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0.18μm CMOS 10Gb/s光接收机限幅放大器 被引量:10
1
作者 金杰 冯军 +1 位作者 盛志伟 王志功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393-1395,共3页
利用TSMC 0 18μmCMOS工艺设计了应用于SDH系统STM 6 4 (10Gb/s)速率级光接收机中的限幅放大器 .该放大器采用了改进的Cherry Hooper结构以获得高的增益带宽积 ,从而保证限幅放大器在 10Gb/s以及更高的速率上工作 .测试结果表明 ,此限... 利用TSMC 0 18μmCMOS工艺设计了应用于SDH系统STM 6 4 (10Gb/s)速率级光接收机中的限幅放大器 .该放大器采用了改进的Cherry Hooper结构以获得高的增益带宽积 ,从而保证限幅放大器在 10Gb/s以及更高的速率上工作 .测试结果表明 ,此限幅放大器在 10Gb/s速率上 ,输入动态范围为 4 2dB(3 2mV~ 5 0 0mV) ,5 0Ω负载上的输出限幅在 2 5 0mV ,小信号输入时的最高工作速率为 12Gb/s.限幅放大器采用 1 8V电源供电 ,功耗 110mW .芯片的面积为0 7mm× 0 9m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M-64 光接收机 限幅放大器 Cherry-Hooper结构 0.18μm CMOS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甚短距离光传输技术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晓明 王志功 +3 位作者 黄頲 刘欢艳 乔卢峰 苗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7-260,共4页
介绍了甚短距离 (VSR)光传输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对VSR光传输实现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简要论述 .以 1 2信道并行垂直腔面激光器 (VCSEL)光发射及接收模块为例 ,讨论发射模块中 1 2通道并行VCSEL阵列驱动电路及接收模块中前置放大器和限... 介绍了甚短距离 (VSR)光传输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对VSR光传输实现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简要论述 .以 1 2信道并行垂直腔面激光器 (VCSEL)光发射及接收模块为例 ,讨论发射模块中 1 2通道并行VCSEL阵列驱动电路及接收模块中前置放大器和限幅放大器集成电路的实现 .测试结果表明 ,驱动电路每信道输出调制电流超过 30mA ,电路速度高达每通道 3 1 2 5Gbit/s.前置放大器和限幅放大器工作速度达 2 5Gb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甚短距离 垂直腔面激光器 驱动器 前置放大器 限幅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25μm CMOS工艺实现的3.125 Gb/s×12通道VCSEL驱动器阵列 被引量:8
3
作者 黄颋 王志功 +2 位作者 李连鸣 王晓明 乔庐峰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3-325,共3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 0 2 5 μmCMOS工艺实现的 1 2通道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VCSEL)阵列驱动器电路 .该电路采用 3 3V单电源供电 ,单通道最大输出调制电流超过 30毫安 ,单通道工作速率达到 3 1 2 5Gb/s ,1 2个并行通道的总带宽为 37 5Gb/s.
关键词 甚短距离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CMOS 激光驱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兆以太网同步检测集成电路设计 被引量:8
4
作者 赵文虎 王志功 +1 位作者 吴微 李本靖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1-165,共5页
采用两级分接电路结构 ,并将同步码字检测电路置于其间 ,设计了千兆以太网同步检测集成电路 .实现 1 .2 5Gb s速率的千兆以太网数据由 1路到 1 0路的串并转换以及同步码字的检测 .分析了RC网络效应对超高速集成电路中互连线的影响 ,基于... 采用两级分接电路结构 ,并将同步码字检测电路置于其间 ,设计了千兆以太网同步检测集成电路 .实现 1 .2 5Gb s速率的千兆以太网数据由 1路到 1 0路的串并转换以及同步码字的检测 .分析了RC网络效应对超高速集成电路中互连线的影响 ,基于TSMC 0 .35 μmCMOS工艺建立电路模型 .使用Smartspice工具在不同温度 ( 0~ 70℃ )、电源电压 ( 3.1 5~ 3.45V)及输入信号等条件下进行仿真 .结合版图参数提取后仿真的比较 ,证明了该设计在减小规模 ,简化结构和加快仿真流程方面的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兆以太网 码组检测 互连线 同步检测集成电路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GHz0.35μm CMOS低噪声放大器 被引量:13
5
作者 陶蕤 王志功 +1 位作者 谢婷婷 陈海涛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530-1532,共3页
