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碱性氨基酸添加对低盐乳化肠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孙启梦 吴雨奇 +4 位作者 赵亚楠 潘锦锋 董秀萍 白艳红 李胜杰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9-58,共10页
以含0.8%(m/m)食盐乳化肠为低盐对照组,含1.6%(m/m)食盐乳化肠为常盐对照组,在低盐基础上分别添加0.5%、1.0%、2.0%L-赖氨酸(L-lysine,Lys)和L-精氨酸(L-arginine,Arg)为实验组,通过测定肉糜pH值、流变学特性,乳化肠保水性、微观结构以... 以含0.8%(m/m)食盐乳化肠为低盐对照组,含1.6%(m/m)食盐乳化肠为常盐对照组,在低盐基础上分别添加0.5%、1.0%、2.0%L-赖氨酸(L-lysine,Lys)和L-精氨酸(L-arginine,Arg)为实验组,通过测定肉糜pH值、流变学特性,乳化肠保水性、微观结构以及4℃贮藏3、20 d的色泽、水分状态、水分分布、质构特性、脂肪氧化和蛋白氧化指标,探究添加碱性氨基酸对低盐乳化肠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盐含量对乳化肠各项品质指标均有负面影响,但随着Lys、Arg添加量的增加,肉糜pH值升高,乳化肠保水性、色泽、质构特性、水分分布均得到改善,微观结构更加致密,贮藏过程中脂肪和蛋白质氧化程度减弱。综上,Lys、Arg可有效改善低盐乳化肠因减盐导致的品质降低问题,在肉制品的加工与生产过程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肠 低盐 碱性氨基酸 L-赖氨酸 L-精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蛋白冷冻变性及其抗冻剂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34
2
作者 潘锦锋 沈彗星 +2 位作者 宋永令 尤娟 罗永康 《肉类研究》 2009年第6期9-15,共7页
低温贮藏是保存鱼蛋白的重要方法,然而鱼蛋白在低温下仍会发生冷冻变性并导致其功能特性的下降。本文讨论了鱼蛋白在冻藏或冰藏过程中冷冻变性的机理,总结了鱼蛋白冷冻变性的研究方法,并对鱼蛋白的抗冻保护剂种类、效果和机理作了较详... 低温贮藏是保存鱼蛋白的重要方法,然而鱼蛋白在低温下仍会发生冷冻变性并导致其功能特性的下降。本文讨论了鱼蛋白在冻藏或冰藏过程中冷冻变性的机理,总结了鱼蛋白冷冻变性的研究方法,并对鱼蛋白的抗冻保护剂种类、效果和机理作了较详细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蛋白 冷冻变性 抗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鲢鱼鱼糜在冻藏过程中理化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20
3
作者 潘锦锋 罗永康 《肉类研究》 2008年第9期45-49,共5页
研究了鲢鱼鱼糜在-10℃与-20℃冻藏过程中盐溶性蛋白含量、Ca2+-ATPase活性及保水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三项指标在冻藏过程中都显著下降,且呈现二段下降规律;三项指标的变化之间呈现一定的相关性;SDS-PAGE电泳显示,鲢鱼鱼糜蛋白在冻藏过... 研究了鲢鱼鱼糜在-10℃与-20℃冻藏过程中盐溶性蛋白含量、Ca2+-ATPase活性及保水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三项指标在冻藏过程中都显著下降,且呈现二段下降规律;三项指标的变化之间呈现一定的相关性;SDS-PAGE电泳显示,鲢鱼鱼糜蛋白在冻藏过程中形成了二硫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鱼糜 理化特性 肌动球蛋白 冷冻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加工过程中鲍鱼腹足蛋白间作用力及其质构特性 被引量:35
4
作者 邓丽 李岩 +3 位作者 董秀萍 王垚 辛丘岩 潘锦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307-316,共10页
