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1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桐城派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笔谈
1
作者
汪孔丰
董根明
叶当前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时代的呼唤,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是中华民族的期盼,也是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的崇高使命。新时代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时代的呼唤,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是中华民族的期盼,也是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的崇高使命。新时代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学术资源,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提升原创能力和水平。“桐城派研究”是《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重点特色栏目,以“厚植民族文化基因,弘扬桐城文化精华”为宗旨,重点关注明清桐城文化与清代桐城派研究。2019年“桐城派研究”入选“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2020年“桐城派研究”被评为“华东地区期刊优秀栏目”。2022年“桐城派研究”被评为安徽省期刊“精品栏目”。本期专设“桐城派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笔谈,刊发汪孔丰《近代桐城派的文化自觉及其当代价值》、董根明《桐城派的史学经世思想》、叶当前《桐城派文献的收集、保护与传承》3篇论文,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桐城文化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体系
精品栏目
师范大学学报
特色栏目
学术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桐城派诗文批评的新进展
2
作者
汪孔丰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1,共1页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郭绍虞先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建构了极具洞察力的学术判断:“清代文论以古文家为中坚,而古文家之文论又以桐城派为中坚。有清一代的古文,前前后后殆无不与桐城生关系。……由清代的文学史言,由清代的文学批评言...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郭绍虞先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建构了极具洞察力的学术判断:“清代文论以古文家为中坚,而古文家之文论又以桐城派为中坚。有清一代的古文,前前后后殆无不与桐城生关系。……由清代的文学史言,由清代的文学批评言,都不能不以桐城为中心。”这一经典论断揭示出,桐城派的文学批评问题实为清代文论研究的枢轴性命题。其学术价值的深入开掘,不仅关乎清代文学史谱系的重构,更能为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建构提供重要的历史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
诗文批评
桐城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末明初移民与明清桐城文化的兴盛
被引量:
2
3
作者
汪孔丰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0-104,共5页
元末明初,由于战乱等原因,许多徽州、江西等地移民纷纷卜居桐城。经过数代人的努力,通过科举入仕,这些移民逐渐由普通的耕读之家发展成为声势显赫的著姓望族。这些望族的形成,为明清时期桐城文学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以及文献之邦的建设...
元末明初,由于战乱等原因,许多徽州、江西等地移民纷纷卜居桐城。经过数代人的努力,通过科举入仕,这些移民逐渐由普通的耕读之家发展成为声势显赫的著姓望族。这些望族的形成,为明清时期桐城文学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以及文献之邦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蓄了更为持久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末明初
移民
桐城
望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姚濬昌与曾国藩幕府
被引量:
2
4
作者
汪孔丰
《贵州文史丛刊》
2013年第1期73-78,共6页
姚濬昌是同光年间桐城诗派的重要诗人。青年时期,他在曾国藩幕府曾客居过近五年时间。这期间,他在曾国藩的引荐下,曾师从西南巨儒莫友芝,在学术理念、文学思想等方面获益良多。此外,他还与曾国藩幕府中的诸多宾僚有所交游。总而言之,这...
姚濬昌是同光年间桐城诗派的重要诗人。青年时期,他在曾国藩幕府曾客居过近五年时间。这期间,他在曾国藩的引荐下,曾师从西南巨儒莫友芝,在学术理念、文学思想等方面获益良多。此外,他还与曾国藩幕府中的诸多宾僚有所交游。总而言之,这段曾国藩幕府生涯对姚濬昌的人生发展、学术思想、文学主张及创作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诗派
姚濬昌
曾国藩幕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俗学教学视阈下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被引量:
3
5
作者
汪孔丰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2期30-34,共5页
在民俗学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可在"自主—合作"教学方式的引导下,以文化自觉意识去自主建构民俗知识,发现和认同家乡民俗,并由此生发对家乡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与传承意识。这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民俗学
文化自觉
家乡民俗
文化遗产
人文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姚莹“经济”说新探
被引量:
3
6
作者
汪孔丰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89-93,共5页
姚莹是嘉道时期桐城派的重要传人。他提出的"经济"说有着时代需求、桐城传统、家庭授受、友朋呼应、个人志趣等多重背景因素。其"经济"说的内涵,应与他的"义理"、"文章"、"多闻"三...
