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乌素沙地臭柏不定根发生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王林和 张国盛 +1 位作者 隋明杰 刘美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56-159,共4页
Sabina vulgaris is a unique evergreen conifer shrub and expands its area by the growth of stolon along the ground surface on which adventitious roots are formed and absorb water and nutrient. Therer is notable differe... Sabina vulgaris is a unique evergreen conifer shrub and expands its area by the growth of stolon along the ground surface on which adventitious roots are formed and absorb water and nutrient. Therer is notab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ickness of sand layer and sprouting of adventitious roots, especially between the great thickness sand layer and the other three types. Minor thickness of sand layer is enough to better off the soil water content in the soil layer (0~10?cm),while the soil moisture content decreased on the condition of great number sprouted adventitious roots, as a result,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adventitious roots to sprout. When the soil moisture content is below 1.0%, it is a question for adventitious roots to sprout. The adventitious roots was able to sprout on the 2 year old stolon on the condition in which the sand is easily accumulated, even on the 9 year old stolon on the medium and great thickness of sand layer.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age is not the key factor for restricting the adventitious roots to spro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特性 臭柏 不定根 土壤含水率 毛乌素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臭柏种子产量及更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王林和 张国 盛董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05-112,共8页
臭柏(Sabinavulgaris)又名叉子园柏、沙地柏等,柏科,园柏属,常绿匍匐针叶灌木。臭柏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区的山地、黄土丘陵及沙地上。臭柏以其适应范围广、枝叶茂密、萌芽和萌蘖能力强、枝条沙埋或触... 臭柏(Sabinavulgaris)又名叉子园柏、沙地柏等,柏科,园柏属,常绿匍匐针叶灌木。臭柏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区的山地、黄土丘陵及沙地上。臭柏以其适应范围广、枝叶茂密、萌芽和萌蘖能力强、枝条沙埋或触地后即可萌发不定根等特性,不断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柏 种子产量 种子更新 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冻土及湿地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被引量:52
3
作者 周梅 余新晓 +2 位作者 冯林 王林和 那平山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1-93,共3页
为研究中国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环境问题 ,作者对大兴安岭林区高纬度多年冻土区的冻土、冻土地带的湿地和森林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调研及现地考察 .结果表明 :大兴安岭的冻土退化、原始湿地萎缩和新生湿地扩张将会对大兴安岭的森林及环境造成... 为研究中国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环境问题 ,作者对大兴安岭林区高纬度多年冻土区的冻土、冻土地带的湿地和森林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调研及现地考察 .结果表明 :大兴安岭的冻土退化、原始湿地萎缩和新生湿地扩张将会对大兴安岭的森林及环境造成威胁 .作者认为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是冻土退化的主要原因 ,气候变暖和森林破坏 (大面积采伐或森林火灾 )导致冻土退化 ,不但影响冻土上层的原始湿地 ,也导致新生湿地的扩张 ,林地被湿地取代 ,形成恶性循环 .建议对冻土、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湿地 森林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臭柏年轮生长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黄荣凤 张国盛 +2 位作者 鲍甫成 王林和 刘海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7-122,i002,共7页
