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与肌少症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秋皖 张康睿 +4 位作者 谈政 吴竹青 王小强 张持 吴君仓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57-160,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D)与帕金森病(PD)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与肌少症都是老年性疾病。现有研究表明,AD、PD与肌少症间密切相关,肌少症在AD与PD患者中具有较高患病率,但其发生肌少症的机制尚未阐明。本文全面综述了这两种疾病合并肌... 阿尔茨海默病(AD)与帕金森病(PD)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与肌少症都是老年性疾病。现有研究表明,AD、PD与肌少症间密切相关,肌少症在AD与PD患者中具有较高患病率,但其发生肌少症的机制尚未阐明。本文全面综述了这两种疾病合并肌少症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以期提高临床工作者对二者共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肌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V频段三轴天线系统设计与实现
2
作者 刘健泉 王小强 蒋立坤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0,共7页
针对高端低轨信关站对Q/V频段卫星信号高质量接收的需求,研制了一款Q/V频段三轴天线系统,解决了天线系统高频段卫星信号的收发共用和自动跟踪的技术难题。提出了高精度天线结构优化设计、多模自适应角度零值指向控制两大关键技术,在此... 针对高端低轨信关站对Q/V频段卫星信号高质量接收的需求,研制了一款Q/V频段三轴天线系统,解决了天线系统高频段卫星信号的收发共用和自动跟踪的技术难题。提出了高精度天线结构优化设计、多模自适应角度零值指向控制两大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款高精度、低成本的Q/V频段三轴4.5 m反射面天线样机,并完成相关的测试和试验验证,实现了Q/V频段信号高可靠接收和高精度过顶跟踪。所设计的天线样机增益、噪温、差波束零深、指向精度、跟踪精度等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跟踪精度可达0.0083°且优于1/10倍半功率波束宽度,对高频段天线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卫星 Q/V频段反射面天线 过顶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气泡气浮技术用于去除煤矿矿井水乳化油的模拟试验研究
3
作者 王小强 程海涛 +6 位作者 崔圣达 彭梓鑫 张言滨 宋浩 郭远庆 赵传靓 杨利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3-199,共7页
针对煤矿矿井水中乳化油难以通过传统混凝沉淀有效处理的问题,设计开发了微气泡气浮系统,该系统结合微气泡的特殊物理性质和多相流泵的高效溶气能力,显著提高了对乳化油颗粒的捕获与分离效率。研究了溶气压力、气水比对微气泡粒径分布... 针对煤矿矿井水中乳化油难以通过传统混凝沉淀有效处理的问题,设计开发了微气泡气浮系统,该系统结合微气泡的特殊物理性质和多相流泵的高效溶气能力,显著提高了对乳化油颗粒的捕获与分离效率。研究了溶气压力、气水比对微气泡粒径分布以及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溶气压力、气水比、进水含盐量、含油量和药剂投加量对除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微气泡发生器运行在0.55 MPa溶气压力及6%气水比的条件下时,微气泡稳定性最佳,平均粒径低至9.24μm,除油率可达45.80%;在较高油浓度和较高含盐量的条件下该系统仍然保持40%的除油率;运用响应曲面法优化药剂投加组合,确定了PAC投加浓度为107.900 mg/L,阳离子PAM投加量为10.034 mg/L,复合破乳剂用量为90.000 mg/L的最佳投药比例,此时乳化油去除效率可以提升至94.52%。因此,微气泡气浮技术在处理高盐、高乳化油含量煤矿矿井水方面具有高效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油 煤矿矿井水 微气泡气浮 混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折后骨质疏松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兴盛 彭培 +4 位作者 徐世红 王小强 党泽亮 姜登宸 秦启顺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6期22-25,共4页
骨质疏松是骨折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因无明显临床症状,导致临床医生常忽略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这不仅会延长骨折愈合时间,而且极大增加了患者再次骨折的风险。研究发现,骨折后骨质疏松的发生不仅与骨折时局部组织的损伤有关,更重要的是骨... 骨质疏松是骨折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因无明显临床症状,导致临床医生常忽略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这不仅会延长骨折愈合时间,而且极大增加了患者再次骨折的风险。研究发现,骨折后骨质疏松的发生不仅与骨折时局部组织的损伤有关,更重要的是骨折后肢体的固定导致骨折部位乃至全身的机械负荷改变使骨代谢发生变化,进而发生骨质疏松。中医认为骨折多由外伤导致机体气血损伤、气伤于内而肢损于外,脉络损伤,血溢脉外,导致气滞血瘀,进而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受损,发展为“骨痿”“骨痹”“骨枯”,即骨折后骨质疏松。基于此,本文通过总结当前关于骨折后肢体局部和全身的生理、病理变化对骨代谢影响的文献研究,探析其发病机制、机理,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骨折后骨质疏松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 创伤 机械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混相驱胶质、沥青质析出规律——以东河6油藏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利明 李汝勇 +3 位作者 袁泽波 侯大力 王小强 曾昌民 《天然气与石油》 2024年第1期63-67,共5页
