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声速压气机转子的二次流旋涡结构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如根 胡加国 +1 位作者 余超 李坤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4-512,共9页
为了明确跨声速轴流压气机内部流场结构,数值模拟了NASA Rotor37转子,结合λ2准则分析流场参数,探索流动的规律和旋涡结构。研究发现,压气机转子的旋涡模型主要由马蹄涡、壁角涡、径向涡、脱落涡、泄漏涡、诱导涡和分离涡等7个旋涡组成... 为了明确跨声速轴流压气机内部流场结构,数值模拟了NASA Rotor37转子,结合λ2准则分析流场参数,探索流动的规律和旋涡结构。研究发现,压气机转子的旋涡模型主要由马蹄涡、壁角涡、径向涡、脱落涡、泄漏涡、诱导涡和分离涡等7个旋涡组成。马蹄涡吸力面分支耗散,压力面分支向相邻的吸力面发展。壁角涡与脱落涡位于叶根角区,引起流动损失和角区失速。径向涡位于激波后吸力面的分离区内,它扩大吸力面分离、引起低能流体向叶顶堆积。激波与叶尖泄漏在叶顶通道中形成3涡:泄漏涡、诱导涡和分离涡,而叶栅通道出口存在分离涡和由泄漏涡与诱导涡合成的叶顶通道涡。泄漏涡与诱导涡破碎在流道中间产生的堵塞区,分离涡造成吸力面尾缘的低速区,共同触发跨声速压气机的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声速轴流压气机 数值模拟 涡动力学 二次流 旋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开槽结构对叶栅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如根 罗凯 +1 位作者 吴云 陈斌彬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19,共5页
基于利用小槽出口射流控制叶片吸力面分离气流的思想,为获得更好的叶栅流场特性,在两段式平行直线转折槽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开槽结构,用CFD方法对2种结构开槽前后的叶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比。为进一步研究改进结构的槽道... 基于利用小槽出口射流控制叶片吸力面分离气流的思想,为获得更好的叶栅流场特性,在两段式平行直线转折槽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开槽结构,用CFD方法对2种结构开槽前后的叶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比。为进一步研究改进结构的槽道出气角对叶栅性能的影响,另设计了多种出气角度。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的槽道能够更好地改善叶栅性能,获得更高的气流转折角和静压升,以及更低的总压损失。槽道出气角对叶栅性能也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栅 叶片开槽处理 射流 附面层 流场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负荷压气机叶栅开缝射流分离控制效果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如根 胡加国 +1 位作者 李仁康 李少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50-1259,共10页
为了控制高负荷压气机叶栅分离,设计了一种弧线型缝隙射流方法,通过叶栅实验予以验证。结果显示,缝隙射流显著的减小了叶栅尾缘分离的宽度,提高了分离区内的气流速度,降低了叶栅流动损失;抑制了叶栅内复杂的端壁二次流,使出口流场更加... 为了控制高负荷压气机叶栅分离,设计了一种弧线型缝隙射流方法,通过叶栅实验予以验证。结果显示,缝隙射流显著的减小了叶栅尾缘分离的宽度,提高了分离区内的气流速度,降低了叶栅流动损失;抑制了叶栅内复杂的端壁二次流,使出口流场更加均匀。在0°,3°和6°攻角下,叶栅的平均损失系数降低了7.0%,32.1%和32.3%,平均气流转折角提高了4.02°,3.59°和1.78°。在-3°攻角下,平均气流转折角提高了0.59°,但叶栅损失系数提高了12.3%。可见在分离条件下,缝隙射流极大提高了叶栅气动性能,但在无分离条件下会引起额外的损失。在整个攻角范围内,开缝叶栅保持了不低于原型叶栅设计点的静压升系数,且稳定工作范围扩宽了至少3°攻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叶栅 高负荷 缝隙射流 流动控制 叶栅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总压和角度对气动喉道控制喷管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如根 郭飞飞 +1 位作者 吴培根 罗凯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5-179,共5页
采用基于雷诺平均的二维Navier-Stokes方程和RNGκ-ε湍流模型的有限体积法,对在喷管喉道附近注入对称射流的二元收敛-扩张喷管全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了喷管处于不完全膨胀状态时射流压力和角度对喷管气动喉道面积以及对喷管性能的... 采用基于雷诺平均的二维Navier-Stokes方程和RNGκ-ε湍流模型的有限体积法,对在喷管喉道附近注入对称射流的二元收敛-扩张喷管全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了喷管处于不完全膨胀状态时射流压力和角度对喷管气动喉道面积以及对喷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射流角度和射流总压两者对气动喉道面积控制范围都有显著影响,在所计算的工况下,喉道面积控制范围最大值出现在α=120°、SPR=1.15时,其值为24.53%;射流角度越大,喉道面积控制效率越高。在射流角度一定的情况下,射流总压增大,喉道面积控制效率减小,在所计算的工况下,KTAC最大值达到了5.2,对应的α=150°、SPR=1;喉道面积控制范围增大,喷管总压恢复系数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力矢量 二元矢量喷管 气动喉道 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状尖部间隙机匣处理对轴流压气机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如根 楚武利 朱俊强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11-815,共5页
