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新辅助化疗后微创手术在中间型减瘤术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
1
1
作者
沈利
吴林静
+2 位作者
张晓芳
邓洁(综述)
王平
(
审校
)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7,共6页
上皮性卵巢癌是女性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是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PCS)或以铂类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NACT)联合中间型减瘤术。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成为晚期上皮性卵巢...
上皮性卵巢癌是女性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是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PCS)或以铂类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NACT)联合中间型减瘤术。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成为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一种路径,尤其是微创中间型减瘤术(MI-IDS)。经微创实施中间型减瘤术与经开腹相比较,不仅在围手术期间安全性、满意减瘤率有优势,在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比较相似,而且缩短了术后辅助化疗间隔时间及住院时间。但是,限于MI-IDS的局限性,超根治术理念及个性化医疗的发展,需严格掌握该手术的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上皮性卵巢癌
新辅助化疗
微创
中间型减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食管癌术前放化疗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
7
2
作者
赵路军(综述)
王平
(
审校
)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897-899,共3页
手术治疗是可切除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但对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显示了良好的疗效。但是同步放化疗治疗食管癌存在较多的局部区域复发,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多个大型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提示,无论是食管鳞状细胞癌还是腺癌,联...
手术治疗是可切除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但对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显示了良好的疗效。但是同步放化疗治疗食管癌存在较多的局部区域复发,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多个大型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提示,无论是食管鳞状细胞癌还是腺癌,联合应用同步放化疗及手术治疗有望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目前常用的同步化疗方案为顺铂及氟尿嘧啶方案,而放疗剂量及靶区不一。研究显示同步放化疗后病理例完全缓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因而疗前预测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的敏感性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选择对放化疗抗拒的食管癌患者直接接受手术治疗,避免同步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及治疗时机的延搁。目前的常规临床检查手段难以预测及早期判别同步放化疗的疗效,联合应用分子生物标记物有望选择放化疗敏感的患者接受术前放化疗,而对放化疗不敏感的患者则直接接受手术治疗,从而实现食管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放射治疗
化疗
手术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淋巴管生成的分子机制与恶性肿瘤的淋巴转移
被引量:
11
3
作者
常超(综述)
王平
(
审校
)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91-395,共5页
淋巴管是实体肿瘤转移的最早通路之一,但与肿瘤血管相比,目前对肿瘤淋巴管的研究甚少。近年来,随着对淋巴系统结构特点的深入认识,进一步明确了肿瘤淋巴转移的解剖学基础;多种新的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的发现,有助于明确鉴别淋巴...
淋巴管是实体肿瘤转移的最早通路之一,但与肿瘤血管相比,目前对肿瘤淋巴管的研究甚少。近年来,随着对淋巴系统结构特点的深入认识,进一步明确了肿瘤淋巴转移的解剖学基础;多种新的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的发现,有助于明确鉴别淋巴管与血管;在肿瘤的动物模型以及人类肿瘤组织和肿瘤周边组织中,均发现了新生淋巴管,随着研究的深入,将进一步明确恶性肿瘤淋巴转移的分子机制,将为抗肿瘤淋巴转移治疗提供有效的靶点,制定抗肿瘤淋巴管生成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转移
恶性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时钟基因PER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4
作者
杨金昊(综述)
王平
(
审校
)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46-450,共5页
昼夜节律钟控制着人类及大多数哺乳动物每天的体温、血压、激素、代谢等节律,这是由于昼夜节律基因调控的结果。PER(period)基因是核心昼夜节律基因之一,现已确认人类的PER基因包括PER1、PER2和PER3,均是抑癌基因。PER基因的表达异常不...