掌握油田原油在注CO_(2)过程中是否混相及油层沥青质的沉淀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设计了一套高温、高压混相及沉淀实验装置,并开展CO_(2)混相驱胶质、沥青质析出规律的实验研究,模拟东河6油藏注气开采过程,判断注入气体与地层流体是否达到... 掌握油田原油在注CO_(2)过程中是否混相及油层沥青质的沉淀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设计了一套高温、高压混相及沉淀实验装置,并开展CO_(2)混相驱胶质、沥青质析出规律的实验研究,模拟东河6油藏注气开采过程,判断注入气体与地层流体是否达到混相,表征油层内胶质、沥青质的析出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东河6油藏注CO_(2)驱提采机理为一次混相;沥青质相对沉淀量随CO_(2)注入比例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后又缓慢减少,胶质相对沉淀量随注入比例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注CO_(2)后降压衰竭开采优先采出饱和烃,油层原油沥青质含量迅速增加。东河6油藏注CO_(2)驱保持最低混相压力45.4 MPa以上开采,可提高驱替效率,减少开采过程中胶质、沥青质的析出,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结果可为注CO_(2)油藏提供一种混相压力及沥青质沉淀测定的方法,支撑注CO_(2)油藏开发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流体混相 CO_(2)混相驱 胶质沉淀 沥青质沉淀 东河6油藏 原油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骨续筋”富集方药促进骨折中期愈合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
6
作者 朱欢 赵军 +4 位作者 徐世红 张辰 王小强 王培鑫 李屿璠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5年第5期993-998,共6页
目的:观察“接骨续筋”富集方药对大鼠胫骨骨折模型的促进骨生成、促进血管化、抗炎的治疗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制备胫骨骨折模型,分为模型组、组方组、阳性对照组,测定血清钙(Ca),磷(P),肿瘤坏死... 目的:观察“接骨续筋”富集方药对大鼠胫骨骨折模型的促进骨生成、促进血管化、抗炎的治疗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制备胫骨骨折模型,分为模型组、组方组、阳性对照组,测定血清钙(Ca),磷(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水平以评价“接骨续筋”富集方药抗炎效果;测定大鼠外周血及骨痂组织中VEGF、PI3K、Akt水平,评价“接骨续筋”富集方药促进组织修复及血管化的疗效及初步探索“接骨续筋”富集方药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结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模型大鼠血清中相同时间段AKT、PI3K、VEGF表达情况,得出组方组>骨肽片组>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骨代谢指标,与组方组比较,模型组中血钙和血磷显著降低,TNF-α显著升高(P<0.05),说明组方组可以降低血清中的炎症反应。结论:“接骨续筋”富集方药具有促进骨生成、促进血管生成以及抗炎的作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Ca,P,TNF-α水平,上调骨痂组织中VEGF、PI3K、Akt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骨续筋 中药 骨折愈合 骨折中期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中医骨伤领域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秦启顺 徐世红 +5 位作者 王小强 姜朝阳 党泽亮 姜登宸 彭培 王兴盛 《现代中医药》 2025年第2期77-83,共7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中医骨伤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在诊断、治疗和康复管理方面显示出显著成效。中医骨伤治疗具有悠久历史,传统上依赖于“望闻问切”诊断法及草药、针灸等疗法,通过整体观和个性化... 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中医骨伤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在诊断、治疗和康复管理方面显示出显著成效。中医骨伤治疗具有悠久历史,传统上依赖于“望闻问切”诊断法及草药、针灸等疗法,通过整体观和个性化治疗调节气血平衡。AI技术的引入提升了影像学诊断的精确性和效率,尤其在骨折检测和正骨手法优化方面展现出优势。基于AI的诊断辅助工具进一步推动了脉诊和舌诊的客观化和量化,改善了传统中医诊疗的精确性;同时AI还可实时监测患者恢复情况,提供个性化康复建议,便于远程医疗服务的推广应用。尽管AI技术在中医骨伤应用中仍面临数据标准化、技术与文化融合等多方面挑战,但其在该领域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推动中医骨伤学科的现代化发展,为个性化、精细化的中医骨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中医骨伤 影像学分析 骨伤康复管理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外沟通罗萨伊-多尔夫曼(Rosai-Dorfman)病1例