随着特征尺寸的不断减小 ,深亚微米CMOS工艺其MOSFET的特征频率已经达到 5 0GHz以上 ,使得利用CMOS工艺实现GHz频段的高频模拟集成电路成为可能 .越来越多的射频工程师开始利用先进的CMOS工艺设计射频集成电路 ,本文给出了一个利用 0 3... 随着特征尺寸的不断减小 ,深亚微米CMOS工艺其MOSFET的特征频率已经达到 5 0GHz以上 ,使得利用CMOS工艺实现GHz频段的高频模拟集成电路成为可能 .越来越多的射频工程师开始利用先进的CMOS工艺设计射频集成电路 ,本文给出了一个利用 0 3 5 μmCMOS工艺实现的 2 9GHz单片低噪声放大器 .放大器采用片内集成的螺旋电感实现低噪声和单片集成 .在 3伏电源下 ,工作电流为 8mA ,功率增益大于 10dB ,输入反射小于 - 12dB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OS工艺 低噪声放大器 螺旋电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40Gb/s光收发关键器件芯片技术 被引量:4
6
作者 朱恩 王志功 +16 位作者 冯军 黄颋 王欢 陈海涛 孟凡生 杨守军 吴春红 仇应华 沈桢 郁伟嘉 王雪艳 程树东 孙玲 费瑞霞 王峻峰 刘欢艳 陈明洁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F01期369-380,共12页
介绍了2.5~40Gb/s的光通信收发器处理芯片的研究情况,芯片功能包括复接器、激光驱动器、前置放大器与限幅放大器、时钟恢复和数据判决电路以及分接器。采用的工艺有0.18/0.25μmCMOS,0.15/0.2μmGaAsPHEMT和2μmGaAsHBT等,采用多项目... 介绍了2.5~40Gb/s的光通信收发器处理芯片的研究情况,芯片功能包括复接器、激光驱动器、前置放大器与限幅放大器、时钟恢复和数据判决电路以及分接器。采用的工艺有0.18/0.25μmCMOS,0.15/0.2μmGaAsPHEMT和2μmGaAsHBT等,采用多项目晶圆方式和国外先进的工艺生产线进行芯片制作。研究中采用了高速电路技术和微波集成电路技术,如采用SCFL电路、超动态D触发器电路、同步注入式VCO、分布放大器、共面波导和传输线技术等。在SDH155Mb/s~2.5Gb/s的收发器套片设计方面已实现产品化。还介绍了10Gb/s的收发器套片产品化问题,如封装问题等,讨论了40Gb/s以上速率芯片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高速器件建模和测试问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SDH 超高速集成电路 收发器 CMOS GaAs PHEMT HBT SCFL V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GHz 0.25μmCMOS 1:2动态分频器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欢 王志功 +6 位作者 冯军 朱恩 陆建华 陈海涛 谢婷婷 熊明珍 章丽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8期45-50,共6页
基于D触发器的电路结构 ,采用TSMC 0 .2 5 μmCMOS工艺 ,成功地实现了12GHz 1:2动态分频器。经测试 ,该分频器在输入信号频率为 10 .5 3GHz时 ,最小可分频幅度小于 2mV ,输入信号单端幅度小于 30 0mV时 ,可分频范围为 7GHz~ 12GHz。电... 基于D触发器的电路结构 ,采用TSMC 0 .2 5 μmCMOS工艺 ,成功地实现了12GHz 1:2动态分频器。经测试 ,该分频器在输入信号频率为 10 .5 3GHz时 ,最小可分频幅度小于 2mV ,输入信号单端幅度小于 30 0mV时 ,可分频范围为 7GHz~ 12GHz。电源电压 3.3V ,核心功耗 2 4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分频器 D触发器 CMOS工艺 电路设计 锁存器 分频幅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M接收机射频前端芯片的频率规划设计 被引量:7
8
作者 周建政 王志功 +1 位作者 李莉 王科平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80-486,共7页
基于 DRM 标准,研究并设计了一种 DRM 广播接收机射频前端芯片的结构,该射频前端选用了上边注入、固定中频的二次正交混频低中频结构。经理论推导,给出了该结构的4种镜像抑制比(IRR)与相位误差或幅度误差的定量关系。经综合考虑镜像干... 基于 DRM 标准,研究并设计了一种 DRM 广播接收机射频前端芯片的结构,该射频前端选用了上边注入、固定中频的二次正交混频低中频结构。经理论推导,给出了该结构的4种镜像抑制比(IRR)与相位误差或幅度误差的定量关系。经综合考虑镜像干扰、互调干扰、低频本振谐波干扰、寄生低频噪声等因素与中频频率的定量或定性关系,确定了系统频率规划。该结构中除射频滤波器外其它模块均为片上实现,继承了低中频结构的所有优点。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频率规划的接收机射频前端完全满足 DRM接收机射频前端的设计要求。此频率规划设计为射频前端芯片的电路级设计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M接收机 射频前端 频率规划 二次正交混频 低中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无线接收机射频前端结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5
9
作者 周建政 王志功 +1 位作者 李莉 王科平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5-161,共7页
