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守森 书法作品
1
作者 王守森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I0038-I0041,共4页
王守森(1954-),男,汉,号广益,堂号幻有斋,山东高密人,现为中国书画研究院书法研究员,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金陵印社常务理事。江苏华夏艺术研究院副秘书长等。上世纪80年代初在南京军区空军俱... 王守森(1954-),男,汉,号广益,堂号幻有斋,山东高密人,现为中国书画研究院书法研究员,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金陵印社常务理事。江苏华夏艺术研究院副秘书长等。上世纪80年代初在南京军区空军俱乐部参加孙晓云授课的书法学习。90年代中期又得画坛泰斗亚明老师的指教。2004年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第九期书法研究斑学习,师承李义兴教授。2005年参加中国人民大学书法高研班学习。面聆诸多名家的指导,有幸又经常得到书画大家言恭达先生的面授指点,其作品大气占朴,生辣奇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作品 中国书画 艺术研究院 协会会员 书法学习 中国人民大学 常务理事 副秘书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柄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守森 张发惠 +4 位作者 章翔 王如密 郑和平 谢汉国 张锡增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 :探讨垂体柄的显微解剖特点及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1 5个成人尸颅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垂体柄的大小、形态及周围关系。结果 :垂体柄上粗下细 ,平均长度约为 1cm ,血管丰富 ,有径直、“V”形和螺旋状三种形态。其上端含有... 目的 :探讨垂体柄的显微解剖特点及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1 5个成人尸颅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垂体柄的大小、形态及周围关系。结果 :垂体柄上粗下细 ,平均长度约为 1cm ,血管丰富 ,有径直、“V”形和螺旋状三种形态。其上端含有漏斗隐窝 ,隐窝下端呈圆顶状而非锥状。垂体柄常通过一些纤维小梁与周围结构相连 ,上端前面与视交叉间的连系尤为紧密。结论 :垂体柄中点均较基底动脉细 ,是影像判定垂体柄增粗的重要指标。在视交叉池内操作时 ,对纤维小梁网的处理要轻柔 ,防止垂体柄的粗暴牵拉损伤。经翼点入路手术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 垂体柄 显微解剖 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交通动脉池的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守森 张发惠 +4 位作者 章翔 王如密 郑和平 谢汉国 张锡增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 :探讨后交通动脉池的显微解剖特点及其手术意义。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 ,观测 1 5例后交通动脉池的构成及其结构特点。结果 :后交通动脉池出现率为 86.7% ,其长、宽、高均约 1cm ,外侧壁为颞叶内侧面 ;顶壁几乎均为视束及视交叉下... 目的 :探讨后交通动脉池的显微解剖特点及其手术意义。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 ,观测 1 5例后交通动脉池的构成及其结构特点。结果 :后交通动脉池出现率为 86.7% ,其长、宽、高均约 1cm ,外侧壁为颞叶内侧面 ;顶壁几乎均为视束及视交叉下面 ;外上壁是脚池底壁 ,多呈网膜样 ;底壁主要是动眼神经和Liliequist膜的间 /中脑膜 ;内下壁是liliequist膜的下丘膜。主要含有后交通动脉及其几乎所有分支。结论 :后交通动脉池是由颈内动脉外侧间隙达到脚间窝的必经之路 ,需沿后交通动脉下面切开liliequist膜的下丘膜。若见后交通动脉外上面有网膜样结构 ,不可轻易打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 蛛网膜下池 显微解剖 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饲液吸入误诊为心力衰竭
4
作者 王守森 童莲英 王如密 《临床误诊误治》 2001年第6期461-461,共1页
关键词 鼻饲液吸入 误诊 鉴别诊断 病例报告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颈髓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参数的特征 被引量:16
5
作者 魏梁锋 王守森 +3 位作者 郑兆聪 田君 马明 肖慧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1-95,共5页
目的测定健康人群颈髓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的正常值,分析其分布特征、变异及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招募36例健康成年志愿者,行颈椎MR常规序列及颈髓矢状位DTI扫描,通过后处理工作站进行数据采集和影像重建,测定各个颈髓水平各向异性分... 目的测定健康人群颈髓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的正常值,分析其分布特征、变异及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招募36例健康成年志愿者,行颈椎MR常规序列及颈髓矢状位DTI扫描,通过后处理工作站进行数据采集和影像重建,测定各个颈髓水平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通过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DTT)重建白质纤维束,观察纤维束走行及完整性。