以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为材料 ,用实体解剖镜和光学显微镜研究观察臭柏的年轮形态特征 ,应用树干解析法研究毛乌素沙地沙丘顶部臭柏和滩地臭柏的径向生长和伸长生长动态。结果表明 :沙丘顶部臭柏偏心生长明显 ,长径与短径比为 14 0 .36 ... 以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为材料 ,用实体解剖镜和光学显微镜研究观察臭柏的年轮形态特征 ,应用树干解析法研究毛乌素沙地沙丘顶部臭柏和滩地臭柏的径向生长和伸长生长动态。结果表明 :沙丘顶部臭柏偏心生长明显 ,长径与短径比为 14 0 .36 % ,伪年轮发生频率为 12 .0 7% ;滩地臭柏偏心生长不明显 ,长径与短径比为 10 5 .2 2 % ,伪年轮发生频率为 1.80 % ;根据年轮数推断 ,沙丘顶部臭柏群落的年龄至少有 12 3a以上 ,滩地臭柏年龄有 5 0a以上 ;沙丘顶部臭柏径生长缓慢 ,生长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峰值 ,年平均生长量为 0 .94mm ,累积生长曲线的S型特征不明显 ;滩地臭柏的径生长高峰出现在 35年 ,年平均生长量为 1.5 1mm ,是沙丘顶部臭柏的 1.6倍 ,累积生长曲线的S型特征也不明显 ;沙丘顶部臭柏的匍匐茎长度与年龄之间表现出指数函数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生长动态 臭柏 年轮 线性相关关系 发生频率 生长曲线 光学显微镜 树干解析法 形态特征 径向生长 生长缓慢 生长过程 函数关系 生长量 年平均 匍匐茎 顶部 沙丘 滩地 年龄 径生长 偏心 径比 S型 累积 长度 伸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条件下臭柏的气孔蒸腾与角质层蒸腾 被引量:28
5
作者 温国胜 张国盛 +2 位作者 张明如 王林和 吉川贤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8-272,共5页
为了探讨臭柏Sabinavulgaris的耐旱机理,运用切枝蒸腾法,室内实验和野外调查相结合,测定了干旱胁迫条件下臭柏的气孔蒸腾和角质层蒸腾。室内实验是将臭柏插穗带往日本冈山大学扦插,生根扦插苗移植于砾耕栽培装置中,设置对照区、弱干旱... 为了探讨臭柏Sabinavulgaris的耐旱机理,运用切枝蒸腾法,室内实验和野外调查相结合,测定了干旱胁迫条件下臭柏的气孔蒸腾和角质层蒸腾。室内实验是将臭柏插穗带往日本冈山大学扦插,生根扦插苗移植于砾耕栽培装置中,设置对照区、弱干旱胁迫区和强干旱胁迫区(培养液渗透势分别为0MPa、-0 1MPa和-0 3MPa)3种处理进行长期的干旱胁迫室内模拟实验。野外调查是在中国毛乌素沙地土壤水分条件不同的沙丘上部和沙丘下部选择供试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气孔蒸腾是臭柏水分消耗的主要形式。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臭柏的气孔更加敏感,迅速地关闭,降低蒸腾速率,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臭柏 干旱胁迫 气孔蒸腾 角质层蒸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断匍匐茎对臭柏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国盛 刘海东 +2 位作者 李玉灵 王林和 吉川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0-65,共6页
用荧光测定仪 (MINI-PAM)测定了切断匍匐茎对臭柏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匍匐茎被切断前 (8月 15日 ) ,备切断处理的小枝与对照的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 (ΔF F′m)、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 (ETR)及非光化学猝灭 (NPQ)值 ,除... 用荧光测定仪 (MINI-PAM)测定了切断匍匐茎对臭柏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匍匐茎被切断前 (8月 15日 ) ,备切断处理的小枝与对照的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 (ΔF F′m)、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 (ETR)及非光化学猝灭 (NPQ)值 ,除在 15 :0 0差异显著 (P <0 0 5 )外 ,其他时段差异不显著。切断匍匐茎处理第一天 (8月 16日 ) ,9:0 0和 18:0 0切断匍匐茎处理小枝的ΔF F′m 与对照间的差异显著 (P <0 0 5 ) ,9:0 0较对照平均低约 2 5 % ;ETR与对照间的差异虽不显著 ,但平均降幅达 13% ,午后差值减小 ;NPQ在 9:0 0和 12 :0 0与对照间的差异显著 (P<0 0 5 ) ,午前平均增幅高达 4 7% ,午后平均增幅减至 15 %。 8月 2 4日 ,切断匍匐茎处理小枝的ΔF F′m 与对照小枝之间差异显著率约为 33% (P <0 0 5 ) ,ETR的差异显著率约为 4 3% (P <0 0 5 ) ,NPQ的差异显著率约为 5 8% (P <0 0 5 )。 8月 2 4日切断匍匐茎处理样枝的气孔导度在 8:30仅为对照的 30 %左右 ,12 :0 0为 36 % ,12 :0 0后二者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较对照平均约低 39%。 8月 19日切断匍匐茎处理样枝各部位的Fv Fm 值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 (P>0 0 5 ) ,表明不定根在消除切断匍匐茎所造成的不利干扰中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柏 叶绿素荧光特性 匍匐茎 光化学量子产量 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 非光化学猝灭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居群有性更新幼苗动态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国盛 王哲 +2 位作者 王林和 郝云龙 温国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67,共6页