论证了宽带无线接收机宜采用上边注入、固定中频的二次正交混频低中频结构.文中推导出单双正交与双双正交这两种二次正交混频结构中分别存在4种镜像抑制比及这4种镜像抑制比与其结构中的幅度失配ΔA或相位失配Δθ之间的定量关系.两种... 论证了宽带无线接收机宜采用上边注入、固定中频的二次正交混频低中频结构.文中推导出单双正交与双双正交这两种二次正交混频结构中分别存在4种镜像抑制比及这4种镜像抑制比与其结构中的幅度失配ΔA或相位失配Δθ之间的定量关系.两种结构的性能比较表明,宽带无线接收机射频前端更适合采用单双正交结构.为提高系统的镜像抑制性能,射频前端在单双正交结构的基础上添加两个模块:射频滤波器与第2次混频之前的多相滤波器.最后,给出了整个射频前端系统的镜像抑制性能关系式,并给出一个设计实例(DRM接收机射频前端).MATLAB仿真结果表明,本射频前端结构具有良好的镜像抑制性能(当-10°≤Δθ≤10,°-0.1≤ΔA≤0.1时,4个镜像抑制比IRR≥61.16 dB),结合低中频结构固有的便于高集成度,支持多通信标准,且可避免寄生低频噪声影响等特点,使之成为实现宽带无线接收机的理想结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接收机 射频前端 二次变频 正交混频 镜像抑制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Gbit/sCMOS光接收机限幅放大器 被引量:5
10
作者 陶蕤 王志功 +2 位作者 柯锡明 董义 谢世钟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50-52,共3页
给出了一个利用 0 .35 μmCMOS工艺实现的 2 .5Gb/s限幅放大器。在标准的 5V电源电压 ,功耗为 2 2 5mW。在 4 0dB的输入动态范围内 ,可以保持 4 0 0mVp p恒定输出摆幅。整个芯片面积为 1× 1 1mm2 。
关键词 光接收机 限幅放大器 CMOS工艺 高速光纤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5 Mbit/s和622 Mbit/s速率0.6μm CMOS工艺光纤用户网专用集成电路的部分核心芯片 被引量:4
11
作者 梁帮立 王志功 +2 位作者 田俊 章丽 熊明珍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1-4,共4页
采用国内的CSMC HJ 0 .6 μmCMOS工艺实现了 15 5Mb/s和 6 2 2Mb/s速率的光纤用户网专用集成电路的部分核心芯片。芯片测试结果表明 ,激光二极管驱动电路(LDD) ,前置放大器 (Pre Amp)和限幅放大器 (LA)集成电路达到了世界同类集成电路... 采用国内的CSMC HJ 0 .6 μmCMOS工艺实现了 15 5Mb/s和 6 2 2Mb/s速率的光纤用户网专用集成电路的部分核心芯片。芯片测试结果表明 ,激光二极管驱动电路(LDD) ,前置放大器 (Pre Amp)和限幅放大器 (LA)集成电路达到了世界同类集成电路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激光二极管驱动电路 前置放大器集成电路 限幅放大器集成电路 CMOS工艺 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Gbit/s甚短距离并行光传输模块与实验系统 被引量:7
12
作者 苗澎 王志功 李彧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4-306,共3页
介绍符合OIF-VSR4-03.0规范的10Gbit/s甚短距离(VSR)实验系统研究.该系统由16×622Mbit/s到4×2.488Gbit/s转换集成电路、自制12通道850nm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并行光发射模块和商用12通道并行接收光模块构成.用一片FPGA... 介绍符合OIF-VSR4-03.0规范的10Gbit/s甚短距离(VSR)实验系统研究.该系统由16×622Mbit/s到4×2.488Gbit/s转换集成电路、自制12通道850nm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并行光发射模块和商用12通道并行接收光模块构成.用一片FPGA实现转换芯片的全部功能,采用基于二分查找法的SDH STM-64/OC192并行帧对齐及同步算法,大大提高了转换芯片的工作速度和节省了逻辑资源,自制12通道VCSEL并行发射模块工作速率达到12×2.488Gbit/s的设计指标.在SDH STM-64/OC192 10Gbit/s测试仪点到点的传输系统测试中,采用5米的12芯400MHz.km 62.5μm多模带状光纤互联,系统误码率低于1×1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甚短距离 并行光传输模块 转换集成电路 同步数字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5Mb/s光通信用CMOS自动增益控制跨阻前置放大器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鹏 王志功 +2 位作者 孙玲 李伟 高建军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89-2192,共4页
采用华润上华的0.6μm标准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光纤通信系统STM-1速率级别的自动增益控制(AGC)跨阻前置放大器.为了扩展输入动态范围,采用自动增益控制技术监控输入电流中与电流幅度成正比的直流分量的变化.当输入信号过大时,降低... 采用华润上华的0.6μm标准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光纤通信系统STM-1速率级别的自动增益控制(AGC)跨阻前置放大器.为了扩展输入动态范围,采用自动增益控制技术监控输入电流中与电流幅度成正比的直流分量的变化.当输入信号过大时,降低电路的跨阻增益,从而避免输出波形出现严重失真.通过分析电路中几个主要元件对等效输入噪声电流的贡献,给出了噪声性能优化的方法.测试结果表明,在5V电源电压下,小信号时电路差分跨阻增益达到91.7dBΩ(38.5kΩ),-3dB带宽125MHz,最大输入光功率0dBm,平均等效输入噪声电流谱密度为4.8pA/Hz^(1/2).功耗为180mW.芯片面积为0.7×0.4m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增益控制 前置放大器 跨阻结构 噪声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微电子神经桥实现受控脊蟾蜍运动功能重建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沈晓燕 王志功 +5 位作者 吕晓迎 黄宗浩 李文渊 赵鑫泰 潘海仙 方涛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0-534,共5页