姚莹是嘉道时期桐城派的重要传人。他提出的"经济"说有着时代需求、桐城传统、家庭授受、友朋呼应、个人志趣等多重背景因素。其"经济"说的内涵,应与他的"义理"、"文章"、"多闻"三说联系起来加以审视,四者之间既可独立,又相互关联。姚莹"经济"说对嘉道以降桐城学风与文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莹
“经济”说
桐城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清桐城母教传统述论
被引量:
2
7
作者
汪孔丰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0-14,共5页
母教传统是明清时期桐城教育中一个特别重要的文化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除了外部社会教育氛围的影响外,也与当地重视女训有关。就母教内容来说,它以德教为先,兼重诗书教育。就施教影响而言,母教对桐城的人才培养、家族文化传承、地域风...
母教传统是明清时期桐城教育中一个特别重要的文化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除了外部社会教育氛围的影响外,也与当地重视女训有关。就母教内容来说,它以德教为先,兼重诗书教育。就施教影响而言,母教对桐城的人才培养、家族文化传承、地域风习养成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对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
母教传统
德教
家庭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代桐城派诗学的新变:论姚永概的诗学观
被引量:
2
8
作者
汪孔丰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31-35,共5页
姚永概是清末民初极为重要的桐城派作家,也是光宣诗坛上颇具影响力的诗人。在文学创作方面,他认为学、才、境是构建文学的三个缺一不可的要素;在艺术表现方面,他主张作诗要注重寄托,要真实表现自我。在师法对象上,他主张兼宗唐宋,扩大...
姚永概是清末民初极为重要的桐城派作家,也是光宣诗坛上颇具影响力的诗人。在文学创作方面,他认为学、才、境是构建文学的三个缺一不可的要素;在艺术表现方面,他主张作诗要注重寄托,要真实表现自我。在师法对象上,他主张兼宗唐宋,扩大取法对象的范围。他的诗学观念一方面体现出他对桐城派诗学传统的继承,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他在桐城派诗学方面的开拓与创新。他的诗论可以视为清末民初桐城派诗学思想的代表,可为我们了解近代桐城派在诗学上的理论建树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姚永概
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桐城三祖”视域下的姚范及其地位平议
被引量:
1
9
作者
汪孔丰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86-90,共5页
姚范是桐城派形成期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是桐城派立派者姚鼐的伯父与业师,还与方苞、刘大櫆颇有关联。他洞察前辈方苞为学之不足,讥议其"义法"说之陋弊;与挚友刘大櫆志同道合,情深意切,亲近其"神气、音节、字句"说;...
姚范是桐城派形成期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是桐城派立派者姚鼐的伯父与业师,还与方苞、刘大櫆颇有关联。他洞察前辈方苞为学之不足,讥议其"义法"说之陋弊;与挚友刘大櫆志同道合,情深意切,亲近其"神气、音节、字句"说;精心栽培胞侄姚鼐,倾力传授其学术、辞章。而他自身对唐宋诗家的称誉以及创作实践中兼融唐宋,也奠定了桐城诗派的家法内涵。姚范是桐城派形成期的重要肇基者之一,在此派谱系中至少可与刘大櫆相比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范
桐城三祖
桐城派
平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方以智与陈子龙交游考述
被引量:
1
10
作者
汪孔丰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44-49,共6页
方以智与陈子龙都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他们之间文学交往频繁,先后在杭州、松江、苏州等地会过面。方以智与陈子龙的交游一方面扩大了他们各自文学交友的范围,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双方文学思想的碰撞与交流。虽然后来在诗学思想上出现...
方以智与陈子龙都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他们之间文学交往频繁,先后在杭州、松江、苏州等地会过面。方以智与陈子龙的交游一方面扩大了他们各自文学交友的范围,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双方文学思想的碰撞与交流。虽然后来在诗学思想上出现了分歧,但这并未影响或削弱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陈子龙
交游
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谫论秦瀛与桐城派、阳湖派的关系
被引量:
1
11
作者
汪孔丰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7期79-83,共5页
秦瀛是乾嘉时期一位重要的作家,他与桐城派的姚鼐、阳湖文派的张惠言、恽敬等人皆有往来。一直以来,人们对秦瀛的认识并不太清楚,或将其归之桐城派,或将其列于阳湖派。通过客观地、全面地辨析与厘清秦瀛和与其有所联系的桐城、阳湖两派...