结果 DTT可清晰显示呈现头尾方向的颈髓内白质纤维束结构,且T2WI证实为正常颈髓的纤维束具有饱满、完整结构。全颈髓FA、ADC值与性别无关(P>0.05),但FA值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801,P<0.001),ADC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426,P<0.05)。不同颈髓水平的FA值、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能够用于颈髓的定量分析,并可直观地显示白质纤维束结构,可作为常规MRI的重要补充。FA和ADC是DTI的敏感参数,用于定量分析时要注意年龄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颈椎 磁共振成像 弥散 扩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分数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异常肌肉反应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海云 高进喜 +2 位作者 陈渊 罗明枝 王守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32-534,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3月,采用面神经侧方扩散法,对126例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 126例中123例术前记录到典型异常肌肉反应(abnormal muscle...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3月,采用面神经侧方扩散法,对126例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 126例中123例术前记录到典型异常肌肉反应(abnormal muscle responses,AMR)波形,经手术后AMR消失。术后1个月内面肌痉挛症状消失119例(94.4%),残余轻微症状7例(5.6%)。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利于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对责任血管的判断和减压效果的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原发恶性肿瘤X刀辅助分次放射治疗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如密 陈苏 +4 位作者 王守森 郑兆聪 李登锦 杨朋范 张锡增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2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 评价近 6年来采用X刀治疗后辅以常规分割放射治疗 85例颅内恶性肿瘤的疗效 ;方法 对 85例颅内恶性肿瘤均行单次X刀治疗 ,80 %等剂量线边缘剂量为 14~ 2 0Gy ;分割照射 3.0~ 3.5Gy/日 ,总剂量 2 0~ 4 0Gy/4~ 6周 ,部分病人辅... 目的 评价近 6年来采用X刀治疗后辅以常规分割放射治疗 85例颅内恶性肿瘤的疗效 ;方法 对 85例颅内恶性肿瘤均行单次X刀治疗 ,80 %等剂量线边缘剂量为 14~ 2 0Gy ;分割照射 3.0~ 3.5Gy/日 ,总剂量 2 0~ 4 0Gy/4~ 6周 ,部分病人辅以全脑照射 ,总剂量 15~ 30Gy/3~ 4周 ;结果 治疗后 3个月影像学复查肿瘤体积缩小 5 0 %以上为有效 ,本组总有效率为 6 2 /87(73% ) ,但随访期间肿瘤消失或缩小后出现复发或继续增大 12例 ,死亡 2 2例 ;结论 本方法有助于肿瘤局部控制率的提高和生存期的延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恶性肿瘤 X刀 放射治疗 分割照射 颅内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导航辅助经鼻内镜行鼻颅底外科手术 被引量:1
8
作者 林海 甄泽年 +2 位作者 陈贤明 王守森 荆俊杰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31-932,936,共3页
目的探讨影像导航系统在鼻颅底外科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tealth Station影像导航系统经鼻内镜对47例鼻颅底外科疾病患者(43例鞍区垂体腺瘤,1例蝶窦囊肿,2例蝶窦内骨瘤,1例外伤性视神经管骨折)进行手术。结果在影像导航辅助... 目的探讨影像导航系统在鼻颅底外科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tealth Station影像导航系统经鼻内镜对47例鼻颅底外科疾病患者(43例鞍区垂体腺瘤,1例蝶窦囊肿,2例蝶窦内骨瘤,1例外伤性视神经管骨折)进行手术。结果在影像导航辅助下,47例手术均获较好疗效。结论影像导航系统可以进行精确解剖定位,避免损伤邻近结构,减少手术创伤,达到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外科 影像导航 鼻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成像对烟雾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春雨 钱根年 +3 位作者 王锦良 马明 王守森 李铭山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10期1031-1034,共4页
