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汉宁 向国安 +3 位作者 孙水平 陈开运 肖金丰 高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92-293,共2页
目的探讨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胆道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04年10月我院行EST及LC联... 目的探讨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胆道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04年10月我院行EST及LC联合治疗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十二指肠镜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成功53例,其中51例(94.4%)完成EST与LC联合治疗,2例EST后未取净结石,行开腹手术。1例内镜治疗未成功,行开腹胆囊切除、胆肠吻合术。2例EST后迟发性创面出血再次内镜治疗止血成功。LC无并发症。51例平均住院时间(10.3±2.1)d。结论EST联合LC是微创治疗胆囊并肝外胆管结石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级脾蒂离断法在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应用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汉宁 向国安 +5 位作者 陈开运 马周和 高鹏 肖金丰 肖方联 谭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9期691-692,共2页
目的探讨二级脾蒂离断法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7月~2005年12月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ITP)21例,脾囊肿1例,采用4孔法,无... 目的探讨二级脾蒂离断法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7月~2005年12月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ITP)21例,脾囊肿1例,采用4孔法,无损伤钳靠近脾脏夹住脾结肠韧带并抬起脾脏,分离、切断脾周韧带。无损伤钳在距脾门3~5cm处钳夹脾蒂,以控制术中出血。超声刀切开脾蒂浆膜,自下而上沿脾脏逐支分离脾动、静脉的二级分支,Hem-o-lok结扎夹结扎2道,在两结扎夹之间用超声刀离断,切除脾脏。自扩大的trocar切口在自制的标本袋内搅碎脾脏并取出。结果22例均完成LS,手术时间75~180min,平均117min;术中出血量20~280ml,平均87ml。术后1~2d恢复饮食并下地活动。术后住院5~11d,平均5.6d。1例切口皮下血肿,1例皮下气肿。22例随访1.5~52个月,平均19.3月,无并发症。结论二级脾蒂离断法行LS,安全可靠,无须切割闭合器,手术费用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脾切除术 脾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比较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汉宁 向国安 +4 位作者 陈开运 高鹏 肖金丰 肖方联 谭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8期593-594,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中的效果。方法2000年7月-2005年7月,对95例小儿急性阑尾炎实施手术,其中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50例,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中的效果。方法2000年7月-2005年7月,对95例小儿急性阑尾炎实施手术,其中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50例,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45例,比较2组手术情况和疗效。结果2组手术均成功,无出血、肠瘘和残株炎等并发症。LA组手术时间(38.8±17.4)min,OA组(41.9±15.8)min,2组差异无显著性(t=-0.905,P=0.368)。LA组排便时间(26.4±7.2)h,显著短于OA组的(39.7±8.8)h(t=-8.094,P=0.000)。LA组阑尾根部穿孔29例,OA组26例,2组无统计学差异(χ^2=1.633,P=0.983)。OA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11/45)显著高于LA组(2/50)(χ^2=8.381,P=0.004)。OA组放引流管率(9/45)显著高于LA组(3/50)(χ^2=4.206,P=0.040)。LA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55.4±16.2)h显著短于OA组的(77.8±30.6)h(t=-4.522,P=0.000)。LA组住院时间(5.4±1.3)d显著短于OA组的(13.4±6.5)d(t=-8.520,P=0.000)。LA组住院费用(6117.9±836.5)元显著高于OA组的(4528.6±527.1)元(t=10.937,P=0.000)。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较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腹壁瘢痕轻、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阑尾炎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汉宁 向国安 +5 位作者 陈开运 肖金丰 张刚庆 高鹏 肖方联 陈规划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8期578-579,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疗效。方法头高左侧高位,常规四孔法。超声刀分离脾结肠韧带、脾胃韧带、脾肾韧带及脾膈韧带,其...