秦瀛是乾嘉时期一位重要的作家,他与桐城派的姚鼐、阳湖文派的张惠言、恽敬等人皆有往来。一直以来,人们对秦瀛的认识并不太清楚,或将其归之桐城派,或将其列于阳湖派。通过客观地、全面地辨析与厘清秦瀛和与其有所联系的桐城、阳湖两派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秦瀛应该归之于桐城派阵营,将其纳入阳湖派不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瀛
桐城派
阳湖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振起桐城:姚濬昌诗歌论
12
作者
汪孔丰
徐国荣
汪琳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92-97,共6页
姚濬昌是清代桐城麻溪姚氏家族中的重要诗人。他的诗作数量甚多,青年时期的感时伤世之作与中晚年时期的致仕闲居之作,堪为代表。其诗师法众长,不拘一格,创意造言,蠲涤淟浊,风格多样,自成一体。姚濬昌以其高超的诗才,充当起同光年间桐城...
姚濬昌是清代桐城麻溪姚氏家族中的重要诗人。他的诗作数量甚多,青年时期的感时伤世之作与中晚年时期的致仕闲居之作,堪为代表。其诗师法众长,不拘一格,创意造言,蠲涤淟浊,风格多样,自成一体。姚濬昌以其高超的诗才,充当起同光年间桐城诗歌振起者的角色,成为桐城诗派中不容忽视的一位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光
姚濬昌
桐城诗派
振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末清初松江地区“龙门”弟子考略
13
作者
汪孔丰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7期42-46,共5页
陈子龙是明末清初文坛上重要作家,是云间派的领军人物。因其声势煊赫,门下弟子众多。他的松江籍门人就有王沄、邵梅芬、张处中、徐惠朗、夏完淳、杜登春等数人,他们是陈子龙门人中的杰出代表,是几社重要成员。
关键词
陈子龙
松江
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方以智学术思想的丰富性与特殊性
14
作者
汪孔丰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12,共1页
方以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学者、思想家和文学家。姑置文学不论,仅从学术和思想层面来看,《清史稿》称他“博涉多通,自天文、舆地、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技勇之属,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其视野之开阔、学术之广博、...
方以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学者、思想家和文学家。姑置文学不论,仅从学术和思想层面来看,《清史稿》称他“博涉多通,自天文、舆地、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技勇之属,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其视野之开阔、学术之广博、思想之深邃,足以与素有“明末清初三大家”之称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相顽颉。不过,由于方氏著述或因遭受文祸,或因刊刻稀少,或因秘藏于家,其学术贡献与思想价值,长期以来被人所忽略。方氏思想的隐晦未彰,影响到了明清学术史、文学史、思想史的建构与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史稿》
方以智
学术贡献
思想层面
顾炎武
王夫之
学术史
黄宗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视角、新史料与桐城派作家研究的拓展
15
作者
汪孔丰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7,共1页
视角的转换,往往能够带来桐城派研究空间的拓宽。当前,在近代桐城派研究领域,研究视角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学视角,研究范式也逐渐突破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学研究范式。与此同时,在史学界有关近代史现代化叙事的冲击与影响下,现代转...
视角的转换,往往能够带来桐城派研究空间的拓宽。当前,在近代桐城派研究领域,研究视角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学视角,研究范式也逐渐突破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学研究范式。与此同时,在史学界有关近代史现代化叙事的冲击与影响下,现代转型研究视角开始运用于桐城派研究领域,这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近代桐城派的认知与评价。以曾国藩、张裕钊、薛福成、吴汝纶、贺涛、徐世昌、严复、吴闿生等为代表的桐城派作家成为了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引领者、参与者,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不仅改变了自身命运,也改变了桐城派的命运。他们所作的古文,在时代浪潮的浸淫下,呈现出新的审美风尚和思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审美风尚
贺涛
吴闿生
徐世昌
现代化叙事
现代化事业
张裕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初桐城遗民文学研究的新进展
16
作者
汪孔丰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3-23,共1页
明清改朝换代之际,出现了大量的遗民,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引人瞩目的现象。这些遗民,不仅队伍庞大,而且分布地域广泛,几乎遍及大江南北,甚至波及东北亚诸国,这是前朝所未有的。明遗民的相关事迹,在民国初年得到广泛搜集和保存,可见...
