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传粉者友好型景观营造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桂莹 肖汉文 田如男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96,共8页
【目的】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传粉者多样性在不断降低。传粉者群体深刻影响着城市生态效益,探析已有研究对于传粉者的保护策略,理清传粉者友好型景观的系统性营造方法,指出中国城市传粉者友好型景观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意义... 【目的】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传粉者多样性在不断降低。传粉者群体深刻影响着城市生态效益,探析已有研究对于传粉者的保护策略,理清传粉者友好型景观的系统性营造方法,指出中国城市传粉者友好型景观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意义重大。【方法】通过对传粉者友好型景观领域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了解该领域目前的研究趋势与研究热点,梳理国内外城市传粉者友好型景观的营造方法及案例。【结果】目前基于传粉者友好型景观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美国、德国和英国,而中国的相关研究较少,可分为生境破碎化对传粉者群体的影响、传粉者多样性下降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城市化对传粉者(膜翅目)的影响、开花植物资源与传粉者多样性保护四大类群。景观营造方法包括搭建传粉者迁移廊道、优先应用对传粉者吸引力大的植物、创造多样的生境条件和多样化植物群落结构、进行差异化生态管理4个方面。【结论】中国在城市传粉者友好型景观领域的研究尚不充分,未来可从加强城市绿地之间的连通性,注重非开花植物对传粉者的保护作用,加强传粉者保护知识的宣传,加快传粉者友好型植物资源的挖掘及推广,完善各类农药的使用要求以及加快低毒性农药研发方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化 植物景观 景观营造 传粉者保护 传粉者友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对水体氮磷去除效果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田如男 朱敏 +2 位作者 孙欣欣 刘曼 程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1-195,共5页
选择4种景观效果良好的水生植物水罂粟、黄菖蒲、三白草和黑藻,构建9种不同的水生植物组合,在模拟富营养化水体环境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供试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均能正常生长,且对富营... 选择4种景观效果良好的水生植物水罂粟、黄菖蒲、三白草和黑藻,构建9种不同的水生植物组合,在模拟富营养化水体环境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供试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均能正常生长,且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均有一定的吸收,对氮的累积率最高可达53%,对磷的累积率最高可达42%;单种植物对氮、磷的去除贡献率分别为13.79%~65.00%、18.64%~59.63%,复合植物对氮、磷的去除贡献率分别为39.61%~72.59%、9.72%~59.89%;单种植物去氮能力依次为:黑藻>三白草>黄菖蒲>水罂粟,复合植物中,结构复杂的组合较结构简单的组合具有更强的去除氮磷的能力。试验表明,这4种植物及其组合在城市景观水体净化中均有一定的实际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组合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常绿阔叶乔木树种抗寒性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田如男 薛建辉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10-112,117,共4页
以不同年龄的5个木兰科和1个冬青科常绿阔叶乔木树种为试材,模拟自然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其相对电导率,并通过拟合的Logistic方程求其拐点值来估计树种的半致死温度,探讨其抗寒性大小.研究结果表明:12月底采样树种的半致死温度低于9月初采... 以不同年龄的5个木兰科和1个冬青科常绿阔叶乔木树种为试材,模拟自然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其相对电导率,并通过拟合的Logistic方程求其拐点值来估计树种的半致死温度,探讨其抗寒性大小.研究结果表明:12月底采样树种的半致死温度低于9月初采样,9月初采样树种的半致死温度相差不大(-5.03℃^-6.08℃),而12月底采样树种的半致死温度相差较大(-9.86℃^-13.48℃).经过冬季低温锻炼,除3年生的乐昌含笑和金叶含笑的半致死温度略高于-10℃外,其余均低于-11℃,且随着树龄的增大,抗寒性增加.6个供试树种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深山含笑、阔瓣含笑、乳源木莲>大叶冬青>金叶含笑、乐昌含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乔木 电导法 LOGISTIC方程 半致死温度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冬青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田如男 辛建攀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17,共6页
就国外近年来对欧洲冬青的研究成果,包括欧洲冬青的地理分布、种群更新机制、生理生态特性和药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了欧洲冬青种子雨、种子库以及幼苗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从表型可塑性、胁迫生理两方面总结了欧洲冬青的生理生... 就国外近年来对欧洲冬青的研究成果,包括欧洲冬青的地理分布、种群更新机制、生理生态特性和药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了欧洲冬青种子雨、种子库以及幼苗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从表型可塑性、胁迫生理两方面总结了欧洲冬青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同时阐述了欧洲冬青药用价值、园林应用与栽培的研究情况,并对欧洲冬青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冬青 地理分布 种群更新 表型可塑性 药用价值 园林应用与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近代园林研究的跨学科新探索——评《太湖鼋头渚近代园林研究》