8
作者 王仁 王小强 +2 位作者 史雪峰 韩彦明 张新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34-837,共4页
罗萨伊-多尔夫曼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又称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是一种罕见的特发性非朗格汉斯(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病因不明,其特点是发热、无痛性淋巴结病变,以颈部淋巴结为最多发病部位,常同时累... 罗萨伊-多尔夫曼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又称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是一种罕见的特发性非朗格汉斯(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病因不明,其特点是发热、无痛性淋巴结病变,以颈部淋巴结为最多发病部位,常同时累及双侧^([1])。淋巴结外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受累常以硬脑膜为主^([2])。CNS受累在临床上可能与脑膜瘤相似,通常与淋巴结疾病无关^([3]),位于颅骨凸面颅内外相沟通的RDD更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外 硬脑膜 淋巴结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 颈部淋巴结 多尔 萨伊 LANGERHA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P芯片的川中黑山羊保种效果评估
9
作者 王莉娟 曹伟 +2 位作者 王小强 杨舒慧 李强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2,共9页
为准确评估川中黑山羊的保种效果,使用山羊65K SNP芯片对307只川中黑山羊(25只公羊,282只母羊)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测定,采用Plink(V1.90)软件计算群体的多态性标记比例、期望杂合度、观测杂合度,SNe P(V1.1)软件计算有效群体含量... 为准确评估川中黑山羊的保种效果,使用山羊65K SNP芯片对307只川中黑山羊(25只公羊,282只母羊)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测定,采用Plink(V1.90)软件计算群体的多态性标记比例、期望杂合度、观测杂合度,SNe P(V1.1)软件计算有效群体含量;采用Plink软件构建状态同源(IBS)距离矩阵,GCTA(V1.94)软件构建基因组亲缘关系矩阵(G矩阵);采用Mega X(V10.0)分析了川中黑山羊保种群的家系结构;采用Plink软件计算每个样本的连续性纯合片段(ROH)的个数和长度,并计算基于ROH的近交系数。结果表明,川中黑山羊保种群体的有效群体含量(Ne)为43.700,多态标记比例(P_(N))为0.884;多态信息含量(PIC)、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分别为0.268、0.275;观察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369、0.372;群体平均遗传距离为0.295 4±0.012 5,基于ROH的平均近交系数F_(ROH)为0.049±0.041,保种群体公羊可划分为12个家系,以满足保种场至少6个血缘的数量要求。综上所述,川中黑山羊保种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近交程度低,保种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黑山羊 SNP芯片 保种效果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化工企业高盐废水处理技术设计
10
作者 程海涛 王小强 +1 位作者 王煜乾 赵泽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6,共8页
针对中煤内蒙古蒙大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回用水装置浓缩单元产生的高盐废水COD cr变化大、硬度高、总硅高、盐分高的特点,文章介绍了处理该废水的改造设计。改造采用的工艺组合为“高密池+多介质过滤器+超滤+离子交换树脂+反渗透+除硅沉... 针对中煤内蒙古蒙大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回用水装置浓缩单元产生的高盐废水COD cr变化大、硬度高、总硅高、盐分高的特点,文章介绍了处理该废水的改造设计。改造采用的工艺组合为“高密池+多介质过滤器+超滤+离子交换树脂+反渗透+除硅沉淀池+纯化+纳滤+高级氧化(AOP)+多效蒸发结晶”。系统改造后整体运行稳定,纳滤分盐效果佳,水回收率达98.1%,回用于循环水站,副产盐氯化钠纯度98.8%,达到《煤化工副产工业氯化钠》(T/CCT 002—2019)工业干盐一级标准,无水硫酸钠纯度99.3%,达到《煤化工副产工业硫酸钠》(T/CCT 001—2019)A类一等品标准;盐回收率88.2%,杂盐率11.8%,实现了水和盐的资源化利用,达到零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 高盐废水 纳滤 蒸发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尔电推进PPU阳极电源拓扑技术研究