为探究蛋白质形成凝胶过程中其化学作用力的变化规律以及与凝胶特性之间的关系,该文以鲍鱼腹足为原料,采用溶液分级提取方法,并结合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法,考察热加工中鲍鱼腹足蛋白间作用力及其质构特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加热... 为探究蛋白质形成凝胶过程中其化学作用力的变化规律以及与凝胶特性之间的关系,该文以鲍鱼腹足为原料,采用溶液分级提取方法,并结合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法,考察热加工中鲍鱼腹足蛋白间作用力及其质构特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升高(60、80、100℃),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鲍鱼腹足中间部位与边缘和过渡部位形成孔洞较小、排列紧密的网络结构,同时红外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蛋白二级结构发生明显变化,N-H弯曲和C-N伸缩振动较为明显,α-螺旋变为无规则卷曲结构,肌球蛋白疏水性增加,-S-S-形成。此时,对应离子键、氢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疏水键相对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二硫键、非二硫共价键含量呈上升趋势。进一步研究表明,各化学作用力与蛋白凝胶质构特性具有高度相关性。在较低温度下(60℃)离子键、氢键和疏水键对凝胶稳定性起主要作用,此时形成的凝胶较柔软;在较高温度下(80、100℃)二硫键、非二硫共价键为维持凝胶稳定的主要作用力,此时凝胶特性较佳,富有弹性、较好的凝聚性和回复性。该研究为热加工过程中鲍鱼腹足蛋白质变化的机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加工 温度 肌原纤维蛋白 胶原蛋白 疏水键 二硫键 凝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背腹部肌肉基本组成、质构及加工特性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垚 傅新鑫 +4 位作者 潘锦锋 吴琼 程沙沙 邵淑双 董秀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64-69,共6页
本实验将大菱鲆肌肉划分为上、下背部和上、下腹部,应用理化检测、质构测试及组织切片等方法探究各部位肌肉组织特征和加工过程中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各部位肌肉组织水分、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上背部水分含量较高,下腹部较低;下背... 本实验将大菱鲆肌肉划分为上、下背部和上、下腹部,应用理化检测、质构测试及组织切片等方法探究各部位肌肉组织特征和加工过程中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各部位肌肉组织水分、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上背部水分含量较高,下腹部较低;下背部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部位(P<0.05);脂肪、灰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上背部剪切力高于其他部位(P<0.05);下腹部硬度高于其他部位;各部位弹性无显著差异(P>0.05);咀嚼性与硬度指标成正相关。采用苦味酸酸性复红染色(van gieson,V-G)结果表明上背部与下背部、上腹部与下腹部之间组织结构差异不明显,背部肌肉组织较腹部紧密,肌束间隙小。各部位升温速率和达到中心温度稳定所需时间不同;随蒸制时间延长,背、腹部失重率和失水率增加,且腹部大于背部;背、腹部剪切力先下降后平稳,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本实验可为大菱鲆各部位肌肉组织特性的研究及加工过程中鱼肉品质的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组分 光镜 质地剖面分析 剪切力 失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鱼肌肉蒸制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被引量:14
6
作者 郑皎皎 吴琼 +4 位作者 王垚 范馨茹 董秀萍 辛丘岩 潘锦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0-95,共6页
采用理化检验、光学显微镜和质构分析法(TPA)对新鲜鲤鱼肌肉组织在蒸制过程中理化性质、微观结构和质构特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SDS-PAGE电泳法分析了流失液的蛋白形式,以期明确鲤鱼肌肉在蒸制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提出鲤鱼肌肉组织蒸制的... 采用理化检验、光学显微镜和质构分析法(TPA)对新鲜鲤鱼肌肉组织在蒸制过程中理化性质、微观结构和质构特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SDS-PAGE电泳法分析了流失液的蛋白形式,以期明确鲤鱼肌肉在蒸制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提出鲤鱼肌肉组织蒸制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表明:随加热时间延长,肌肉组织失重率、失水率和p H值呈上升趋势,肌原纤维蛋白提取率在2 min内迅速降低,而后缓慢降低。