设计了 3组共 7种叶尖梯状间隙的机匣处理结构 ,并在某亚音速单级轴流压气机孤立转子上进行了实验研究 ,比较分析了不同机匣结构对其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 1 )通过对 3种径向间隙 ( 0 .5 1 7% h、0 .65 5 % h和 0 .741 % h)... 设计了 3组共 7种叶尖梯状间隙的机匣处理结构 ,并在某亚音速单级轴流压气机孤立转子上进行了实验研究 ,比较分析了不同机匣结构对其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 1 )通过对 3种径向间隙 ( 0 .5 1 7% h、0 .65 5 % h和 0 .741 % h)的实验结果对比 ,发现随着径向间隙增加压气机性能和稳定性均下降 ;( 2 )在小间隙 ( 0 .5 1 7% h)水平下 ,叶尖梯状间隙机匣处理不但可以改善压气机的稳态性能和工作稳定性 ,还可以改善压气机的失速性能 ,而且梯状间隙的轴向尺寸对改善压气机性能和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压气机 实验研究 梯状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量喷管射流对机场道面气流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如根 李名魁 楚武利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7-540,共4页
用Runge-Kutta四步时间推进有限体积法,结合Baldwin-Lomax代数湍流模型求解了雷诺平均守恒形式的三维Navier-Stokes方程,计算了不同发动机喷管射流矢量角时机场道面的速度、压力和温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发动机射流矢量角对机场道面的... 用Runge-Kutta四步时间推进有限体积法,结合Baldwin-Lomax代数湍流模型求解了雷诺平均守恒形式的三维Navier-Stokes方程,计算了不同发动机喷管射流矢量角时机场道面的速度、压力和温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发动机射流矢量角对机场道面的速度、温度分布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机场道面 N-S方程 有限体积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模式叠加法计算进气道雷达散射面积
7
作者 王如根 陈源 陈卫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4年第4期21-25,共5页
基于导波模式理论,将进气道复杂终端分成若干个等效终端,提出了用模式叠加法计算飞机进气道的内部雷达散射面积,推导了部分典型等效终端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结果与相关文献实验数据对比表明该方法基本可行。该方法的特点是极化散射矩阵... 基于导波模式理论,将进气道复杂终端分成若干个等效终端,提出了用模式叠加法计算飞机进气道的内部雷达散射面积,推导了部分典型等效终端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结果与相关文献实验数据对比表明该方法基本可行。该方法的特点是极化散射矩阵和终端反射系数可分解后分别计算,便于叠加各种进气道构型和不断积累计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进气道 雷达散射截面 模式叠加法 极化散射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流发生器对高负荷扩压叶栅性能影响的机理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吴培根 王如根 +2 位作者 郭飞飞 胡加国 李坤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56,共8页
为探明涡流发生器流动控制技术对高负荷扩压叶栅性能影响及作用机理,根据高负荷扩压叶栅的流动特点,提出了在叶栅入口端壁处加涡流发生器的流动控制方案,通过计算研究了采用涡流发生器前后叶栅气动性能、附面层及主要旋涡结构的变化。... 为探明涡流发生器流动控制技术对高负荷扩压叶栅性能影响及作用机理,根据高负荷扩压叶栅的流动特点,提出了在叶栅入口端壁处加涡流发生器的流动控制方案,通过计算研究了采用涡流发生器前后叶栅气动性能、附面层及主要旋涡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涡流发生器后,叶栅正攻角下的气动性能显著提升,总压损失减小,静压升增大,稳定工作最大正攻角从3°增加至5°,其中在3°攻角下总压损失系数下降0.028,静压系数提升0.033;涡流发生器生成的尾涡阻挡端壁附面层由压力面向吸力面的横向迁移,使吸力面/端壁区域聚集的低能流体减少,改善了角区流动;采用涡流发生器后,通道涡、集中脱落涡和壁角涡减弱,角区分离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负荷扩压叶栅 涡流发生器 二次流动 旋涡结构 角区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片压力面到吸力面射流对其气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9