明清改朝换代之际,出现了大量的遗民,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引人瞩目的现象。这些遗民,不仅队伍庞大,而且分布地域广泛,几乎遍及大江南北,甚至波及东北亚诸国,这是前朝所未有的。明遗民的相关事迹,在民国初年得到广泛搜集和保存,可见于孙静庵的《明遗民录》和陈去病的《明遗民录》。20世纪90年代,《明遗民传记资料索引》(谢正光编,台北新文丰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版)、《明遗民传记索引》(谢正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明遗民录汇辑》(谢正光、范金民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等著作的问世,为世人展现了2000多位明遗民的坎坷人生与卓异精神。在这个庞大的遗民队伍中,来自皖地桐城的方以智、钱澄之、方文、潘江、张度、姚康、姚孙棐、蒋臣、方授、方其义、徐翥、吴道新、姚文鳌、方中履、方孔时等文士不容忽视,其中一些遗民在明清之际的文学史或学术史上还产生过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遗民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有限公司
资料索引
钱澄之
方以智
坎坷人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文化家族与桐城派的演进
被引量:
3
17
作者
汪孔丰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57,共9页
众多文化家族的存在,是桐城派演变进程中一个别具意义的重要文化现象。从地理空间来看,桐城派家族的区域分布呈现出东南多、西北少的总体特征,这也反映出桐城派传衍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这些家族之间往往相互联姻,由此构建起的婚姻网络...
众多文化家族的存在,是桐城派演变进程中一个别具意义的重要文化现象。从地理空间来看,桐城派家族的区域分布呈现出东南多、西北少的总体特征,这也反映出桐城派传衍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这些家族之间往往相互联姻,由此构建起的婚姻网络有力助推了桐城派的壮大。这些家族之间还存在家学交流和融汇的现象,这也有力推动了桐城派学术的不断向前发展。进入近代社会以来,文化家族在社会转型的进程中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形态,依托于他们的桐城派自身也在新陈代谢之中,并逐步向现代转型。总之,桐城派在两百余年的演变进程中,深深地烙上了家族化的色印,呈现出独特的传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家族
桐城派
联姻
家学
现代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遮抑的副调:清代文坛上的桐城骈文
被引量:
1
18
作者
汪孔丰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2-111,共10页
有清一代,桐城古文名扬天下,其盛名遮蔽了桐城骈文的发展面相。作为清代骈文的重要版块,桐城骈文的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清初,桐城骈文延续晚明四六兴起的余势,涌现出一些作手。乾嘉至鸦片战争之前,桐城骈文随着骈文繁盛的大环境而迎来...
有清一代,桐城古文名扬天下,其盛名遮蔽了桐城骈文的发展面相。作为清代骈文的重要版块,桐城骈文的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清初,桐城骈文延续晚明四六兴起的余势,涌现出一些作手。乾嘉至鸦片战争之前,桐城骈文随着骈文繁盛的大环境而迎来发展的春天:骈文作家辈出,不乏名家;骈文体类多元化,多有名篇。晚清以降,桐城骈文渐趋衰落。尽管桐城文人在骈文理论上建树不多,但在骈文地位等问题上也有一些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桐城骈文在发展过程中,并非孤立封闭、自成一统,而是与江南骈文存在着密切的交流。总之,清代桐城文章,其主调虽是古文,但作为副调的骈文,亦不容忽视。它们在相互竞争、相互影响中,共同推动了桐城文章的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骈文
骈散关系
江南骈文
副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姚鼐家族弟子群考述
被引量:
1
19
作者
汪孔丰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30-34,共5页
姚鼐不仅是桐城麻溪姚氏家族的标志性人物,也是桐城派的宗师。他身边,聚集着一群从其问学的家族成员。弟子依据辈行可分为四类:一是他的族叔,如姚兴泶、姚建等;二是他的族内兄弟,如姚羲轮、姚、姚斟元等;三是他的子、侄,如姚景衡、姚宪...
姚鼐不仅是桐城麻溪姚氏家族的标志性人物,也是桐城派的宗师。他身边,聚集着一群从其问学的家族成员。弟子依据辈行可分为四类:一是他的族叔,如姚兴泶、姚建等;二是他的族内兄弟,如姚羲轮、姚、姚斟元等;三是他的子、侄,如姚景衡、姚宪、姚原绂、姚通意等;四是他的孙子、侄孙及从侄孙,如姚莹、姚柬之、姚元之等。尤以后面两类人居多。姚氏一门群从的风雅景观,是桐城派演进史程中的重要现象,具有特殊的文学史和文化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溪姚氏
姚鼐
桐城派
弟子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桐城派作家刘大櫆生平事迹补考
被引量:
1
20
作者
汪孔丰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6-10,共5页
当前,有关刘大櫆的生平事迹研究仍存在诸多缺漏、讹误之处。经深入考辨,补述四个方面:刘大櫆师从吴直,在性情、作文、文风等方面受其熏陶较深;他与吴士玉订交是在雍正二年春,地点在桐城旅舍;他为了博取功名,曾五次入京,客京长达二十年,...