在前期电刺激、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验证了采用微电子神经桥(MENB)实现神经功能重建的基础上,为了使受控脊蟾蜍重建的动作更加协调,以自由活动的蟾蜍的坐骨神经信号作为信号源,以脊蟾蜍的坐骨神经为受控对象,借助MENB实现了受控脊... 在前期电刺激、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验证了采用微电子神经桥(MENB)实现神经功能重建的基础上,为了使受控脊蟾蜍重建的动作更加协调,以自由活动的蟾蜍的坐骨神经信号作为信号源,以脊蟾蜍的坐骨神经为受控对象,借助MENB实现了受控脊蟾蜍坐骨神经的功能重建。实验结果表明,受控脊蟾蜍在自由活动蟾蜍坐骨神经信号的控制下可以实现同步的伸缩腿动作。与其它刺激方式相比,这种刺激在动作协调性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该研究工作提供了医疗康复训练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子神经桥(MENB) 神经功能重建 脊蟾蜍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M-R光纤直放站中射频光收发模块设计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建 王志功 +1 位作者 江汉 马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7-690,共4页
对铁路GSM-R标准的光纤直放站中的射频光收发模块进行了设计、制造和测试.光发射部分的设计采用自动功率控制(APC)技术实现激光器功率的稳定输出,光接收部分采用冗余备份设计实现模块的高可靠性.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块光反射损耗小于-45 ... 对铁路GSM-R标准的光纤直放站中的射频光收发模块进行了设计、制造和测试.光发射部分的设计采用自动功率控制(APC)技术实现激光器功率的稳定输出,光接收部分采用冗余备份设计实现模块的高可靠性.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块光反射损耗小于-45 dB,接收时延低于60 ns.带外抑制和带内波动分别大于30 dB和小于0.5 dB,输入输出驻波比小于1.3.射频输出增益调节精度为1 dB,调节范围高达25 dB以上.同时,模块底噪声小于132 dBm/Hz,三阶互调达到-60 dBc以下.此外,模块提供了很好的告警和检测等功能.因此,该模块具有优异的射频光收发特性.模块最终在铁路GSM-R直放站中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完全达到铁路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M-R 光纤直放站 射频光收发模块 激光驱动器 FSK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元集群电信号探测用微电极阵列 被引量:3
16
作者 潘海仙 吕晓迎 +3 位作者 王志功 王余峰 陆慧琴 沈洪妹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8-472,共5页
介绍了一种用于神经元集群电信号探测的2×2微电极阵列芯片.该芯片集成了4个直径为20μm、中心间距为100μm的圆形微电极.4个电极点周围都布满地线作为参考电极,4个电极点与参考电极的间距分别为5,10,15和20μm.芯片版图设计及验证... 介绍了一种用于神经元集群电信号探测的2×2微电极阵列芯片.该芯片集成了4个直径为20μm、中心间距为100μm的圆形微电极.4个电极点周围都布满地线作为参考电极,4个电极点与参考电极的间距分别为5,10,15和20μm.芯片版图设计及验证采用华大九天系统设计软件Zeni完成,并通过无锡CSMC公司的0.6μm DMDP CMOS标准工艺实现,芯片面积为0.28mm×0.40mm.对芯片进行了在晶圆电学测试,采用频率为10Hz~1MHz,幅度为50mV的正弦信号作为输入信号,分别测试4个电极点的阻抗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在10kHz处4个电极点的等效阻抗模值在0.7~2.1MΩ之间,达到了细胞外电信号测量的要求.在芯片表面进行了L-929细胞和胎鼠海马神经元培养实验,结果表明芯片经过表面生物相容性修饰后可用于细胞外电信号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OS 微电极阵列 神经元集群 细胞外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高速HDLC处理器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6
17
作者 陆园琳 乔庐峰 王志功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630-1633,共4页
本文详述了由一个具有分时处理能力的HDLC处理器对 12 8逻辑通道数据进行高速、并行、实时处理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并讨论了其实现关键技术 ,给出了系统中关键结点的功能仿真波形图 .