5
作者 田如男 《创意与设计》 2018年第3期104-104,共1页
鼋渚风光,山青水秀,为太湖风景精粹之所在,故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当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诗赞:“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始建于1918年的太湖鼋头渚近代园林充分凝聚了太湖的烟波浩瀚与无锡自然山水园林的精髓,两者相得益彰... 鼋渚风光,山青水秀,为太湖风景精粹之所在,故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当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诗赞:“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始建于1918年的太湖鼋头渚近代园林充分凝聚了太湖的烟波浩瀚与无锡自然山水园林的精髓,两者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成为江苏巧妙结合真山真水,进行市郊近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典范。太湖鼋头渚近代园林对无锡山水城市格局起到重要的基石作用,同时也构成江苏园林史与近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山水园林 太湖 近代 跨学科 江南 园林规划设计 城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下大薸生长的变化及镉积累、分布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黄蕊 辛建攀 田如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33-2042,共10页
为探究镉胁迫对大薸(Pistia stratiotes)生长的影响及其体内镉积累与分布特征,用不同镉浓度(0、10、25、50、75、100μmol·L^(-1))的营养液处理大薸18 d,测定植株生物量、生长形态及其体内镉含量,并分析叶片中镉的亚细胞分布和化... 为探究镉胁迫对大薸(Pistia stratiotes)生长的影响及其体内镉积累与分布特征,用不同镉浓度(0、10、25、50、75、100μmol·L^(-1))的营养液处理大薸18 d,测定植株生物量、生长形态及其体内镉含量,并分析叶片中镉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大薸生物量、冠径、叶片数、分株数和镉富集系数均呈降低趋势,地上部镉含量和镉转移系数呈上升趋势,地下部镉含量、总镉含量、单株富集量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在各处理下,大薸地下部镉含量均大于地上部。当镉浓度>10μmol·L^(-1)时,大薸叶片细胞壁组分镉的占比最大(42.61%~46.91%),其次是细胞器组分(27.04%~39.72%)和可溶性组分(17.68%~26.06%)。细胞壁和可溶性组分镉的占比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细胞器组分则呈下降趋势。大薸叶片中镉主要以醋酸提取态为主(35.00%~59.06%),其次是氯化钠提取态(16.72%~26.45%)和水提取态(7.77%~33.22%)。研究表明:大薸通过根系固持、细胞壁固定和液泡区室化避免严重镉胁迫损伤,通过醋酸提取态贮藏降低镉毒性和移动性;10~100μmol·L^(-1)镉处理18 d后,大薸可维持较高的镉富集量和较低的生物量,在进行镉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的同时避免因其快速生长而引起水体二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薸 亚细胞分布 化学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院校插花艺术公选课程的教学思路与改革 被引量:3
7
作者 耿兴敏 张月苗 +1 位作者 田如男 赵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8期373-374,376,共3页
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插花艺术公选课的选课学生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学生的选课目的和兴趣,并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特点,考虑选课学生专业差异大的特点,提出了插花艺术作为公选课程的教学思路和改革方式,以期提高林业院校中插... 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插花艺术公选课的选课学生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学生的选课目的和兴趣,并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特点,考虑选课学生专业差异大的特点,提出了插花艺术作为公选课程的教学思路和改革方式,以期提高林业院校中插花艺术课程的教学效果,进一步弘扬我国的插花艺术,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院校 插花艺术 公选课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保鲜剂处理对“OT”百合切花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耿兴敏 胡凤荣 +1 位作者 田如男 丁彦芬 《林业科技开发》 2008年第6期25-27,共3页
通过对瓶插寿命、鲜重、花苞直径和细胞膜透性等一系列指标的测定,比较含STS或亚精胺乙烯抑制剂的不同保鲜剂处理对"OT"系列新型百合‘黄天霸’切花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6种保鲜剂配方均有一定的保鲜效果,其中以蒸馏水+30 g/... 通过对瓶插寿命、鲜重、花苞直径和细胞膜透性等一系列指标的测定,比较含STS或亚精胺乙烯抑制剂的不同保鲜剂处理对"OT"系列新型百合‘黄天霸’切花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6种保鲜剂配方均有一定的保鲜效果,其中以蒸馏水+30 g/L蔗糖+200 mg/L 8-HQ+100 mg/L GA3+0.5 nmol/L STS(或0.5 nmol/L亚精胺)在保持切花鲜重,促进切花吸水、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及延长瓶插寿命等方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切花 保鲜剂配方 保鲜效果 最佳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对梭鱼草叶片保护酶活性、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辛建攀 李文明 +1 位作者 祁茜 田如男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34,共12页