当前,有关刘大櫆的生平事迹研究仍存在诸多缺漏、讹误之处。经深入考辨,补述四个方面:刘大櫆师从吴直,在性情、作文、文风等方面受其熏陶较深;他与吴士玉订交是在雍正二年春,地点在桐城旅舍;他为了博取功名,曾五次入京,客京长达二十年,这对其人生及文学创作影响深远;他晚年孤寂困顿,以授徒为业,得意弟子王灼在乾隆四十年拜入门下,歙县弟子吴定五次渡江请业,两人皆有所成。以上结论有助于深入推进刘大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大櫆
生平事迹
桐城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桐城派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笔谈
1
作者
汪孔丰
董根明
叶当前
机构
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文摘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时代的呼唤,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是中华民族的期盼,也是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的崇高使命。新时代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学术资源,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提升原创能力和水平。“桐城派研究”是《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重点特色栏目,以“厚植民族文化基因,弘扬桐城文化精华”为宗旨,重点关注明清桐城文化与清代桐城派研究。2019年“桐城派研究”入选“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2020年“桐城派研究”被评为“华东地区期刊优秀栏目”。2022年“桐城派研究”被评为安徽省期刊“精品栏目”。本期专设“桐城派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笔谈,刊发汪孔丰《近代桐城派的文化自觉及其当代价值》、董根明《桐城派的史学经世思想》、叶当前《桐城派文献的收集、保护与传承》3篇论文,以飨读者。
关键词
桐城派
桐城文化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体系
精品栏目
师范大学学报
特色栏目
学术资源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G12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桐城派诗文批评的新进展
2
作者
汪孔丰
机构
不详
出处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1,共1页
文摘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郭绍虞先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建构了极具洞察力的学术判断:“清代文论以古文家为中坚,而古文家之文论又以桐城派为中坚。有清一代的古文,前前后后殆无不与桐城生关系。……由清代的文学史言,由清代的文学批评言,都不能不以桐城为中心。”这一经典论断揭示出,桐城派的文学批评问题实为清代文论研究的枢轴性命题。其学术价值的深入开掘,不仅关乎清代文学史谱系的重构,更能为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建构提供重要的历史镜鉴。
关键词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
诗文批评
桐城派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末明初移民与明清桐城文化的兴盛
被引量:
2
3
作者
汪孔丰
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0-104,共5页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一般项目(2011sk781)
文摘
元末明初,由于战乱等原因,许多徽州、江西等地移民纷纷卜居桐城。经过数代人的努力,通过科举入仕,这些移民逐渐由普通的耕读之家发展成为声势显赫的著姓望族。这些望族的形成,为明清时期桐城文学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以及文献之邦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蓄了更为持久的力量。
关键词
元末明初
移民
桐城
望族
Keywords
the late Yuan and early Ming
immigrants
Tongcheng
prominent family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姚濬昌与曾国藩幕府
被引量:
2
4
作者
汪孔丰
机构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2013年第1期73-78,共6页
基金
"上海地方高校大文科研究生学术新人培育计划"阶段性成果
文摘
姚濬昌是同光年间桐城诗派的重要诗人。青年时期,他在曾国藩幕府曾客居过近五年时间。这期间,他在曾国藩的引荐下,曾师从西南巨儒莫友芝,在学术理念、文学思想等方面获益良多。此外,他还与曾国藩幕府中的诸多宾僚有所交游。总而言之,这段曾国藩幕府生涯对姚濬昌的人生发展、学术思想、文学主张及创作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桐城诗派
姚濬昌
曾国藩幕府
Keywords
Tongcheng Poetic School
Yao Junchang
Zuo Guofan
Mu-Fu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俗学教学视阈下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被引量:
3
5
作者
汪孔丰
机构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上海大学文学院
出处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2期30-34,共5页
文摘
在民俗学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可在"自主—合作"教学方式的引导下,以文化自觉意识去自主建构民俗知识,发现和认同家乡民俗,并由此生发对家乡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与传承意识。这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民俗学
文化自觉
家乡民俗
文化遗产
人文素质
Keywords
folklore
teaching
university students
humanity qualities
分类号