采用定位监测的方法,对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居群有性更新幼苗动态进行6年的连续调查。结果表明:臭柏幼苗苗高的年均生长率为24·69%,冠幅的年均生长率达到44·48%,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样方内幼苗总株数动态变化率均值31%,编号幼... 采用定位监测的方法,对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居群有性更新幼苗动态进行6年的连续调查。结果表明:臭柏幼苗苗高的年均生长率为24·69%,冠幅的年均生长率达到44·48%,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样方内幼苗总株数动态变化率均值31%,编号幼苗的平均死亡率8·88%,幼苗株数的增长大于幼苗的死亡,更新状况良好。幼苗高度大于20cm的死亡株数占总死亡株数的7·89%,幼苗的死亡率呈现出随着幼苗的高度级的增加逐渐下降的趋势。臭柏幼苗生长速度以高度大于20cm的植株最快,达到9·43cm·a-1,幼苗的生长速度与幼苗的高度级成正比。对影响臭柏天然更新的气候因子进行线性相关分析表明:幼苗平均高度与冬季(11—3月)的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夏季(6—8月)的气温呈负相关关系;幼苗冠幅与夏季气温呈负相关关系;幼苗的总株数动态变化率与冬季降水量和春季(4—5月)降水量均呈正相关关系,而编号幼苗的死亡率与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臭柏 天然更新 幼苗动态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行一带式乔木固沙林带风速流场和防风效果风洞试验 被引量:17
8
作者 杨文斌 王晶莹 +4 位作者 董慧龙 王林和 张国盛 卢琦 赵爱国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5-102,共8页
研究在风速为10和15m.s-1的风洞试验条件下,覆盖度为20%和25%的3种两行一带模式固沙林内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风速变化情况,以期对3种模式的风速流场和防风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配置模式在0.31H高度形成了风影区和风速加速区相... 研究在风速为10和15m.s-1的风洞试验条件下,覆盖度为20%和25%的3种两行一带模式固沙林内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风速变化情况,以期对3种模式的风速流场和防风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配置模式在0.31H高度形成了风影区和风速加速区相互组合的复杂流场结构,覆盖度25%的两行一带模式的防风效果高于覆盖度20%的两行一带模式。3种模式在不同高度的风速变化规律相同,可划分为3层:微变化层(1.54H和2H)、显著变化层(0.46H和0.92H)和稳定变化层(0.06~0.12H)3个层次。3种模式降低风速的效果为:D=4H(H为带间距)L=4cm(L为行距)模式大于D=5H,L=0.08m模式和覆盖度20%(D=5H,L=0.04m),后2种模式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试验 两行一带模式固沙林 风速流场 防风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布格局低覆盖度油蒿群丛防风效果 被引量:16
9
作者 杨红艳 戴晟懋 +4 位作者 乐林 王林和 杨文斌 王晶莹 胡小龙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16,共6页
以低覆盖度(约20%)油蒿群丛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点式自记风速仪,研究行带式配置和随机分布的防风效果。结果表明:1)行带式配置的油蒿群丛的防风效果大于同覆盖度的随机分布的油蒿群丛,行带式配置具有显著的防风效果;2)在灌丛与灌丛之间形... 以低覆盖度(约20%)油蒿群丛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点式自记风速仪,研究行带式配置和随机分布的防风效果。结果表明:1)行带式配置的油蒿群丛的防风效果大于同覆盖度的随机分布的油蒿群丛,行带式配置具有显著的防风效果;2)在灌丛与灌丛之间形成的类似"狭管"流场的局部,有局部提升风速的作用,导致群丛内局部风速大于对照风速,致使随机分布的油蒿群丛内流场结构复杂、变化多样,低覆盖度时,沙地处于半固定、半流动状态,稀疏群丛内同时存在风蚀和积沙现象;3)除去两个极值后,行带式配置的油蒿群丛内平均地表粗糙度是随机配置的4倍,平均摩阻速度是随机配置的1.3倍,说明行带式配置具有显著的防止风蚀、固定流沙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蒿群丛 低盖度 分布格局 防风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条件下臭柏的气体交换与荧光特征 被引量:19
10
作者 温国胜 王林和 张国盛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1-365,共5页
