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中部沿黄灌区连作对马铃薯植株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0
1
作者 沈宝云 刘星 +3 位作者 王蒂 孟品品 张俊莲 邱慧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9-699,共11页
甘肃省中部沿黄灌区是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基地,然而突出的连作障碍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马铃薯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研究于2010年在地处该区的白银市景泰县进行田间试验,以当地主栽的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大西... 甘肃省中部沿黄灌区是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基地,然而突出的连作障碍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马铃薯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研究于2010年在地处该区的白银市景泰县进行田间试验,以当地主栽的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大西洋"为试验材料,以轮作地块作为对照,选取相邻的连作1~5 a马铃薯种植地块,研究连作对马铃薯植株的生物效应,试图从植株的生理生态特性入手探明马铃薯连作障碍的原因。结果表明,与轮作地块(即不连作)相比,连作1 a和2 a马铃薯块茎产量无显著变化,但自连作3 a开始出现显著下降,降低44%-56%,表现出明显的连作障碍,从产量上看,两年应是当地马铃薯连作的最佳终止时间。从产量构成分析,单薯重量下降是导致连作马铃薯产量下降的重要原因。马铃薯植株根、茎、叶和块茎的生物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而下降,而根冠比相反。植株光合生理受连作影响显著,Pn、Gs和Tr随连作年限的延长显著下降,Ci则表现上升趋势。叶绿体荧光特征则表现为F0随连作年限的延长而逐渐下降,Fv/Fm、ΦPSII和qP逐渐上升。植株叶片SOD、POD和CAT活性表现出随着连作年限延长先上升后下降的特征。与不连作相比,连作1 a和2 a马铃薯叶片的MDA含量无显著变化,但连作3~5 a增加4~6倍。随连作年限延长,植株根系活力、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显著下降,根系形态包括总根长、表面积和根尖数则逐渐增加,而根直径和根体积无变化。结果表明,马铃薯连作障碍的产生除了与光合生理有关的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和形态学的改变有关外,还可能与马铃薯植株体内的激素代谢水平有关,这些因素在整体上导致了马铃薯库源关系的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连作 产量 生物量 光合生理 细胞保护酶系统 根系形态与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块茎GBSS Ⅰ基因的cDNA克隆及其序列特征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沈宝云 刘玉汇 +1 位作者 张俊莲 王蒂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共8页
以马铃薯普通栽培种"甘农薯2号"块茎为材料,利用RNA提取试剂盒提取总RNA,通过RT-PCR技术和DNA序列测定分析,证实获得了马铃薯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 I)基因的cDNA序列。该cDNA全长1824bp,包括607个氨基酸和1个终止密码子序... 以马铃薯普通栽培种"甘农薯2号"块茎为材料,利用RNA提取试剂盒提取总RNA,通过RT-PCR技术和DNA序列测定分析,证实获得了马铃薯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 I)基因的cDNA序列。该cDNA全长1824bp,包括607个氨基酸和1个终止密码子序列,且与原序列(accession number X58453)同源性为99.78%,但与其他科植物GBSS基因的同源性较低,注册该基因到GenBank中,注册号为EU403426。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预测GBSS I基因cDNA序列编码的蛋白质功能和结构,结果发现,该蛋白与其他15种植物GBSS蛋白一样,具有3个完全保守区域,并具许多重要功能位点,且与农杆菌淀粉合成酶具有相似三级结构模型,表明该蛋白具淀粉合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基因 RT-PCR技术 DNA序列分析 蛋白质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沿黄灌区连作马铃薯根区土壤有机物GC-MS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沈宝云 李朝周 +6 位作者 余斌 张俊莲 王蒂 白江平 王文 康小华 王海龙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共7页
对轮作(前3 a均种植玉米)和连作(连续4 a种植马铃薯)条件下马铃薯"大西洋"品种出苗期和落花期根区土壤溶液进行GC-MS测定,研究连作逆境下马铃薯根系分泌物的自毒物质。结果发现,两种根区土壤溶液中匹配度80%以上的有机物均检... 对轮作(前3 a均种植玉米)和连作(连续4 a种植马铃薯)条件下马铃薯"大西洋"品种出苗期和落花期根区土壤溶液进行GC-MS测定,研究连作逆境下马铃薯根系分泌物的自毒物质。结果发现,两种根区土壤溶液中匹配度80%以上的有机物均检测出烃、苯、酸、醇、酯、醛、酮,酰胺及其烃衍生物,其中出苗期有13种有机物是连作土壤溶液中独有物质,且含量最高的是丙酸丙酯(22.335%),最低的是2-十一烯醛(0.258%)。落花期连作土壤溶液中新增有机化合物7种,其中十六烷酸丙基酯也称棕榈酸丙基酯是植物自毒物质。比对出苗期和落花期两种土壤溶液有机物,确定12种化合物〔壬烷、丙酸丙酯、辛醛、二丁基羟基甲苯、1,2-苯二甲酸二(2-甲基丙基)酯、2,6-二甲基壬烷、2-辛烯醛、2-十一烯醛、1-十二烯、1-十三烷醇、1-十五碳烯、5-十八烯〕不是马铃薯自毒化合物。落花期连作土壤溶液中独有的N,N-二甲基甲酰胺化合物也是出苗期连作土壤独有物质,其浓度为0.455%(出苗期)和0.699%(落花期),该物质是否为自毒物质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轮作 连作 土壤有机物 GC-M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干旱灌区连作马铃薯根际土壤中镰刀菌的变化 被引量:63
4
作者 牛秀群 李金花 +3 位作者 张俊莲 沈宝云 柴兆祥 王蒂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6-243,共8页
