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心兰无土栽培基质的选择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宝钦 《福建林业科技》 2004年第4期64-66,共3页
选用南平市容易得到的苇末渣、溪沙、木炭、锯木屑、煤渣等材料 ,按不同比例配成混合基质 ,以Hoagland -Arnon完全营养液 ,对文心兰 (Oncidiumonustum)进行无土栽培 ,筛选出较佳的固体基质。试验以园土栽培为对照 ,分析比较了 7种基质... 选用南平市容易得到的苇末渣、溪沙、木炭、锯木屑、煤渣等材料 ,按不同比例配成混合基质 ,以Hoagland -Arnon完全营养液 ,对文心兰 (Oncidiumonustum)进行无土栽培 ,筛选出较佳的固体基质。试验以园土栽培为对照 ,分析比较了 7种基质配方对文心兰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文心兰无土栽培以苇末渣 +木炭 +锯木屑 (2∶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兰 无土栽培基质 锯木屑 基质配方 固体基质 营养液 生长 南平市 市容 分析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菊无土栽培苗期基质的选择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宝钦 《江西林业科技》 2005年第4期11-12,共2页
以苇末渣、溪沙、木炭、煤渣为材料,按不同比例配成混合基质,并施以同种营养液,对非洲菊进行无土栽培试验。试验以园土栽培为对照,分析比较了6种混合基质对非洲菊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洲菊无土栽培在6种基质处理中以苇末渣2+溪... 以苇末渣、溪沙、木炭、煤渣为材料,按不同比例配成混合基质,并施以同种营养液,对非洲菊进行无土栽培试验。试验以园土栽培为对照,分析比较了6种混合基质对非洲菊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洲菊无土栽培在6种基质处理中以苇末渣2+溪沙1+木炭1为最好,其次为苇末渣2+溪沙1+煤渣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菊 无土栽培 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赤桉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剑勇 宋建英 +3 位作者 林威 苏孝同 王宝钦 黄信堂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44-46,共3页
以根部萌蘖条的顶芽或茎段为外植体,在不同基本培养基和不同激素及不同浓度水平下诱导尾赤桉,进行组培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最佳诱导培养基为改良MS+6-BA 0.3 mg/L+IBA 0.5 mg/L,诱导率达71.2%;芽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6-BA 0.4 mg/L+NAA ... 以根部萌蘖条的顶芽或茎段为外植体,在不同基本培养基和不同激素及不同浓度水平下诱导尾赤桉,进行组培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最佳诱导培养基为改良MS+6-BA 0.3 mg/L+IBA 0.5 mg/L,诱导率达71.2%;芽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6-BA 0.4 mg/L+NAA 0.6mg/L;生根培养基为改良MS+IBA 1.0 mg/L,生根率98%.移栽基质以红心土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赤桉 组织培养 无性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测高器的改良使用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宝钦 赖惟亿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75-82,共8页
对勃鲁莱测高器不改变仪器本身,只改观测高度值为角度值,变换计算公式,即可避免复杂林地阻碍仪器使用的缺陷,可以任选测点测得树高。对克里斯登测高器只作简易变更,用法不变,即可使观测值精度提高100倍,观测值增加231个,且具有校核作用... 对勃鲁莱测高器不改变仪器本身,只改观测高度值为角度值,变换计算公式,即可避免复杂林地阻碍仪器使用的缺陷,可以任选测点测得树高。对克里斯登测高器只作简易变更,用法不变,即可使观测值精度提高100倍,观测值增加231个,且具有校核作用。经检验,两种测高器精度均达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高器 树梢角度 眼高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掺杂锡基氧化物固溶体催化碳烟燃烧
5
作者 王宝钦 王犇 +5 位作者 冷雨凝 王仲鹏 李华芳 盛会 刘伟 王立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1-66,共6页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辅助共沉淀法制备了过渡金属(Mn、Fe、Co和Ni)掺杂的介孔锡基固溶体氧化物,用于柴油车碳烟的催化燃烧。利用XRD、SEM、氮气吸脱附、拉曼光谱、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和FTIR等手段对催化剂理化性质...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辅助共沉淀法制备了过渡金属(Mn、Fe、Co和Ni)掺杂的介孔锡基固溶体氧化物,用于柴油车碳烟的催化燃烧。利用XRD、SEM、氮气吸脱附、拉曼光谱、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和FTIR等手段对催化剂理化性质进行表征;采用程序升温氧化技术(TPO)研究催化碳烟的燃烧活性。少量过渡金属掺杂SnO_(2)可形成四方金红石结构的氧化物固溶体;经过在马弗炉中800℃煅烧6 h后,SnO_(2)基固溶体的纳米球直径为20~30 nm,氧化物仍能保持相对较大的比表面积(20~40 m^(2)·g^(-1)),同时过渡金属掺杂增大了孔径尺寸;固溶体中过渡金属和Sn存在强相互作用,改善了表面氧的移动性和氧化还原性能。过渡金属掺杂诱导固溶体产生结构缺陷,促进了表面氧的可移动性,这也有利于表面氧化反应进行。与非催化反应相比,SnO_(2)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碳烟催化燃烧活性,而掺杂过渡金属后其活性和选择性进一步提升,且碳烟燃烧速率加快,这与其提高的氧化还原能力、增加的表面氧空位以及改善的孔结构有关;其中MnSn具有最佳的催化活性,其碳烟起燃温度(T_(10))为320℃,半转化温度(T_(50))为375℃,CO_(2)选择性达到96%。此外,反应气氛中NO的存在可进一步促进锡基固溶体催化碳烟燃烧,反应遵循NO_(2)辅助氧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锡 固溶体 过渡金属 碳烟颗粒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