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疗效。方法头高左侧高位,常规四孔法。超声刀分离脾结肠韧带、脾胃韧带、脾肾韧带及脾膈韧带,其内血管用钛夹或Hem-o-lok结扎夹夹闭。内镜血管切割闭合器(Endo-Cutter)闭合切断脾蒂;或沿脾脏逐-分离、结扎、剪断脾动、静脉的分支,或分离出脾下极动脉和脾动静脉主干,7号丝线分别结扎,血管夹夹闭,逐-结扎、剪断其分支。脾脏放入标本袋,经扩大的trocar切口提出标本袋边,脾脏于标本袋内搅碎后取出。结果2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手术。26例完成LS,手术时间75~230min,平均121min;术中出血量20~350ml,平均89ml。5例发现副脾并切除。术后1~2d恢复饮食并下地活动。术后住院4~11d,平均5.3d。2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皮下血肿,1例皮下气肿。26例LS随访2.5~62个月,平均20、5月,18例(69.2%)有效,4例(15.4%)部分有效,4例(15.4%)无效。结论LS治疗ITP安全可行、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脾切除术 血小板减小性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高直链淀粉基因ae的特异性PCR鉴定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汉宁 +1 位作者 化俊 鱼小军 《草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64-68,共5页
根据ae基因序列设计21对引物,对4个常规玉米自交系和4个具有aeae纯合基因型的高直链淀粉玉米自交系及其杂交种进行特异性PCR鉴定。结果表明,引物8可将具有AeAe基因型的普通玉米自交系与具有aeae基因型高直链淀粉玉米区分开来,为将普通... 根据ae基因序列设计21对引物,对4个常规玉米自交系和4个具有aeae纯合基因型的高直链淀粉玉米自交系及其杂交种进行特异性PCR鉴定。结果表明,引物8可将具有AeAe基因型的普通玉米自交系与具有aeae基因型高直链淀粉玉米区分开来,为将普通玉米自交系快速改良成高直链淀粉玉米自交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子标记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直链淀粉 ae基因 特异性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复合疝42例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汉宁 向国安 +4 位作者 陈开运 肖金丰 李鹏胜 余志涛 张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1期1015-1017,共3页
目的探讨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technique,TEP)治疗腹股沟复合疝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7月~2008年6月应用TEP治疗42例腹股沟复合疝,其中双侧斜疝18例,单侧直疝、斜疝8例,一侧斜疝、另侧直疝5例,双侧直疝4例,... 目的探讨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technique,TEP)治疗腹股沟复合疝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7月~2008年6月应用TEP治疗42例腹股沟复合疝,其中双侧斜疝18例,单侧直疝、斜疝8例,一侧斜疝、另侧直疝5例,双侧直疝4例,双侧斜疝、一侧直疝3例,双侧直疝、一侧斜疝2例,同侧斜疝、股疝1例,双侧直疝、斜疝1例。脐下15mm切口达腹白线,切开10mm,镜头进入腹膜外间隙进行分离。直视下脐下5cm旁开5cm置入2个5mm trocar。建立腹膜外气腹,下达耻骨后间隙,外至髂前上棘,还纳复合疝各疝囊,使精索壁化。聚丙烯平片覆盖患侧肌耻骨孔、直疝三角,疝螺旋修补钉固定补片。结果42例均完成TEP,手术时间85~165min,平均107.3min;术中出血量10~20ml。术中均有阴囊气肿,术后自行吸收。术后2d内恢复饮食。住院时间7~9d,平均7.6d。42例随访时间3~32个月,平均15.3月,2例直疝复发,5例出现下腹壁轻微感觉异常,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TEP治疗腹股沟复合疝,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复合疝 腹股沟 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1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汉宁 冯志强 +5 位作者 向国安 张洪义 陈开运 肖金丰 贺轲 段小鹏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2年第6期421-425,共5页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方法:应用包含44 000条人类全长基因的寡聚核苷酸芯片检测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并比较两者之间存在明显上、下调的表达差异基因,随后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进行验证分析...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方法:应用包含44 000条人类全长基因的寡聚核苷酸芯片检测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并比较两者之间存在明显上、下调的表达差异基因,随后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基因芯片筛选出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在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明显,在肝癌组织中明显升高,经RT-PCR和Wes tern blot证实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论:Sirt1基因的表达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1-肝肿瘤 表达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源库观点看玉米籽粒产量的形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汉宁 晓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1期86-92,共7页