11
作者 王俊龙 王少宁 +2 位作者 王小强 李进利 周小麟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23期7-11,共5页
针对未来对大功率以及超大功率电源处理单元的需求,对国内外霍尔推力器阳极电源拓扑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采用软开关四管Buck-Boost变换器的PWM加移相控制策略,结合对该策略的时序仿真分析试验,对传统“四边形电感电流”模... 针对未来对大功率以及超大功率电源处理单元的需求,对国内外霍尔推力器阳极电源拓扑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采用软开关四管Buck-Boost变换器的PWM加移相控制策略,结合对该策略的时序仿真分析试验,对传统“四边形电感电流”模式进行了改进,解决了电路工作在低负载情况下时,整个电路会因开关管的额外损耗导致变换器的效率降低的问题,使电路在全电压全负载范围内实现了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将电感电流的有效值降到了最小,在极大地降低了开关管造成的损耗的同时提升了四管Buck-Boost变换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尔电推进 电源处理单元(PPU) 四管Buck-Boost变换器 阳极电源拓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豌豆品种对绿色型豌豆蚜种群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小强 韩秀楠 +2 位作者 曹馨月 张廷伟 刘长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04-1008,共5页
在(23±1)℃、光照时间16 h、相对湿度70%~80%人工气候箱条件下,研究了"草豌豆"、"定豌1号"、"定豌2号"、"G1997"4个豌豆品种对绿色型豌豆蚜种群变化的影响,旨在为种植豌豆时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豌... 在(23±1)℃、光照时间16 h、相对湿度70%~80%人工气候箱条件下,研究了"草豌豆"、"定豌1号"、"定豌2号"、"G1997"4个豌豆品种对绿色型豌豆蚜种群变化的影响,旨在为种植豌豆时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豌豆品种上绿色型豌豆蚜的各虫态发育历期和单雌一生最高产仔量均有显著差异,其在"G1997"上完成一生所需时间最长(17.92 d),在"草豌豆"上最短(12.69 d);其最高产仔量在"G1997"上最多,为117头.头1,在"草豌豆"上最少,为60头·头^-1。存活曲线均为Ⅰ型,存活率高低依次为"G1997"、"定豌2号"、"定豌1号"和"草豌豆";净增值率"定豌2号"、"定豌1号"、"G1997"、"草豌豆"相应分别为40.569 2、37.952 4、31.607 8、25.000 0;内禀增长率在"定豌1号"上最大,为0.275 8,而在"G1997"上最小,为0.188 6;种群加倍时间依次为"G1997"(3.675 0 d)、"定豌2号"(2.867 6 d)、"草豌豆"(2.729 8 d)和"定豌1号"(2.513 1 d);"定豌1号"是其最喜食的品种,其次为"定豌2号"、"草豌豆",最后是"G19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型豌豆蚜 豌豆 存活曲线 种群参数 发育历期 繁殖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王小强 吴君仓 +6 位作者 张继 群森 岳宏 赵昊 张持 吴倩 刘祖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6-389,共4页
目的了解脑微出血(CMB)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发生率,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1年6月连续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MRI磁敏感加权成像上有无CMB分为2组,CMB组40例和无CMB组42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 目的了解脑微出血(CMB)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发生率,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1年6月连续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MRI磁敏感加权成像上有无CMB分为2组,CMB组40例和无CMB组42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并进一步回归分析CMB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无CMB组比较,CMB组患者TC、TG、LDL-C明显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MB组脑卒中比例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CMB较常见,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CM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出血 磁共振成像 高半胱氨酸 高血压 纤维蛋白 年龄因素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虫啉、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剂量对绿色型豌豆蚜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41
