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水稻育种的变迁与展望(上)
1
作者 洪德林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7-19,共3页
日本水稻育种的变迁与展望(上)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洪德林日本的稻作是在绳文时代后期从中国传去的。其后2000多年,稻米对推动日本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稻品种的改良从明治以后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对提高产量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日本水稻育种的变迁与展望(上)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洪德林日本的稻作是在绳文时代后期从中国传去的。其后2000多年,稻米对推动日本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稻品种的改良从明治以后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对提高产量起到了核心的作用。特别是1927年国家育种组织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种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水稻育种的变迁与展望(下)
2
作者 洪德林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2-25,共4页
日本水稻育种的变迁与展望(下)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洪德林三、品种改良的课题与方向1.传统的好食味型优良品种的开发作为主食米饭用的品种栽培面积,1989年度前10位的品种合计为115.3万ha,约占水稻栽培面积的62.1... 日本水稻育种的变迁与展望(下)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洪德林三、品种改良的课题与方向1.传统的好食味型优良品种的开发作为主食米饭用的品种栽培面积,1989年度前10位的品种合计为115.3万ha,约占水稻栽培面积的62.1%,是前一年的108.9%。与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种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稻2个杂种F_1种子活力和劣变处理后生化性状的比较 被引量:11
3
作者 朱世杨 洪德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396-400,共5页
为明确杂交稻种子在储藏过程中品种间抗老化能力的差异,采用人工老化方法研究了杂交籼稻"汕优63"F1和"特优559"F1种子活力,比较了2品种劣变后9个生化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种子活力,SOD、POD、CAT、脱氢酶活性,可... 为明确杂交稻种子在储藏过程中品种间抗老化能力的差异,采用人工老化方法研究了杂交籼稻"汕优63"F1和"特优559"F1种子活力,比较了2品种劣变后9个生化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种子活力,SOD、POD、CAT、脱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种子老化而降低,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可溶性糖和MDA含量随种子老化增加。劣变后"特优559"的SOD、POD、CAT、脱氢酶活性降低程度及可溶性糖和MDA含量增加程度比"汕优63"低,说明"特优559"抗老化能力比"汕优63"强。SOD、POD、CAT、脱氢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种子活力极显著正相关,电导率、可溶性糖、MDA含量与种子活力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劣变 种子活力 生化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异交相关性状对外源赤霉素敏感性的QTL定位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付淑换 郭媛 +2 位作者 刘健 徐奇 洪德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450-4453,4456,共5页
[目的]定位粳稻异交相关性状对外源赤霉素敏感性的QTL,为选育和改良高敏感性不育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粳稻秀水79与C堡及其杂交后代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260个株系为研究材料,研究其4个异交相关性状对外源赤霉素处理的敏感性并利用... [目的]定位粳稻异交相关性状对外源赤霉素敏感性的QTL,为选育和改良高敏感性不育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粳稻秀水79与C堡及其杂交后代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260个株系为研究材料,研究其4个异交相关性状对外源赤霉素处理的敏感性并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CIM)对其QTL进行定位。[结果]控制剑叶角度对赤霉素敏感性的QTL共有3个,分别位于第3、9、9染色体上,其贡献率分别为5.59%,13.00%和11.80%,增效等位基因分别来自秀水79、C堡和C堡;控制株高对赤霉素敏感性的QTL共有2个,分别位于第1和8染色体上,其贡献率分别为8.46%和10.97%,增效等位基因分别来自秀水79和C堡;控制第1节间长度对赤霉素敏感性的QTL只有1个,位于第3染色体上,其贡献率为0.05%,增效等位基因来自C堡;控制第2节间长度对赤霉素敏感性的QTL也只有1个,位于第1染色体上,其贡献率为7.34%,增效等位基因来自C堡。[结论]该研究结果对减少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外源赤霉素的使用量、节约制种成本、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异交相关性状 外源赤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籼稻珍汕97B改良新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道品 朱世杨 +2 位作者 张永鑫 郑伟 洪德林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45-850,共6页
为探究早籼稻珍汕97B改良新不育系的配合力和稻米品质,以珍汕97A为对照,利用珍汕97B改良的6个不育系,与7个早杂恢复系按照NCⅡ遗传设计配制成49个杂交组合。结果表明,新改良不育系及其配制组合的产量和品质性状配合力比珍汕97A有明显改... 为探究早籼稻珍汕97B改良新不育系的配合力和稻米品质,以珍汕97A为对照,利用珍汕97B改良的6个不育系,与7个早杂恢复系按照NCⅡ遗传设计配制成49个杂交组合。结果表明,新改良不育系及其配制组合的产量和品质性状配合力比珍汕97A有明显改善。其中,不育系珍品A分别在产量、总粒数和结实粒数上一般配合力效应最好,品质性状较好,在育种上有较好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珍汕97B 不育系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籼稻F_1种子的引发技术研究
6
作者 朱世杨 洪德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14-1015,1017,共3页
用不同浓度PEG、PVA、KNO3、PEG+KNO3、PVA+KNO3对杂交籼稻汕优63和特优559 F1种子进行引发效果研究,结果表明:2.0%PVA处理汕优63、1.5%PVA处理特优559 24 h,引发效果最佳。
关键词 籼稻 F1种子 引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水稻三系不育系楠丰9A的选育和应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卢华金 杨文清 +4 位作者 楼珏 阮柏苗 郑国楚 陈国光 洪德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17198-17200,17205,共4页
楠丰9A是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中籼野败型三系不育系。该不育系不育性稳定,花粉败育率99.99%,典败率97.53%;柱头紫色,午前花占67.0%,柱头总外露率71.62%,其中双外露率30.95%;株型适中,分蘖力强,穗大粒多;配合力强,穗数、穗总粒数... 楠丰9A是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中籼野败型三系不育系。该不育系不育性稳定,花粉败育率99.99%,典败率97.53%;柱头紫色,午前花占67.0%,柱头总外露率71.62%,其中双外露率30.95%;株型适中,分蘖力强,穗大粒多;配合力强,穗数、穗总粒数非加性效应显著,株高、结实率则有一定负面作用;高胶稠度,中低直链淀粉含量,中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2009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三系不育系 楠丰9A 选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