鱼肉蒸制后肌浆蛋白等水溶性蛋白流失,随时间延长蛋白质变性程度加深。加热过程中肌肉组织微观结构变化明显,纤维间隙逐渐增大直至纤维断裂。硬度、咀嚼性、回复性及剪切力均随加热时间延长而降低,在4 min后趋于平稳。综合分析,为保证营养价值和质构特性,规格为1.5 cm3的鲤鱼肌肉组织蒸制时间为4 min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 肌肉 蒸制 失水率 微观结构 TPA SDS-PAGE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鲟鱼生殖腺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邵淑双 范馨茹 +4 位作者 姜鹏飞 富志磊 潘锦锋 周大勇 董秀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351-354,共4页
研究了俄罗斯鲟鱼加工副产物生殖腺的基本营养成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为鲟鱼生殖腺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鲟鱼精巢的粗脂肪、粗蛋白及灰分含量(以湿基计)分别为75.20%、9.06%、0.10%,而鲟鱼卵巢的相应营养成分... 研究了俄罗斯鲟鱼加工副产物生殖腺的基本营养成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为鲟鱼生殖腺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鲟鱼精巢的粗脂肪、粗蛋白及灰分含量(以湿基计)分别为75.20%、9.06%、0.10%,而鲟鱼卵巢的相应营养成分含量分别为42.00%、5.96%、0.20%。精巢蛋白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质量分数的36.80%,而卵巢蛋白的相应数值为35.00%。精巢脂质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总量达到总脂肪酸的7.41%,而卵巢脂质的相应数值则为7.25%。综上,鲟鱼生殖腺富含脂质,可作为该副产物今后开发利用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鲟鱼 生殖腺 二十碳五烯酸(EPA)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鲑鱼肉和饲料中类胡萝卜素的分析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洋 郝若伊 +1 位作者 夏俪宁 潘锦锋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4-281,共8页
鱼肉和饲料中的虾青素分析方法对于研究鲑鱼肉色质量及饲料对其影响至关重要。本研究建立了北极红点鲑鱼肉类胡萝卜素的正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正己烷与异丙醇等度洗脱(93∶7,体积比),流速1.1mL/min,可实现18min内4种常... 鱼肉和饲料中的虾青素分析方法对于研究鲑鱼肉色质量及饲料对其影响至关重要。本研究建立了北极红点鲑鱼肉类胡萝卜素的正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正己烷与异丙醇等度洗脱(93∶7,体积比),流速1.1mL/min,可实现18min内4种常见鲑鱼类胡萝卜素包括虾青素、角黄素、β-胡萝卜素和玉米黄素的有效分离。研究结果显示,虾青素的回收率和变异系数值分别为97%和1.5%。正己烷和异丙醇复合溶剂提取的鱼肉样品与丙酮提取并经氨基固相萃取小柱纯化后的鱼肉样品的虾青素含量接近,但比丙酮提取样品中虾青素含量略低。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鱼肉虾青素含量分别为1.43mg/L和2.43mg/L。研究同时建立了鲑鱼饲料虾青素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80℃冷冻结合氨基固相萃取小柱纯化可去除饲料样品中的大部分脂肪。饲料中虾青素酯皂化的最佳条件为:0.10mol/L甲基化氢氧化钠,22℃,20min;或者0.12mol/L甲基化氢氧化钠,4℃,3h。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可用于鲑鱼肉和饲料中的虾青素分析,为相关研究带来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鲑鱼 虾青素 高效液相色谱 皂化 固相萃取 分光光度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多酚对马鲛鱼鱼糜凝胶特性的改善 被引量:14
