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浅埋藏储层致密化成因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英男 白青林 +5 位作者 束青 路智勇 张戈 窦祥骥 李真 何之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6,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原地区三叠系延长组8段细粒砂岩在较浅的埋藏条件下便发生了致密化。综合利用岩心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与图像分析等技术,对其孔喉及成岩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储层的成分及结构成熟度较低,孔隙结构以细孔—...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原地区三叠系延长组8段细粒砂岩在较浅的埋藏条件下便发生了致密化。综合利用岩心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与图像分析等技术,对其孔喉及成岩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储层的成分及结构成熟度较低,孔隙结构以细孔—微细喉型为主,压实作用强烈,并且具有多期胶结与多期溶解的特征。以储层的“埋藏史-油气充注史-成岩演化序列-孔隙结构”为约束条件对储层的致密化定量表征发现,长8段在稳定的构造背景与辫状河三角洲环境的控制下,形成了细粒、富含塑性颗粒且高杂基含量的沉积,配合其后的快速埋深造成了强烈压实,其对储层致密化的贡献值为85%。成岩环境的多期变化造成了富集不同盐类的孔隙流体对储层的强烈胶结作用,对储层致密化贡献值为40.8%。早期绿泥石膜对颗粒的保护、稳定的构造背景及顶底板围岩处的硅质与钙质胶结层对孔隙流体活动的限制、过早的低渗和远离盆地生烃中心造成的缺乏酸性流体持续性注入等导致了溶蚀作用较弱,对储层致密化的抑制值仅为26.1%,且形成的次生孔喉易被后期胶结物充填。构造、沉积、成岩作用及其与油气充注在时空的耦合关系造成了长8段储层在浅埋藏条件下的致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原地区 延长组8段 致密砂岩 致密化 定量表征 成岩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断块区低级序断层的井-震联合识别 被引量:6
2
作者 白青林 杨少春 +3 位作者 路智勇 张艳增 车雄伟 冯建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31-1140,I0012,I0013,共12页
由于断距小、延伸长度短,低级序断层在地震资料上难以识别,成为影响复杂断块油气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对东营凹陷永3断块内断距在3m以上的低级序断层进行精细刻画。首先,利用开发后期高密度井网的优势,依据同一沉积微相中邻井测井... 由于断距小、延伸长度短,低级序断层在地震资料上难以识别,成为影响复杂断块油气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对东营凹陷永3断块内断距在3m以上的低级序断层进行精细刻画。首先,利用开发后期高密度井网的优势,依据同一沉积微相中邻井测井曲线的相似性,构建低级序断层发育系数,并逐点计算,以小波重构后的测井曲线为辅助条件,定量识别井钻遇的低级序断层;其次,在精确的井-震标定及断点投影约束下,利用井钻遇断点指导地震剖面的低级序断层解释,并引导蚂蚁痕迹对低级序断层的平面追踪。该套方法能将测井数据在垂向上高分辨率的优势与地震资料在横向上对低级序断层追踪的能力相结合,即井-震联合,从点(井点)-线(地震剖面)-面(沿层属性)三个角度依次推进、实现对低级序断层的识别。经注采井网的生产动态数据等验证,识别效果较好,能有效剔除岩性变化等"伪断层"响应的干扰。因此,该方法既提高了低级序断层的解释精度,降低了对人工经验的依赖程度,又为后期井网的调整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序断层 井-震联合 永3断块 低级序断层发育系数 小波重构 定量识别 蚂蚁痕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带低级序断层特征及其对注水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白青林 束青 +5 位作者 焦红岩 路智勇 张戈 刘中伟 刘金友 王福金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71-676,共6页
调节带作为调节主断层应变守恒的特殊构造,内部低级序断层极其发育。它与井网的耦合关系是制约后期注水开发的重要因素。文中利用井上断点与蚂蚁属性等井震结合技术对营26调节带低级序断层进行了识别,同时用应力场数值模拟分析了低级序... 调节带作为调节主断层应变守恒的特殊构造,内部低级序断层极其发育。它与井网的耦合关系是制约后期注水开发的重要因素。文中利用井上断点与蚂蚁属性等井震结合技术对营26调节带低级序断层进行了识别,同时用应力场数值模拟分析了低级序断层几何样式及其对注水开发的影响,发现调节带内低级序断层产状较陡,走滑性较强,封闭性较高,多围绕高级序断层尾端、转折端,以及断层交会处密集发育,平面上呈雁列式、帚状及网格状分布,剖面上则表现为阶梯状、包心菜状及梳状的组合样式。低级序断层切割注采井网沿着主断层形成的封闭—半封闭滞留区,是剩余油的富集区,高部位部署油井和低部位油井转注能有效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带 低级序断层 注水开发 井震结合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多电平逆变器仿真研究
4
