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的实践探索与成效
1
作者 王长魁 李志荣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10-214,共5页
单倍体育种(Double haploid breeding,DH)技术是利用孤雌生殖诱导系诱导产生孤雌生殖单倍体,经过自然加倍或者人工加倍获得纯合二倍体的育种技术,利用该技术只需要2个世代就可获得一个理论上所有性状均达到100%纯合的纯系。结合国内相... 单倍体育种(Double haploid breeding,DH)技术是利用孤雌生殖诱导系诱导产生孤雌生殖单倍体,经过自然加倍或者人工加倍获得纯合二倍体的育种技术,利用该技术只需要2个世代就可获得一个理论上所有性状均达到100%纯合的纯系。结合国内相关研究进展对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中的单倍体诱导和加倍流程进行了综述,从基础材料的构建、诱导系筛选与改良、单倍体诱导、单倍体籽粒挑选与性状鉴别、单倍体加倍、DH系扩繁与表型鉴定评价筛选、DH系配合力测定及试配新组合以及应用单倍体育种取得的成效等方面阐述了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的探索与实践,并对今后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育种 DH系 表型鉴定评价 配合力测定 实践探索 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性不育单粒型甜菜制种技术与良繁基地的建立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长魁 陈晓军 《中国糖料》 2005年第4期32-34,共3页
概述了2000~2004年在张掖市甘州区、高台县、民乐县雄性不育单粒型甜菜制种的成功经验;提出了雄性不育单粒型甜菜制种技术规程;建立了高产优质的良繁体系与基地。其制种产量可达到1500~3000kg/hm2,发芽率达到国家行业标准2级以上。
关键词 甜菜 雄性不育 单粒型 制种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抗丛根病机理研究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长魁 陈晓军 《中国糖料》 2005年第3期32-34,38,共4页
研究结果表明:甜菜抗丛根病类型品种与感病类型品种在发育的前、中、后期传毒介体多粘菌的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t>0.01),而在同一抗性类型的品种间,甜菜在同一或不同的发育阶段,多粘菌的含量差异均不显著,多粘菌的含量与甜菜抗丛... 研究结果表明:甜菜抗丛根病类型品种与感病类型品种在发育的前、中、后期传毒介体多粘菌的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t>0.01),而在同一抗性类型的品种间,甜菜在同一或不同的发育阶段,多粘菌的含量差异均不显著,多粘菌的含量与甜菜抗丛根病性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初步认为:通过对甜菜多粘菌含量的分析,可以作为甜菜抗丛根病特性鉴定和品种选育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丛根病 抗病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抗丛根病新品种中甜——张甜202的选育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长魁 闫斌杰 +2 位作者 陈晓军 何新春 陈其泰 《中国糖料》 2006年第2期11-14,共4页
概述了1990~2003年育成的抗丛根病甜菜新品种中甜—张甜202的选育经过,并对育成品种的抗病机理进行研究,提出了抗病育种的选育指标和主要利用技术。经1995~2003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对甜菜丛根病的防治效果好,增产、增糖效... 概述了1990~2003年育成的抗丛根病甜菜新品种中甜—张甜202的选育经过,并对育成品种的抗病机理进行研究,提出了抗病育种的选育指标和主要利用技术。经1995~2003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对甜菜丛根病的防治效果好,增产、增糖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新品种 抗丛根病 选育 中甜-张甜20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不同轮作方式效应及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长魁 陈晓军 贾瑞存 《甘肃农业科技》 1998年第9期10-12,共3页
通过1989~1992年连续4a的试验,确定了河西走廊甜菜种植区最佳的轮作方式。结果表明:小麦、玉米、豆类—甜菜比连作3a甜菜块根平均增产87.41%,含糖量提高1.83个百分点,糖产量增加113.62%,褐斑病发病... 通过1989~1992年连续4a的试验,确定了河西走廊甜菜种植区最佳的轮作方式。结果表明:小麦、玉米、豆类—甜菜比连作3a甜菜块根平均增产87.41%,含糖量提高1.83个百分点,糖产量增加113.62%,褐斑病发病迟,病虫害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轮作 病害 增产 增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凯5号玉米在河西灌区适宜密度试验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建龙 王长魁 +2 位作者 李雁民 陈其泰 王托和 《甘肃农业科技》 2016年第10期12-14,共3页
在河西灌区高水肥条件下,采用覆膜宽窄行穴播栽培方式,进行了中晚熟玉米新品种金凯5号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金凯5号在河西灌区的最适宜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折合产量达17 177.78 kg/hm^2,且综合经济性状表现突出。
关键词 玉米 金凯5号 种植密度 河西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及土壤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其泰 陈晓军 +3 位作者 何新春 王长魁 张强强 赵丽梅 《甘肃农业科技》 2016年第9期24-28,共5页
