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F-FDG-PET-CT模拟定位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珊丹 韩波 +2 位作者 潘慧莹 于丽娟 王瑞芝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700-705,共6页
背景与目的PET-CT通过功能影像与解剖影像的结合,有利于更加准确地勾画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放射治疗靶区,PET-CT定位可能成为放疗模拟定位的新平台,而提高精确放疗的疗效。本研究试图探讨18F-FDG-PET-CT对C... 背景与目的PET-CT通过功能影像与解剖影像的结合,有利于更加准确地勾画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放射治疗靶区,PET-CT定位可能成为放疗模拟定位的新平台,而提高精确放疗的疗效。本研究试图探讨18F-FDG-PET-CT对CT难以界定的NSCLC放疗计划的影响。方法对诊断明确的30例Ⅲ期NSCLC患者进行治疗体位的PET-CT扫描,扫描数据传入GE Advantage Sim6.0放疗工作站,放疗科医生与CT和核医学科医生分别根据CT、PET-CT融合图像进行临床分期与靶区勾画,并制定相应的放疗计划。选择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umor volume,PTV)、周围正常组织受量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PET-CT改变临床分期:10%(3/30)的病例分期升高,10%(3/30)的病例分期降低;②PET-CT改变GTV和PTV:60%(18/30)的病例靶体积缩小,40%(12/30)的病例靶体积增大,其中体积发生明显变化者(变化>25%)占56.67%(17/30),但全组GTV、PTV变化不明显(P>0.05);③PET-CT改变治疗计划参数:给予相同的靶区剂量60Gy/30次,PET参与后PTV变化者的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均发生相应的变化,但各项指标全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应用PET-CT模拟定位并勾画靶区,可避免靶区扩大或遗漏,对提高CT难以界定的Ⅲ期NSCLC靶区精确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肺肿瘤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期NP方案化疗与后程加速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被引量:2
2
作者 韩波 李瑛 +2 位作者 潘慧莹 钱茂森 王雪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6-48,51,共4页
目的:探讨同期NP方案化疗与后程加速调强适形放射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耐受性及疗效.方法:收治的56位患者,其中鳞癌32例,腺癌19例,大细胞未分化癌3例,腺鳞癌2例,KPS均70以上;按1997 UICC肺癌临床分期,Ⅲa期24例,Ⅲb期32例.化疗长春瑞... 目的:探讨同期NP方案化疗与后程加速调强适形放射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耐受性及疗效.方法:收治的56位患者,其中鳞癌32例,腺癌19例,大细胞未分化癌3例,腺鳞癌2例,KPS均70以上;按1997 UICC肺癌临床分期,Ⅲa期24例,Ⅲb期32例.化疗长春瑞滨(NVB)于第1、8天20 mg/m2,顺铂(DDP)于第1~5天20 mg/日静滴,28天一周期,共化疗4~6个周期.放疗先采取常规前后野对穿照射,4周剂量40Gy/20~21次以后改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包括原发病灶及转移淋巴结,剂量2.5~3.0Gy/次,5次/周,2~2.5周共2 5~30Gy/10~12次,总剂量为65~70Gy.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8.9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76.8%、48.2%.急性毒副作用白细胞与血小板降低发生率为92.9%、80.4%,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21.4%,放射性肺炎总发生率26.8%.结论:同期NP方案化疗与后程加速调强适形放射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耐受性良好,疗效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长春瑞滨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序贯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 被引量:2
3
作者 韩波 李瑛 +2 位作者 杨丽姝 潘慧莹 钱茂森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06-710,共5页