作者 葛孟超 黄守权 +3 位作者 白青林 缑向阳 于培培 李保宗 《电气化铁道》 2024年第5期87-92,共6页
模块化多电平逆变器具有输出谐波含量低、扩展性强、控制灵活等优势,在高压大功率场合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模块化多电平逆变器的拓扑结构、数学模型和工作原理,基于PI控制策略设计功率电流双闭环控制器;为减小桥臂电流畸变... 模块化多电平逆变器具有输出谐波含量低、扩展性强、控制灵活等优势,在高压大功率场合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模块化多电平逆变器的拓扑结构、数学模型和工作原理,基于PI控制策略设计功率电流双闭环控制器;为减小桥臂电流畸变、改善内部环流,基于比例谐振控制策略设计环流抑制器;为减小子模块电压波动,采用电容电压冒泡排序法和最近电平调制策略。利用MATLAB软件搭建了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在额定运行和功率阶跃的工况下进行仿真验证,测试结果表明控制算法能快速跟随目标值,有效抑制桥臂电流二倍频分量,电容电压均衡,并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逆变器 PI控制 比例谐振控制 环流抑制 最近电平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法的单相电缆排布方式研究
5
作者 李保宗 白青林 +3 位作者 黄守权 马强 于培培 葛孟超 《电气化铁道》 2024年第5期93-97,103,共6页
针对目前多根单相电缆流过大电流造成电缆支架发热问题,通过有限元静态磁场建模仿真,对不同排列方式下电缆磁场强度值进行一阶拟合分析,并提出单相电缆敷设时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电缆支架选择敷设方式,指导项目施工现场完成单相电缆敷设,... 针对目前多根单相电缆流过大电流造成电缆支架发热问题,通过有限元静态磁场建模仿真,对不同排列方式下电缆磁场强度值进行一阶拟合分析,并提出单相电缆敷设时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电缆支架选择敷设方式,指导项目施工现场完成单相电缆敷设,解决电缆支架的发热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法 静态磁场 排布方式 电缆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长8段油源多元精细对比 被引量:11
6
作者 白青林 杨少春 +2 位作者 马芸 来又春 荆亚云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89-694,共6页
彭阳-崇信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由于与长7段生烃中心相距较远,不同的研究人员对其长8段油源有着不同的认识。以原油与烃源岩的饱和烃色谱、色谱-质谱特征为依据,利用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多项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多角度探讨了西... 彭阳-崇信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由于与长7段生烃中心相距较远,不同的研究人员对其长8段油源有着不同的认识。以原油与烃源岩的饱和烃色谱、色谱-质谱特征为依据,利用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多项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多角度探讨了西南缘长8段的油源。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与生烃中心的长7段烃源岩分别属于2个不同的类型,北部彭阳地区的长8段原油由生烃中心腐泥型的长7段烃源岩生成,成熟度较高,南部平凉地区长8段原油由区内腐殖型的长7段烃源岩生成,成熟度较低;区内长8段原油分布的差异性主要受控于烃源岩的有机碳质量分数,低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平凉地区烃源岩生排烃量只能满足本地成藏,彭阳地区的长7段泥岩缺乏相应的生排烃能力,只能由生烃中心的原油异地充注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8段油源 长7段烃源岩 聚类分析 生物标志化合物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转换区低级序断层分布特征及其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路智勇 全宏 +4 位作者 白青林 刘中伟 刘金友 杨婷 王福金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0年第11期91-93,96,共4页
断层转换带内部低级序断层较为发育,严重破坏了储层的连通性与完整性,在开发中后期,精细刻画低级序断层分布特征是挖掘剩余油潜力的必要条件。以营26叠覆型转换带为研究区,利用蚂蚁追踪与测井断裂系数计算等技术精细描述了其内部的低级... 断层转换带内部低级序断层较为发育,严重破坏了储层的连通性与完整性,在开发中后期,精细刻画低级序断层分布特征是挖掘剩余油潜力的必要条件。以营26叠覆型转换带为研究区,利用蚂蚁追踪与测井断裂系数计算等技术精细描述了其内部的低级序断层分布特征,发现高级序断层的尾端、转弯及交汇处是低级序断层的密集发育区。低级序断层一般与主干断层呈雁列式、平行式或帚状分布,或者在主断层的两侧呈羽状分布。低级序断层与注采井网的匹配关系及对砂体的错断控制着区内的油水矛盾、注采矛盾以及储采矛盾,从而制约着剩余油沿主断层呈窄条带状展布、或者在帚状低级序断层发育处形成锯齿状剩余油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转换区 低级序断层 剩余油 营26叠覆型转换带 蚂蚁追踪 张扭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辛地区断层调节带的地震识别及特征 被引量:9