根据作物生产的源库学说,主要介绍了玉米源对干物质生产,库的建成和充实,以及库对干物质生产、分配及灌浆速率的影响。
关键词 玉米 源库关系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北方玉米杂交种在甘肃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汉宁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31-435,共5页
采用多点区域试验方法对从我国北方8省市引进的玉米杂交种作了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海禾2号、四单68、3119和3303明显优于对照杂交种中单2号;沈单10号和豫玉22的丰产性较好,但稳产性不如中单2号。
关键词 玉米 丰产性 稳定性 杂交种 抗病性 北方地区 多点区域试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果穗轴截面在籽粒产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汉宁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玉米杂交种田间测产是玉米育种和栽培科技成果评价的一项必要工作。研究了用果穗轴截面预测单株籽粒产量的方法,结果表明:(1)果穗轴截面承载力为2.02 g/cm2左右,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参数;(2)单株籽粒产量大约是果穗轴截面积的2.02倍;(3)单... 玉米杂交种田间测产是玉米育种和栽培科技成果评价的一项必要工作。研究了用果穗轴截面预测单株籽粒产量的方法,结果表明:(1)果穗轴截面承载力为2.02 g/cm2左右,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参数;(2)单株籽粒产量大约是果穗轴截面积的2.02倍;(3)单株籽粒产量的预测平均值与实际平均值十分接近,误差较少;(4)单株籽粒产量的预测平均值与种植密度的乘积能较准确地估计出单位面积籽粒产量,是一种简单易行、准确可靠的测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果穗轴截面 籽粒 产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邻回交世代多基因纯合体频率递增量的通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汉宁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2-13,共2页
<正> 回交是近交的一种形式。遗传学研究已经证明,回交后代的纯合率公式为[(2~m-1)/2~m]~n,并且给出了在一对基因(n-1)控制下,从回交 m-1代到 m代回交后代纯合率递增量为1/2~m。本文将给出在多对基因控制时,从回交 m-1到 m 代。
关键词 回交 回交世代 多基因纯合体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凉市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汉宁 贾小霞 《甘肃农业科技》 2006年第4期42-44,共3页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通过对平凉市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症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调查结果,提出平凉市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措施是: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拔除病株,减少病原菌的积累和传播;种子药剂...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通过对平凉市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症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调查结果,提出平凉市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措施是: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拔除病株,减少病原菌的积累和传播;种子药剂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病 发生 防治 平凉市 发病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及肝外胆管结石
13
作者 王汉宁 孙水平 向国安 《肝胆外科杂志》 2005年第4期301-302,共2页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 EST 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小麦品种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环境变异性及其稳定性研究
14
作者 王汉宁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8,共4页
以甘春16号等8个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郝根提出的基因型分组方法,研究了春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环境变异性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甘春16号与630的环境变异性小、产量高;武春1号和74c-30-1-2两品种的产量较高,但环境变异性大、产... 以甘春16号等8个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郝根提出的基因型分组方法,研究了春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环境变异性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甘春16号与630的环境变异性小、产量高;武春1号和74c-30-1-2两品种的产量较高,但环境变异性大、产量不稳定。产量稳定性的高低受3个产量构成因素的制约,3个产量构成因素都表现稳定时,产量表现稳定,若3个产量构成因素中任意1个因素不稳定,都会影响产量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产量因素 变异性 稳定性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荞麦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 被引量:35