为了深入了解根际土壤镰刀菌分布与马铃薯连作之间的关系,以"大西洋"品种为试材,采用根残体分离法,研究了轮作和连作茬口的马铃薯根际土壤中镰刀菌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不同茬口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到8个种的镰刀菌,玉米-马铃薯轮作... 为了深入了解根际土壤镰刀菌分布与马铃薯连作之间的关系,以"大西洋"品种为试材,采用根残体分离法,研究了轮作和连作茬口的马铃薯根际土壤中镰刀菌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不同茬口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到8个种的镰刀菌,玉米-马铃薯轮作茬口的优势种为再育镰孢,分离频率为23.34%;连作1~3年茬口的优势种均为茄病镰孢,分离频率分别为30.78%,37.70%和45.48%。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马铃薯根际土壤镰刀菌数量呈上升趋势,但不同菌种的数量变化趋势各异,尖孢镰孢、茄病镰孢呈上升趋势,黄色镰孢、再育镰孢呈下降趋势,木贼镰孢变化较为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 马铃薯 连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障碍对干旱地区不同马铃薯品种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余斌 沈宝云 +5 位作者 王文 邱慧珍 刘鑫 李朝周 张俊莲 王蒂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47,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连作障碍对干旱地区8个马铃薯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总体上抑制了8个品种马铃薯的株高、茎粗、商品率、单株产量和总产量,但抑制程度因马铃薯品种不同而异,其中‘青薯2号’的平均总产量和平均单株产量最高,分别为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连作障碍对干旱地区8个马铃薯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总体上抑制了8个品种马铃薯的株高、茎粗、商品率、单株产量和总产量,但抑制程度因马铃薯品种不同而异,其中‘青薯2号’的平均总产量和平均单株产量最高,分别为518.07kg和5.11kg;‘大西洋’的平均商品率最高为75.01%;‘费乌瑞它’的平均总产量最低为276.74kg;‘陇薯3号’的平均单产最低为3.56kg;‘青薯9号’商品率最低为62.69%.综合评价8个马铃薯品种,‘青薯2号’抗(耐)连作障碍能力相对最强,‘费乌瑞它’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不同品种 连作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马铃薯对抗性酶及生物学特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裴国平 王蒂 +2 位作者 张俊莲 沈宝云 杨乾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第6期34-37,共4页
以加工型马铃薯大西洋为供试材料,研究了马铃薯在不同连作年限(连作0~3年)、不同生育时期(现蕾期、盛花期、成熟期)的3项生理学指标(丙二醛、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和4项生物学指标(株高、叶面积、植物组织相对含水量、产量)... 以加工型马铃薯大西洋为供试材料,研究了马铃薯在不同连作年限(连作0~3年)、不同生育时期(现蕾期、盛花期、成熟期)的3项生理学指标(丙二醛、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和4项生物学指标(株高、叶面积、植物组织相对含水量、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植株叶片中丙二醛和脯氨酸的含量随之增大,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增强,株高、叶面积、植物组织含水量和产量都降低,连作形成一种逆境环境,对马铃薯正常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连作 酶活性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区狭叶香蒲人工栽培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袁宜如 邹峥嵘 +1 位作者 高光林 沈宝云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6期172-172,共1页
简要介绍了狭叶香蒲的生物学特性,并就鄱阳湖地区狭叶香蒲人工栽培技术进行了摸索,从种植地选择、整地、定植、繁殖方法、养护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 狭叶香蒲 特性 人工栽培技术 鄱阳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伴发焦虑抑郁状态201例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沈宝云 《北方药学》 2014年第2期133-133,共1页
目的:分析失眠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为其提供更为有益的治疗措施。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201例失眠患者进行测评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失眠合并焦虑或抑郁者分别为54... 目的:分析失眠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为其提供更为有益的治疗措施。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201例失眠患者进行测评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失眠合并焦虑或抑郁者分别为54.7%和50.2%,失眠合并焦虑及抑郁者占30%,失眠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失眠与焦虑、抑郁相互影响,以失眠为主诉的患者,不可忽视其焦虑抑郁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焦虑抑郁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对藜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6
9
作者 杨宏伟 刘文瑜 +1 位作者 沈宝云 李朝周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6-153,共8页