G421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姚莹“经济”说新探
被引量:
3
6
作者
汪孔丰
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89-93,共5页
基金
上海地方高校大文科研究生学术新人培育计划
文摘
姚莹是嘉道时期桐城派的重要传人。他提出的"经济"说有着时代需求、桐城传统、家庭授受、友朋呼应、个人志趣等多重背景因素。其"经济"说的内涵,应与他的"义理"、"文章"、"多闻"三说联系起来加以审视,四者之间既可独立,又相互关联。姚莹"经济"说对嘉道以降桐城学风与文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姚莹
“经济”说
桐城派
Keywords
YAO Ying
theory of administration and pragmaticism
Tongcheng School
分类号
I207.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清桐城母教传统述论
被引量:
2
7
作者
汪孔丰
机构
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0-14,共5页
基金
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桐城传统家风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A2015044)
2016年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gxyq ZD2016202)
文摘
母教传统是明清时期桐城教育中一个特别重要的文化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除了外部社会教育氛围的影响外,也与当地重视女训有关。就母教内容来说,它以德教为先,兼重诗书教育。就施教影响而言,母教对桐城的人才培养、家族文化传承、地域风习养成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对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桐城
母教传统
德教
家庭教育
分类号
G78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代桐城派诗学的新变:论姚永概的诗学观
被引量:
2
8
作者
汪孔丰
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31-35,共5页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11sk781)
文摘
姚永概是清末民初极为重要的桐城派作家,也是光宣诗坛上颇具影响力的诗人。在文学创作方面,他认为学、才、境是构建文学的三个缺一不可的要素;在艺术表现方面,他主张作诗要注重寄托,要真实表现自我。在师法对象上,他主张兼宗唐宋,扩大取法对象的范围。他的诗学观念一方面体现出他对桐城派诗学传统的继承,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他在桐城派诗学方面的开拓与创新。他的诗论可以视为清末民初桐城派诗学思想的代表,可为我们了解近代桐城派在诗学上的理论建树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桐城派
姚永概
诗学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桐城三祖”视域下的姚范及其地位平议
被引量:
1
9
作者
汪孔丰
机构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86-90,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文化家族视域下的桐城派研究"(13CZW051)
文摘
姚范是桐城派形成期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是桐城派立派者姚鼐的伯父与业师,还与方苞、刘大櫆颇有关联。他洞察前辈方苞为学之不足,讥议其"义法"说之陋弊;与挚友刘大櫆志同道合,情深意切,亲近其"神气、音节、字句"说;精心栽培胞侄姚鼐,倾力传授其学术、辞章。而他自身对唐宋诗家的称誉以及创作实践中兼融唐宋,也奠定了桐城诗派的家法内涵。姚范是桐城派形成期的重要肇基者之一,在此派谱系中至少可与刘大櫆相比肩。
关键词
姚范
桐城三祖
桐城派
平议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方以智与陈子龙交游考述
被引量:
1
10
作者
汪孔丰
机构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44-49,共6页
基金
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2007jqw098)
文摘
方以智与陈子龙都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他们之间文学交往频繁,先后在杭州、松江、苏州等地会过面。方以智与陈子龙的交游一方面扩大了他们各自文学交友的范围,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双方文学思想的碰撞与交流。虽然后来在诗学思想上出现了分歧,但这并未影响或削弱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关键词
方以智
陈子龙
交游
诗学
Keywords
FANG Yi-zhi
CHEN Zi-long
friendship
poetics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谫论秦瀛与桐城派、阳湖派的关系
被引量:
1
11
作者
汪孔丰
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7期79-83,共5页
文摘
秦瀛是乾嘉时期一位重要的作家,他与桐城派的姚鼐、阳湖文派的张惠言、恽敬等人皆有往来。一直以来,人们对秦瀛的认识并不太清楚,或将其归之桐城派,或将其列于阳湖派。通过客观地、全面地辨析与厘清秦瀛和与其有所联系的桐城、阳湖两派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秦瀛应该归之于桐城派阵营,将其纳入阳湖派不妥。
关键词
秦瀛
桐城派
阳湖派
Keywords
QIN Ying
Tongcheng School
Yanghu School
分类号
I209.9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振起桐城:姚濬昌诗歌论
12
作者
汪孔丰
徐国荣
汪琳
机构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上海大学文学院
安庆市白泽湖中学
出处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92-97,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文化家族视域下的桐城派研究"(13CZW051)
文摘