背景与目的: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otocellular carcinoma,PHC)的传统治疗手段是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TACE后对肿瘤局部实施高剂量放射治疗,有望降低TACE后周边肿瘤的复发。适形放射治疗(... 背景与目的: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otocellular carcinoma,PHC)的传统治疗手段是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TACE后对肿瘤局部实施高剂量放射治疗,有望降低TACE后周边肿瘤的复发。适形放射治疗(conformal radiation treatment,CRT)与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reatment,IMRT)技术使对肝脏肿瘤进行高剂量照射成为可能。本文旨在评价TACE序贯IMRT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耐受性及疗效。方法:1999年9月-2004年12月共治疗PHC72例,UICC1997肝癌分期标准为T2期14例,T3期39例,T4期19例;2001年广州分期Ⅰb期4例,Ⅱa期35例,Ⅱb期20例,Ⅲa期13例。TACE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固有动脉或其分支,注入5~20ml顺铂、表柔比星与40%碘化油混悬液,1~2mm明胶海绵栓塞肝动脉,4周1次,有门静脉癌栓不予栓塞。IMRT应用CORVUS3.0/5.0逆向治疗计划系统及MIMiC多叶调强准直器,(1.8~5.0)Gy/次,(3~5)次/周;总剂量(34.5~58.8)Gy/10-25次,L-Q方程换算等效常规照射剂量为(42~70)Gy;常规保肝治疗。结果:CR3例,PR53例,有效率(CR+PR)77.78%(56/72),中位生存时间24个月,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72.72%、47.22%、28.25%、16.89%、12.89%;一过性转氨酶升高20.83%(15/72),十二指肠溃疡2.78%(2/72)。结论:TACE序贯IMRT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耐受性良好,无严重的远期并发症。显示了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栓塞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原发性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策略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珊丹 韩波 +2 位作者 于丽娟 王瑞芝 潘慧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271-2274,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策略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拟行根治性放疗或手术的60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患者进行PET/CT检查。将入组患者根据其CT表现分为A(Ⅰ~Ⅱ期)、B(Ⅲ期)2组,各30例,再根据PET/CT扫描结...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策略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拟行根治性放疗或手术的60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患者进行PET/CT检查。将入组患者根据其CT表现分为A(Ⅰ~Ⅱ期)、B(Ⅲ期)2组,各30例,再根据PET/CT扫描结果重新分期,并比较两种分期结果及相应的治疗策略的变化。结果①PET/CT改变临床分期:PET/CT扫描使53.33%(32/60)的患者临床分期发生改变,包括3例的T分期、23例的N分期和9例的M分期发生改变;其中腺癌分期改变者65.85%(27/41),鳞癌分期改变者26.32%(5/19,P<0.05);中心型肺癌分期改变者34.29%(12/35),边缘型肺癌分期改变者57.14%(20/35,P<0.05)。②PET/CT改变治疗策略:全组9例患者因发现远处转移而从根治改为姑息治疗;拟行手术治疗的25例,其中32.00%(8/25)改行根治性放疗,20.00%(5/25)改行姑息治疗;拟行根治放疗的35例中,因分期升高11.43%(4/35)改为姑息放疗;因分期降低,5.71%(2/35)改为根治性手术。结论PET/CT扫描对NSCLC的临床分期有显著影响,并能改变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18F氟脱氧葡萄糖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绿色室温搅拌法合成银/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韩兴威 潘慧莹 郭帅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114-9120,共7页
采用一步室温搅拌法,以氧化石墨烯(GO)和AgNO3为原料,在不添加任何还原剂和形貌控制剂的条件下,利用GO和Ag^(+)的氧化还原电势差实现了银/氧化石墨烯(Ag/GO)纳米复合材料的绿色制备。采用SEM、TEM、FT-IR、XRD、UV-Vis、Raman和XPS对分... 采用一步室温搅拌法,以氧化石墨烯(GO)和AgNO3为原料,在不添加任何还原剂和形貌控制剂的条件下,利用GO和Ag^(+)的氧化还原电势差实现了银/氧化石墨烯(Ag/GO)纳米复合材料的绿色制备。采用SEM、TEM、FT-IR、XRD、UV-Vis、Raman和XPS对分别对所得Ag/GO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产物中Ag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6.5 nm,且在GO表面均匀分布。并以4-硝基苯酚的催化还原反应和甲基蓝的催化降解过程为模型考察了所制备的Ag/GO的催化性能。所得Ag/GO纳米复合材料在上述催化过程中表现优异,两个催化模型均遵循一级催化动力学反应规律,对应的一级催化动力学常数分别为0.8678和0.4105 min-1,均高于现有报道中的同类材料。本文所报道的材料制备方法绿色、简便,具有推广价值,所得材料催化性能优异,在工业催化和环保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纳米颗粒 氧化石墨烯 纳米复合材料 绿色制备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