本研究报道了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藜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以确定藜麦的耐盐阈值,为藜麦在盐渍土地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藜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均产生显著影响,主要表现为,1)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 本研究报道了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藜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以确定藜麦的耐盐阈值,为藜麦在盐渍土地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藜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均产生显著影响,主要表现为,1)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藜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当NaCl浓度达到3.0%时,藜麦种子几乎不发芽;2)幼苗叶片含水量逐渐降低,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及O_2^-·产生速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NaCl浓度为1.8%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呈降低的趋势;3)NaCl胁迫显著抑制了藜麦幼苗株高、茎粗的增加,根长的生长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NaCl浓度为1.8%时根长最长,达到11.73cm。说明低浓度(≤1.8%)NaCl处理对藜麦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的NaCl处理则对其有抑制作用。藜麦耐盐阈值为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 藜麦 种子萌发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种子皂苷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冯焕琴 徐雪风 +3 位作者 杨宏伟 沈宝云 胡静 李朝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16-221,227,共7页
目的:比较藜麦种子皂苷的不同提取方法,确定最佳提取条件。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甲醇回流法和乙醇回流法三种不同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液浓度和料液比。结果:藜麦种子皂苷提取的... 目的:比较藜麦种子皂苷的不同提取方法,确定最佳提取条件。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甲醇回流法和乙醇回流法三种不同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液浓度和料液比。结果:藜麦种子皂苷提取的最佳方法为超声提取法,最佳提取条件为在60℃温度,90%乙醇浓度,1∶15 g/m L的料液比条件下提取1 h,在此条件下皂苷含量为5.06 mg/g。结论:超声提取法适宜提取藜麦种子皂苷,该研究可为藜麦种子皂苷的提取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皂苷 正交实验 超声提取法 甲醇回流法 乙醇回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蜜瓜不同采收期对品质及贮运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建农 沈宝云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6-17,共2页
甜瓜的品质除受品种特性、栽培条件等因素影响外,适宜的采收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着果实的风味,甜度和外观,还涉及到贮藏运输的性能。近年来,甜瓜新品种——黄河蜜在生产上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丰富了市场甜瓜的种类。但其部分品... 甜瓜的品质除受品种特性、栽培条件等因素影响外,适宜的采收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着果实的风味,甜度和外观,还涉及到贮藏运输的性能。近年来,甜瓜新品种——黄河蜜在生产上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丰富了市场甜瓜的种类。但其部分品质、风味较差,其原因除与栽培管理有关外,主要是采收时间不适所致。为了进一步了解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采收期以提高甜瓜上市品质,我们于1987年在甘肃农大瓜研所(武威黄羊镇)做了如下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密瓜 甜瓜 品质 贮藏 水果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黄粉蚜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沈宝云 范学颜 +2 位作者 宋国忠 化兰 王秀兰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80-383,共4页
通过田间采样和室内饲养观察表明,梨黄粉蚜生活周期为同寄主全周期型,在景泰地区年发生5~6代。以受精卵主要聚集在果苔帽下越冬,翌年春,日均温达9~7℃以上时,越冬卵始孵化,4月中至5月初为孵化盛期,末期持续至6月中、下旬。
关键词 梨黄粉蚜 生物学 生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美施对杏树生长与结果的影响
13
作者 王斌 任诚 +1 位作者 范学颜 沈宝云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23-23,共1页
高美施对杏树生长与结果的影响王斌,任诚范学颜,沈宝云(甘肃省农科院果树所兰州730070)(甘肃省景泰条山农场)高美施(KOMIXUA—102)是美国O.E.I公司研制的有机腐殖酸液肥,在柑桔、梨、瓜、菜上使用,可强... 高美施对杏树生长与结果的影响王斌,任诚范学颜,沈宝云(甘肃省农科院果树所兰州730070)(甘肃省景泰条山农场)高美施(KOMIXUA—102)是美国O.E.I公司研制的有机腐殖酸液肥,在柑桔、梨、瓜、菜上使用,可强化根系的吸收能力,促进开花结果,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树 生长 结果 高美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甘肃省中部沿黄灌区马铃薯产量、土壤矿质氮水平及氮肥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9
14
作者 高怡安 程万莉 +4 位作者 张文明 李亚娟 沈宝云 王蒂 邱慧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4-60,68,共8页