为了讨论臭柏Sabinavulgaris的耐早性机理,在实验室砾耕栽培条件下,在培养液中加入PEG,调节溶液渗透势,设置对照区、弱干旱胁迫区和强干旱胁迫区3种处理(培养液渗透势分别为0 0,-0 1,-0 3MPa),测定臭柏的气体交换与荧光参数的变化规律,... 为了讨论臭柏Sabinavulgaris的耐早性机理,在实验室砾耕栽培条件下,在培养液中加入PEG,调节溶液渗透势,设置对照区、弱干旱胁迫区和强干旱胁迫区3种处理(培养液渗透势分别为0 0,-0 1,-0 3MPa),测定臭柏的气体交换与荧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在强干旱胁迫区和弱干旱胁迫区,臭柏的光合量、蒸腾量、气孔导度分别减小46%,52%,62%和24%,40%,41%,而水分利用率则提高55%和31%。②比较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光合速率在上午达到高峰,而蒸腾速率则在下午达到高峰,在相对湿度大的上午,尽可能多地同化CO2,提高水分利用率,这对干旱胁迫环境的进化适应是有利的。③臭柏的荧光参数Fv/Fm出现"V"形的日变化规律。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处理区在昼间出现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态学 臭柏 干旱胁迫 气体交换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柏的光合速率与生态因子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温国胜 王林和 张国盛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6-210,共5页
在实验室砾耕栽培条件下,根据在培养液中加入PEG调节溶液渗透势,设置对照区、弱干旱胁迫区、强干旱胁迫区3种处理(培养液渗透势分别为0 0,-0 1,-0 3MPa),测定臭柏的光合速率及其生态因子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分析臭柏的光合速率与气温、... 在实验室砾耕栽培条件下,根据在培养液中加入PEG调节溶液渗透势,设置对照区、弱干旱胁迫区、强干旱胁迫区3种处理(培养液渗透势分别为0 0,-0 1,-0 3MPa),测定臭柏的光合速率及其生态因子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分析臭柏的光合速率与气温、叶温、相对湿度、光照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臭柏的光合速率对生态因子的适应范围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不同而变化,干旱胁迫加大了温度胁迫的影响范围,降低了光能利用率;增加大气相对湿度,可以减轻干旱胁迫效应;(2)各个生态因子从大到小对光合速率影响的顺序依次为光照强度、相对湿度、叶温、气温;(3)干旱胁迫处理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强干旱胁迫区、弱干旱胁迫区、对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臭柏 光合速率 生态因子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盐分条件下新疆杨可溶性盐离子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静 王林和 +1 位作者 张芳 吕景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110-115,共6页
对2种含盐量土壤条件下新疆杨可溶性盐离子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退水渠土壤各盐离子含量均高于灌渠土壤,且二者除HCO3-和K+外,其余盐离子含量差异显著;但2种含盐量土壤同龄新疆杨地上部可溶性盐离子含量差异不显著,仅根内Cl-、Mg2+、Na+... 对2种含盐量土壤条件下新疆杨可溶性盐离子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退水渠土壤各盐离子含量均高于灌渠土壤,且二者除HCO3-和K+外,其余盐离子含量差异显著;但2种含盐量土壤同龄新疆杨地上部可溶性盐离子含量差异不显著,仅根内Cl-、Mg2+、Na+和K+含量差异显著,说明新疆杨对土壤中较高浓度盐离子有一定排斥作用,并将对树木产生毒害的Cl-、Na+控制在根系中,限制其向地上部输送;新疆杨根系对SO24-和Ca2+有较强的选择吸收性,并将过多的SO2-和Ca2+排除其体外,而对Cl-、Mg2+和Na+的选择吸收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杨 可溶性盐离子 土壤含盐量 可溶性盐 含量变化 盐离子 土壤盐 SO4^2- MG^2+ 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臭柏细枝叶精油的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包丽华 王林和 +1 位作者 张国盛 郭秀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121-4123,共3页
[目的]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臭柏细枝叶精油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方法]研究原料破碎程度、蒸馏时间、加水量、NaCl质量分数和浸泡时间对臭柏细枝叶精油出油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臭柏细枝叶精油的提取工艺。[结果]正交试验优选的... [目的]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臭柏细枝叶精油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方法]研究原料破碎程度、蒸馏时间、加水量、NaCl质量分数和浸泡时间对臭柏细枝叶精油出油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臭柏细枝叶精油的提取工艺。[结果]正交试验优选的提取工艺为:每次加700 ml水,2%NaCl,水蒸气蒸馏3 h,在该提取工艺条件下,提取效果较好。蒸馏时间为最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加水量,最后是NaCl质量分数;粉碎并浸泡一定时间臭柏细枝叶可显著缩短提取时间,2 h的浸泡时间为宜。[结论]为臭柏的生物活性及药用价值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基础,对于开发和充分利用这一植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柏细枝叶 精油 水蒸气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柏枝叶精油的体外抑菌活性 被引量:9
14
作者 郭秀艳 包丽华 +2 位作者 张国盛 王林和 王文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07-1610,共4页