为探究梭鱼草的耐镉能力和生理机制,以溶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镉胁迫下梭鱼草叶片保护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梭鱼草叶片细胞膜透性随镉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各处理组... 为探究梭鱼草的耐镉能力和生理机制,以溶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镉胁迫下梭鱼草叶片保护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梭鱼草叶片细胞膜透性随镉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各处理组中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基本处于相对稳定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随镉浓度的增大呈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POD)随镉浓度的增大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叶片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含量、叶绿素总含量(ChlT)及叶绿素a/b(Chla/b)比值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其中叶绿素a(Chla)较为敏感,在较短时间内即发生分解,是导致ChlT含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_s)及胞间CO_2浓度(Ci)均随镉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饱和蒸气压亏缺(VPD)呈上升趋势,其中G_s降低是导致叶片P_n下降的主要因素。较高浓度(25,75mg·L^(-1))镉胁迫下梭鱼草叶片光合作用发生光抑制,使电子传递受阻,导致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的光能转化和利用效率下降,但其可通过增加非光化学途径的热耗散和激活未活化的反应中心来适应镉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鱼草 镉胁迫 保护酶活性 光合色素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将军山种子植物区系多样性及基本特征 被引量:11
10
作者 辛建攀 孙欣欣 田如男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9-636,共8页
为了给南京将军山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等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探究了将军山种子植物区系多样性及基本特征。根据野外实地调查,初步统计到南京将军山种子植物共有95科274属394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93科272属392种。在... 为了给南京将军山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等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探究了将军山种子植物区系多样性及基本特征。根据野外实地调查,初步统计到南京将军山种子植物共有95科274属394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93科272属392种。在被子植物中,单子叶植物16科63属84种,双子叶植物77科209属308种;离瓣花植物20科67属110种,合瓣花植物57科142属189种。该区种子植物以寡种科(属)、单种科(属)为主,缺乏大科(属)、较大科(属)。对种子植物表征科、热带亚热带属与温带属的比值(R/T)以及科属区系地理成分的分析表明:(1)种子植物区系组成比较丰富;(2)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同时受温带成分的影响;(3)地理成分复杂,区系联系广泛;(4)特有程度较低。该区种子植物以高位芽植物和地上芽植物种类为主,地下芽植物种类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种子植物 区系多样性 基本特征 生活型 将军山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鱼草化感物质丁二酸、肉桂酸及香草酸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效应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楚 钱燕萍 田如男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05-1111,共7页
【目的】探讨从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根状茎中分离鉴定出的3种有机酸类化感物质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方法】以丁二酸、肉桂酸及香草酸标准品模拟研究了梭鱼草根状茎有机酸单一及联合处理对铜绿微囊藻... 【目的】探讨从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根状茎中分离鉴定出的3种有机酸类化感物质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方法】以丁二酸、肉桂酸及香草酸标准品模拟研究了梭鱼草根状茎有机酸单一及联合处理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①丁二酸、肉桂酸、香草酸单一及联合处理均可以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以100 mg·L-1丁二酸+肉桂酸联合处理7 d时抑藻率最高(92.78%)。