昼夜节律钟控制着人类及大多数哺乳动物每天的体温、血压、激素、代谢等节律,这是由于昼夜节律基因调控的结果。PER(period)基因是核心昼夜节律基因之一,现已确认人类的PER基因包括PER1、PER2和PER3,均是抑癌基因。PER基因的表达异常不仅能促进肿瘤的发生,还能改变细胞对放射线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为肿瘤患者的放疗和化疗提供新的治疗方向。本文在将对昼夜节律钟基因PER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钟
PER基因
抑癌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新辅助化疗后微创手术在中间型减瘤术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
1
1
作者
沈利
吴林静
张晓芳
邓洁(综述)
王平
(
审校
)
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
贵黔国际总医院妇产科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
出处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7,共6页
文摘
上皮性卵巢癌是女性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是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PCS)或以铂类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NACT)联合中间型减瘤术。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成为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一种路径,尤其是微创中间型减瘤术(MI-IDS)。经微创实施中间型减瘤术与经开腹相比较,不仅在围手术期间安全性、满意减瘤率有优势,在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比较相似,而且缩短了术后辅助化疗间隔时间及住院时间。但是,限于MI-IDS的局限性,超根治术理念及个性化医疗的发展,需严格掌握该手术的适应证。
关键词
晚期上皮性卵巢癌
新辅助化疗
微创
中间型减瘤术
分类号
R737.31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食管癌术前放化疗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
7
2
作者
赵路军(综述)
王平
(
审校
)
机构
天津市肿瘤防治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897-899,共3页
文摘
手术治疗是可切除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但对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显示了良好的疗效。但是同步放化疗治疗食管癌存在较多的局部区域复发,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多个大型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提示,无论是食管鳞状细胞癌还是腺癌,联合应用同步放化疗及手术治疗有望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目前常用的同步化疗方案为顺铂及氟尿嘧啶方案,而放疗剂量及靶区不一。研究显示同步放化疗后病理例完全缓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因而疗前预测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的敏感性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选择对放化疗抗拒的食管癌患者直接接受手术治疗,避免同步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及治疗时机的延搁。目前的常规临床检查手段难以预测及早期判别同步放化疗的疗效,联合应用分子生物标记物有望选择放化疗敏感的患者接受术前放化疗,而对放化疗不敏感的患者则直接接受手术治疗,从而实现食管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关键词
食管癌
放射治疗
化疗
手术
联合治疗
Keywords
Esophageal carcinoma
Radiation therapy
Chemotherapy
Surgery
Combined treatment
分类号
R735.1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淋巴管生成的分子机制与恶性肿瘤的淋巴转移
被引量:
11
3
作者
常超(综述)
王平
(
审校
)
机构
昆明医学院附属昆华医院
出处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91-395,共5页
基金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资助基金(项目编号:20060074M)
文摘
淋巴管是实体肿瘤转移的最早通路之一,但与肿瘤血管相比,目前对肿瘤淋巴管的研究甚少。近年来,随着对淋巴系统结构特点的深入认识,进一步明确了肿瘤淋巴转移的解剖学基础;多种新的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的发现,有助于明确鉴别淋巴管与血管;在肿瘤的动物模型以及人类肿瘤组织和肿瘤周边组织中,均发现了新生淋巴管,随着研究的深入,将进一步明确恶性肿瘤淋巴转移的分子机制,将为抗肿瘤淋巴转移治疗提供有效的靶点,制定抗肿瘤淋巴管生成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期。
关键词
淋巴转移
恶性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Keywords
lymphatic metastasis
malignant tumor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分类号
R73-37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时钟基因PER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4
作者
杨金昊(综述)
王平
(
审校
)
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
出处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46-450,共5页
文摘
昼夜节律钟控制着人类及大多数哺乳动物每天的体温、血压、激素、代谢等节律,这是由于昼夜节律基因调控的结果。PER(period)基因是核心昼夜节律基因之一,现已确认人类的PER基因包括PER1、PER2和PER3,均是抑癌基因。PER基因的表达异常不仅能促进肿瘤的发生,还能改变细胞对放射线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为肿瘤患者的放疗和化疗提供新的治疗方向。本文在将对昼夜节律钟基因PER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昼夜节律钟
PER基因
抑癌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Keywords
circadian clock, PER gene, cancer suppressor, radiotherapy, chemotherapy
分类号
R473.73 [医药卫生—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新辅助化疗后微创手术在中间型减瘤术的应用进展
沈利
吴林静
张晓芳
邓洁(综述)
王平
(
审校
)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食管癌术前放化疗临床研究进展
赵路军(综述)
王平
(
审校
)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淋巴管生成的分子机制与恶性肿瘤的淋巴转移
常超(综述)
王平
(
审校
)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时钟基因PER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杨金昊(综述)
王平
(
审校
)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