【目的】为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过量施用化肥的负面作用.【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马铃薯块茎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土壤矿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的各处理产量均高于100%化肥的处理(T2... 【目的】为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过量施用化肥的负面作用.【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马铃薯块茎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土壤矿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的各处理产量均高于100%化肥的处理(T2),以200kg/667m2普通有机肥替代10%化肥处理(T3)的增产幅度最大,为12.6%;单施有机肥在短期内不能提高马铃薯块茎产量.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可提高N肥利用效率,以200kg/667m2普通有机肥替代20%化肥处理(T5)最高,比T2提高了24.8%.与不施肥的对照(T1)和单施有机肥的处理(T9和T10)相比,施用化肥能明显提高0~40cm土层硝态氮的含量.不同处理未对土壤铵态氮含量造成显著影响.0~40cm土层矿质氮变化量与化肥施肥比例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能够保持(提高)产量,其中以200kg/667m2有机肥替代10%~30%化肥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有机肥 矿质氮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质量及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宋佳承 王天 +3 位作者 闫士朋 张俊莲 沈宝云 李朝周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90-499,共10页
为探究轮作藜麦、玉米及连作对马铃薯根系生理及根系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比较了3种种植模式(轮作藜麦、轮作玉米及连作)对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环境、根系生理、根系发育及植株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减轻马铃薯连作障碍、筛选较好的轮作模式提... 为探究轮作藜麦、玉米及连作对马铃薯根系生理及根系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比较了3种种植模式(轮作藜麦、轮作玉米及连作)对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环境、根系生理、根系发育及植株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减轻马铃薯连作障碍、筛选较好的轮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轮作藜麦、玉米明显降低土壤pH,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增强土壤肥力相关酶的活性,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和细菌与真菌数量比值(B/F),降低真菌数量,改善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环境,对植株生长发育起到促进作用,表现在马铃薯的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根干重、单株薯重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2)轮作藜麦、玉米使得马铃薯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上升,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减少,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表明通过轮作藜麦和玉米使得连作对马铃薯植株造成的胁迫得到了一定程度缓解。(3)轮作藜麦、玉米显著提高了马铃薯根系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和根尖数,说明轮作藜麦及玉米促进了马铃薯根系的生长发育,这与轮作藜麦及玉米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及促进马铃薯地上部分的发育相对应。比较轮作藜麦及轮作玉米的整体表现,以轮作玉米调控马铃薯连作障碍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轮作 根际土壤 根系生理 根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泡及催芽对藜麦籽粒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郭谋子 胡静 +4 位作者 李志龙 沈宝云 陈霞珍 马绍丽 李朝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65-168,196,共5页
以甘肃条山农林科研所培育的藜麦种子为研究材料,通过45℃热水浸种30 min,再用25℃温水浸泡25 min,滤干水分后放置于25℃培养箱内培养30 min的催芽处理,检测分析处理前后藜麦种子中蛋白质、粗脂肪、总淀粉、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维生素... 以甘肃条山农林科研所培育的藜麦种子为研究材料,通过45℃热水浸种30 min,再用25℃温水浸泡25 min,滤干水分后放置于25℃培养箱内培养30 min的催芽处理,检测分析处理前后藜麦种子中蛋白质、粗脂肪、总淀粉、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维生素、黄酮、膳食纤维、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等营养成分的变化。研究表明,经催芽处理后,藜麦种子中脂肪、淀粉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由于发生水解反应含量降低,部分维生素(VC、VE和叶酸)由于含水量的增加相对含量也有所降低;而游离态的氨基酸、VB1、VB2、膳食纤维和黄酮类化合物活性成分含量均有升高,藜麦营养更加均衡合理,营养品质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营养成分 浸泡催芽 营养价值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肥施用量及基追比对藜麦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康小华 沈宝云 +7 位作者 王海龙 张俊莲 胡静 郭谋子 李志龙 陈霞珍 马绍丽 袁海丽 《农学学报》 2017年第12期34-37,共4页
藜麦在中国的种植刚刚起步,尚处在引种和试种植阶段,虽在品种选育、栽培模式、种植密度等方面有些研究,但在水分管理和肥料利用上鲜有报道。‘条藜1号’是条山农林科学研究所培育的藜麦新品种,本试验对该品种不同氮肥施用量及基追比对... 藜麦在中国的种植刚刚起步,尚处在引种和试种植阶段,虽在品种选育、栽培模式、种植密度等方面有些研究,但在水分管理和肥料利用上鲜有报道。‘条藜1号’是条山农林科学研究所培育的藜麦新品种,本试验对该品种不同氮肥施用量及基追比对产量、经济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氮对藜麦有明显的增产作用,而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及基追比例是藜麦高产的重要因素,当施氮量为60 kg/hm^2、基追比为1:2时,藜麦植株的各项性状指标表现良好、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施用量 基追比 藜麦 产量 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