的土壤改良剂,能同时起到改善土壤性质和提高作物产量的效果;而有机肥,特别是未腐熟的有机肥或有机物料,则不宜在冷泥田中施用或大量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水稻产量 养分吸收 土壤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紫色水稻土磷的盈亏及有效性 被引量:19
15
作者 樊红柱 陈庆瑞 +3 位作者 郭松 陈琨 秦鱼生 涂仕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4-162,共9页
【目的】研究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全磷、有效磷(Olsen-P)对磷素盈亏的响应,为西南紫色水稻土区科学施用磷肥提供依据。【方法】以四川遂宁34年(1982—2015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平台,试验设8个处理,即不施肥(CK)、氮肥(N)、氮磷肥(NP)、... 【目的】研究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全磷、有效磷(Olsen-P)对磷素盈亏的响应,为西南紫色水稻土区科学施用磷肥提供依据。【方法】以四川遂宁34年(1982—2015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平台,试验设8个处理,即不施肥(CK)、氮肥(N)、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有机肥(M)、有机肥+氮肥(MN)、有机肥+氮磷肥(MNP)和有机肥+氮磷钾肥(MNPK),分析了土壤磷素盈亏与全磷、Olsen-P的变化特征。【结果】不施磷肥(CK和N)作物每年从土壤中带走磷约13.22 kg/hm^2,且维持在较低的变化水平;单施有机磷肥处理(M与MN)作物携出磷量比不施磷肥提高了约1.73倍,磷素携出量呈增加趋势;施用磷肥(NP、NPK、MNP和MNPK)作物携出磷量在41.71~45.62 kg/hm^2之间,吸磷量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不施磷肥土壤磷素常年处于亏缺状态,施磷土壤磷素年均盈余量为8.76~88.79 kg/hm^2,有机无机磷肥配施磷盈余量大于单施有机肥和单施无机磷肥,随施肥年限的延续磷盈余量呈上升趋势。土壤中磷含量随磷盈亏而变化,施用无机磷肥或有机无机磷肥配施土壤全磷和Olsen-P增量与磷盈亏呈显著正相关,而不施磷或单施有机磷这种响应关系不明显;土壤每盈余磷100kg/hm^2,NP、NPK、MNP和MNPK处理土壤中全磷分别增加0.14、0.16、0.015和0.018 g/kg,Olsen-P分别提高15.76、17.19、1.96和1.85 mg/kg。【结论】土壤磷素有效性随土壤磷素盈亏而变化,与加入磷素形态密切相关,西南紫色水稻土单施无机磷肥提升土壤磷含量的速率大于施用有机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紫色水稻土 磷盈亏 全磷 有效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铁肥及其施用方法对水稻籽粒镉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上官宇先 陈琨 +5 位作者 喻华 秦鱼生 曾祥忠 周子军 郭松 张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40-1449,共10页
针对四川省稻田生态系统中镉(Cd)污染突出的问题,以轻度Cd超标稻田治理为目标,开展阻控稻米积累Cd的施肥技术研究。通过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铁肥种类及施用方法对水稻籽粒Cd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铁肥处理均增加了四个不... 针对四川省稻田生态系统中镉(Cd)污染突出的问题,以轻度Cd超标稻田治理为目标,开展阻控稻米积累Cd的施肥技术研究。通过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铁肥种类及施用方法对水稻籽粒Cd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铁肥处理均增加了四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其中硫酸亚铁追肥喷施显著增加了Y两优的产量(6.67%,P<0.05),EDDHA-Fe底肥土施及追肥喷施显著增加了德粳1号的产量(13.33%~14.32%,P<0.05)。不同铁肥施用方式中,EDDHA-Fe喷施处理对四个水稻品种的稻米Cd含量降低幅度最大(20.87%,P>0.05)。不同时期喷施铁肥结果来看,以孕穗期、扬花期和灌浆期各喷施一次EDDHA-Fe处理的稻米Cd含量最低。四个水稻品种的秸秆Fe含量与稻米Cd含量呈直线性负相关。扬花期喷施铁肥稻米中Fe含量增加最多,稻米/秸秆Fe含量比值远高于稻米/秸秆Cd含量比值,这表明水稻中Fe由植株向稻米转移的速率远高于Cd。水稻稻米Fe含量与稻米Cd含量呈二元函数关系(P<0.05),在较低含量时,水稻籽粒中Cd的含量随着Fe含量的上升而上升,当到达一定程度时,水稻籽粒中Cd的含量随着Fe含量的上升而下降。研究表明,水稻籽粒中的Cd受秸秆中Cd和铁肥施用方式和类型的影响,通过合理施用铁肥可以降低镉轻度污染土壤中稻米Cd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喷施 铁肥 水稻镉 竞争 阻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的养分需求规律及施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7
作者 谢云波 冯文强 +5 位作者 曾祥忠 秦鱼生 喻华 成本喜 郭仕平 罗定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1115-11119,共5页