14
作者 王小强 刘长仲 +1 位作者 邢亚田 石周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79-286,共8页
为了了解吡虫啉,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不同亚致死剂量对绿色型豌豆蚜实验种群参数的影响,阐明绿色型豌豆蚜发育及繁殖与亚致死剂量的关系,并为豌豆蚜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22~24℃,光照周期L∶D=16 h∶8 h,相对湿度(RH... 为了了解吡虫啉,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不同亚致死剂量对绿色型豌豆蚜实验种群参数的影响,阐明绿色型豌豆蚜发育及繁殖与亚致死剂量的关系,并为豌豆蚜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22~24℃,光照周期L∶D=16 h∶8 h,相对湿度(RH)70%~80%条件下,采用带虫浸叶法确定吡虫啉,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对绿色型豌豆蚜的亚致死剂量,通过叶碟饲养,记录其发育历期、产蚜量和寿命。结果表明,吡虫啉,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LC20、LC10分别处理成蚜后,成蚜平均寿命和平均产蚜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其中阿维菌素LC20处理平均寿命最短为3.34 d,高效氯氰菊酯 LC20处理平均产蚜量最低为14.30头;F1代除3龄历期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各龄期历期变化规律不明显,但成虫期、存活率、平均产蚜量、净增殖率及平均世代周期均表现为LC10大于LC20,在阿维菌素LC10下,F1代成蚜寿命、成蚜平均产蚜量、净增殖率及平均世代周期达到最大值且均大于对照,分别为9.76,77.76,65.32,12.41。表明吡虫啉,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不同亚致死剂量处理成蚜后,对其寿命和繁殖力均起到抑制作用,但对F1代影响表现为大部分生物学参数随亚致死剂量降低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型豌豆蚜 吡虫啉 阿维菌素 高效氯氰菊酯 亚致死效应 生命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裂解炉模拟优化软件现状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小强 田亮 +3 位作者 程中克 常桂祖 李博 孟宏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48,共5页
裂解炉是乙烯装置的核心反应装置,对裂解炉进行计算机模拟优化计算,并实施优化计算结果,是保证乙烯裂解装置高效、平稳、安全、长周期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乙烯裂解炉计算机模拟优化软件开发的核心是裂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对以经验模型... 裂解炉是乙烯装置的核心反应装置,对裂解炉进行计算机模拟优化计算,并实施优化计算结果,是保证乙烯裂解装置高效、平稳、安全、长周期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乙烯裂解炉计算机模拟优化软件开发的核心是裂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对以经验模型、分子反应模型及自由基机理模型3种裂解反应动力学模型为基础的SPYRO、EpSOS等乙烯裂解炉模拟优化软件系统,做了开发和应用情况介绍,指出乙烯裂解炉模拟优化软件系统在蒸汽热裂解生产乙烯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其研发和应用应得到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裂解炉 模拟优化 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型二亚苄基山梨糖醇及其衍生物合成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小强 李吉春 +2 位作者 董炳利 张志喜 柯长颢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3年第6期399-401,共3页
以山梨糖醇与苯甲醛和对甲基苯甲醛组成的混合醛为原料 ,制备非对称型二亚苄基山梨糖醇及其同系衍生物成核剂。在苯甲醛与对甲基苯甲醛掺混比例为 1 /9~ 3 /7时 ,制得的非对称型二亚苄基山梨糖醇成核剂与Me-DBS相比较 ,产物反应收率达... 以山梨糖醇与苯甲醛和对甲基苯甲醛组成的混合醛为原料 ,制备非对称型二亚苄基山梨糖醇及其同系衍生物成核剂。在苯甲醛与对甲基苯甲醛掺混比例为 1 /9~ 3 /7时 ,制得的非对称型二亚苄基山梨糖醇成核剂与Me-DBS相比较 ,产物反应收率达到 98%,制品熔点下降 2~ 1 4℃ ,气味减弱 ,加工性能得到改善。添加量为 0 .2 %~ 0 .3 %时 ,制得的透明PP片材 ,透光率在 80 %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梨糖醇 苯甲醛 对甲基苯甲醛 非对称型成核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质烃共裂解技术优化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小强 程中克 +1 位作者 李博 杨利斌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3-37,共5页