9
作者 贾慧 夏俪宁 +3 位作者 李琦 徐畅 董秀萍 潘锦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0-95,共6页
以马鲛鱼鱼糜为原料,考察不同质量分数(0. 15%,0. 30%,0. 45%)的绿原酸(CHA),氧化绿原酸(OCHA),咖啡酸(CA),氧化咖啡酸(OCA)对其凝胶性能、保水力、水分分布、颜色和微观结构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CHA、OCHA、CA、OCA均可以增强鱼糜凝... 以马鲛鱼鱼糜为原料,考察不同质量分数(0. 15%,0. 30%,0. 45%)的绿原酸(CHA),氧化绿原酸(OCHA),咖啡酸(CA),氧化咖啡酸(OCA)对其凝胶性能、保水力、水分分布、颜色和微观结构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CHA、OCHA、CA、OCA均可以增强鱼糜凝胶的破断力和破断距离,而质量分数为0. 15%CHA,0. 30%OCHA,0. 15%CA和0. 30%OCA对鱼糜凝胶的破断力增强效果最为显著,相应的凝胶保水力也有所提高。低场核磁分析表明,4组凝胶的水分束缚能力增强,且与对照组相比,微观网络结构孔洞更小、更均一。绿原酸、咖啡酸的使用降低了鱼糜凝胶白度,但低浓度的多酚对颜色影响处于可接受范围。以上结果表明,使用适宜质量分数的绿原酸和咖啡酸或二者的氧化形式可增强马鲛鱼鱼糜凝胶性质并保持良好色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糜 绿原酸 咖啡酸 LF-NMR SEM 凝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酸和芦丁对马哈鱼鱼皮明胶凝胶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金文刚 尚美君 +1 位作者 刘洋 潘锦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3-129,共7页
为提高鱼皮明胶的凝胶性能,探究了不同质量分数单宁酸、芦丁及二者的氧化态(0%、2%、4%、6%和8%)对马哈鱼鱼皮明胶凝胶强度、色差、微观结构、T;弛豫性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为提高鱼皮明胶的凝胶性能,探究了不同质量分数单宁酸、芦丁及二者的氧化态(0%、2%、4%、6%和8%)对马哈鱼鱼皮明胶凝胶强度、色差、微观结构、T;弛豫性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和红外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2%~8%单宁酸和氧化单宁酸可显著提升马哈鱼鱼皮明胶凝胶强度(P<0.05);低剂量芦丁或氧化芦丁(2%~6%)对凝胶强度改善不显著,但添加量为8%时凝胶强度显著提高(P<0.05)。单宁酸或氧化单宁酸、芦丁轻微降低鱼皮胶冻L;值,提高a;和b;值,而氧化芦丁显著降低L;值,提升a;和b;值,颜色改变较显著。扫描电镜结果显示,2种多酚及其氧化态促进马哈鱼皮明胶形成孔洞小、均匀致密的结构。T;弛豫特性分析表明,2种多酚及其氧化态使鱼皮明胶中水分向低弛豫时间偏移,水分流动性降低。SDS-PAGE分析表明,多酚的添加未形成蛋白交联。红外光谱结果显示,2种多酚及其氧化态的介入致使鱼皮明胶酰胺A带向低波数移动。综合分析,添加单宁酸、芦丁及其氧化态可通过增强氢键作用,从而改善马哈鱼鱼皮明胶的凝胶性能。该研究可为马哈鱼皮明胶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哈鱼皮 明胶 单宁酸 芦丁 凝胶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熟化方式对预制鲍鱼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阳 刘文涛 +4 位作者 潘锦锋 姜鹏飞 张晓芳 秦磊 董秀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9-75,共7页
本研究以预制鲍鱼为研究对象,考察熟化方式(沸水煮制、蒸制、微波、真空隔水煮制)对其质量损失率、持水率、营养成分、质构特性、色泽及水分分布的影响,探究较适宜的加工方式。结果表明:蒸制、微波和真空隔水煮制样品质量损失率较低,持... 本研究以预制鲍鱼为研究对象,考察熟化方式(沸水煮制、蒸制、微波、真空隔水煮制)对其质量损失率、持水率、营养成分、质构特性、色泽及水分分布的影响,探究较适宜的加工方式。结果表明:蒸制、微波和真空隔水煮制样品质量损失率较低,持水力较高,与沸水煮制差异显著(P<0.05);蒸制样品蛋白质量分数和水分含量较高,为76.54%(干基)和78.90%;相比新鲜鲍鱼,蒸制和沸水煮制样品氨基酸种类齐全。熟化加工会造成鲍鱼肌肉质构特性的变化,蒸制、微波和真空隔水煮制样品的嫩度、弹性均优于沸水煮制样品,且差异显著(P<0.05)。低场核磁共振分析表明4种熟化方式下的鲍鱼不易流动水峰面积占总峰面积的90%以上,不易流动水变化与持水力结果变化一致。感官评定结果与各项指标趋势基本一致。综合以上结果,蒸制是鲍鱼较适宜的熟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化方式 鲍鱼 营养成分 质构 不易流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哈鱼鱼皮明胶提取温度和甘油质量浓度对其成膜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洋 夏俪宁 +2 位作者 贾慧 李琦 潘锦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36-242,共7页