作者 张相毅 周敏 +1 位作者 王如根 徐学邈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2-156,共5页
提出了从叶片压力面到吸力面开孔射流延缓吸力面尾缘气流分离的思想,建立了考虑射流影响的叶片三维流场数值计算方法。以NASA67风扇叶片为原型进行开孔设计,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开孔射流对该风扇叶片的流动特性、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初... 提出了从叶片压力面到吸力面开孔射流延缓吸力面尾缘气流分离的思想,建立了考虑射流影响的叶片三维流场数值计算方法。以NASA67风扇叶片为原型进行开孔设计,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开孔射流对该风扇叶片的流动特性、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初步研究表明经开孔射流处理能有效改善叶片吸力面尾缘的流动特性,从而提高压气机性能和稳定工作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扇 射流 附面层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槽位置和槽道结构对叶栅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周敏 王如根 +1 位作者 曹朝辉 张相毅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0-404,共5页
基于利用小槽出口射流控制叶片吸力面尾缘分离气流的思想,为进一步研究开槽位置和槽道结构对叶栅性能的影响,设计了三种叶片开槽处理方案,用CFD方法对开槽前后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小槽出口射流可以有效吹除叶片吸力... 基于利用小槽出口射流控制叶片吸力面尾缘分离气流的思想,为进一步研究开槽位置和槽道结构对叶栅性能的影响,设计了三种叶片开槽处理方案,用CFD方法对开槽前后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小槽出口射流可以有效吹除叶片吸力面尾缘分离气流,控制和延缓附面层分离,从而增大了气流转折角,降低了总压损失,提高了叶栅流场稳定性,并且叶片开槽位置和槽道结构对叶栅性能也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栅 叶片开槽处理 射流 附面层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声速压气机叶尖开槽射流扩稳策略探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胡加国 王如根 +1 位作者 李坤 董鑫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75-1481,共7页
为了提高跨声速轴流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范围,提出一种叶尖开槽射流的扩稳策略,设计7种开槽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其效果及扩稳机理。计算结果表明,针对叶尖通道堵塞设计的开槽射流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压气机稳定工作裕度实现了2.33%~4... 为了提高跨声速轴流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范围,提出一种叶尖开槽射流的扩稳策略,设计7种开槽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其效果及扩稳机理。计算结果表明,针对叶尖通道堵塞设计的开槽射流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压气机稳定工作裕度实现了2.33%~4.53%的提高,但峰值效率降低0.26%~1.24%;在合理的范围内,槽道的宽度越宽、深度越深、出口位置在近失速工况的分离点前和出口射流角度25°左右时扩稳效果最好,但性能损失与扩稳效果负相关;开槽射流实现扩稳的原因是:槽道入口对压力面前缘低速流团的抽吸作用、出口射流对吸力面尾缘分离的吹除作用以及减小叶尖间隙内的泄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声速压气机 流动失稳 叶尖开槽 射流 扩稳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转速下叶尖间隙流对跨声速压气机失速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何成 王如根 +2 位作者 胡加国 李坤 宋昊林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57-1663,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换算转速下叶尖间隙流对转子失速的影响,对不同工况下叶尖间隙流动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压气机转子叶顶两个低速区的形成机理,以及该转子在多种换算转速下的失速机制。研究表明,转子失速是近压力面前缘和吸力面尾缘两个... 为了研究不同换算转速下叶尖间隙流对转子失速的影响,对不同工况下叶尖间隙流动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压气机转子叶顶两个低速区的形成机理,以及该转子在多种换算转速下的失速机制。研究表明,转子失速是近压力面前缘和吸力面尾缘两个低速堵塞区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者的形成都与泄漏涡关系密切,前者是泄漏涡受激波干扰破裂而形成,后者是吸力面气流在泄漏流、吸力面二次流以及激波相互作用下而形成。不同换算转速下压气机失速机制不尽相同:在70%~100%换算转速,压气机叶顶失速主要是由于叶尖泄漏涡与激波相互作用而破裂;在115%换算转速,失速的主要触发因素为径向涡导致吸力面附面层低速气流向叶顶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声速压气机 换算转速 叶尖间隙 泄漏涡 失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设计条件下跨声速压气机失速机制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胡加国 王如根 +2 位作者 李坤 何成 宋昊林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90-1499,共10页