目的:探讨MRA和MRI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烟雾病MRA和DSA表现,18例中5例同时行DSA,采用2.0T超导高磁场MR扫描仪,MRA采用3D-TOF或3D-PC法。DSA采用GE Advantx心血管造影系统。结果:MRA显示狭窄或闭塞的血管,表现为多... 目的:探讨MRA和MRI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烟雾病MRA和DSA表现,18例中5例同时行DSA,采用2.0T超导高磁场MR扫描仪,MRA采用3D-TOF或3D-PC法。DSA采用GE Advantx心血管造影系统。结果:MRA显示狭窄或闭塞的血管,表现为多支、双侧受累。MRI平扫表现脑基底部狭窄、闭塞血管的流空效应减弱甚至消失,侧支循环血管形成所致的点状、条状迂曲低信号影。8例颅内可见血肿。结论:MRA作为一种无创伤的血管成像技术,能准确诊断moyamoya病可以与DSA媲美,结合MRI平扫可同时显示脑组织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联合显微镜经鼻腔蝶窦及中颅窝手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贤明 甄泽年 +1 位作者 赵敏 王守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1期954-954,956,共2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鼻腔直接入路行蝶窦及中颅窝手术的方法。方法鼻内镜下经较宽大一侧鼻腔将中鼻甲向外推移,鼻腔扩张器扩大视野,直达并开放蝶窦前壁,鼻内镜与显微镜联合切除病变。结果10例孤立性蝶窦炎术后症状消失。6例蝶窦囊肿、脑...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鼻腔直接入路行蝶窦及中颅窝手术的方法。方法鼻内镜下经较宽大一侧鼻腔将中鼻甲向外推移,鼻腔扩张器扩大视野,直达并开放蝶窦前壁,鼻内镜与显微镜联合切除病变。结果10例孤立性蝶窦炎术后症状消失。6例蝶窦囊肿、脑膜瘤均一次手术切除。32例垂体腺瘤17例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术后补充X刀治疗。48例术后随访6个月~3.5年,平均2.5年,蝶窦囊肿、蝶窦炎、脑膜瘤无复发,3例垂体腺瘤复发,无颅内感染并发症,无鼻腔粘连、鼻出血等鼻腔并发症。结论鼻内镜联合显微镜经鼻腔蝶窦及中颅窝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颅中窝 蝶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对创伤性脑损伤合并海水浸泡性体温过低症大鼠脑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灏 叶丹 +5 位作者 潘振洪 钟琳兴 魏梁锋 吴再新 王守森 陈宏颉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4-708,共5页
目的评价二氢杨梅素(DMY)对创伤性脑损伤合并海水浸泡性体温过低症(TBI+SIH)大鼠的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n=12)、TBI+SIH组(n=12)和DMY治疗组(n=12)。采用受控皮质撞击(CCI)颅脑致伤法+恒温水浴浸泡法... 目的评价二氢杨梅素(DMY)对创伤性脑损伤合并海水浸泡性体温过低症(TBI+SIH)大鼠的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n=12)、TBI+SIH组(n=12)和DMY治疗组(n=12)。采用受控皮质撞击(CCI)颅脑致伤法+恒温水浴浸泡法建立TBI+SIH大鼠模型。每24小时腹腔注射300 mg/Kg的DMY。于模型制备成功后72 h时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和旷场实验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状态,行为学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思蓝(EB)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普鲁士蓝染色观察脑组织中铁沉积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采用试剂盒检测损伤周围脑组织中铁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等炎症因子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结果病理学检查可见TBI+SIH组出现散在出血,组织和细胞结构变形。DMY治疗组的脑水肿更明显,脑出血更为严重。透射电镜下TBI+SIH组线粒体缩小、线粒体膜增厚、嵴断裂,DMY治疗组细胞核染色质部分发生边集,线粒体破坏减少。与TBI+SIH组比较,DMY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组织中MDA、铁含量和TNF-α、IL-1β、IL-6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而GSH含量和GPX4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DMY可以减轻TBI+SIH大鼠的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炎性反应和GPX4介导的铁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海水浸泡性体温过低症 二氢杨梅素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手术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老年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汉超 刘海兵 +4 位作者 何炯周 丁腊梅 聂智美 魏梁锋 王守森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0期22-27,共6页