[目的]探讨臭柏精油在抑菌、抗菌领域应用前景。[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连续稀释法和自然沉降法对臭柏精油体外抗菌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臭柏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酵母菌的抗菌圈直径分别为(16.2&#... [目的]探讨臭柏精油在抑菌、抗菌领域应用前景。[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连续稀释法和自然沉降法对臭柏精油体外抗菌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臭柏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酵母菌的抗菌圈直径分别为(16.2±2.3)、(8.4±1.3)、(26.2±5.1)、(16.7±2.1)、(18.0±2.4)mm;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50%、10.00%、0.25%、7.50%和0.50%。对室内空气中菌类的平均抑菌率达43.3%。臭柏精油对5种菌的抑菌活性强度为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黑曲霉>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臭柏精油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是一种很有价值和开发前景的芳香油植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柏 精油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径向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卓 黄荣凤 +1 位作者 王林和 张国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共6页
为了研究天然臭柏种群的径向生长发育规律,根据群落的更新进程,将毛乌素沙地的天然臭柏群落划分为4个发育阶段,采用样地调查法,调查各个发育阶段的地径和匍匐茎长度,采集地径及距地径20 cm处的树盘;用WinDENDRO^TM年轮图像分析系统测定... 为了研究天然臭柏种群的径向生长发育规律,根据群落的更新进程,将毛乌素沙地的天然臭柏群落划分为4个发育阶段,采用样地调查法,调查各个发育阶段的地径和匍匐茎长度,采集地径及距地径20 cm处的树盘;用WinDENDRO^TM年轮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年龄及年轮宽度,分析毛乌素沙地不同发育阶段天然臭柏的径向生长特性。结果表明:臭柏在30年内径向连年生长曲线呈不稳定的波动变化,变异系数为48.61%;在前10年生长缓慢,年平均生长量仅为0.2 mm;13~20年为臭柏径向生长的速生期,年生长量均大于1.0 mm,最大可达1.8 mm;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年径向生长量呈下降趋势,年平均生长量在0.34~0.73 mm之间。发育阶段Ⅰ、Ⅱ、Ⅲ、Ⅳ中,臭柏的年龄范围依次为1~19年、3~22年、15~72年、34~122年,平均年轮宽度分别为0.58、0.680、.49和0.37 mm。在生长初期的Ⅰ、Ⅱ发育阶段,臭柏地径与年龄之间呈对数函数关系;进入成熟期,即Ⅲ、Ⅳ发育阶段后,地径与年龄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4个发育阶段中以成、过熟的个体为主体的Ⅲ、Ⅳ发育阶段的臭柏平均年轮宽度减小为速生期的一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臭柏 径向生长 年轮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网格防护林影响土壤蒸发机理及节水、减盐效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静 崔学明 +2 位作者 王林和 孙旭 郭永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1,71,共5页
采用热平衡法研究新疆杨防护林林网内外的土壤蒸发量、蒸发效能及相关气象因子,用主成分分析探讨小网格防护林影响土壤蒸发的主要因子为空气温度因子、空气湿度因子、近地层风速因子和太阳辐射平衡值;分析新疆杨防护林对主导因子的影响... 采用热平衡法研究新疆杨防护林林网内外的土壤蒸发量、蒸发效能及相关气象因子,用主成分分析探讨小网格防护林影响土壤蒸发的主要因子为空气温度因子、空气湿度因子、近地层风速因子和太阳辐射平衡值;分析新疆杨防护林对主导因子的影响程度;推算林网内表层土壤减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杨(Populus ALBA L.Var.pyramidalis) 小网格防护林 土壤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及地下水含盐量对小美旱杨可溶盐离子质量分数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静 王林和 王兴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9,共7页
研究了自然生境下不同土壤含盐量时小美旱杨Populussimonii×(Populuspyramidalis+Salixmatsudana)cv.Poplaris不同部位可溶盐离子质量分数及土壤和地下水盐离子质量分数对小美旱杨含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条研究林带下土壤的含盐... 研究了自然生境下不同土壤含盐量时小美旱杨Populussimonii×(Populuspyramidalis+Salixmatsudana)cv.Poplaris不同部位可溶盐离子质量分数及土壤和地下水盐离子质量分数对小美旱杨含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条研究林带下土壤的含盐量有很大差异,但2条研究林带各个对应部位(叶、根、心材和边材)在对应取样时间的各个可溶盐离子质量分数无差异,并呈现出一定的共性,即各部位的阳离子全盐质量分数顺序均为K+>Ca2+>Mg2+>2->Cl-。