15
作者 郭玉蓉 韩舜愈 +3 位作者 刘鹏 毕阳 王汉宁 牛黎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1-134,共4页
采用正交设计对荞麦黄酮提取工艺条件进行筛选得到荞麦的最佳提取条件为65%的乙醇、物料比1∶15在50~55℃温度下提取6h。在最佳提取条件下进行不同荞麦原料提取显示,苦荞粉黄酮得率最高为2.5%,其次为苦荞壳,甜荞粉得率最低。对荞麦黄... 采用正交设计对荞麦黄酮提取工艺条件进行筛选得到荞麦的最佳提取条件为65%的乙醇、物料比1∶15在50~55℃温度下提取6h。在最佳提取条件下进行不同荞麦原料提取显示,苦荞粉黄酮得率最高为2.5%,其次为苦荞壳,甜荞粉得率最低。对荞麦黄酮提取浓缩液进行薄层分离,得到与芦丁和懈皮素结构相近的两种黄酮类物质;定性显色结果显示荞麦中的黄酮类物质包括黄酮醇、5-羟基黄酮或2-羟基黄酮等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提取条件 黄酮类化合物 结构鉴定 荞麦 提取分离 黄酮醇 芦丁 甜荞 黄酮类物质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限全量玉米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37
16
作者 慕平 张恩和 +1 位作者 王汉宁 方永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1-296,共6页
试验以未进行秸秆还田(H0,对照)、连续3年秸秆还田(H3,2007—2010年)、连续6年秸秆还田(H6,2005—2010年)及连续9年秸秆还田(H9,2002—2010年)的连作玉米农田为对象,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根系发育和地上产量性状的变化,... 试验以未进行秸秆还田(H0,对照)、连续3年秸秆还田(H3,2007—2010年)、连续6年秸秆还田(H6,2005—2010年)及连续9年秸秆还田(H9,2002—2010年)的连作玉米农田为对象,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根系发育和地上产量性状的变化,探索不同秸秆还田年限对不同层次土壤改良效应及作物生长响应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玉米全量秸秆连续还田,耕层0~3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大幅增加,速效氮、速效钾显著增加,而速效磷养分变化幅度较小,表明秸秆还田能够有效改善土壤养分状况;20~50 cm土层土壤容重随着秸秆还田年限增加较对照显著下降,表现H9〈H6〈H3〈H0趋势。主要生育期玉米根重密度、总根长及根系活力水平等指标,均表现出随着还田年限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特别是生长后期较深土层的根系,表现不同处理间变化幅度差异显著的特点,成熟期40~60 cm土层H9、H6、H3处理根系活力水平分别较对照高54.76%、29.1%和16.3%,H9根重密度、总根长分别较对照高44.3%、79.3%,H6、H3处理根重密度分别较对照增加30.8%、18.8%,根长增加58.9%、47.7%,而对照根系表现迅速衰退现象,说明秸秆还田处理使成熟期玉米根系衰退延迟,有利于后期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产量的形成。随秸秆还田年限增加,玉米地上株高及穗位高相应增加,H9、H6、H3穗位高分别较对照增加11.1 cm、5.3 cm和0.7 cm;百粒重各处理较对照依次增加17.4%、10.2%和7.5%,H9处理产量较对照增产15.4%以上,H6、H3分别较对照增产10.3%和4.5%,表现随还田年限增加显著增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秸秆还田年限 耕层 土壤性状 根系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NO对镉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9
17
作者 常盼盼 +3 位作者 陈永平 彭云玲 方永丰 王汉宁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8-186,共9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外源NO对镉(Cd)胁迫下玉米幼苗膜脂过氧化、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100mg/L的Cd处理降低了玉米幼苗脯氨酸(Pro)和叶绿素含量,减缓了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外源NO对镉(Cd)胁迫下玉米幼苗膜脂过氧化、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100mg/L的Cd处理降低了玉米幼苗脯氨酸(Pro)和叶绿素含量,减缓了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积累,抗氧化酶活性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增加、质膜透性增大;与100mg/L Cd处理比较,添加100μmol/L硝普钠(SNP)处理显著增加了Cd胁迫下玉米幼苗生物量,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增加了幼苗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促进了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降低了MDA含量、细胞质膜的透性以及O2-.产生的速率。因此,外源NO对Cd胁迫下玉米生长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以增强玉米幼苗对Cd毒害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外源NO 镉胁迫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对玉米耐盐系与盐敏感系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6