为了分析工作条件改变时跨声速压气机的失速机制,讨论叶顶泄漏和附面层分离等二次流在触发流动堵塞中的作用规律,总结在非设计条件下的压气机失速机制。研究表明,当转速增大,叶顶泄漏流量增大,泄漏涡增强;在某一转速下,主流逆压梯度增大... 为了分析工作条件改变时跨声速压气机的失速机制,讨论叶顶泄漏和附面层分离等二次流在触发流动堵塞中的作用规律,总结在非设计条件下的压气机失速机制。研究表明,当转速增大,叶顶泄漏流量增大,泄漏涡增强;在某一转速下,主流逆压梯度增大,泄漏流量先增大后减小,泄漏涡则一直增强。在低转速下,附面层的分离和潜流主要由气流攻角引起,高转速下主要由激波与附面层干涉引起,主流逆压梯度增大使分离和潜流增强。压气机失速的触发原因是叶顶通道堵塞,由泄漏涡破碎和径向潜流两个因素对应引起位于叶顶通道的压力面前缘和吸力面尾缘的两个堵塞区。在75%~105%换算转速,泄漏涡破碎引起的压力面前缘的堵塞是压气机失速的主要触发因素;换算转速小于75%或大于105%时,径向潜流引起的压力面尾缘的堵塞是主要触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声速压气机 换算转速 泄漏涡 径向潜流 失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角度对固定几何结构二元喷管气动喉道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郭飞飞 王如根 +2 位作者 夏钦斌 李勇 马彩东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29,共4页
采用基于雷诺平均的二维N-S方程和RNGκ-ε湍流模型的有限体积法,对在喷管喉道附近注入不同角度对称射流的二元矢量喷管全流场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射流与主流的总压比RSP越大,射流角度越接近0,°喷管有效喉道面积比越小。与... 采用基于雷诺平均的二维N-S方程和RNGκ-ε湍流模型的有限体积法,对在喷管喉道附近注入不同角度对称射流的二元矢量喷管全流场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射流与主流的总压比RSP越大,射流角度越接近0,°喷管有效喉道面积比越小。与无射流时相比,当射流缝处于喉道处,射流缝宽度为1 mm,射流角度为0,°RSP=1.0时,喷管相对喉道面积比可达到78.15%;保持RSP不变时,改变射流角度,喷管总压恢复系数、推力系数和射流流量基本保持不变;通过改变射流角度可以有效控制喷管的喉道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力矢量 二元矢量喷管 气动喉道 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湍流模型对插板式进气畸变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5
作者 甘甜 王如根 +1 位作者 张杰 李少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91-896,共6页
为得出一种较为准确的湍流模型,应用三种湍流模型对插板式进气畸变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与畸变实验实测数据的对比,研究不同湍流模型在插板式进气畸变计算中的预测能力。不同湍流模型计算出的出口流场畸变不同,重整化群k-ε模型得出高压区... 为得出一种较为准确的湍流模型,应用三种湍流模型对插板式进气畸变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与畸变实验实测数据的对比,研究不同湍流模型在插板式进气畸变计算中的预测能力。不同湍流模型计算出的出口流场畸变不同,重整化群k-ε模型得出高压区范围较大,S-A模型过渡区域范围大。结果表明:插板高度为畸变发生器内径的48%时,低压区范围角与实验值较为吻合,插板高度为畸变发生器内径的20%时,低压区范围角偏小。畸变指数的计算值以可实现化k-ε模型最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道 畸变 插板 湍流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子叶片开槽处理对单级压气机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敏 王如根 +1 位作者 白云 曾令君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4-118,共5页
基于利用叶片开槽出口射流控制附面层分离的思想,提出在静子叶片上从压力面向吸力面开槽的流动控制方案,设计了在静子叶片上部的两段式转折槽,并对静子叶片开槽处理后的单级压气机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静子叶片开槽处理可以显... 基于利用叶片开槽出口射流控制附面层分离的思想,提出在静子叶片上从压力面向吸力面开槽的流动控制方案,设计了在静子叶片上部的两段式转折槽,并对静子叶片开槽处理后的单级压气机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静子叶片开槽处理可以显著改善单级压气机性能,扩大流量工作范围,提高压气机的稳定性。进一步分析流场发现,槽道出口射流可以有效吹除叶片尾部吸力面附面层分离气流,控制附面层分离区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 航天推进系统 静子叶片开槽处理 流动控制 射流 附面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角度对流体控制矢量喷管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学邈 王如根 +2 位作者 张相毅 周敏 周向东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共4页