目的探讨经手术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老年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仓山院区神经外科中心... 目的探讨经手术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老年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仓山院区神经外科中心进行手术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老年aS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4~5分)和预后不良组(1~3分)。分析经手术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老年aSD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253例患者中预后不良138例(54.54%)。两组年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查尔森共病指数(CCI)、中线结构移位、瞳孔散大、环池消失、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5岁、入院时GCS评分3~5分、CCI≥3分、中线结构移位>1 cm、环池消失是经手术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老年aSD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年龄≥75岁、入院时GCS评分≤5分、中线结构移位>1 cm、环池消失、CCI≥3分的重度颅脑损伤老年aSDH患者应密切关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重度颅脑损伤 急性硬膜下血肿 手术治疗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外科立体定向仪的研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如毜 张锡增 +1 位作者 王守森 张东起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1993年第5期277-278,302,共3页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新型定向仪。它由固定框架和定位标板两部分构成。定向仪适用于^(60)Co或直线加速器等中心放射的定向手术,经模拟和临床使用表明,定位精度较高。
关键词 立体定向仪 放射外科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头部承受正面和侧向冲击的颅骨应力分析 被引量:27
14
作者 朱青安 欧阳钧 王守森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0-148,共9页
在5例经防腐固定的尸体上研究了人体头部承受正面均匀冲击、正面下颏部冲击和侧向顶结节部冲击的颅骨应力分析。对于正面冲击的颅骨测量,根据颅骨的矢状面对称性,选择左侧脑颅骨,沿上矢状线、水平线和后囟布8枚应变花,在左侧下颌... 在5例经防腐固定的尸体上研究了人体头部承受正面均匀冲击、正面下颏部冲击和侧向顶结节部冲击的颅骨应力分析。对于正面冲击的颅骨测量,根据颅骨的矢状面对称性,选择左侧脑颅骨,沿上矢状线、水平线和后囟布8枚应变花,在左侧下颌骨贴3枚应变花。侧向顶结节部冲击的颅骨测量采用以冲击点为圆心,在以2.5cm和5.0cm为半径的圆周线上均匀地分别布4枚和8枚应变花:并在额部、对侧翼点和后囟各置1枚应变花。将标本置于人体撞击试验机上,正向和侧向冲击力分别在1500N和3000N左右。颅骨的应变测量采用半桥式,另取标本进行相同测点的温度补偿。通过YD-21动态电阻变仪将颅骨应变和冲击力信号输入MS-1215数据采集系统,并存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1)头部承受正面均匀冲击,冲击力沿三个途径向后传播,即通过额骨沿上矢状线传播,通过两侧颞骨水平传播,通过上、下颌骨沿颅底向后传播。其中额结节、翼点和颞骨承受了较大的应变。(2)头部承受正面下颏部冲击,冲击力沿下颌骨传播至两侧颞骨,再分散到颅骨其他部位。下颌骨有最大应变,颞骨应变也较大,放下颌骨骨折一般应先于颅骨骨折。(3)头部承受侧向顶结节部冲击,其冲击力辐射状地均匀四周散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 颅骨应力 冲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CT辅助颈椎前路显微减压术治疗颈椎病
15
作者 魏梁锋 郑兆聪 +2 位作者 薛亮 陈业煌 王守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CT辅助颈椎前路显微减压术治疗颈椎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6月因颈椎病行CT辅助颈椎前路显微减压术89例资料。通过术前1天、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4个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 目的探讨术中CT辅助颈椎前路显微减压术治疗颈椎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6月因颈椎病行CT辅助颈椎前路显微减压术89例资料。通过术前1天、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4个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颈椎病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手术疗效。术前、术中、术后末次随访采用CT重建测量C2-7矢状位轴向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结果术后VAS评分逐渐下降,JOA评分逐渐上升,术后1年VAS评分由术前(5.7±0.9)降至(0.4±0.3),JOA评分由术前(10.6±1.3)升至(15.7±1.6),任意2个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按JOA评分改善率,治愈39例(43.8%),显效36例(40.4%),有效12例(13.5%),无效2例(2.2%);总有效率97.8%(87/89)。术中C2-7 SVA[(14.9±1.0)mm]和术后1年[(15.5±1.0)mm]均显著低于术前[(23.3±1.4)mm](P=0.000)。术中硬膜囊破裂3例(3.4%),即刻封堵,术后脑脊液漏1例。未发生明显神经损伤。无椎间隙感染和颈椎不稳,无植入物松动和脱落。结论CT用于颈椎病前路显微减压术中,使手术安全,减压精确,并有利于维护术后脊柱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减压 矢状面平衡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