以河西地区主栽的加工型中熟马铃薯品种大西洋为指示品种,在张掖市川区试验观察了不同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下马铃薯生育表现及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垄作栽培能明显提高耕作层土壤温度,促进提早出苗,其中白膜覆盖垄作栽培对地... 以河西地区主栽的加工型中熟马铃薯品种大西洋为指示品种,在张掖市川区试验观察了不同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下马铃薯生育表现及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垄作栽培能明显提高耕作层土壤温度,促进提早出苗,其中白膜覆盖垄作栽培对地温的提升较黑膜覆盖垄作栽培快。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对产量有明显影响,其中白膜覆盖垄作栽培、种植密度为90 000株/hm2时折合产量最高,为34 888.9 kg/hm2;黑膜覆盖垄作栽培、种植密度为90 000株/hm2时折合产量较高,为34 472.2 kg/hm2。建议张掖市川区种植大西洋时,应采用白膜(或黑膜)覆盖单行垄作栽培,适种密度为90 00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覆膜垄作 种植密度 土壤温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抗(耐)丛根病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永平 闫斌杰 +1 位作者 王长魁 陈晓军 《甘肃农业科技》 1998年第6期1-4,共4页
概述了1989~1997年育成国内第一批抗(耐)丛根病甜菜新品种张甜201和张甜301的经过;初步探讨了育成品种的抗病机理;提出了以育成品种作为甜菜丛根病综合防治的主体措施及其利用技术;经1993~1996年4a15... 概述了1989~1997年育成国内第一批抗(耐)丛根病甜菜新品种张甜201和张甜301的经过;初步探讨了育成品种的抗病机理;提出了以育成品种作为甜菜丛根病综合防治的主体措施及其利用技术;经1993~1996年4a153个点次的试验和示范,表明对甜菜丛根病的防治效果好,增产、增糖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抗丛根病 品种选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年一熟制灌区马铃薯套玉米套芹菜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晓军 何新春 +4 位作者 薛龙 闫斌杰 王长魁 陈其泰 汤进学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第6期81-83,共3页
根据多年试验和生产实践,从茬口安排、经济效益、马铃薯栽培技术、玉米栽培技术、芹菜栽培技术等方面总结了一年一熟制灌区马铃薯套玉米套芹菜高效栽培技术。
关键词 马铃薯 玉米 芹菜 一年一熟制 灌区 高效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地区甜菜生产徘徊不前的原因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永平 闫斌杰 +1 位作者 王长魁 陈晓军 《甘肃农业科技》 1998年第2期4-6,共3页
通过对影响张掖地区甜菜生产主要限制因素的分析,指出依靠科技是提高甜菜生产水平,走出徘徊不前困境的有效途径,并针对当地甜菜生产实际,提出了提高单产和含糖率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 甜菜 生产 对策 张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金凯5号在河西灌区生产函数的密肥模型及其优化
11
作者 王托和 李雁民 +2 位作者 陈其泰 王长魁 陈晓军 《甘肃农业科技》 2016年第12期7-10,共4页
通过利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试验,建立了玉米新品种金凯5号产量与种植密度及氮肥、磷肥施用量的数学模型关系,并对数学模型寻优,以期得出不同产量范围下的种植密度和氮肥、磷肥施用量。结果表明,在河西灌区,种植密度、施N量、施P_2O_5量3... 通过利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试验,建立了玉米新品种金凯5号产量与种植密度及氮肥、磷肥施用量的数学模型关系,并对数学模型寻优,以期得出不同产量范围下的种植密度和氮肥、磷肥施用量。结果表明,在河西灌区,种植密度、施N量、施P_2O_5量3个因子对玉米新品种金凯5号产量影响以种植密度最大,施N量次之,施P_2O_5量最小,其中种植密度和氮肥因子对产量的影响显著。通过模型寻优得出,玉米新品种金凯5号在河西灌区种植密度为66 000株/hm^2,施N 390.00 kg/hm^2、P2O573.05 kg/hm^2时产量最高,可达14 831.908 45kg/hm^2。表明玉米新品种金凯5号在河西灌区栽培时,需要中等种植密度和中等氮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新品种 金凯5号 生产函数 密肥数学模型 河西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抗丛根病特性与传毒介体关系的试验分析
12
作者 陈晓军 王长魁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10期49-51,共3页
连续3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甜菜整个发育阶段,甜菜抗丛根病性与传毒介体多粘菌的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不同抗性类品种间多粘菌含量差异极显著,而在同一抗病品种间抗性差异不显著,抗病类品种多粘菌含量比感病类品种低,入侵的组织和... 连续3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甜菜整个发育阶段,甜菜抗丛根病性与传毒介体多粘菌的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不同抗性类品种间多粘菌含量差异极显著,而在同一抗病品种间抗性差异不显著,抗病类品种多粘菌含量比感病类品种低,入侵的组织和部位都比感病类品种浅,由此可以通过对甜菜多粘菌含量的观察分析,进行甜菜抗丛根病品种早期鉴定和作为选育抗病品种的指标,加速育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丛根病 传毒介体 多粘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