采用基于雷诺平均的三维N-S方程和RNGk-ε湍流模型对某型喷管射流注入时的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和试验数据符合良好。为研究射流注入角度对喷管流场的影响,数值模拟了9组射流角下的喷管流场,计算结果表明:射流垂直壁面注入时... 采用基于雷诺平均的三维N-S方程和RNGk-ε湍流模型对某型喷管射流注入时的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和试验数据符合良好。为研究射流注入角度对喷管流场的影响,数值模拟了9组射流角下的喷管流场,计算结果表明:射流垂直壁面注入时产生的推力矢量角最大,逆流注入气流对喷管流场的改变要明显大于顺流注入气流的影响,但产生的损失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 喷管流场 矢量角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缝和双缝射流注入对二元喷管推力矢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相毅 王如根 +1 位作者 周敏 徐学邈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9-632,共4页
利用RNGk-ε湍流模型,求解二维N-S方程对开缝注入射流后的二元收敛-扩散喷管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了单缝和双缝射流对喷管推力矢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固定射流总流量的前提下,较好的双缝射流方案在小落压比状态下得到的矢量效率... 利用RNGk-ε湍流模型,求解二维N-S方程对开缝注入射流后的二元收敛-扩散喷管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了单缝和双缝射流对喷管推力矢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固定射流总流量的前提下,较好的双缝射流方案在小落压比状态下得到的矢量效率要优于单缝射流方案;而在大落压比下单缝和双缝射流方案得到的矢量效率和推力系数基本相同;前后射流流量的分配对喷管矢量性能有着适度的影响,当将较多的流量分配在扩散段后缝处时,喷管可以获得更多的推力矢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位置 单缝 双缝 推力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热变化对激波诱导气动矢量喷管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飞飞 王如根 +1 位作者 赵彪 吴培根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19,共5页
采用基于雷诺平均的二维Navier-Stokes方程和RNGκ-ε湍流模型的有限体积法,考虑比热随温度的变化,对激波诱导气动矢量喷管的流动情况和性能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与平均定比热计算相比,变比热计算的喷管流动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 采用基于雷诺平均的二维Navier-Stokes方程和RNGκ-ε湍流模型的有限体积法,考虑比热随温度的变化,对激波诱导气动矢量喷管的流动情况和性能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与平均定比热计算相比,变比热计算的喷管流动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激波位置前移、激波强度减弱、喷管出口气流平均速度增大;进一步分析发现,与平均定比热计算相比,变比热计算的喷管推力系数、推力矢量角、推力矢量效率均有所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矢量喷管 激波诱导 射流 变比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分配对喉道气动偏转矢量喷管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敏 王如根 +1 位作者 张相毅 徐学邈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61,共4页
采用基于雷诺平均的二维N-S方程和RNGk-ε湍流模型对二元喷管喉道气动偏转矢量控制时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小扩张比、短扩散段喷管上,在喉道气动偏转矢量控制方案下主流可以实现亚声速偏转。在此基础上数值分析了喉部和... 采用基于雷诺平均的二维N-S方程和RNGk-ε湍流模型对二元喷管喉道气动偏转矢量控制时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小扩张比、短扩散段喷管上,在喉道气动偏转矢量控制方案下主流可以实现亚声速偏转。在此基础上数值分析了喉部和扩散段射流流量的分配对喷管流场的影响,研究表明要获得更大的推力矢量角,应该将更多的流量分配在扩散段射流缝处,经过计算得到较佳的扩散段射流流量和喉部射流流量分配比例大约为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道气动偏转 射流分配 推力矢量 喷管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