关键词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 通信协议 时分复用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AlAsInGaAs HEMT跨阻前置放大器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蓉 王志功 +3 位作者 柯锡明 敖金平 李献杰 刘伟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6-49,共4页
提出了基于耗尽型InAlAs InGaAsHEMT器件的光纤通信接收机中的单电源跨阻前置放大器电路 ,并给出了设计方法与实验结果 .该前置放大器采用单电源供电 ,单端输入 ,双端差动输出 ,由两级源级跟随器 ,一级输出级以及一个反馈电阻组成 .当... 提出了基于耗尽型InAlAs InGaAsHEMT器件的光纤通信接收机中的单电源跨阻前置放大器电路 ,并给出了设计方法与实验结果 .该前置放大器采用单电源供电 ,单端输入 ,双端差动输出 ,由两级源级跟随器 ,一级输出级以及一个反馈电阻组成 .当前置放大器工作在 2 .5Gbit s时 ,跨阻可达 62 .5dBΩ .采用 + 5V电源供电 ,功耗为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AlAs/InGaAsHEMT 光接收机 前置放大器 工艺 光纤通信接收机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通信可编程复接集成电路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文虎 王志功 +1 位作者 吴微 朱恩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197-1200,共4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编程复接方法和结构 ,通过对编程端的设置可得到 2∶1、3∶1、4∶1及 5∶1的复接模式 .该方法鲁棒性强、应用范围广 ,其组合可实现除包含大于 6的质数之外所有路数的复接 ,解决了光纤通信系统中不同复接模式对应不同复...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编程复接方法和结构 ,通过对编程端的设置可得到 2∶1、3∶1、4∶1及 5∶1的复接模式 .该方法鲁棒性强、应用范围广 ,其组合可实现除包含大于 6的质数之外所有路数的复接 ,解决了光纤通信系统中不同复接模式对应不同复接结构的问题 .通过理论推导 ,本文着重分析了器件延时和时钟相位对芯片工作的影响 ,并指出了解决途径 .基于本方法和结构的全定制单片集成电路采用 0 35 μmCMOS工艺制造 ,芯片面积为 2 4 19mm2 ,实现了串行输出最高数据速率为 1 6 2Gbps的 10∶1复接 .在 1 2 5Gbps标准速率 ,工作电压 3 3V ,负载为 5 0Ω的条件下 ,功耗仅为174 84mW ,输出电压峰 峰值可达到 2 4 2V ,占空比为 4 9% ,抖动为 35psrms.测试结果表明芯片在复接性能、速度、功耗和面积优化方面的先进性 ,可满足不同吉比特率通信系统的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复接器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 集成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Gbit/s0.35μmCMOS激光驱动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连鸣 黄頲 +2 位作者 冯军 熊明珍 王志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3-425,共3页
设计了一种具有自动功率控制功能的激光驱动器电路 .为了获得良好的性能 ,该驱动器采用级联差分放大器和源极跟随器分别进行信号放大和级间阻抗匹配 .该电路的实现采用了 0 .35 μm标准CMOS工艺 .对该电路进行了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 ,在 ... 设计了一种具有自动功率控制功能的激光驱动器电路 .为了获得良好的性能 ,该驱动器采用级联差分放大器和源极跟随器分别进行信号放大和级间阻抗匹配 .该电路的实现采用了 0 .35 μm标准CMOS工艺 .对该电路进行了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 ,在 2 .5和 5Gbit/s速率下 ,电路输出信号眼图清晰 .在 5V电源电压、2 .5Gbit/s数据速率下 ,该驱动器可提供 0~ 68mA范围内的调制电流 ,满足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的要求 .电路典型功耗 480mW ,芯片面积为 0 .5 7m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讯 激光驱动器 自动功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