18
作者 彭云玲 李伟丽 +1 位作者 坤泽 王汉宁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71,共10页
不同NaCl浓度梯度,对玉米耐盐系8723、81162和盐敏感系P138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2个阶段进行胁迫处理。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阶段,随NaCl浓度的增加,与盐敏感系相比,玉米耐盐系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芽长度较高,盐害... 不同NaCl浓度梯度,对玉米耐盐系8723、81162和盐敏感系P138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2个阶段进行胁迫处理。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阶段,随NaCl浓度的增加,与盐敏感系相比,玉米耐盐系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芽长度较高,盐害指数较低,且变化幅度小。对幼苗生长阶段指标的测定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耐盐系和盐敏感系株高、根长、鲜质量逐渐降低,但是耐盐系各个指标的测量值较盐敏感系高,且变化幅度小。对玉米耐盐系和盐敏感系在不同浓度盐胁迫下生理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与盐敏感系相比,玉米耐盐系相对含水量高、组织外渗液的相对电导率低,且变化幅度小。综合所有指标的测定结果,耐盐系8723比81162有较强的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耐盐系 盐敏感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品种真实性和纯度鉴定的SSR标记多重PCR体系优化 被引量:20
19
作者 常宏 王汉宁 +4 位作者 张金文 路则权 李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4-211,共8页
为了建立稳定可靠的玉米真实性和纯度鉴定SSR标记,对DNA提取方法、SSR引物和多重PCR反应程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用预热到75℃以上的研钵和95℃的1.5×CTAB提取缓冲液进行材料研磨,可得到纯度高、完整性好的DNA,并且提取成本较低... 为了建立稳定可靠的玉米真实性和纯度鉴定SSR标记,对DNA提取方法、SSR引物和多重PCR反应程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用预热到75℃以上的研钵和95℃的1.5×CTAB提取缓冲液进行材料研磨,可得到纯度高、完整性好的DNA,并且提取成本较低。利用软件Primer Premier 5.0和Oligo 6.72对玉米指纹鉴定的SSR核心引物进行重新分析与设计,建立了21对SSR通用引物构成的8组多重PCR复合扩增体系和3步法扩增程序,均能在统一的PCR扩增条件下进行,扩增片段之间不存在交叉现象,扩增条带清晰,扩增结果稳定,这一扩增体系检测效率比单对SSR引物提高2.6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真实性 纯度 DNA提取 SSR引物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对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1
20
作者 赵娟 +4 位作者 李永生 姚海梅 张同祯 方永丰 王汉宁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0-35,共6页
【目的】研究外源钙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根系保护酶活性、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提高玉米苗期抗寒性及玉米抗寒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郑单958’玉米种子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0、5、10、15、20mmol/L)的CaCl... 【目的】研究外源钙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根系保护酶活性、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提高玉米苗期抗寒性及玉米抗寒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郑单958’玉米种子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0、5、10、15、20mmol/L)的CaCl2溶液处理低温胁迫下的玉米种子,研究低温胁迫下CaCl2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低温明显抑制了玉米种子的萌发,影响了玉米苗高和根长的增加,抑制了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累积,提高了丙二醛(MDA)含量.一定浓度的外源钙(5~15mmol/L)可提高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提高玉米幼苗根系脯氨酸含量的积累,抑制丙二醛含量的增加.【结论】不同浓度钙对低温胁迫的缓解程度不同,适宜浓度的外源钙(5~15mmol/L)能明显改善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玉米幼苗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增加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正常生长的能力.浓度为10mmol/L的CaCl2溶液处理对玉米低温胁迫的缓解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外源钙 低温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