明胶提取温度和甘油质量浓度是影响明胶膜性质的基本因素。本研究以马哈鱼(Oncorhynchus keta)鱼皮为原料,采用不同温度(40、50、60、70、80、90℃)提取明胶,考察不同甘油质量浓度(1.1、1.2、1.5 g/100 m L)下明胶膜的厚度、机械性能、... 明胶提取温度和甘油质量浓度是影响明胶膜性质的基本因素。本研究以马哈鱼(Oncorhynchus keta)鱼皮为原料,采用不同温度(40、50、60、70、80、90℃)提取明胶,考察不同甘油质量浓度(1.1、1.2、1.5 g/100 m L)下明胶膜的厚度、机械性能、光学性质、微观结构和红外特性。研究发现,40、50、60℃明胶膜的厚度高于70、80、90℃明胶膜的厚度(P<0.05)。50、60℃膜的拉伸强度(tensile strength,TS)高于70、80、90℃膜的(P<0.05);添加1.5 g/100 m L甘油,膜的断裂伸长率随提取温度升高而上升(P<0.05);50、70、80℃膜的TS随甘油质量浓度升高而下降(P<0.05)。色差分析表明,膜的a*值随提取温度升高而上升(P<0.05)。水蒸气透过率随提取温度和甘油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P<0.05)。明胶膜于200、280 nm波长处的透光率为0.00%,350~800 nm范围内的透光率为46.53%~74.57%,60℃膜的透光率低于40、50℃膜的透光率(P<0.05)。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膜的图谱呈现典型酰胺A、B、Ⅰ、Ⅱ、Ⅲ带,酰胺A带随提取温度的升高向低波数移动,且振幅随甘油质量浓度升高而增加。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膜的截面和表面未呈现明显断裂或空隙。以上结果表明,温度对马哈鱼鱼皮明胶膜的机械性能、透水性、颜色、透光率影响显著,甘油质量浓度仅对前二者影响显著,可通过优化提取温度与甘油质量浓度改善马哈鱼鱼皮明胶膜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皮 明胶膜 甘油 温度 机械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鱼、多宝鱼肌原纤维蛋白性质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夏俪宁 贾慧 +3 位作者 李琦 徐畅 董秀萍 潘锦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4-48,共5页
鱼类肌肉蛋白的组成与性质决定了其加工特性和产品特性。以牙鲆鱼和多宝鱼为研究对象,用SDS-PAGE分析二者肌肉蛋白的组成形式,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动态流变仪研究二者肌原纤维蛋白的热变特性、流变特性,以及乳化性和起泡性等蛋白... 鱼类肌肉蛋白的组成与性质决定了其加工特性和产品特性。以牙鲆鱼和多宝鱼为研究对象,用SDS-PAGE分析二者肌肉蛋白的组成形式,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动态流变仪研究二者肌原纤维蛋白的热变特性、流变特性,以及乳化性和起泡性等蛋白功能特性,并对以上性质进行比较。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牙鲆鱼肌浆蛋白在20.1~44.3 k Da间,较多宝鱼肌浆蛋白多两条特异条带,而牙鲆鱼肌原纤维蛋白在97.2~66.4 k Da处较多宝鱼多一条特异条带。DSC研究显示牙鲆鱼肌原纤维蛋白变性温度为39.98℃,高于多宝鱼的37.86℃,流变分析中,牙鲆鱼、多宝鱼肌原纤维蛋白损耗模量G″在30~40℃间均有流变特性转折点。二种鱼类肌原纤维蛋白的功能特性随着蛋白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乳化性结果显示,低浓度时牙鲆鱼肌原纤维蛋白乳化活性高于多宝鱼。起泡性研究显示,低浓度牙鲆鱼肌原纤维蛋白起泡性低于多宝鱼,中与高浓度时高于多宝鱼。同时随着浓度的升高,多宝鱼起泡性趋于稳定。研究结果表明,牙鲆鱼及多宝鱼的蛋白组成二者肌原纤维蛋白流变特性-乳化特性以及起泡性等功能特性均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鱼 多宝鱼 肌原纤维蛋白 流变特性 热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