综述了烤烟的养分需求规律和施肥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了烤烟施肥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为指导烤烟的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关键词 烤烟 养分 施肥技术 平衡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元可拓模型在雁江区土壤养分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雅君 冯文兰 +2 位作者 秦鱼生 张正健 余春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3469-13472,13480,共5页
利用地统计学和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物元可拓模型对四川省雁江区土壤养分进行综合评价。选择土壤pH、有机质、全氮、速效磷、有效钾5项作为土壤养分的评价指标。应用物元可拓理论构建区域土壤养分评价模型,对雁江区土壤养分进行评价,... 利用地统计学和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物元可拓模型对四川省雁江区土壤养分进行综合评价。选择土壤pH、有机质、全氮、速效磷、有效钾5项作为土壤养分的评价指标。应用物元可拓理论构建区域土壤养分评价模型,对雁江区土壤养分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物元模型可以消除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评价精度,是进行土壤养分评价的理想方法。以此方法进行土壤养分的等级分析,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确定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低,可宏观上把握一定范围内土壤肥力水平的施肥原则,为实现增产、稳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江区 物元可拓 土壤养分评价 GIS KRIGING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对烤烟产质量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樊红柱 周焰西 +6 位作者 王勇 陈玉蓝 张潇 龙岗 陈娟 付益 秦鱼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8期31-40,10,共11页
【目的】探讨化肥与生物炭配施对烤烟产质量及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为烤烟减量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85为试验材料,设5个化肥与生物炭不同配比处理:CK(对照),常规施肥;T1,常规施肥+180 kg/hm^(2)生物炭;T2,常规施... 【目的】探讨化肥与生物炭配施对烤烟产质量及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为烤烟减量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85为试验材料,设5个化肥与生物炭不同配比处理:CK(对照),常规施肥;T1,常规施肥+180 kg/hm^(2)生物炭;T2,常规施肥+360 kg/hm^(2)生物炭;T3,常规基施化肥80%+180 kg/hm^(2)生物炭;T4,常规基施化肥80%+360 kg/hm^(2)生物炭。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于移栽后63 d(打顶期)选取代表性烟株测定不同处理烤烟的农艺性状和SPAD值,烘烤后调查各处理烟叶产量、产值,分析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及感观质量。【结果】添加生物炭对烤烟生长发育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可显著增加株高、最大叶面积和茎围,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并没有显著降低株高、最大叶面积和茎围,而显著降低中部叶SPAD值。各处理烟叶产量和产值均表现为T2>T4>T3>T1>CK,过高的土壤C/N有利于烟叶产量和产值的增加。所有处理烟叶总糖含量>26%、还原糖含量>22%,均超过优质烟叶标准;总氮、烟碱、钾、氮碱比和钾氯比均分别在其适宜范围内;T1和CK处理的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更好。随土壤C/N的增加,烟叶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提高,而总氮和烟碱含量降低,适量生物炭可协调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过量则降低烟叶品质。T1处理感官质量得分最高(66.10),其次是CK和T3处理(均为61.11),T2处理最低(59.86)。【结论】化肥与生物炭配施对烤烟农艺、经济和质量性状均有重要影响,通过调控根区较高土壤C/N(T1和T3处理)对烟叶品质的改善效果更佳,过高土壤C/N(T2和T4处理)有利于提高烟叶产量和产值。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没有显著降低烟叶产量和产值,而明显降低了烟叶质量。考虑施肥的综合效应,建议四川冕宁县烟区优质烟叶生产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增施生物炭18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量 生物炭 烤烟 产质量 感观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水稻镉污染的防控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涂仕华 冯文强 秦鱼生 《四川农业科技》 2009年第4期51-52,共2页
一、土壤镉的来源、性质及四川污染现状 镉是地壳中的一种天然元素,元素符号为Cd,原子序数48,原子量为112.411,属周期系ⅡB族元素。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主要矿物为硫镉矿(CdS),与锌矿、铅锌矿、铜铅锌矿共生。
关键词 镉污染 防控技术 四川 水稻 铜铅锌矿 天然元素 污染现状 元素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