姚濬昌是清代桐城麻溪姚氏家族中的重要诗人。他的诗作数量甚多,青年时期的感时伤世之作与中晚年时期的致仕闲居之作,堪为代表。其诗师法众长,不拘一格,创意造言,蠲涤淟浊,风格多样,自成一体。姚濬昌以其高超的诗才,充当起同光年间桐城诗歌振起者的角色,成为桐城诗派中不容忽视的一位作家。
关键词
同光
姚濬昌
桐城诗派
振起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末清初松江地区“龙门”弟子考略
13
作者
汪孔丰
机构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7期42-46,共5页
基金
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2007jqw098)
文摘
陈子龙是明末清初文坛上重要作家,是云间派的领军人物。因其声势煊赫,门下弟子众多。他的松江籍门人就有王沄、邵梅芬、张处中、徐惠朗、夏完淳、杜登春等数人,他们是陈子龙门人中的杰出代表,是几社重要成员。
关键词
陈子龙
松江
弟子
Keywords
CHEN Zi-long
Songjiang
disciples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方以智学术思想的丰富性与特殊性
14
作者
汪孔丰
机构
不详
出处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12,共1页
文摘
方以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学者、思想家和文学家。姑置文学不论,仅从学术和思想层面来看,《清史稿》称他“博涉多通,自天文、舆地、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技勇之属,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其视野之开阔、学术之广博、思想之深邃,足以与素有“明末清初三大家”之称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相顽颉。不过,由于方氏著述或因遭受文祸,或因刊刻稀少,或因秘藏于家,其学术贡献与思想价值,长期以来被人所忽略。方氏思想的隐晦未彰,影响到了明清学术史、文学史、思想史的建构与书写。
关键词
《清史稿》
方以智
学术贡献
思想层面
顾炎武
王夫之
学术史
黄宗羲
分类号
B248.93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视角、新史料与桐城派作家研究的拓展
15
作者
汪孔丰
机构
不详
出处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7,共1页
文摘
视角的转换,往往能够带来桐城派研究空间的拓宽。当前,在近代桐城派研究领域,研究视角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学视角,研究范式也逐渐突破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学研究范式。与此同时,在史学界有关近代史现代化叙事的冲击与影响下,现代转型研究视角开始运用于桐城派研究领域,这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近代桐城派的认知与评价。以曾国藩、张裕钊、薛福成、吴汝纶、贺涛、徐世昌、严复、吴闿生等为代表的桐城派作家成为了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引领者、参与者,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不仅改变了自身命运,也改变了桐城派的命运。他们所作的古文,在时代浪潮的浸淫下,呈现出新的审美风尚和思想境界。
关键词
桐城派
审美风尚
贺涛
吴闿生
徐世昌
现代化叙事
现代化事业
张裕钊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初桐城遗民文学研究的新进展
16
作者
汪孔丰
机构
不详
出处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3-23,共1页
文摘
明清改朝换代之际,出现了大量的遗民,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引人瞩目的现象。这些遗民,不仅队伍庞大,而且分布地域广泛,几乎遍及大江南北,甚至波及东北亚诸国,这是前朝所未有的。明遗民的相关事迹,在民国初年得到广泛搜集和保存,可见于孙静庵的《明遗民录》和陈去病的《明遗民录》。20世纪90年代,《明遗民传记资料索引》(谢正光编,台北新文丰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版)、《明遗民传记索引》(谢正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明遗民录汇辑》(谢正光、范金民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等著作的问世,为世人展现了2000多位明遗民的坎坷人生与卓异精神。在这个庞大的遗民队伍中,来自皖地桐城的方以智、钱澄之、方文、潘江、张度、姚康、姚孙棐、蒋臣、方授、方其义、徐翥、吴道新、姚文鳌、方中履、方孔时等文士不容忽视,其中一些遗民在明清之际的文学史或学术史上还产生过重要影响。
关键词
明遗民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有限公司
资料索引
钱澄之
方以智
坎坷人生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文化家族与桐城派的演进
被引量:
3
17
作者
汪孔丰
机构
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57,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3CZW05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7M612048)
文摘
众多文化家族的存在,是桐城派演变进程中一个别具意义的重要文化现象。从地理空间来看,桐城派家族的区域分布呈现出东南多、西北少的总体特征,这也反映出桐城派传衍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这些家族之间往往相互联姻,由此构建起的婚姻网络有力助推了桐城派的壮大。这些家族之间还存在家学交流和融汇的现象,这也有力推动了桐城派学术的不断向前发展。进入近代社会以来,文化家族在社会转型的进程中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形态,依托于他们的桐城派自身也在新陈代谢之中,并逐步向现代转型。总之,桐城派在两百余年的演变进程中,深深地烙上了家族化的色印,呈现出独特的传衍机制。
关键词
文化家族
桐城派
联姻
家学
现代转型
Keywords
cultural clan
Tongcheng school
joint marriage
family academic
modern transformation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遮抑的副调:清代文坛上的桐城骈文
被引量:
1
18
作者
汪孔丰
机构
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2-111,共10页