采用BSPA乙烯原料裂解性能评价试验装置,对乙烷和丙烷共裂解技术、油田轻烃及拔头油与石脑油分组裂解和按不同掺混比例混合裂解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乙烷和丙烷共裂解可提高乙烯收率和双烯收率,且掺入乙烷的质量分数不低于80... 采用BSPA乙烯原料裂解性能评价试验装置,对乙烷和丙烷共裂解技术、油田轻烃及拔头油与石脑油分组裂解和按不同掺混比例混合裂解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乙烷和丙烷共裂解可提高乙烯收率和双烯收率,且掺入乙烷的质量分数不低于80%为宜。油田轻烃和拔头油适于“分储分裂”,如其储量不足且必须与石脑油混合共裂解,则掺入油田轻烃的质量分数应不低于30%,尽量≥70%;掺入拔头油的质量分数应不低于40%,尽量≥70%。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工业乙烯裂解装置,取得了显著的工业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裂解 原料轻质化 共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开颅显微技术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小强 张新定 +2 位作者 韩彦明 史雪峰 潘亚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开颅显微技术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小切口开颅显微技术治疗30例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小切口开颅技术,在显微镜下沿小脑半球外侧面逐步进入,显露... 目的探讨小切口开颅显微技术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小切口开颅显微技术治疗30例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小切口开颅技术,在显微镜下沿小脑半球外侧面逐步进入,显露桥小脑角池,探查颅神经与肿瘤的关系,继而全/近全切除肿瘤,彻底解除三叉神经根区压迫。结果术后三叉神经痛症状均消失,其中29例术后症状立即消失,1例术后1个月内逐渐消失。24例(80.0%)肿瘤全切除,6例胆脂瘤次全切除囊壁。面神经功能保留27例(90.0%),有效听力保留28例(93.3%)。30例随访3~24个月,中位数10个月,无复发。结论小切口开颅技术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枕下乙状窦后 小切口 桥小脑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烷-丙烷共裂解技术优化研究与工业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小强 景媛媛 +3 位作者 蔡小霞 杨利斌 程中克 李博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70,共6页
目的对乙烷和丙烷共裂解技术进行优化。方法采用KBR公司的BSPA乙烯裂解评价试验装置,分别对乙烷和丙烷单独裂解及按不同比例掺混共裂解技术进行优化试验研究。结果乙烷掺入比例为20%~90%(w)时,乙烯、双烯和三烯收率得到提高;乙烷掺入比... 目的对乙烷和丙烷共裂解技术进行优化。方法采用KBR公司的BSPA乙烯裂解评价试验装置,分别对乙烷和丙烷单独裂解及按不同比例掺混共裂解技术进行优化试验研究。结果乙烷掺入比例为20%~90%(w)时,乙烯、双烯和三烯收率得到提高;乙烷掺入比例为80%~90%(w)时,效果最佳,乙烯、双烯和三烯收率最高分别达到55.28%、56.05%、58.01%。结论将优化研究结果应用于工业乙烯裂解装置,在整体裂解原料中轻质裂解原料占比下降超过10%的情况下,总乙烯收率和双烯收率不下降,取得比较显著的工业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烷 丙烷 共裂解 工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维菌素亚致死剂量下2种色型豌豆蚜解毒酶活力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小强 刘长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5-681,共7页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阿维菌素亚致死剂量分别处理红色和绿色型豌豆蚜后,其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比活力在不同时间内的变化。结果表明,亚致死剂量LC20、LC10和LC5分别处理2种色型豌豆蚜24 h...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阿维菌素亚致死剂量分别处理红色和绿色型豌豆蚜后,其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比活力在不同时间内的变化。结果表明,亚致死剂量LC20、LC10和LC5分别处理2种色型豌豆蚜24 h后,3种酶比活力均高于对照,且GSTs和MFO比活力均随亚致死剂量升高而增大,但AChE比活力表现为2种色型均在LC10处理后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3.93 nmol·min-1·mg-1(pro)和53.93nmol·min-1·mg-1(pro)。各处理表现为AChE比活力绿色型大于红色型,GSTs比活力与前者相反,而MFO比活力红、绿色型间无明显规律。随着处理后取样时间的变化,对红、绿色型豌豆蚜AChE、GSTs和MFO比活力的影响均表现为诱导或抑制作用,其中,GSTs比活力绿色型在0 h均达到最大值[nmol·min-1·mg-1(pro)]且显著高于其余时间,分别为49.84(CK)、48.87(LC5)、42.74(LC10)和45.35(LC20)。2种色型豌豆蚜体内AChE、GSTs和MFO比活力变化不但受阿维菌素不同亚致死剂量的影响,还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蚜 色型 阿维菌素 亚致死剂量 解毒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