8
作者 路智勇 杨少春 +3 位作者 白青林 张善文 杨侃 荆亚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33-446,460,I0011,共16页
东辛地区位于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东段,发育平行、叠覆、趋近、内敛、发散五种类型的小型断层调节带。为了识别张扭机制下的小型断层调节带并解剖其几何学特征,研究其油气地质意义,在分析各类断层调节带的构造样式、展布特征等基础上,建... 东辛地区位于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东段,发育平行、叠覆、趋近、内敛、发散五种类型的小型断层调节带。为了识别张扭机制下的小型断层调节带并解剖其几何学特征,研究其油气地质意义,在分析各类断层调节带的构造样式、展布特征等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地震识别标志。研究认为:平行型发育于辛镇构造,调节断层与主断层平行,呈断阶式或复式地堑状展布;叠覆型集中发育在东营构造,调节断层平面上呈雁列式与主断层斜交,剖面上为马尾状或花状;趋近型位于辛镇与东营两大构造的结合部,整体呈扇形展布,在剖面上呈复合花状;发散型位于辛镇构造的西部,调节断层呈凤尾状展布,在剖面上下部呈梳状组合,上部呈包心菜状;内敛型发育在东营构造的西北部,调节断层呈帚状收敛于主断层,在剖面上呈梳状。平行型和内敛型断层调节带最易在地震沿层相干属性及剖面上识别,其次为叠覆型和趋近型,发散型识别难度较大。断层调节带的活动期与油源断层活动性的耦合决定了叠覆型和平行型断层调节带是油气最有利的富集带。该研究成果对张扭断裂系统中断层调节带的识别及有利目标区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辛地区 断层调节带 地震识别 东营凹陷 调节带特征 耦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兴机场地铁线路刚性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白青林 《工程技术研究》 2020年第21期225-227,共3页
地铁运行速度的提升对接触网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提升刚性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的准确率与检测精度,文章以大兴机场地铁线路接触网系统为研究对象,引入深度学习理论,通过深度学习理论,建立包含深度学习的刚性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流程,对... 地铁运行速度的提升对接触网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提升刚性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的准确率与检测精度,文章以大兴机场地铁线路接触网系统为研究对象,引入深度学习理论,通过深度学习理论,建立包含深度学习的刚性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流程,对实际现场主要部件进行故障识别,通过与传统图像检测方式对比来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和优越性。该方法为160km/h刚性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能够为提高地铁运维效率,保证地铁安全稳定运行提供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刚性接触网 深度学习 悬挂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辛地区营26断层变换带形成机制模拟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少春 白青林 +1 位作者 路智勇 汪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33,共9页
为了分析叠覆型断层变换带的形成机制,揭示变换带内断裂体系的发育规律,根据区域应力机制设计相应的张扭及底辟复合作用实验装置,从湿度不同的砂、黏土及砂泥混合物中选取微湿的细砂作为实验材料,并与应力场数值模拟相结合,对东营凹陷... 为了分析叠覆型断层变换带的形成机制,揭示变换带内断裂体系的发育规律,根据区域应力机制设计相应的张扭及底辟复合作用实验装置,从湿度不同的砂、黏土及砂泥混合物中选取微湿的细砂作为实验材料,并与应力场数值模拟相结合,对东营凹陷东辛地区营26变换带沙河街组沉积期进行构造物理模拟。结果表明:营1与营31断裂是沙河街组沉积前由NE10°的伸展作用同时形成的两条平行断裂,二者向两侧的伸展位移在叠覆带边缘诱导出一条与伸展方向呈50°斜交的张扭性变换断层,随着二者叠置程度的增大,变换断层的发育程度也增大。之后,区域性的右旋走滑运动形成一系列雁列式分布的变换断层,其优势走向与剪切应力场方向一致,后期的底辟作用加剧了断裂系统的复杂程度。断层的转折端、交汇和分叉处以及次级断层形成的局部小断块内,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差值较大,为低级序断层的优势发育区。另外,平面上斜交的剪切断层在不同方向的走滑活动造成的局部断块的掀斜运动加剧了低级序断层复杂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辛地区 营26断层变换带 形成机制 应力场数值模拟 构造物理模拟 低级序断层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