②3种有机酸类化感物质单一作用时,其抑藻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肉桂酸、丁二酸、香草酸;联合作用时,其抑藻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丁二酸+肉桂酸、肉桂酸+香草酸、丁二酸+肉桂酸+香草酸、丁二酸+香草酸,同时香草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丁二酸+肉桂酸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效应。③丁二酸与酚酸(肉桂酸、香草酸)、肉桂酸与香草酸及三者联合可以协同增强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表明同类或不同类有机酸联合作用可以协同增强抑藻效果。【结论】梭鱼草根状茎有机酸类化感物质很可能具有良好的抑藻效果,同时多种化感物质联合作用可能是梭鱼草抑制铜绿微囊藻水华的一种主要机制。丁二酸、肉桂酸、香草酸具有开发为抑藻剂的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鱼草 有机酸 化感作用 铜绿微囊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2
作者 文书生 何绒绒 +1 位作者 郑佳康 田如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3-155,共13页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观赏、药用和油用植物,高效的组织培养技术是加速其育种和繁殖的重要基础。牡丹组织培养技术历经约半个世纪的研究,主要进展包括以下3个方面:1)器官组织培养再生:牡丹器官组织培养再生主要包括器官发生、体细胞胚发生...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观赏、药用和油用植物,高效的组织培养技术是加速其育种和繁殖的重要基础。牡丹组织培养技术历经约半个世纪的研究,主要进展包括以下3个方面:1)器官组织培养再生:牡丹器官组织培养再生主要包括器官发生、体细胞胚发生和无菌短枝扦插这3条途径。(1)牡丹器官发生途径包括愈伤组织和分生结节培养,牡丹的各种繁殖器官和营养器官皆可作为外植体诱导得到愈伤组织,但愈伤组织进一步分化器官难度较大,且尚未得到完整再生植株;牡丹分生结节培养以黄化嫩茎和叶柄薄层为外植体,前人已初步建立了紫斑牡丹和牡丹芍药组间杂种——伊藤的分生结节发生体系,并实现了不定芽和叶状体的分化,但分化率极低,且未能获得再生植株,还发现牡丹分生结节中含有丰富的芍药苷和丹皮酚,这证实了其在药用成分生产中的应用潜力。(2)牡丹体细胞胚发生途径包括直接发生和间接发生,前人通过筛选基因型、培养基和发育时期等实现了多个牡丹品种的体细胞胚直接发生,但体细胞胚萌发率低,且再生成苗困难;间接发生途径以叶柄为外植体,已诱导得到愈伤组织并获得体细胞胚,但体细胞胚发生率极低。(3)牡丹无菌短枝扦插技术历经约30年的研究,完善的启动、增殖、生根和驯化移栽技术体系已经建立,但该技术仍无法实现产业化应用,主要原因在于试管苗的顶芽休眠、两步生根成本高以及移栽成活率低。2)胚珠和胚离体培养成苗:分别以完成器官分化的胚珠(花后60天)和成熟胚(花后90天)为外植体,前人通过筛选植物生长调节剂建立了紫斑牡丹和杨山牡丹的胚珠和胚离体培养体系,并获得了组培苗,但组培苗在驯化移栽阶段死亡。3)花药(花粉)离体培养成苗:以处于第1次分裂期的花粉为外植体可诱导得到花粉胚,培养过程中不同发育状态的花粉胚表现出不同的器官分化能力,其中聚集成簇的花粉胚无法分化出芽和根,而独立生长的花粉胚可分化出根系,但无法分化出芽。综上,牡丹组织培养研究目前仍处于应用基础研究的初级阶段,后期研究一方面需要针对褐化、器官间接发生困难以及试管苗的生根和移栽问题进行技术优化,另一方面亟需从生理甚至是分子的层面对组织培养中的褐化、器官发生和顶芽休眠机理等展开研究,从而为组织培养技术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组织培养 器官发生 体细胞胚 无菌短枝扦插 胚珠培养 胚培养 花药(花粉)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青‘长叶阿尔塔’扦插生根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朱晓宇 童婉婉 +1 位作者 赵楚 田如男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7-355,共9页
【目的】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质量浓度、处理方法和基质类型对冬青‘长叶阿尔塔’Ilex×altaclerensis‘Belgica Aurea’插穗生根能力的影响及其不定根的起源与形成过程,以期为冬青属Ilex植物扦插繁殖及引种驯化提供理论基础... 【目的】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质量浓度、处理方法和基质类型对冬青‘长叶阿尔塔’Ilex×altaclerensis‘Belgica Aurea’插穗生根能力的影响及其不定根的起源与形成过程,以期为冬青属Ilex植物扦插繁殖及引种驯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长叶阿尔塔’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插穗,采用3因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质量浓度、处理时间、基质类型)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扦插后80 d,测定并分析不同处理下插穗的存活率、生根率、最长根长、根系效果指数。同时,使用萘乙酸(NAA)对插穗进行促根处理,观察插穗外部形态变化并定期取插穗基部制作石蜡切片,观察扦插前、后插穗的解剖学结构特征,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其愈伤组织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结果】①经1000 mg·L^(−1)吲哚丁酸(IBA)溶液速蘸10 s,扦插于V(草炭)∶V(蛭石)∶V(珍珠岩)=4∶3∶3的插穗相关生根指标均处于较高水平,与其他处理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生根率相比其他处理提高了12.74%~48.83%。②插穗内不存在潜伏根原基,不定根由皮部产生,其生根类型为皮部诱导生根型,根原基起源于髓射线与维管形成层交叉处。③插穗茎段皮层与韧皮部之间存在1~2层环状厚壁组织,是导致插穗生根率低的原因。④愈伤组织中未发现根原基,其产生与不定根发生、发育彼此独立,同时生根并不是愈伤组织分化的最终结果。⑤插穗生根过程形成2类愈伤组织,其中胚性愈伤组织多为白色,排列紧密,表面细胞成团分布,大小近似,细胞核大核仁明显,细胞器丰富;非胚性愈伤组织多为深黄色,空泡化明显,表面细胞不饱满,大部分死亡破裂,内部几乎没有细胞器。【结论】初步筛选出了‘长叶阿尔塔’最佳扦插因素组合,从解剖学角度揭示了其扦插生根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青‘长叶阿尔塔’ 扦插 植物生长调节剂 不定根 愈伤组织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