在整个生长季中,叶中的各个离子->SO4Na+,阴离子质量分数排序大致为HCO3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且生长季内变幅最大;心材和边材中各个离子的质量分数较低,生长季内的变幅较小;根中的各离子质量分数介于以上两类之间。在无盐胁迫条件下,小美旱杨对可溶盐离子的吸收以及盐离子在其体内的分布和积累,主要取决于小美旱杨自身的生理和生物学特性,土壤含盐量的影响不占主要地位;但小美旱杨所吸收水分的含盐量对其各部位盐离子质量分数的影响较明显,在非灌溉季节,小美旱杨各部位的盐离子质量分数与地下水盐离子质量分数之间相关性显著;在灌溉和降水集中时期,小美旱杨各部位可溶盐离子质量分数与地水下水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美旱杨 可溶盐离子 土壤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柏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的PRO、MDA含量及保护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红雨 王林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5-119,共5页
In order to reveal the physiological reaction and adaptability of natural Sabina vulgaris community to sandy environment in different successional stages, we determined physiological index of drought_resistance of S.v... In order to reveal the physiological reaction and adaptability of natural Sabina vulgaris community to sandy environment in different successional stages, we determined physiological index of drought_resistance of S.vulgaris under different successional stages by colorimetry in TuKe of Mu Us Sandl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process of the succession, PRO and MDA contents increase first, and then decrease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succession. The varia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 of the PRO contents among stages is more significant. The difference of the SOD and POD activity is more significant among stages, but the CAT activity h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fourth successional stage, the contents of MDA and PRO increase, the activity of SOD and POD increase. All of them show th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s of damaged plant under the environment hardness.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PRO、MDA and protective enzymes activity showed: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of the change of SOD、POD activity with the change of MDA contents is significant. The decrease of MDA will increase protective enzymes activity which in the leaf. The response of the physiological index to the environment hardness in different successional stage is not similar. First, some damaged characters appeared in the fourth stage; second, some index are stable in the third stage. It indicated that the third stage is a stable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臭柏 演替阶段 脯氨酸 丙二醛 保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态系统的目的
19
作者 郝云龙 王林和 张国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409-2412,共4页
在分析了目的论的演化、定义及其普遍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群落、种群、个体3个层次熵的变化,认为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其熵减小。
关键词 目的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熵量化的研究
20
作者 郝云龙 王林和 张国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10187-10189,共3页
熵是判断系统演化方向的重要依据,因此有必要对生态系统熵进行量化。在明确生态系统概念,总结热力学熵、统计熵与信息熵本质的基础上,对生态系统信息熵进行归一化,并引入分系统概念,从而推导出生态系统熵量化公式。
关键词 生态系统 熵泛化 熵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