基金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嘉道时期桐城派骈文思想的嬗变研究”(AHSKY2019D124)。
文摘
有清一代,桐城古文名扬天下,其盛名遮蔽了桐城骈文的发展面相。作为清代骈文的重要版块,桐城骈文的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清初,桐城骈文延续晚明四六兴起的余势,涌现出一些作手。乾嘉至鸦片战争之前,桐城骈文随着骈文繁盛的大环境而迎来发展的春天:骈文作家辈出,不乏名家;骈文体类多元化,多有名篇。晚清以降,桐城骈文渐趋衰落。尽管桐城文人在骈文理论上建树不多,但在骈文地位等问题上也有一些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桐城骈文在发展过程中,并非孤立封闭、自成一统,而是与江南骈文存在着密切的交流。总之,清代桐城文章,其主调虽是古文,但作为副调的骈文,亦不容忽视。它们在相互竞争、相互影响中,共同推动了桐城文章的演进。
关键词
桐城骈文
骈散关系
江南骈文
副调
Keywords
Tongcheng parallel pr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allel prose and prose
parallel prose in Jiangnan
underrated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姚鼐家族弟子群考述
被引量:
1
19
作者
汪孔丰
机构
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30-34,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文化家族视域下的桐城派研究"(13CZW051)
年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gxyqZD201620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1批面上资助项目(2017M612048)
文摘
姚鼐不仅是桐城麻溪姚氏家族的标志性人物,也是桐城派的宗师。他身边,聚集着一群从其问学的家族成员。弟子依据辈行可分为四类:一是他的族叔,如姚兴泶、姚建等;二是他的族内兄弟,如姚羲轮、姚、姚斟元等;三是他的子、侄,如姚景衡、姚宪、姚原绂、姚通意等;四是他的孙子、侄孙及从侄孙,如姚莹、姚柬之、姚元之等。尤以后面两类人居多。姚氏一门群从的风雅景观,是桐城派演进史程中的重要现象,具有特殊的文学史和文化史意义。
关键词
麻溪姚氏
姚鼐
桐城派
弟子群
分类号
K820.9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桐城派作家刘大櫆生平事迹补考
被引量:
1
20
作者
汪孔丰
机构
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6-10,共5页
基金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文化家族视域下的桐城派研究"(13CZW05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1批面上资助项目(2017M612048)
安徽省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2017B243)
文摘
当前,有关刘大櫆的生平事迹研究仍存在诸多缺漏、讹误之处。经深入考辨,补述四个方面:刘大櫆师从吴直,在性情、作文、文风等方面受其熏陶较深;他与吴士玉订交是在雍正二年春,地点在桐城旅舍;他为了博取功名,曾五次入京,客京长达二十年,这对其人生及文学创作影响深远;他晚年孤寂困顿,以授徒为业,得意弟子王灼在乾隆四十年拜入门下,歙县弟子吴定五次渡江请业,两人皆有所成。以上结论有助于深入推进刘大櫆研究。
关键词
刘大櫆
生平事迹
桐城派
分类号
K825.6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桐城派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笔谈
汪孔丰
董根明
叶当前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桐城派诗文批评的新进展
汪孔丰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元末明初移民与明清桐城文化的兴盛
汪孔丰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姚濬昌与曾国藩幕府
汪孔丰
《贵州文史丛刊》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民俗学教学视阈下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汪孔丰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姚莹“经济”说新探
汪孔丰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明清桐城母教传统述论
汪孔丰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近代桐城派诗学的新变:论姚永概的诗学观
汪孔丰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桐城三祖”视域下的姚范及其地位平议
汪孔丰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方以智与陈子龙交游考述
汪孔丰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谫论秦瀛与桐城派、阳湖派的关系
汪孔丰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振起桐城:姚濬昌诗歌论
汪孔丰
徐国荣
汪琳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明末清初松江地区“龙门”弟子考略
汪孔丰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方以智学术思想的丰富性与特殊性
汪孔丰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新视角、新史料与桐城派作家研究的拓展
汪孔丰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清初桐城遗民文学研究的新进展
汪孔丰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清代文化家族与桐城派的演进
汪孔丰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遮抑的副调:清代文坛上的桐城骈文
汪孔丰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姚鼐家族弟子群考述
汪孔丰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桐城派作家刘大櫆生平事迹补考
汪孔丰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